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陶瓷花瓶有哪些造型如「美人瓶」,還有哪些最好有圖片直觀介紹。
搖鈴尊清康熙年間的流行器式。其特點為小口,細長頸,豐肩,弧形或筒式腹,淺圈足,平底,形似帶把的搖鈴而得名,以青花釉里紅製品為多。由於此類器型罕見,存世量稀少,歷來身價不菲,備受關注
❷ 可樂在中國有多少種瓶子
2002至2003年,經過兩年的調查之後,可口可樂推出其新包裝的產品,相信大家已經見到成品了。一直以來可口可樂的產品都受到收藏家們的歡迎,某隻「古董」可樂標價5000美元。可口可樂更是「樂意」地推出各種版本包裝的可口可樂。現在就讓我們看看20款非常有價值的罐裝可口可樂!
❸ 國內高檔化妝品瓶子生產商有哪些國外高檔瓶子比如迪奧,蘭蔻,雅詩蘭黛等的瓶子是在國內采購么
國際大品牌的化妝瓶不是「采購」的方式,他們會有指定的內部生產線的。
國內的你在網路上搜一下有沒有大的廠家了,不是在「網路知道」搜,而是在網站上搜
❹ 我想知道中國能有幾個故宮瓷器瓶
瓷王真品就一件,後來的都是仿品,國家2009年實行瓷王再造工程,仿製了不少這樣的瓷器,2009年終於仿製成功,總共仿製多少件也不了解,但是既然是國家出面仿製,那就是高仿了,價格一定是不低的,也有收藏價值。謝謝
❺ 中國天宮瓶一共有多少尊
01、設計背景
中國將於2011-2012年間先後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以及神舟八號、九號、十號飛船,執行空間交會對接任務,突破和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為空間站工程建設奠定堅實的技術基礎。為此,特別設計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交會對接任務陶瓷藝術品:「中國天宮瓶」,以銘記這一劃時代的歷史事件。
02.造型設計、物理參數及工藝說明
「中國天宮瓶」取形於「天宮一號」飛行器造型,瓶型為圓直口、直圓腹、高圓底圈足,根本區別於中國傳統瓷瓶侈口鼓腹器型。
設計瓶高50厘米,
以紀念世界載人航天五十年;瓶體最大直徑20厘米,以紀念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二十年,瓶下部周長56厘米,寓意中華民族56個民族大團圓,共同建設偉大祖國。瓶頸處開有五個長方形小窗,示意交會對接裝置。窗口四周2毫米的起線喻意天宮一號每個細節都精益求精的高品質。瓶腹上方開有一1.8厘米圓孔並起5毫米棱,示意航天員瞭望窗口。瓶體下方另一1.8厘米圓孔,示意天宮一號表面的「鍋狀」反射面天線及復雜的通訊聯絡系統。
瓷瓶採用釉下五彩工藝燒造。
---
03.設計元素闡義
瓶口與瓶底飾有紅、藍、金三色綵線及五彩雲紋,喻意人類遵循自然規律,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豐富多彩;瓶頸處五個長方形小窗突破紋飾傳統,瓶頸內圓而鏤空外方,喻為「流傳久長」;瓶腹圖案為飛行在宇宙中的「天宮一號」和神舟飛船,周圍環繞十二隻仙鶴,中國傳統文化中,鶴代表「長生長壽」,十二隻仙鶴喻意「長生無極」;瓶身兩小孔,瓶腹小孔起一道白棱,喻意圓滿。圈足圓孔仿照飛行器通訊雷達系統,喻意打破常規、科技進取;瓶身飾有現代五彩卷雲紋,喻意吉祥如意;圈足飾有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官兵集體創作並由著名詞作家閻肅修改後定稿的《中國天宮》詞,特邀書法名家沈鵬書寫,類同古青銅器銘文,銘記著人類征服宇宙與中國科技騰飛的自豪。圈足圓孔下方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交會對接任務圓形金色圖章。
04.藝術價值、收藏意義
在中國古典神話中,「天宮聖境」是一個「金光萬道滾紅霓,瑞氣千條噴紫霧」的所在,「中國天宮瓶」將中國傳統文化與連接中國首個空間實驗室的飛行器「天宮一號」完美結合,和諧統一。「中國天宮瓶」不僅是一篇紀念大事的史志,更是一件凝結著藝術家智慧的裝置藝術,以獨一無二的造型,繼承傳統、科學精準的燒造工藝,現代、國際化的設計視野鐫刻歷史,彰顯國威。
❻ 中國啤酒瓶裝的 多少毫升一瓶
瓶裝雪花啤酒一瓶450毫升。
雪花啤酒即華潤雪花啤酒(中國)有限公司和其品牌啤酒產品,該公司成立於1994年,是一家生產、經營啤酒的全國性的專業啤酒公司,股東為華潤創業有限公司和SABMiller。
理化性能:
1、內耐壓力按GB 4546的規定進行。
2、抗熱震性按GB 4547的規定進行。
3、內應力按GB 4545的規定進行。
4、內表面耐水侵蝕性按GB 4548的規定進行。
引用標准:
下列標准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准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本標准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准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2828-87 逐批檢查計數抽樣程序及抽樣表(適用於連續批的檢查)。
GB 4545-84 玻璃瓶罐內應力檢驗方法。
GB 4546-1996 玻璃瓶罐耐內壓力檢驗方法。
GB 4547-91玻璃容器抗熱震性和熱震耐久性試驗方法(eqv ISO7459:1984)。
GB 4548-95玻璃容器內表面耐水侵蝕性能試驗方法及分級(eqv ISO4802-1:1988)。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啤酒瓶
❼ 有誰知道中國一年產生多少易拉罐和塑料瓶垃圾
2006年據有關專家估算,我國廢鋁易拉罐的回收率為85%左右,我國每年至少生產生16萬噸易拉罐,另加少量的進口易拉罐飲品,總量在20萬噸左右。
2006年中國易拉罐產量達到85億只,今年大概100億只左右,到2010年碳酸飲料產量將達到800萬噸,如果罐裝率按 20%計算,易拉罐用量將達到124億只。
中國環保網有資料顯示,中國人一年喝掉100瓶227毫升瓶裝水,另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每年產生350萬噸的廢棄塑料瓶,
❽ 同志們好,誰幫我回答這個問題啊,不勝感激!中國的瓶裝礦泉水,每年有多少瓶,多少噸,使用了多少塑料
http://www.stdaily.com/gb/stdaily/2007-08/20/content_709703.htm
不是很詳細,你就湊合著看下吧!
❾ 說說中國瓷器瓶子的種類,你知道多少
瓷瓶是一個很大的門類,各式各樣的瓶子,造型繁多,令人驚嘆。今天王掌櫃選擇了部分常見造型的瓶子簡單說一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扁腹綬帶葫蘆瓶,又稱「抱月瓶」或「寶月瓶」。
是受西亞文化影響出現的一種器形,造型頗似扁葫蘆,瓶體扁圓,葫蘆形器口,足底很小,自頸部到肩部有如意形雙耳,因瓶腹似圓月,故名。
2、天球瓶:是受西亞文化影響的一種瓷器造型,創燒於明代永樂、宣德年間的景德鎮窯。多見青花,以海水龍紋為貴。瓶形為小口、直頸、豐肩、假圈足、砂底微凹、圓球腹碩大,像是從天降下來似的,故名。
3、四方倭角瓶,明宣德年間景德鎮窯燒制的一種瓶式,僅有青花器。器呈唇式微侈口,直頸兩側貼塑獸耳,八棱錘形方腹,深圈足外撇,內台階式底。
4、壁瓶:就是一種掛在牆上的裝飾瓶,又稱掛瓶或轎瓶。
壁瓶的起源,最早見於明代萬曆年間,器形有葫蘆式;瓜棱瓶式;蓮花口式等。最常見的器形如花瓶的一半,即從縱面剖開的半個花瓶。
5、賞瓶:為雍正一朝最新出現的一種造型,作賞賜之用。
其器型來源於玉壺春瓶,傳世品形制基本相同,撇口,細長頸,肩部裝飾凸弦紋,圓腹,圈足。賞瓶一般採用這樣固定模式的紋飾,頸部裝飾青花蕉葉紋,腹部裝飾纏枝蓮紋。
6、凈瓶(梵名 kalasa):指以陶或金屬等製造,用以容水的器具。
為比丘十八物之一,盛水供飲用或洗濯,又稱水瓶或澡瓶。《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大悲心陀羅尼》以其為千手觀音四十手持物之一。
7、藏草瓶,小口、直頸、頸中間凸出、鼓腹、腹下承以喇叭形足,造型奇特。
藏草瓶又稱甘露瓶,清朝廷為西藏僧侶燒制的用於插草供佛的特別器皿,故稱藏草瓶。
8、花觚,它是仿青銅器造型的一種陳設用瓷。
主要流行於元、明、清時期。早期的花觚除了陳設用之外,民間多用於插花,布置廳堂。花觚的造型雋秀,端莊大方,線條變化十分豐富。
9、方口觚,觚式之一,流行於明萬曆、天啟時期,因口、腹、足均作方形而得名。
10、活環瓶,因瓶的雙耳上套有可活動的環而得名。裝飾活環是明嘉靖以來流行的一種造型。
11、膽式瓶,宋代創燒的一種造型優美的瓶子。直口,長頸,削肩,腹下部豐滿,器形似膽,故名。
12、橄欖瓶,撇口,短頸、鼓腹、口足內斂、平底或圈足、瓶體形似橄欖,得名。
13、荸薺瓶,清代流行的一種瓶式,有撇口與直口之分,直頸較粗,扁圓鼓腹,圈足、狀如荸薺而名。清代康熙年首創,雍正官窯多有燒造,且形制規范。
14、錐把瓶,錐把瓶形若錐把的一種瓶式。
造型為小口,長頸上細下粗,溜肩,鼓腹,淺圈足。清康熙朝始創,流行於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15、油錘瓶,小口,細長頸,圓腹,圈足,形似榨油作坊用的油錘,故名。
16、棒槌瓶,形似以前洗衣服的木棒槌。分為硬棒槌瓶,方棒槌瓶和軟棒槌瓶。
17、方棒槌瓶,撇口,短頸,平肩微折,身成四筒形,長方腹上部略寬,下部稍窄,器底有方形寬足,凹底施釉。現代多叫方瓶。有青花器和三彩器。
18、軟棒槌瓶,是與硬棒槌瓶相對而言,特指雍正初期燒制的一種器形,造型不及硬棒槌瓶挺拔,口外侈,束頸,溜肩,直筒形腹,腹下略收,足圓滑。
19、紙槌瓶的原型可能脫胎於九至十世紀伊朗及埃及伊斯蘭的玻璃器,因瓶的器型長頭,斜方肩如一把槌,故稱其為「槌瓶」。當時的玻璃製品是伊斯蘭諸國進貢宋朝皇室的重要特產,並為皇室所獨享。
20、觀音瓶,又稱「觀音尊」,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間流行瓶式之一。
器呈侈口,頸部較短,豐肩,肩下弧線內收,至脛部以下外撇,淺圈足,瓶體纖長,線條流暢。
21、蟠龍瓶,初為明器。因瓶的頸、肩處堆塑一條蟠龍,故名。
22、多管瓶,因器身肩部塑有向上直立的管,故名。直口,上有花形鈕蓋,瓶身有圓筒式和多節葫蘆式。
23、柳葉瓶,撇口,短頸,豐肩,肩下削瘦至足,足內凹,器身細長,形似柳葉,故名。
24、轉心瓶,在一個鏤孔瓶內,套裝一個可以轉動的內瓶,上繪各種紋樣,撥動上瓶瓶口,轉動內瓶時,通過外瓶的鏤孔,可以看見不同的畫面,故稱轉心瓶。清代乾隆景德鎮窯創制,多為官窯器。
25、萊菔瓶,萊菔即蘿卜,故又名「蘿卜尊」。
清康熙朝獨特尊式之一,器呈侈口、細長頸下飾雙弦紋、豐肩、長腹下斂、假圈足,足脊窄細若蘿卜。
26、葫蘆瓶南宋後期龍泉窯創制的瓶式,瓶體似葫蘆,故名。小口,短頸,瓶體由兩截粘合而成。名與"福祿"諧音,且器形像"吉"字,故又名"大吉瓶",寓意大吉大利。宋元時期,龍泉窯、景德鎮窯均有生產。
27、梅瓶是漢族傳統名瓷,是一種小口、短頸、豐肩 、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隻能插梅枝而得名。因瓶體修長,宋時稱為「經瓶」,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麗,明朝以後被稱為梅瓶。
望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