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產品成貨 » 阿拉伯產品是哪裡的
擴展閱讀
一塊三千克拉鑽石多少錢 2025-05-24 06:37:58
投屏電視什麼價格 2025-05-24 06:34:10

阿拉伯產品是哪裡的

發布時間: 2022-04-22 21:31:35

1. 阿拉伯最大的城市與這個國家著名古典建築和著名出口農產品

阿拉伯國家一般指以阿拉伯民族為主的國家。他們有統一的語言——阿拉伯語,有統一的文化和風俗習慣,絕大部分人信奉伊斯蘭教。同時也是阿盟的成員國。
阿拉伯國家共有22個,分為西亞12國和北非10國,包括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曼、阿拉伯葉門共和國(北葉門)、葉門民主人民共和國(南葉門)、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巴林、卡達、伊拉克、約旦、黎巴嫩、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茅利塔尼亞、蘇丹、索馬里、吉布地、西撒哈拉,總面積約1400多萬平方千米,人口總數約3.3億
農業是阿拉伯世界主要經濟部門,該地區居民消費的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燕麥、稻米、玉米和高粱。出口交流的作物有棉花、甘蔗、甜菜、芝麻。阿拉伯世界只有少數國家擁有石油和天然氣資源,這與關於阿拉伯國家都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的想法不同。阿拉伯世界的自然資源中還有鐵、銅、磷酸鹽錳。

今天的阿拉伯世界是一個多樣性社會,居住著若干不同種族、不同語言和不同習俗的群體,但是伊斯蘭教和阿拉伯語是整個阿拉伯世界的兩個佔主導地位的文化現象。阿拉伯人生活在一片寬廣的土地上,統一的歷史和傳統將他們聯系在一起。盡管他們是22個國家成員,但他們都認為自己是同一個民族的一部分。

2. 沙烏地阿拉伯有什麼水果與特產

1、椰棗

沙烏地阿拉伯的椰棗十分的香甜,含糖量比較高,而且還有豐富的營養物質,所以在來到沙烏地阿拉伯旅遊學我們一定要購買沙烏地阿拉伯的椰棗,帶回去也可以自己使用還可以送給自己的親人朋友,一定不要忘記哦。

2、手錶

在沙烏地阿拉伯還有另外一種特產就是沙特的手錶,這里的手錶是世界比較文明的,而且價格比較便宜,質量也很好,款式新穎,所以非常之值得購買。

3、沙特咖啡壺

另外在沙烏地阿拉伯還有一種沙特咖啡壺,又叫沙漠玫瑰,這種沙特玫瑰只有沙烏地阿拉伯才有,在沙烏地阿拉伯也只有達曼附近的一個沙窩子,把它埋在沙子下面它就會自己慢慢的生長,因此給他起了一個浪漫的名字叫做沙漠玫瑰。

(2)阿拉伯產品是哪裡的擴展閱讀:

沙烏地阿拉伯風俗習慣

沙特人飲食習喜好甜食,沙特婦女始終保持著伊斯蘭教的傳統習慣,不接觸陌生男人,外出活動穿黑袍、蒙面紗。 青年男女的婚姻由父母決定。沙特人衣著樸素。

男人穿白色長袍,頭戴白 頭巾,用黑色繩圈壓著。許多人喜歡戴紅色格子的頭巾。社會地位高的人士,在白袍外邊穿一件黑色或金黃色鑲金邊的紗袍,王室成員和大酋長們都穿紗袍。

沙烏地阿拉伯需注意的禁忌包括:嚴禁崇拜偶像。不允許商店出售小孩玩的洋娃娃, 不得攜帶人物雕塑進入公共場所,在他們的心目中真主只有一個。男女間的接觸很忌諱。嚴禁飲酒,飲酒和私自釀酒都會受到嚴刑制裁,輕者一般要受6個月徒刑或鞭笞之刑。

不可隨意照相,嚴禁對女人、宗教設施和皇室建築等拍照。旅遊者最好向周圍人詢問,獲得肯定答復再拍照。禁食豬肉及一切外形醜陋和不潔之物,如甲魚、螃蟹等。忌諱左手遞送東西或 食物,認為這種舉動有污辱人的含義。

3. 可以介紹一下沙烏地阿拉伯當地的情況嗎

沙烏地阿拉伯當地情況如下:

1、沙烏地阿拉伯王國位於亞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島,東瀕波斯灣,西臨紅海,同約旦、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曼、葉門等國接壤。沙特是名副其實的「石油王國」,石油儲量和產量均居世界首位,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 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產國,其海水淡化量佔世界總量的21%左右。沙特實行自由經濟政策。麥加是伊斯蘭教創建人穆罕默德的誕生地,是伊斯蘭教徒朝覲聖地。

2、沙烏地阿拉伯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麥進口國,年均進口約600萬噸。水果自給率達到60%。畜牧業主要有綿羊、山羊、駱駝等。主要農產品有:小麥、玉米、椰棗、柑橘、葡萄、石榴等。沙特的穀物自給率比較低,只有20%多,依靠大量進口才能滿足需求。

3、沙烏地阿拉伯的金融體系完善發達。沙特的旅遊業也比較發達。沙特政府鼓勵私有經濟的發展,以減少國家經濟對石油出口的依賴,同時為快速增長的人口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沙烏地阿拉伯也使用大量外籍勞工。經濟發展以工業為重點,石油和石化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命脈,是主要的經濟來源。

4. 阿拉伯是哪裡的國家

阿拉伯是一個地區,阿拉伯世界共有22個國家和地區,分為西亞12國和非洲10國,包括: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曼、葉門、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巴林、卡達、伊拉克、約旦、黎巴嫩、敘利亞。

巴勒斯坦、埃及、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茅利塔尼亞、北蘇丹、索馬里、吉布地、葛摩,總面積約1400多萬平方千米,人口總數約3.4億(2012年)。

他們有統一的語言——阿拉伯語,有統一的文化和風俗習慣,絕大部分人信奉伊斯蘭教。同時也是阿盟的成員國。



(4)阿拉伯產品是哪裡的擴展閱讀:

宗教信仰及歷史

伊斯蘭教是阿拉伯半島社會經濟、政治和宗教發展演變的必然產物。6世紀末至7世紀初,阿拉伯半島正處在原始氏族部落解體、階級社會形成的大變革時期。半島由於自然環境的差別,社會經濟、政治發展極不平衡。

居民主要是以游牧為生的貝都因人,逐水草而居,分成許多氏族部落,各氏族部落各據一方,彼此之間經常為爭奪牧場、水源、土地而發生戰爭,血親復仇盛行。

連年戰爭使社會動盪,生產停滯,氏族內部階級分化加劇,部落貴族應運而生,他們佔有大量綠洲和草地,擁有許多奴隸和牲畜,而大批游牧民瀕於破產。

半島沿紅海海岸的希賈茲(漢志)地區,自古就是東、西方貿易的重要商業要道。坐落在古商道南北交通中心的麥加,因受過境貿易之利發展為繁榮的商業城鎮。


5. 阿拉伯國家是指哪幾個

阿拉伯世界一般指以阿拉伯民族為主的國家。阿拉伯國家既是一個地理詞彙,又是一個國際關系名詞。通常來說,阿拉伯世界由20多個國家組成,包括埃及 (Egypt)、敘利亞 (Syria)、蘇丹 (Sudan)、利比亞 (Libya)、突尼西亞 (Tunisia)、阿爾及利亞 (Algeria)、摩洛哥 (Morocco)、伊拉克 (Iraq)、約旦 (Jordan)、黎巴嫩 (Lebanon)、沙烏地阿拉伯 (Saudi Arabia)、葉門 (Yemen)、科威特 (Kuwait)、卡達 (Qatar)、巴林 (Bahrain)、阿曼 (Oman)、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United Arab Emirates)、索馬里 (Somalia)、吉布地 (Djibouti)、茅利塔尼亞 (Mauritania)、葛摩 (Comorin)、巴勒斯坦 (Palestine)等亞非國家;另外,伊朗 (Iran)、土耳其 (Turkey)、阿富汗 (Afghanistan)雖然游離於阿拉伯世界政治組織之外,但從傳統意義上來說,他們也是阿拉伯國家。 【概況】阿拉伯世界西起大西洋東至阿拉伯海,北起地中海南至非洲中部,面積約為1,420萬平方公里,位於亞、非兩大洲的結合部,其非洲部分佔 72%,亞洲部分佔 28%,具有重要的戰略地理位置。阿拉伯世界有寬廣的海岸線,如大西洋、地中海、阿拉伯灣、阿拉伯海、亞丁灣、紅海和印度洋等水域的海岸線。該地區曾經孕育了一些著名的古代文明,如埃及古文明、亞述文明、巴比倫文明、腓尼基文明等。 阿拉伯世界現有人口2億多,絕大多數是阿拉伯人,講阿拉伯語,信仰伊斯蘭教。阿拉伯各國在歷史上,對保存和傳播世界文明,促進人類進步,作出過重大貢獻。當前,阿拉伯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和作用越來越大。 【歷史】阿拉伯國家有過中世紀的輝煌,但到了近代,由於殖民主義的入侵,它像世界上其他幾個文明古國那樣無可奈何地衰落了。二戰後,阿拉伯民族解放運動蓬勃興起,至70年代初,阿拉伯國家全部獨立。這是一個迄今為止仍有許多地區還保持著女子蒙面紗習俗的神秘世界。由於戰略地位重要,且富有質優價廉的石油資源,故一直是世界大國爭奪的重點,是造成該地區不穩定的主要因素之一。 【宗教】各國居民以信奉伊斯蘭教為主,另有部分居民信奉基督教及其它宗教。 【語言】各國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非洲地區的阿爾及利亞、吉布地、茅利塔尼亞、摩洛哥、突尼西亞、葛摩通用法語。 【主要組織】 (一)阿拉伯國家聯盟: 1945年3月22日,在埃及倡議下,7個阿拉伯國家的代表在埃及首都開羅舉行會議,通過了《阿拉伯聯盟憲章》,阿拉伯國家聯盟正式成立。阿盟憲章規定,阿盟總部的永久地址為埃及首都開羅。目前阿盟的秘書長為阿姆魯·穆薩(Amr Moussa,曾任埃及外長,2001年3月起任阿盟秘書長)。現有成員22個:阿爾及利亞 (Algeria)、巴林 (Bahrain)、葛摩 (Comorin)、吉布地 (Djibouti)、埃及 (Egypt)、伊拉克 (Iraq)、約旦 (Jordan)、科威特 (Kuwait)、黎巴嫩 (Lebanon)、利比亞 (Libya)、茅利塔尼亞 (Mauritania)、摩洛哥 (Morocco)、阿曼 (Oman)、巴勒斯坦 (Palestine)、卡達 (Qatar)、沙烏地阿拉伯 (Saudi Arabia)、索馬里 (Somalia)、蘇丹 (Sudan)、敘利亞 (Syria)、突尼西亞 (Tunisia)、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United Arab Emirates)和葉門 (Yemen)。 阿盟對於阿拉伯國家聯合自強,協調發展與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關系,特別是維護地區穩定和世界和平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埃及作為阿盟的重要成員,積極推動中東和平進程,在國際舞台上是重要的斡旋者。 (二)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 簡稱「海合會(GCC)」,成立於1981年5月25日,由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科威特、阿曼、巴林和卡達六國組成。其宗旨是實現成員國內部的合作、協調和一體化。 (三)阿拉伯馬格裡布聯盟: 簡稱「馬盟」,成立於1989年2月17日,包括阿爾及利亞、利比亞、茅利塔尼亞、摩洛哥和突尼西亞。馬盟的宗旨是協調成員國之間的社會發展和經濟合作,最終實現經濟一體化和阿拉伯統一。 二、主要資源 (一)石油:阿拉伯各國總儲量6,465億桶,約佔世界總儲量的60%,其中沙特儲量2,618億桶,佔世界總儲量的25%,居世界第一位。 (二)天然氣:總儲量50.4萬億立方米,佔世界已探明總儲量的22%,其中卡達儲量25.5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三位;阿聯酋6.2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四位。 (三)磷酸鹽:總儲量約770億噸,約佔世界總儲量63%,主要集中在摩洛哥(600億噸)、埃及(70億噸)、伊拉克(35億噸)、突尼西亞(20億噸)、阿爾及利亞(20億噸)等國。 三、經濟概況 阿拉伯各國重視經濟建設,實行經濟改革,通過產業多元化、私有化等措施促進經濟發展。2003年阿拉伯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約 7229億美元,人均GDP超過2,492美元。但國與國之間差距較大,海灣地區的卡達人均收入已達3萬美元,阿聯酋和科威特的人均收入超過1.6萬美元,沙特約9,400美元。而葉門、蘇丹、葛摩、茅利塔尼亞和索馬里則被列為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 (一)農業:由於氣候條件和水資源等因素的制約,阿拉伯國家的農業普遍不發達,可耕地面積僅佔地區總面積的8%左右,大部分阿拉伯國家糧食不能自給。主要農業國有:蘇丹、埃及、突尼西亞、摩洛哥、伊拉克、葉門、敘利亞和黎巴嫩等。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大麥和玉米等。主要經濟作物為:棉花、橄欖、椰棗、花生、甜菜和阿拉伯膠等。 (二)工業:阿拉伯國家工業基礎比較薄弱,結構比較單一,主要包括石油及石化、煉鋁、化肥、鋼鐵、紡織、食品加工、皮革製造等。 1、石化工業。海灣產油國的石化工業水平較高,其中最著名的石化企業是沙特基礎工業公司(Saudi Basic Instry Corporation,簡稱SABIC)。該公司成立於1976年,是一家沙特政府控股的中東最大的石化企業和全球主要的大型石化企業之一。2003年,公司的總資產為255億美元,在全球化工業中的排名上升到第11位。該公司主要致力於石油下游產品的開發。主要產品包括:乙烯、工業氣、聚乙烯、尿素等。2003年石化產品的生產能力達620萬噸,產品出口到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均出口額約16億美元,銷售額佔全球化工類產品的18%。SABIC 公司在我國上海設有代表處。 2、煉鋁工業。阿拉伯國家中主要的煉鋁工業企業有兩家:A. 迪拜鋁業公司。該公司目前年產量53.6萬噸,是中東最大的煉鋁廠。B. 巴林鋁廠。該鋁廠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煉鋁廠之一,目前年產量超過50萬噸,正在擴建的第5條生產線計劃投產後,將把年產量提高到75萬噸。 (三)金融:阿拉伯國家,特別是「海合會」國家,是世界上重要的資本輸出市場,且主要集中於海灣國家。據估計,阿拉伯國家的海外資本達8,000-10,000億美元,主要投資於西方發達國家的證券、股票和房地產等領域。同時,阿拉伯國家也是外國資本的重要投資場所,尤其是那些正在進行經濟改革的國家。 (四)對外貿易:外貿在阿拉伯國家經濟中佔有重要位置。阿拉伯國家大部分生產和生活資料需要進口,其所生產的原油、化工產品、鋁材等大部分供出口。2003年,阿拉伯國家對外貿易額為4,769多億美元,其中出口約2,890億美元,進口1,879億美元。對外貿易總額排前四位的是:沙特(約1,000億美元),阿聯酋(約770億美元),阿爾及利亞(約300億美元),科威特(約270億美元)。阿拉伯國家進口的主要商品是:機械設備、運輸設備、家用電器、紡織品、服裝、食品、手工具等;出口的主要商品是:原油、成品油、化工產品(包括化工原料、化肥等)、農產品(包括蔬菜、水果、鮮花等)、礦產品、紡織品、手工藝品等。 歐盟、日本和美國是阿拉伯國家的主要貿易夥伴,它們在該地區的市場佔有率分別為25%、11%和10%。阿拉伯國家之間的貿易量較小,占阿拉伯國家對外貿易總量的9%。

6.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產品主要出口去哪些國家

阿聯合酋長國主要出口石油、天然氣、石油化工產品、鋁錠和少量土特產品,出口地區當然是歐美和東亞(中日韓)。不過我想你問的問題不是在這兒吧,因為迪拜是針對中東及非洲的很大轉口貿易港,產品來源主要是中國。

7. 阿拉伯半島上的綠洲盛產的農產品主要有什麼

阿拉伯半島上的綠洲盛產的農產品主要有椰棗、穀子、小麥、玉米等。

8. 沙烏地阿拉伯是什麼之國

石油王國。

特是名副其實的「石油王國」,石油儲量和產量均居世界首位,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產國,其海水淡化量佔世界總量的21%左右。沙特實行自由經濟政策。麥加是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誕生地,是伊斯蘭教徒朝覲聖地。

沙烏地阿拉伯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麥進口國,年均進口約600萬噸。水果自給率達到60%。畜牧業主要有綿羊、山羊、駱駝等。主要農產品有:小麥、玉米、椰棗、柑橘、葡萄、石榴等。沙特的穀物自給率比較低,只有20%多,依靠大量進口才能滿足需求。

沙烏地阿拉伯的金融體系完善發達,沙特的旅遊業也比較發達。沙特政府鼓勵私有經濟的發展,以減少國家經濟對石油出口的依賴,同時為快速增長的人口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沙烏地阿拉伯也使用大量外籍勞工。經濟發展以工業為重點,石油和石化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命脈,是主要的經濟來源。

(8)阿拉伯產品是哪裡的擴展閱讀

沙烏地阿拉伯有金、銀、銅、鐵、鋁土、磷等礦藏。東部波斯灣沿岸陸上與近海的石油和天然氣藏量極豐。魯卜哈利沙漠東部的布賴米綠洲為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曼三國爭議地區。

沙烏地阿拉伯原油探明儲量363.5億噸,佔世界儲量的16%,居世界第二位。天然氣儲量8.2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此外,還擁有金、銅、鐵、錫、鋁、鋅、磷酸鹽等礦藏。沙特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產國,其海水淡化量佔世界總量的20%左右。

2005年,水資源以地下水為主。地下水總儲量為36萬億立方米,按用水量計算,地表以下20米深的水源可使用320年左右。沙共有30個海水淡化廠,日產300萬立方米淡化水,佔全國飲用水的46%。沙共有184個蓄水池,蓄水能力6.4億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