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荸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有哪些種類
荸薺為莎草科荸薺屬多年生淺水性宿根草本植物,俗稱馬蹄,又稱地栗,廣布於全世界,以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為多。我國早在公元前1世紀,古籍《爾雅》一書中就有荸薺的記載,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對其植物形狀及栽培方法有詳細描述,長江以南各省栽培普遍。廣西桂林、浙江餘杭、江蘇高郵、福建福州、安徽無為、湖北漢口等地為著名產區。
荸薺以球莖作蔬菜食用,皮色呈深褐色或棗紅色,肉質潔白,味甜汁多,清脆可口,自古有「地下雪梨」之美譽,北方人視之為江南人參。荸薺既可作為蔬菜,又可作水果,是大眾喜愛的時令之品。
荸薺的種類按球莖的澱粉含量可分為兩種類型。一是水馬蹄類型,為富含澱粉類型;二是紅馬蹄類型,為少含澱粉類型。按臍窪(靠根狀莖端)深淺分類,有平臍和凹臍兩種。一般來講,球莖頂芽尖,臍平,球莖小,含澱粉多,肉質粗,渣多,適於熟食或加工澱粉,如蘇薺、高郵荸薺、廣州水馬蹄等。球莖頂芽鈍而粗,臍凹,含水分多,含澱粉少,肉質莖甜嫩、渣少,適於生食及加工罐頭,但不耐貯藏,如杭薺、桂林馬蹄等。
削皮後的荸薺產品
㈡ 荸薺原產於什麼地方
中國。荸薺 一、栽培歷史和現狀 荸薺,古稱芍、鳧茈,又叫烏芋,南方稱馬蹄、地栗。學名(Heleahat is tube ro sa ashulus)古代把它列為水生果實,明古書王象晉《群芳譜》又把荸薺、菱、蓮、芡同瓜類,分列成為澤食類、瓜果類。 荸薺在紹興載培歷史悠久,據後漢書雲:「王莽末,南方飢謹,人庶群入野澤,掘殼茈而食」。而南方以江、浙為主,而浙江尤以紹興、嵊縣、諸暨等地為主要產地,可見2000年前,紹興已廣為栽培。紹興歷史上荸薺栽培分布較廣,據解放後統計資料整理,其中尤以鑒湖、安昌、陶堰、漓渚為多,面積在五千畝以上,收購量在六十年代還高達十三萬擔以上。當地農民往往前作種水稻,後作種荸薺,定植最遲不過立秋關。如能適時早種則產量高,晚種則產量低。立冬前後即挖掘嫩荸薺,一般畝產20-25擔,高的可達30擔以上。 二、主要特徵和經濟價值 荸薺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屬莎草科。地上呈叢生細長管狀的變態莖,中空有節、無葉。花穗聚於莖端似拳。花褐色。果實為地下球莖,個重多10至20克左右,球莖頂端具有長約1厘米的主芽,周圍具有側芽3-4個。 紹興荸薺有大紅袍、紫烏皮兩個品種。前者肉脆水分多,宜生食,或加工成清水馬蹄罐頭。後類肉硬,水分少,但澱粉含量高,宜加工成馬蹄粉,潔白晶瑩,爽滑細膩,可與藕粉、菱粉媲美,被華僑稱為「三元魁首」。多用於夏令糕點和冷飲食品配料。 荸薺性寒滑,味甘涼,有安中益氣,開胃消食,清熱止渴等功效。紹興民間將荸薺與甘蔗老頭共煮是清火解毒良葯,適用咽干喉痛,消化不良、大便燥結等症。每逢陰歷過年,紹興農村還用荸薺燒藕另加紅棗,俗稱「有富」,以取來年吉祥之意。 荸薺每百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質15克,脂肪0.1克,糖分2l克,熱量9l千卡,並含有鐵、磷、鈣等微量元素,故適量食之既可充飢,又可有益身體。 三、適生條件和栽培技術 在栽培管理上,紹興農民選擇顆大園整、主芽充實無損的作為種荸。育種苗床須蓋河泥4?寸。按2寸左右的株行距把種荸播入苗床,頂芽朝上。播後搭棚遮陰,早蓋晚收。移栽前十天左右,苗長3-4寸,去棚煉苗。移栽前,對大田深翻施肥,然後每畝種植3000-4000株。剛移植時水宜淺,約l寸左右,在分櫱旺盛階段灌水深至2-3寸左右。至寒露時停止灌水。至立冬到立春時期為收獲季節。紹興農村在冬季收獲叫冬摸,春季收獲叫春摸。常常一邊用鐵鋤掘,一邊用手揀,因荸薺生長深淺不同,往往一次揀不凈,故有「獃子據荸薺」之說法。 為了保持荸薺質量,收獲時,揀去嫩子、破皮,帶土堆放在室內泥土上。高寬不超過3尺,堆面四周用田泥固封,不使風干受凍,發熱變質。這樣可儲藏至翌年4、5月,有的按此法留種,到育苗時才啟封。近年來紹興荸薺種植面積銳減,目前僅陶堰、越北等地尚有成片種植外,其餘只是些零星栽培,全縣年種植面積約900畝,總產約二百萬斤左右。
㈢ 樂昌的特產有什麼
樂昌素有「馬蹄之鄉」的美稱。馬蹄是樂昌較大宗的土特產之一,總種植面積達一萬多畝,
產量也超過一萬多噸。以樂城和北鄉為主要產區,廊田、河南、長來、九峰等鄉鎮也有種植。樂昌馬蹄以個大肉嫩、清甜多汁、爽脆無渣為特點而聞名省、港、澳市場,其品質最優者為樂城田洞150畝產區出產的馬蹄,總產約240噸。每年的冬末春初馬蹄上市季節,樂昌馬蹄產品成行成市,形成長達一公里多的「馬蹄街」,眾多的外地商販紛至沓來,把馬蹄街圍得水泄不通。樂昌馬蹄除少量在本地區銷售外,大部分銷往外省、市,港澳市場也享有盛譽。
㈣ 樂昌的特產
土特產及名優產品
樂昌白毛尖茶是有名氣高山茶,50年代起便揚名內外。它產於雲霧高山之中,主要產地有沿溪山、廣北、東風果場等國營茶場及地處高寒山區的九峰、大源、兩江、五山、慶雲等鎮。1998年全市高山白毛茶葉總產量1088噸。
北鄉馬蹄,是解放以來就盛名內外的特產,1998年,年產馬蹄產品2.8553萬噸。其中主產區北鄉鎮被韶關市列為馬蹄生產示範區。1998年該鎮已種植馬蹄9800畝,總產量1.76萬噸,並引進了一批優質新品種進行試驗。
香芋是樂昌市聞名的土特產,種植歷史悠久,全市種植面積1.4萬畝,總產量2.1萬噸。其中以樂城張溪村生產的香芋品質最優。由於具有獨特的氣候和肥沃的油沙土壤條件,張溪生產的香芋以個大、體長而著名,每個重6—8斤,甚至10斤以上。外形猶如迫擊炮彈,因此在民間素有「炮彈芋頭」的美稱。張溪香芋,個大、皮薄、纖維少、澱粉含量高,並富含多種維生素及鈣、鐵、磷、鉀、硒等元素,極具保健價值,熟化後粉軟、芋香濃郁,風味獨特。多年來,張溪香芋旺銷香港、澳門、北京、廣州等地,2008年被列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農產品。
以九峰、兩江、五山、雲岩、梅花、羅家渡、老坪石、慶雲等鎮為產地的反季節蔬菜生產向基地化、規模化方向發展,形成了特色。1998年全市種植反季節蔬菜6萬畝,總產量達7萬多噸。該市生產的反季節蔬菜主要品種有:荷蘭豆、紅蘿卜、白蘿卜、夏陽白、辣椒、椰菜花等。由於該市有獨特的氣候等條件,特別適宜種植反季節蔬菜,計劃若干年內,形成10萬畝規模的反季節蔬菜生產基地。
九峰獼猴桃:樂昌的九峰、沿溪山林區,土地肥沃,氣候溫和,終年雲霧不斷,很適合中華獼猴桃的生長,許多山林都有野生獼猴桃生長,有的一棵藤蔓可摘果幾百斤。人工種植面積有400多畝,收成可達五、六十噸,野生獼猴桃每年也可摘果約15噸。
甘木通:甘木通是生長在粵北山區的一種野生葯用植物。經臨床試驗證明,甘木通用於治療高血壓和冠心病具有顯著的效果,並且有用量少、葯效長、無副作用等優點,是一種大有市場前途的葯用植物。樂昌、乳源的大瑤山已開始種植甘木通。
㈤ 荸薺是什麼在哪裡能買到
簡介:俗稱馬蹄,又稱地栗,因它形如馬蹄,又像栗子而得名。稱它馬蹄,僅指其外表;說它像栗子,不僅是形狀,連性味、成分、功用都與栗子相似,又因它是在泥中結果,所以有地栗之稱。荸薺皮色紫黑,肉質潔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自古有地下雪梨之美譽,北方人視之為江南人參。荸薺既可作為水果,又可算作蔬菜,是大眾喜愛的時令之品。
功效:荸薺中含有磷是根莖蔬菜中最高的,能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和維持生理功能,對牙齒骨骼的發育有很大好處,同時可促進體內的糖、脂肪、蛋白質三大物質的代謝,調節酸鹼平衡。因此荸薺適於兒童食用。英國在對荸薺的研究中發現了一種不耐煩的抗菌成分——荸薺英。這種物質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產抽桿菌及綠膿桿菌均有一定的抑製作用,對降低血壓也有一定效果。這種物質還對肺部、食道和乳腺的癌腫有防治作用。荸薺還有預防急性傳染病的功能,在麻疹、流行性腦膜炎較易發生的春秀,荸薺是很好的防病食品。荸薺是寒性食物,有清熱瀉火的良好功效。既可清熱生津,又可補充營養,最宜用於發燒病人。它具有涼血解毒、利尿通便、化濕祛痰、消食除脹等功效。
適合人群:是大眾食品。兒童和發燒病人最宜食用。
適用量:每次10個左右。
溫馨提示:荸薺不宜生吃,因為荸薺生長在泥中,外皮和內部都有可能附著著較多的細菌和寄生蟲,所以一定要洗凈煮透後方可食用,而且煮熟的荸薺更甜。荸薺屬於生冷食物,對脾腎虛寒和有血淤的人來說不太適合。
㈥ 馬蹄是哪裡的特產
國內很多地方都有不同品種的馬蹄,廣東省樂昌市特產北鄉馬蹄,以個大肉嫩、清甜多汁、爽脆無渣為特點而聞名。其他地區的馬蹄,也都挺不錯。看個人喜好啦。如果是問馬蹄的哪個部位,那麼去掉皮之後,都是果肉,都好吃。
另外,吃馬蹄,也有很多方法。比如,可以直接生吃,脆甜。煮過之後再剝皮吃,甜味更濃郁。與豬肉剁碎,炸丸子或做獅子頭,解膩而豐富口感。或者可以包餃子、蒸包子,做拔絲菜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