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的組織機構
概況
協會實行常務理事會領導下的會長負責制,日常工作由協會常設辦公室主持。根據協會的職能和發展計劃,協會將有計劃地逐步設立專業分會和專業委員會。
常設機構
一、辦事機構 :辦公室、會員部、信息部、項目部、品牌部、市場部、培訓部。二、各辦事機構工作職責:(一) 辦公室1、負責秘書處日常管理工作。2、負責協會常務理事會、理事會等有關重要會議的組織服務工作;負責有關會議計劃的管理工作。3、負責組織有關重要工作計劃、工作要點、重要綜合性報告、領導講話、文件起草等工作。4、負責公文處理和文件運轉工作。5、負責協會人事、勞資和黨群工作。6、負責協會財務和資產管理工作。7、負責制定協會有關規章制度並組織實施。8、負責做好協會內部溝通協調和後勤保障工作。9、負責協會保密、信訪、檔案管理等工作。10、負責組織宣傳報道工作。11、承辦領導交辦的有關工作。(二)會員部1、做好會員發展、會員檔案等有關管理工作。2、做好會員業務指導服務工作。3、維護會員利益,協調解決會員的合理要求,提出法律建議和提供援助。4、提出組建分支機構的建議和辦理報批手續。5、負責辦理理事、常務理事、副會長的調整手續。6、負責收繳會費。7、完成領導交辦的其它工作。(三)信息部1、結合協會主導業務和職能,了解搜集國內外有關動態,及時反映情況和提出政策建議。2、加強與會員、分支機構的信息溝通和交流。3、組織辦好協會網站和刊物,為會員提供信息服務。4、組建專家及重點龍頭企業等相關資料庫。5、做好有關統計分析工作。6、完成領導交辦的其它工作。(四)項目部1、指導會員單位培育和發展優質農產品。2、幫助會員單位爭取相關項目的立項和組織論證。3、負責向會員單位提供有關項目的技術服務和技術咨詢。4、完成領導交辦的其它工作。(五)品牌部1、負責農業品牌調研、評選辦法制定等工作。2、負責組織中國著名農產品區域品牌、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金獎等獎項的評選推薦工作。3、負責組織做好中國優質農產品基地、名優農產品生產骨幹合作社(企業)、中國優質農產品評選認定等工作。4、負責品牌宣傳和推廣工作。5、完成領導交辦的其它工作。(六)會展部1、負責舉辦國內、國際優質農產品展銷展覽、展示推介等交流活動。2、做好優質農產品品種引進、試驗示範、技術推廣、產品營銷等市場開拓工作。3、負責農業或農產品行規、行約和標準的起草制定,開展行業自律,規范行業秩序。4、完成領導交辦的其它工作。(七)培訓部 負責組織協會培訓教育、考察交流活動。其主要職責是:1、負責制定協會年度培訓與考察交流工作計劃,經批准後組織實施;2、負責對地方協會、行業分會等經辦的培訓基地日常工作的指導與協調;3、負責組織舉辦協會重大論壇活動;4、協同秘書處有關部門進行協會專題培訓與對外考察交流工作;5、負責與培訓工作有關部門、單位的日常工作聯系與溝通。
『貳』 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的介紹
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簡稱中國農產品協會,是由全國各省、市、區、計劃單列市以及地市縣農業種養業系統的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機構和相關農產品生產、加工、科研、院校和營銷龍頭企業等共同發起成立的全國性一類以優質農產品命名的農業行業性協會,是經國家民政部登記注冊的社會團體組織,隸屬農業部。
『叄』 農產品行業協會是以()為紐帶組織起來的非經菅性社團
農產品行業協會是以農民為紐帶組織起來的非經菅性社團,以建立完善全國農產品市場體系、提升市場建設和市場管理水平。
更好的發揮農產品市場體系對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穩定市場供應的支撐保障作用為宗旨,扎扎實實開展市場行業自我服務、自我發展與完善、自我保護、自我監督管理的多項有益活動。
(3)我國有多少農產品行業協會擴展閱讀
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當好政府部門的參謀與助手,幫助、督促農產品市場貫徹國家的方針政策,及時向政府部門反映市場行業中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並就一些共性問題進行調查研究,提出有關政策建議和意見。
組織同行業交流組織會員就市場規劃與建設、體制改革、經營管理等問題交流、研討與合作,組織推廣先進的管理模式。
行業咨詢與信息服務應會員要求,就市場規劃與建設方案、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問題開展診斷、咨詢。收集分析國內外市場農產品市場信息,預測市場走勢,採取多種方式為會員提供信息服務。建立並開通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專門網站,使用權之成為「會員之家」;出版協會會刊。
人才培訓與開發組織開展市場管理人員的業務技術培訓,根據需要舉辦不同層次的培訓、研討活動,提高隊伍素質。
『肆』 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的業務范圍
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經民政部批準的業務范圍是:行業管理、信息交流、咨詢服務、業務培訓、國際合作、專業展覽。
『伍』 中國特色農產品博覽會的介紹
中國特色農產品博覽會是由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組織主管的12家全國性農產品行業協會舉辦的大型的全國范圍特色農產品展銷會,集中展示展銷全國各地名、優、特、新特色農產品,以及相關領域的新產品、新技術和新成果。
『陸』 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的組織機構
一、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的執行機構是理事會、理事會內設常務理事會,對理事會負責。
二、理事會下設秘書處,負責處理協會日常工作。
秘書處組成人員如下:
秘書長:劉玉國
副秘書長(5人):
陳軍(全國農業展覽館 處長)
邵連生(農業部信息中心辦公室正處級副主任)
張克宣(中國農產品協會)
安曉冬(全國農業展覽館 副處長)
操戈(農民日報 記者)
三、 秘書處內設培訓聯絡部、信息咨詢部、秘書財務部。
(一)培訓聯絡部
主要職責: (1)加強與會員的聯系,進行市場調研,了解市場運態,反映市場的意見、建議。
(2)加強與有關部門溝通,幫助協調解決市場行業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
(3)參與制定行業規范和標准,加強對市場的監督和行業自律,提升市場建設與管理的層次。
(4)進行人才開發,組織市場管理人員的業務技術培訓、研討、交流和國內外有關考察培訓活動,提高人員素質。
(二)信息咨詢部:
主要職責: (1)提供信息服務,分析預測國內外市場走勢,開通信息直通電話,解答會員提出的問題。
(2)對建設和管理的有關問題開展診斷、咨詢服務,幫助會員排憂解難。
(3)編輯、出版會刊。
(三)秘書財務部:
主要職責: (1)處理秘書處日常運轉有關事務。
(2)主管協會一切財務活動。
(3)承辦有關會議等活動的組織工作。
『柒』 農業產品行業協會的主要職能是什麼
溝通企業與政府的中介者:代表本行業與政府和立法機構處好關系,疏通會員與政府之間、會員與金融機構之間的渠道。
提供多功能服務的勤務員:向會員提供業務指導、技術培訓、市場咨詢、經驗交流、促進銷售等多功能服務,盡心盡力地幫助會員單位解決在經營管理中的難題。
調研和技術推廣的組織者:重視和從事行業內外經濟調研、數據統計、情報搜集、出版行業刊物、推廣技術成果,其形式多種多樣。
開展對外交流的聯絡者:聯絡組織對外技術考察、國際學術會議,以及開展雙邊、多邊合作研究項目等。
『捌』 農產品質量管理方面的規定有哪些
(1)農產品質量標准管理
農產品質量標準是對農產品進行檢驗的依據,對於規范農產品生產、提高農產品質量水平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是農業標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幾年,我國加快農產品質量標准制訂、修訂步伐,已累計出台國家標准800餘項、行業標准2380項、地方標准8000餘項,形成了以國家和行業標准為主體、地方標准為配套、企業標准為補充的農業標准體系。(2)農產品產地質量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政府具有監管農產品產地質量的職責。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按照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要求,根據農產品品種特性和生產區域大氣、土壤、水體中有毒有害物質狀況等因素,認為不適宜特定農產品生產的,提出禁止生產的區域,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禁止在有毒有害物質超過規定標準的區域生產、捕撈、採集食用農產品和建立農產品生產基地。
同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加強農產品基地建設,改善農產品的生產條件,包括:禁止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向農產品產地排放或者傾倒廢水、廢氣、固體廢物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質;農業生產用水和用作肥料的固體廢物,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標准;監督農產品生產者合理使用化肥、農葯、獸葯、農用薄膜等化工產品,防止對農產品產地造成污染。(3)農產品生產質量管理
①農業投入品的生產許可與監督抽查。對可能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農葯、獸葯、飼料和飼料添加劑、肥料、獸醫器械,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實行許可制度。各級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定期對農業投入品進行監督抽查,並公布抽查結果,建立健全農業投入品的安全使用制度。
②農產品生產檔案記錄。農產品生產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應當建立農產品生產記錄,記載事項包括使用農業投入品的名稱、來源、用法、用量和使用、停用的日期,動物疫病、植物病蟲草害的發生和防治情況,收獲、屠宰或者捕撈的日期。農產品生產記錄應當保存兩年。
③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體系。農產品生產者應當按照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定,合理使用農業投入品,嚴格執行農業投入品使用安全間隔期或者休葯期的規定,防止危及農產品質量安全。農產品生產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應當自行或者委託檢測機構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進行檢測。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農產品行業協會對其成員應當及時提供生產技術服務,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體系,加強自律管理。(4)農產品包裝和標識質量管理
①農產品包裝與標識的要求。包裝上市的農產品,應當在包裝上標注或者附加標識,標明品名、產地、生產者或者銷售者名稱、生產日期。有分級標准或者使用添加劑的,還應當標明產品質量等級或者添加劑名稱。不能包裝的農產品,應當採取附加標簽、標識牌、標識帶、說明書等形式標明農產品的品名、生產地、生產者或者銷售者名稱等內容。其目的是逐步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
②對於特定農產品的要求。國務院農業主管部門規定在銷售時應當包裝和附加標識的農產品,應當按照規定包裝或者附加標識後方可銷售;屬於轉基因生物的農產品,應當按照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規定進行標識;依法需要實施檢疫的動植物及其產品,應當附具檢疫合格的標志、證明;農產品在包裝、保鮮、貯存、運輸中使用的保鮮劑、防腐劑和添加劑等材料,應當符合國家有關強制性的技術規范;銷售的農產品符合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生產者可以申請使用無公害農產品標識;農產品質量符合國家規定的有關優質農產品標準的,生產者可以申請使用相應的農產品質量標志。(5)農產品質量監督檢查管理
①農產品不得上市銷售的情形。含有國家禁止使用的農葯、獸葯或者其他化學物質的,農葯、獸葯等化學物質殘留或者含有的重金屬等有毒有害物質不符合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含有的致病性寄生蟲、微生物或者生物毒素不符合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使用的保鮮劑、防腐劑、添加劑等材料不符合國家有關強制性的技術規范的,其他不符合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
②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制度。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對生產中或者市場上銷售的農產品進行監督抽查。監督抽查結果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許可權予以公布,以保障公眾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的知情權;監督抽查檢測應當委託具有相應的檢測條件和能力的檢測機構承擔,並不得向被抽查人收取費用,被抽查人對監督抽查結果有異議的,可以申請復檢;縣級以上農業主管部門可以對生產、銷售的農產品進行現場檢查,查閱、復制與農產品質量安全有關的記錄和其他資料,調查了解相關情況,對經檢測不符合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農產品,有權查封、扣押;對檢查發現的不符合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產品,責令停止銷售,並進行無害化處理或者予以監督銷毀。
《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對各種違法行為的處理、處罰做出了詳細的規定。
『玖』 有機農產品認證機構有哪些
1.有機農產品主要國內外頒證機構是:
中國的OFDC,美國的OCIA(the Organic Crop Improvement Association,國際有機作物改良協會),德國的ECOCERT、BCS和GFRS,荷蘭的SKAL,法國的IFOAM等。
2.目前在我國開展有機產品認證管理機構有如下數家:
1)OCIA
中國分會為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有機食品中心(OFDC)是我國最早加入國際認證機構的會員,在我國有19個IFOAM(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合會)會員,是國內最大的一家認證機構。
2)JONA(JAPAN ORGANIC & NATURAL FOODS ASSIOCIATION)
3)ECOCERT(ECOCERT INTERNATIONAL. ECOCONTROL GMBH.
4)BCS. OKO-GARATIE GMBH.
5)OGBA-ORGANIC GROWERS &BUYERS ASSOCIATION
6)IMO INSTITUTE FOR MARKETEC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