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果產品的冷卻時間為2分鍾,如何計算注塑模具的水路直徑及長度
作為一名多年模具設計師,現任的模具設計教師,我想你這個提問本身問題很多:
1.首先,不可能一個產品需要在模具里冷卻2分鍾,除非你把它從出模具後再冷卻到室溫的情況算上,不過那就跟模具沒有關系了,那要查當天的天氣室溫。要知道,模具是大批量生產工具,絕大多數產品冷卻時間不會超過20秒。
2.產品壁厚7.5mm,不知道你具體的直徑和長度是多少,注塑塑膠產品壁厚一般在1-3mm左右,壁厚過厚,會容易導致產品有氣泡和縮水變形。而且看你這個產品像是管道,管道是擠出成型而不是注塑成型,工藝完全不同,這點需要釐清。
3.注塑模具的水路直徑與長度計算,基本跟你設定的這些條件無關。直徑上我們一般建議最大不超過12mm,不是產品越大運水直徑就越大,因為要考慮水量和擾流。排布上要考慮均勻,一般運水間距是直徑的5倍,重點的位置要加強。長度上面單組水路循環建議不超過2m,進出水溫差不超過5度,這才是水路設計需要注意的要點。
水路設計
給我的感覺是一個設計新手,在研究一個錯漏百出的問題,建議不要浪費時間,反而誤入歧途。我們每個晚上都有網課,想學真本事可以來聽聽,掃我在上面
Ⅱ 注塑製品的成型周期都包括哪些時間各程序時間怎樣確定 ...
注塑製品的成型周期都包括哪些時間?各程序時間怎樣確定? 注塑製品的成型周期,即是完成一次注塑件生產所需要各動作程序的時間總和。成型周期中的各程序動作時間包括注射時間、熔料進入模腔後的冷卻時間和其它輔助時間。注射時間中包括注射充模時間和保壓時間。輔助時間中包括開模時間、閉模時間、塗脫模詢時間和安置嵌件時間等。 注塑製品成型周期的長短對生產率設備利用率有直接影響。 所以,對成型周期中各動作程序時間的選擇,在保證注塑製品質量的條件下,應該是越短越好。 (1) 注射時間 注射時間包括注射熔料充模時間和保壓時間。注射充模時間,是指螺桿快速前移,推動塑化好的熔料進入模具,充滿型腔所用時間,一般為3~5s。熔體黏度高、冷卻速率快的製品,應採用快速注射,以減少熔料充模時間。 保壓時間是指螺桿前移注射後的停留時間,即熔料進入模腔的冷卻和被注射壓力充實時間。這段時間在全部注射時間中所佔比例較大,一般約20~120s。製件形狀簡單、外形尺寸小,則保壓時間短;大型製件、壁厚尺寸較大時,保壓時間長。 (2) 冷卻時間 冷卻時間是指熔料充模後,製品的降溫冷卻固化時間。冷卻時間的長短選擇與製品厚度、原料的性能和模具溫度有關。一般以製品脫模時不引起變形為准,時間越短越好。製品的冷卻時間,一般在30~120s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