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產品成貨 » 化工產品源頭是哪裡
擴展閱讀
視頻翻譯工具有哪些 2025-05-20 06:59:55
開茶飲店要多少產品 2025-05-20 06:37:48

化工產品源頭是哪裡

發布時間: 2023-02-21 16:19:24

❶ 石化企業的主要滲漏污染源有哪些在什麼部位

石油化工污染源概述


一、 前言
凡是向環境排放有害物質或對環境產生有害影響的場所、設備和裝置統稱為污染源。通過污染源的調查積累了基礎數據資料,再經過污染源的評價可了解企業的污染源的特點,結合本地區環境保護目標制定出污染綜合防治規則。
石化工業是以石油和天然氣為原料,通過各種不同工藝途徑製成所需的油品、化工產品和生活用品。石油化工過程中使用的原料、生產過程、產品(包括副產品)都有可能產生污染物,其排出污染物的種類和數量是隨著生產工藝、生產規模所採用不同的原材料及產品品種的變化而改變。
二、 石油化工廢水污染源及治理
由於石化生產的產品品種繁多,廢水中的污染物十分復雜。其特點是廢水量大、組分復雜。例如煉油廠平均每加工一噸原油產生的廢水量為0.3-3.5噸。石油化工廢水中主要污染物有石油類、硫化物、酚、丙烯腈、醛類、三苯、含氮化合物、部分有機物、部分重金屬及含酸、鹼廢水。
1、 含油廢水
主要來源:工藝過程與油品接觸的冷凝水、介質水、生成水,油品洗滌水、油品運輸船壓艙水、循環冷卻水、油品油氣冷凝水、焦化除焦廢水及受油品污染的地面水。
主要污染物:油,有的含油廢水含有酚、硫化物等。
處理原則:在裝置或罐區預先隔除浮油,後排入污水處理廠再處理。此方法簡單、費用低、效果好,能就地回收油品。
2、 含酚廢水
主要來源:常減壓延遲焦化、催化裂化及苯酚-丙酮、間甲酚、雙酚A等生產裝置。
主要污染物:酚
處理原則:對於含酚量低,無回收價值,可與全廠廢水混合後不加預處理直接排入污水場。如含酚廢水酚含量較高(>1000mg/l)應在裝置區內回收或進行預處理再排入污水廠。
3、 含硫廢水
主要來源 :煉油廠二次加工裝置、分離罐的排水、油品和油氣的冷凝分離水、芳烴聯合裝置。
主要污染物:硫化物(S2-)
處理方法:空氣氧化法和水蒸氣汽提法。
4、 含氰廢水
主要來源:丙烯腈裝置、腈綸廠聚合車間、紡絲車間及回收車間的排水、丁腈橡膠裝置。
主要污染物:丙烯腈、乙腈、異丙醇。
處理方法:目前常用塔式生物濾池法(又稱生化塔),效果很好。
5、 含醛廢水
主要來源:乙醛裝置、維綸抽絲裝置、醋酸乙烯裝置、甲醛裝置等。
主要污染物:乙醛、甲醛、甲醇、丙烯醛。
6、 含苯廢水
主要來源:制苯車間、苯乙烯裝置、聚苯乙烯裝置、乙基苯裝置、烷基苯裝置以及乙烯裝置的裂解急冷水洗廢水。
處理方法:一般常用吹脫法,另有活性碳吸附法。
7、 含酸鹼廢水
主要來源:煉油廠、石油化工廠的洗滌水,成品罐的切水、鍋爐水處理排水及酸鹼汞房的排放水。
治理方法:低濃度含酸廢水常用中和法和綜合利用的方法,高濃度含酸廢水治理方法有塔式濃縮法、鼓泡濃縮法、浸沒燃燒法等。
三、 石油化工廢氣污染源及治理
石油化工廢氣主要來源於加熱爐和鍋爐排出的燃燒氣體、生產裝置產生過剩氣體、熱電廠燃燒排出廢氣、在貯運和設備運轉產生的跑、冒、滴、漏都構成石油化工的大氣污染源。
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烴類、乙烯、一氧化碳、惡臭、丙烯腈及顆粒狀物質。
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量與所採取的加工工藝綜合利用和回收方法有關。
治理原則:1、結合技術改造採用少污染或無污染的工藝。
2、加強環境管理和應用新治理技術。
3、廢氣、廢水、廢渣的再利用。
四、 石油化工廢渣污染源及治理
石油化工在生產過程中產生廢渣種類繁多,成份復雜,大多數屬於化工廢渣,主要有酸渣、鹼渣、油污泥、白土渣、廢催化劑、活性污泥、苯酸廢渣、煤渣、粉煤灰、廢絲、廢塊等。
處理方法:1、廢渣的再資源化。
2、廢渣的處理(化學處理、脫水、焚燒)。
3、廢渣的堆存。
總之盡可能要變廢為寶,再資源化,減少廢渣對環境的污染。
五、 結束語
了解源頭分布是為了找出污染源,減少、消除污染源,為此一方面在工程設計上要正確劃分廢物系統,採取有效的治理方案,另一方面要在管理上實行嚴格控制,做到標本兼治,以防為主。

❷ 化學工業的源頭是什麼,由哪些行業發展過來

過去把化學工業分為無機化學和有機化學工業,前者有酸、鹼、鹽、電化學工業等;後者有合成纖維、塑料、農葯等。工業的發展,形成酸、鹼、化肥、農葯、有機原料、塑料、合成橡膠、合成纖維、染料、等化學工業。

❸ 萊茵河水文特徵是什麼

萊茵河具有阿爾卑斯型特點,坡度很陡,流量大(流域面積降水量的80%),嚴冬顯然水量最小,春季由於融雪水位很高,初夏由於夏季暴雨而水位最高。

萊茵河水變化可由康斯坦茨湖調節,但是由於與阿勒河合流,變化又有所增加。康斯坦茨湖收納高原溪流和萊茵河的水並起到過濾作用。阿勒河平均水量比萊茵河還大。

萊茵河自巴塞爾以下,來自高原的支流--海拔高的春季水量最大,海拔低的冬季水量最大--正日益增強其調節萊茵河流量不平衡的作用。因此,在科隆觀測,萊茵河從平均流量的平均偏離度很微小,河水有利航運。

(3)化工產品源頭是哪裡擴展閱讀:

萊茵河是具有歷史意義和文化傳統的歐洲大河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業運輸大動脈之一。萊茵河航運十分方便,是世界上航運最繁忙的河流之一。

萊茵河還通過一系列運河與其他大河連接,構成一個四通八達的水運網。萊茵河運費低廉而有助於將原料的價格降低,這是萊茵河成為工業生產區域主軸線的主因。

現有1/5的世界化工產品是在萊茵河沿岸生產的。萊茵河過去長期是歐洲政治糾紛的源泉,現在則因污染程度的提高,國際間把注意力集中在生態保護。

❹ 有機化工最基礎的化工原料是什麼這些原料主要從什麼物質中提取獲得

有機化工最基礎的化工原料是乙烯、丙烯等小分子物質,主要是通過原油裂化得到的。

有機化工是有機化學工業的簡稱,又稱有機合成工業。是以石油、天然氣、煤等為基礎原料,主要生產各種有機原料的工業。

基本有機化工的直接原料包括氫氣、一氧化碳、甲烷 、乙烯 、乙炔、丙烯、碳四以上脂肪烴、苯、甲苯 、二甲苯、乙苯等。從原油 、石油餾分或低碳烷烴的裂解氣 、煉廠氣以及煤氣,經過分離處理,可以製成用於不同目的的脂肪烴原料;從催化重整的重整汽油、烴類裂解的裂解汽油以及煤干餾的煤焦油中,可以分離出芳烴原料;適當的石油餾分也可直接用作某些產品的原料;由濕性天然氣可以分離出甲烷以外的其他低碳烷烴;從煤氣化和天然氣、煉廠氣、石油餾分或原油的蒸氣轉化或部分氧化可以製成合成氣;由焦炭製得的碳化鈣,或由天然氣、石腦油裂解均能製得乙炔。此外,還可從農林副產品獲得原料。

用途
基本有機化工產品的用途可概括為三個主要方面:
①生產合成橡膠、合成纖維、塑料和其他高分子化工產品的原料,即聚合反應的單體;
②其他有機化學工業,包括精細化工產品的原料;
③按產品所具性質用於某些直接消費,例如用作溶劑、冷凍劑、防凍劑、載熱體、氣體吸收劑,以及直接用於醫葯的麻醉劑、消毒劑等。

❺ 化工原料之母是什麼

化工原料之母是煤。

煤是一種可燃的黑色或棕黑色沉積岩,同時也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經歷了復雜的生物化學和物理化學變化,逐漸形成的固體可燃性礦物。煤炭被人們譽為黑色的金子,工業的食糧。在歷史上,煤被用作能源資源,主要是燃燒用於生產電力或熱,並且也可用於工業用途,例如精煉金屬,或生產化肥和許多化工產品。

煤的特點

中國煙煤的最大特點是低灰、低硫;原煤灰分大都低於15%,硫分小於1%e部分媒田,如神府、東勝煤田,原煤灰分僅為3%一5%,被謄為天然精煤。煙煤的第二個特點是煤岩組分中絲質組含量高,一般在40%以上,因此中國煙煤大多為優質動力煤。中國貧媒的灰分和硫分都較高,其灰分大多為15%一30%,流分在1. 5%一%之伺。貧煤經洗選後,可作為浦反好的動力煤和氣化用煤。

中國典型的無煙媒和老年無煙煤較少,大多為三號年輕無煙煤,其主要特點是,灰分和硫分均較高,大多為中灰、中硫、中等發熱量、高灰熔點,主要用作動力用煤,部分可作氣話原材煤。

❻ 化學工業的源頭是什麼,由哪些行業發展過來

化學工業的源頭是什麼,由哪些行業發展過來
化學工業(chemical instry)又稱化學加工工業,泛指生產過程中化學方法佔主要地位的過程工業。包括基本化學工業和塑料、合成纖維、石油、橡膠、葯劑、染料工業等。
是利用化學反應改變物質結構、成分、形態等生產化學產品的部門。如:無機酸、鹼、鹽、稀有元素、合成纖維、塑料、合成橡膠、染料、油漆、化肥、農葯等。

❼ 中國三大化工巨頭

精細化工三巨頭——萬華化學、龍蟒百利、浙江龍盛。

化工是「化學工藝」、「化學工業」、「化學工程」等的簡稱。凡運用化學方法改變物質組成、結構或合成新物質的技術,都屬於化學生產技術,也就是化學工藝,所得產品被稱為化學品或化工產品。

起初,生產這類產品的是手工作坊,後來演變為工廠,並逐漸形成了一個特定的生產行業即化學工業。化學工程是研究化工產品生產過程共性規律的一門科學。人類與化工的關系十分密切,有些化工產品在人類發展歷史中,起著劃時代的重要作用,它們的生產和應用,甚至代表著人類文明的一定歷史階段。

推動化工發展的動力是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對化學品的需要,它所依靠的基礎是化學、物理學、數學和各種工程技術。其中與化學的關系尤為密切,化學是化工須臾不能離開的學科。在它們之間,也曾有過「工業化學」、「應用化學」等學科,起過一定的歷史作用。

化工基本建設離不開土木工程、電力工程。化工機械的製造離不開機械工程和各種金屬材料,尤其是不銹鋼,乃至特種鋼材。化工機械特別注意的是高溫、高壓下的可靠性,即指系統、設備、元件在規定條件下完成規定功能的概率。現代化工裝置趨於大型化、單系列生產,對於可靠性的研究就顯得格外重要。

化工過程的控制離不開電子學、計算機和自動化,這些理論和儀器儀表,不僅能運用於生產,甚至也能運用於解決發展預測、決策和經營管理等問題。20世紀80年代,新技術革命中蓬勃發展的若干領域,除前述能源和材料外,微電子技術和生物技術等前沿科學,以自己強大的生命力,對化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而把化工推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