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產品成貨 » 水產品解毒100一袋多少錢
擴展閱讀
怎麼找日語電影資源 2025-05-20 22:39:52
表格頁面工具欄怎麼變小 2025-05-20 22:16:53

水產品解毒100一袋多少錢

發布時間: 2022-04-28 01:51:36

Ⅰ 有誰知道大龍蝦多少錢一斤,那裡有賣的拜託各位大神

看產地吧,一般要100多一斤!而且你不會處理也是枉然!你要買去杭州水產品批發市場買買看!估計批發價便宜!具體價格咨詢! 查看原帖>>

Ⅱ 葫蘆島市連山區水產市場(花蓋丶赤甲紅螃蟹)多錢一斤

赤紅甲螃蟹應該在50到100之間。

Ⅲ 開一家小飯店要多少錢

這個要看你在哪裡開店了。在如果租金高的話,打1萬每年加上裝修簡裝修5000之內,精裝修1萬5左右,餐具其實不要多少錢,3000就夠了,桌普通的5張1000元,椅子有10元一張就可以了,40張就不錯了,共400元,加上空調5000元,冰箱冰櫃2500元,辦證可以邊開邊辦1500元就可以了,流動資金如果有煙酒的話5000元就可以了,還有招牌100多--500左右玻璃門1000左右,共計3萬五左右,如果節約點可能更少的開支也能辦到,不要空調玻璃門20000就行了。

第一步:選店面

兩種地方是最好的選擇

一是公司寫字樓比較多的地方,二是居民居住密集的地方。選擇在公司寫字樓比較多的地方,可以保證中午生意。杭州的一些餐館經常出現中午空位太多、晚上卻不夠坐的情況。老餐飲很在意中午生意能不能做好。這樣可以保證一天的良性運行。在杭州城西商住區,大的酒店往往都開不好,做得好的都是一些特色小餐飲店。

選擇店面的渠道有很多種。可以通過媒體廣告、門店前的轉手廣告,也可以直接找新開發的房子,和房東談。還有一種方式是選擇好大致地段後,直接找上門和店面業主聯系,不管對方現在做什麼。這種方式雖然比較累,但是效果比較好。

可以利用店多隆市的效應

不要以為店多的地方就不宜進入。一條街上如果特色小飯店多了,會造成店多隆市的效應,生意反而比單槍匹馬更容易做。關鍵是在這么多的店之間,要和別的店做出差異來。

杭州市區的特色小飯店聚集地粗略搜索:(開業前的細致考察,對於一個飯店的成功會有很大的幫助。創業者最好根據自己的創業定位,到這些店一一考察。)

青芝塢麻辣一條街:最先是在浙大玉泉校區附近的玉古路出名的,拆遷後,麻辣館遷到附近的青芝塢,已經有十七八家麻辣館。

保亻叔路上的特色小飯店群:小飯店原來只有一兩家,生意比較冷清。自從2001年片兒川面館進入後,劉家香辣館、張大廚、大娘水餃、九百碗、漁家樂等特色店也先後進入,由於各自特色鮮明,這里反而成了熱鬧的餐飲一條街。

古墩路上文新路和文苑路之間的特色小飯店群:至少有十三家特色小飯店,既有面積五六百平方米大小的店,也有不到100平方米的店。菜館包括了桐廬家鄉菜、滿地樂雞味窩、一席地雞味窩、湘緣飯店、花溪王記、老陝面館、鄉村樓、榮記面館、綠穀人家、川中川、維妙軒等等。

新華路一帶:臻宇便當、桐山農家菜、臨記老廚、紹興農家菜等七八家特色小餐館,以做土菜見長,生意都還不錯。

華僑飯店背後:因為有菲樂酒家、大富豪酒家等做得很不錯的小飯店,這里是杭州廚師們安排自己胃口的常去地方。

中山北路上體育場路和鳳起路之間的小餐館群:有一品砂鍋、鴻順水餃、九百碗骨頭煲、溫州面館、蘭州拉麵等。

轉租店面要慎重

借轉租的時候賺取一部分轉租費,這幾乎是餐飲業內公開的秘密。所以,初入行的人在轉租別人店面時一定要小心。

轉租店面要注意一些陷阱:一是因為轉租方遇到道路拆遷工程,本身已經開不下去了,只想借轉租收回一些初期投入的。所以找店面時必須先向附近店家仔細打聽,最好是到規劃、房管或工商等部門詢問一下。如果一個地方即將拆遷,當地工商所一般會接到通知。第二,原先的餐館在排污、消防等問題上受到限制,已經被有關部門要求不能再開下去的,但是承租方並不知道內情,等到轉租費全都交了以後,卻發現這里根本不能開店。這種情況最多見於居民住宅樓下。第三,租下來後,對方卻提供不了房產證的,這種情況工商所也不會給營業執照。第四種情況是,對方把門店生意炒旺後就轉租,目的只在於賺取轉租的費用。杭州市區有個別餐飲老闆喜歡這樣操作。接手後,卻發現這家店已經走向衰退期了,再想做旺,難度已是非常大。

如果一個店面在一個不長的時間里接二連三地被轉租,也必須非常小心。杭州餐飲界有句話:「做癱的飯店,風水不好」,主要是指那種已經多次轉手的店面,再想把它做好很困難。有時候,這一店面看上去符合地段好的許多特徵,但是一些隱性的弱點很難被看出。比如,它雖然位於市中心、車流量大,邊上商務樓也不少。但是,它可能存在停車不便、進出不便等問題,結果可能是生意怎麼也做不好。

第二步:產品定位

選好門面後,就要開始進行產品定位了。以開一家300平方米的特色飯店為例。

一種比較保險的做法是跟牢一個城市的美食流行大趨勢。比如三年前金華砂鍋十分流行,一家300多平方米的砂鍋店,一天可以做1萬元的生意。毛利可達到50%,凈利也有30%-35%。從去年開始,杭城餐飲川菜館的生意一片紅火。一些老闆看到這個消費市場,專做衢州、江山、龍游等省內地方特色的辣菜,比如文暉路口上有一家「衢州家鄉菜」,做的就是衢州的「三頭一掌」,既迎合眾多辣味愛好者,又有自己的地方特色。

目前杭城特色小餐飲店比較流行的做法是,把浙江省內的地方菜直接引進來開店。比如金華砂鍋店、石浦海鮮店、桐廬菜館、東陽菜館、溫嶺酒家……這些特色小飯店所以比較受歡迎。有的乾脆以「土家菜」命名。一是因為目前杭州的外來人口很多,從省內各地來杭州的人尤其多,地方特色小飯店開出來後,首先可以吸引大批老鄉。比如位於體育場路51號的映山紅浙西風味餐館,主做龍游等地的浙西風味菜,老闆介紹,來自衢州、金華等地的家鄉客人佔了三分之二。古墩路上的綠穀人家也是許多在杭麗水人聚餐的地方。

如果做的是省外的特色餐飲,采購上有一定困難,難以做到原材料的完全正宗。而目前省內交通便捷,采購方便,很多浙江各地的風味小飯店連常見的蔬菜也是由當地運過來的。

有了定位,就可以確定店名和訂制菜單了。直接用特色主打菜或地名來定店名,簡單明了且效果明顯。比如「燒雞公」、「沸騰魚」、「桐廬家鄉菜」,或者直接以地名來定店名,這兩個效果都不錯。

第三步:裝修

在確定了店面和定位後,就可以進行裝修了。顧客的消費需求在上升,店面環境在餐館中的地位已經越來越高,一個好的環境,有時候可以成為開店成敗的關鍵因素。三四年前,杭州一些大型餐館以平價和豪華的環境,一舉取勝。從去年底開始,杭州許多有特色的中小型餐館也開始在環境上大做文章。

店面環境如何,並不等於投入越多就越好,更多地在於設計。有時候,花不多的錢設計出一堵泥巴牆,來體現自己的土家菜定位,反倒很能吸引顧客。去年以來,杭州出現了一些高檔精緻裝修的小餐館,生意做得不錯,很大程度上是環境勝人一籌。

裝修是一個很復雜的過程,餐館的裝修和一般的家庭裝修不一樣,還會涉及到環保、消防等專業問題,裝修的過程中請到專業人士,最好在裝修開始前就能找到廚師長或有餐館管理經驗的人一起來負責,他們能提供很多建議。

第四步:招人

餐館開得好不好,人才也是關鍵一環。小餐館里的員工分兩塊,一是廚師,一是服務員,分別負責廚房出品和前廳服務。

300平方米的特色餐館,廚房的員工數量要看菜品的多少來定,一般十多個人就可以了,包括了掌勺、墩頭(配菜)、打荷(做雜活)、洗菜各種工種。但也有的廚房用了30個人,比如中山中路上的一家中式酒店,因為它的定位比較高檔,菜餚品種從中式的菜餚到各種西點都有,出品要求也很高,人員自然就需成倍增長了,但在這里,菜價卻會比普通餐館高出六七成。

找廚師的四種常見途徑:一是老闆直接點將。這種方式主要適用於面積很小的餐館。老闆到和自己定位差不多的餐館去吃,如果覺得菜餚比較好,想辦法直接在這個店裡挖人。點將的優點是:老闆可以了解每個廚師的技術,最大限度地發揮各自的價值。在杭州,小餐館的大廚師工資一般在3000元左右,一般廚師則在1000多元。

在杭州,還有一個方式是通過杭州市飲食旅店業同業公會,這里可以提供免費的廚師介紹服務。公會也會對新開店的廚房需要多少人做簡單指導,咨詢電話:87216673、87216674。

另一種方式是承包給別人做。找到一個廚師長後,廚師長負責招人。300平方米的飯店,看菜餚品類多少、檔次定位如何,每個月給廚師長的承包費在1萬元至4萬元,這些錢用於開支廚房員工的工資。老闆會和廚師長簽訂一個合同,保證菜餚的出品、毛利率,同時還要保證主管部門的衛生檢查、消防檢查都要過關。這種方式,對老闆來說比較省心,只要管住一個廚師長就可以了。缺點在於:如果老闆沒有管好廚師長,一旦有一天和廚師長的合作結束了,廚房的全班人馬都得換,給整個餐館運行影響比較大。而且請個人來承包廚房,廚師長只有從廚房員工身上剋扣更多的工錢,才能使自己賺取更多的錢。

第四種方式是請餐飲管理公司來做。隨著杭州的餐飲市場日漸成熟,出現了一批專業的餐飲管理公司,像名人名家餐飲管理公司,不僅有自己投資的名人名家、中豪避風塘、片兒川等酒店,同時還給30多家大中小酒店輸出廚房管理。杭州寶善村餐飲管理公司,在經

營了自己的直營店後,也開始託管外面的餐飲店。這些公司的老闆大都是廚師長出身,對廚房管理有一套很好的經驗。餐飲管理公司一般都有自己投資的連鎖直營店,下面有一支比較穩定的廚師隊伍。請他們來管理廚房,表面上看起來和個人廚房承包差不多,所負的職責也差不多。好處在於:個人承包廚房給下面員工的工資隨意性較大,經常會有些變動,影響到廚師隊伍的穩定。公司化管理後,這一塊操作比較透明,管理公司經常會把一些新菜帶進來。

第五步:定製設備

廚房設備包括廚房三大件和小件物品:電器(主要是電冰箱)、爐灶、打荷台。資深廚師推薦的購買地點:杭州陶瓷品市場、秋濤路上的專業店。

小件物品主要指小五金:不銹鋼碗盆、砧板、鍋鏟等。購買地點在陶瓷品市場、專業店,如果想找更便宜的地方,可以到杭州的東站小商品市場、義烏小商品市場或永康市的小五金市場,同樣的東西,只要還價到位,這些地方的貨品價格能便宜三分之一還不止。

顧客用的碗筷:到陶瓷品市場和專業店去都可以。如果餐館定位較高,且以特色見長,可以定做和特色相配的碗筷。如果是排檔式的小餐館,為了盡量節約初期投入,有的人會買二手貨。一些大酒店經常會更換碗筷,這些更換下來的碗筷拿到一些小餐館,貨色仍然顯得不錯。有的店主會事先和這些酒店聯系好,只要花很低的價格就可以買下。

沒有做過餐飲行業的人,一般是在找到廚師長後,由廚師長負責指導設備采購。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市面上的廚房設備很多,有一些廚房設備看起來有用,實際卻沒多少用處,有經驗的廚師長最明白應該用什麼設備。

另外還有注意一點,有些店面,在造的時候就把廚房設備配套好了,這樣的設備並不是按照你要開的餐館來設計配備的,租用下來,往往是白付好多錢。

轉租過來的飯店,有時可以省卻這一購置程序,但很多情況下,真正運行起來時,會發現一些設備沒法用,所以也要請專業人士來看過才可以決定。否則只有把舊設備扔掉,白付一大筆轉租費。

如果想在購置三大件上更省錢,一個途徑是去杭州紹興路上的舊貨市場淘淘,這要看運氣,有時候這里有成套的廚房設備,有的是庫存品,也有一些是二手貨。另一種途徑是直接找到廚房設備廠家,目前有不少廚房設備廠家在賣新貨的同時,還回收一些酒店的舊設備,通過他們買這些二手貨,比買全新的設備要節約三分之二的錢。

第六步:原料采購

小店開出來後,采購這環是老闆抓得最牢的,在很多小餐館,老闆兼任采購員、收銀員,也就管牢了錢的一出一進。即使自己不能親任,也要找一個親信做這兩項工作才對。

飲料、調料:

方式一:自己去食品市場、超市購買。選擇自由度比較大,因為現款結算,有時候可以挑選到一些比較便宜的價格。

方式二:直接讓專業公司承包,這種做法最為普遍。所有的飲料和調料都由一家公司承包供應,負責隨時送貨。老闆們看中這種方式的一個最主要原因是可以掛賬,一般行業內的做法是供貨後一至兩個月後結一次賬。專業公司還有一定的銷售返利,這要看銷售量的不同。如果加上銷售返利,采購成本不會比去市場和超市貴。返利的比例,少則是銷售額的5%,高則可達12%,這要看你自己去和供貨商談了。有的餐館不接受返利,而是向供應商要進場費,業內一些人士認為這種做法弊端比較多,供應商和餐館之間的利益不能捆在一起,合作不會像返利銷售那樣緊密。

服務員很樂意接受專業公司的配送,因為她們可以得到開瓶費,工商部門規定收取開瓶費是商業賄賂。四五個營業員的小餐館,如果生意好,一個服務員每月的開瓶費可以收到七八百元。一些大飯店的服務員不能自己收取開瓶費,但在這樣的小飯店裡,老闆都會把開瓶費直接讓服務員自己去領取,目的在於激勵服務員的工作熱情。

菜餚原料:

冰凍的蝦仁、魚等水產品,如果要選擇品質好的水產品,可以去大型超市,比如麥德龍、好又多等。鮮活水產品采購大都去近江農副產品市場和農都水產品市場。對於小店來說,每天的蔬菜消耗量不大,店主會直接到就近的農貿市場進貨。時間做久了,攤主比較固定,可以讓供貨方送貨上門。一些店主圖的是和固定攤主做生意,送貨上門,可以掛賬。但是老闆們最好經常親自去市場,一來是為了補貨,二來也是看看市場上的新原料,了解價格。

適用於排檔式的小餐館的采購小竅門:在市場落市的時候去采購,可以用很便宜的價格統貨拿下一些菜,拿回去進行整理一番,仍然是一堆好原料。

原料采購得好不好,價格是否便宜,對一個餐館的運營非常關鍵。具備專業知識非常重要,有些老闆一開始不懂原料好壞區別,帶個廚師做助手很有必要。特別是海鮮的采購,經驗非常重要。比如,同樣的基圍蝦,不同的人去買,每公斤價格可能相差一二十元。在行的人能看出來這些基圍蝦買回去還能養幾天。很多餐館的采購老手采購海鮮時,會購買一小部分接近生命尾聲的海鮮,因為這樣的海鮮價格比正常的價格低三分之二甚至更多。買回去後作為促銷品,用很便宜的價格賣給顧客,結果往往是皆大歡喜,這也算是一個經營訣竅。

杭州的各種風味特色飯店其實很多,怎麼樣做得地道?大家都開始在原料上打開競爭,不僅看誰的做法正宗,更關鍵的是看原料是否正宗。做得好的店,大部分原料直接從當地進貨,這在一些專做浙江各地風味的餐館內尤其多見,不僅因為交通方便,而且,這樣的采購成本比在杭州采購還便宜!每天原料用量不是很大的小飯店不妨參照下面一位老闆的做法。

在映山紅浙西風味餐館,李老闆這樣算了一筆賬:除了一些生薑、豬肉、普通調味品從杭州采購外,店裡的原料從蘿卜、萵筍、白菜、蔥、大蒜、菠菜、青菜、毛芋等普通的蔬菜都是從當地農村購買的。這些菜都是土肥種出來的菜,本味濃,品質可以保證。直接向農家購買至少要比在杭州便宜近三分之一。比如青菜,這幾天的采購價是每公斤1元至1.2元,杭州市場上起碼2元以上。萵筍每公斤1.4至1.6元,杭州的菜場現在賣每公斤2.4元。店裡做的野菜也都是向農家收購來的,而這些菜的收購價更便宜,蕨菜每公斤1元,地衣每公斤1元,如果在杭州采購,蕨菜至少得2元多,地衣3元1公斤。據李老闆介紹,這些菜每兩天從老家送一次,由早上7點40分的來杭客車捎過來,一般一次兩大編織袋,一袋付10元的交通費,有一人專門負責采購。即使加上交通費用和采購員的工資費用,每個月原料采購成本能節約3000多元。店內賣的龍游特產阿四發糕,也是由家裡父母親做的,所以成本比較低,一個發糕平均能賺3.5元,平均一個月能賣出3500個,其中一半是外賣。

開店審批手續

以上所說的幾大步驟僅僅是經營上的基本操作步驟,必須記住的是,在這些操作過程中,向職能部門的審批手續是同時進行的!而且,一些審批手續最好提前申請、咨詢,這樣才不會在開店的時候走冤枉路、花冤枉錢。

申請開餐館需要前置審批,即在工商部門拿到營業執照前,必須先得到衛生許可證和環保部門的排污許可證。

以個體工商戶開一家小餐館為例,具體程序是這樣的:先拿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到當地工商所登記名稱,記住這只是登記一個名稱,還沒到申領工商營業執照的時候。因為在領取工商執照之前,必須先到轄區內的環保部門和衛生監督所申領排污許可證和衛生許可證。

排污許可證的申領:先到轄區環保局辦證處申請,受理後,工作人員會上門去檢查指導。領取排污許可證的兩個必須條件是:樓上不能有居民住宅;污水要能納入市政污水管道。上門檢查的工作人員會根據營業面積的大小來決定裝何種抽油煙機。自己買了家用的抽油煙機或者環保沒有認可過的抽油煙機都不行。辦證處的工作人員提醒:在決定租下一個店面或是裝修之前,最好向環保部門咨詢一下。比如,有的店主在開店裝修時,排煙口或廚房的窗口正好對准了後面的住戶,即使管理部門一時不知,後面的居民還是會去投訴,最後往往得再花錢調整。

衛生許可證的申領:找到轄區內的衛生監督所申請受理,接著要讓餐館從業人員進行健康檢查、接受食品衛生知識培訓。在檢查和培訓合格的前提下,主要看以下幾方面:一是衛生設施是否完備,主要指消毒、清洗設施;二是加工場所和營業場所面積比例是否達到。不同地段的餐館,比例要求會不一樣,事先咨詢還是必要的。

工商營業執照:拿到這兩個證後,就可以憑這兩個證及相應的房屋租賃證明、身份證,去工商所申請領取工商營業執照了。

按照規定,在開業之前,還需要向消防部門進行消防申批,這需要在裝修的時候就向所在轄區申請。

稅務登記:自領取營業執照之日起30日內,要向當地稅務局申請領取地稅稅務登記號。帶上營業執照的副本及復印件,還有經營者的身份證。個體工商戶開的小餐館,要交5%的營業稅。另外需交城建稅、教育附加稅,稅額是營業稅的11%,還有一部分其他的稅額,所佔份額非常小。

菜餚利潤分析

每個店都會給自己定一個菜餚毛利,毛利高低看定位,在製作菜單時,就應該對毛利有一個基本的控制方向了。

一個店裡,每個菜的毛利都不一樣,有的菜可能根本沒有利潤,只是為了招徠客人,而有的菜的利潤卻可能非常高。目前在杭州,幾百平方米的小餐館綜合毛利大多達到40%至50%。店開出後,得有一套好的財務管理,每天最好要有一個財務報表,以便跟蹤了解每天的毛利變化,及時調整菜餚價格和別的措施。

下面是一位小老闆給本欄目寫的定價經驗:大小飯店都有的「錢江肉絲」這道菜,你得便宜且實料;老少都明白的「糖排」,你千萬不要比旁邊的同行貴一分;那種看菜名不知道是什麼東西的,不太常見的菜,你可以把毛利提高;有獨門配方,只有你的廚師一人會燒的特色菜,你可以把價格再往上翻。總之,錯落有致,印刷(或書寫)漂亮的菜單是開張前的大事。至於顧客買單的時候,你給不給打折扣,就看你什麼時候對什麼顧客,臨時決定就是了。小店開張時期,讓利促銷還是很有必要。

上面說的當然是一位經營者的經驗之談。也有的人認為,特色招牌菜往往就是主打菜,主打菜不能定位太高,價位要定得便宜,這要看你自己的想法了。

家常菜的毛利率是最高的,特別是蔬菜類,因為它的單位成本和零售價格都低,1元錢的原料成本,賣出10元,客人也不會有意見。比如說,現在流行土菜,一個「肉絲炒蕨菜」,原料成本只需要1元,在杭州的一些小飯店裡,零售價普遍定在10-15元。一個毛毛菜炒芋艿,定價8-12元,原料成本只需2元左右。

主做家常菜有個缺點:營業額做不高,最後得到的凈利不多。所以,很多餐館老闆在菜單里都會推出一些檔次較高的,價位在二三十元以上的菜,比如特色煲類、海鮮類。

中等檔次的餐館海鮮毛利可以做到50%至80%。一般來說,常見的海鮮,價格高不上去,比如龍蝦,別人賣98元/斤,你賣120元,顧客馬上就不接受了。稀有的海鮮,價格打得很高,仍然會有不少顧客會接受。曾經有一個老闆進了一整條小鯊魚,開始時,整條放在大堂海鮮池,標了38元/斤的價格,結果沒一個顧客來點。經營者想了個辦法,把鯊魚去頭去尾,切成一塊一塊賣,標價抬高到98元,結果很快就賣完了。這里可以總結出一個消費心理:稀有的東西,賣得太便宜,反而讓人懷疑東西的真假;一條大魚,整條地放著,也會使一些人不敢下手,因為顧客這時候不能確認自己點了後,切下的部位是不是最好的,分塊出賣,更合理。

經營者經驗之談

老闆一人打三份工

一家180平方米的特色土菜館,餐位120個。餐館位置離武林廣場兩站路程。

初期投入:轉讓費8萬元、裝潢費(包括購置廚房設備、餐桌餐椅和碗筷等用具)15.3萬元、房租10萬元,總投入23.3萬元。

生意狀況:每天平均上座率在八成。去年每天營業額3580元,所以一年下來,不僅收回成本,而且有所盈餘。今年生意有所下降,一至三月份,每天平均營業額約3200元,人均消費30元左右。小店每天運轉保本費用為2200元。

老闆自評:一個小店能經營成這樣,靠的是精打細算。每天堅守在這個小餐館,采購員、收銀員、餐廳經理都是自己扛著的。有很多瑣碎的事情,比如廚房裡的菜餚原料有沒有被浪費,自己得盯著點。客人吃完後,什麼菜剩下最多,都得自己親歷觀察,以便及時作出調整。服務過程中,客人的要求各種各樣,服務員如果經驗不足,引起顧客的不愉快,下一次的生意就不一定有了,自己出面來辦,讓利打折立馬決定,顧客覺得老闆爽快,下次肯定還會想著再來。

八大要素一個都不能少

杭州寶善村餐飲管理公司總經理劉建巨認為,要使一個餐館成功地運轉起來,八大要素一個都不能少:地段、定位、價格、環境、服務、廣告、營銷、財務控制。其中的服務是指綜合服務,包括了提供怎麼樣的菜餚服務,不僅要講究菜餚本身的質量,還要藉助菜餚本身來向顧客提供一種文化內涵等等。

從杭州的餐飲消費來看,兩三個人出外就餐的情況越來越多,一些環境好、菜餚好的特色小餐館特別受這個消費群的青睞。開餐館絕不是端出幾個好吃的菜就可以了,要從各個細部都做得非常人性化,這樣才會讓顧客真正感到舒服,覺得進到這個店裡是一種享受。比如老闆在試菜時,就不能只吃一口來定這個菜的好壞,因為顧客在餐桌前坐很長時間,老闆要注意到這道菜到冷的時候是不是會讓客人覺得很不好吃?一桌菜吃好後,如果送的水果不太好,就會壞了前面所有的好印象。又比如,裝修時,桌子訂好了,覺得很好看、椅子試著坐坐也很舒服,可是顧客坐下來吃飯時,卻還是覺得坐得不舒服。為什麼?因為桌椅之間的高度搭配不合理,顧客時間坐長了,就會覺得累。這些細節,哪怕在一個很小的餐館也有很多。開店就要多站在顧客的角度想想。

最近慎入餐飲行業

由於杭州出現非典疫情,杭州餐飲業正在遭遇一次嚴峻的考驗。小餐館日營業額從平時的1萬元降至3000元、從原來的2000元降至400元……餐飲生意普遍慘淡。

許多餐飲界人士擔心,即使疫情控制以後,仍有可能帶來慣性作用,生意未必能馬上恢復至原先。如果一家新開店一開始生意就不好,會涉及到資金周轉不過來、人員工作熱情不高、菜餚質量無法保證等諸多問題,再想正常運轉,往往很難。選擇在一個合適的時機開業還是很有必要的。

Ⅳ 中研100西紅柿種子多少錢一袋呀,能種多少地

中研100品種1000粒/袋/400元 每畝使用3袋 為豐產型,產量超一般品種的30%,利用荷蘭粉果材料育成,無限型粉果,葉量中等,單果重350g左右,連續坐果能力強,產量高,畝產突破15000公斤。商品性好,果實高圓,整齊均勻,著色一致,鮮艷亮麗,膨大迅速,成熟一致,可整穗採摘。耐儲運,過皮厚,硬度強,耐高溫,高溫下空穗及裂果極少,高抗早晚疫病,灰霉病,病毒病,葉梅病,對根結線蟲有抗性,保護地露地均可種植,春秋,越夏表現卓越。 無限生長型雜交一代粉果。長勢旺盛,葉量中等,莖粗節短,花量大,連續坐果能力強,果型高圓,果個均勻整齊,果皮發亮,無花疤,硬度好,特耐儲運,貨架期長,精品果率高,抗逆性強,適應性廣,南北方保護地及露地均可種植。 中研100栽培要點: 一、育苗 春季栽培需要冬季育苗,可在塑料大棚,日光溫室進行冷床育苗,也可進行穴盤育苗。可用溫湯浸種,葯劑拌種等,進行種子處理。播種苗床灌足底水,加蓋地膜小拱棚,保濕提溫,加快出苗。 春季育苗,出苗前棚內保持晝溫25℃以上,夜溫18℃左右,3-6天即可出苗。出苗後及時揭地膜,蓋小棚,維持白天20-25℃。夜間10-15℃。超過28℃時要及時通風降溫,防止小苗徒長。為了培養壯苗,定植前要適當降溫控濕,提高秧苗的抗逆能力。 二、定植 根據不同的栽培形式,確定定植時期,定植前10天整地扣棚預熱。根據地壤肥力,以有機肥為主結合復合肥施足基肥,開溝做畦。畦按1.25米雙行種植,株行距0.4米×0.55米,定植密度一般約3000株左右/畝(667㎡)。 三、定植後的管理 ①肥水管理: 當第一穗果實長到乒乓球大小時,應及時澆催果水,追膨果肥,每畝追施硫酸鉀復合肥25kg左右,每澆2次水追1次肥,每次追10-15kg/畝,結果後期可結合澆水噴施葉面肥(磷酸二氫鉀液)。 ②植株調整: 一般採用單桿整枝,並及時播架、綁蔓,使其生長有序,不相互遮擋。每隔4-5天打一次杈,並進行疏花疏果摘除畸形花和畸形果,宜在晴天操作,利於傷口癒合一般每個花穗5-7朵花,結4-6個果為宜。植株生長後期,及時摘除第1穗果下的老葉、黃葉及病葉,並遠離田間銷毀。 ③保花保果: 早春氣溫較低需用保果素蘸花,濃度要低,在花開1/3時進行,葯液不可噴在葉片和芽上,以免造成葯害。 ④病害防治: 整個生長季節都應注意防治葉霉、病毒病、疫病等。病害防治按「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為原則。 ⑤採收: 勤采多收,根據銷售方式確定成熟度,一般果實紅透及時採收,但夏天或長途運輸則采微紅色的,採收時間以早晨為宜。

Ⅳ 九年義務教育不是全部免除學雜費嗎怎麼到現在我們湖南省冷水江市的學費會越來越高呢

首先說吃,民以食為天。30年前的大米.麵粉一般價格在0.17元,現在的價格在1.30元左右,上漲了接近8倍。副食價格就很驚人,蔬菜價格由平均5分錢一斤上漲到平均1.50元一斤,漲幅30倍。肉食價格,以豬肉為例從0.82元到現在的平均6元,上漲了7倍還多。牛羊肉的價格至少達到10倍以上,食用油的漲幅大概也有7倍多。水產品,以魚類為例,由原來的平均0.20元一斤上漲到現在的平均5元一斤,上漲幅度大於25倍,如果把海參.海膽.鮑魚.對蝦.螃蟹等高檔水產品加以參考,它們的價格增長至少在75倍以上。綜合考慮,加權平均,食品價格增長18到20倍應該是很客觀的了。

其次談談穿,現在一套象樣的衣服怎麼說也得300到500元以上吧,30年以前20元以內就可以解決問題,所以,衣裳的價格相對於那個時代上漲了18倍好象也不算過分。當然了,你可能會告訴我,地攤上的衣服很便宜,一條牛仔褲15元就足夠了。我若反問:你穿的衣服都是從地攤上買的嗎??你怎樣回答呢?注意,我們這里討論的是平均消費水平。

依次類推,下面這個題目就是住的問題。30年前的住房幾乎沒有花錢去買的,大家基本都是租住,租金很便宜,有單位的還有住房補貼,平均每個月租金也就3到5元。現在呢?500元一個月,你能租住到多大平方的房子呢??有人要說了,我住房不用花錢,房子被我買下了。我的問題是,你買房花了多少錢??所以說,房租價格幾乎整整上漲了100倍以上!!還有水費.電費.煤氣費.暖氣費,這些東西的價格上漲50倍都不止。

再下面的題目是行,現在有人騎自行車,有人騎摩托車,有人開私家轎車,當然,也有人愛坐計程車。這些都不具有代表性,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乘坐公交車,30年前的車票5分錢,現在的車票是1元,整整上漲了20倍。

吃飯穿衣住房出行分析完了,我們來談談醫療.教育.社會保障等等。30年以前我們有比較完善的醫療保障體系,工人看病都是單位報銷,不用花錢,農民有合作醫療,大病統籌等,看病也基本不用花錢。從不花錢到花錢是沒有可比性的,因為即使你只花了1分錢,和不用花錢比較的話倍率也算是無窮大了。那麼,我們假定一個人沒有單位,他看病是花錢的,進一次醫院需要多少錢呢??30年以前,感冒這種普通疾病塊八毛的就解決問題了,即使打吊瓶最多10多塊吧,現在呢?少說20到30元,如果輸液了,100元根本不夠。如果病大,就更麻煩了。記得小時侯得膽道蛔蟲住了一個多月的院,也就花費幾十元錢,現在你住一個月的院試試,少說也得幾千元。醫療費用上漲了80倍不多吧??

教育問題就更大了,過去的九年義務教育那是實實在在的,我們上學的時候全年學雜費也就5元左右,你小子有本事考上大學,1分錢都不用繳,吃飯錢都是國家管著,沒有讀不起書的。現在,小學一年幾百元,中學一年幾千元,大學一年幾萬元,讀不起書的人可就太多了!!教育費用上漲了300倍不算多吧??

綜上所述,加權平均下來,30年來中國人的生活費用應該增長了25倍到30倍的樣子。還有一個因素必須考慮,那就是人民幣對美圓的匯率問題。30年前,人民幣對美圓是2點幾比1,現在呢?是8.7幾比1,貶值了差不多�叮�蠢硭瞪�罘延玫腦齔びΩ帽凍蘇飧鍪�鄭��強悸塹叫磯嗖豢殺紉蛩睾鴕恍┦導是榭觶�胰銜�?5倍到30倍的基礎上再加10倍應該是比較合理的。也就是說,我們目前的生活費用比較30年以前大約增長了35到40倍的樣子。

那麼,現在的1000元相當於過去的多少元呢??大約為25到29元的樣子。那麼,30年以前的全國工人平均工資是多少?粗略估算應該是38元以上吧。38元相當於現在多少元呢??大約是1330元到1520元之間吧。現在全國工人平均工資能拿到1000元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如此分析,有人盲目樂觀地說改革開放以來,工人農民的實際收入比改革以前大幅度提高了的說法是不衷肯的。如果說大約有10%的工人農民的實際收入比改革開放前有所增長是符合實際情況的。
1、居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1978-2007年,長沙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27元增長到16153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由143元增長到6613元,城鄉居民收入2007年分別為1978年的49.4和46.2倍,相對於1952-1978年城鄉居民收入分別由131元上升為327元、48元上升為143元而言,居民收入的增加狀況可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正是這種前後的天壤之別使得廣大人民深切感受到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從而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2、居民消費水平迅速提高,儲蓄余額大幅增加。居民收入提高為消費增加提供了物質基礎,1978-2007年長沙城市居民和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分別由306元、140元提高到12288元和5413元,2007年城鎮居民和農民人均消費支出分別為1978年的40.2倍和38.7倍,消費水平的迅速提高給居民帶來了物質文化生活質量的大幅提升。

30年以來居民儲蓄水平大幅提高,1978年長沙市城鄉居民全部儲蓄余額僅為1.14億元,人均儲蓄25元,2007年儲蓄余額達1177億元,人均儲蓄18118元,作為居民實際擁有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居民儲蓄的大幅增加體現出人民正大步走上富足之路。

3、城鄉居民生活質量大幅提高。抽樣調查資料顯示,2007年農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積達57.07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45平方米,樓房從無到有,樓房佔到全部住房的81%;2007年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積達21.64平方米,比1980年增加13.97平方米。作為基本生活條件的城鄉居民生活居住狀況大大改善。

家庭擁有的耐用消費品的數量及質量大大提升。現有諸如彩電、冰箱、洗衣機等家庭基本耐用品都實現了從無到有,且品質都得到極大的提升;居民生活走向現代化的重要體現是現代交通及通訊設備及用品的廣泛運用,2007年,長沙行動電話普及率達70.58戶/百人,全市寬頻用戶數已達71.97萬戶,汽車也逐步走入平常家庭,2007年城鄉每百戶家庭擁有的汽車分別達8.8台、7.1台。

恩格爾系數(即食品消費支出占家庭消費支出的比重)的降低,是城鄉居民物質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標志。1980年長沙市城鄉居民家庭恩格爾系分別為53.2%、71.1%,2007年分別下降到34.9%、39.5%,二者分別下降了18.3個百分點和36.2個百分點。
衣:1978改革以前人們衣著的特點是:色彩和樣式單調,而且數量有限,需要憑布票來購買,改革以後人們衣著的特點是:豐富多彩,而且時裝表演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這表明,在當今社會,服飾不僅僅是遮羞禦寒的工具,更是人們展示個性、顯示風度的一種方式。(一組數據:1977年、1990年、2001年城市居民衣著人均消費分別是12.6元、275.6元、537.5元。)

食: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居民每天只能憑糧票、肉票、菜票領取有限的食糧,七八十年代,百姓都挖窖儲藏蘿卜、白菜、土豆等蔬菜,糧食以粗糧為主,1978改革開放後,大米等精細口糧成為人們的主食,蔬菜種類日漸豐富,90年代營養搭配、綠色食品、膳食平衡成為百姓飲食「主旋律」。改革開放前,人們的食物匱乏、單調、營養不足,改革開放後,人們的吃飯問題基本解決,不但能吃飽還要吃好,即吃出營養、吃出文化、吃出健康。
到20世紀末,城鎮居民、農村居民人均糧食消費量分別降低44.5公斤和44.1公斤。城鎮居民人均肉禽及其製品消費量增加4.1公斤,人均鮮蛋消費量增加7.2公斤,人均植物油消費量增加3.9公斤。食品消費中,現在與五年前比較:鮮菜增長5.1%,干鮮瓜果類增長10.2%,水產品增長17.5%,奶製品增長3.9倍,在外用餐增長1.6倍。

住:改革開放前,人們的居住條件較差,1978年人均居住面積,城鎮只有3.6平方米,農村是8.1平方米。改革開放後在,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的十幾年裡,中國的城市面貌和百姓住房條件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到2000年,人均居住面積,城鎮超過了10平方米,農村超過24平方米。大家請看50—90年代人們居住條件和環境的變化。現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的繁華可以與世界上任何一個大都市相媲美。過去中小城市裡隨處可見的紅磚平頂樓房,正逐步被外表裝飾漂亮的樓房所取代。中國農村的住房變化同樣令人吃驚。中國房地產協會副會長顧雲昌說,「這十年來中國的房地產發展規模之大、格局變化之快居世界之首

行:改革開放前,農村靠畜力和步行,城市靠公共汽車和自行車,改革開放後,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後,乘出租汽車和開私家車的人多了起來,除此之外,我國鐵路、公路和航線的增長都很快,出門旅遊的人越來越多,坐飛機不再是件稀罕事,開私人汽車出行的人也佔了一定的比重,說明我國的交通條件有了明顯改善,和改革前交通工具緊張,道路擁擠的情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湖南城市的發展經歷了一個曲折上升的過程。1949年以前湖南城市發展緩慢,全省10萬人以上的城市只有長沙、衡陽;5—10萬人的城市有湘潭、常德、益陽、津市、洪江、邵陽等6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湖南的城市建設有了很大發展,湖南省1949年設省轄市2個。1950年設省轄市2個、地轄市6個。1961年地轄市增加到14個,1963年又減少到5個。1971年地轄市6個。1981年省轄市增加到5個,地轄市增加到9個。1991年省轄市增加到8個、地轄市增加到18個。到1998年底,湖南省共有省轄市13個,地轄市16個。市區非農業人口超過100萬的有省會長沙市;人口在50—100萬的大城市有衡陽市、株洲市、湘潭市;人口在20—50萬的中等城市有岳陽市、邵陽市、永州市、郴州市、益陽市、常德市、婁底市。
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到1987年底,湖南省城市面積為13651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為691平方公里。在建成面積中,工業用地為163平方公里,佔23.6%;生活居住用地為181平方公里,佔26.2%,倉儲用地為6平方公里,佔5.2%;對外交通用地為48.4平方公里,佔7%。
城市道路與公共交通 .
1952年湖南城市道路有282.9公里、195.7萬平方米,其中高級路面25.3公里、14.7萬平方米,分別佔全部城市道路的8.9%、7.5%。1956年湖南9市擁有城市道路37.8萬平方米,其中高級路面為3.8公里、30.9萬平方米。1977年湖南13市擁有城市道路875公里、694萬平方米,其中高級路面為419公里、391萬平方米,佔全部道路的比重分別提高到47.9%和56.3%。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城市道路的作用日益突出。各地市採取各種優惠政策,廣開資金渠道,加快了城市道路建設,拓寬路面,拉通斷頭路,使交通運輸的「瓶頸」制約有了較大的緩解。1998年末,全省城市市區實有道路鋪裝面積4504.6萬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了3888.6萬平方米,年均遞增10.5%;實有道路長度4579公里,比1978年增加了3816公里,年均遞增9.4%;新建和在建的長沙市二環線、繞城線,株洲市的紅港路,邵陽市的邵水路,岳陽市的巴陵路、金鶚路,常德市的洞庭大道、武陵大道等有效地緩解了城市交通的緊張狀況。
為了改善城市交通狀況,在穿城而過的河流兩岸架起了新的橋梁,將新城、舊城聯成一片。1977年長沙等13個城市擁有橋梁101座,其中橋梁10座以上的有長沙、常德、益陽、郴州、株洲、漣源等6市。為解決人車分流,疏通車流,改善市內交通緊張狀況,立交橋也於80年代中期在湖南的一些城市出現。首先出現的是衡陽市江東立交橋,接著是長沙市人民路立交橋。1998年,湖南城市擁有橋梁598座,比1977年增加497座,增加近5倍。其中立交橋達84座。
湖南省城市公共交通工具,陸路經歷了人力轎、人力車、馬車、公共汽車、出租汽車;水路經歷人力劃船、輪渡等漫長的發展過程。1949年後,逐步淘汰人力、畜力交通工具,發展機械、電力交通工具。就營運車輛而言,1949年8月長沙市僅有11輛公共汽車,且已停止運營,1949年9月27日恢復運營。1960年,衡陽、湘潭、株洲、邵陽、津市等6市先後啟動公共汽車108輛。1957年,長沙市公共汽車公司採用國產解放牌汽車發動機,蘇制「吉爾164」底盤,美國、西德舊車大梁、利用油桶鐵皮敲拼車身,手工裝配公共汽車;1959年,長沙市調進解放牌客車一輛,省境首次行駛國產汽車。1949—1964年,省境城市公共汽車燃料用木炭、煤氣、白煤,驅動力小,車輛機件陳舊,行車故障頻繁。1964—1965年,各市淘汰木炭等燃料改用石油。1967年,長沙、衡陽、津市、常德等市由國產客車取代進口車。1969年,全省城市擁有公共汽車計206輛,是1949年的18.7倍。
公共汽車線路,1949年8月僅長沙市有4.2公里,平均每萬人0.1公里,至1952年,長沙、衡陽2市計13公里。1954年加上湘潭市公共汽車線路發展到77公里。1959年全省城市公共汽車運營線路204公里,為1949年的48.6倍。1978年,全省城市公共汽車營運路線1117.6公里,為1949年的266.1倍。1988年,運營路線2581公里,為1949年的614.5倍。
出租汽車在湖南始於1933年,經營至1938年元月,因日軍侵襲停業。1952年,長沙市公共汽車公司以轎車2輛、吉普車7輛試辦出租客運,1954年辦理客車出租業務,供應會議及團體活動租用。1978年3月,長沙市成立客車出租公司(1985年更名長沙市出租汽車公司),配備大客車、小轎車各10輛,9月1日投入客運。此後至1988年,湘潭、株洲、衡陽、岳陽等市先後有136輛汽車營運出租業務。1988年,出租營運里程303萬公里,年營業利潤16萬元。1984年10月起,湖南加快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允許個體計程車業主在「同等條件下競爭」,城市個體汽車出租發展迅速,1998年底,全省城市出租(含個體)汽車達16976輛。
城市供水、供氣
湖南省城市供水水源以地表為主, 輔以地下。地表取水過去靠人力搬運,地下取水則依賴人力掘井汲引,水質難保清潔衛生。1949年前,僅邵陽有日供水200立方米抽水站。1951—1954年,長沙市先後建成一、二水廠;1956年株洲市一水廠興建。至1978年,13個城市建成水廠25座。居民用水,全省原設售水站253處,機關、學校亦集中供水。1978年,湖南省施行「以水養水」、「免徵所得稅」、「調整水價」等政策措施,供水事業迅速發展。1979—1988年,全省新建自來水廠24座,日綜合生產能力577.6萬立方米,供水管道4681公里。城市用水普及率為98%,長沙、株洲、衡陽、邵陽、岳陽、常德、資興、永州等8市達100%。瀏陽、醴陵、湘潭、湘鄉、韶山、耒陽、武岡、汩羅、津市、益陽、郴州、婁底、冷水江、漣源、懷化、洪江等16市在90%以上;常寧、張家界、吉首等3市在80%以上,臨湘市為80%;沅江市亦達71%。人平均日生活用水量達到308.2升,高於全國城市平均水平,處全國第3位。株洲、長沙兩市日供水能力分別達115萬立方米和104萬立方米,居全國第9名、10名。全省城市供水普及率為97.5%,居全國第7位。
湖南省城市歷來沿襲傳統習俗,以柴草、煤炭為生活燃料。1973年3月,湖南化工局、商業局、財貿辦公室倡議使用氣體燃料。1974年,長沙市煤炭公司采購液化石油氣42噸供應居民,此後各市採用液化石油氣為燃料。至1978年,長沙、岳陽兩市購液化石油氣3722噸。1979年,長沙市所需液化氣由岳陽長嶺煉油廠提供。1980年,長沙市氣源擴大至洛陽、天津、撫順、石家莊等地。1988年統計,長沙市全年氣源7731噸,約1/3為省外購進;同時,機關團體自備氣源7883噸,佔全省消耗氣源的91%,其中供應職工家庭用量佔25.1%。1998年,全省城市用氣普及率達71.7%,居全國第21位。液化石油氣經營初期無氣源儲備設施,以鋼瓶至供氣處灌裝。1977年,長沙市液化氣站興建70立方米液化石油氣儲配站,擁有73立方米儲氣罐2台,10立方米儲氣罐4台。1982—1985年,長沙市建成土橋液化石油氣儲備站,儲存能力達700立方米;衡陽市建成儲氣能力12立方米設備。1988年,全省城建系統外液化石油氣儲存能力3000噸。液化石油氣也由單個鋼瓶灌裝演進為汽車、火車槽車裝運。液化石油氣供應由1974年長沙市供應42噸,用氣人數3300人,發展至1978年長沙、岳陽2市供氣量1479噸,用氣人數4.8萬人。1998年全省供氣194832噸,用氣人數計401萬人,分別為1974年的4639倍和1215倍。
1984年起,湖南遵循國家「因地制宜,多種氣源,多種途徑,大力發展城市煤氣」方針,長沙、湘潭、株洲、婁底4市先後興建煤制氣工程,1988年建成供氣能力12萬立方米設施。其中長沙市在制煤氣過程中可回收粗苯、硫氨等多種副產品。工程投產後,每年節約標准煤3.2萬噸,減少向大氣排放二氧化硫5331噸、二氧化碳2500噸,減少城市垃圾4.2萬噸。
城市園林綠化
1949年8月,湖南省僅長沙市有公共綠地4.2公傾。50年代初期,湖南對城市綠化採取「先綠化,後美化;先苗圃後公園」方針。省境大、中型城市組建綠化隊伍,開展植樹造林行動。1960年,長沙等9市公共綠化面積達400公頃,為1949年的100倍。1978年,長沙等13市園林、綠化面積1344公頃,為1949年的336倍。其中公共綠地551公頃,城市綠化覆蓋率7.8%,1998年全省29市公共綠地面積3117.8公頃,城市人均公共綠地面積4.8平方米,建成區綠地率為24.9%,綠化覆蓋率為28.9%,分別處全國第22、8、9位。湖南城市綠化,50年來由單一的平面綠化向多層次立體化發展;由一般綠化向優美化、馨香化、果園化發展;廠區綠化由廠前區、生產區向生活區發展;街道綠化由主幹道向小街巷發展;庭院由種樹栽花向花園式庭院發展;城市綠化由城區向郊區,建成區向開發區發展,形成點、線、面結合綠化體系。
1949年,公園建設納入市政建設規劃。1952年,長沙市擴建天心公園、興建烈士公園;衡陽市興建岳屏公園;株洲市興建奔龍公園。1978年,全省10市,共有公園17座。1998年,29市建成開放型公園109座,總面積2534.3公頃,年遊人量2461萬人次。其中長沙市公園12座,年遊人量939萬人次,其數量和規模為全省之最。
環境衛生
1949年,各市組建專業清潔隊伍,發動群眾,清除垃圾,保持環境衛生。1950年,組建環境衛生管理機關,健全管理制度。至1955年,城市環境衛生大為改觀。1965年,環衛工具逐步向半機械化發展,勞動強度有所減輕,60年代,大中城市街道辦事處建立清潔隊,負責小街巷清潔衛生。部分城市實行定人、定地區、定質量制度。70年代,長沙、湘潭、衡陽、株洲等市多次試制機械清掃。80年代,每年投資數百萬元,用於環衛機械更新、改造。90年代,全省城市基本做到公共廁所布局合理,通風採光符合要求,裝飾雅潔,使用方便,清掃、沖洗及時。1998年,全省29市,清掃面積2443.7萬平方米,其中利用機械清掃77.3萬平方米;生活垃圾清運303萬噸,糞便清運25.2萬噸。垃圾無害處理廠(場)13座,日處理垃圾3273噸;垃圾處理設施無害化日處理能力3481噸,垃圾無害化處理134萬噸。糞便無害化處理廠(場)14座,日處理能力計455噸。公共廁所2565座,其中水沖式1560座。湖南省城市清潔衛生工作,50年來成績昭著,經全國衛生城市大檢查,多數城市榮獲省衛生紅旗市或省衛生達標市稱號,岳陽市被評為「全國十佳」環境衛生城市。

Ⅵ 水產養殖養魚專用em菌粉多少錢

益富源水產專用em菌粉42一瓶,可以培育20公斤原液
一、 機理與作用
EM菌種發酵液滲入水體後 ,能抑制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質,調整養殖生態環境,提高水中溶氧量,促進養殖生態系中的正常菌群和有益藻類活化生長,保持養殖水體的生態平衡;拌入餌料投喂,直接增強魚類的吸收功能和防病抗逆能力,促進健壯生長。EM菌種發酵液中的光合菌還能利用水中的硫化氫、有機酸、氨及氨基酸兼有反硝化作用消除水中的亞硝酸銨,從而凈化養殖池中的排泄物和殘餌,改善水質,減少魚病。
主要作用為:
1.減少病原微生物和不良藻類;明顯增強養殖對象的免疫力和抗病性,提高成活率。
2.浮游動物、有益藻類增多,特別是紅蟲明顯增多。
3.穩定和改善水質,水體清爽,不臭不腐,無硫化氫、氨氣等異味,能見度在25-50厘米的時間長且穩定,換水時間延長2倍。
4.魚蝦糞、下腳料等不會變成淤泥而呈散沙狀。
5.促進生長,增重率明顯提高。

二、EM菌液在水產養殖的具體用法

1.池塘養魚
⑴15天潑灑一次。每畝用EM菌種發酵液1 公斤。
⑵魚飼料處理:魚飼料可用200倍EM菌種發酵液稀釋液噴灑,噴濕為度,馬上投喂,以免散開。
⑶糞便處理:EM菌種發酵液1∶糞便300 的比例發酵後投入水體。
⑷魚病防治:魚浮頭或泛塘,每畝用EM菌液2公斤製成稀釋液均勻潑灑水面,隔2天再潑1次。

2.特種水產養殖(甲魚、蝦、鰻魚、桂魚等)

⑴ 境處理:放水前一周,用100 倍EM菌液代替石灰等均勻噴灑凈化環境。放養前3 天,用EM菌種發酵液稀釋液潑灑水面,濃度為20萬分之一;每10-15-30天噴灑一次,水質較差的地方應加大濃度縮短潑灑間隔時間。
⑵調節水質:一天兩次高密度換水的水池,不宜直接潑灑,而應潑在增氧機旁或進水口,通過機器和水流作用擴散有益微生物,以利最短時間分解有害物質,盡快穩定水質。土塘海水養鰻宜在每次換水後潑灑EM菌液稀釋液(濃度同上)。蝦類、甲魚等,一月潑灑稀釋液2-3次,發病季節適當增加用量。
⑶魚飼料加工 :用100倍EM菌種發酵液稀釋液與粉狀飼料一起攪拌均勻,成團狀飼喂。投喂新鮮動物性飼料的甲魚池,可先把料鉸碎,再和配合飼料、100 倍EM菌種發酵液稀釋液一起攪拌均勻飼喂。
⑷食台處理:每次飼喂前檢查食台,用200 倍EM菌種發酵液稀釋液清掃凈化食台。

3.鮑魚養殖
(1)按池水量20 萬分之一配製EM菌種發酵液發酵液潑灑水面,視水質確定間隔時間。
(2)用100倍EM菌種發酵液發酵液浸泡海帶(先切碎)數小時後投喂。用EM菌種發酵液後,鮑魚健壯不生病,換水時間延長1 倍。
4.水產品保鮮:水產品保鮮水槽每隔1-2 天噴灑一次500 倍EM菌種發酵液稀釋液,可延長水產品活鮮期和保持體表光潔喜人。

三、EM菌種發酵液在水產養殖的注意事項
1.EM菌種發酵液不要與化學葯劑同時混用。若混用造成池水變臭,要立即換水,再按技術要求用EM菌種發酵液拌料投喂和稀釋液噴灑。
2.EM菌種發酵液飼料須保持新鮮,喂養時即配即喂,混合1 次喂1 天 ,全部喂完 。如有剩餘應密封保存,防止變質。

咨 詢QQ:

Ⅶ 一袋肥100克需要稀釋2000倍,一袋需要多少水

這個問題其實比較簡單的。一袋肥是100克,需要稀釋2000倍,需要用多少水?答案就是用100克乘以2000,單位是克。就是等於200000克水。也就是200千克水。即是200公斤的水啊。

Ⅷ 一直某水產市場的甲、乙兩種的水產品原標價之和為100元,因市場變化,甲水產品9折促銷,乙水產品%

設甲水產品的原價為 X
則乙水產品的原價為 100-X

0.9X+(100-X)*1.05=102
0.15X=3
X=20

答:甲水產品的原價為20元,
乙水產品的原價為80元

Ⅸ 某水產市場的進貨甲,乙兩種水產品共100噸,甲乙種水產品的進價分別為100元/噸和80元/噸,

這樣的題可以運用「雞兔同籠」的方法計算:
已知甲產品進價100元/噸,提價20%=100×(1+20%)=120元/噸;乙產品進價80元/噸,9折=80×0.9=72元/噸;
假定100噸都是甲產品,能夠收到貨款100×120=12000元,但實收10800元,尚欠1200元,而這1200元就是乙產品多計算的部分,1200÷(120-72)=25(噸)
確定了乙產品25噸,剩下的就是甲產品了,100-25=75噸
驗算:120×75+25×72=10800——正確。
答:(略)。

Ⅹ 水產品的干度、損耗率百分比的計算

(10-9.895)/10 X100%(58-40)/40 X100% 知道售貨價: 40/(1+30%) 40/(1+50%) 知道成本價的話,40X(1+30%) 40X(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