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產品成貨 » 工業產品漲幅多少
擴展閱讀
相框跟擺台哪個價格高 2025-07-29 20:17:27

工業產品漲幅多少

發布時間: 2022-05-24 04:21:27

Ⅰ 為什麼西門子、施耐德、AB的工控產品這次都漲價呀

工業產品全球都漲價

什麼都漲價,沒感覺到嗎?

具體漲價幅度不定,分產品,一般是5%-10%

Ⅱ 物價上漲會成為持續趨勢嗎

對於未來物價走勢,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認為,隨著經濟形勢企穩,今年物價上漲壓力有所上升,但也缺乏大幅上漲的基礎。

連平認為,全年來看,年中5、6月份CPI同比漲幅仍有走高可能,但下半年隨著翹尾及新漲價因素的回調又會重新回落,全年通脹壓力並不明顯,不過仍應關注核心CPI的持續上漲態勢。

Ⅲ CPI\PPI是代表什麼,是什麼意思

1、CPI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的簡稱。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是一個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購買的消費品和服務項目價格水平變動情況的宏觀經濟指標。

它是在特定時段內度量一組代表性消費商品及服務項目的價格水平隨時間而變動的相對數,是用來反映居民家庭購買消費商品及服務的價格水平的變動情況。

居民消費價格統計調查的是社會產品和服務項目的最終價格,一方面同人民群眾的生活密切相關,同時在整個國民經濟價格體系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是進行經濟分析和決策、價格總水平監測和調控及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指標。其變動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貨膨脹或緊縮的程度。一般來講,物價全面地、變化對比、持續地上漲就被認為發生了通貨膨脹。

2、PPI:生產價格指數(Procer Price Index--PPI)是衡量工業企業產品出廠價格變動趨勢和變動程度的指數,是反映某一時期生產領域價格變動情況的重要經濟指標,也是制定有關經濟政策和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依據。

生產者物價指數(Procer Price Index, PPI)與CPI不同,主要的目的是衡量企業購買的一籃子物品和勞務的總費用。由於企業最終要把它們的費用以更高的消費價格的形式轉移給消費者,所以,通常認為生產物價指數的變動對預測消費物價指數的變動是有用的。

(3)工業產品漲幅多少擴展閱讀:

CPI的功能:

1、度量通貨膨脹(通貨緊縮)。CPI是度量通貨膨脹的一個重要指標。通貨膨脹是物價水平普遍而持續的上升。CPI的高低可以在一定水平上說明通貨膨脹的嚴重程度;

2、國民經濟核算。在國民經濟核算中,需要各種價格指數。如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生產者價格指數(PPI)以及GDP平減指數,對GDP進行核算,從而剔除價格因素的影響。

3、契約指數化調整。例如在薪資報酬談判中,因為雇員希望薪資(名義)增長能相等或高於CPI,希望名義薪資會隨CPI的升高自動調整等。其調整之時機通常於通貨膨脹發生之後,幅度較實際通貨膨脹率為低。

4、反映貨幣購買力變動 :貨幣購買力是指單位貨幣能夠購買到的消費品和服務的數量。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貨幣購買力則下降;反之則上升。消費者物價指數的倒數就是貨幣購買力指數。

5、反映對職工實際工資的影響 :消費者物價指數的提高意味著實際工資的減少,消費者物價指數的下降意味著實際工資的提高。因此,可利用消費者物價指數將名義工資轉化為實際工資。

6、CPI對股市的影響:一般情況下,物價上漲,股價上漲;物價下跌,股價也下跌。

Ⅳ 物品價格上漲的原因

輸入型成本推動、工資上漲和交易性貨幣供給增速提高是推動2010年以來我國物價持續上漲的三大因素。2011年三季度我國物價漲幅會小幅度回落,但隨著美國經濟復甦好轉,2011年三季度以後我國輸入性通脹壓力再度加大,2011年和2012年通脹壓力很大,但仍處於可控范圍之內。人民幣匯率升值和提高利率可以有效降低物價漲幅,但也會導致經濟增速下降,需要處理好抑制物價過快上漲和穩定經濟增長的關系。

一、分析框架和基本結論
需求拉動和成本推動是物價上漲的兩大基本動力。需求拉動可分為貨幣因素和實際需求,成本推動包括國內成本推動與輸入型成本推動。國內成本推動主要是工資上漲引起的勞動成本上升,但技術進步、勞動生產率提高會降低勞動成本,間接抑制工資上漲對物價上漲的推動作用。因此,影響物價上漲的因素可分為貨幣因素、實際需求、工資上漲、勞動生產率和輸入型成本推動五大基本要素。
在實際經濟運行中,五大基本因素會對各個領域的物價上漲產生直接影響,同時又會通過產業關聯產生間接影響,形成物價上漲的加速機制。即五大基本因素對上游產業產品價格的推動作用,會傳導到中下游產業和消費品領域,產生連鎖反應,出現物價加速上漲趨勢,但物價上漲的加速幅度受制於中下游產業對上游產業產品漲價的消化吸收能力。
在實際供求總量及結構基本平衡的情況下,交易性貨幣供給的增加會推動價格水平上漲。當前統計制度中貨幣供給是現金與存款之和 (M0為現金,M1為現金加活期存款,M2為M1加定期存款),與交易性貨幣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從貨幣供給的流向看,部分貨幣以法定存款准備金和超額存款准備金的形式沉澱於流通領域之外;部分貨幣供給以房地產貸款和客戶保證金方式流入房地產市場和證券市場,是影響房地產價格和股票價格的主要因素之一。流入實體經濟領域並對物價產生影響的交易性貨幣僅是貨幣供給總量的一部分,包括現金M0 、短期貸款、短期消費信貸和非住房中長期貸款。2008年一季度到今年一季度期間,M0增速相對平穩,平均增速為13.2%,但短期消費信貸和非住房中長期貸款平均增速分別達到30%和44.8%。
用上述五大因素進行模擬分析的結果顯示,輸入型成本推動是當前物價上漲的主要因素,農村務工成本提高和城鎮職工工資上漲以及交易性貨幣供給增速提高也對本輪物價上漲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第二產業勞動生產率提高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物價上漲幅度。預測分析表明,在美歐日進口增速保持適度增長、國內宏觀調控政策相對穩定的情況下,2011年和2012年CPI漲幅將達到5%左右,2012年以後食品價格下降,CPI漲幅回落,但非食品價格和PPI仍將保持較快上漲態勢。政策模擬分析顯示,人民幣名義匯率升值和提高存貸款利率會有效降低物價上漲幅度,但將付出不同程度的經濟增速下降代價。在小幅度提息的同時採取人民幣名義匯率小幅度漸進升值措施,是抑制物價過快上漲、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有效措施。
二、本輪物價上漲的新特點
2010年一季度以來我國物價漲幅不斷提高。今年5月份,居民消費價格(CPI)上漲5.5%、工業品出廠價格(PPI)上漲6.8%、工業企業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10.2%。與發生在2004年和2008年的兩次通脹相比,本輪通脹表現出以下特點:
一是食品與非食品價格同步上漲。前兩次物價上漲主要是由食品價格上漲推動的結構性通貨膨脹。在本輪物價上漲過程中,食品價格上漲是重要的結構性因素,但各類非食品價格也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成為推升物價漲幅的重要力量。今年5月份,食品價格上漲11.7%,影響CPI3.5個百分點,佔CPI同比漲幅的63.6%;非食品價格上漲2.9%,佔CPI同比漲幅的36.4%。
二是食品價格季節性回調幅度縮小。本輪食品價格出現跨年度持續上漲,重要原因是受季節性因素影響較大的蔬菜、水果等農副產品價格季節性回調幅度明顯縮小。5月份,在食品價格上漲中,蔬菜在南北供應旺季價格回落7.1%,但部分地區發生旱災、澇災,5月下旬出現較快上漲。
三是上游產品價格向中下游產品傳導力度加大。2010年8月份以來工業企業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漲幅的小幅度回升,導致原材料工業、加工工業、生活資料以及非食品消費價格較大幅度上漲,中下游產業及流通環節對上游產品價格上漲的消化吸收能力明顯下降。
四是貨幣供給增速與物價漲幅背離現象加劇。2005年以來,隨著股市和房地產市場的快速發展,我國貨幣供給流向出現重大結構性變化。大量資金流向股市和房地產市場,貨幣供給增速與物價漲幅出現明顯背離現象,表現為貨幣供給增速下降與物價漲幅不同步、甚至出現反向走勢。本輪物價上漲過程中,物價漲幅與貨幣供給增速背離現象明顯加劇,在貨幣供給增速持續下降的同時物價漲幅不斷提高。但從與實體經濟關系密切的交易性貨幣供給增速看,物價漲幅與交易性貨幣供給增速走勢基本一致。
三、本輪物價上漲的主要影響因素
從交易性貨幣、實際需求、工資上漲、勞動生產率提高和輸入型價格五大基本因素對各類產品價格的影響看,考慮預期因素和上游產品價格對中下游產品價格的影響,2010年一季度以來我國物價的持續上漲,主要是由輸入型價格上漲、交易性貨幣供給增加和城鄉居民工資性收入增速提高推動的。輸入型價格對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和工業品出廠價格影響較大,交易性貨幣供給對居民消費價格影響較大,工資上漲對各類產品價格上漲均有重要影響,勞動生產率提高則是抑制物價上漲的主要因素。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除五大基本要素和預期之外,土地價格上漲、投機性炒作、產能過剩以及政策調整等難以量化因素對物價上漲的影響均歸類為其他因素。綜合看,2010年一季度以來其他因素對物價上漲產生了一定抑製作用。
(一)工業企業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的影響因素
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是工業企業產品價格的基礎,也是物價上漲的產業源頭。2010年一季度到今年一季度,我國工業企業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平均漲幅為10.04%。由輸入型價格、工資上漲和交易性貨幣供給推動的漲幅分別為8.48、8.36和2.02個百分點,勞動生產率提高導致的降幅為5.83個百分點。
(二)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的影響因素
2010年一季度到今年一季度,我國工業品出廠價格平均漲幅為5.86%。由輸入型價格、工資上漲和交易性貨幣供給推動的漲幅分別為7.85、5.16和2.06個百分點,勞動生產率提高導致的降幅為3.32個百分點,包括產能過剩在內的其他因素引起工業品出廠價格下降5.48個百分點。
(三)居民消費價格上漲的影響因素
我國居民消費價格(CPI)漲幅從2010年一季度的2.2%提高到今年一季度的5.07%,平均上漲3.2%。由交易性貨幣供給增加、上游產品價格上漲(工業品出廠價格和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預期因素和工資上漲推動的居民消費價格平均漲幅分別為2.37、1.85、 1.53和0.96個百分點。2010年三季度以後,四大因素對CPI上漲的推動作用均不斷提高。
包含政府調控政策在內的其他因素和第二產業勞動生產率提高對抑制居民消費價格上漲具有重要作用。2010年一季度到今年一季度期間,由其他因素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導致的居民消費價格平均降幅分別為1.84和1.04個百分點。
(四)出口價格上漲的影響因素
2010年一季度以來,我國出口價格恢復較快上漲,漲幅從2010年一季度的-3.22%提高到今年一季度的9.96%。進口價格上漲是主要推動因素,由進口價格上漲推動的出口價格平均漲幅為7.03個百分點,遠高於同期出口價格平均漲幅。國外需求擴大、國外物價上漲也對我國出口價格上漲產生了一定推動作用,出口數量擴大和國內物價因素(包括工資上漲、勞動生產率提高、交易性貨幣供給增加、國內實際需求以及其他因素)抑制了出口價格的上漲。總體看,國內因素部分消化吸收了國外因素引致的出口價格漲幅,但國內因素對出口價格漲幅的消化吸收能力正在下降,由國內因素導致的出口價格降幅從2010年一季度的11.88個百分點下降到今年一季度的2.58個百分點。
(五)進口價格上漲的影響因素
綜合分析國內因素(進口數量、人民幣匯率、進口關稅稅率)和國外因素(國外需求、美元匯率、國外物價、運輸費用)對各類進口產品價格的影響,國外因素是2010年一季度以來我國進口價格上漲的主要推動因素,占進口價格漲幅的80.41%。國內因素和其他因素引致的進口價格漲幅只有2.96個百分點,相當於進口價格平均漲幅的19.59%。其中我國進口數量擴大對初級產品和化工產品進口價格具有較大拉升作用,但影響也大幅度低於國外因素對相應產品進口價格的推動作用。
四、我國經濟增長與物價上漲的基本趨勢
在美歐日進口增速保持適度增長、國內宏觀調控政策相對穩定的前提條件下,我們利用「季度經濟增長模型」進行的模擬預測結果顯示,今年一季度以後我國經濟增速仍將保持較快增長狀態, 2011年和2012年CPI漲幅將達到5%左右。2012年以後食品價格下降,CPI漲幅回落,但非食品價格和PPI仍將保持較快上漲態勢,內在通貨膨脹壓力依然較大。
(一)經濟保持較快增長
2010年四季度以後我國GDP增速將繼續回調,今年1—4季度GDP季度累計增速分別為9.7%、9.7%、9.4%和9.7%(所有指標增速均為季度累計增速,下同)。2012年一季度以後將恢復較快增長狀態,全年GDP增速將提高到10%。2013年GDP增速下降到9.6%,2014年一季度以後再度恢復較快增長狀態,2014年和2015年GDP增速分別為10.5%和10.4%。
(二)2011年和2012年物價漲幅不斷提高,此後漲幅回落
今年一季度以後我國居民消費價格(CPI)的上漲趨勢依然很強,全年CPI漲幅在5%左右,2012年三季度達到7.6%的高峰,此後開始下降,並逐步進入小幅度上漲狀態,但非食品價格仍保持較快增長狀態,2013年到2015年非食品價格平均漲幅為3.3%。
2011年和2012年工業品出廠價格(PPI)仍存在較大上漲壓力,漲幅分別為5.7%和9.5%。2012年四季度以後,隨著進口價格下降、輸入型成本推動因素弱化,PPI漲幅趨於回落,但2013年到2015年平均漲幅仍保持在6.4%左右的高水平。
五、抑制物價過快上漲的政策模擬分析
針對推動物價上漲的三大因素 (輸入型價格上漲、交易性貨幣供給增速提高和工資上漲),我們利用「季度經濟增長模型」模擬分析了人民幣名義匯率升值和提高存貸款利率對抑制未來物價上漲的有效性。政策模擬分析結果表明,人民幣名義匯率升值或提高存貸款利率會有效降低物價上漲幅度,但將付出不同程度的經濟增速下降代價。
(一)人民幣名義匯率一次性升值對未來經濟增長和物價漲幅的影響
人民幣升值,主要通過降低按人民幣計價的進口價格漲幅、抑制出口和經濟增長,對物價漲幅產生影響。人民幣匯率一次性升值會在短期內迅速降低物價上漲幅度,但對後期物價漲幅的抑製作用很小,且一次性大幅度升值對出口及經濟增長會產生重大負面沖擊。
假定今年二季度人民幣名義匯率一次性升值5%,則2011年和2012年我國經濟增速均將分別下降到9.5%和9.6%,CPI漲幅分別為3.9%和6.6%, PPI漲幅分別為1.1%和6.9%。總體看,人民幣匯率一次性升值5%對經濟增速影響較小,能夠明顯抑制今年物價上漲,但對2012年物價漲幅的抑製作用較小。
假定今年二季度人民幣名義匯率一次性升值10%,則2011年和2012年我國經濟增速將分別下降到9.2%和9.1%,CPI漲幅分別為2.6%和6.2%,PPI漲幅分別為-3.3%和4.4%。總體看,人民幣匯率一次性升值10%對經濟增速的負面沖擊很大,但能夠大幅度降低今年CPI和PPI漲幅,但對2012年CPI漲幅的抑製作用較小。
(二)人民幣匯率漸進升值對未來經濟增長和物價漲幅的影響
人民幣漸進升值對短期出口和經濟增長的負面沖擊較小,但需要持續的較大幅度升值才會有效降低物價漲幅,對長期經濟增長沖擊較大,且需要考慮漸進升值形成的人民幣持續升值預期所產生的負面影響。
假定今年二季度到2012年四季度期間人民幣名義匯率每個季度升值1%、累計升值幅度為6.8%,則2011年和2012年我國經濟增速將分別下降到9.5%和9.6%,CPI漲幅分別為4.4%和5.6%,PPI漲幅分別為2.9%和4.3%。總體看,人民幣匯率小幅度漸進升值對經濟增速影響較小,能夠有效降低物價漲幅,但物價下降幅度較小。如果人民幣名義匯率每個季度升值2%、累計升值幅度為13.2%,則2011年和2012年我國經濟增速將分別下降到9.3%和9.1%,CPI漲幅分別為3.7%和4.2%,PPI漲幅分別為0.2%和-0.8%。總體看,人民幣匯率較大幅度漸進升值對經濟增速影響較大,但能夠明顯抑制物價漲幅。
(三)提高存貸款利率對未來經濟增長和物價漲幅的影響
提高存貸款利率主要通過降低交易性貨幣供給增速和投資增速抑制物價上漲幅度。假定今年二季度人民幣存貸款利率一次性提高10%,則2011年經濟增速為9.7%,2012年將下降到9.3%。2011年和2012年CPI漲幅分別為4.4%和3.6%,PPI漲幅分別為5.1%和6.3%。綜合看,大幅度提高存貸款利率會有效降低食品價格和CPI漲幅,但對抑制工業品出廠價格和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漲幅作用較小,且會對投資和長期經濟增長產生較大負面沖擊。
(四)人民幣匯率小幅度漸進升值、存貸款利率小幅度提升對未來經濟增長和物價漲幅的影響
假定今年二季度人民幣存貸款利率一次性提高5%的同時,二季度到2012年四季度期間人民幣名義匯率每季度升值1%,則2011年和2012年我國經濟增速分別為9.5%和 9.3%,CPI漲幅分別為 4.1%和3.9%,PPI漲幅分別為2.6%和2.7%。總體看,採取人民幣小幅度漸進升值和小幅度提息並用措施,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負面沖擊較小,能夠全面有效降低CPI和PPI漲幅,是抑制物價過快上漲、保持經濟較快平穩增長的有效措施。

Ⅳ 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上漲,環比上漲什麼意思

與上一統計段比較,例如2011年6月份與2011年5月份相比較,叫環比。與歷史同時期比較,例如2011年6月份與2010年6月份相比,叫同比。環比增長率=(本期數-上期數)/上期數×100% 反映本期比上期增長了多少;環比發展速度,一般指是指報告期水平與前一時期水平之比,表明現象逐期的發展速度。環比=(本統計周期數據/上統計周期數據)×100%
如今年一季度,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上漲5.2%,是和去年一季度上漲了5.2%。3月環比上漲0.5%。也就是比今年二月份上漲了 0.5%

Ⅵ 1957年比1952年的工業產品的百分比增長多少工業品四項:鋼,原煤,糧食,棉花。都是按照萬噸計算的。

鋼鐵1952年產量為135萬噸,鋼鐵1957年產量為535噸,1957年比1952增產(535-135)/135*100%=296.3%
以上是鋼鐵一項,其他的等找的了再刷。

Ⅶ 全國物價上漲幅度

4月份國民經濟主要指標數據
國家統計局 2010-05-11 10:01:13

一、工業生產平穩較快增長

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8%,增速比3月份小幅回落0.3個百分點;1-4月份累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9.1%,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5個百分點。

分經濟類型看,4月份,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增長17.6%,集體企業增長12.0%,股份制企業增長19.1%,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增長16.8%。分輕重工業看,4月份,重工業增長19.4%,輕工業增長14.1%。

分行業看,4月份,39個大類行業全部保持同比增長。其中,紡織業增長11.2%,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增長17.9%,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20.4%,通用設備製造業增長23.3%,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增長23.2%,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增長18.2%,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18.2%,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4.8%,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長19.7%。

分產品看,4月份,503種產品中有428種產品同比增長。其中,天然原油1626.2萬噸,增長4.2%;發電量3316.4億千瓦時,增長21.4%;粗鋼5540.3萬噸,增長27.0%;水泥16114.5萬噸,增長16.1%;汽車159.8萬輛,增長34.6%,其中轎車78.6萬輛,增長36.9%。

4月份,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為98.4%,比上年同月提高0.6個百分點。工業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7183.7億元,同比增長27.5%。

二、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快速增長

1-4月份,城鎮固定資產投資46743億元,同比增長26.1%,比上年同期回落4.4個百分點,比一季度回落0.3個百分點。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投資19394億元,增長20.8%;房地產開發投資9932億元,增長36.2%。

從項目隸屬關系看,1-4月份,中央項目投資3833億元,同比增長10.6%;地方項目投資42910億元,增長27.6%。在注冊類型中,1-4月份,內資企業投資43066億元,同比增長28.1%;港澳台商投資1627億元,增長13.0%;外商投資1866億元,增長1.3%。

分產業看,1-4月份,第一產業投資增長16.5%,第二產業投資增長21.7%,第三產業投資增長29.7%。在行業中,1-4月份,煤炭開采及洗選業投資592億元,同比增長27.8%;電力、熱力的生產與供應業投資2225億元,增長5.6%;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投資506億元,增長2.7%;鐵路運輸業投資1136億元,增長17.5%。

從施工和新開工項目情況看,1-4月份,累計施工項目189916個,同比增加17443個;施工項目計劃總投資317353億元,同比增長27.5%;新開工項目85196個,同比減少1224個;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48328億元,同比增長31.3%。

從到位資金情況看,1-4月份,到位資金67596億元,同比增長35.1%。其中,國家預算內資金增長14.2%,國內貸款增長33.8%,自籌資金增長31.9%,利用外資下降9.5%。

三、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繼續平穩較快增長

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510億元,同比增長18.5%,比上年同月加快3.7個百分點,比3月份加快0.5個百分點。1-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884億元,同比增長18.1%,比上年同期加快3.1個百分點,比一季度加快0.2個百分點。

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4月份,城鎮消費品零售額9980億元,同比增長18.9%;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530億元,增長16.0%。

按消費形態分,4月份,餐飲收入1265億元,同比增長17.0%;商品零售10245億元,增長18.7%。在商品零售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商品零售額4293億元,增長31.3%。

四、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

4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8%(上年同月為下降1.5%),漲幅比上月擴大0.4個百分點。其中,城市上漲2.7%,農村上漲3.0%;食品價格上漲5.9%,非食品價格上漲1.3%;消費品價格上漲3.2%,服務項目價格上漲1.6%。1-4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4%(上年同期為下降0.8%),漲幅比一季度擴大0.2個百分點。分類別看,4月份,八大類商品價格五漲二降一平,其中食品價格同比上漲5.9%,煙酒及用品類價格同比上漲1.7%,衣著類價格同比下降1.3%,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價格同比下降0.5%,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類價格同比上漲2.8%,交通和通信類價格同比持平,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價格同比上漲0.4%,居住價格同比上漲4.5%。

4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環比上漲0.2%。其中,城市上漲0.2%,農村上漲0.2%;食品價格下降0.1%,非食品價格上漲0.3%;消費品價格上漲0.1%,服務項目價格上漲0.5%。分類別看,4月份,食品價格環比下降0.1%,煙酒及用品類價格環比持平,衣著類價格環比上漲0.1%,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價格環比持平,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類價格環比上漲0.3%,交通和通信類價格環比下降0.1%,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價格環比上漲0.5%,居住價格環比上漲0.9%。

五、工業品出廠價格漲幅有所擴大

4月份,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上漲6.8%(上年同月為下降6.6%),漲幅比上月擴大0.9個百分點;1-4月份,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上漲5.6%(上年同期為下降5.1%),漲幅比一季度擴大0.4個百分點。4月份,生產資料出廠價格同比上漲8.5%,其中採掘工業上漲30.9%,原料工業上漲13.6%,加工工業上漲3.3%;生活資料出廠價格同比上漲1.4%,其中食品類上漲2.6%,衣著類上漲1.6%,一般日用品類上漲1.4%,耐用消費品類下降0.6%。4月份,工業品出廠價格環比上漲1.0%。

4月份,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同比上漲12.0%(上年同月為下降9.6%),漲幅比上月擴大0.5個百分點;1-4月份,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同比上漲10.4%(上年同期為下降7.7%),漲幅比一季度擴大0.5個百分點。4月份,有色金屬材料類購進價格上漲29.1%,燃料動力類上漲24.0%,化工原料類上漲7.4%,黑色金屬材料類上漲8.3%。

Ⅷ 價格增幅多少是惡意漲價

一般說來當CPI;3%的增幅時我們稱為就是通貨膨脹;而當CPI;5%的增幅時,我們把它稱為就是嚴重的通貨膨脹。 ;;;; ;; 國家統計局今日公布包括CPI在內的10月份各項經濟數據。10月份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4.4%,漲幅比上月擴大了0.8個百分點,環比上漲0.7%.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增長5.0 %,漲幅比上月擴大0.7個百分點,環比上漲0.7%。應該是到了嚴重通貨膨脹的臨界點。;;;; 4,4%就是工資和銀行存款都貶值4,4%,其實實際上比這還要多,因為通貨膨脹指數是各方面平均的結果,包括下跌的行業如:汽車,沒有包括:房地產,實際上漲價的都是和人民生活最相關的行業蔬菜和糧油,每天都離不開的,降價的都是發生比較少的,汽車一般家庭都不會買或者幾年一次,這樣計算的結果沒有真正反映物價上漲實際對人民生活的影響有多大。;;; 此次「漲價」是農產品漲價拉動的,反映到人民生活最基本的需求方面:繼「逗你玩」「蒜你狠」「姜你軍」「糖高宗」後,現在又是「蘋什麼」?透過網友的調侃,表現的是心裡的無奈,如果僅僅是汽油價,肉價上漲,我們可以選擇不吃,我們可以不買車,不買房甚至可以不吃肉,現在是蔬菜漲價,糧食漲價······一切生活基本資料的漲價,無論如何也無法迴避的?!;;<br _extended="true">;;;;;; 任憑物價上漲,國家的拉動內需就成了廢話;當人民群眾的收入全部用於維持生存,就是社會的倒退。

Ⅸ 物價每年的上漲的總體幅度有多少

去年的漲幅非常大,雖然今年有所減緩但是仍然不樂觀。
推動物價上漲有以下幾個主要的原因。
1、食品價格上漲2、原材料價格上漲3、投資需求加快4、初級產品物價上漲5、信貸投放的超常規增長6、企業成本的上短期內繼續較高,
物價仍然將維持較高水平而且有轉向全面通脹壓力加大,有導致經濟下滑過快的風險,所以調控力度比較難以把握。近5年來經濟增長速度超過10%,驅動物價上漲的壓力很大,而目前的物價既有內生因素也有外生因素。目前中國從投資到工業產品,到消費品等多個領域都出現了明顯漲幅,短期內物價面臨從結構性通脹向全面性通脹轉變的可能。現在正處在這個轉折點上。

今年物價上半年的上漲壓力較大,主要是上半年的物價翹尾因素使得物價漲幅在5%以上,下半年漲幅可能會相對低一些。但是考慮到出口受到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可能國內會出現產品過剩的情況,因此未來經濟可能還有通縮壓力。但是從目前來看,下一步的調控力度需要把握好,短期的調整步伐不能夠太快,多項調控措施不能夠出台太猛。而眾多負面影響壓縮了企業的效益,工資自然很難增長了。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請謹慎採納,祝你好運。朋友!

Ⅹ 幫忙查查我國價格水平特點!謝啦!

我國經濟環境發生本質變化的情況下出現的,其所呈現出的特點更為復雜和特殊,而且和歷史上前幾次物價上漲也有較多不同。

1、物價變動呈現一種有升有降的結構性態勢。在前幾次物價上漲中,由於經濟短缺局面的存在,基礎產品價格一上漲,很快就會波及到其它商品,引起各類商品價格的全面上漲;而這次物價上漲情況則大不相同,結構性的有升有降態勢比較明顯,無論是上游工業產品價格,還是下游的居民消費品價格,均呈現這樣一種特點。從上游產品看,資源性的產品價格上漲明顯,如黑色金屬材料類、石油化工類、煤炭類和農副產品類;而技術含量較高的電子產品、交通通訊設備、家用電器類、計算機及電子設備、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等價格依然下降。就下游的居民消費品價格看,消費彈性較小的食品類價格和部分壟斷性商品價格上漲較多,食品類中又主要是糧食、豬肉、食用植物油價格上漲最為明顯。據測算,在全省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升幅中,食品類價格上漲影響消費價格總水平上升4.8個百分點,占總水平升幅的85.7%,成為推動消費物價總水平上升的重要因素。而壟斷性的水電燃料價格受政府調價的影響也有不同程度上漲,比上年同期上漲8.6%。與此相反,多數消費彈性較大的日用工業消費品價格仍呈下降趨勢,尤其是家電類、電子類、汽車類產品價格降幅更為明顯。

2、不同環節商品價格漲幅高低不一。由於影響因素和商品用途的不同,導致這次物價上漲在不同環節漲幅差異較大。突出表現在原材料、燃料和動力購進價格上漲幅度高於工業品出廠價格漲幅,工業品出廠價格漲幅又高於最終的商品零售環節的價格漲幅。到目前為止,上游產品價格漲幅已經持續一年多了,但很多下游商品價格依然沒有上漲的跡象,上游產品漲價向下游的傳導遇到較大阻力。這既是這次物價上漲的一個突出特點,也反映了在新的經濟條件下,價格變動的復雜性和特殊性。

3、就2004年以來價格上漲的新老因素分析,上年漲價的後翹因素對今年同期比漲幅影響較大。在今年元至6月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期比10.6%的漲幅中,上年漲價的後翹因素為4.9個百分點,占總升幅的46%;居民消費價格5.6%的漲幅中,上年漲價的後翹因素為4.2個百分點,占總升幅的75%。

物價上漲原因分析

1、主要農產品減產導致糧油等商品價格上漲。1998年來,我國糧食產量持續減少,連續4年產不足需。2003年又遭遇嚴重洪澇災害,導致農作物大幅度減產,全國糧食減產5.8%,我省減產15.2%,從而導致以糧食價格為主的主要食品價格從2003年10月份開始持續大幅上漲,這種漲價趨勢到今年3、4月份又進一步增強。河南雖然是糧食大省,糧食產量相對於本省需求來說不成問題,但受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拉動,糧食價格同樣大幅上漲;而且由於我省去年糧食價格偏低,上漲幅度更大一些。糧食價格的上漲,不僅帶動了糧食製品價格的上升,也推動了豬肉、蛋類、魚類等商品價格的上漲,並對油脂、鮮菜以及其他食品類價格的上漲起到了示範和帶動作用。

2、高投資對物價上升的拉動。目前我國經濟增長的投資推動型特徵依然十分明顯,而投資的持續高速增長又主要是靠信貸擴張的支持。2003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6.7%,信貸規模增長21.4%,我省分別為26.9%和15.6%。2004年前5個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4.8%,我省增長50.4%。這種投資的高增長速度,雖然推動了經濟的快速增長,但由於這種高速度是建立在高能耗的基礎之上,從而引起經濟環境的趨緊,直接導致了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上游產品價格的大幅上漲,加大了下游商品價格的上漲壓力。

3、國際石油價格的影響。近兩年來,一方面由於國際政治局勢的不穩定,導致石油價格的預期持續攀高;另一方面,隨著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經濟的復甦和一些發展中大國經濟高速增長,對石油的需求大大增加。兩方面的原因導致了石油價格的大幅上漲。在目前我國石油消費對外依賴程度不斷提高的情況下,帶動我國燃料價格的上漲便成為必然趨勢。

4、政策性調價的影響。目前,無論在生產領域還是在消費領域,都仍有一些商品和服務的價格由政府調控,如醫療服務價格、自來水價格、房租價格、電力價格、郵電費、幼兒園收費等,這些品種價格的政策性調價,也推動了市場物價總水平的上漲。

當前,在物價總水平明顯上升的局面下,仍有一些商品價格呈下降趨勢,無論是出廠價格還是最終消費價格,都是如此。這些商品價格所以下降,從根本上看,主要是供大於求格局造成的。由於供給大於需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下,就必然抑制這些商品價格的上漲,也使得上游產品漲價很難傳導到下游產品。

對當前物價形勢的評價和走勢判斷

(一)、基本評價

1、物價上漲是對前期價格持續走低的合理反彈。從1998年開始,我國從生產資料到消費品價格進入持續低迷狀態,很多商品價格紛紛跌入歷史低谷,在經濟中形成了通貨緊縮趨勢,對經濟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尤其是對一些基礎性的原材料、能源生產和糧食生產帶來了嚴重影響。為了扭轉這種局面,國家採取各種政策啟動市場,促使物價合理回升,但效果甚微。因此,這次在投資快速增長和農產品減產的影響下,市場物價出現上漲態勢,這既是多年來經濟調控所追求的結果,也是持續價格低迷的合理反彈。通過國家對部分行業投資過熱的有效調控,價格的適度上漲,對促進經濟增長是有利的。

2、到目前為止,物價上漲態勢並沒有對經濟生活帶來較大的不利影響。由於此次物價上漲是一種結構性的,並非全面上漲,而且生產領域產品漲價幅度高,居民生活所涉及的多數商品價格上漲並不明顯,因此,這種物價上漲對經濟生活的影響並不太大;相反,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和主要農產品價格的上漲對加強基礎產業和農業生產以及增加農民收入是有利的。不過,主要食品類價格的大幅上漲加大了城市低收入居民的生活負擔,應該對此給予足夠關注。

3、從物價的走勢來看,我們認為我國經濟如果不能有效治理部分行業投資過熱的問題,將可能引發通貨膨脹。但目前這種物價上漲水平,特別是居民消費價格還是比較溫和的,也是各方面可以接受的。當前,由於信貸規模和投資規模的膨脹導致的經濟環境的趨緊,局部經濟過熱的慣性以及上游產品漲價對下游產品的壓力等因素,應引起有關方面的高度關注。

(二)、走勢判斷

為了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發展,抑制局部地區、局部行業出現的過熱現象,2004年以來,國家連續出台了一系列輕重有別的宏觀經濟調控措施。從這些政策對價格的作用情況看,其效果目前已經開始顯現,多數生產資料價格和糧食價格迅猛上漲勢頭已基本得到控制。從5月份開始,原材料燃料購進價格、工業品出廠價格總水平月環比漲勢呈現趨緩,尤其是一些前期漲勢較猛的生產資料價格,下降趨勢更為明顯;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則連續兩個月出現小幅下降情況,分別比上月下降0.1%和0.6%,其中糧食價格分別下降0.9%和1.1%。這種情況說明,市場物價已在目前的高水平上趨於穩定。

從下半年的走勢看,因為當前經濟生活中煤、電、油、運緊張的態勢短期內很難得到緩解,其價格不但不會下降,還可能呈現小幅上漲趨勢;而主要農產品價格由於受供求關系和國家支持農業的政策影響,將會維持在目前的價格水平上;但部分生產資料價格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下半年將會繼續回落。這些因素的綜合影響,將使下半年我省市場物價基本上維持在目前的水平上,因而也將使9月份以前同期比的價格漲幅仍保持在目前的幅度上。9月份以後,隨著上年漲價後翹因素影響減弱,物價總水平同比漲幅才會出現明顯回落。據此預計,2004年全省工業品出廠價格漲幅在10.0%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在5.0%左右。

對於明後年的物價走勢,既取決於國家宏觀調控措施的具體執行情況,也受世界經濟波動的影響,還取決於上游產品漲價能否向下游的傳導。

從國家宏觀經濟調控措施看,投資增長速度和信貸規模受到控制後,其對上游產品價格的拉力會減弱。而促進農業增長政策的實施,農產品價格的提高,對提高農民收入和啟動農村市場會起到一定的作用,對消費品市場有所推動,是支撐價格上升的一個因素。

從世界經濟看,對我國影響最大的應當是石油價格,隨著國際政治、經濟競爭形勢的日益復雜和資源有限性制約,石油價格受國際市場價格的影響,將會在目前的高水平上波動,對未來我國的物價上漲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從上游產品漲價的傳導因素看,由於以下原因,這種傳導會遇到較大阻力。

分析供給層面:一是經過20多年經濟高速增長,我國的物質生產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消費品市場整體上處於供大於求的格局,這種格局將會是一種常態,供大於求必然是商品價格的下降。二是新技術在生產中大量應用和應用周期的縮短,給降低生產成本以強有力的技術支持,這是促使價格降低的主要因素。三是本輪經濟增長的重化工業化態勢明顯,重工業多數是生產生產資料的行業,這些行業產品的漲價多數屬於生產領域,不是直接作用於消費品的生產,上游產品漲價向下游產品傳導多了一個消化漲價因素的環節。四是我國勞動力嚴重供大於求,擬制勞動力價格上漲的空間。五是國內統一市場的形成和參與國際市場范圍的擴大,市場組織商品的能力大大增強,局部地區和領域商品短缺引起的價格上漲會很快得到平抑。六是生產結構和消費結構有較多不對稱的地方。

分析需求層面:一是收入差距擴大導致整體消費能力不高。這主要是由於高收入階層消費傾向降低,而低收入階層消費能力不足造成的。二是居民消費心理的成熟使消費品市場長期處於穩定狀態。一方面經歷了市場經濟的洗禮,居民的消費心理逐步趨於成熟;另一方面隨著收入差距的形成,居民消費的趨同性降低,選擇性增強。三是居民的消費逐步由生活必需品向休閑、奢侈品邁進,而兩者由於消費彈性的不同,對價格的影響也不相同。

從以上幾個方面的分析,我們認為,今後兩年的市場物價不會出現大幅上漲的態勢,多數商品價格將會保持在穩定狀態,全省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升幅將會在3%左右的幅度徘徊。

對策建議

在我國經濟增長中再次出現農業生產徘徊不前,投資規模膨脹,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的情況,足以說明我國經濟中一些深層次的體制性矛盾仍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只有從體制上去解決這些問題,才能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協調發展。從當前抑制投資過熱、緩解潛在通脹趨勢以及未來經濟良性增長的角度,提出以下建議。

1、統一認識,加強協調,確保中央各項調控經濟的政策能夠落到實處。去年以來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地方政府的支持,因此,只有統一認識,加強協調,使地方政府發展經濟的積極性符合國家的全局利益,才能確保中央宏觀政策的有效實施,避免過高投資帶來的資源緊張和價格上漲。

2、深化農村經濟改革,促進農村經濟長期有效的協調發展,保證主要農產品尤其是糧食的生產和供應能力。我國發生的幾次通貨膨脹,可以說每次都與農業生產有關,都是由於農產品價格的大幅上漲帶動的。之所以形成這種規律,根本的原因是由於在經濟快速增長的過程中忽視農業生產所造成的。

3、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經濟持續、快速、協調的可持續發展。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是導致資源緊張和價格上漲的最大誘因,因此,必須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加大技改力度,實行能源、原材料節約優先的方針,提高能源、原材料的利用效率,降低成本,緩解生產資料價格上漲的壓力。

4、加快金融體制和國有企業體制改革,規避金融風險。採取各種手段完善信貸機制,促進良性投資,調整投資結構,促進經濟結構的優化。

5、在WTO框架下充分利用國際市場調節國內市場價格,規避價格風險

希望這些能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