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作坊食品多久送檢一次
每個省市的監管辦法規定都不盡相同,例如: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在《關於進一步加強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文件里有明確規定:
一、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告知性備案制度。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從事食品生產加工活動,應先到工商管理部門辦理工商營業執照,再到食葯監管部門進行告知,按流程獲得《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告知性備案證明》,而後進行生產加工。
二、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向生產場所所在地的基層食品葯品監管所告知,需提交的材料:
1.告知申請書(一式二份,一份為食品葯品監管所,一份轉街道、鄉鎮食安辦),內容包括擬加工經營食品類別、食品原料來源、產品參照執行的食品安全標准、產品配方和工藝流程等;
2.業主或負責人的身份證明復印件,委託他人代為申請的,應當提交由委託人簽名或蓋章的授權委託書和被委託人身份證復印件;
3.生產場所合法使用的有關證明(房產證或租賃合同)復印件(A4紙);
4.生產場所及其周圍環境平面圖(示意圖),各功能區間設備布局圖(A4紙);
5.從業人員有效健康證明;
6.保證食品安全的內部管理規章制度和承諾書。
三、告知性備案流程。基層食品葯品監管所受理後,應及時通報給街道、鄉鎮食安辦,上報各區、市食品葯品監管局。街道辦和鄉鎮政府與所在區(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部門依據基本條件和生產要求對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生產場所進行現場核查,現場核查人員不得少於2名。
根據征詢意見和核查結果,自受理申請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完成對申請材料的核查。
核查通過後,街道辦、鄉鎮政府與食品葯品監管部門隨機抽取並封存小作坊試加工、製作的食品樣品,送交具有法定資質的食品檢驗機構進行檢驗。檢驗合格後發給《食品生產監管小作坊告知性備案證明》。檢驗費由各區、市抽檢經費中列支。
未通過審查或產品檢驗不合格的小作坊,整改、復檢合格後,可重新進行告知性備案申請。復檢費用由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業主支付。
四、《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告知性備案證明》編號。證明編號採用ZF加13位數字編碼,如ZF3702020401×××,ZF代表小作坊,370202為青島市市南區行政區劃代碼,0401為食品生產許可熟肉製品的代碼,×××為各區市的流水號。
行政區劃代碼:市南370202、市北370203、黃島370211、嶗山370212、李滄370213、城陽370214、膠州370281、即墨370282、平度370283、萊西370285、高新370215(暫定)。
食品品種代碼:熟肉製品0401、小麥粉0101、植物油0201、炒貨1801、糕點2401、豆製品2501、水產加工品2201等。
五、承諾公示制度。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應承擔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在領取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告知性備案證明前,應簽訂《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質量安全承諾書》。
並要求小作坊業主將《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質量安全承諾書》和《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告知性備案證明》置於生產加工場所顯著位置,接受社會監督。
六、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產品不進入商場、超市和餐飲服務單位銷售。(1)農副產品送檢要多久擴展閱讀:
小作坊監管中存在的問題:
(一)食品原料質量無法保證。食品小作坊普遍沒有相對固定的購進渠道,基本上是即需即買、低價優先,未能嚴格落實進貨查驗制度,存在購進記錄缺失、索證索票不全的情況,甚至有些小作坊經營者貪圖便宜,直接從沒有經營資質的熟人處進貨。
一旦出了問題,食品原料的來源無法追溯。部分食品小作坊還未能設立專門的食品及食品原料儲存間,食品及食品原料擺放未做到離地隔牆。
(二)加工生產過程難以管控。
食品小作坊加工場地多設在農村自用房內,存在場地小、無專用的產品和原料貯存場所以及「三防」設施缺失等特點。此外由於電氣化半自動化生產設備未在小作坊中得到普遍應用,部分小作坊的生產工藝仍停留在原始的使用柴火進行蒸煎炒煮上。
上述操作導致在食品小作坊的實際加工生產過程中無可避免地出現加工場所內粉塵、飛蟲較多,加工操作流程混亂,私人物品、食品原料和成品混放等問題。還存在有小作坊主為提高產品的賣相或者延長產品保質期,胡亂添加各種防腐劑、著色劑的情況。
2019年分局共對轄區小作坊生產的27批次食品進行抽樣監督檢查,其中4批次不合格,均系違規添加食品添加劑,抽檢合格率為85%。
(三)食品銷售過程存在隱患。食品小作坊大多採用簡易包裝,常常存在未在外包裝上標注生產日期、保質期等重要產品信息的情形,消費者在購買後,存在因食品變質導致食物中毒的風險。
食品小作坊加工生產的大多為傳統且極具地方特色的食品,基本以本地銷售為主,故大多未進行銷售登記,無銷售記錄可查。
以六橫為例,10家生產糧食製品小作坊中,2家以生產白面饅頭為主的小作坊基本以供應流動攤販為主,7家以生產米饅頭、松糕餅為主的小作坊,以在市場設攤進行零售為主。
(四)從業人員素質普遍較低。
在食品小作坊內從事食品生產加工存在工作強度大、工作時間長、收入較低等特點,基本沒有文化素質較高的青年人願意從事這項工作,故轄區食品小作坊從業人員大多為外來務工人員,年齡普遍偏大,文化程度較低。
雖有部分從事特定食品生產加工者已有數十年,但是對食品安全的相關法律法規不甚了解,對技術規范行業標准更是知之甚少。
他們受「傳統思想」束縛,在生產加工過程中,對產品質量把控不嚴,存在不習慣穿戴工作衣帽,不按規定取得有效健康證,使用非食品級容器存放、加工食品原料,甚至帶病上崗等問題,嚴重缺乏對食品安全的預判能力和防範意識。
(五)實際監管過程存在困難。
食品小作坊進行生產加工所需的條件較為簡易,導致轄區內小作坊流動性較大,地址變更和從業人員變動相對頻繁,出現無證作坊的幾率也隨之增大。
且由於農村地區人際關系較熟,執法人員在進行無證小作坊排查和日常監管過程中,周邊群眾多會為小作坊「打掩護」,給經營者通風報信,讓經營者有充足的准備時間應付檢查或直接關門停業,導致監管工作無法正常開展。
Ⅱ 農副產品需要檢驗報告和批次報告嗎
產品確實需要批量檢驗,需要廠家出具產品出廠檢驗報告,並蓋上本單位公章,確保所有產品均合格。如果您在市場上檢查,您只需要有產品的類型檢查報告(有效期為 6 個月)。如果工商部門檢查,我們可以給他有效的類型檢查報告。如果我們想要本批的報告,我們可以給他的目前一批產品由製造商發出的檢查報告,所以不會有問題。
1.農副產品的類型有哪些?
所謂農副產品,就是由農業生產副產品,包括農、林、漁、牧業和平均產品,分為糧食、經濟作物、竹木、工業油料和油漆塑料、畜產品、干蠶絲、堅果、新鮮蔬菜、香料、葯材和土壤副產品、水產品等幾大類,每大類和幾個小類。
(1)植物類別包括人工和自然生長的各種植物的主要產品。
(2)動物類別包括人工和自然生長的各種動物的主要產品
2.農副產品和農產品有什麼區別?
(1)最大的區別是,農產品是從地面種植的,沒有加工,如小麥和大米。農副產品要加工,如食用油、醋等產品。
(2)農副產品會有品牌,而農產品一般沒有。
(3)農副產品同一類農產品將具有多種不同的農副產品,且農產品相對單一。例如,農產品橙子被製成農副產品,如橙汁、橙味糖果和橙味日用品。
(4)農產品是農業生產的產品,如高梁、大米、花生、玉米、小麥和各地區的當地特色菜。國家規定的初級農產品,是指在農業活動中取得的植物、動物及其產品,不包括加工過的各種產品。
農副產品公司注冊的條件?
法律分析:注冊農副產品有限責任公司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符合法定人數的股東人數:
(二)全體股東依照公司章程認購的出資額:
(三)股東共同制定章程:
(四)擁有公司名稱,建立符合有限責任公司要求的組織結構:
(五)擁有公司住所。
Ⅲ 農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具體哪個部門辦理
當地的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衛生局出具的該批次農產品質量檢測合格證明
Ⅳ 懷疑食品有問題,檢測送哪裡
懷疑食品有問題,檢測送質量監督食品檢驗站 。
雖然檢測機構對個人開放檢測業務,但要對食品進行檢測,還有具體要求。在送檢時,送檢個人需明確要檢測什麼項目、檢測的目的。
此外,對於送檢樣品也應保證足量。該負責人告訴記者,如果送檢的樣品涉及第三方生產,並且以索取賠償、取得法律懲處為目的的話,對樣品就有更嚴格的要求。「
取樣時需經過有資質的第三方認定封存取樣,取樣時還要遵循取樣規則,在公證的條件下取樣才合法有效,否則出示的實驗報告便不能作為有效的法律依據。」
而市民個人在食用某種食品過後,將剩餘的食品或者另外購買的同一種食品送檢,而沒有得到有資質的第三方認可的話,這樣出具的實驗結果只對送檢樣品負責,不具有代表性,因此不能作為法律依據對商家進行索賠。由此看來,消費者的送檢之路並非那麼平坦。
(4)農副產品送檢要多久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①生產環境的檢驗:車間用水、空氣、地面、牆壁等。
②原輔料檢驗:包括食用動物、穀物、添加劑等一切原輔材料。
③食品加工、儲藏、銷售諸環節的檢驗:包括食品從業人員的衛生狀況檢驗、加工工具、運輸車輛、包裝材料的檢驗等。
④食品的檢驗:對出廠食品、可疑食品及食物中毒食品的檢驗。
Ⅳ 如何鑒別農產品質量
農產品質量鑒別的程序一般為抽樣、檢驗、等級確定等步驟。鑒別農產品的方法主要有二類,一類是感官鑒別法,一類是理化鑒別法。前者是藉助感覺器官進行鑒別的方法,後者是藉助各種儀器和試劑進行鑒別的方法。
(1)抽樣
抽樣也稱為揀樣、取樣等,它是農副產品檢驗的第一道手續。取樣的代表性與檢驗結果的准確性有密切關系。為了使抽樣的樣品品質能代表整批產品的品質,必須依據統計學原理,在保證整批產品中任意一個都有被抽取的機會。正確抽樣和合理保管樣品是獲得准確檢驗結果的前提條件。
抽樣時必須注意樣品的代表性,並遵守下列幾點規定:
外地調入農產品應審查該批農產品所有證件,包括運貨單、質量檢查證明、商品檢驗和衛生機關的檢驗報告單,而後從表及里檢驗。
發現包裝不好而能影響農產品質量時,應將包裝打開進行采樣分析,包裝完好,可打開部分包裝,採取樣品檢驗。
小包裝農產品,可取其中2~3包作為送檢樣品,樣品應保持包裝完整無缺,附說明書和商標。
大量農產品,如積聚成堆或倉儲的穀物,應從堆的上、中、下層采樣,將各部位所採的樣品混合均勻,再用「四分法」將對角兩瓣去除,剩餘的兩瓣再重新混合取樣,直到需要的數量為止。在輪船上農產品應按五朵梅花形五點采樣,然後按四分法取樣,理化檢驗應將樣品磨碎,成粉末過篩,送檢樣室化驗。
新鮮肉的取樣根據不同目的和要求而定,有的可以從不同部位采樣,混合後代表該頭家畜的情況,有的從很多家畜的同一部位采樣,混合後來代表某一部位的情況。
水果和蔬菜的理化檢驗應先去皮和核,只要可食部分。體積小的食物,如豆莢、棗、葡萄、山楂等,將多量樣品混合均勻後,用四分法取樣,多次操作,直到所需數量(不得少於500克);體積大的農產品,如西紅柿、胡蘿卜、茄子、西瓜等,應由多個單獨樣品中取樣,以消除樣品之間的差異。理化檢驗取樣方法是從每一個樣品的對應面各切下一角(縱切),以減少內部之差異。
體積膨鬆、葉型蔬菜,如油菜、韭菜、小白菜等,應由多個單獨樣品取樣(一筐、一捆),分別抽取一定數量,所取總量應在1000克以上。
有時要確定農產品腐敗的程度,亦可採取它的腐敗部分、污染部分或可疑部分。
在感官上、性質上極不相同的農產品,一般不要混在一起,需分別包裝。
設法保持樣品的原有微生物情況和理化指標,在進行檢驗之前不玷污,不發生變化。
一切采樣工具,如采樣器、容器、包裝紙都應清潔,不應將任何有害物質帶入農產品中,供細菌檢驗用的農產品,應嚴格遵守無菌操作。
采樣後應迅速進行檢驗或送往實驗室進行分析,盡量避免發生變化。
記錄采樣單位、地址、日期、時間、樣品編號、樣品重量和包裝,采樣的條件和檢驗目的。(2)感官檢驗
感官檢驗是用人的耳、目、口、鼻、手等感覺器官,通過視覺、嗅覺、味覺、聽覺、觸覺等來檢驗農產品的質量。這種方法主要應用於檢驗農產品的外形結構、外觀疵點、色澤、硬度、彈性、氣味、滋味、聲音,以及包裝方面的質量。
感官檢驗對所有農產品質量鑒定都是必要的,這種方法在農產品檢驗中使用最廣泛,佔有重要地位,往往可以決定其質量的優劣,如棉、麻、煙、茶、畜產品等農產品的檢驗,目前均以感官檢驗為主。感官檢驗的優點是快捷、簡便、易行,不需繁雜的儀器設備,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准確性。缺點是檢驗結果不能用具體數值來表示。它受檢驗人員的生理條件、工作經驗和外界環境的影響較大,有一定的主觀因素。
感官檢驗可分為視覺檢驗、嗅覺檢驗、味覺檢驗、觸覺檢驗和聽覺檢驗,感官檢驗的五種方法,常常不是孤立地運用,而是綜合運用幾種方法,全面鑒定農產品。(3)理化檢驗法
理化檢驗法是利用各種儀器、設備、器械和化學試劑來鑒定農產品質量的方法。能探明農產品的內部疵點,並能深入地測定農產品的成分、結構和性質。其鑒定結果較感官鑒定客觀而精確,可以用具體數值表示。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新型的鑒定方法與檢測方法不斷得到廣泛應用,理化鑒定方法的種類越來越多,應用范圍越來越廣,而且在鑒定的准確性、靈敏度和穩定性方面都在不斷提高,越來越向著快速、少損(或無損)、自動化的方向發展。但理化檢驗法一般不如感官檢驗迅速簡便,並且需要一定的儀器、設備和試劑及操作技術。
Ⅵ 如何將食品送去相關部門檢測具體流程是怎麼樣的費用是多少有些什麼要求
擬將食品委託有檢測資質的檢測機構進行檢測,樣品送達有幾種方式:
1、自己送達,就是自己將食品樣品親自送到檢測機構——填寫委託單——繳費——開始檢驗——出具報告
2、郵寄,通過快遞公司郵寄樣品——開始檢測——電匯檢驗費——出具報告——郵寄報告給你
至於檢測費用,不同的產品檢測項目不同,檢驗費也不同,不過,檢測機構都有收費標准。
其他要求:樣品的數量、包裝是否完好、樣品是否正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