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全球禁止華為的國家
全球禁止華為的國家有美國、印度、英國、加拿大、紐西蘭、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等11個國家。
華為的脫穎而出,很顯然在客觀上直接威脅到了美國的「通信網路霸權」,這意味著美國將無法為所欲為地去利用自己在通信技術領域的優勢,從而威脅到美國在經濟領域之外的戰略訴求。這些國家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具有英語文化背景。而華為的文化背景就是中國文化和東方政治文化。
當華為在關鍵技術領域獲得巨大突破時,五眼聯盟國家理所當然地會將之視為巨大威脅,但它們主要提防的不僅僅是華為,而是華為所象徵的中國文化。日本、韓國、印度、烏克蘭、瑞典等國。這些國家有一個共同特點,在軍事上沒有自主權,嚴重依賴或被迫依賴美國。
華為的發展歷程:
1987年,創立於廣東省深圳市,成為一家生產用戶交換機(PBX)的香港公司的銷售代理。1989年,自主開發PBX。1990年,開始自主研發面向酒店與小企業的PBX技術並進行商用。1992年,開始研發並推出農村數字交換解決方案。1994年,推出C&C08數字程式控制交換機。
1995年,銷售額達,主要來自中國農村市場。成立知識產權部、北京研發中心,並於2003年通過了CMM4級認證。1996年,推出綜合業務接入網和光網路SDH設備。與香港和記黃埔簽訂合同,為其提供固定網路解決方案。成立上海研發中心,並於2004年通過了CMM5級認證。
② 華為為什麼被停售
華為被停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違反美國相關制裁規定、供應鏈問題以及市場策略調整。
一、違反美國相關制裁規定
華為因為被懷疑可能存在與國家安全和科技競爭相關的問題,違反了美國的制裁規定。美國政府對華為實施了多項制裁措施,這些制裁不僅影響了華為在美國市場的業務,也影響了全球其他市場的業務。這些制裁措施包括禁止華為使用美國技術和軟體,限制華為設備的銷售等,導致華為在全球范圍內的業務受到重大打擊。
二、供應鏈問題
華為受到全球供應鏈的影響,其元器件和零部件的供應出現了問題。由於一些合作夥伴受到美國制裁或自我審查,不得不減少或停止與華為的合作,導致華為的產品生產受到影響。此外,某些國家和地區的政策調整也對華為的業務產生了不利影響,使得其供應鏈更加脆弱。
三、市場策略調整
華為在全球范圍內的市場策略也引起了一些爭議和誤解。在某些地區,由於市場策略的調整或誤解當地市場需求,導致銷售不佳。此外,華為在海外市場的競爭也面臨了一些困難,例如品牌形象的問題等,都對其銷售產生了負面影響。這些因素可能促使一些合作夥伴或銷售渠道暫停與華為的合作。
綜上所述,華為被停售的原因涉及多個方面,包括政治因素、供應鏈問題以及市場策略調整等。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導致了華為在全球范圍內的銷售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