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產品成貨 » 賣產品的利潤有多少
擴展閱讀
相框跟擺台哪個價格高 2025-07-29 20:17:27

賣產品的利潤有多少

發布時間: 2022-05-19 08:28:11

❶ 一件商品進價是一元,賣了二元,請問利潤是多少呢

銷售毛利潤率=(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 售價2元是收入,進價1元是成本,毛利率是(2-1)/2=50%

毛利率(Gross Profit Margin)是毛利與銷售收入(或營業收入)的百分比,其中毛利是收入和與收入相對應的營業成本之間的差額,用公式表示:毛利率=毛利/營業收入×100%=(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100%。
從構成上看毛利是收入與營業成本的差,但實際上這種理解將毛利率的概念本末倒置了,其實,毛利率反映的是一個商品經過生產轉換內部系統以後增值的那一部分。也就是說,增值的越多毛利自然就越多。比如產品通過研發的差異性設計,對比競爭對手增加了一些功能,而邊際價格的增加又為正值,這時毛利也就增加了。

計算公式
1.毛利率=(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收入×100%=(不含稅售價-不含稅進價)/不含稅售價×100%
2.毛利率=(1-不含稅進價/不含稅售價)×100%
綜合毛利率資產凈利率,是凈利潤除以平均總資產的比率
綜合毛利率計算公式為:資產凈利率=(凈利潤/平均資產總額)×100%=(凈利潤/銷售收入)×(銷售收入/平均資產總額)=銷售凈利潤率×資產周轉率。資產凈利率反映企業資產利用的綜合效果,它可分解成凈利潤率與資產周轉率的乘積,這樣可以分析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資產凈利率的增加或減少。
毛利率=(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收入×100%
毛利的計算
計算毛利率的毛利額和收入額通常指的是指按某種方式劃分的一定期間的毛利額和收入額,與某種劃分方式和一定的期間相對應,在計算毛利率時,收入和成本的計算口徑與會計上的計算口徑一致,對於工商企業,收入指的是不含增值稅銷項稅額的收入,對於建造施工企業,收入為含稅收入,特別注意的是,商業一般納稅人企業,成本是按不含進項稅額的單價計算確定的。
對於工商企業,毛利額的大小,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數量因素,即銷售數量的多少,另一個是質量因素,即單位毛利的大小,用公式表示:
毛利總額=∑[銷售數量×單位毛利]
=∑[銷售數量×(單位售價-單位成本價)]
=∑[分類銷售收入×對應毛利率]
毛利率
毛利率
=銷售收入總額×平均毛利率

❷ 做批發一般利潤是百分之多少,零售利潤是多少

做批發現在就百分之幾,零售利潤在百分之二十到三十。
批發(wholesaling) 是指將商品或服務售於那些為了將商品再出售或為企業使用的目的而購買的顧客時所發生的一切活動。
從這個角度講,一家麵包零售店向當地一家旅館出售糕點,該麵包店就是在經營批發業務。但是,將使用批發商這個術語來描述那些主要從事批發活動的公司。它不包括製造商和農場主,因為它們主要從事生產,同時,它也不包括零售商。
拓展資料:
批發是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而產生的。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發展,使商品購銷量增大,流通范圍擴展,生產者相互之間、生產者與零售商之間直接進行商品交換,常有困難或不方便,於是產生了專門向生產者直接購進商品,然後再轉賣給其他生產者或零售商的批發商業,商業部門內部有了批發和零售之間的分工。批發業務一般由批發企業來經營,每次批售的商品數量較大,並按批發價格出售。商品的批發價格低於零售價格,即存在著批零差價,其差額由零售企業所耗費的流通費用、稅金和利潤構成。商業批發是生產與零售之間的中間環節。通過商業批發活動,使社會產品從生產領域進入流通領域,起到組織和調動地區之間商品流通的作用。還可通過商品儲存發揮"蓄水池"作用,平衡商品供求。
從國外批發業的發展經驗來看,批發與零售貿易的比率整體呈下降趨勢,然而批發商品交易額依然呈上升趨勢而且其在商品流通環節依然佔有重要的地位。
隨著商品流通改革進入縱深階段,批發萎縮對流通效率的嚴重製約已經從實踐層面對"批發無用論"做出了否定的論斷,效率與成本將最終取代環節數量成為衡量商品流通渠道環節合理與否的核心指標。我國批發業面臨著與生產環節、零售環節形成以效率為目標的協同機制,重振批發業的重大任務和使命。
批發企業需要解放思想,積極轉型,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及物流設施更好地為生產商和零售商服務,從而提高整體流通效率。同時,政府有關部門也需要糾正對批零結構調整的傳統政策取向,積極引導批發業的改革創新發展。
直接將商品或服務銷售給個人消費者或最終消費者的商業活動,是商品或服務從流通領域進入消費領域的最後環節。
特點
特點是直接為消費者服務,每筆交易數量小、交易次數頻繁,經營的消費品品種繁多,富有特色。
折疊編輯本段功能
零售業的功能是備貨、分類和組合商品,提供與商品銷售直接相關的各種服務,信息傳遞、娛樂休閑等。
簡介
商品零售業務主要是由各種類型的零售商和零售企業來經營。
最原始的零售經營形式有兩種:①以固定供應地點,擺攤設店的方式經營的坐商。②以串街走巷,流動售貨的方式經營的商販。
20世紀是零售業經營方式革新發展的變革時期。30年代前後,出現了大型的、專業化程度較高的優質服務的百貨商店、超級市場;50年代為適應消費者對購物的多層次需求,出現了集百貨店、超級市場、餐飲、娛樂為一體的購物中心;60年代為降低成本獲取規模效益,提升競爭能力,連鎖商店應運而生;70年代為克服經濟"滯脹",突出價格優勢的倉儲商店迎合了消費者心態;進入80年代後,新技術革命特別是網路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出現了以電子購物為特徵的郵購、電話購物、電視購物、網上購物等新型經營方式。零售業競爭加劇,市場集中度越來越高,少數大型零售商控制大量份額,小型零售商基本走向專業化。

❸ 一件商品進價為100元,售價為120元,則出售該商品的利潤是多少元利潤率是多少

出售該商品的利潤是20元,利潤率是20%。設利潤率是a,
100×a=120-100
100×a=20
a=20÷100
a=20%,則利潤=120-100=20元
一,正常的情況下,一個商品的售價的多少,取決於商品的成本價+想要的利潤,或者利潤率的多少,才能得出售價。正常的是:
1、成本價×利潤率+成本價=售價。
2、成本價+想要的利潤=售價。若要在已知有利潤的售價上在加利潤率25%的話:售價×25%+售價=你想要的售價25%的利潤率了。
例如:成本價10元×利潤率20%+成本價10元=售價12元。若要再加25%的售價利潤率的話:售價12×25%+售價12=15。
二,利潤率的計算公式
利潤率的計算公式:利潤率=利潤÷成本×100%=(售出價÷成本-1)×100%打折銷售3—5折的意思就是原價的30%—50%。比如一個商品賣一百,打折30%—50%,就只賣30塊或者50塊,就是直接用100乘以30%或者50%的意思。利潤率=利潤總額/銷售總額×100%。
三,商品價值,是生產供給產品的行業勞動。這是相對固定不變的,不隨交換價格而變化。使用價值,在這里是生產供給出來的產品。這是人工物,此外,天然物也是使用價值。交換價值,是拿著產品能換的社會勞動。這是隨行就市,可以瞬息萬變的。交換價格,是拿著產品能換的錢幣財物。這是隨行就市,可以瞬息萬變的。上述四者,在數量上相等:商品價值量=使用價值量=交換價值量=交換價格量,總是如此。現實當中,交換價格可以隨行就市,瞬息萬變。
四,譬如同一批豌豆,都一模一樣,有的賣一塊錢一斤,有的賣十塊錢一斤,等等之類。但是,任意的價錢量=固定不變的行業勞動量(價值量)。當價格較高,產品能換的社會勞動更大更多。當價格較低,產品能換的社會勞動更小更少。但是,任意的價錢量=隨行就市的社會勞動量(交換價值量)。實際價格=行業成本+實際利潤。實際當中,都是實際價格、市場價格,不按生產價格定價。生產價格=行業成本+平均利潤。這是一種理論價格、平均價格,不是實際價格、市場價格。

❹ 對於小商店賣的東西,你覺得六塊錢的東西毛利能賺多少

一、對於某些小商店賣的東西,價值六塊錢的東西會根據物品不同,獲得不同的利潤,一般情況之下香煙的利潤是比較低。

水果的利潤是比較透明,大家都知道水果的利潤比較高,但是水果的保存難度比較大,一般賣一半的水果就已經算是掙錢了。如果我們到一些小地區去進貨,水果的價格基本上保持在1到¥2每斤,然後我們在對這些水果進行分類,長得好看的水果賣的價格更高,賺取的利潤也就更高。

❺ 做干貨生意利潤有多大

干貨生意利潤是銷售額的20%。

干貨店按所賣產品的不同分為兩種,一種是只賣調料類干貨的,所賣產品有花椒大料,桂圓八角等等用來做菜、做湯,主要用來調味的干貨店。還有一種干貨店是小吃類的,所賣產品有松子、紅棗、瓜子花生等等主要用來當作零食的干貨店。

注意事項:

1、在選址上要多費心思。顧客購物一般都是採取就近原則,所以如果一定區域內的干貨店越多,利潤就越薄,並且如果顧客在一家店鋪已經形成了消費習慣,那麼新開店鋪想要再吸引顧客就很難了,除非在價格上有明顯的優勢。

2、理論上產品種類越豐富,干貨店店的利潤就越高。但是干貨店的一個特點就是需要壓貨,並且壓貨的成本不低,所以如果只為滿足一兩個顧客的消費需求而壓貨,顯然不是明智的選擇。為此,在產品種類的選擇上要優先囤積需求量大的,需求量小的要根據自己的投資實力來決定是否要壓貨。

❻ 我想知道一個產品的利潤點是多少。打個比方說一個產品全部成本是10元,我賣15元,那麼我的利潤點是多少

利潤=銷售收入-銷售成本=15-10=5元。

利潤率=利潤÷成本×100%,那麼5÷10×100%=50%。

利潤佔比=利潤÷收入×100% =5÷15×100%=33.33%

利潤是5元。利潤點是33.33%

(6)賣產品的利潤有多少擴展閱讀:

利潤率的主要形式有:

①銷售利潤率。

一定時期的銷售利潤總額與銷售收入總額的比率。它表明單位銷售收入獲得的利潤,反映銷售收入和利潤的關系。

②成本利潤率。

一定時期的銷售利潤總額與銷售成本總額之比。它表明單位銷售成本獲得的利潤,反映成本與利潤的關系。

③產值利潤率。

一定時期的銷售利潤總額與總產值之比,它表明單位產值獲得的利潤,反映產值與利潤的關系。

④資金利潤率。

一定時期的銷售利潤總額與資金平均佔用額的比率。它表明單位資金獲得的銷售利潤,反映企業資金的利用效果。

⑤凈利潤率。

一定時期的凈利潤(稅後利潤)與銷售凈額的比率。它表明單位銷售收入獲得稅後利潤的能力,反映銷售收入與凈利潤的關系。

參考資料:網路—利潤率

❼ 成本100賣130毛利潤是多少

毛利潤為30元。毛利潤計算公式:銷售金額-成本=毛利潤;130-100=30,由此可知毛利潤為30元。

毛利率的計算是:(不含稅銷售收入-不含稅成本)/不含稅銷售收入。

假定某商品成本單價為12元(不含稅),售價為15元(不含稅),則該商品毛利率=(15-12)/15×100%=20%。

毛利

商業企業商品銷售收入(售價)減去商品原進價後的余額。凈利的對稱,又稱商品進銷差價。因其尚未減去商品流通費和稅金,還不是凈利,故稱毛利。在中國,工業品進銷差價系指同種產品的出廠價與批發價之間的差額 (批發價與零售價之間的差額稱批零差價),農副產品進銷差價是指同種農副產品的產地收購價格與產地批發或零售價格之間的差額。

若毛利不足以補償流通費用和稅金,企業就會發生虧損。毛利占商品銷售收入或營業收入的百分比稱毛利率。毛利率一般分為綜合毛利率、分類毛利率和單項商品毛利率。商品銷售毛利率直接反映企業經營的全部、大類、某種商品的差價水平,是核算企業經營成果和價格制訂是否合理的依據。

❽ 我想問下,比如我的產品進價是8元,賣價是十元,那麼它的利潤點是多少百分之幾_褂幸桓鼉褪牽熱

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的話利潤是10-8=2元,但在平時生活中我們一般這樣計算利潤,各種利潤計算方法 ,大概是百分之一
拓展資料:
一、 毛利 毛利是商品實現的不含稅收入剔除其不含稅成本的差額,因為增值稅是價稅分開的,所以特別強調的是不含稅,現有進銷存系統中叫稅後毛利。毛利計算的基本公式是: 毛利率=(不含稅售價-不含稅進價)÷不含稅售價×100% ,不含稅售價=含稅售價÷(1+稅率) ,不含稅進價=含稅進價÷(1+稅率) ,從一般納稅人購入非農產品,收購時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取得17%進項稅額,銷售按17%交納銷項稅額。
從小規模納稅人購進非農產品,其從稅務局開出增值稅專用發票,取得4%進稅額,銷售按17%交納銷項稅額。 其中主營業務利潤等於主營業務收入減去主營業務成本和主營業務應負擔的流轉稅,通常也稱為毛利從小規模納稅人購進非農產品,沒有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銷售時按 17%交納銷項稅額。
二、 增值稅是一種價外稅,它本身並不影響毛利率,影響毛利率的是不含稅的進價和售價。要正確計算毛利率,只要根據其商品的屬性,按公式換算成不含稅進價和售價就可以了。
三、 凈利 凈利指毛利減掉所有的費用及稅額所剩下的利潤。 營業利潤 營業利潤是企業利潤的主要來源。它是指企業在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日常活動中所產生的利潤。其內容為主營業務利潤和其他業務利潤扣除期間費用之後的余額。 其中主營業務利潤等於主營業務收入減去主營業務成本和主營業務應負擔的流轉稅,通常也稱為毛利。其他業務利潤是其他業務收入減去其他業務支出後的差額。 營業利潤=主營業務利潤+其他業務利潤-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論

❾ 產品利潤多少可以銷售提成

產品利潤有20%的空間就可以有銷售提成的空間。需要按照三個方面來闡述分析。

首先如果產品利潤有20%的空間就可以有銷售提成的空間,具體的提成制度是根據所在公司的人事部門決定的。

其次是產品的利潤空間越高銷售的提成空間也就越大,對於任何行業都是適用的。

再者是產品的銷售提成一般是銷售額的2%左右,畢竟銷售額不等同於利潤。



產品利潤銷售提成的注意事項

1、應該按照銷售額來提成。

2、產品的利潤空間越大給出的銷售額提成也應越大。

3、如果要按照產品的利潤空間提成就需要告知具體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