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產品成貨 » 美國市場產品中國佔比多少
擴展閱讀
雲南中化石油多少錢一升 2025-07-30 22:55:12
借卵生子的費用多少 2025-07-30 22:06:52

美國市場產品中國佔比多少

發布時間: 2022-05-22 13:45:37

⑴ 中國對美國進口商品可替代性高在中國市場份額佔比低

美國主要進口中國的產品:
——數額最大的是紡織品、成衣、廉價日用雜貨。

⑵ 二季度美國手機近七成中國製造,比第一季度增長多少

8月11日,科技行業調研機構Canalys公布美國智能手機市場分析報告,顯示2020年第二季度美國智能手機出貨量達3190萬台,其中70%是中國製造,高於上一季度的60%

報告指出,美國第二季度手機出貨量雖同比下降5%,但比上一季度增長11%,這歸功於中國工廠在3月底恢復生產,以及美國5、6月零售店的重開。

蘋果和三星仍是美國市場最受歡迎的品牌,每賣出10部手機,就有7部來自於這兩家公司;LG和聯想位列3、4位。

(2)美國市場產品中國佔比多少擴展閱讀

第二季度美國智能手機價格比去年同期下降10%:

第二季度美國智能手機的平均價格為503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10%。Canalys 分析師文森特 · 蒂爾克指出,商店關門和對疫情的擔憂限制了高端商品的消費,也令消費者的預算進一步緊縮。他還認為,疫情迫使消費者呆在家中,美國的5G普及率沒有上升,加之美國郊區5G覆蓋率不足,消費者有足夠理由繼續購買4G手機。

報告指出,隨著經濟挑戰可能持續,低於400美元的手機市場有望獲得更多關注,谷歌和其他安卓廠商已經增加了對低端和中端手機市場的投入。而隨著中美緊張關系升級,也給除三星和LG之外的所有智能手機供應商帶來了不確定性。

⑶ 美國手機近七成是中國製造的嗎

對的,市場研究公司Canalys最新報告顯示,2020年第二季度各大廠商在美國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合計為3190萬部,環比增長11%,但同比仍下滑5%,平均出貨價格503美元。其中近70%的智能手機出貨量來自中國製造,高於第一季度的60%。

Canalys分析,居家防疫、商店關門和病毒引發的恐慌限制了人們上手體驗演示機型,消費者預算收緊進一步限制了購買力,5G網路郊區覆蓋不足也限制了5G在美國的普及。

由於疫情帶來的經濟挑戰可能持續存在,加上Google等Android廠商加大對中低端市場的投入,Canalys分析,價格低於 400 美元的智能手機細分市場有望獲得更大關注。

(3)美國市場產品中國佔比多少擴展閱讀:

2020年手機行業競爭格局分析

2020年一季度,華為在嚴峻的市場環境中取得了中國前五大廠商中的最佳表現,其智能手機出貨量為2840萬台,市場佔比42.6%。

在疫情期間,因用戶在線教育、遠程辦公需求的攀升,華為線下門店的平板電腦、筆記本等產品成功地幫助華為在有限的線下客流中產生了更大的拉力,而華為多終端協同的生態優勢,也對手機產品產生了一定帶動。

Vivo依靠豐富的線上產品線覆蓋,在疫情期間的線上渠道市場表現穩定,其智能手機出貨量為1200萬台,市場佔比第二,為18.02%。OPPO保持第三的位置,智能手機出貨量1180萬台,市場佔比17.72%。

⑷ 在哪裡可以查得每年我國出口到美國的產品的數據,以及佔美國市場的份額

2019年中美雙邊貿易進出口統計

據美國商務部統計,2019年美國與中國雙邊貨物進出口額為5588.7億美元,下降15.3%。其中,美國對中國出口1066.3億美元,下降11.3%,佔美國出口總額的6.5%,下降0.7個百分點;美國自中國進口4522.4億美元,下降16.2%,佔美國進口總額的18.1%,下降3.1個百分點。美方貿易逆差3456.2億美元,下降17.6%。

美國對中國出口的主要商品為機電產品、運輸設備、化工產品和光學鍾表醫療設備,2019年分別出口272.0億美元、196.5億美元、131.0億美元和97.9億美元,變動幅度分別為0.4%、-29.0%、6.7%和-0.4%,占其對中國出口總額的25.5%、18.4%、12.3%和9.2%。運輸設備中,航空航天器出口104.6億美元,下降42.6%;車輛及其零附件出口91.4億美元,下降2.6%。

美國自中國的進口商品以機電產品為主,2019年進口額為2173.9億美元,佔美國自中國進口總額的48.1%,下降19.0%。其中,電機和電氣產品進口1254.0億美元,下降17.5%;機械設備進口919.9億美元,下降21.0%。傢具玩具、紡織品及原料和賤金屬及製品分別居美國自中國進口商品的第二至第四位,2019年進口額為554.1億美元、372.2億美元和241.6億美元,下降14.6%、8.1%和14.2%,佔美國自中國進口總額的12.3%、8.2%和5.3%。中國的傢具玩具和鞋靴傘等輕工產品佔美國進口市場份額的54.6%和53.1%,具有較大競爭優勢,中國產品的競爭者主要來自墨西哥、越南和義大利等國家。中國同時也是美國機電產品、紡織品及原料、賤金屬及製品、塑料橡膠和陶瓷玻璃的首位進口來源國。

2019年美國從中國進口商品統計

⑸ 美國進口自中國的產品占總進口量的百分比

這里有點資料供你參考(來自海關的統計顯示,2008年全年中美雙邊貿易總額達3337.4億美元,比2007年增長10.5%,增速為入世7年來最低點。其中,我國對美出口2523億美元,增長8.4%,7年來首次降至個位數。占當年我國出口總值的17.7%,而2007年這一數值約為21%。

在美國市場佔有率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前10個月,我國再次被加拿大反超,退居美國第二大進口來源地,我國產品在美國市場所佔份額由2007年同期的16.4%下降至15.7%,市場佔有率回落0.7個百分點,而我國主要競爭對手巴西、俄羅斯和越南在美的市場佔有率反而分別提升0.2個、0.3個和0.1個百分點。

從貿易形式看,2008年,我國加工貿易對美進出口1695.8億美元,增長3.7%,增速回落8.7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498.9億美元,增長3.1%,增速回落9.8個百分點。以一般貿易方式對美進出口1406.6億美元,增長21.1%,其中,對美出口936.3億美元,增長16.7%,增幅上漲將近4個百分點。

從貿易主體看,私營企業進出口532億美元,增長25.9%,增速回落4.5個百分點;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總額增長8.1%,國企也增長了7.4%。

從產品來看,我國對美出口機電產品1528.6億美元,增長6.4%,增速回落9.6個百分點,同時,一些重點機電產品出口額都有超過15%的下降。而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中,除鞋類和紡織紗線、織物及製品出口有所提速外,其餘7類產品出口增速均不同程度回落,其中,服裝及衣著附件、塑料製品和玩具分別出口185.8億美元、46.2億美元和35.8億美元,分別下降1.2%、0.9%和3.1%。

而去年全年,我國服裝及衣著附件共出口1197.9億美元,增長4.1%,比上年回落16.8個百分點;塑料製品共出口158.3億美元,增長9.4%,小幅提高0.6個百分點;玩具共出口86.3億美元,同比增長1.8%。

進口高新技術產品比重回落

在進口方面,2008年,我國自美進口高新技術產品占當年自美進口總額的29.6%,所佔比重回落5.3個百分點。近日出台的裝備製造業調整振興規劃提出,振興裝備製造業,必須依託國家重點建設工程,大規模開展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工作;通過加大技術改造投入,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鼓勵開展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對部分確有必要進口的關鍵部件及原材料,免徵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在商務部重新修訂的《禁止進口限制進口技術管理辦法》中規定,限制進口技術的貿易審查標准之一就是是否對建立或加快建立國內特定產業造成不利影響。

從美國進口大豆金額激增

在農產品進口方面,去年我國大豆總計進口3744萬噸,增長21.5%,總金額為114.7億美元,均價582.6美元/噸,上漲了56.5%。其中,來自美國的大豆進口金額為84.4億美元,激增99.3%,增速提高43.5個百分點,佔到大豆進口總金額的74%,而2007年這一數據約為37%。另外,自美進口農產品突破100億美元,達到144億美元,增長57.8%,增速大幅提高37.5個百分點。

海關分析認為,多次提高出口退稅率以後,政策效果已經開始顯現。去年12月份政策調整涉及的商品整體出口合計544.5億美元,同比增長4.8%,占我國出口總值的比重由前11個月的45.8%上升至12月份的49.0%。)

⑹ 美國主要從中國進口什麼

中國對美國出口的商品基本上就是代工商品,像電腦 玩具 電視 手機 顯示器 列印機等等產品除聯想 大疆等少數自主品牌以外。

大部分都是美國的dell hp apple乃至samsung sony bosch等第三國的產品,中國的大部分品牌在美國的認知度其實是非常低的,在美國賣的好的外國品牌主要還是日歐韓。

(6)美國市場產品中國佔比多少擴展閱讀:

程序:

(1)進口貨物的收貨人或其代理人應自運輸工具申報進境之日起14日內,向進境地海關申報轉關運輸。

(2) 申報貨物轉關運輸時,進口貨物的收貨人或代理人應填制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口轉關運輸貨物申報單(以下簡稱「申報單」),並交數據錄入中心錄入海關計算機報關自動化系統,列印成正式的申報單一式三份。

(3)進口貨物收貨人或其代理人應如實向海關申報,並遞交申報單、指運地海關簽發的進口轉關運輸貨物聯系單、隨附有關批准證件和貨運、商業單證(如貨物的提單或運單、發票、裝箱單等)。

(4)進口貨物收貨人或代理人申請辦理屬於申領進口許可證的轉關運輸貨物,應事先向指運地海關交驗進口許可證,經審核後由指運地海關核發進口轉關運輸貨物聯系單,並封交申請人帶交進境地海關。

⑺ 2019年上半年美國是中國的第幾大出口市場

第三

截至2019年6月,上半年的中歐貿易總額達到了3379.9億美元,是中國第一大出口貿易夥伴,對東盟的貿易總額達到了2918.5億美元,增長10%,相比之下對美國的進出口額達到了2583.3億美元,同比下降了9%。東盟超越美國,成為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而美國降為第三名。

美國自中國的進口商品以機電產品為主,1-6月進口額1051.4億美元,下降16.7%,佔美國自中國進口總額的48.0%。其中,電機和電氣產品進口577.7億美元,下降15.6%;機械設備進口473.7億美元,下降17.9%。

傢具玩具、紡織品及原料和賤金屬及製品分別居美國自中國進口商品的第二至第四位,1-6月進口248.6億美元、173.2億美元和125.1億美元,增減幅度為-9.7%、0.3%和-7.4%,佔美國自中國進口總額的11.4%、7.9%和5.7%。

(7)美國市場產品中國佔比多少擴展閱讀

導致東盟和美國在中國貿易夥伴的易位原因

1、中美貿易摩擦持續不斷直接沖擊了雙邊貿易關系

一方面是中美貿易合作的成本增加,一些企業不得不尋求替代產品或改變生產地址;另一方面是中美貿易摩擦導致兩國工商業界對未來的合作信心大減,影響了雙方之間的投資與合作。

2、中國與東盟之間本身就有著良好的經貿合作基礎

2018年,中國與東盟貿易額高達5878.7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同比增長14.1%,增速超過中國對外貿易平均增速。自2009年以來,中國已連續10年成為東盟第一大貿易夥伴,東盟連續8年成為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政府-新聞辦就2019年上半年進出口情況舉行發布會

⑻ 美國在世界出口貿易歐盟和中國各佔多少

美國在世界出口貿易GDP比重
2008年全球GDP總量是76.47億美圓

2008年美國GDP總量是13.98億美圓,約佔全球GDP總量的18.3%2009年歐盟的GDP約合163827.5億(美元)歐盟的GDP佔比略低於美國,但佔世界人口的比例大於美國,出口是美國份額的兩倍以上。日本的GDP佔比大約僅為歐盟的37%。從GDP佔比和人口佔比之比可以得出人均收入排名。歐盟該比率為3.2,低於日本的3.5和美國的4.85。 2009年中國GDP為335353億元,合51700億美圓,比上年增長百分之8.7,佔世界百分之8左右。歐盟2005年的研發支出佔GDP的比例為1.84%,而日本的這一比例高達3.18%,超過其它所有國家。中國的這一比例為1.34%,數字雖低於歐盟,但增長速度很快,預計將在2009年趕上歐盟。

⑼ 美國對中國出口有那些產品

美國對中國出口的主要商品為機電產品、運輸設備、植物產品和化工產品。

長期以來,美國在軍品、軍民兩用品以及無線、晶元、軟體、安全、雷達等高科技領域均對中國採取限制出口政策,導致中國從美國進口相關高新技術產品份額持續下降。

此外,美方還承諾通過適當的雙邊活動提高兩國運輸類飛機的適航性等。

中方承諾將加強知識產權執法,推進中央國有企業和大型國有銀行軟體正版化;適時啟動《信息安全等級保護管理辦法》修訂程序;

平等對待外資企業,給予外資機構與內資機構相同待遇等。中美雙方還同意,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貿易、農產品貿易、法律交流、貿易統計、交通運輸、葯品和醫療器械等領域開展對話與合作。

(9)美國市場產品中國佔比多少擴展閱讀:

2018年1-6月美國貨物貿易概況:

美國對中國出口的主要商品為機電產品、運輸設備、礦產品和化工產品,1-6月出口132.3億美元、125.0億美元、70.9億美元和61.1億美元,增長7.7%、1.5%、72.9%和13.5%,占其對中國出口總額的20.7%、19.5%、11.1%和9.6%。

運輸設備中,航空航天器出口68.6億美元,增長18.4%;車輛及其零附件出口56.1億美元,下降13.5%。

美國自中國的進口商品以機電產品為主,1-6月進口1262.5億美元,佔美國自中國進口總額的50.6%,增長10.3%。

其中,電機和電氣產品進口683.8億美元,增長8.4%;機械設備進口578.7億美元,增長12.7%。傢具玩具、紡織品及原料和賤金屬及製品分別居美國自中國進口商品的第二、第三和第四位。

1-6月進口額275.6億美元、172.9億美元和135.3億美元,佔美國自中國進口總額的11.0%、6.9%和5.4%,增長6.0%、0.3%和8.1%。

⑽ 美國出口中國商品多少億

據國內統計,2017年中國對美國出口4298億美元;從美國進口1539億美元,中美貿易順差為2758億美元。
而據美國商務部統計,2017年全年,美國與中國雙邊貨物進出口額為6359.7億美元。其中,美國對中國出口1303.7億美元,自中國進口額5056.0億美元,美方貿易逆差3752.3億美元。
你可以看到,中美之間由於統計口徑的不同,造成數據上的巨大差異。如果按照全球價值鏈的角度,美國逆差的數據要打一半左右的折扣。此外,中國海關總署1月12日公布的中美貿易數據並不包含兩國間的服務貿易數據。如果計入中國對美國在服務貿易上的巨大逆差,這個逆差數據也會小很多。
造成貿易逆差的因素是非常多的。除了統計口徑因素的影響,主要原因在於國際產業轉移和中國貿易模式。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我國由於生產成本相對較低而存在明顯的比較優勢,許多國家或地區的製造業逐漸向我國轉移,將這些國家或地區的對美貿易順差轉移到中國,如很多外資企業或跨國製造業進入中國等。簡單說,就是製造業轉移到我國的結果。
從貿易結構看,中國主要向美國出口紡織品、服裝、鞋、玩具、家用電器和旅行箱包等勞動密集型產品。美國則主要向中國出口飛機、動力設備、機械設備、電子器件、通信設備和化工等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以及糧食、棉花等農產品,以及服務貿易。實際上,美國通過進口廉價的日常消費用品、出口附加值較高的高新技術產品,享受到了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帶來的巨大利益。同時,美國經濟和美元的霸權地位,不僅使美國能夠充分享受這種利益,而且可以獲取巨額的「鑄幣稅」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