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故宮文創產品都有那些
從乾隆的「秘密花園」里摘取江南詩意打造出了翠意盎然的「雀鳥纏枝美什件」;又將皇家藏書樓文淵閣游廊上的綠色和藏藍色作為「山海文淵·文具包」的基礎配色;一番探尋後,故宮暢音閣戲樓和乾隆時期男蟒戲服,成了「暢心」睡眠系列家居服的靈感來源;故宮最具代表性的九龍壁則直接化作了精緻大氣的「九龍壇」。
了解過「紫禁城零零後」溥儀用電話「點外賣」、召喚胡適進宮等有趣秘聞後,又開發出潮范十足的「儀副耳機」;根據順治帝、孝庄太後母子關系,以及順治帝與董鄂妃愛情故事,創作出了對話形式香薰「紫禁·薰」;大眾熟知的「甄嬛」的勵志人生以及最受乾隆寵愛的十公主的天真童年則成了「珍熹」系列首飾和「十公主童頑故宮游戲棋」的創作內核。
(1)故宮一共有多少個產品擴展閱讀:
故宮文創始於2008年故宮文化創意中心的成立,而從嚴肅的紫禁城到萌萌噠故宮淘寶,轉變源自2013年。當時,台北故宮推出了大受歡迎的「朕知道了」紙膠帶,這讓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認識到了文創產品的龐大市場。
故宮博物院通過各種形式,成功打造出極具人氣的故宮IP,相關文創產品更是爆款頻出。接地氣的文創產品、精美的糕點食盒,《國家寶藏》、《上新了故宮》等綜藝的誕生,硬是把這座已有數百年歷史之久的博物院推上了超級網紅之路。
2. 北京故宮里藏有多少樣東西,各是什麼
你的問題真牛!人也是牛人~故宮有幾十萬件珍寶!怎麼說~
台北故宮博物院文物是北京故宮博物院文物的一部分,兩院只有合在一起,才是一個完整的故宮。兩院孰優?應該說是各有千秋,但都不完整。台北故宮博物院70萬件藏品堪稱中國文化藝術之寶庫,北京故宮博物院超過了100萬件的珍藏同樣無人匹敵。遷台的學者當時認為金石是最重要的,鼎是國家的象徵,所以拿走了不少(2382件)青銅器;文人重視書畫,書畫本身也好運載,能拿的盡可能拿,共拿走了5424件。其中僅宋畫即達943幅,宋元山水畫系列可構成台灣故宮博物院的極品特展。中國有君子佩玉之說,故玉器也拿走不少。陶瓷只拿走了一部分,計17934件,但卻集中了北京故宮博物院各瓷器陳列室與敬事房的精品,可謂名窯畢備。著名的三希堂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三希」中的「二希」,而台北藏有其中的「一希」。郭熙的《早春圖》,現在台北,北京沒有。北京有《清明上河圖》,台北沒有。龍袍,中國歷代只有清王朝留下來的,當時的學者認為清朝的東西價值不大,沒有拿,所以台北故宮博物院1件龍袍也沒有。
三十七年(1948)秋,國共戰爭形勢逆轉,故宮和中央圖書館、中央研究院史語所、中博籌備處決定挑選文物精品運往台灣。該年年底,第一批文物箱件由海軍載運駛離南京,抵達基隆。次年,第二批文物由商船,第三批箱件仍由海軍載運。故宮運台文物共2,972箱,只是北平南遷箱件(13,491箱)的百分之二十二,但頗多精品。中博籌備處運台的有852箱,也多是精品。
運台圖書文物,政府成立國立中央博物圖書院館聯合管理處。聯管處將文物遷往台中縣霧峰鄉北溝新建的山邊庫房存放,又開鑿防空山洞。聯管處時期,進行對文物的抽查、清點;接著從事整理編目,先後編印了多種書籍,並有小型陳列室對外開放參觀。其間也曾挑選精品前往美國,先後在華盛頓國家美術館等五處展出,先後在華盛頓國家美術館等五處展出,也參加過紐約「世界博覽會」。
故宮遷來台北之後,陸續擴建數次,陳列空間逐漸擴大。五十七年(1968),又將圖書文獻從書畫組中劃分出來,使典藏文物單位由原來的古物、書畫兩組擴編為器物、書畫、圖書文獻三處。五十九年(1970),又在文獻處之下增設圖書館。其業務略舉大端:如對文物重新點檢、整理,詳細登錄;並且與其他機構進行合作交流。如六十年起協助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增設中國藝術史組,這是台大藝術史研究所的前身。該組作育出許多藝術史研究人才,部分並在故宮任職。六十七年(1978),與國史館合作校注《清史稿》,後由國史館整理增訂出版為《清史稿校注》。故宮也展開編輯和研究的工作,先後出版了多種期刊、專書、目錄,以及書畫、器物、善本古籍、清代文獻等書冊和裱裝畫軸、手卷等。故宮積極選派人員出國培訓、考察,及參與國際學術性活動。主辦數次國際性學術討論會,如五十九年(1970)的「中國古畫討論會」;挑選精品出國參展,在日本大阪的「萬國博覽會」和韓國漢城的「中國展覽會」,均大獲佳評。
3. 故宮大約藏有多少藏品
約藏有多少藏品? 一、書畫收藏。台北故宮藏有書畫總計9120件,據介紹其中一半為優等和次等,元以前繪畫574件(不包括南薰殿宋以前帝後像),元以前書法155件。北京故宮有書畫15萬件左右,約佔世界公立博物館所藏中國古代書畫的,其中約1/3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欣賞價值,有近420件元以前的繪畫,310件元以前的書法。元以前書畫總收藏量,數量上北京故宮低於台北故宮。但相對嚴格的鑒定工作,使得北京故宮早期(元以前)書畫中,很少有早期和晚期(明清)之爭。在繪畫的時代方面,北京故宮的早期藏品反映了各個歷史時期的繪畫面貌,特別是東晉顧愷之的兩件北宋摹本《列女圖》卷和《洛神賦圖》卷真實地反映了漢魏六朝時期的繪畫風格。就唐、五代、兩宋繪畫而言,台北故宮在數量上較北京故宮要多,但北京故宮元代繪畫眾多的收藏量和完善的品質堪稱世界之冠。就宋代繪畫而言,台北故宮的山水畫珍品多於北京故宮,但北京故宮的人物畫珍品則佔有重要地位。北京故宮繪畫藏品種類較全面,除卷軸畫外,還藏有版畫、年畫、清宮油畫、玻璃畫、屏風畫、貼落等,這些是台北故宮所缺乏和不足的。此外北京故宮還有10件唐宋壁畫、7件唐五代敦煌紙絹畫、1鋪元代大幅壁畫等。北京故宮庋藏的明清大幅宮廷書畫也是台北故宮所缺少的,因為這些在文物南遷時有一定運輸難度。由於台北故宮主要接收的是清宮舊藏歷代書畫,而18、19世紀的「揚州八怪」、「京江畫派」、清初的「金陵諸家」、「四僧」等許多流派的繪畫和書法為清宮所缺,如今已是國之重寶。北京故宮於上世紀60年代初已將上述幾個時期書畫收藏齊備。在書法方面,台北故宮的收藏量和品質不如北京故宮。北京故宮有4萬多通明清尺牘,其中蘊含著巨大的文獻價值和藝術價值,遠勝台北故宮在這方面的收藏。在碑帖方面,北京故宮的碑帖善本佔全國大多數。目前尚沒有見到文物南遷中有關碑帖的記錄。 二、陶瓷類文物。北京故宮有35萬件,一級品1100多件,二級品約5.6萬件,還有上世紀以來在全國110多個窯口所採集的3萬余片陶瓷標本。台北故宮有25248件清宮舊藏瓷器,宋代五大名窯瓷器及明代官窯瓷器收藏均占優勢,著名的清代康雍乾三朝琺琅彩瓷器絕大多數都藏在台北故宮。但北京故宮的收藏數量是台北故宮無法比擬的,特別是在新石器時代彩陶、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瓷器、清代嘉慶至宣統官窯瓷器、歷代民窯瓷器以及古陶瓷窯址標本、實物資料收藏方面,北京故宮均佔有明顯優勢。北京故宮在歷代官窯瓷器收藏方面,無論數量還是質量,也都相當可觀,不容忽視。在古陶瓷收藏方面,兩岸故宮各有千秋。 三、青銅器方面。北京故宮藏歷代銅器1.5萬余件,其中先秦青銅器約1萬件,有銘文的1600餘件,這三個數量均佔中外傳世與出土數量總和的1/10以上,是國內外收藏中國青銅器數量最多的博物館。另外有歷代貨幣1萬余枚、銅鏡4000面、印押1萬余件。台北故宮收藏有5615件青銅器,先秦有銘文的約500件。兩岸故宮青銅器都以傳世品為主,台北故宮藏品的總量和精品數量都較少,但毛公鼎、散氏盤、宗周鍾等重器則十分有名。 四、工藝類藏品方面。北京故宮藏有玉器28461件,數量上多於台北故宮的11445件,而且又徵集了考古發掘出土的珍貴玉器數百件,其中安徽凌家灘遺址與六安楊公鄉戰國墓出土的一些玉器,為世所罕見,目前僅北京故宮有收藏。另外,北京故宮的「大禹治水」玉山,重逾萬斤,還有重量數千斤的幾件玉山,是台北故宮所不能及的。漆器、琺琅、玻璃、金銀器、竹木牙角雕刻,以及筆墨紙硯等「雜項」,台北故宮總計7605件,北京故宮則有101355件。漆器總體上台北故宮精品較少;金屬琺琅器,兩岸所藏特點相近,但北京故宮的一些大型金屬琺琅製品則是台北故宮所沒有的;從台北故宮出版的有關如意、文玩等出版物所選文物看,其工藝水平明顯遜於北京故宮藏品。另外,北京故宮還藏盆景1442件,匏器590件,而台北故宮無此收藏。 五、宮廷類文物收藏。北京故宮具極大優勢,從代表皇權的典制文物到皇家日常生活用品文物,無所不藏。例如清代玉璽「二十五寶」、鹵簿儀仗等為台北故宮所無,帝後冠服也最為齊全;反映清代科技發展水平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天文儀器、鍾表亦為北京故宮特藏。清代皇帝稽古右文,重視文玩鑒賞,其鑒賞所用的印章,絕大部分藏在北京故宮。清代皇家信仰多種宗教,以本民族傳統的薩滿教、道教與藏傳佛教為主。北京故宮收藏有大量薩滿教與藏傳佛教的法器、祭器、造像、唐卡等,還完整地保存了宮廷中一些藏傳佛教及道教殿堂的原狀。 六、圖書典籍方面。台北故宮所藏版本時代早(宋、元、明版較多)、卷帙完整、書品好者居多,如文淵閣《四庫全書》、?ぴ逄謾端目餿?書薈要》、《宛委別藏》及部分「天祿琳琅」藏書等,多是獨有的巨帙或孤善之品,相當珍貴。北京故宮所存數量不多的宋元版書多已撥交國家圖書館,但現存的明清抄、刻本,品種、數量眾多,包括內府修書各館在編纂過程中產生的稿本,呈請皇帝御覽、待刻之書的定本,從未發刻的清代滿、蒙、漢文典籍,為便於皇帝閱覽或攜帶而重抄的各式書冊,以及為宮內外殿堂陳設而特製的各種賞玩性書冊。此外還有翰林學士、詞臣自撰的未刊行書籍,各地藏書家進呈之書;一大批宮中戲本和檔案;帝後服飾和器物小樣、「樣式雷」建築圖樣、輿圖等特藏文獻,等等,以上共約19.5萬冊(件)。另有20餘萬塊精美的武英殿「殿本」的原刻書版。這些構成了北京故宮善本特藏的特色。北京故宮博物院的藏品,除了所存舊藏外,有近1/5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中央政府的直接領導和各省市積極支持下徵集、購買的散佚清宮文物及社會各界人士的捐贈。解放初期,國家就毅然花50多萬港幣從香港買回著名的「三希」中的兩希——《伯遠帖》和《中秋帖》。當時台灣也想買,但經費沒有落實,他們至今引為憾事。迄今為止,先後有600多人向北京故宮捐獻文物。毛主席三次將友人送自己的文物轉送故宮保存。張伯駒、朱翼庵、孫瀛洲等人的無私捐贈,彪炳千秋。新徵集的文物,許多在價值上比清宮舊藏毫不遜色。這使故宮很快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歷代文化藝術的巨大寶庫,成為最有代表性的中華文明的象徵。 由於多種原因,許多人對北京故宮文物藏品狀況不很清楚,有人以為好東西都到了台灣,有的甚至說:「台北有文物沒有故宮,北京有故宮沒有文物」,這顯然是誤解。當然,文物自有其本身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是不可以互相替代的。兩岸故宮的收藏本來就是一個整體,有著很強的互補性,只有從整體上來看待,才能全面地認識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和豐富多彩。
4. 北京故宮博物院里都有什麼文物
故宮的文物被分了25個大類、200多個類別。比如繪畫,《千里江山圖》《五牛圖》還有《韓熙載夜宴圖》《清明上河圖》這些都是重要的繪畫,一共53,000件。
書法,像《蘭亭序》、《中秋帖》、《伯遠帖》這樣的重要藏品一共有75,000件。
還有2,800 件碑帖。
這三項一共156,000件,是世界上無與倫比的、紙式文物最集中的一個收藏。故宮博物院是收藏銅器世界上最多的博物館,一共16萬件,其中特別珍貴的有1,670件帶先秦銘文的青銅器。還有11,000件金銀器、19,000件漆器、6,600件琺琅器,這些都是傳世的藝術品。
玉石器是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驕傲,中華5000年文明,甚至上溯8000年的歷史,通過故宮的玉石器收藏,可以把它串聯起來,串聯一個完整的歷史鏈條。
(4)故宮一共有多少個產品擴展閱讀:
故宮博物館創造新價值
故宮博物館不再只是中國第一熱門旅遊景點,其公共博物館屬性愈發鮮明,豐富的展覽成為人們與故宮親密接觸的最直接方式;每年到訪故宮的人數高達1500萬人次,他們逐漸從「遊客」轉變為「觀眾」,在此感受文化、體悟傳統,享受一場場文化盛宴。
1萬余種文化創意產品的相繼面世,更是讓人們印象中的故宮從「正襟危坐」變成「萌萌噠」,故宮變得越來越親民。
在整個國家的文化體系中,故宮有著獨特的地標意義和文化象徵。「故宮跑」「故宮精神」「故宮製造」「故宮大修」等都能成為一段時間內文化領域的熱點、焦點。眾多走進故宮的外國政要、國際友人,在此舉辦的國際論壇、展覽,則讓故宮成為舉世公認的「中國符號」。
故宮的價值早已不限於朱紅高牆內的宮闕亭台,有形的故宮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中外文化交流的場所和見證者;無形的故宮延續著中華歷史文脈,承載著國家記憶,彰顯著中華文化實力。
5. 故宮里有多少文物
截至2010年12月底,清理有文物藏品總計1807558件,分為繪畫、法書、碑帖、銅器、金銀器、漆器、琺琅器、玉石器、雕塑、陶瓷、織綉、雕刻工藝、其他工藝、文具、生活用具、鍾表儀器、珍寶、宗教文物、武備儀仗、帝後璽冊、銘刻、外國文物、其他文物、古籍文獻、古建藏品共25類,其中珍貴文物達1684490件。
6. 故宮有多少寶貝
據故宮專家介紹,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宮廷收藏無可比擬。清宮收藏除承繼前朝外,更有八方朝貢,內廷自製。目前,故宮博物院的可移動藏品——院藏文物,主要源自清宮遺存,又益以數十年來以收購、捐贈、調撥等方式徵集而來的文物,總數近150萬件,其中新征入藏的約24萬件。
百萬藏品遠自原始社會及商、周、秦、漢,近達明、清乃至於近世。
清宮遺存主要由三部分組成:一是清王朝和清皇室在政治、經濟、文化、生活、宗教等方面的歷史遺存,即宮廷歷史文物;二是明清皇宮數百年間收藏的文玩字畫之類的古代藝術珍品;三是清宮藏書和檔案。
宮廷歷史文物和古代藝術珍品分23大類
宮廷歷史文物和古代藝術珍品,依據其各自不同的質地、形式和管理的需要,又分為繪畫、法書、碑刻、雕塑、銅器、陶瓷、織綉、玉石器、金銀器、珍寶、漆器、琺琅、雕刻工藝、其他工藝、文具、生活用具、鍾表食品、帝後璽冊、宗教文物、武備依仗、外國文物和其他文物等。共23大類五六十小項。
宮廷歷史文物依其使用功能,大致可分為以下三類。
典章文物:反映典章制度、朝廷政務、武備巡狩的文物,如寶座、鹵簿、璽冊、符牌、奏摺、兵器等。
生活文物:反映帝後、皇室起居、服用、學習、游樂等生活,及宮廷文化、習俗的文物,如床、席、桌、凳、冠服佩飾、文房四寶、妝奩切末等。
宗教文物:反映宗教活動的文物,如佛像、法器、經書等。
全方位的藏品系列,決定了故宮博物院院藏文物的陳列也是多維的。院藏文物的陳列若按時間的長短,可分為兩大類:常規陳列、臨時展覽。
常規陳列包括陶瓷館、青銅器館、玉器館、珍寶館、鍾表館等。臨時展覽包括「明清繪畫展」、「清代帝後服飾展」、「酒具精品展」等。
現存清宮藏書近40萬冊
清宮藏書極其豐富,擁有自宋迄清6個朝代、900年間許多流傳的傳世典籍。
清宮藏書主要從以上五個源頭匯聚而成。藏書最輝煌的時期是康、雍、乾三朝,尤其是乾隆乃至嘉慶初年。嘉慶以後的道光等5朝90餘年,清朝社會走下坡路,英法聯軍、八國聯軍相繼入侵,藏書大量散佚、損毀。辛亥革命後,以溥儀為首的遜清皇室暫居內廷,太監的偷盜、災火、溥儀的賞賜,又使藏書焚毀、流失不少。
至故宮博物院成立時,經匯總清點,共得清宮藏書52萬冊。文物南遷後,現有15餘萬冊珍稀善本存台北故宮博物院,北京本院經歷年再清點,現存清宮藏書近40萬冊,約占館藏圖書的五分之四,經重新遴選入善本書庫的有19餘萬冊,其中不乏珍稀孤本。
清宮藏書的大項,是明、清兩朝內府抄寫、刊刻的新書,稱內府寫本(抄本)、刻本。清宮所藏抄寫本,不乏前代遺存和搜訪得來的遺書,但數量最大的還是內府寫本。明代的內府寫本首推宏篇巨帙《永樂大典》、清則以《四庫全書》、《四庫全書薈要》為代表,兼及清內府編寫、抄錄的各種珍本秘籍。
7. 北京故宮博物館的資料30字左右
北京故宮博物館的資料:
北京故宮博物院是一座中國綜合性博物館,建立於1925年10月10日,位於北京故宮紫禁城內,收藏品包括但不限於明朝、清朝兩代皇宮及其收藏。
北京故宮博物院東西寬753米,南北長961米,佔地面積723600餘平方米,周圍環以10米高的城牆和52米寬的護城河。城牆四面各設城門一座:南名午門,北稱神武門,左右為東華門、西華門,其中午門為參觀入口,神武門為參觀出口。
城內古建築總面積約16萬平方米,整組宮殿建築布局謹嚴,秩序井然,布局與形制均嚴格按照封建禮制和陰陽五行學說設計與營造,映現出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
(7)故宮一共有多少個產品擴展閱讀:
2019年07月故宮博物院利用各時期先進的方式採集和豐富文物信息,留下了寶貴的數字資源。如何藉助更先進的技術手段,激活數字文物新價值,讓數字資源更多、更好、更多元地展示在觀眾面前,是「數字故宮」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數字故宮」,正是利用先進的數字技術手段將文化遺產轉化為數字資源,通過科學的信息化理念和系統工具對數字資源進行管理。
並圍繞這些數字資源展開保護、研究和利用,它既與實體中的故宮及其收藏的文物緊密關聯,又能夠脫離實體,在任何時間、空間被公眾感知,成為超越時空的博物館。
8. 故宮文創產品有哪些
1、頂戴花翎官帽防曬傘
形狀與普通遮陽傘相同,傘面依據清朝官員頂戴花翎設計,撐開後花翎向後,酷似頭上戴著一頂官帽,創意感十足,被評「太好笑」。
故宮文創產品的意義
故宮文創產品成立於2008年故宮文化創意中心,根據故宮博物院中的藏品設計的文創產品不斷增加,其設計根據自身特色,突出自身的特點,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
面對大眾遊客,文創產品要物美價廉,不需要太多的知識儲備就能夠容易理解,如書簽、鑰匙扣等小物件,收到了大多數遊客的歡迎。面對專業人士故宮推出文化元素突出、內容新穎、包裝精緻的具有更深層次的文創產品。故宮文創品牌的成功對於其他傳統的博物館有借鑒意義。
9. 北京故宮博物院共有多少件文物
故宮現有文物近百萬件,其中清點入庫的有93~94萬件,另有部分古傢具尚未完成清點工作。如果將圖書、檔案也算文物的話,總量將超過百萬。故宮博物院的定位是古代藝術博物館,也就是收藏1911年以前各朝的各類藝術品。故宮的文物有兩個來源,一為皇家舊藏,包括皇家藝術品、起居生活用品、辦公用品,總計60餘萬件;另一類為解放後徵集的,或為社會捐贈,或為自己收購、或為各個博物館間調配。
10. 故宮博物院陳列的十二款產品有哪些
摘要 日牛尊:仿牛形西周中期盛酒器,牛尾為把手,牛肚盛酒,牛嘴倒酒,精美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