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產品成貨 » 裸甲藻哪個廠家的產品效果好
擴展閱讀
中石油趙金洲是什麼職位 2025-07-26 20:27:34
山西有什麼特產資源 2025-07-26 20:13:07

裸甲藻哪個廠家的產品效果好

發布時間: 2022-05-21 03:57:31

1. 請問各位高手裸甲藻水怎樣處理

可採取如下8種辦法將之清除,確保養魚效益。

1、撒撲草凈法。每667平方米用撲草凈150~200克,拌濕t後揚撒於青泥苔上,害藻即刻消失。

2、碳酸氫銨法。將25千克裝的碳酸氫銨捅開口子吊放在魚塘邊沿水中、塘水溶進碳酸氫銨後,水質變清、有害藻類慢慢消失。

3、噴施藍釩法。每667平方米魚塘水面用藍釩2~3千克對水20千克噴灑施入,5天內便可消除魚塘里的有害藻類。

4、潑硫酸銅法。水綿等發生後用硫酸銅溶液全池潑灑,使池水呈0.7x10E-6濃度,2日後換三分之一新水,治理害藻效果非常理想。

5、灑草木灰法。選晴天上午,在魚塘上風頭拋灑草木灰,使其均勻地覆蓋在青苔上,-般施草木灰後3天有害藻類便死亡下沉。

6、豬糞清除法。每667平方米魚塘水面用新鮮豬糞250~300千克撒在害藻生長稠密的地方,10天內便可將其殺死消除。

7、施生石灰法。害藻發生前經常更換新水,調節水質,破壞其衍生環境,發生後,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5千克施入水體,即可滅除之。

8、擺放鬆枝法。每隔2米擺放棵碗口粗細的松枝尾梢,松針葉散發出的松節油芳香汁液可防止害藻生長,將其遏制消除。

(1)裸甲藻哪個廠家的產品效果好擴展閱讀

藻類有兩個特點:

1、藻體各式各樣,氧氣,藻類無根莖葉的分化,因而實際上藻體就是一個簡單的葉,也稱為葉狀體;

2、它們的有性生殖器官一般都為單細胞,有的可以是多細胞的,但缺少一層包圍的營養細胞,所有細胞都直接參與生殖作用。

2. 池塘魚苗能做到自給嘛

養殖草魚有諸多優勢。首先是氣溫高,適宜生長時間長;其次是水網密集,水資源豐富;再次是物流發達,靠近市場;還有技術水平相對較高,模式多樣化,有眾多飼料廠家,飼料普及率高。據《中國漁業年鑒(2012)》統計,全國草魚養殖產量已經達到440萬噸以上,占淡水養殖魚類總產量的1/4左右。其中廣東省年產草魚63萬噸,僅次於湖北省的81萬噸。

目前,草魚主養區一般有四種養殖方式,分別是魚種養殖(0.1-0.3斤/尾、0.3-0.7斤/尾上市)、中級草魚養殖(2-3斤/尾上市)、大級草魚養殖(5斤/尾以上上市)、脆肉鯇養殖(7-11斤/尾上市)。魚種養殖主要集中在中山黃圃、惠州博羅、佛山三水等地,主要供應廣東、湖南、江西、福建;成魚養殖主要集中在廣州、中山、珠海、佛山、雲浮、肇慶、惠州等地,其中又以廣州番禺、中山黃圃、佛山順德最為集中,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區域集中、分級養殖的特點。自2001年起,廣東大力推廣草魚精養模式,草魚產量逐年遞增,畝產量基本在2000斤以上。

從養殖效益來看,2008年以來由於飼料成本不斷上漲,病害越來越嚴重,產業規模和效益出現下滑。以脆肉鯇為例,主要集中在本省部分地區消費,雖然其養殖效益保持在相對良好的水平,終端市場開拓進展不大,制約其發展。最近兩三年,其他各省區草魚養殖面積逐年擴大,而且塘頭價格高於廣東,使粵魚外運,廣東從草魚消費大省成為輸出省。

從整個產業看,草魚養殖還處於發展初級階段。養殖戶大進大出的格局沒有改觀,草魚價格波動劇烈的形勢也在延續。雖然2011年草魚價格較好,但2012年6月起草魚價格大跌,時至2013年4月底,各地統級草魚收購價也僅為4.6元/斤左右,起色有限,更多養殖戶無奈減養、轉養。據了解,今年廣東草魚養殖規模整體比去年下降了大約30%,下半年草魚養殖才實現扭虧為盈,尤其是大規格成魚價格上漲迅速,9月份塘頭價格已經漲到6.7-6.8元/斤,而同期江西的草魚塘頭價8.0元/斤左右,因此還有相當上漲空間。

這些是廣東草魚養殖產業「內憂外患」的必然呈現。更加嚴峻的挑戰還體現在:由於長期以來缺乏足夠的科研經費投入,科技對草魚養殖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沒有得到有效體現,還面臨良種覆蓋率低、病害損失嚴重、養殖模式落後、效益提升乏力,以及產業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加劇,水產品質量安全和養殖水域生態安全等一系列問題。

這些問題的解決,都必須回到一個基本點上:技術創新。相比較豬、雞、鴨而言,水產品種的技術仍然是落後的。以行業研究最多的草魚來講,草魚對各種營養的基本需求或最佳配製比例仍然是模糊的,是粗獷的。對各種原料的有效利用率也是模糊的。其他水產品種更是如此。目前草魚養殖產業在苗種、飼料、養殖等環節在技術上仍然具有很大的發展提升空間。

優良種質是養殖業發展的基礎。目前廣東草魚人工繁育種群良種生產能力相對降低,種質退化,故出現成活率低、生長慢、抗逆性差、體型及體色部分變異、發病嚴重等問題。省內各市縣20世紀60年代起陸續建起國營魚苗場,然而近親繁育嚴重,生產能力弱,遠遠不能滿足需要。目前省級草魚良種場建成只有佛山南海百容水產良種場和韶關市始興縣省級草魚良種場2家。近年來不少科研院校開始原良種的保護與培育,但草魚家系培育、良種選育需要政府部門、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及企業在政策、資金、人力、技術方面進行持久的產學研合作與投入。當務之急,作為草魚魚苗生產大省,廣東省應根據各自優勢,組織實施,開始和加強各級良種場建設,選育出適合地方的優良品種。

從生產支出看,飼料占養殖成本的70%以上,科學合理的飼料配方和投喂方法能顯著提高養殖效益。廣東的草魚養殖池塘,畝產量基本在2000斤以上,每畝的飼料投喂量超過2噸。一般草魚的飼料成魚階段飼料蛋白25%-28%較為適宜,市場上一般在28%-30%。高能飼料增加了肝臟負擔,特別是在高密度養殖的時候,很容易造成亞健康狀態誘發草魚肝膽綜合症。草魚發生肝膽病變以7-10cm的當年魚種最為普遍,發病率高,死亡率也高,達40%-60%;病程也長,春夏5、6月水溫上升時開始發病,一般死亡高峰在8、9月,可以持續到10月底。

據海大集團的調查報告顯示,對於粗蛋白含量在26%-30%的飼料來說,2-3斤/尾上市的草魚飼料系數在2.4-2.8左右,5斤/尾以上上市的草魚飼料系數甚至達3.0-3.5。近年來,膨化飼料以消化利用率高、水中穩定性好、便於直觀觀察和控制魚的攝食等優點已普遍應用於草魚池塘養殖中。但是,單一投喂膨化飼料,投入成本高,魚體體型較為肥胖。而傳統通過青飼料投喂的池塘草魚養殖模式,盡管投入少、成本低、體型也比較修長,但通常產量不高、效益不明顯。有研究指出,池塘養殖草魚投喂膨化飼料與浮萍的搭配比例(干物質)以75:25較為適宜。但是盲目地向飼料中添加過多的粗飼料,致使飼料中粗纖維含量有較大的增加,容易造成飼料中蛋白質及熱量的水平過低,影響草魚的生長。未來,如何進行草魚飼料的科學配比,依然是草魚養殖的一個重要關注點。

草魚養殖的另外一個瓶頸問題是疾病問題。常見的危害比較大的疾病主要有草魚出血病、細菌性敗血症、老三病(赤皮病、腸炎病、爛鰓病)、小瓜蟲、車輪蟲、絛蟲病等,各種疾病在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發生流行,給草魚養殖造成了不小的損失。其中草魚出血性病毒病自上世紀50年代發生,流行季節長、發病率高,在廣東省養殖區域影響嚴重,病毒感染致魚死亡率60%-80%,嚴重時達90%以上。草魚病毒性出血病還常與細菌性爛鰓病、赤皮病、腸炎病等並發,致使魚種、成魚大批量死亡。目前對於草魚出血病還沒有很好的治療葯物,只能靠預防。廣東省自上世紀60年代率先開始進行草魚人工免疫,在多地取得良好效果。

人工免疫已成為行業發展的新方向,效果受多個因素的影響。首先是草魚使用的疫苗品種。2011年到2013年間,我們對各地進行追蹤發現,廣東地區的草魚總體成活率大概在60%,其中用草魚出血病活疫苗的成活率在80%-85%,土法苗的在60%-70%,沒用疫苗的在40%-60%。目前草魚疫苗獲得國家批準的產品只有草魚出血病活疫苗(892株)和嗜水氣單胞菌滅活疫苗。其他大多為土法苗,一部分來自於漁民自製,一部分來自於有些生產作坊的加工,這些製品一般沒有詳細說明與生產廠家與地址等,效果不穩,有的滅活不徹底甚至造成大批量死魚事件,如最近在中山、惠州等地都有此類報告。其次,草魚疫苗是否科學規范使用也會影響疫苗效果。廣東大多數地區一般根據魚種規格在12朝左右第一次注射疫苗,在0.1-0.3斤/尾時第二次注射。注射操作對魚體刺激損傷比較大,魚體應激時間比較長。但方便使用的口服、浸泡疫苗研發目前還處於實驗室階段,有待於進一步熟化。隨著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預計在3-5年內會有更多產品面市。此外,病原的類型對免疫效果影響也比較大,根據我們對廣東、廣西、江蘇、浙江、湖北、江西、山東等地的調查,草魚出血病病毒有3個亞型以上,因此在及時開展流行病學調查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開展人工免疫,才能發揮草魚免疫的主要作用。

養殖用葯不規范會產生葯物殘留和抗葯性問題。對待養殖過程中抗生素的使用,應該遵循能少用就少用,能不用就不用的原則。從生態和消費安全考慮,建議積極探索中草葯的科學使用。草魚是植食性魚類,對中草葯中的植物活性成分利用更加充分。中草葯制劑類型的國標葯在2005年地標升國標後越來越多,比如說針對爛鰓、腸炎、敗血病等細菌性疾病的山青五黃散、雙黃苦參散、板藍根大黃散、青板黃柏散;針對病毒性疾病的清熱散、銀翹板藍根散、黃連解毒散、扶正解毒散、五倍大青散;針對寄生蟲疾病苦參末、青蒿末等。使用中要注意產品的組方與工藝科學性、正規性。市場上多有小廠家的自包葯,使用這些沒經過加工的原料效果一般會比較差。

草魚養殖面臨的生物和水質管理要求也越來越高,更科學、更方便、更經濟、更生態的養殖模式將是大勢所趨。水體溶氧量的變化是引起魚塘水質不穩定的主要因素之一。可通過增氧設備如增氧機、底部增氧設施等進行物理增氧,也可使用化學增氧和生物增氧等方式提高水體溶氧,從而有效降低病害發生的概率。廣東地區在草魚養殖池塘中,全年飼料投喂量較大,由於不能幹塘清淤,池底淤泥較深,故要通過合理套養,如增加濾食性的白鰱、花鰱,能舐刮水底附著生物和攝食淤泥中有機物質的鯪魚,使池塘中有機物通過轉化為魚產量而移出池塘。池塘多年不幹塘,容易造成了池中有機污染嚴重,可使用微生態制劑等環境改良劑,來解決養殖生產中產生的一些代謝廢物等,使之變成可利用的蛋白或其他物質,改良生態環境。

這些問題的存在、演變將導致草魚養殖加快由傳統養殖模式向集約化、工廠化養殖模式的轉變。在剖析各種養殖模式優劣基礎上,通威集團總結出未來三種草魚養殖模式。第一種是梯級養殖模式。這種模式要求在有若乾池塘的情況下,分為苗種培育塘、魚種養殖塘、成魚養殖塘,全程做到自給自足的流水線方式的生產。第二種是輪捕輪放。或捕大留小、捕大補小,或一次放苗、多次捕撈。保證魚載量為魚載力的1/2到3/4。第三種為魚蝦混養模式,保持魚載量為魚載力的3/4以上。

以草魚疫苗為核心技術開展的水產疫病區域化管理,應用在江西、山西等地,初步顯示了草魚疫病免疫可控的效果。廣東省各地養殖條件差異大,需要結合不同區域的自然和生產特點,評估引起疾病的風險因子,科學管理,有序使用投入品,建立草魚質量可追溯體系,保障草魚養殖生產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2145閱讀
搜索
10cm青魚一年能長多大
盲曹魚的飼養條件
為什麼很少人吃青魚
100畝魚塘收入40萬
李大毛教你釣草魚
養魚換水三大忌

3. 海水裡甲藻怎樣治理

養殖要養水,養水先知水,水產養殖八字精養法中核心要素:水、種、餌。其中種、餌的二類要素根據各地區情況相對已經成熟和穩定,養殖戶也有一定的辨別能力,而養殖水體的調控在養殖業日益發達的今天顯得更為重要,化學葯物、重金屬殘留已成為阻礙水產養殖健康發展的首要因素。我們浙江三門全縣海水養殖面積近24萬畝,每年的產量達到20萬噸以上,其中青蟹養殖面積就達9.2萬畝,是浙江省海水養殖第一大縣。

在海水養殖上,我們最擔心的是養殖過程中水體內藍藻、裸甲藻等這類有害藻類的大量繁殖乃至大面積暴發。每年的養殖季節,由於有毒藻類的滋生所引發的後果真讓我們養殖戶吃盡苦頭。眾所周知:藍藻的大量繁殖極大程度上抑制了其他有益藻類生長,而其他藻類的生長受到抑制及大量被魚類吃食消化,藍藻很容易形成優勢種群而大量爆發,水體生態環境的平衡被嚴重破壞。藍藻大量發生、藍藻顆粒又很難被魚類消化,藍藻逐漸成為優勢種群。這種通過種間競爭形成的過度繁殖必然帶來種內斗爭,種內斗爭的結果又極易導致大量藍藻的死亡,藍藻的大量死亡、分解消耗大量溶氧,同時又釋放大量羥胺、硫化氫等有毒物質。這樣形成了水體的惡性循環。在水體嚴重缺氧和有毒物質存在的條件下,我們的養殖產量、效益可想而知,所以,每到養殖季節,我們這些養殖戶都提心吊膽。這時,市場大量的水體調節處理產品也應運而生,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名目繁多,讓人眼花繚亂。最近幾年,對水產養殖過程中水產品的化學葯物殘留日益重視,我們的養殖觀念也在改變,開始意識到健康養殖的必要性,以前沒有動靜也下葯,稍有動靜就下猛葯。現在,像我這樣能接受微生物調水、控水、治水的養殖戶也越來越多,但市場上不同生產廠家的微生物產品實在太多了,國內廠家動輒幾個億、幾十個億,甚至於號稱上百億的細菌數的微生物產品,好像一家比一家好,只好今天用這家,明天又用那家,效果如何不得而知,內心好像安定了點,可實際養殖過程中,該發的病還在發,水體的控制還是有相當的難度,時間上還是很難掌控。不過,今年我用了上海綠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從美國進口的一種復合微生物水體生態調節劑,調水效果相當顯著。該產品具有美國農業部 USDA Bio-Preferred權威認證標志,獲美國農業部頒發的100%純微生物產品綠色標志,是真正的綠色生物產品,今天拿來與廣大養殖戶朋友們共同分享。

我下面的養殖塘囗主要是蝦、蟹、貝類混養的模式,每隔15天左右要換一次海水,水體的控制與一般塘囗相比更難。多年來,水體的藻相調控是一直困擾我的難題,並非不能調控,而是很難調控,各種不同的微生物制劑用了不下大幾十種,經驗也摸索了不少,但是每年的養殖過程總有問題發生。因為是個高投入、高風險、高產出的產業,所以每到養殖季節,整個過程是膽戰心驚、如履薄冰。不過今年通過一年的總結,困擾我多年的問題總算解決了,我按上海綠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產品說明書使用說明與各個塘囗實際情況相結合,使用了該公司進口的美國產品,經過一段養殖周期觀察,水體問題真是徹底解決了,這下再也不用為養殖中使用何種微生物產品而發愁了。不過,這也讓我意識到國內外的微生物產品真的區別很大。據該公司技術專家告知,他們的產品在淡水養殖上的使用效果也相當顯著,尤其是在南美白對蝦的養殖上可稱得上是
一次技術革命,對養殖的產量、效益有大幅度的提高。
摘於:http://www.shuichan.cc/news_view-81030.html

4. 赤潮或藻華為什麼是有害的

赤潮

·赤潮(akashiwo,red tide,red water, dis-colored water)

【赤潮的簡介】
「赤潮」,被喻為「紅色幽靈」,國際上也稱其為「有害藻華」,它是海洋中某一種或某幾種浮游生物在一定環境條件下爆發性繁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海水變色,影響和危害其它海洋生物正常生存的災害性海洋生態異常現象。赤潮爆發時,因赤潮生物種類和數量的不同,海水可呈現紅、黃、綠等不同顏色。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海洋浮游藻是引發赤潮的主要生物,在全世界4000多種海洋浮游藻中有260多種能形成赤潮,其中有70多種能產生毒素。他們分泌的毒素有些可直接導致海洋生物大量死亡,有些甚至可以通過食物鏈傳遞,造成人類食物中毒。
【赤潮的基本知識】
伴隨著浮游生物的驟然大量增殖而直接或間接發生的現象。本來是漁業方面的用語,並沒有嚴格的定義。水面發生變色的情況甚多,厄水(海水變綠褐色)、苦潮(按即赤潮,海水變赤色)、青潮(海水變藍色)及淡水中的水華,都是同樣性質的現象。構成赤潮的浮游生物種類很多,但鞭毛蟲類、硅藻類大多是優勢種。當發生赤潮時的浮游生物的密度一般是102—106細胞/毫升。在日本近海淡水流入的內灣,自春至秋均有發生。近年,隨著城市和工業廢水的增加而出現了富營養化,在東京灣、瀨戶內海、有明海等赤潮頻繁發生。赤潮有時可使魚類等水生動物遭受很大危害,這是由於赤潮浮游生物堵塞魚鰓,引起機械障礙,和它們死後分解,迅速消耗氧氣,水中氧氣不足,以及分泌有害物質等造成的,〔尤其是裸甲藻屬(Gymnodinium)和Olisthodiscus等為害甚大〕。一般以為是由於水不流動、富營養化、日照量增大和水溫上升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赤潮與歷史記載】
赤潮是一種災害性的水色異常現象,也是人為因素引起的。人類早就有相關記載,如《舊約?出埃及記》中就有關於赤潮的描述:「河裡的水,都變作血,河也腥臭了,埃及人就不能喝這里的水了」。赤潮發生時,海水變的黏黏的,還發出一股腥臭味,顏色大多都變成紅色或近紅色。在日本,早在騰原時代和鐮時代就有赤潮方面的記載。1803年法國人馬克 ? 萊斯卡波特記載了美洲羅亞爾灣地區的印第安人根據月黑之夜觀察海水發光現象來判別貽貝是否可以食用。1831—1836年,達爾文在《貝格爾航海記錄》中記載了在巴西和智利近海面發生的束毛藻引發的赤潮事件。據載,中國早在2000多年前就發現赤潮現象,一些古書文獻或文藝作品裡已有一些有關赤潮方面的記載。如清代的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就形象地記載了與赤潮有關的發光現象。
【赤潮的典型特徵】
赤潮是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動物或細菌爆發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體變色的一種有害生態現象。赤潮是一個歷史沿用名,它並不一定都是紅色,實際上是許多赤潮的統稱。赤潮發生的原因、種類、和數量的不同,水體會呈現不同的顏色,有紅顏色或磚紅顏色、綠色、黃色、棕色等。值得指出的是,某些赤潮生物(如膝溝藻、裸甲藻、梨甲藻等)引起赤潮有時並不引起海水呈現任何特別的顏色。
【人類活動與赤潮】
隨著現代化工、農業生產的迅猛發展,沿海地區人口的增多,大量工農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海洋,其中相當一部分未經處理就直接排入海洋,導致近海、港灣富營養化程度日趨嚴重。同時,由於沿海開發程度的增高和海水養殖業的擴大,也帶來了海洋生態環境和養殖業自身污染問題;海運業的發展導致外來有害赤潮種類的引入;全球氣候的變化也導致了赤潮的頻繁發生。
目前,赤潮已成為一種世界性的公害,美國、日本、中國、加拿大、法國、瑞典、挪威、菲律賓、印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韓國、香港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赤潮發生都很頻繁。
首先,赤潮的發生,破壞了海洋的正常生態結構,因此也破壞了海洋中的正常生產過程,從而威脅海洋生物的生存。
其次,有些赤潮生物會分泌出粘液,粘在魚、蝦、貝等生物的鰓上,妨礙呼吸,導致窒息死亡。含有毒素的赤潮生物被海洋生物攝食後能引起中毒死亡。人類食用含有毒素的海產品,也會造成類似的後果。
再次是大量赤潮生物死亡後,在屍骸的分解過程中要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造成缺氧環境,引起蝦、貝類的大量死亡。
【赤潮的嚴重危害】
·赤潮對海洋生態平衡的破壞
海洋是一種生物與環境、生物與生物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復雜生態系統。系統中的物質循環、能量流動都是處於相對穩定,動態平衡的。當赤潮發生時這種平衡遭到干擾和破壞。在植物性赤潮發生初期,由於植物的光合作用,水體會出現高葉綠素a、高溶解氧、高化學耗氧量。這種環境因素的改變,致使一些海洋生物不能正常生長、發育、繁殖,導致一些生物逃避甚至死亡,破壞了原有的生態平衡。
·赤潮對海洋漁業和水產資源的破壞
赤潮破壞魚、蝦、貝類等資源的主要原因是:
1、破壞漁場的鉺料基礎,造成漁業減產。
2、赤潮生物的異常發制繁殖,可引起魚、蝦、貝等經濟生物瓣機械堵塞,造成這些生物窒息而死。
3、赤潮後期,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在細菌分解作用下,可造成環境嚴重缺氧或者產生硫化氫等有害物質,使海洋生物缺氧或中毒死亡。
4、有些赤潮的體內或代謝產物中含有生物毒素,能直接毒死魚、蝦、貝類等生物。
·赤潮對人類健康的危害
有些赤潮生物分泌赤潮毒素,當魚、貝類處於有毒赤潮區域內,攝食這些有毒生物,雖不能被毒死,但生物毒素可在體內積累,其含量大大超過食用時人體可接受的水平。這些魚蝦、貝類如果不慎被人食用,就引起人體中毒,嚴重時可導致死亡。
由赤潮引發的赤潮毒素統稱貝毒,目前確定有10餘種貝毒其毒素比眼鏡蛇毒素高80倍,比一般的麻醉劑,如普魯卡因、可卡因還強10萬多倍。貝毒中毒症狀為:初期唇舌麻木,發展到四肢麻木,並伴有頭暈、惡心、胸悶、站立不穩、腹痛、嘔吐等,嚴重者出現昏迷,呼吸困難。赤潮毒素引起人體中毒事件在世界沿海地區時有發生。據統計,全世界因赤潮毒素的貝類中毒事件約300多起,死亡300多人。
【發生赤潮的原因】
赤潮是一種復雜的生態異常現象,發生的原因也比較復雜。關於赤潮發生的機理雖然至今尚無定論,但是赤潮發生的首要條件是赤潮生物增殖要達到一定的密度,否則,盡管其他因子都適宜,也不會發生赤潮,在正常的理化環境條件下,赤潮生物在浮游生物中所佔的比重並不大,有些鞭毛蟲類(或者甲藻類)還是一些魚蝦的食物。但是由於特殊的環境條件,使某些赤潮生物過量繁殖,便形成赤潮。大多數學者認為,赤潮發生與下列環境因素密切相關。
·海水富營養化是赤潮發生的物質基礎和首要條件
由於城市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海中,使營養物質在水體中副集,造成海域富營養化。此時,水域中氮、磷等營養鹽類;鐵、錳等微量元素以及有機化合物的含量大大增加,促進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赤潮檢測的結果表明,赤潮發生海域的水體均已遭到嚴重污染,富營養化。氮磷等營養鹽物質大大超標。據研究表明,工業廢水中含有某些金屬可以刺激赤潮生物的增殖。在海水中加入小於3mg/dm3的鐵螯合劑和小於2 mg/dm3 的錳螯合劑,可使赤潮生物卵甲藻和真甲藻達到最高增殖率,相反,在沒有鐵、錳元素的海水中,即使在最適合的溫度、鹽度、PH和基本的營養條件下也不會增加種群的密度。
其次一些有機物質也會促使赤潮生物急劇增殖。如用無機營養鹽培養簡裸甲藻,生長不明顯,但加入酵母提取液時,則生長顯著,加入土壤浸出液和維生素B12時,光亮裸甲藻生長特別好。
·水文氣象和海水理化因子的變化是赤潮發生的重要原因
海水的溫度是赤潮發生的重要環境因子,20—30℃是赤潮發生的適宜溫度范圍。科學家發現一周內水溫突然升高大於2℃是赤潮發生的先兆。海水的化學因子如鹽度變化也是促使生物因子—赤潮生物大量繁殖的原因之一。鹽度在26—37的范圍內均有發生赤潮的可能,但是海水鹽度在15—21.6時,容易形成溫躍層和鹽躍層。溫、鹽躍層的存在為赤潮生物的聚集提供了條件,易誘發赤潮。由於徑流、涌升流、水團或海流的交匯作用,使海底層營養鹽上升到水上層,造成沿海水域高度富營養化。營養鹽類含量急劇上升,引起硅藻的大量繁殖。這些硅藻過盛,特別是骨條硅藻的密集常常引起赤潮。這些硅藻類又為夜光藻提供了豐富的餌料,促使夜光藻急劇增殖,從而又形成粉紅色的夜光藻赤潮。據監測資料表明,在赤潮發生時,水域多為乾旱少雨,天氣悶熱,水溫偏高,風力較弱,或者潮流緩慢等水域環境。
·海水養殖的自身污染亦是誘發赤潮的因素之一
隨著全國沿海養殖業的大發展,尤其是對蝦養殖業的蓬勃發展。也產生了嚴重的自身污染問題。在對蝦養殖中,人工投喂大量配合飼料和鮮活餌料。由於養殖技術陳舊和不完善,往往造成投餌量偏大,池內殘存餌料增多,嚴重污染了養殖水質。另一方面,由於蝦池每天需要排換水,所以每天都有大量污水排入海中,這些帶有大量殘餌、糞便的水中含有氨氮、尿素、尿酸及其它形式的含氮化合物,加快了海水的富營養化,這樣為赤潮生物提供了適宜的生物環境,使其增殖加快,特別是在高溫、悶熱、無風的條件下最易發生赤潮。由此可見,海水養殖業的自身污染也使赤潮發生的頻率增加。
【赤潮的防治與監測監視】
赤潮是襲擾許多沿海國家的一種新的海洋災害,已引起沿海國家的高度重視,有的國家已嚴格控制污水和污染物的入海量,取得比較明顯的效果。從現有條件看,一旦大面積赤潮出現後,還沒有特別有效的方法加以制止,對於一些局部小范圍防治赤潮的方法,雖實驗過多種,但效果還不夠理想。主要是利用化學葯物(硫酸銅)殺滅赤潮生物,但效果欠佳,費用昂貴,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均不太好;有的採用網具捕撈赤潮生物,或採用隔離手段把養殖區保護起來;有的正在實驗以蟲治蟲的辦法,繁殖棱足類及二枚貝來捕食赤潮生物等等。這些方法均在實驗中,還未取得較大的突破,從發展趨勢看,生物控製法,即分離出對赤潮藻類合適的控制生物,以調節海水中的富營養化環境將是較好的選擇。日本科學家發現人工養殖的銅藻藻體、江籬藻體等海藻在茂盛期,可以大量吸收海水中的氮和磷,如果在易發生赤潮的富營養化海域,大量養殖這些藻類,並在生長最旺盛時及時採收,能較好的降低海水富營養化的程度。此外利用動力或機械方法攪動底質,促進海底有機污染物分解,恢復底棲生物生存環境,提高海區的自凈能力,也是一種比較好又實用的方法。利用粘土礦物對赤潮生物的絮凝作用,和粘土礦物中鋁離子對赤潮生物細胞的破壞作用來消除赤潮,也取得了好の進展,並有可能成為一項較實用的防治赤潮的途徑,因為利用粘土治理赤潮具有很多優點,目前已證實的有:對生物和環境無害,有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凈化作用;粘土資源豐富,且是底棲生物和魚貝類幼仔的餌料,操作簡便易行,可以大范圍使用。當然,開展赤潮有關形成機理和預測、防治應用技術的研究,是標本兼治的良策。目前,赤潮對生物資源的影響已成為聯合國有關組織所關注的全球性問題之一,已召開多次國際性赤潮問題研討會,制訂出長期研究計劃,重點是赤潮發生機制、赤潮的監測和預報,以及治理赤潮的方法等。
目前,在防範赤潮工作方面,有些國家正在建立赤潮防治和監測監視系統,對有跡象出現赤潮的海區,進行連續的跟蹤監測,及時掌握引發赤潮環境因素的消長動向,為預報赤潮的發生提供信息;對已發生赤潮的海區則採取必要的防範措施。加強海洋環境保護,切實控制沿海廢水廢物的入海量,特別要控制氮、磷和其他有機物的徘放量,避免海區的富營養化,是防範赤潮發生的一項根本措施,已引起各有關方面的重視。此外,隨著沿海養殖業的興起,避免養殖廢水污染海區,很多養殖場已建立小型蓄水站,以淡化水體的營養,在赤潮發生時可以調劑用水,與此同時,改進養殖餌料種類,用半生態系養殖方法逐步替代投餌喂養方式,以期自然增殖有益藻類和浮游生物,改善自然生態環境。

5. 海參圈裡裸甲藻過多,已經撒撲草凈葯處理,對海參苗是否有影響

有一種生物葯品叫黑金剛,可以抑制甲藻和裸藻。同時還有解毒調水除青苔去泥皮改底等多種功效。實踐證明此葯很有效,且對養殖動物沒有任何傷害。完全的菌類葯品。廠家是石家莊正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大連有經銷商在庄河。

6. 黑坑用的有沒有什麼好的產品

黑坑產品用途文字簡介

產品名↓ 效果↓

(1)黑坑1號~增氧,抗應急。
(2)輪蟲凈~專殺輪蟲。
(3)藍藻分解酶~殺有害藻類。

(4)黑坑雜魚凈~專殺黑坑雜魚。
(5)黑坑魚興奮~增加出魚率
(6)殺蟲1號~殺大型枝角類等蟲

(7)殺蟲2號~專殺錨頭蚤
(8)拉魚寶~罐車長途用,保護魚體
(9)頑水剋星~生物類底改,0耗氧

(10)菌王接力~深度分解池塘污染
(11)紅水滅~專殺裸甲藻,解決紅水
(12)菌消靈~殺除水體池底雜菌

(13)吸附元素~物理凈水,吸附小葯污染
(14)油膜立消凈~分解水體表面油膜
(15)強效底改~定期使用,防止壞底

(16)復合培藻素~晴雨兩用肥水培藻
(17)小球藻種~優選藻種提高水體溶氧
(18)菌毒雙殺~水霉病,立鱗病,爛身

(19)離底安~防止魚類垂釣中上浮
(20)羅仔清~清理小羅非
(21)殺蟲3號~專治指環蟲

(22)殺蟲4號~專治車輪蟲
(23)百蟲克~低毒廣譜殺蟲
(24)光合細菌~生物凈水
(25)清淤機~物理清除醬層
(26)長效氧~15天放氧
(27)降鹼酵素~安全降鹼,秘方

(28)腸清酶~老魚促食,肝臟解毒

7. 魚塘藍藻去除用什麼,藍藻滅殺藍藻效果好,水

黑坑必讀 ——頑水調理之《改底》

頑水——顧名思義,頑水既調理難,造氧查,出魚差。

常見的有黑水,紅水,藍藻水,清瘦水,回清水……等!

黑坑經營之中,《調水》也是近一兩年才被推向日程,因為隨著黑坑經營服務的不斷升級,釣友的要求越來越高!黑坑出魚率成了黑坑經營之中,必要的第一保障。

然而大部分塘主可能還沒有接觸到正規的黑坑調水,。只是停留在四處詢問,道聽途說的初級階段。

一旦發生頑固性水體,最後只能束手無策,停塘放水曬塘清底從放新水,花費巨大的同時客戶流失巨大。

有很多塘主都來電來信咨詢我黑坑水質到底怎麼調理,今天在此統一回復大家。

黑坑水質預防水體癌症化。需要定期改底,定期補菌,定期培藻,定期肥水。

其中定期改底尤為重要,《頑水剋星》就是在服務黑坑水質調理當中,我公司根據黑坑塘主用葯難,時間少,忘性大,而生產出的一款,零耗氧,時效長,效果好的生物底改產品。

每10天定期使用一次,即可成功處理底部污染,改善底部環境,防止各種雜菌滋生,預防水質癌症化!

本品上市以來,在全國各地黑坑水質調理中,特別是原計劃放水清塘的頑水塘,依然可以改水成功。

特別提醒: 本品在水質維護中必不可少。

黑坑必讀 ——頑水調理之《補菌》

池塘補菌是近年來水產一線工作者總結出來的調水核心,進而衍生出全國各個廠家的冥思苦想,將一切能想到的菌種用於水產調水反復實驗。

其中火爆一時的枯草芽孢菌,光合細菌,乳酸菌……等就是在這個時期相繼出現,但真正能穩定高效長效的復合
菌種直到《菌王接力》出現前我沒有發現過。

作為黑坑高污染塘調水工作,實屬調水領域的一大挑戰,一直摸索做一款王牌產品引領這個細分領域。

《菌王接力》就是在服務黑坑水質調理當中,我公司根據黑坑塘主用葯難,時間少,忘性大,而生產出的一款,效果奇好,時效超長的生物補菌產品。

每10天定期使用一次,即可成功處理水體污染,改善水體環境,防止各種雜菌滋生,預防水質癌症化!

注意:《菌王接力》由21種高低溫菌種復配而成,在實際使用中,高倍顯微鏡檢測,菌王接力活化後生成類抗生素物質和細胞組成核心成分核黃素。

菌王接力在黑坑使用中,最典型的就是新魚進塘黏液恢復快,皮毛好,發病率底,無偷死,回鍋魚進塘使用菌王接力更是效果喜人。

特別提醒: 本品在水質維護中必不可少。

更多黑坑問題:13028555556

黑坑必讀 ——頑水調理之《培藻》

池塘培藻是讓水體在有限的環境創造最大的能量,池塘生物維持生命離不開溶氧,池塘菌種工作離不開溶氧,池塘自凈功能離不開溶氧………….總之沒有溶氧說什麼都是白說!

說到溶氧,有一個很多人扭曲的認為,總認為有增氧機就行了,其實不然,增氧機在水產養殖領悟最大的作用是,爆氣、上下水交換、魚類沖浪、缺氧急救,真正的溶氧主要來源還是來源於藻類的光合作用。

袁隆平讓水稻增產獲獎本就是品種的優化,《黑坑水美》也是擇優培育的優秀有益藻,用黑坑水美培藻就是在有限的水環境內,使用優秀的藻種,讓其創造最大的能量。

《黑坑水美》在眾多實地使用後,第二天水色即可轉為黃綠透亮,它的使用最大的優點就是

1.水體抗逆性好,不轉水,大大降低了其他用葯費用和次數。
2.水美是多種有益藻種,它的使用會抑制其他有害藻類瘋長,長期保持優秀水色。

特別提醒: 本品在水質維護中起的作用猶如池塘自環境修復的發動機,必不可少。

更多黑坑問題:13028555556

黑坑必讀 ——頑水調理之《肥水》

池塘肥水——猶如藻類繁殖的加油站,幾乎所有的水質癌症化的起因都是因為有益藻類匱乏,造氧能力下降,菌種作用降低,進而池塘污染指標飆升,最後水質惡化,肥活嫩爽首先當然是肥水了,其實很多養殖高手養殖的餌料系數低就是源於他們懂得經常肥水。

肥水不為人知的秘密就是配方了,每個廠家都有自己的一套,有的用植物激素載入體,有的用普通的農用復合肥載入體,有的則用化學微量元素載入體,無論是液體或者固體,我在做黑坑調水之前有過13年的養殖經驗,對於肥水產品的破解與研究更是情有獨鍾,市面上我能發現的水產肥料僅僅發現3個廠家做的產品才能算作靠譜!

肥水產品不是氮磷鉀更不是鋇鎂銅鋅,靠譜的產品是根據水產有益藻定向供給營養源(鐵樹用鐵想必都知道),再一個就是緩釋技術,用過黑坑5號的人都感覺一個問題,肥水是逐步肥起來,但不至於藻類暴漲,加量用5 號肥的速度快,但藻類也不暴漲,這就是緩釋技術。

肥水最主要的問題在很多人無法界定他的塘子要不要肥水,總是以為自己的塘子不缺肥,特別是黑坑塘主。

那麼!我總結以下情況下請果斷肥水。
1.雨過天晴
2.水體透明度大
3.距離上次肥水10天以上
4.早晚下風口有死亡藻類
5.殺完藍藻,裸甲藻以後
6.大量使用過消毒殺菌產品以後

黑坑5號肥水就相當於池塘肥水的火種一樣,你用,

它就會點燃整個黑坑自凈功能
它就會讓藻類年輕態
它就會讓你感覺魚類勁頭足食慾好

特別提醒: 本品在水質維護中起的作用是主動出擊,先發治水,本品必不可少。

更多黑坑問題:13028555556

8. 用什麼葯來治理魚塘藍藻效果好啊,治理藍藻方法

藍藻是原核生物,又叫藍綠藻 藍細菌;大多數藍藻的細胞壁外面有膠質衣,因此又叫粘藻。在所有藻類生物中,藍藻是最簡單、最原始的一種。

魚塘藍藻治理方法建議兩種:

  1. 生物防止法。藍藻是淡水魚類的食物,因此可以通過投放此類魚苗治理藻類,防止藻類暴發。藍藻本身就是淡水魚的食物,花鰱或白鰱每增長1公斤體重就能"消滅"40公斤到50公斤藍藻。從放流魚苗到捕撈上岸,一條鰱魚一共能吃掉60公斤左右的藍藻。有人測算,向太湖投入價值1億元、大約2.8億尾鰱魚苗就可有效控制太湖藍藻的發生。但是如果水華污染嚴重,魚類無法生長,形不上大量種群,難以控制大規模爆發的藍藻。

  2. 機械撈法。這是最原始和傳統的辦法,即用人力連水帶藻一起撈出,在無錫水源口就是採取這個辦法。為了提高速度,也有人發明了自動金屬膜過濾器,在動力船緩慢行駛過程中,通過金屬膜不停轉動,把所有藍藻都打撈上船,打撈速度是人工的上千倍。在打撈過程中,增加了絮凝、沉降、氣浮、推流、收藻多功能。優點是打撈徹底,缺點是對於大面積藍藻治理仍難奏效。


9. 水稻田裡有很多青苔,用什麼方法治理效果好

田螺身上的青苔是怎麼來的?田螺在養殖時是需要飼喂各種飼料的,這些飼料包括豆粕、花生麩、雞糞、牛糞已經爛瓜爛果等等。由於每種食物的營養成分都不同,飼喂以後,食物都會往也叫有性繁殖。孢子休眠沉在泥土裡,遇到環境適宜的時候就萌發,這也是青苔為什麼能夠頑固生存的原因;隨水體流動而流動。青苔如果太多,先打撈,及時的使用復制酸類葯物進行控制青苔數量,具體用法用量可咨詢當地技術員。

人工打撈;人工打撈是一種原始的方法,但很奏效。關鍵是打撈時間的確定,在水葫蘆開始繁殖前,或在施用農葯見效後打撈,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別是人工打撈與化學防除結合起來,當用除草劑使水葫蘆枯萎時,再對其進行打撈,效果十分明顯噴霧,可降本增效。果園、矮化銀杏林及草坪地可使用上述葯劑進行定向噴霧。如果是河道、池塘、溝渠邊,每667平方米使用41%農達水劑300-400毫升、滅草煙30克、百草枯60克。

10. 藻類植物對人類有哪些益處

我國利用藻類作為食品,不但有悠久的歷史,食用的種類和方法之多,也是世界聞名的。據初步統計,我國所產的大型食用藻類至少有50—60種,經常作為商品出售的食用藻類主要是海產藻類,如礁膜(Monostroma nilim)、石蒓(Ulva lactula)、海帶(Laminaria japonica)、裙帶菜(Undaria pinnatifida)、紫菜(Porphyra sp.)、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等。商品食用淡水藻類有地木耳(Nostoc commume)和發菜(Nostoc commume var.flagelliforme)。我國雲南景洪地區傣族同胞食用和出口緬甸等國的「島」和「解」就是用淡水藻類中的水綿(Spirogy- ra)和剛毛藻(Cladophora)加工製成的。由於單細胞藻類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又有繁殖快,產量高的特點,大面積培養單細胞藻類作為人類食用或家畜的精飼料,也早已引起人們的重視,而且有的(如小球藻、柵藻)已在國內外推廣利用。
藻類對於醫學和農業也有很密切的關系。有的直接作為葯用,例如褐藻中的海帶、裙帶菜、羊棲菜(Sargassum fusiforme)等,都有防治甲狀腺腫大的功效。紅藻中的鷓鴣菜(Caloglos-sa leprieurii)和海人草(Digenea simplex)可作為驅除蛔蟲的特效葯。從褐藻中提取的藻膠酸、甘露醇和紅藻中提取的瓊膠也在醫學中廣泛應用,例如藻膠酸鹽可作為製造牙模和止血葯物的原料;甘露醇有消除腦水腫和利尿的效能,瓊膠除作為輕瀉葯治療便秘症外,還可用來作為製造葯膏的葯基,包葯粉的葯衣和細菌培養基的凝固劑。土壤藻類不但可以積累有機物質,刺激土壤微生物的活動,增加土壤中的含氧量,防止無機鹽的流失,減少土壤的侵蝕,其中有些藍藻還能固定空氣中游離的氮素,在提高土壤肥力中起重要作用。此外,藻類是魚類食物鏈的基礎,魚類的天然餌料,一般都直接或間接的來自浮游藻類,所以在淡水魚類養殖中,多通過施肥,繁殖藻類,為魚類提供餌料。但是,當浮游藻類大量繁殖發生水華的時候,由於水中缺氧或產生有毒物質,也往往引起魚類大量死亡。
以藻類為原料所製成的產品,特別是藻膠酸鹽,已廣泛應用於工業生產中。例如瓊膠在食品工業中可作為凝固劑和糖一起製成軟糖,和澱粉一起製成包糖用的糯米紙,制麵包時加入瓊膠可以使麵包保持長期的松軟,加入果子露中,可製成冷凍果汁;制魚、肉罐頭時加入瓊膠,可以保持魚、肉的原形,不致在運輸中散開;在日本和歐美各國,還用瓊膠作為釀造酒、醋、醬油的澄清劑。在建築業中,藻膠酸除用以粉刷牆壁、水泥加固、塗敷木材、金屬品和工作母機外,還可以製成格子板和油氈的代用品。在紡織工業中,可以藻類植物約有3萬種,主要分布於淡水或海水中。植物體型多樣,有單細胞、群體(由許多單細胞聚集而成,細胞沒有緊密的生理聯系)、多細胞的絲狀體及葉狀體。高等的藻類已有簡單的組織分化。植物體(簡稱藻體)大小差別很大,小的只有幾微米,必須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較大的肉眼可見,最大的體長可達100米以上。
編輯本段商業用途
藻類有廣泛的商業用途。藻類製品包括由70多種紅藻製成的瓊脂糖類(如瓊脂)。瓊脂用於魚罐頭製造、烹制魚的包裝、織物上漿及膠片和高級黏合劑的製造,又可用於湯、調味汁、果凍、糕餅糖霜等中。由角叉菜製成的角叉菜膠,用途與瓊脂相同,又包括鈉、鉀、鈣鹽。藻酸是褐藻的組分,可製成能像絲一樣紡成線的鹼金屬鹽。
編輯本段藻類價值
經濟價值
藻類在經濟上的重要性主要表現在:
一、藻類通過光合作用固定無機碳,使之轉化為碳水化合物,從而為水域生產力提供基礎。海洋浮游藻的總生產力估計每年為31×109噸碳。在食物鏈的轉換中,1千克魚肉約需100~1000千克浮游藻,因此浮游藻類資源豐富的海區都是世界著名漁場所在地,而浮游藻類的產量就成為估算海洋生產力的指標。
二、在池塘魚類養殖中一般根據水色判斷水質,而水色是由藻類的優勢種及其繁殖程度決定的。如血紅眼蟲藻占優勢種時表現紅色水華,說明水質貧瘦;衣藻占優勢時呈墨綠色水華且有粘性水泡,表示水質肥沃;微囊藻與顫藻、魚腥藻占優勢時池水呈銅銹色紗絮狀水華,味臭有害於魚;藍裸甲藻占優勢形成的藍色水華是養殖鰱、鱅、鯉、鯽、非鯽高產魚池的典型水質之一,但繁殖過盛也會使水質惡化造成魚類泛池。此外,扁藻、杜氏藻、小球藻等單細胞藻類蛋白質含量較高,是貝類、蝦類和海參類養殖的重要天然餌料。
三、固氮藍藻是地球上提供化合氮的重要生物,也是可利用的重要生物氮肥資源。目前已知固氮藍藻有120多種,在每公頃水稻田中固氮量達16~89千克。
四、褐藻門的海帶、裙帶菜,紅藻門的紫菜,藍藻門的發菜,綠藻門的石蒓和滸苔等都是重要的食用藻類。
五、藻類在工業上的用途主要是提供各種藻膠。褐藻門的海帶、昆布、裙帶菜、鹿角菜、羊棲菜等除供食用外,可作為提碘、甘露醇及褐藻膠的原料。巨藻、泡葉藻及其他馬尾藻也可作為提取褐藻膠的原料。褐藻膠在食品、造紙、化工、紡織工業上用途廣泛。從石花菜、江蘺、仙菜等可提取瓊膠用作醫葯、化學工業的原料和微生物學研究的培養劑。從紅藻門的角叉藻、麒麟菜、杉藻、沙菜、銀杏藻、叉枝藻、蜈蚣藻、海蘿和伊穀草等藻類中,可提取在食品工業上有廣泛用途的卡拉膠。
研究價值
研究海洋或淡水藻類的學科稱為藻類學(Phycology或Algology)。
美國藻類採集計劃以盤存獲得之30萬種標本種類著稱。
編輯本段藻類植物(Algae)
藻類植物一般都具有進行光合作用的色素,能利用光能把無機物合成有機物;供自身需 要,是能獨立生活的一類自養原植體植物(autotrophic thallophyte)。藻類植物體在形態上是千差萬別的,小的只有幾微米,必須在顯微鏡下才能見到;體形較大的肉眼可見;最大的體長可達60米以上,藻體結構也比較復雜,分化為多種組織,如生長於太平洋中的巨藻(Macrocystis)。 盡管藻體有大的、小的、簡單的、復雜的區別,但是,它們基本上是沒有根、莖、葉分化的 原植體植物。生殖器官多數是單細胞,雖然有些高等藻類的生殖器官是多細胞的,但生殖器官中的每個細胞都直接參加生殖作用;形成袍子或配子,其外圍也無不孕細胞層包圍。藻類植物的合子不發育成多細胞的胚。有少數低等藻類是異養的或暫時是異養的,這可根據它們的細胞構造和貯藏的營養物質,與異養原植體植物(heterotrophic thallophyte)-- 真菌分開。
藻類在自然界中幾乎到處都有分布,主要是生長在水中(淡水或海水)。但在潮濕的岩石上、牆壁和樹幹上、土壤,養面和下層,也都有它們的分布。在水中生活的藻類,有的浮游於水 中,也有的固著於水中岩石上或附著於其他植物體上。藻類植物對環境條件要求不高,適應環 境能力強,可以在營養貧乏,光照強度微弱的環境中生長。在地震、火山爆發、洪水泛濫後形成 的新鮮無機質上,它們是最先的居住者,是新生活區的先鋒植物之一,有些海藻可以在100米 深的海底生活,有些藻類能在零下數十度的南北極或終年積雪的高山上生活,有些藍藻能在高達85℃的溫泉中生活,有的藻類能與真菌共生,形成共生復合體(如地衣)。
用以修飾布料,漿絲等,如我國廣東產的香雲紗就是用海蘿膠作漿料製成的。硅藻上在工業中的用途也很廣,例如加入硝酸甘油後,可以防止爆炸,可作為製造耐火磚、濾器、牙粉的原料。
隨著藻類認識的日益深入,利用的范圍也不斷擴大,從現在初步的研究成果來看,可以預料,藻類在解決人類目前普遍存在的糧食缺乏,能源危機和環境污染等問題中,將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