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生產力過剩
到目前為止我們人類還看不到生產力的最高極限。到目前為止的任何一次生產力過剩都是在距離生產力的最高極限無限遠處發生的。所以,任何生產力過剩都不是生產力高度發達的產物,而是社會發展不平衡的產物。
1、行業發展不平衡的產物。
以汽車行業的發展超前為例。當汽車行業的發展與其他行業的發展平衡的時候,汽車產品與其他產品可以正常的交換和流通。但是,當汽車行業的發展嚴重超前的時候,消費者對汽車產品的消費需求嚴重不足。當汽車產品的價格降到低於生產成本時消費者對汽車產品的消費需求還是嚴重不足時,就會導致汽車行業的生產力過剩,嚴重時會導致汽車行業的破產。汽車行業的破產又產生連鎖反應,導致其他行業的破產。最終導致經濟危機。所以,要想避免生產力過剩就必須調節行業發展的平衡。
2、新產品開發與老產品生產之間不平衡的產物。
當所有行業的生產力都過剩,老百姓有消費能力,但缺少消費的需求。這時的生產力過剩是因為產品的升級沒有跟上。現有的產品已經滿足了老百姓的需求,而更高檔的產品還沒有開發出來。這時的生產力過剩是新產品開發與老產品生產之間不平衡的產物。所以,要想避免生產力過剩就必須調節新產品開發與老產品生產之間的平衡。
3、生產與消費的發展不平衡的產物。
當所有行業的生產力都過剩,老百姓有消費需求但沒有錢消費。這時的生產力過剩是生產與消費的發展不平衡造成的。也就是說,生產的發展超前了,消費的發展滯後了。這時候老百姓沒有錢消費,導致無法繼續生產。無法繼續生產就無法給老百姓發工資。這樣老百姓就更沒有能力消費。這種惡性循環最終導致生產力過剩,導致經濟危機。所以,要想避免生產力過剩就必須調節生產與消費的發展平衡。也就是說,必須調節社會制度。生產力過剩和生產力不足是交替出現的。當生產力過剩時,要向共產主義方向調節社會制度,提高老百姓的消費能力。但是向共產主義方向調節社會制度時,提高老百姓的消費能力的同時,打擊生產的積極性,打擊新產品開發的積極性。所以,過度的向共產主義方向調節社會制度就會導致生產力不足。當生產力不足時要向私產主義方向調節社會制度,提高生產與新產品開發的積極性。但是,向私產主義方向調節社會制度時,提高生產和新產品開發的積極性的同時打擊消費能力。所以,過度的向私產主義方向調節社會制度就會導致生產力過剩。因此,在生產力的發展過程中社會制度要反復的調節,而不能永遠的向一個方向調節。
㈡ 怎麼解決生產企業產能過剩的問題呢
過剩生產能力是指成本最低產量與長期均衡中的實際產量之差。壟斷競爭理論有一個著名的且頗有爭論的結論,它認為這種市場結構之下的廠商往往會在還有過剩生產能力的情況下進行生產。
要知道,其實消費能力也是一種稀缺資源,當供過於求了,你要麼爭取市場,擴大銷售,把多生產出來的東西銷售掉;要麼就裁員,降低自己的生產規模;要麼就把生產過剩的東西銷毀掉,因為過剩的東西賣也賣不出去,而且利潤在沒過剩之前就獲得了,這一部過剩的東西,意義也就不大了,如果送給別人的話只能影響你下一生產周期的銷售,除非你以後都不再生產和銷售該產品,或該產品已經被淘汰,流入市場也不影響你以後產品的銷售。
西方國家生產過剩一般先採取第一個方法,爭取市場,擴大銷售,所以促進了國際經貿交流,產生了全球化,西方國家一般不採取裁員,因為有工會,有法律,不允許因為這個原因就增加失業率,如果賣不出去了,他們就銷毀,像前段時間的法國奶農,因為抗議市場收購的價格低就把牛奶倒進河裡(為什麼價格低,就是生產過剩,消費不了),還有以前美國穀物(如玉米)生產過剩,就喂豬或燒毀。
㈢ 在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危機中,為什麼美國的資本家把過剩的產品銷毀而不是給
這是經濟問題,而不是倫理問題。同志們可以想一想,如果資本家把過剩的產品都免費送給了窮人,那麼窮人更不用去買東西了,資本家生產的東西將更加過剩了,所以說必須狠心地把過剩的東西銷毀,而不是分發給窮人。
㈣ 如何理解經濟危機中的生產過剩和超額剩餘價值急!!!
首先明確什麼是生產過剩
生產過剩又稱商品過剩,指資本主義社會所生產的商品超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出現的商品過剩現象,他是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基本特徵,生產過剩一般表現為商品銷售困難,大量積壓,物價暴跌,許多企業倒閉,結果導致大批工人失業。
生產過剩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產物,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矛盾,集生產社會化和資本主義私人佔有形式之間的矛盾的必然結果。在資本主義生產高度社會化的條件下,社會生產各部門和企業之間的聯系空前擴大和加強,整個社會經濟界成一個統一的有機體。這種社會化的大生產客觀上要求社會對生產進行統一的計劃和管理。但是,由於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佔有的存在,社會生產按各個資本家的意願來進行,處於競爭和無政府的狀態中。這種情況的進一步發展,必將導致生產和消費的嚴重脫節,從而出現資本過剩。加上資本家追逐利潤,生產中一方面又力圖採用新技術,另一方面有加強對工人的剝削,失業工人加多,使得勞動人民的購買力相對縮小,這就會加劇生產和消費之間的矛盾,引起局部或普遍的生產過剩!
什麼又是超額剩餘價值呢?概念如下:
額剩餘價值是個別資本家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使自己商品的個別價值低於社會價值而比一般資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餘價值。其來源仍然是該企業雇傭工人的剩餘勞動。
追求超額剩餘價值是每個資本家改進生產技術的直接動機,通過資本家追求超額剩餘價值,全社會勞動生產率就會提高,相對剩餘價值又是全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的結果。
超額剩餘價值的特徵
超額剩餘價值生產的特徵在於,其存在具有一種暫時性。假定某個資本家採用了新技術、新的機器設備,從而格外地提高了他的企業的勞動生產率,獲得了超額剩餘價值。但由於資本家之間的競爭,其他資本家很快也會採用新的生產方法,改良它們的技術設備,從而少數企業暫時特別高的勞動生產率,會逐漸擴展到其他企業中去。當新的方法被普遍採用時,該生產部門的勞動生產率的社會平均水平普遍提高,商品的社會價值也隨之降低,原來比較便宜地生產出來的商品的個別價值與社會價值之間的差額就會消失,從而超額剩餘價值也就消失了。不過,這時資本家之間的競爭,又會強制一些資本家採用更新技術,從而又重新產生超額剩餘價值,重復著上述那樣的過程。所以,從企業的角度來看,超額剩餘價值只是暫時性的東西,但從整個資本主義生產來看,它又不是暫時性的東西,而是經常存在的,只是不固定於某個或某些企業而已。
資本家對超額剩餘價值的追逐,會促使社會勞動生產率不斷提高;另一方面,資本家為了保持超額剩餘價值,總是對新技術實行保密,從而束縛了社會生產力的迅速發展。這是資本主義生產力同生產關系相矛盾的一種表現。
好了,如果樓主還有概念性問題,隨時提問,我的郵箱[email protected]
㈤ 如何控制精益生產庫存怎麼解決生產過剩庫存的問題
如何利用精益生產解決庫存問題?
一、精益生產解決庫存的哪些問題
1、產品製造與生產嚴重脫離市場需求,引發生產庫存過剩問題
(1)產品在製造生產前沒有依據客戶的實際需求來進行生產,從而導致生產出來的產品都屬於無效產品。
(2)沒有根據客戶需求設計和生產出來的產品後,大部分產品在被生產出來後都存放在倉庫當中,久而久之,救出出現產品庫存過程的問題。
2、產品生產中存在嚴重存貨浪費問題
(1)企業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沒有根據客戶與市場需求而進行提前過度生產,導致企業的產品的庫存貨物不斷增加。
(2)企業庫存貨物的長期積壓,庫存積壓貨物不可避免的會因為貨物的長積壓而導致從產品質量下降或者毀損等問題,進而導致更為嚴重的產品浪費問題。
二、精益生產解決庫存問題的方法
1、提高企業精益生產信息的傳遞及時性和准確性
近年來,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信息技術被廣泛應用到產品的精益生產過程當中,企業通過搭建專業的信息交流平台來加強企業與客戶之間的互動交流,構建企業自身的信息數據資料庫來有效的解決企業信息傳遞不及時和准確性不高的問題,從而有效的降低企業生產中庫存積壓和無形浪費問題,實現企業精益生產效益的提升。
2、加強和提高企業員工的精益生產模式的接受度
根據相關的調查數據顯示,大部分的企業員工對精益生產模式的認知度和接受程度並不是很好,這也給企業未來更好的進行精益生產模式的推廣帶來到一定的難度,因此為了進一步改善這一現狀,就需要企業在實際的運營和生產過程中做好對企業員工的精益生產模式思想理念的灌輸和培訓工作,並通過開展多樣化的「精益生產」主題活動,加深員工對精益生產模式的正確認知,為企業後續進行精益生產模式的拓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3、做好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的關系的穩固工作
基於企業精益生產的需求,企業需要在運行生產過程中不斷完善與各供應商之間的關系的穩固工作,有效的避免因溝通不及時而導致產品供需關系不合理的現象,消除企業精益生產中存在的庫存管理浪費的隱患,從而為企業進一步達成零庫存,高質量高效益生產奠定良好基礎。
㈥ 現在中國是不是產能過剩,很多商品都滯銷了
有些行業產能使過剩了,但為了刺激經濟往往大量增加了流動性,並且投放的流動性有相當一部分被少部分人掌握而沒有真正用於需要的行業、或沒有真正用於產業調整、產品升級上,而是用於投機。這樣有些產能過剩看似通縮,有些價格猛漲更有通脹的跡象,在通脹管理下有些人短線炒作消費品、保值產品更增添了通脹預期。
往往產能過剩的產業其產品價格難以大漲(比如鋼鐵),但也有例外:比如產業鏈的兩頭給人掐住了,或某個關鍵環節受制於人,就業有機會給人進行炒作,這樣價格也就上去了。
㈦ 產能過剩是什麼
產能過剩是生產產品的能力如果飽和生產,生產出來的產品將超出社會需要的能力。產能是指生產產品的能力,所以產能過剩不是產品過剩——即使產品不過剩的情況下,產能也有可能過剩。
所以產能過剩是相對的:1、產能過剩是特定產品的產能過剩。2、產能過剩是特定時期的產能過剩。3、產能過剩是供給和需求結構失衡造成的。根據產能不等於產品、產能過剩不是產品過剩的原理,解決產能過剩問題不能僅僅靠去庫存。解決產能過剩僅僅靠去庫存,是把產能和產品混為一談。解決產能過剩的途徑有二:一是去產能,二是增加社會對過剩產能產品的需求。對於已經形成產能的企業而言,一般都是優質企業。不能把因產能過剩而無法正常運轉的企業看成「僵屍企業」, 把因產能過剩而無法正常運轉的企業當做「僵屍企業」以去產能為名全部去掉,將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同時,根據產能過剩的相對性原理,只要社會增加對相關產品的需求,解決供給和需求的結構失衡,產能過剩就可以迎刃而解。所以解決產能過剩的根本途徑,既不是去庫存,也不是去產能,而是增加社會的需求,也就是我們講的,用增量化解存量。
㈧ 經濟學中生產過剩是什麼意思
經濟學中生產過剩指生產的物品大於需求,從而需要降低價格刺激需求。價格降低後會導致公司獲得利潤減少,繼而導致員工或者勞動力的薪資減少,收入少了,消費就減少。惡性循環下會導致經濟蕭條,這時政府需可以通過減少利息,增加公共消費等方法解決這一個問題。
拓展資料:
生產過剩帶來的影響:
國家在應對生產過剩狀況時,採用更多的國家宏觀調控和政府幹預手段,在遏制生產過剩狀況進一步惡化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馬克思主義看來,資本主義制度的固有矛盾不可調和,這就是所謂「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佔有制」之間的矛盾。
經濟危機的周期性爆發,且其爆發頻率的增加,強度的增大,影響范圍的拓展(空間上和涉及的經濟領域),持續時間的進一步延長都最好的證明了這一點。2011年4月份,中國的河南,山東,安徽等地的蔬菜同期上市,就造成嚴重的生產過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