當前位置:首頁 » 產品成貨 » 後台產品經理多少錢
擴展閱讀
相框跟擺台哪個價格高 2025-07-29 20:17:27

後台產品經理多少錢

發布時間: 2022-05-24 05:13:15

1. 開發一個app的後台要多少時間和成本

開發一個app的後台要多少時間和成本

簡單點來說,要視手機APP的需求及質量而言,價位一般在幾千到十幾萬左右,更高端的價格更高。

四、APP開發公司的所在地

需要注意的是,同樣實力的APP開發公司,在不同的城市也會導致APP的成本費用高一些,如在北京、深圳和上海等地的開發公司開發成本費用就會比較高,因為當地開發人員的薪資和其他支出相對更高。

2. 開發一個webapp(前端+後端)需要多少錢

開發一個webapp(前端+後端)需要多少錢

如今,不少企業都想擁有屬於自己企業或產品的手機APP,但其中最困擾企業主的問題就是:開發一款手機APP到底需要多少錢?

簡單點來說,要視手機APP的需求及質量而言,價位一般在幾千到十幾萬左右,更高端的價格更高。

四、APP開發公司的所在地

需要注意的是,同樣實力的APP開發公司,在不同的城市也會導致APP的成本費用高一些,如在北京、深圳和上海等地的開發公司開發成本費用就會比較高,因為當地開發人員的薪資和其他支出相對更高。

以上就是影響一款手機APP製作成本價格的4點因素,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3. 為什麼很多產品經理都不願意做後台

一句話簡要概括:「後台產品經理不受待見的根本原因是企業管理能力低下」後台產品不受人待見的原因,看起來主要是對產品人員素質要求高,邏輯性強還得精業務。實際在互聯網行業,大部分的中小企業所推出的產品和服務,其後台系統之爛是BAT級別系統的後台產品經理所無法想像的,在中小企業的經營條件下,維持企業經營,保障業務發展是第一位的,在這個條件下後台產品經理被犧牲看起來是非常順理成章的事兒。而在大企業,這個情況卻恰恰相反。由於企業提升規模後,經歷過了管理混亂的黑暗時期,因此無論從人員組織架構還是IT信息系統來講,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在這個情況下企業對於後台的建設重視程度會分外提升,這時候就極其需要精邏輯、懂業務的後台產品經理出馬來維護和迭代系統,這時候無論企業中層還是高層都對自身企業管理有了深入的認識,業務導向和流程已經明確,作為企業需要精於業務分析、邏輯思考的後台產品經理來make it better。所以才會出現題中完全兩極分化的討論結果。說回小企業,對於小企業來說業務發展隨著階段的不同產品經理的側重點也大相徑庭。對於初創型的項目而言,快速布局業務,快速發布可用的產品,使得業務能快速run起來是最重要的,在這個狀態下暫時犧牲一部分後台系統是必要的。而隨著業務的發展和企業規模的逐漸擴展,隨著管理問題的凸顯,對於後台產品的抱怨也會隨之而來。在這個過程中如何感知,並深挖管理問題,這才是作為後台產品經理做好的真正要點。在這個過程中如何對上管理,向管理層引導灌輸管理理念,如何通過後台產品來影響組織結構是需要後台產品經理深刻思考的問題。而邏輯能力、業務能力等只是做好後台的基礎。總而言之,大企業小企業對後台產品有截然不同的偏好,這是企業發展所決定的,不受行業輿論導向而改變。需要改變的其實是產品經理自己,根據企業的所處階段,為企業在產品層面謀求價值才是產品經理的生存之道。

4. 從產品經理的角度計算一下,做一個App需要多少錢

個人認為,在不確定需求的情況下,從什麼人的角度也不好計算一個App需要多少錢。
比較合理的方式是,提出比較明確的需求,(你這個app要實現什麼功能,需不需與後台交互)
然後再找app開發工程師,後台研發工師(如果有與後台交互)評估工作量,
然後按工作量人天 * 人力本成 * 一個系數如 1.5 (這要看團隊的熟練程度) ,非自有研發團隊要考慮,外包公司的利潤空間。
這個可以大概核算出一個app需要多少錢。

5. 組建一個小型團隊開發APP的話大概要多少錢

組件團隊開發app最不劃算周期也最長。具體多少錢要看你具體功能,我是外包公司的產品經理,如果方便可以一起溝通下。

一、外包

通常外包公司根據項目大小按照工時計算,比如一個社區app開發時長為20工作日。需要開發iOS和Android,有3個工作日的H5開發,以及後台管理。

按照研發人員月工資15000元算,21.75天/月,約690元/日。

總成本大概是:690(1個iOS工程師) * 20 + 690(1個Android工程師) * 20 + 690(1個後台工程師) * 20 + 690(1個H5前端) *3 約合30,000元。

app開發還包含一些測試大概需要一周多,包括後期的維護,給你修改bug。那麼大概收50,000元不算貴,20個工作日,大概一個多月的時間。

二、自建團隊

自建團隊有風險,因為開始招的人不一定都是馬上能上手,團隊需要磨合,估算時間為3個月。那麼iOS、Android、前端、設計師、後台、測試、產品經理、項目管理各算1人,按人均工資10000算,3個月磨合就去了240,000元,這期間開發效率都不會很高。

再加上上面的50,000元,合計290,000,這里忽略了各種技術風險,因為新團隊很多技術、介面不一定有這方面經驗所以可能時間還會靠後。成本會隨著時間增加,通常自主開發的成本超過30萬以上。

我就是外公司的產品經理,經常負責大大小小的app設計規劃。所以不建議自己開發前幾個版本。

6. 做一個商城類的app大約要多少錢

做一個商城類的app大約要多少錢

「我想製作一個商城APP,大概需要多少錢啊?」

每到這個時候,開發公司都很難報價,因為APP功能差別太大了,不同功能的研發成本更是天壤之別。而且一個APP的開發需要太多的功能,安卓版APP、蘋果iOS版APP、手機運營助手、管理後台、後端伺服器、資料庫、通訊、API等等。

這種共享、極簡化的APP製作方式,已經被國家義務教育教材收率,作為中學生的必學課程之一,而且作為新的技術應用,被清華大學出版的高校教材收錄。

節省90%成本、不需要任何編程技術、中學生就可以搞定,電商、商城、同城服務、付費閱覽、新聞資訊、企業品牌、社交論壇等多種APP軟體輕松製作。你以為這就完了嗎?不,應用公園平台還逐步積累的上百個垂直行業的整套原生APP模板,可以一鍵製作,而且這些模板內部的功能細節都可以二次修改。

7. 開發一個webapp(前端+後端)需要多少錢

開發一個webapp(前端+後端)需要多少錢

如今,不少企業都想擁有屬於自己企業或產品的手機APP,但其中最困擾企業主的問題就是:開發一款手機APP到底需要多少錢?

簡單點來說,要視手機APP的需求及質量而言,價位一般在幾千到十幾萬左右,更高端的價格更高。

四、APP開發公司的所在地

需要注意的是,同樣實力的APP開發公司,在不同的城市也會導致APP的成本費用高一些,如在北京、深圳和上海等地的開發公司開發成本費用就會比較高,因為當地開發人員的薪資和其他支出相對更高。

以上就是影響一款手機APP製作成本價格的4點因素,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8. 一般做一個app開發需要多少錢貴不貴》

做一個app開發需要多少錢

簡單點來說,要視手機APP的需求及質量而言,價位一般在幾千到十幾萬左右,更高端的價格更高。

四、APP開發公司的所在地

需要注意的是,同樣實力的APP開發公司,在不同的城市也會導致APP的成本費用高一些

9. 後台產品經理就是數據產品經理嗎

這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後台產品經理指的是怎麼搭建後台,對這塊的工作進行統籌規劃,目的是作出產品或者功能。
數據產品經理,一般做得更多的數據分析,需要什麼數據介面,應該來說兩個崗位有重合的地方但是著重點不一樣

10. 為什麼產品經理都不願意做後台管理系統

為什麼很多產品經理都不願意做後台?
雖然說不願意可能是純意願性的,也可能是由於能力不足所導致的。
其實,大多數說不願意做後台的產品經理要麼是剛入行,什麼也沒做過的新人,要麼是之前只做過前台產品,而沒做過後台產品的產品經理。我碰到過的後台產品經理,目前還沒見著說對後台特別厭倦或抗拒的。一方面是做後台也有做後台的樂趣,一方面是做得久了,不願意離開自己的舒適區(況且收益還不低)。
那為什麼這些人不願意做後台呢?其實非常好理解,下面大致地說一下我能想到的一些原因。
對產品經理的鼓吹都是對前台產品經理的鼓吹
之所以有這么多人憧憬產品經理這個崗位,是因為近幾年行業對產品經理的鼓吹太過了。很多尚未入行或資歷尚淺的人會覺得產品經理無所不能,能夠創造的價值巨大,甚至是決定一家公司生死的最主要因素。另外,又由於產品經理是一個相對通用的崗位,已有的一些大牛啥專業出身的都有,所以很多人所謂的熱愛互聯網、熱愛產品設計實際上是覺得這活容易干,拿的錢又多。然而,種種這些對產品經理的鼓吹中貌似都沒有提到過後台產品經理,所以對打算入行或剛剛入行的人而言,壓根就沒有後台產品經理這個概念,更不用說願不願意做了(大多數人的想法:怎麼能做聽都沒聽過的後台產品經理呢,我可是沖著前台產品來的,畢竟做 app 狂卷個幾千萬用戶才是我的職業追求啊 - -)。
用戶基數小
這點不用過多解釋,你懂的。
前台需求決定後台需求
當然,這不是一句絕對的話,但就大多數情況而言,確實如此。後台不可能是完全孤立的,基本上在做一個功能或業務時,都是先從用戶端(前台)出發考慮,而後台只是作為支撐。所以,關鍵的決策給別人做了,理想這么大的你怎能容忍一個附屬職能?
內部重視不足
做後台產品經理不僅得不到外部用戶的簇擁,甚至連內部的關注都顯得彌為珍貴。對於初創公司而言,早期的後台連配備的產品經理和前端工程師都沒有,完全是後端 GG 一個人擼出來的。等到開始有產品經理介入的時候,很多情況下也是能用即可,根本不會去注重 UE 和 UI 。有時為了節省開發或短期的管理成本,一些粗陋的地方還可以用 「內部用戶可教育」 給搪塞過去。當然,這無可厚非。然而,一個事實是,哪怕後台已經做得十分龐大,而且也有足夠的資源支撐,在 UE 和 UI 方面它還是不可能和前台相比。就像媳婦在家裡可以長得不漂亮,但出去必須得化好妝。你瞧,淘寶、京東等大平台的後台顏值可好?可能有人說,哎,你要求就別太高,顏什麼的,過得去就行,活好才關鍵。至於活好不好,你自己去體驗唄 - -
沒有同理心,難拍腦袋
說到同理心,常常會想到 「用戶是白痴」、「麻花藤能一秒鍾變白痴」、「我本身就是用戶,我當然知道」 等話語。然後,就腦補工程師一巴掌甩產品經理臉上:「用戶!我讓你是用戶!」 OK,忽略這些諷刺的冷笑話。想要表達的意思是如果產品經理有同理心的話,能夠更好地感知用戶的需求。但是,對於後台產品而言,你似乎很難建立同理心。後台產品的需求更多靠理性的推導,也就是說你要老老實實地梳理業務的結構、邏輯和流程。
難參照競品
其實也不能說是競品,而是說可以參照甚至抄襲的對象。面向用戶的產品很好調研和分析,畢竟現在是全民創業時代,市面上太多類似的產品。而且一些交互語言是通用的,用戶只要大量地使用過別的產品,便會建立起相應的心智模型。然而後台對於很多人而言卻非常陌生,毫無心智模型可言,也難以做競品調研(這樣其實非常考驗設計的基本功以及設計師的信心)。舉個例子,你要設計電商相關的後台,參考淘寶或京東的話,還得通過商家資質驗證(一些細節的功能的調研的成本則更高)。
對 web 設計語言不熟悉
有段時間我都覺得 web 產品經理或交互設計師已經成了活化石,新入行的產品經理或交互設計師就沒多少有相關知識儲備的。大家討論來討論去的都是 iOS 或 android 的設計規范,然而你知道 web 的設計規范是什麼嗎?後台基本都是 web 形態的說。
和業績關聯度不高
前面有說到,很多人對後台產品的預期是能用就行,再加之它屬於支持性產品,所以在項目業績提升的時候,一般人也不會覺得後台在裡面發揮了多大的作用。也就是說,做得好,那是你應該的;做得不好,你可能還得背鍋。
顏值低,沒有吸引力
做過後台的人都知道,其實後台沒有那麼豐富的交互範式,滿屏過去都是各種表格、表單元素和按鈕。看著你就覺得枯燥,做的慾望自然已經大大
不能晾出去給別人看
你做得再好,後台是能隨便脫掉褲子給外邊的人看的嗎?出去吃個飯都可以發個朋友圈,不能炫耀得是多麼無趣。
以上是對 「很多產品經理不願意做後台」 的分析,可以發現除了純意願性因素外,其它更多是因為自我感知能力不足所導致,也就是心裡沒譜。這里簡單開幾劑葯:
1. 後台產品未必很難,你一開始覺得難,是因為你不熟悉,人們對不熟悉的事物都比較抗拒(熟悉之後感覺也就那樣)
2. 後台產品未必很難,你一開始覺得難,是因為你期望完全套用做前台產品的方法去做後台產品,發現並不管用,心裡有點慌(找到合適的方法即可)
3. 後台產品未必很難,你一開始覺得難,是因為以為後台很龐大,很復雜,不知從何下手(其實後台也是可以迭代的,由簡入繁,羅馬並非一日建成)
4. 前後台產品都操刀過,你的職業生涯更完整,以後幹活更有底氣
5. 就電商行業而言,好的後台產品經理蠻值錢的,尤其注重經驗,所以做後台產品不見得是一件糟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