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希望能夠幫我提供一些陝西商洛,包含各縣市內的地方農產品以及土特產,有照片最好。
洛第一怪:商洛核桃甲天下,營養味美銷世界
商洛7區縣都盛產核桃,年產量為全國各市第一,商洛核桃以口感油香味濃、色澤白黃如玉、營養價值高,很受歐美市場的歡迎,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出口的核桃中有近1/3是商洛出產的。
商洛第二怪:商洛方言種類多,南腔北調都存在
商洛7個區縣中商州、丹鳳、洛南大部分地區方言接近關中話,屬於中原官話,鎮安、柞水、山陽、商南方言以南方方言居多,例如:下湖話、客家話、江淮話、西南官話,總之在土生土長商洛人里也是方言雲集,南腔北調同時存在。
商洛第三怪:群山環繞商洛市,千條隧道通障礙
商洛位於秦嶺南麓,市區、縣城周圍均是群山起伏,沒有哪個商洛人沒爬過山,要走出大山,走公路隧道比上環山路要安全的多,所以現在商洛境內開鑿的隧道很多,商洛人要出遠門,只要上了公路沒有不穿越隧道的。商洛的隧道不僅多,而且長,位於商洛柞水縣與西安之間的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是目前排名世界總長度第二的公路隧道。
商洛第四怪:商洛茶葉味香醇,香飄四海受青睞
按照常理一般名茶多產自長江以南,商洛雖然位於長江以北,但卻在秦嶺南麓,由於沒有什麼工業,商洛一直保持著優良的生態環境,商洛出產的茶葉質量很高,尤其是商南、山陽的茶葉,名氣越來越大。雖然商洛茶葉進入全國茶葉市場的時間不長,但發展很快,目前,商南縣已被國家林業局、林學會授予「中國茶葉之鄉」稱號,商南泉茗、金絲翠芽、清泉毛峰等茶葉品牌先後獲國家「陸羽杯」大獎、茶博會金獎。
商洛第五怪: 商洛小吃真不賴,種類繁多老少愛
商洛的小吃,種類繁多、多不勝數,擀麵皮(分為黑白兩種)、蒸麵皮、米皮、哨子面、餄餎、米線、涼粉魚兒、肉餅、菜盒、豆腐腦、粽子(分為大米、小米兩種)、麻花、油糕、糊湯面(配酸菜更佳)、洋芋糊湯飯、攪團,這些小吃有南方流傳而來的,也有北方流傳而來的,也有商洛人匯聚南北特點自創而來的,比較典型便是商州糍粑、商芝肉、糊湯面、洋芋糊湯飯。糍粑,本來是南方人用糯米做成的食品,但是商洛人的糍粑不是用糯米做成的,而是用洋芋(土豆)做成,商州糍粑在鎮安、柞水不少人的主食之一,本地人叫此種飯為「調和飯」;有延年益壽功效的商芝肉,據說源自西漢初年鼎鼎有名的「商山四皓」,此菜具有質地軟糯,肥而不膩、入口可化的特點;如今,商州糍粑、商芝肉已經成為在不少省中影響較大、流傳較廣的商洛特色小吃(菜)。
PS:
糍粑,本來是南方人用一種江米(糯米)做成的食品,但是我們陝西商州人的糍粑不是用江米做成的,而是用洋芋做成,是鎮巴柞水一帶人們夏秋季節的主食之一,本地人叫此種飯為「調和飯」。據說可以與關中的米面相媲美。山裡人習慣了他們的洋芋糊湯飯,而一旦來了客人便以「硬糍粑」來招待客人,從而糍粑亦成為陝南乃至陝西的一道名貴風味小吃。
每年六七月,山裡人從青青的玉米行之間挖出一筐筐新鮮的洋芋,刮皮洗凈後放於鍋內蒸熟後舀出,然後用他們特製的一種器具來砸,所以叫做「砸糍粑」。一般在村子附近的河邊找尋一塊巨石,將蒸出的洋芋倒於石頭上,用錘子砸,邊砸邊給呈糊狀且黏成團的糍粑撩點水,以便它筋道起來,等洋芋漸漸變成晶亮且又有一定黏度的面團時,再放入盆中拿回家用刀切成條狀,再配以作料比如紅紅的辣椒,青青的小蔥、大蒜等,或者再拌青菜。這樣,吃起來既有洋芋的噴香,又有青菜小蔥的清香。夏季可以涼吃,冬季可以放進熱湯里吃。
商州的糍粑如今已做客省城甚至大江南北,但倘若要吃正宗的商州味糍粑,還須到鎮巴、柞水一帶鄉村去,定會讓你一飽口福。
陝西秦嶺山區的商洛人,款待佳賓的山珍美味中,必有商芝肉在。商芝肉歷史悠久,聞名遐邇。擅長製作商芝肉的大師已應召進京,將商芝肉奉獻於國宴之上。商芝肉之馳名,大牛歸功於其主料商芝草,它盛產於商洛秦嶺山麓。關於它名字的來歷,還有一段與四皓公有關的傳說。秦末漢初,天下戰亂不息,有周、吳、崔、唐四位賢人,在商洛山中商鎮之南丹水之陰的商山隱居,以避秦亂,後拒絕了漢王的入仕之請,老死山中,商洛人尊其為「商山四皓」,四皓墓如今猶在商鎮,是商洛一景。據說,四皓公在山中斷炊絕糧之時,常以一種紫芝草為食。心實愛之,並寫下了著名的《采芝歌》,便取名為「商芝」。
商芝草,是一種蕨類草本植物,當地人常叫它「紫芝」、「全芽子」,嫩莖紫紅色,葉芽蜷曲如雞爪,每年春季,抽出約七八寸長的嫩莖,又肥又嫩,這嫩莖就是作商芝肉的用料。往往商洛山區人民趁鮮嫩將其採下後,直接晾乾,或用開水燙一下晾乾,長年儲存,以作隨時食用
商洛第六怪:物兼南北葯材多,山清水秀動物怪
商洛位於陝西省東南部,雖然陝西是西北五省之一,但商洛卻位於中國南北方的自然地理分界線--------秦嶺的南麓。商洛7區縣中有6區縣是長江流域,1個縣是黃河流域,這里氣候溫潤、雨量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山清水秀、空氣清新,森林覆蓋率高達54%,屬於南北氣候的過渡地帶,所以在商洛既有北方的物產,也不缺南方的物產,商洛人的飲食也比較均衡,常見的雜糧(面、米、玉米、豆類和薯類)都是主食。商洛獨特的自然條件,使得商洛成為全國有名的「天然葯庫」,拒不完全統計,商洛市中草葯種類多達1119種。商洛的稀有動物也極為特別,羚牛遠看像牛,近看像羊;蘇門羚與騾、羊、牛、羚、馬等眾多常見的食草動物都有些相像,但又都不太像,被人稱之為「陝西四不像」。
商洛第七怪:秦楚融合文化盛,文學作品傳海外
商洛是古代秦楚對峙、宋金交兵的地方,在這片土地既有雄健的秦風又有柔美的楚韻,清代中葉很多外省移民落戶商洛,使得商洛的文化更為多元化,從南北薈萃的方言便可以簡要的看出這一點。在多重文化的滋養之下,商洛文風鼎盛,涌現出了以賈平凹、京夫為代表的不少作家,他們的很多作品在國內和國際上接連獲獎,其中,京夫先生的作品先後獲得過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金盾文學獎、「中國潮」報告文學獎;賈平凹先生的文學作品先後獲得中國長篇小說的最高文學獎----矛盾文學獎、美國美孚飛馬文學獎,法國費米那文學獎、法蘭西文學藝術最高榮譽和「紅樓夢」文學獎。商洛的作家讓商洛的聲音和文化不僅名揚神州,而且傳到了海外。
商洛第八怪: 商鞅功績天下聞,商洛之名少人解
商洛因為境內有商山、洛水(又名洛河)而得名。春秋戰國時代,秦孝公與商鞅使得貧弱的秦國重新崛起,進而為秦國一統華夏奠定了基礎,為了表彰商鞅的功績,秦孝公將商邑封給了商鞅,商鞅本名公孫鞅因為封地在商邑,故而人稱商鞅,商邑的遺址便在如今的商洛市丹鳳縣境內。
張儀以割讓商於六百里肥沃土地給楚國,從而離間了齊楚聯盟,後在商於將楚王扣押,最後使得齊楚兩國可以被逐個擊破,而商於便是如今商洛的舊稱。事過境遷,商鞅的威名依舊被國人所知,但商洛這個古代的戰略要地卻在戰國之後一直寂寂無聞,甚至還有不少人誤以為商洛是
Ⅱ 農產品較好的品牌有哪些
綠運農場,是一個有社會擔當、有情懷、有溫度的科技化農產品品牌,由一群富有使命感和責任擔當的,在農業、無線技術、垂直電商領域的佼佼者返鄉開創。秉承良心、專業的品控,綠運建立了完善的品質保證體系,以規范化、規模化、品牌化、標准化運營的農業服務平台為核心,為廣大百姓提供更高品質性價比高的健康食材,致力於全面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此外,為了更快的推動農業現代化,綠運積極響應鄉村振興戰略,求真務實的引導一大批愛農業、活力強、有文化的青年人返鄉創業,共同投身到鄉村振興建設,用實際行動詮釋社會責任感和品牌使命感。
自2015年成立以來,綠運先後在四川、貴州、陝西、湖南、福建等國家精準扶貧地區開啟了數千畝徐香彌猴桃、紅瓤蜜柚、羅漢果、文旦柚等有機果品的培植,以及原生態老樹茶、蕨粉、黃菌、藍竹筍、野生彌猴桃、黑木耳等數十種純天然珍貴食材的尋找與採摘、科學培植、匠心製作,所有食材皆可追根溯源,吸引了逾千人的青年返鄉,投身到鄉村振興建設中。
綠運摒棄了傳統電商平台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營銷哲學,將更多的精力傾注於產品的品控與用戶的消費體驗,
通過運用短視頻、直播等新形式,最大化的提升農產品的流通效率,建立可靠的農業誠信體系,以為廣大百姓提供最為極致的品質生活體驗為目標,吸納了眾多擁護者。
目前,已為10餘家知名企業開辟了專屬內供直銷渠道,已累計為2萬余名會員提供了優選生活服務,年銷售額逾數千萬,並保持著100%的年均增長率。
中國已從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轉變。站在時代的浪潮之巔,綠運人秉承「以終為始·不忘初心」核心價值觀,期待與您一道,凝心聚力,共話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