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5年石花酒多少錢一瓶
截止2020年,15年石花酒的價格在幾百元不等。
作為湖北省八大名酒之一,並獲得過中國大眾名牌白酒稱號的石花酒,市場步步萎縮,一度陷入低谷。面對競爭激烈的白酒市場,他們打出了文化牌,將李自成、張獻忠雙雄聚會、飲酒石花的歷史故事引進商戰中,把直接灌裝的上好原酒取名石花霸王醉,並定位為襄樊極品酒、中國白酒度數王。
(1)石花酒廠生產品種多少擴展閱讀:
對於石花酒廠和王萬才本人,1987都是難忘的年份,這一年,在全省130多家白酒生產廠家中,石花酒廠生產的石花大麴、承恩大麴等三種產品奪得三個第一名,成為評酒會的明星。
不過這時候的新聞媒體還因其自身的公正性在受眾中尚有較高的權威性。權威機構組織的質量評比加上新聞媒體的權威報道,產生的效應是巨大的。王萬才的聰明得到驗證,高度重視評酒評獎活動的思路得到回報。
1987年是石花酒開始步入快速上升時期的開端,這一年,石花系列酒不僅牢固的占據著已有的市場份額,並且不斷開疆拓土,擴大銷路。
不僅國內20多個省份都有了石花酒的訂單,而且走出了國門,石花系列18個品種行銷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
B. 石花鎮的地方特產
石花酒
石花酒,湖北省八大名酒之一。石花酒廠前身是江西鹽商黃興德於清朝同治九年(1870年)創立的「石花街黃公順酒館」,已有140多年的歷史。2012年4月「石花」商標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石花霸王醉酒自上市以來,憑借著「上好原酒、二十年窖藏、原汁灌裝」三大特質和70度的口感,榮獲「第三屆中國(廈門)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
空心奎面
石花空心奎面是著名的漢族特色麵食。谷城當地創造和傳承的飲食文化中的一個獨特現象,其工藝特點:精益求精,每根空心,細如發絲,養顏健身。
石花空心奎面做工十分考究。在用料上,麵粉為精選的紅皮小麥良種,種於背北朝南的黃土崗地,單收單打,淘凈曬干,經石磨磨出的二道精粉。製作工藝嚴謹,30斤面拉成一絲,長約150華里,細圓柔韌,晾乾為空心,白脆清香,煮不糊湯,絲絲清晰,落口滑嫩,爽口爽心。2008年,石花空心奎面成功申報成為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並通過QS質量體系認證。
C. 石花酒的介紹
客觀的說,無論石花街釀酒歷史多麼悠久,酒的品質多麼優良,石花酒尚未形成真正的 「 石花 」 概念。在此前的各種文史記載中,對石花酒的稱謂一直無定名。如史書記載楚莊王當政時,石花酒曾被選作貢酒,但當時的石花酒還是被稱為 「 石溪雙泉 」 。谷城縣志和鎮志均記載了楚莊王贊譽石花酒的詩文,詩曰:「 雙泉液兮瓊漿,醇芳襲兮甘柔,玉斛傾兮壽康,祈國興兮民強。 」 西楚霸王項羽、明末義軍領袖李自成在石花街作英雄豪飲,亦未明確概定其酒名。真正讓石花酒形成風格和品牌的還是清末一位黃姓江西商人,這位黃公富有傳奇性的經歷又為石花釀酒歷史增添了色彩。
這位黃公從江西隨父親輾轉到石花街主要以經營山貨為生,經常從水路往返漢口和石花之間。一日,黃公又到漢口送貨,一天勞累之後天色將黑,路過一家湯圓店門口時被香甜撲鼻的湯圓吸引,再也挪不動腳步,便歇了擔子蹲在湯圓店門前喘氣,湯圓店主便極力慫恿吃一碗湯圓。早已飢腸轆轆的黃公面對香味四溢的湯圓心裡是七上八下,有心吃一碗,卻捨不得腰裡好不容易才攢起來的一錠銀子,在又冷又餓的情勢下,經店主的再三勸說,終抵不住滿鍋鮮美湯圓的誘惑,決定吃上一碗。付錢時拿出那唯一的一錠銀子,小本生意的店家卻找不起錢。這時,漢口街上已有賣彩票的,店老闆就慫恿黃公也去買一張彩票,說是讓他去碰碰運氣,其實是要他把銀子換開。老實巴腳的黃公就真的去買了一張他根本不知是何物的彩票,沒想到就是這張彩票竟從此改變了貨郎黃公的命運——他在不經意間買的那張彩票竟中了頭獎!在兌獎時,賣彩票的老闆不想付現銀,就用一船積壓的鹽抵了貨郎黃公的獎金,為人厚道的黃公經不住人家好言好語,心想也是意外之財,也就接下了這船鹽。那知,船一出漢口只有一日,就爆發了軍閥之間的戰爭,市面上鹽就開始上漲,價錢一天一個樣的往上竄,等黃公千辛萬苦把鹽運到石花街,一船鹽竟變成了三船鹽的價錢。
挑了多年貨郎擔未能發家的黃公由此感嘆:刻意求財財不至,發家全在無意間。這種人生轉折使黃公從中悟出一個看似簡單、實際卻蘊含著中國古典哲學的一種經營之道:凡事不以贏利為目的反能賺錢,處心積慮求財者最終卻為錢所傷。在這種經營理念的支配下,這個江西來的外鄉人以誠信公正為本,用一種順其自然的方式實實在在地做著生意,收山貨、收毛皮,把毛皮、山貨運到漢口,再把鹽、布匹和日用雜品運回石花街,那時的石花街輻射房陵州、均州及陝西安康一帶,貨物吞吐量極大,沒幾年黃公就在石花街成為家產萬貫的富商。
錢多了,黃公就想到擴大經營范圍。當他看到石花滿街的小酒坊和當時正在蓬勃興起的釀酒業,便用經商積累的銀子將建在「雙泉井」上的大酒坊買了下來,然後遍訪天下名酒槽坊,從山西杏花村請來清香型釀酒師傅大劉和二劉。將當地小酒坊簡單釀造工藝加以改進,將原來的雙泉井口擴大,用青石條砌成井台,建成了馬拉式自動翻水井,並確定將高粱作為蒸餾主要糝料、將大麥豌豆作為制曲主料;摸索出了地缸深池發酵、地窖低溫貯存等一系列規范的釀造技術,探索出貯藏期決定酒的質感口感和營養的原理,使白酒釀制技術日臻完善。 獨特的工藝、穩定的質量很快使黃家的白酒聲譽鵲起,贏得了穩定的市場消費群體。善於經營之道的黃公那時就有了品牌意識,為了讓消費者記住自己的酒,便按照當時的時尚為酒坊起了字型大小「黃公順酒館」。幾年下來,「黃公順酒館」字型大小在市場響了起來,像當時的「楊柳青年畫」一樣隨同自己的產品馳名全國各大商埠,黃公也趁勢擴大生產規模。由於資金雄厚,便將酒的貯存期無限延長,由三年到五年,由五年到十年、上好的極品酒貯存期達到二三十年。這些百陳年老酒除了少數達官貴人買了往京師進貢以外普通百姓少有人問津,但卻給黃公順酒館創下了牌子,使其酒逐漸形成壟斷之勢。滿街的小酒坊則漸漸失去了客戶,一家家先後關門歇業。黃公順雖未明確界定酒名為「石花」,卻在包裝簡陋的酒缸酒桶上全部打上「產地石花街」印記,最終實現天下歸一統,石花酒品牌盡歸黃公順所有。今日人們印象中的「石花」酒品牌實際上是黃公順品牌的延續和變異,公正地說,今天石花酒品牌仍是當年黃公順酒的余韻,更重要的意義在於,這位江西來的黃公帶來了經商辦工業的新觀念。當時,江浙和廣東人在商界遠沒有今天這樣風光,而山西、陝西、江西等地商人則已在各地建立行幫性質的會館。這位江西黃公不僅做大了石花街的酒業,而且帶起了石花街的經商意識,這就是今天石花鎮工業為何在襄樊幾大名鎮中出類拔萃的潛在原因。筆者作過一個調查,目前石花工業的幾大巨頭——全國著名的駱駝蓄電池集團總經理劉國本、全省紡織集團效益最好的石紡集團總經理安明等企業家都與黃氏家族有著密切的親緣關系。從這個意義上說,黃氏家族不僅是石花酒業的創立者,也是石花工業的奠基人。
隨著歲月流逝,人世幾經滄桑,創辦黃公順酒業的黃公早已作古,黃公順酒館舊址也在石花酒廠擴建時被毀,那眼馬拉的泉水井也被填平。但在石花鎮,黃公順酒業的影響仍深深鐫刻在古鎮居民們心中。在石花街老居民們心目中,今天的石花酒就是黃公順酒。這不僅是因為石花酒廠就建在黃公順酒館的舊址上,也不僅是因為黃家的後人一直在石花酒廠關鍵技術崗位上工作,今天的石花酒麴配方仍是當年的黃公順酒館的老秘方,更多的是古鎮人對本鎮工業創始人黃公的一種懷念和一種對歷史品牌的珍視。
D. 石花霸王醉圖片是什麼樣子的,有哪幾種
石花霸王醉是鄂西北唯一的百年老店——湖北石花酒廠(前身為石花街著名的「黃公順酒館」,始創於公元1870年)的鎮廠秘藏酒。其以「上好原酒、廿年窖藏、原汁灌裝」三大獨特工藝和70度無與倫比的獨特口感,榮獲「中國第一高度」、「湖北極品酒」、「襄樊三寶」等美譽。
石花霸王醉 20年典藏
E. 石花酒怎麼樣,酒廠是正規的嗎,誰知道
湖北省石花釀酒股份有限公司坐落在聞名遐邇的千年古鎮——石花鎮,其前身是清朝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創立的「石花街黃公順酒館」,是中國白酒行業著名的百年老店。
九品是石花酒的老招牌了,喝了幾十年,現在價格便宜可以多搞幾箱
F. 石花酒的所獲榮譽
1980年,石花酒廠生產的「石花大麴」獲得全省第一名;「石花特曲」酒獲得全省第二名;
1983年,石花酒廠生產的石花大麴獲得全省清香型白酒評比第一名;
1985年,石花酒廠生產的「石花大麴」、「石花特曲」雙雙被評為全省清香型白酒第一名;
1986年,石花特曲獲得全省清香型白酒第二名;
1987年,石花大麴再獲全省清香白酒質量第一名;同年舉辦的全省白酒感官評比中位列全省第二名; 對於石花酒廠和王萬才本人,1987都是難忘的年份,這一年,在全省130多家白酒生產廠家中,石花酒廠生產的「石花大麴」、「承恩大麴」等三種產品奪得三個第一名,成為本屆評酒會的明星。《消費時報》、《湖北日報》、《輕工報》、《襄樊日報》和多家電台對這個消息進行了報道。
這時候的中國消費市場,廣告業剛剛處於起步階段,在南方一批先知先覺的沿海企業已經懂得用廣告誘導消費者,而內地的幾乎所有企業仍處在被動的依賴新聞報道上。不過這時候的新聞媒體還因其自身的公正性在受眾中尚有較高的權威性。權威機構組織的質量評比加上新聞媒體的權威報道,產生的效應是巨大的。王萬才的聰明得到驗證,高度重視評酒評獎活動的思路得到回報。1987年是石花酒開始步入快速上升時期的開端,這一年,石花系列酒不僅牢固的占據著已有的市場份額,並且不斷開疆拓土,擴大銷路。不僅國內20多個省份都有了石花酒的訂單,而且走出了國門,石花系列18個品種行銷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
新聞媒體把王萬才炒成「酒王」(資料來源於石花酒廠報刊剪輯)從這年開始,新聞媒體開始關注石花酒廠,酒廠廠長王萬才也因為獲得省勞模稱號開始成為媒體關注的熱點人物。媒體從簡單、客觀的報道石花酒的各種產品和榮譽演變為主動宣傳廠長王萬才本人。地方報紙開始不惜版面、連篇累牘刊發王萬才和石花酒的文章。1988 年3月29日《襄樊日報》發表《運籌帷幄儒將風》的長篇通訊;同年5月4日,《襄樊日報》再次發表通訊文章《美酒釀成不自醉,改革路上進一程——記石花酒廠廠長、省勞模王萬才》;
1988年8月19日,《湖北日報》刊登了《石花大麴溯源》的文章,詳盡敘述了龍王四太子與石花酒廠「雙泉井」 的關聯傳說。省報為一家企業產品公開刊發明顯帶有神話傳說的文章並不多見,我們已經無法考證這篇文章出台的內幕,但憑這一點足可以證明當時石花酒在省內的地位。
1988年9月26日,也就是神話傳說發表一月之後,《湖北日報》再次刊發石花酒廠的報道《石花酒香飄海內外的秘訣》;
1988 年10月5日,即《石花酒香飄海內外的秘訣》發表10天之後,《湖北日報》再次刊發《谷城石花酒廠向技改要效益》新聞綜述性文章;1988年11月13 日,即上篇文章發表後不到一月,《湖北日報》在「改革者足跡」欄目里,刊發了題為《1351工程錄——記石花酒廠廠長王萬才》的長文;
此後的5年間,關於王萬才的名字高密度的出現在全國各種媒體上——
1989年5月,《長江文藝》刊發報告王萬才的報告文學《1351工程》;
《襄樊日報》連載描寫王萬才個人事跡的長篇通訊《石花酒王》;
市委組織部一位幹部編寫的一本叫著《漢江潮》的書將描寫王萬才的《石花酒王》收錄在顯要位置;
1989年1月11日,《消費時報》刊發了《石花溢香,華夏揚名——湖北石花酒廠紀實》的通訊;
1989年7月19日的《消費時報》以頭版位置刊發了「構建工作一體化格局——湖北石花酒廠政治思想工作紀實」的長文;
1990年1月11日,《襄樊日報》報道了王萬才同縣政府簽訂承包經營責任合同的消息;
1990年,北京《經濟通訊》雜志發表《走在青山綠水間》的長篇通訊;
1992年,1月15日,《人民日報》發表消息《石花酒廠榮獲輕工部雙獎》;
1992年《襄樊日報》公布了襄樊市首屆知名商標評選結果:石花酒、金蝶香煙成為包括隨州在內的700多萬襄樊人公認的最知名品牌;
那篇《釀成美酒不自醉》的文章在各種報刊轉載使王萬才意識到了廣告的作用,王萬才開始在《湖北日報》和《襄樊日報》、湖北電視台、襄樊電視台做石花系列酒廣告,廣告詞簡潔明快「喝酒選最佳,好酒在石花!湖北石花釀酒廠廠址:谷城縣石花鎮,廠長王萬才。」
王萬才的知名度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有人做過這樣的判斷,在外地,王萬才知名度超過了當地的省長、市長、縣長,在襄樊和谷城,則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1987年元旦春節期間,襄樊市公共關系協會與市經委、市文聯聯合舉辦的「襄樊市文藝家企業家新春聯誼會」,紀念品由石花酒廠獨家贊助,每人送一盒精裝小瓶禮品酒給所有人留下了深刻的記憶,著名書法家王樹人、塗延多等襄樊名士均為石花酒題寫過商標,並收藏有各個時期的石花系列酒樣品。 石花酒廠的名聲隨著王萬才同步提升。為了擴大影響,王萬才與《襄樊日報》等媒體共同發起各種社會活動、以石花酒為專題的徵文以及以「石花酒」冠名的各種徵文。
筆者至今仍記得讀過的兩篇記憶最深的關於石花酒的獲獎徵文:一篇寫的是兩個谷城藉士兵在東北黑河的戰友家作客,主人聲言要用自己認為最好的酒招待客人,兩個谷城戰士猜了許多名酒均未猜中,最後主人拿出來的卻是戰士家鄉的「石花大麴」,兩個戰士「他鄉遇知音」,感動得抱著酒瓶淚如泉涌,開懷暢飲,回連隊正趕上大比武,趁著石花酒的魅力充分施展才華,結果雙雙爭得總分第一受到連隊嘉獎……
另一篇則更帶傳奇色彩,說是一個老農去看女兒,女婿拿出當時最好的石花大麴招待岳父,老岳父貪戀好酒喝成一個「醉八仙」,不顧女兒勸阻執意要回家。路上晚風吹拂,酒力發作,騰雲駕霧般醉倒在一口長滿野花的荷塘邊,卻自以為到境,在幸福中一覺酣睡至天明。醒來後方記起昨日在女婿家喝酒之事,好生奇怪,背起布袋欲走時卻被什麼絆了一下,低頭一看,大吃一驚,他昨夜睡過的草地上躺滿了一地老鱉(甲魚),原來自己醉酒之後躺在荷塘邊,散發的酒香吸引了滿塘的老鱉爭相爬上岸來,老漢身上散發的酒香使老鱉們醉卧花叢,在當時野生甲魚已賣到100多元一斤,老漢喜出望外,將老鱉們一一請進布袋,回家一稱竟有80餘斤,老漢背到鎮上餐館賣了8000多元,然後趕到石花酒廠又買了一箱上好的石花酒作為對石花酒廠的答謝……
記得這些徵文曾引起了一些爭議,因為第一篇故事尚有可信感人之處,第二篇便有些近於聊齋故事的荒唐。但評獎標準是受酒廠左右的,只要王萬才認為是好文章便給發獎金。這也是王萬才的聰明之處,他要的就是別人的爭論,有爭論就說明有人關注,關注文章就是關注石花酒,這種爭論無形中加深了對石花酒的印象。
在當時本地的廣告業剛剛起步,這些廣告意圖十分明顯的徵文混淆了廣告與新聞的界限,亦真亦幻難區分的效果使其廣告效應成倍的放大,無形中增加了石花酒的魅力。石花酒廠開始步入她的輝煌時期。石花酒銷售量成倍增長,不僅市場佔有率高居不下,而且還為武漢「黃鶴樓」和上海酒廠和一些知名品牌白酒廠家提供基酒,許多包裝精美的名酒都是用石花酒釀制的基酒勾兌而成。
《谷城日報》副總編帥瑜滿懷激情寫出的長篇通訊《你與石花酒齊名》先後在各種媒體發表、轉載;文中列舉的閃光的數字更讓人興奮不已——1987年,石花酒廠年產白酒為3600 噸,上交利稅212萬元;在全省白酒行業占第5位;1990年生產白酒4800噸,上交利稅325萬元;躍居湖北全省白酒行業第三位;
1992年,石花酒銷售達到鼎盛時期,當年上交利稅突破1000萬元大關,成為谷城縣財政的支柱型企業。
這年5月,王萬才繼湖北省勞動模範之後又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這也是他一生獲得的最高榮譽。
王萬才的個人知名度與石花酒的廣告效應同步攀升,谷城縣委機關報對石花酒廠和王萬才的報道更是頻繁,省報、市報、縣報的記者穿梭般往來,省報每月都有關於石花酒廠的消息,《襄樊日報》隔三岔五就有關於石花酒廠的報道或廣告,《谷城日報》幾乎天天有石花酒廠或王萬才個人的動態,酒廠通訊員塗明春成了廠里的專職「新聞部長」,每天拿著不同的稿子往返於襄樊與谷城之間,成為兩級黨報上稿率最高的通訊員。直線上升的稅利使石花酒廠和王萬才的地位扶搖直上,縣委縣政府的各項活動都喜歡選擇石花酒廠作為示範試點。那個時期,王萬才的每一句話都會成為各級報社記者們的新聞由頭,石花酒廠的每項工作都可能成為指導全縣的經驗加以推廣。許多經驗由縣委的筆桿子加工後不斷見諸上至《人民日報》下至《谷城日報》的各級重要報紙。
「五一獎章」的獲得、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報刊媒體轟炸性的渲染,使王萬才從《美酒釀成不自醉》的優秀廠長很快升格為「石花酒王」。聲名達到極至。漸漸地,「石花酒王」取代了王萬才的名字,石花酒廠甚至被「石花酒王」個人的光輝漸漸遮蓋。石花酒和王萬才都走到了生命的巔峰時期。
G. 石花酒廠的介紹
石花酒廠的前身為石花街上著名的「黃公順酒館」,是江西鹽商黃興德於清朝同治9年(公元1870年)創辦的,也是襄樊少有的百年老店。130多年以後,這個當年不起眼的小酒館,已經發展成了湖北省的著名企業,產品不僅暢銷國內十幾個省市,還遠銷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解放初公私合營時清產核資,黃公順酒館的資產在整個襄陽地區的工業企業中排名第二。到20世紀80年代末時,石花酒業白酒年產量已達到1萬噸,成為全國第二大清香型白酒生產基地。
H. 石花大麴的介紹
石花大麴是湖北省谷城縣石花酒廠生產的歷史名酒,曾多次被評為省優質酒。1980年獲省優質產品證書,在1981年全國清香型酒評比中名列第六名。歷史悠久
I. 湖北石花白酒
石花白酒是湖北省谷城縣石花鎮酒廠所產,白酒分有很多種類,有商務型三品酒,價格在50元左右,有五品商務酒,價格在30多元,還有普通七品酒,價格在10幾元左右.還有一種最貴的是霸王醉,要700多一斤.夠詳細了吧,多給點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