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產品成貨 » 小米一天研發出多少產品
擴展閱讀
博世產品是哪個國家的 2025-08-08 19:50:04
動力工具報價多少錢 2025-08-08 19:37:57

小米一天研發出多少產品

發布時間: 2023-02-09 12:16:54

⑴ 小米13一天出貨量有多少

5000台
5000台。小米13是2022年官方新發布的手機,因良好的性能受到了很多消費者的喜愛,每天能賣出5000台。

⑵ 曬千億家底要賭一把,雷軍哽咽:造車是我創業的最後一戰

「只要我們願意,我們都可以做到。」——小米CEO&電動 汽車 CEO雷軍

「年輕人第一輛電動 汽車 要來了!」小米宣布造車之後,網友們感慨道。

那麼,問題來了,「年輕人第一輛電動 汽車 」會是怎樣一個名字呢?什麼時候能夠到來呢?這輛車的售價會有怎樣的驚喜呢?……2021年小米春季新品發布會上,雷軍沒有給出答案,但卻給出了無限想像。

關於造車,雷軍賭上了一切

關於造車,雷軍講述了與馬斯克的故事。雷軍透露,2013年曾經兩次拜訪馬斯克,並且成為了特斯拉的車主。「我們幹得好像都是別人能乾的事情,而馬斯克乾的事是別人想都想不到的!」雷軍曾如此感嘆道。

雷軍確認造車:手握千億現金,不造車就愧對米粉

雷軍透露,2021年一月份,董事會曾建議研究電動 汽車 的前景。對此,雷軍一開始是非常抗拒的。因為小米好不容易將手機業務做到今天,好不容易成為世界第三,而這場仗還沒有打完,造車可能會帶來更大風險。

而在這樣抗拒情緒下,小米從2021年1月15日小米開始認真調研造車。

在造車這件事上,小米在75天之內進行了85場業內拜訪溝通,與200多位 汽車 行業資深人士的深度交流,進行了4次管理層內部討論會,2次正式的董事會討論。最終小米決定造車。

這將是雷軍人生中最後一次創業項目。

「接下來將會壓上所有聲譽和成就來為小米 汽車 而戰。」雷軍表示。

為何造車,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這年頭,高 科技 公司不造個車似乎已經非常OUT了。小米宣布造車之前,網路、阿里、華為、蘋果等 科技 公司已經相繼傳出了造車的傳聞。網路則是已經板上釘釘,與吉利聯手,成立了 汽車 公司——集度。

蘋果造車傳聞已久,甚至一度傳出了其合作廠商。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曾預測蘋果最快將在2025年發布Apple Car,定位在非常高端的車型。

華為雖然一再宣布「華為不造車,而是使 汽車 製造商能夠製造出更好的 汽車 」,但可以看出其在 汽車 產業鏈的布局已經非常深。數據顯示,截止到2021年3月5日,在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華為終端有限公司、華為終端(深圳)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名下,以「 汽車 、自動駕駛、雷達、地圖」為關鍵詞,已經達到357條專利。

除此之外,同為手機廠商的OV也對 汽車 表示了濃厚的興趣。那麼,為何此時大家紛紛對造車充滿了興趣呢?

除了技術層面, 汽車 工業面臨著百年一遇的大變革,讓造車門檻大大降低, 汽車 智能化、軟體定義 汽車 成為了可能,更是讓這些本身在軟體和計算力方面有著天然優勢的高 科技 企業,看到了希望。

不僅如此,智能電動 汽車 是個充滿想像力的賽道。來自IHS Markit的報告預測,到2025年,全球 汽車 市場智能 汽車 的滲透率將提升到60%;中國市場的智能 汽車 滲透率將達到75%,高出前者15個百分點。這意味著未來四五年,中國新能源 汽車 需求將出現全面爆發。

如此「藍海」市場,更是讓資本市場興奮不已。從目前已經上市的新能源電動 汽車 企業來看,公司市值均實現了大幅度的增長。據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全年特斯拉市值漲幅近7倍;造車新勢力蔚來市值甚至曾經一度超過有著上百年 歷史 的寶馬;小鵬、理想股價則實現了翻幾番的增長。而網路在宣布造車之後一個月,股價上漲了67%。這將是誰都不願意錯過的風口。

而對於小米來說,這則是百年一遇的 歷史 機遇。

從小米財報來看,從成立之初直到2020年小米年收入實現著不斷的增長。雷軍稱小米10年時間能夠實現這樣的收入,絕對創造了商業史上又一個奇跡。而「造車」將是小米尋找營收不斷增長的第二增長曲線,也是小米「生生不息」的又一動力源泉。

管理思想大師查爾斯·漢迪曾說過,如果組織和企業能在第一曲線到達巔峰之前,找到帶領企業二次騰飛的「第二曲線」,並且第二曲線必須在第一曲線達到頂點前開始增長,彌補第二曲線投入初期的資源消耗,那麼企業永續增長的願景就能實現。

媒體報道,中信證券分析師也指出,隨著小米在智能手機業務逐漸觸及天花板,估值跟著受限,必然要尋找在智能領域全新的增長點。而從目前的市場情形來看,新能源智能 汽車 無疑是未來發展的主要風口之一。

此前,小米實現的是「手機+AIoT」的萬物互聯,而此後,小米將實現的是「手機+AIoT+ 汽車 」的萬物互聯。小米將在原有的基礎上將會畫下更大盤子。

不僅如此,無論是從跟進還是聲量上來看,迫於行業壓力,小米造車也是個「不得不」的決定。畢竟華為在「造車」方面已經深入產業鏈核心,小米已經晚了一兩年。

箭在弦上,整裝待發

在此前某次采訪中,雷軍曾評價自己是「極度保守下的極度冒進」,「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小米推進的速度是極快的,而在風險不可控的時候我們非常小心。」

對於確定的智能電動 汽車 賽道,小米需要解決兩個難題:資金和技術。

據了解,小米已經手握了千億元資金入局 汽車 賽道,最新財報顯示,2020年現金儲備量已經達到1080億。根據公告,小米首期投資為100億元人民幣,預計未來10年投資額100億美元。

蔚來 汽車 CEO李斌曾表示,沒有200億不要造車。然而,從實際情況來看,200億是遠遠不夠的。從蔚來、小鵬和理想的報表來看,其分別累計融資總額分別為835億元、458億元、362億元。已經成立五六年的蔚來至今為止仍未虧損狀態,財報顯示2020年蔚來凈虧損為53.04億元,自成立至今累計虧損已超300億元。

可見,造車還需要准備足夠充足的彈葯。而這對小米來說,這不是太大的難題。雷軍更是霸氣地說了句:我們虧得起。

但難的是更強的技術積累。據悉,小米已經開始了相關技術積累。據智慧芽數據顯示,目前小米集團與 汽車 有關的專利已達834件,小米 汽車 相關專利中發明專利超過96%,領域集中在無線通信網路、電數字數據處理、數字信息傳輸、圖像通信、交通控制系統、距離測量、導航等領域。

根據智慧芽專利價值分析稱,新能源車中特斯拉專利價值超過2億美元,蔚來 汽車 專利價值1864萬美元,小米 汽車 相關專利的價值超過1億美元。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小米目前的技術積累主要在車聯網以及車載服務方面,而自動駕駛等方面還有欠缺。小米在智能電動 汽車 方面的專利與車企相比還有些距離,有待提升。

「只要我們願意,我們都可以做到。」雷軍在發布會上給了大家信心。

小米造車 誰最緊張?

毫無疑問,新能源 汽車 市場在未來一定不止千億規模,但忽略時間因素的趨勢論就是耍流氓。

換句話說,這是絕對趨勢,燃油車也必將成為過去時,但目前購買新能源 汽車 的人群還沒有形成巨大的規模,預計五年內,車廠還是在搶奪一個「小蛋糕」。

據不完全估計,截止目前蔚來 汽車 全繫纍計交付達到8.8萬輛,理想 汽車 累計交付超4萬輛,小鵬 汽車 全繫纍計交付超5萬輛,而燃油車的全年交付是千萬輛級別。中國的目標是,2025年新能源 汽車 新車銷量佔比才能夠達到25%左右。萬里長徵才剛開始。

所以,如果小米發布 汽車 ,那一定會影響目前整個新能源 汽車 的盤子,尤為緊張的應該是定位相當的小鵬 汽車 、以及大眾系列電動車,甚至是五菱宏光MINI EV。

而五菱宏光MINI EV的銷量已經突破20萬,相當於4個小鵬 汽車 的全品牌交付,價格屠夫才是真正的王者。小米有沒有可能拿下這個「發燒」的市場,能不能成為智能 汽車 的「拼多多」,某種意義上決定了這場戰役的成敗。

小米造車的邏輯也在這里,這些恰恰是小米擅長的東西,畢竟他的使命是為年輕人造東西,供應鏈管理和成本把控,一定會交出雷軍常說的「價格厚道」的智能 汽車 ,小米未來會像賣智能音箱、空調電視那樣低毛利賣智能 汽車 。

參考資料:

盤點LatePost《小米確定造車》

電子信息產業網《小米造車再陷「羅生門」》

彭博商業周刊《手機廠商為何紛紛選擇造車?》

南方都市報《「造車」後半場智能化競爭加劇!華為騰訊網路相繼入場》

地產三哥《特斯拉、蔚來、小鵬、理想、恆大 汽車 花了多少錢造車?》

相關閱讀:

小米手握千億現金流備戰2021員工人均年薪45萬元

靜靜/文

同一天,小米和騰訊均發布了其2020年度財報。雖然處於不同賽道,但難免被拿來比較。騰訊營收和利潤自然是不在話下,小米與自身相比,也實現了營收和利潤的雙增長。尤其是小米在境外市場的增長最為迅猛,同比增長了34.1%。而且境外收入佔比也將近50%,難怪雷軍喊出:「小米已經成為已成為一家真正的全球化公司!」

縱觀小米財報,各項業務均實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數據也是超出了市場預期。尤為注意的是小米還實現了超過千億元的現金儲備,可以直接買下一個360。可見,小米已經做好血戰2021的准備。2021年手機市場註定是個血雨腥風之年。

關鍵信息:

1、2020年小米集團收入2459億元,同比增長了19.4%;凈利潤130億元,同比增長12.8%。

2、2020年小米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1.464億台,同比增長了17.5%,ASP為1039.8元,同比增長6.1%。

3、2020年小米境外收入1224億元,同比增長34.1%,占總收入的49.8%。

4、2020年小米研發投入93億元,同比增加了23.5%。

5、2020年小米有22074名全職員工,薪酬開支總額為人民幣99.15億元。

向高端爬坡ASP實現同比增長

2020年小米手機收入達1522億元,同比增長了24.6%,智能手機出貨量為1.464億台,同比增長了17.5%。同時,小米還披露了一個數據:2020年中國大陸定價在3000元以上或境外定價在300歐元以上的高端智能手機出貨量1000萬台。而小米全年ASP(平均售價)也實現了同比增長,6.8%為1039.8元。

根據小米以往財報,小米智能手機ASP在2020年第一季度首次突破了千元,達到1038.0元,二季度也實現了持續上升,第三、第四季度均超過了千元,從而實現了2020年的同比增長。

這一年也是小米擺脫價格束縛,沖向高端市場的元年。

2020年年初,小米發布了沖擊高端市場的首款產品,小米10系列,小米方面透露,在京東618購物節期間,小米10獲得3500元-4500元價位段銷量冠軍。而年底推出的高端旗艦機型小米11也在上市21天內銷量突破了100萬。

可見,小米的雙品牌策略初見成效,但小米向高端爬坡的速度還有上升空間。

硬體佔比過高 利潤難有突破性增長

財報顯示,2020年小米智能手機業務收入1522億元,IoT以及生活消費產品收入621億元,分別占總收入的61.9%和27.4%,兩者已經占總營收的89.3%,將近90%。

而眾所周知,小米早在2018年就提出「硬體綜合稅後凈利率永遠不超過5%」的承諾,而2020年小米硬體綜合稅後凈利率依然小於1%。

這意味著在利潤方面,小米很難仰仗硬體能有突破性的增長,而只能寄希望於互聯網業務。但小米的互聯網業務佔比未有較大增長。

境外收入增加 全球優勢凸顯

2020年小米境外市場收入1224億元,同比增長了34.1%,占總收入的49.8%,將近50%,難怪雷軍喊出:「小米已經成為已成為一家真正的全球化公司!」

財報顯示,截止2020年12月31日,小米的產品銷往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根據Canalys統計,2020年第四季度,小米在全球54個國家和地區的智能手機出貨量排在前五名。

2020年第四季度,小米智能手機市佔率在歐洲市場連續三個季度排名前三。而歐洲市場也是國內手機廠商競爭的戰略高地,尤其是華為逐漸從市場「退出」之後,OPPO在2019年進入歐洲市場,vivo也在2020年正式進入歐洲市場。

來自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歐洲智能手機市場,華為手機出貨量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大跌43% 。而華為空餘出來的市場份額被小米、OPPO所接盤。

根據數據顯示,2020年第四季度,小米手機在歐洲市場出貨量大增85%,全年數據更是增長90%。這其中很大一部分功勞是小米在西班牙和義大利市場接下了華為過去的市場份額,這也讓小米成為了歐洲第三大智能手機廠商。

小米境外市場收入佔比近50%,但小米境外手機銷量卻超過了70%。

來自第三方數據(IDC)顯示,2020年小米在中國市場手機銷量為3900萬部;而小米2020年全球銷量為1.46億台。這意味著小米境外手機銷量1.07億,佔比73%。

如此推算,只佔總銷量30%的國內市場卻貢獻了超過50%的收入,而國外超過70%的銷量貢獻了近50%的收入。這意味著,小米大部分高端智能手機都銷往到了國內市場。

手握千億現金流備戰2021

來自財報顯示,截止2020年第三季度小米的現金流還只有755億元,小米一個季度就增加了325億元現金流。為血戰2021年做好了准備。

2021年中國手機市場註定會是血雨腥風的一年。OV、小米、iQOO、一加等均向高端發起了沖鋒。第一季度還未結束,OPPO發布了年度旗艦FindX3,據稱OPPO投入了巨大營銷資金來推廣該產品;而一加也推出了沖向高端主流市場的一加9系列,有人透露一加在該款手機的營銷投入甚至超過了一加此前一年的投入。

小米財報也顯示,2020年小米銷售以及推廣開支增加了40.1%至145億元。主要是由於宣傳與廣告開支,增加了63.2%,主要是為了進一步地加強推廣高端智能手機以及提高品牌知名度。

在好的產品基礎上,得聲勢者得市場,每一分的聲勢都離不開強大的資金推動。

人均年收入約為45萬元 騰訊81萬元

同一天,小米和騰訊均發布了其2020年度財報。雖然處於不同賽道,但難免被拿來比較。

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小米擁有22074名全職雇員,其中15363名雇員持有以股份為基礎的獎勵(股權激勵佔比69.59%),而小米的薪酬開支總額(包括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開支)為人民幣99.15億元。

由此推算,小米人均年薪約為44.91萬元,人均月薪3.74萬元。

騰訊2020年有85858名員工,其中總酬金成本為人民幣696.38億。簡單平均一下,員工人均年薪高達81萬,月薪平均6.76萬。

小米員工僅為騰訊員工年薪一半。

⑶ 小米到底有多少產品

小米所有產品如下:

手機、手機卡。

電視、盒子、藍牙手柄。

路由器、平衡車、空氣凈化器、體重秤、血壓計、水質檢測筆等智能硬體。

移動電源、插線板。

耳機、音響。

電池、存儲卡。

保護套、後蓋、貼膜和一些小配件。

服裝、箱包等周邊產品。

米手機的現研發的主要產品有,小米M1、小米手機青春版、小米手機1S、小米手機1S青春版、小米手機2小米手機2S、小米手機2A、紅米手機1、小米手機3、小米4、小米note等[2]

米Note也是小米在「紅米」之後,推出的又一個手機產品系列。小米董事長雷軍一直在用小米Note和蘋果的iPhone6Plus進行對比,這也可以看出,小米Note是被定位為與當前最頂級手機進行競爭的產品。

小米Note使用了5.7英寸1080P屏幕,比5.5英寸的iPhone6Plus還要大,採用了金屬邊框加雙面曲面玻璃的結構,正面是2.5D玻璃,背部是3D彎曲玻璃。在硬體上,小米Note採用驍龍801處理器搭配3GB RAM,1300萬像素索尼堆棧式主攝像頭,並且支持HiFi音效。

在定價上,小米Note終於突破了小米以往旗艦手機1999元的定價規律,16GB版本定價2299元,64GB容量版定價2999元,於2015年1月15日上市。

小米Note在普通版之後還有頂配版,採用高通目前最強的驍龍810處理器,4GBRAM,64GB的機身存儲空間以及2K解析度屏幕。小米將其稱為「目前最為強大的智能手機」。從小米Note和小米Note頂配版的售價來看,小米終於改變了以往以「性價比」為最大賣點的模式,開始進入更為高端的市場當中。[3]

014年7月22日下午,小米科技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2014小米年度發布會,正式發布新一代4G手機「小米4」,並推出穿戴式智能設備小米手環。發布會上詳解小米4不銹鋼金屬邊框的復雜工藝,稱之為「一塊鋼板的藝術之旅」。[4]

小米4採用5英寸1080P屏,搭載四核2.5GHz處理器,3GB內存,3080mAh鋰離子電池,擁有800萬、1300萬前後置攝像頭。小米4共有16G與64G兩個版本。[4]

此次小米4手機採用不銹鋼金屬邊框,極大提升了手機質感和使用品質。雷軍在發布會上詳細介紹了不銹鋼金屬邊框的復雜工藝—從一塊309克的鋼板,經過40道工藝製程,193道精密工序,加工過程長達32小時,最終形成19克的精緻邊框。[4]

小米3採用 NVIDIA Tegra 4 四核1.8GHz 全A15架構28nm 製程工藝

內置72顆 NVIDIA GeForce 圖形處理核芯全面支持最新3D游戲特效

⑷ 小米是如何成功的

在剛剛過去的第二季度,小米手機業務出貨量2316萬台,創造了小米公司有史以來的最高季度手機出貨記錄。曾經有業內專家說,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家手機公司,銷量下滑之後能夠成功逆轉。但是小米做到了。我們為什麼能夠逆轉?

我在誓師大會後給全體員工寫了一封信,有不少媒體也刊載出來了。總的來說就是:

一、始終堅持技術創新,以用戶為中心推動精細化管理

二、新零售模式升級,線上線下成功聯動

三、三年投入終見成效,國際業務爆發成長
我們為什麼能夠逆轉?本質上是小米模式和小米價值觀的勝利!

小米創辦七年來,無論是早期震驚世界的超高速發展,還是經歷戰略調整後的再度崛起,都充分證明了小米模式強大的生命力。

只要我們始終堅持和用戶交朋友,始終堅持做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好產品,始終堅持「真誠與熱愛」的價值觀,必然能贏得用戶,贏得市場!

今天的成績來之不易,感謝米粉們長久以來給予我們寶貴的信任和認可,感謝所有合作夥伴們的鼎力相助,更要感謝小米13000多名員工的浴血奮戰,以及員工家屬們的理解與支持!

手機市場的競爭依然慘烈,我們的征途才剛剛開始,要想保持持續的增長,我們必須始終堅持小米價值觀,不斷加大技術創新的力度。要讓工程師們大膽去想,放手去做,對於探索,我們不設邊界,對於投入,我們不設上限。未來一年,我們在手機業務上還需要招募上千名研發人才,進一步壯大創新力量。

年初,我就告訴大家,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了,並定了一個「小目標」,銷售破千億。目前看來,今年實現的把握很大。小米的新篇章才剛剛揭幕,已經預示了風光無限的未來。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⑸ 小米這個小部門,6年干出30億,怎麼做到的

原標題:小米有品眾籌6周年案例 | 眾籌總金額超30億,我們為什麼能做到?

單場眾籌金額超5500萬、總眾籌金額超30億、總參與人數超270萬……

這是小米有品眾籌在6周年之際交出的成績單。

數字永遠不會說謊,但數據又無法代表一切。對於用戶、廠商、小米有品眾籌而言,這些數字,還代表著溫暖人心的故事和熱騰騰的文化。

在小米有品眾籌6周年之際,和大家分享一位特別商戶 – 雲米,他們和有品眾籌一起走過了5年,他們也陸續在這里出過多款爆品,我們來聽聽他們一路走來的故事。

"小米有品眾籌的火爆遠遠超出了我們的預期。原本15天的眾籌,4天就結束了,就是因為產能滿足不了。"時至今日,雲米談到2017年試水參加小米有品眾籌時,仍然是興奮並遺憾著。

成立於2014年的雲米給自己的定位是「全屋互聯網家電開創者」,希望以「家電新物種」的視角,重新定義家的未來。

在小米有品眾籌上線4天,它的雲米智能即熱飲水吧(4L)就售出了8000台,眾籌金額約400萬,遠遠超出了預期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雲米參與眾籌的時候,眾籌市場基本過了最狂熱期。同時,由於市面上沒有可參考的類似產品,雲米團隊也不知道眾籌結果會怎麼樣。

「當時想,15天能完成5000台的目標就很不錯了。結果上線3天賣完了,後來盤點了下整個交付周期的產品,追加了3000台,然後1天就搶完了,只能提前結束眾籌。」

現在分析當時在眾籌上取得成功的原因,雲米團隊認為,一個重要的因素是找到了消費者痛點。眾所周知,常規飲水機中的水如果低於80度就會自動加熱,這不僅耗能,也不 健康 。因為對人體來說,反復加熱的千滾水硬度會比較高。而雲米的這款眾籌產品則利用創新的技術,使水從常溫到99 只需要3秒左右。

同時,雲米團隊還基於消費者的用水需求,提供了常溫、溫水以及鮮開水,三擋常用水溫,讓消費者一鍵就能快速獲得想要的水溫。

雲米團隊同時坦言,來自小米有品的幫助也是其中的一個因素:"從產品的ID設計,結構的改善,配色的參考到功能按鍵體驗,包裝要求,APP開發等,小米有品全程參與了產品的打磨,給了眾籌產品更多的方向。"

這也為雲米在產品創新上打開了一扇窗。「基於這次眾籌的成功,雲米也從其中總結了不少經驗,不斷給消費者提供更多創新的產品,也在小米有品上打造了非常多的爆款。」

在參與小米有品眾籌前。不少大型綜合電商平台也推出了自己專屬的眾籌頻道。

但在和小米有品合作後,雲米迅速感受到了這個平台氛圍的獨特性。比如這里有著最精準、最懂產品的米粉。他們會對任何感興趣的產品進行研究,通過各種參數對比,判斷產品的優劣。這也意味著,只要是高品質的產品,無論背景是否深厚,都能脫穎而出。

與此同時,小米有品還會和企業一起打磨產品。比如,為了雲米智能即熱飲水吧眾籌的成功,小米有品眾籌團隊不僅全程深度參與產品外觀,結構,外包裝的優化,還和雲米團隊一起去工廠跟進整個交付進度,確保用戶及時拿到產品。

如果僅從流量規模上看,小米有品相比其他眾籌平台可能不佔優勢,但用戶的精準性、平台、用戶、廠商相互信任的共生關系,卻讓小米有品眾籌成為廠商的樂園。用雲米團隊的話說,「小米有品眾籌的產品代表著最厚道的價格、最潮的外觀,用戶只要有需求,基本是可以閉著眼睛買的。」

在智能即熱飲水吧上嘗到甜頭後,雲米此後的很多產品都選擇在小米有品眾籌上發售,產品類型也從客單相對較低的小家電擴展到大家電。比如今年上線的的雲米自集塵掃拖機器人,解決了早期掃地機器人清掃路線不合理、避障速度慢、灰塵過濾不徹底,垃圾需要頻繁清理等諸多痛點。

在產品品質、需求滿足和平台氛圍的共同推動下,雲米在小米有品上推出的每款產品幾乎都獲得了不錯的銷售反饋。最新的例證是,其最新推出的雲米AI智目吸煙灶套裝眾籌金額超過了800萬,雲米自集塵掃拖機器人、雲米AI新風速烘智能雙投放洗烘一體機等產品的眾籌金額也超過了500萬。

"小米有品對於創新型產品有著非常好的生長土壤。"對於小米有品平台巨大的商業潛力,雲米團隊成員如是說。

事實上,雲米的成功並非孤例。

從2015年7月在"米家商城"上線算起,小米有品眾籌已經走過整整六年的時間。截止2020年底,總共發起過655期眾籌項目,總參與人數達到274萬,籌資額高達30.3億,幾乎全部眾籌項目都獲得了預期中甚至超預期的結果。

除了產品本身的品質保障之外,來自小米有品的支持同樣不可忽略。如前所說,直至今天,雲米團隊仍然對小米有品的全程參與印象深刻。

除了單純的平台上線支持外,小米有品團隊本身的產品理念也在後面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推動了大量爆款商品的產生。

比如,在如何用產品撬動用戶上,小米有品也為合作夥伴提供了不少有效的建議。在小米有品團隊的指導下,雲米的一款冰箱在外觀設計上增加了屏幕元素,可視化的特色成了這款產品的一大亮點。

再比如,在雲米AI新風速烘智能雙投放洗烘一體機這款產品上線前,小米有品團隊和雲米團隊為了控制面板下的一個進風小槽的設計,用了6個月的時間,先後改了三版。「傳統的進風小槽都是隱藏式的,但我們為了讓技術變得可視化,做成了一個蜂窩狀,讓用戶可以看到。」

雲米只是縮影,它的背後還有更多從小米有品上茁壯成長起來的企業。從它們的成長故事中你會發現,小米有品此刻並不只是一個分銷貨品的平台,它甚至像一家陪伴合作夥伴成長的風投機構。

與真正風投機構的微小差別,或許只在於它不投入真金白銀,但卻會在需求洞察、產品定位、流量扶持、市場打法等多個維度不斷為初創企業提供支撐,助力它們加速成長。

在新產品和新品牌猶如過江之鯽的新消費時代,那些堅持產品思維和用戶思維的創業者們亟需小米有品這樣的角色。小米有品不僅將這些被發掘出來的潛力股扶上馬,還盡力全方位地將它們送一程。

相信小米有品,相信小米有品眾籌;

相信「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理念;

相信小米有品的賦能體系;

相信我們,一起持續進化,一起做爆品,助你做賺錢又值錢的公司。

⑹ 請問小米一天的生產量平均是多少台手機呢

一個中小型的OEM工廠,一條生產線每天保守估計也有1500-2000台吧.10條線就是20000台左右

求採納T_T

⑺ 小米公司什麼時候成立目前為止總共有幾款手機產品

嗨!
小米公司正式成立於2010年4月,是一家專注於高端智能手機自主研發的移動互聯網公司。小米手機、MIUI、米聊是小米公司旗下三大核心業務。「為發燒而生」是小米的產品理念。小米公司首創了用互聯網模式開發手機操作系統、60萬發燒友參與開發改進的模式。
目前為止總共有手機:小米1,小米1S,小米1S青春,小米2,小米2S,小米2A和紅米手機
更詳細的描述問題有助於網友理解你遇到的麻煩,幫助你更准確的解決問題。謝謝你支持小米手機!

⑻ 小米生態鏈新「王炸」!5天眾籌23000多台!青島第五元素迎風起

小米公司自從憑藉手機在國內 科技 圈佔據地位後,就開始布局小米生態鏈,涵蓋家電、日用等行業, 為更多人帶去 科技 生活 的樂趣。

因此, 小米生態鏈 中 的眾多產品, 自帶 強烈 科技 屬性,依託小米生態鏈的第三方商家, 更是致力於研發高新 科技 產品 ,其中青島第五元素 科技 有限公司就是很好的 代表 。

第五元素是一家極具匠心、專注紫外線消毒行業的公司,它的創始人馬安祥,是一位專業的「技術咖」,在華為、小米等 科技 公司任職過, 有10餘年 科技 產品設計研發經驗。在他帶領下,團隊深刻貫徹技術立業的理念,嚴格把控產品質量,用心為消費者創造出高品質放心的產品。

它們的首款產品「FIVE多功能消毒盒」,設計上延續了小米一貫的簡約風,用馬安祥的話說,把產品做簡單最難,而第五元素一直堅持把核心功能做簡單,再難的挑戰都不畏懼,為的就是讓消費者滿意。

這款消毒盒, 真正做到了把產品做簡單。 採用業內最先進的UVC-LED技術,超強聚光燈珠,只需15分鍾就能有效殺菌。同時它還能為手機無線充電,憑借著強悍的性能,在今年第一季度一躍成為小米有品清潔電器人氣榜第一!

這只是第五元素受歡迎的開始,旗下另外一款產品「FIVE智能消毒殺菌燈」,又超出大家的期待,一面世即引爆小米有品!成為「王炸」產品,眾籌12小時,訂單就超3000台,最終達成了5天眾籌23000多台的亮眼成績。

為什麼FIVE智能消毒殺菌燈這么受消費者喜愛?因為它切切實實的滿足了大家最迫切的需求。

在馬安祥及其團隊的專注研發下,這款殺菌燈配備了進口飛利浦燈管、可連米家APP智能操控,滿足居家生活中多場景、全方位的消毒需求,在這種特殊時期,第五元素的這款產品,就是消費者們的安全守護者!

現在,第五元素又研製出了一款高品質產品「FIVE便攜消毒除味器」,可同時做到紫外線+臭氧雙重殺菌,續航也是一絕,長達30天!另外這款消毒器 輕巧便攜 ,還可車載使用, 試用過的 奧迪、法拉利等一眾車主都拍案叫絕 ,果然專注之下,必出精品。

這三款產品,無一例外都體現了第五元素堅持以最好的設計、極致的性價比為目標,也正因為這樣的品牌價值,第五元素獲得了200萬元的天使投資,成為今年一季度唯一一家獲得天使輪投資的初創企業,發展前景不可估量!

結合目前這種特殊情況以及市場來看,小米生態鏈旗下的第五元素只要專注紫外線消毒這一細分領域,抓住機會迎風而起,就能殺出自己的一條路, 成長為 最好的中國品牌。

⑼ 小米的簡介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10年3月3日,是一家專注於智能硬體和電子產品研發的全球化移動互聯網企業,同時也是一家專注於高端智能手機、互聯網電視及智能家居生態鏈建設的創新型科技企業。小米公司創造了用互聯網模式開發手機操作系統、發燒友參與開發改進的模式。小米還是繼蘋果、三星、華為之後第四家擁有手機晶元自研能力的科技公司。2018年7月9日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成為港交所上市制度改革後首家採用不同投票權架構的上市企業。
「為發燒而生」是小米的產品概念。「讓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的樂趣」是小米公司的願景。小米公司應用了互聯網開發模式開發產品的模式,用極客精神做產品,用互聯網模式幹掉中間環節,致力讓全球每個人,都能享用來自中國的優質科技產品。
小米已經建成了全球最大消費類IoT物聯網平台,連接超過1億台智能設備,MIUI月活躍用戶達到2.42億。小米系投資的公司接近400家,覆蓋智能硬體、生活消費用品、教育、游戲、社交網路、文化娛樂、醫療健康、汽車交通、金融等領域。
2019年6月,入選2019福布斯中國最具創新力企業榜。2019年10月,2019福布斯全球數字經濟100強榜發布,小米位列第56位。2019年12月18日,人民日報「中國品牌發展指數」100榜單排名30位。2019年,小米手機出貨量1.25億台,全球排名第四,電視在中國售出1021萬台,排名第一。入圍2020全球百強創新名單,AI等專利位於全球前列。2020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位列422位。

⑽ 小米的所有產品有哪些

小米產品有手機、充電寶、電視、手環、音箱和插線板。

小米(MI,全稱: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專注於智能硬體和電子產品研發的移動互聯網公司,也是一家專注於高端智能手機、互聯網電視以及智能家居生態鏈建設的創新型科技企業,由雷軍於2010年4月在北京創立。2018年7月9日,小米在香港上市。

2010年底小米推出手機實名社區米聊,在推出半年內注冊用戶突破300萬。此外,小米公司還推出安卓手機操作系統MIUI,當年6月底MIUI社區活躍用戶達30萬。2011年8月16日,小米公司通過媒體溝通會正式發布小米手機、米聊,MIUI是小米科技的三大核心產品。小米手機是小米公司(全稱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研發的一款高性能發燒級智能手機。手機2011年8月16日正式發布,售價1999元,採用線上銷售模式在小米科技的官網上進行零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