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產品成貨 » 石龍幼兒園農副產品哪裡有
擴展閱讀
兩個人費用怎麼分攤 2025-08-09 04:57:50
蘇州過戶車多少費用 2025-08-09 04:44:33

石龍幼兒園農副產品哪裡有

發布時間: 2023-02-06 13:17:10

① 二年級描寫家鄉的一段話怎麼寫

二年級描寫家鄉的一段話可以這樣寫:

第1篇:

我的家鄉在南海。你猜我最喜歡家鄉的什麼地方?這個地方在哪裡?

我最喜歡的地方是千燈湖。傍晚的千燈湖已經亮起了燈,千燈湖燈火輝煌、燈光閃爍,整個公園就像銀河從天而降,非常壯觀。不遠處的公路上,汽車如水,行人如潮。夜晚的千燈湖多麼明亮,多麼輝煌啊!

第3篇:

我的家鄉在湖北洪湖,洪湖是有名的魚米之鄉。

夏天的早晨,我和爺爺來到荷塘邊,哇,這里的景色真美!微風帶著荷花的香味迎面撲來,真香!露珠像個調皮的小男孩在荷葉上跑來跑去。這里還有美麗的荷花,有紅的、白的、粉紅的。荷葉底下的小魚兒、小蝦米在歡快地捉迷藏呢!

我的家鄉真美!你呢?

② 白洋鎮為什麼又被稱呼為五羊之地

白洋鎮位於湖北省宜昌市東南部,東連枝江市,南與宜都市隔江相望。白洋是長江中上游結合部水道旁的一個千年古鎮,民風淳樸。
白洋鎮稱呼為五陽之地而不是五羊之地,五陽之地傳說:傳說明代大學仕張居正的公公張唐望(人稱張國老)埋在白洋「五陽之地」,即頭枕當陽、腳蹬長陽、手搬車陽、身困白洋、面朝太陽,後來他的曾孫張居正成了明代的宰相,為官時還專門回白洋為其墓立碑「張公唐望國老之墓,曾孫兵部侍郎張居正立」。

③ 京山石龍鎮會不會劃分到屈家嶺管轄

你好!
京山石龍鎮不會劃分到屈家嶺管轄,因為石龍鎮是鎮級,屈家嶺也是鎮級,兩個都是平級區劃,同屬於京山縣。不存在誰管轄誰的問題。
京山
堅持優勢優先、錯位發展原則,按照建設「生態京山」總要求,著力建設「產業之谷、綠色之谷」,突出抓好石龍風情鎮、橋米產業集群重點基地、全省花卉苗木重點基地、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業、「農」文化體驗和生態養生旅遊服務業「一鎮兩地三業」建設規劃。3月底,縣里召開中國農谷核心區石龍鎮建設專題會議,決定將其打造成為以農產品深加工、生態旅遊和泛農機械為主要內容的產業集聚區。
同時,京山縣結合農谷核心區各村組的特點,一村一策,提出「三園三村兩庄一城」規劃。他們重點謀劃橋米立體循環產業園、財富現代農業科技園、中華中醫葯養生休閑產業園三個園區,分別落戶義和村、梭墩村和石龍村;並著力打造農谷大道沿線畫家村、文化創意村、農家樂村三個特色村;利用倒灌溪村和石龍村自然條件,興建世外桃源有機食品山莊、生態養生休閑山莊;還以石龍水庫為基地打造一個農耕文化體驗城。
該縣按照吸引世界500強、國內大企業和科研院所參與農谷建設的思路,實施主要領導掛帥、大員上陣、以商招商和專班招商等方式,組織招商推介活動。目前,農谷招商專班正在重點加強與聯想控股集團的聯系與洽談。縣里還成立中國農谷核心區石龍鎮建設前線指揮部,開辟農谷項目「綠色通道」,加大重點項目督辦力度,對武鋼集團、財富集團、國寶橋米、中華醫葯養生休閑基地等重大項目安排專班專人全程服務,力爭項目早日落戶投產。

④ 互聯網創業農村電商扶貧

一、電商扶貧要符合市場經濟規律01電商扶貧歸根結底在扶貧,總體要求是精準電商扶貧是電商與扶貧工作的融合,電商特徵明顯,但根本還是扶貧,電商只是載體而不是目的,最終檢驗成效的是扶貧效果。同時,電商扶貧也不是一個筐,什麼都能往裡裝,必須要精準到人到戶,體現為實實在在的賣出去、掙回來,讓老百姓感受到實惠。所以,《意見》的指導思想就明確指出:「以貧困縣(832縣)、貧困村(12.8萬)和建檔立卡貧困戶為重點,在當地政府的推動下,引導和鼓勵第三方電商企業建立電商服務平台,注重農產品上行,促進商品流通,不斷提升貧困人口利用電商創業、就業能力,拓寬貧困地區特色優質農副產品銷售渠道和貧困人口增收脫貧渠道,讓互聯網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的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從這個指導思想就可以看出,電商扶貧要在貧困地區開展,重點在農產品上行、貧困人口創業就業,最終體現在當地農特產品銷售和農民增收上。02首次提出「三個全覆蓋」電商扶貧版圖讓人憧憬距離2020年的脫貧攻堅最後期限只有四年多時間了,電商扶貧要做到什麼程度,達到什麼目標,也需要一個總體謀劃,不能當花瓶,做應景,必須要有切切實實的推進路線圖。為此,《意見》明確提出,「加快實施電商精準扶貧工程,逐步實現對有條件貧困地區的三重全覆蓋:一是對有條件的貧困縣實現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全覆蓋;二是對有條件發展電子商務的貧困村實現電商扶貧全覆蓋;三是第三方電商平台對有條件的貧困縣實現電商扶貧全覆蓋」。這三個「全覆蓋」的提出,對832個國定貧困縣是實實在在的利好,因為標志著不僅是國家財政支持的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全覆蓋,而且是第三方電商平台全覆蓋,而且縣下面的村也要全覆蓋。當然,也要看貧困地區的電商基礎如何,所以文件謹慎地提出要對「有條件」的貧困縣,而且是逐步實施。那麼「全覆蓋」的效果如何體現呢?《意見》提出,「貧困縣形成較為完善的電商扶貧行政推進、公共服務、配套政策、網貨供應、物流配送、質量標准、產品溯源、人才培養等體系」。這八個體系的形成,也絕非一日之功,需要各方付出艱辛努力。03電商扶貧可以行政推動,但更要符合市場經濟規律《意見》對電商扶貧的發展提出了五條原則,但最重要的還是第一條,即:「政府引導、市場主導。堅持政府引導、扶持不幹預、服務不包攬,充分發揮市場在農村電商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培育發展貧困地區電商產業,帶動貧困人口就業增收脫貧。」一方面,我們看到,在已經有起色的電商扶貧試點縣中,行政推動是必要的,因為在意識觀念、發展基礎、電商人才等條件不成熟的時候,只有靠政府的強力推動,迅速補齊短板,才能打開電商扶貧的缺口;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注意,單一的行政推動也容易演化為一種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生命力不強,特別是一些地方想在短期內大幹快上,靠電商扶貧出個經驗,拿點考核加分,往往是徒有虛名,甚至勞民傷財。所以,電商扶貧必須把政府的角色扮演好,准確定位,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真正對電商扶貧發展扶上馬,送一程,在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進程中發展壯大。二、十六部委聯合發力,電商扶貧更加重視上行電商扶貧不僅僅是讓貧困地區的農特產品上網,還可以與互聯網結合得更緊密,預售、眾籌、領養、定向采購都是可行的辦法,特別是消費扶貧的興起,又為電商扶貧打開一扇新的窗口。01人才始終是核心,今後還需不遺餘力各地電商扶貧面臨困難很多,一些困難不盡相同,但總體上都會遇到一個共同的大問題,就是人才瓶頸,能懂的人很少,會乾的人更少,能幹好的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為此,前期的試點中,各地普遍把人才當作大問題來抓。《意見》針對性地提出了一個宏大的貧困地區電商人才培訓計劃,「到2020年完成1000萬人次以上電商知識和技能培訓,培養100萬名以上農村青年電商高端人才,實現每個貧困村至少有1名電商扶貧高級人才,形成一支懂信息技術、會電商經營、能帶動脫貧的本土電商扶貧隊伍」,這種力度可以說是空前的。當然,人才不是光培訓就能出來的,實踐才是培養人才的最好方式。所以,《意見》提出,「為符合條件的貧困地區高校畢業生、返鄉創業農民工和網路商戶等發展電子商務提供創業擔保貸款,支持貧困村青年、婦女、殘疾人依託電子商務就業創業」,具體要實施農村青年電商培育工程、「巾幗脫貧行動」、電商助殘扶貧行動,分別由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國殘聯等黨的群團組織負責。02基礎設施短板明顯,供給側改革全面發力電商扶貧要做起來,面臨的現實制約很多,突出表現在網不通,網速慢,收費高;物流快遞不給力,「最後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沒有解決等。《意見》對此提出明確要求,「扎實推進貧困地區道路、互聯網、電力、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貧困地區電商發展基本條件。到2020年,寬頻網路覆蓋90%以上的貧困村,80%以上的貧困村有信息服務站」。具體的工作重點:一是「深入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重點向國家級貧困縣傾斜」,而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的重點就是加強和改善農村電商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加強交通運輸、商貿、農業、供銷、郵政等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共享銜接,推進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配送網路建設,加快貧困地區縣城老舊公路客運站改造,推動有條件的貧困村客運場站信息化建設,提升電商小件快運服務能力」,也就是說要整合縣以下能用的所有的各部門各體系資源,綜合打造物流快遞體系。三是「推進電信普遍服務試點工作,大力實施信息進村入戶工程」,這已經是繼十年前上一輪信息進村入戶工程之後的新一輪農村信息工程了,但十年前的問題是農民運用不足,而現在是農民需求強烈,可謂供給側的對應再發力。03電商扶貧還在創新,消費扶貧頗有看點電商扶貧不僅僅是讓貧困地區的農特產品上網,還可以與互聯網結合得更緊密,預售、眾籌、領養、定向采購都是可行的辦法,特別是消費扶貧的興起,又為電商扶貧打開一扇新的窗口。基於電商平台的信息便捷溝通與金融支付、物流快遞配套服務,在網上通過購買貧困地區特色產品來扶貧是一件既時尚又有意義的事情,一經推出,就引起了社會各方關注。如何推動消費扶貧健康發展,不至於淪為概念炒作,也不至於出現名不副實,需要規范和相關體系建設。《意見》對此專門提出指導性意見,一方面,「以每年扶貧日為時間節點,組織有關電商企業和網路平台,共同舉辦『邀您一起來網購』等消費扶貧體驗活動」;另一方面,「加強貧困地區優質特色農產品、民族手工藝品、休閑農業的宣傳推介,鼓勵支持電商平台常年開展富有特色的網購活動」。也就是說,消費扶貧可以結合扶貧日集中開展,也可以演化為常態化活動,但核心是優勢產品、特色產品,也需要加強網路宣傳,塑造地域品牌,讓消費者買得情願,吃的滿意。那麼消費扶貧也需要注意一些問題,就是雖然消費者願意購買貧困地區的農產品,甚至也願意接受貧困地區農產品在包裝、外觀上的一些不完美,但並不等於就可以不做上網銷售的品控,因為消費者本質上還是在采購正常商品。所以,消費扶貧的興起,需要貧困地區加速推進供給側改革,加強源頭的農產品基地建設,做好標准化生產,重視產後的貯藏保鮮、包裝分揀、品牌設計等環節,提升消費者的體驗感,讓消費者買得情願,吃的滿意,最終是以商道來行人道。從2016年發生的貧困地區網上促銷事件來看,有幾條經驗教訓必須汲取:一是宣傳上有度,不能過度煽情,內含道德壓力;不能按一般電商產品過度進行產品美工和方案創意,這往往造成宣傳與實物的感觀落差,降低了消費者的體驗感。二是組織上有序,絕對不是把東西上網那麼簡單,從源頭的產品質量控制到中間的倉儲、包裝、物流到最後的客戶服務與售後等,每一個環節都要有嚴格的把關,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會影響整體形象。三是一定要確保真實和精確,不能籠統地說這就是貧困地區的東西,而是要精準到什麼鄉什麼村什麼農戶生產的,怎麼種的,怎麼收的,誰最後賣出去的,這個信息必須真實,新疆的維吉達尼團隊就是做好了這一點,消費者的信任度明顯提升。同時,相關信息最好有政府背書。嚴禁任何形式的借用消費扶貧營銷,確保愛心不受傷害。

⑤ 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公示,廣東有14個鎮入列,你怎麼看

俗話說,沒有金剛鑽,就不攬瓷器活兒。廣東這些入選了國家特色小鎮的,都是魅力之鎮——經濟強鎮佛山樂從、文化名鎮番禺沙灣,還有 旅遊 小鎮肇慶鳳凰鎮……

無論是從特色產業、傳統文化或者是旖旎風光,這些上榜的小鎮實力絕對是杠杠的!

一、 歷史 文化悠久,資源豐富

比如番禹的沙灣鎮為例吧,那可是座有著800多年 歷史 的嶺南文化古鎮, 歷史 文化資源豐富,民間藝術飲譽南國,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非常豐富,大量祠堂、廟宇等古建築和商業遺址、民居遺址保存完整。民俗文化沙灣飄色等,每年吸引大量遊客。還有古鎮的姜埋奶,吃貨們千萬不能錯過哦。

二、特色產業吸引人

比如佛山順德樂從鎮,就更不用說了,這可是被譽為「中國傢具商貿之都」。但凡有新屋裝修買傢具的,誰沒有聽說過這個名字?不但擁有全國最大的傢具市場,還擁有全國最大的鋼鐵巿場,全國數一數二的塑膠原料市場。產業形態和商貿特色非常明顯。

還有汕頭市潮陽區海門鎮,漁業是當地支撐產業之一。海門漁港是國家一級良港、全省第三大漁港,並於2005年成功申報為國家中心漁港。這地方的海鮮老有名了,不能再說了,咱口水已經流了一地。

三、景色優美,主打休閑 旅遊

如清遠市英德市連江口鎮,有著兩千多年的 歷史 ,是舊皇朝兵家必爭之地,名勝古跡很多, 旅遊 資源十分豐富。北江小三峽之一的湞陽峽,遠近聞名,此峽險峻秀麗,以其「古、秀、奇、險、幻」而名揚千古,歷代遊人為它呤詩作賦,寫下不少贊美的詩篇。每逢節假日,遊客絡繹不絕。

目前,我們國家的人們越來越向大城市或特大城市集中,這是經濟發展的階段必然性。但不就代表了小鎮鄉村的沒必要存在。小鎮的 歷史 文化資源、 旅遊 景點,無論 社會 如何發展,最後留下的還是文化的傳承,畢竟物質也需要精神的承托~~

縱觀世界上很多國家著名的小鎮都是獨立而有特色的,一個聞名中外的大學可能就在一個小鎮里。而我們廣東這些入選全國榜單的小鎮,再多努力,未來會有更多的成就哦,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全國第二批276個特色小鎮名單中,廣東有14個鎮入列。

1、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

西樵鎮位於珠江三角洲腹地的南海區西南部,是國家「AAAAA」級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中國面料名鎮、廣東省中心鎮,面積 176.63 平方公里,轄4個城區、27個行政村,常住人口292776人(2017年),流動人口 6萬多人。

西樵民風淳樸,古俗猶存。山間有7個古村落,個個具有原汁原味的的嶺南農家特色。走進農家採茶種菜,別有風味;參加西樵婚嫁禮儀,奇趣無窮。一種以「吃農家飯,住農家屋,走農家路,干農家活」為特點的「做一天西樵山民」山村農家樂活動因其山野之趣,傾倒了眾多都市 旅遊 者。此外,西樵山歡樂節等節慶活動,以及「半山扒龍舟」,「阿婆扒龍舟」,「新年獅藝」等民俗活動,頗具地方特色。

西樵山素有「珠江文明的燈塔」的美譽,早在6000多年前,勤勞智慧的西樵山人,就在這塊土地上創造了燦爛的「雙肩石器」文化;明清時期,以湛若水、何白雲、康有為為代表的一大批文人學子隱居西樵,探求理學,錘煉心性,使西樵山獲得了「南粵理學名山」的雅號,西樵「理學文化」自此聲譽雀起;西樵山的宗教文化特色鮮明,她不僅以佛、儒、道三教融合為其特點,更以具有中國特色的南海觀音文化令人矚目,聳立於西樵山第八高峰上的世界第一觀音座像已成為人們研究觀音文化的必到之所;作為國家森林公園的西樵山,其綠色文化尤為突出,西樵山以其美好的生態環境和優越的地理位置,被稱為整個「珠江三角洲」的「前花園」成為在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中逐步走向「都市化」的南粵民眾遠離塵囂,回歸自然的一塊福地。在這里,遊人可盡情吞吐西樵翠色,肆意吸納山川靈氣,休閑度假修身養性, 健康 長生已成為西樵「綠色文化」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西樵山上村人的婚嫁習俗和生產勞動習俗, 引起了遊人的極大興趣,特別是「半山扒龍舟」,「阿婆扒龍舟」,「新年獅藝」等民間游藝活動,更是盛況空前,遊人若不以一睹為快。西樵山美譽眾多,自古以來民間就流傳有「南粵名山數二樵」的佳話,將西樵與東樵(羅浮山)列為南粵名山的代表,更有文人學士寫詩矚文,給西樵山以更高的評價。趙朴初有「古風爆竹喧人日,世內桃源現代家」的佳句,秦牧有「西樵秀色美於詩」的贊譽,黃施民有「西樵若問比東樵,秀倚南天此最嬌」的吟詠,更有學者專家盛贊其為「不上西樵山,不算到嶺南」。今天,處於新世紀的西樵山--這顆綠色的寶石,正在顯現出愈加奪目的光彩。


2、廣州市番禺區沙灣鎮。

建築

沙灣是一個有著近800年 歷史 的嶺南文化古鎮,因地處古海灣半月形的沙灘之畔而得名。這里還是嶺南民間建築藝術博物館,古鎮完整地保存著嶺南地區傳統村落梳式布局,留耕堂、寶墨園、南粵苑、鰲山古廟群等堪稱嶺南建築藝術的傑作。

音樂

沙灣是廣東音樂的發源地。沙灣古鎮傳統生活氣氛濃厚,民間藝術活躍,創造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質文化資源。何氏典雅派從「琵琶大王」何博眾開始,歷經數代人努力,到「何氏三傑」時期獨樹一幟,發展成為廣東音樂極具影響力的一大流派。典雅派廣東音樂被稱為「意景音樂」。[7]沙灣也因此成為 歷史 上廣東音樂最活躍和廣東音樂 歷史 遺跡最多的地區之一,至今仍保持了清代「私伙局」的演奏傳統。

雕塑

作為廣東省「民間雕塑之鄉」,沙灣古鎮保存了大量磚雕、木雕、石雕、灰塑、壁畫等藝術精品,藝術風格具有濃郁的嶺南特色。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傳統文化活躍在民間,如北帝誕、鰲魚舞、扒龍舟、粵劇、蘭花等。

飲食

沙灣還有醇香誘人的傳統小吃-姜埋奶、牛乳白餅等。

沙灣姜撞奶是廣東省一道傳統甜品小吃,將鮮水牛奶加糖煮沸,倒入碗中,與老薑汁撞在一起,便成了既像豆腐花又像蒸水蛋一樣稀中帶稠的 美食 ,卻比豆腐花、蒸水蛋香滑甜爽,且有溫中、調胃、驅寒、養顏的功用。味道香醇爽滑,甜中微辣、風味獨特且有暖胃表熱作用。

北帝誕是古沙灣最重要的節慶。過去每年農歷三月初三北帝誕,沙灣都會舉行「迎神賽會」。北帝出巡,飄色、醒獅、舞龍、鰲魚等必來助興,鼓樂喧天,規模盛大。如今,沙灣人對北帝的崇拜依然不減,由北帝誕衍生出來的各類民間藝術仍然大放異彩。

沙灣飄色

沙灣飄色是一項具有沙灣本土特色的民間藝術活動,流行於珠江三角洲一帶,影響全國。它集合了材料、力學、音樂、造型、裝飾等工藝,以色櫃作為展示舞台,色櫃上坐立著的人物造型稱為「屏」,凌空而起的稱為「飄」,二者由中間的色梗連接,形成一個有機整體,以此表現某個民間傳說或戲曲故事片段。

沙灣飄色起源於明代中葉至晚明時期,由沙灣北帝誕迎神賽會娛神節目發展而來。清中葉至民國初年達到全盛,改革開放後復興,內容與技巧經歷了三次大創新。現村中仍存有一百多年前的色櫃和色梗。

沙灣飄色-水色

傳統的沙灣飄色活動在每年農歷三月初三北帝誕舉行,由鄉中各坊里輪流組織,每次出20-30板色,以八音鑼鼓伴奏,在主要街巷巡遊表演。

沙灣飄色現存100餘板色,每一板色都有一個主題內容,分為四類:一是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如《嫦娥奔月》;二是戲劇故事,如《水漫金山》;三是祝福吉祥如意的,如《青雲直上》;四是反映當地民俗風情的,如《雨打芭蕉》。

沙坑龍獅

龍獅在沙灣歷有傳統,其中以沙坑龍獅團最為著名。沙坑龍獅團在南派醒獅原有的技藝基礎上,吸收融入北派舞獅的技藝,將高樁醒獅和民間武術「梅花樁」與南派醒獅套路相融合,形成別具一格的沙坑醒獅。據不完全統計,自成立以來,沙坑龍獅團在國際、國內、省、市的比賽中共獲得50多項金、銀獎。







3、佛山市順德區樂從鎮。

樂從鎮內有人類居住超過一千年的村莊,有岳步、鷺洲;八百年以上的有平步、葛岸、沙滘、新填(現屬勞村管理區所轄);七百年以上的有良教、桂圃(即今小布)、小涌、教德,以及因蘇妃事件株連,由南雄珠璣巷一起逃難到當時南海崗州太艮(即今之順德區大良),再遷移到各處開村的新隆、上華、荷村、大墩、良村、勞村、道教、大羅、水藤、羅沙、楊滘等十一個鄉村。建村在五、六百年以上的,有新基(羅沙管理區轄區)、理教、馬滘、騰沖。而定居較逅的大閘,也有二百多年了。

樂從鎮二十多個主要鄉村,按其開村時間先後順序列表如下:

岳步(西元936年)、鷺洲(西元964年)、平步(西元1101-1125年)、

葛岸(西元1127-1130年)、新填(西元1127-1130年)、沙滘(西元1158年)、

良教(西元1195-1201年)、桂圃(西元1225年)、小涌(西元1232年)、新隆(西元1273-1274年)

樂從,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商業貿易集散地,擁有著全國最大的傢具市場,全國最大的鋼鐵巿場,全國數一數二的塑膠原料市場。以商貿立鎮的樂從,經濟特色鮮明,現代商貿和物流業興旺發達。樂從擁有聞名遐爾的「傢具、鋼材和塑膠」三大專業市場。此外,樂從的房地產、木業和布匹等市場也迅速發展。樂從鎮的印刷、傢具製造、鋼鐵物流加工和 汽車 配件等行業發展迅速,形成了全國最大的啤酒貼紙生產基地和全省最大的煙包及濾咀紙生產基地。

4、珠海市斗門區斗門鎮。

斗門鎮,隸屬於廣東省珠海市斗門區,位於珠江三角洲南端,地處斗門區西北部,東枕雄偉的黃楊山系,南鄰乾務鎮,西隔虎跳門水道與新會沙堆鎮相望,北與蓮洲鎮接壤。區域總面積105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斗門鎮戶籍人口有46599人。截至2020年6月,斗門鎮共下轄1個社區、1個管理區、10個行政村。

2018年,斗門鎮上榜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確認斗門鎮為2019年國家衛生鄉鎮。2021年1月6日,斗門鎮被廣東省文化和 旅遊 廳公布為第二批廣東省 旅遊 風情小鎮。

2019年,斗門鎮工業企業個數共29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個數4家。




5、江門市蓬江區棠下鎮。

棠下鎮是中國著名的 歷史 學家、教育家陳垣教授的故鄉。被毛澤東主席稱為「國寶」。

棠下鎮是著名的僑鄉,是省重點工業鎮。棠下鎮物產富饒,素有「魚米之鄉」,「水果之鄉」的美譽。

2019年10月,棠下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1]

2020年7月,獲得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榮譽稱號。





6、梅州市豐順縣留隍鎮。

2006年9月,留隍鎮被廣東省定為「青欖專業鎮技術創新試點單位」。先後獲得廣東省專業技術創新試點單位、廣東省生態示範鎮等殊榮。2016年,留隍鎮入選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

2019年,留隍鎮一般公共預算財政撥款收入5413.06萬元,比上年決算數增加114.8萬元,增長2.2%;政府性基金預算財政撥款收入2839.00萬元,比上年決算數增加2616.11萬元。




7、揭陽市揭東區埔田鎮。

2019年6月,埔田鎮被譽為中國竹筍之鄉,廣東省 科技 創新專業鎮。

2019年7月,埔田鎮入選2019年全國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名單。

2021年1月6日,被廣東省文化和 旅遊 廳公布為第二批廣東省 旅遊 風情小鎮。

埔田香蕉

香蕉遍植於揭陽各地,已有數百年栽培 歷史 。果呈長圓條形而略彎,果肉多為金黃色,肉質軟滑柔潤,味道清甜芳香,食法多樣,以鮮食為主。為嶺面四大佳果之一。

埔田竹筍

竹筍俗稱「竹芽」。揭陽市的竹筍主要為麻竹的嫩芽,以揭東縣錫場鎮和埔田鎮所產最為有名。揭陽竹筍具有殼薄肉厚,質細味甘,恬淡而鮮的特點,是宴席上的「山珍」。埔田鎮的竹筍生產 歷史 悠久,是揭東的傳統農業項目。解放前就有鮮筍供應整個粵東市場,並供應香港及東南亞一帶,該縣竹筍品種獨特,品質優良,是國內罕見的食用筍品種,有「嶺南山珍」美稱。

「古山二號」龍眼

埔田鎮龍眼果實鮮嫩、清甜可口,營養豐富,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多種氨基酸和維生素,具有很高的食用價值和葯用價值。


8、中山市大涌鎮。

大涌鎮獲得「中國紅木雕刻藝術之鄉」、「中國紅木傢具生產專業鎮」、「中國牛仔服裝名鎮」、「國家衛生鎮」、「省紡織服裝名鎮」、「省衛生鎮」、「省教育強鎮」、「市文明鎮區」、「市工業強鎮」等稱號。



9、茂名市電白區沙琅鎮。

2000年被評為全國造林綠化百佳鄉鎮

2001年被評為全國 體育 先進鎮、廣東省衛生先進鎮;

2002年被省政府批准為廣東省中心鎮;

2003年被省政府批准為「小城鎮 健康 發展綜合試點」鎮;

2004年全國重點鎮,茂名市文明鎮等榮譽稱號;

2009年被評為廣東省宜居城鎮(為全省十個試點鎮之一)、

2010年被評為電白縣科學發展先進鎮;

2011年又被評為廣東省農業名鎮;

2013年榮獲「全國一村一品示範鎮」、

2014年再次入選全國重點鎮,及 「廣東省農業特色產業名鎮」

2015年成為廣東省新型城鎮化「2511」工程綜合試點鎮

10、汕頭市潮陽區海門鎮。

蓮花峰風景區,為粵東名勝古跡。蓮花峰風景區位於廣東省汕頭市潮陽海門鎮南海邊陲,三面環海,一面依山,有奇石儼若蓮花之狀,因此而得名,史稱「蓮峰海色」,現以「蓮峰浩氣」位列汕頭八景之一,於2015年12月榮膺國家AAAA級 旅遊 景區。[7]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帶兵勤王曾至此。

蓮花峰還有鐫刻著日軍侵華罪惡的大型公墓萬人冢」,有為紀念宋丞相文天祥和元隱士張魯庵而建的忠賢祠(即蓮峰書院);有明代隱君吳從周所辟,為海門居民掃盲講學的海鏡堂;有始建於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的蓮峰古寺;有元代隱士張魯庵書舍及魯庵墓;有明隆慶三年(1569年)為抗擊倭寇侵擾而建的古炮台;有明、清期間操練水師的德勝關;有元代至今歷代名人志士、宦官墨客留下的摩崖石刻多處等(其中「萬人冢」和「蓮花峰摩崖石刻」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摩崖石刻宋2處、元39處、明12處、清27處、民國3處,包括近現代共100多處)。位於湖邊村大湖神廟。1997年4月9日潮陽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海門鎮環海路的晴波塔從光緒至今巳有100多年的 歷史 ,經1991年重修,目前古跡完整,保持原塔形狀。境內土特產品有蓮峰牌海門糕仔、本港魷魚脯、金錢饒魚膠、西施舌、洪洞牛母石紫菜等。




11、湛江市廉江市安鋪鎮。

安鋪中山公園位於安鋪鎮東北部,民國二十年(1931年)由居民集資興建,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名。1976年曾改名人民公園,20世紀80年代初復名安鋪中山公園。公園佔地30畝,內有中山亭、工人文化宮、兒童公園、賓館、滑冰場、花木場等。

特產 美食

安鋪雞飯

安鋪雞飯源於清代道光、咸豐年間(1821年-1862年),包括白切雞和雞湯飯。

白切雞

白切雞是選用當地的走地雞,項雞(母雞)每隻重1千克多、閹雞每隻重1.5千克多為宜,劏凈去掉內臟,除掉雞尾。然後將水煮到70 -75 時,將雞投放水中,待雞腔內裝滿水即撈起,倒腔內水回煲中,如此反復3次,大約經過15分鍾後,待膝關節的皮已向上收縮,即撈起吊干,均勻抹上生油,即成為熟雞。食用時可配上醬油,伴以沙姜、蒜蓉、麻油蘸雞。2012年,安鋪白切雞獲「廉江十大 美食 」品牌稱號。

雞湯飯是選用當地產粘米或香米,以雞湯加豬油煮成飯。

安鋪年糕

安鋪年糕以糯米、紅糖、白砂糖、花生油等為原料製作,採用高壓鍋爐蒸汽成型生產技術。2012年,安鋪年糕獲「廉江十大 美食 」品牌稱號。

榮譽稱號

1952年12月,在第二屆全國衛生會議上,安鋪鎮被評為全國丙等衛生模範鎮,獲毛澤東題詞「動員起來,講究衛生,減少疾病,提高 健康 水平,粉碎敵人的細菌戰」的錦旗一面。

1981年,被廣東省命名為「 體育 之鄉」。

1982年,安鋪鎮被廣東省衛生廳授予全省第一個「無鼠害鎮」稱號。

1997年,安鋪鎮被廣東省確定為綜合改革試點鎮。

1998年,安鋪鎮被列為廣東省鄉鎮企業百強鎮。

1999年,安鋪鎮被列為湛江市發展鄉鎮企業標兵鎮。

2001年,安鋪鎮被定為廣東省中心鎮。

2002年,安鋪鎮被列為廣東省小城鎮綜合 健康 發展試點鎮。

2004年,安鋪鎮獲「湛江市發展工業先進鎮」稱號。

2006年,安鋪鎮被市評為「2006年度外貿工作先進單位一等獎」,並獲「招商引資三等獎」。

2010年,安鋪鎮獲「廣東 旅遊 美食 之鄉」稱號。

2011年,安鋪鎮獲 「中國海鮮 美食 之都—— 美食 名鎮」稱號。

2012年12月29日,安鋪鎮被湛江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公布為湛江市2011年度發展工業先進鎮。同年,被廣東國際食品博覽會組委會授予「廣東年糕之鄉」稱號;被評為「湛江市 社會 主義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示範鎮」。

2014年6月上旬,安鋪鎮被評為廣東省宜居示範城鎮。

2014年7月21日,安鋪鎮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民政部、科學技術部列為全國重點鎮。

2016年,安鋪鎮入選「2016年度中國建制鎮綜合實力前1000強(全國科學發展千強鎮)」,排在第644位。

2017年8月22日,安鋪鎮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布為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38][39]同年,安鋪鎮入選「2017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排在第629位。

2018年,安鋪鎮入選「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排在第950位。

2019年10月8日,安鋪鎮入選「2019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排在第953位。

2019年12月30日,安鋪鎮入選首批「廣東省 旅遊 風情小鎮」。

2020年4月21日,國家城市品牌評價項目組、《中國城市報》社發布2020中國特色小城鎮品牌傳播百強榜,安鋪鎮位居第23名。

此外,安鋪鎮曾與中山市小欖鎮、順德區容奇鎮、東莞市石龍鎮並稱為廣東四大古鎮;衛生、 體育 和民兵工作被譽為「三面紅旗」,曾獲「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稱號;先後被評為2003年度廣東省衛生先進鎮和2005年度廣東省衛生先進鎮。

2021年9月,入選第三批廣東省級「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專業鎮名單。


12、肇慶市鼎湖區鳳凰鎮。

鳳凰鎮內現有九龍湖、黃金溝、藏龍溝、親親大自然、九龍灣漂流、同古山居等 旅遊 景點,各景點以環境幽靜。鳳凰鎮按照市「打造千里 旅遊 走廊」的 旅遊 發展規劃,堅持以發展 旅遊 為龍頭,結合本鎮獨特的 旅遊 資源優勢,積極 探索 生態 旅遊 大發展的新思路、新辦法,努力整合 旅遊 資源,大力開發特色 旅遊 。鳳凰鎮九龍湖景區被列為肇慶市「千里 旅遊 走廊必游勝景之一」。

2005年12月鳳凰鎮被省 科技 廳批准列入 旅遊 技術創新專業鎮;2008年1月被省 旅遊 局評為「 旅遊 特色鎮」,這對鳳凰今後加快 旅遊 開發,提升 旅遊 品位創建良好的基礎。08年全鎮各景點接待遊客23萬人次, 旅遊 收入達到1086萬元,比上年增長8.6%。



13、潮州市湘橋區意溪鎮。

意溪鎮內有始建於隋唐時期的松林古寺,明代的別峰古寺、石庵、白塔寺,清代的古竺庵、孝禪寺和三山國王廟等,形成獨特的宗教 旅遊 文化,別峰古寺和上津方伯第、海角山貝丘遺址列為潮州市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其他文物古跡有:鱷渡秋風亭、潮東雄鎮石刻、蔡家圍寨牆遺址、東郊村明代石猴、頭塘村明代普同塔、桂坑村羅厝圍寨等。

榮譽稱號

2004年,意溪鎮被廣東省授予「廣東省民族民間藝術之鄉」。

2011年,意溪鎮被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14、清遠市英德市連江口鎮。

連江口鎮有兩千多年的 歷史 ,是舊皇朝兵家必爭之地,名勝古跡很多,並以河鮮 美食 著稱,它集山水名勝、 美食 為一體。

連江口鎮 歷史 悠久,文化豐厚,有著兩千多年的 歷史 ,是舊皇朝兵家必爭之地,鎮內古跡眾多。今連江口之地建制於明洪武二年(1369年),因圩址在連江(古稱洭水)與北江(古稱溱水)的匯合處,故名。飛來峽水庫庫灣風景秀麗。與湞陽峽一起形成北江流域原生態十里長廊。鎮內湞陽峽文化 旅遊 區內的湞陽峽,因帶有神奇色彩又名盲仔峽,是北江流經波羅坑至連江口的一段狹窄河道,北起英城街道下張村,南至連江口鎮江口咀,全長約10公里。兩岸高山屹立,峭壁險峻,水勢洶涌,成為古代水路交通咽喉,兵家防範要地。漢代趙佗在南越稱王後,就於湞陽峽下游不遠的江口咀築萬人城,屯兵萬人扼險,阻止漢兵南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中山大學莫偉宗教授曾說:萬人城是南越文化的瑰寶,完全有理由申請「世遺」,將與海上絲綢之路並稱為廣東最重要的 歷史 文化遺產。萬人城遺址未來經挖掘恢復後,將成為湞陽峽文化 旅遊 景區這個皇冠上最閃亮的明珠。湞陽峽有保存完好的古棧道,並有20多方摩崖石刻。宋代在江峽西岸修築棧道,在幾處斷崖邊又棧道殘跡,東岸的古棧道離河面較低為明代修復,現保存得較為完整,仍可行人,棧道長約1000米,寬1米左右,是英德境內乃至全省范圍內發現最完整的古棧道之一。此湞陽峽峽以「秀、奇、險、幻」聞名,江峽沿岸還有九道灣、八丈石、盲仔石、犀牛石、將軍石等景觀,唐以來為英德著名的游覽勝地,留下不少贊美峽谷風光的詩篇,唐代名相張九齡、宋代大詩人楊萬里、清代著名文學家袁枚等人寫有贊美湞陽峽的詩。湞陽峽境內有保存完好的古棧道,並有20多方摩崖石刻。在湞陽峽江口咀的岸邊有一處江口廟,臨江而建,該廟所處位置乃風水寶地,可謂「三江六岸」,逢初一、十五眾人朝拜,香火旺盛,廟主神位乃是有北江女神之稱的曹主娘娘。據說該廟神靈管轄大小北江流域百姓特別是漁民的平安,拜祭女神可保國泰民安,風調雨順。曹主娘娘與媽祖、龍母並肩南粵精髓,境內主要文物古跡還有洭浦關(一說湞陽關)、粵漢鐵路舊址等。

所獲榮譽

2020年12月9日,獲評2018至2020年度「廣東省文明村鎮」。

美食 明珠一一安鋪,位於九洲江與北部灣的交匯處,廣東省四大名鎮,中國 美食 名鎮首位,土地平曠而肥沃,氣候溫暖而濕潤,鹹淡水產品、農副產品及水果極其豐富, 歷史 傳統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建築藝術精湛(成片騎樓, 美食 廚藝更是精妙絕倫,品種林林總總,白切雞、魚生粥。

五華特色:有正宗客家風味,五華人民遍布全國各地,走上世界,吃苦耐勞五華客家人從古至今都奉行先輩們劍業精神,一以既往立足 社會 ,放眼全球,為今天的中華民族復興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我大英德威武,其實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故鄉情乙結,俗稱鄉愁。心裡最美的風景,當屬故鄉無疑。我在大江南南北漂泊十幾年。現在每個月都要回一次英德,每次回去都捨不得離開,無他,父母在,故鄉情,我愛英德。

吳川市黃坡鎮應該入列。黃坡有中國第一任美國大使陳蘭彬故鄉。有愛國將領李的故鄉。有數不盡的特色 美食 ,吳川飄色的發源地。監江的出海口,黃坡古港。吳川,湛江人口的第一大鎮。台山的名自從並江門就一天比一天蒙了看不見了台山應拼珠海距離珠海最近只有一橋之別為什麼台山不合珠海呢距離江門|00幾公里

開發特色小鎮的確對當地的經濟、文化等方面有所幫助,但最重要的還是可持續,要做實,要經受得住群眾的驗證,而且要有長遠的規劃,不能喊口號做政績,要讓當地百姓成為最受益的群體,全中國百姓都記住並認可。

⑥ 東莞市石龍達達英才幼兒園怎麼樣

好。
1、教學質量。東莞市石龍達達英才幼兒園教育教學質量好,教師教學經驗豐富。
2、教學環境。東莞市石龍達達英才幼兒園的教育教學環境好,教學設施齊全。

⑦ 上半年農業農村工作總結

上半年農業農村工作總結1

20XX年上半年,我鎮農業農村工作在上級主管部門的關心指導下,在鎮委、鎮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區農業農村工作有關精神,以增加農民收入為中心,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的工作目標,與時俱進,開拓進取,扎實工作,切實抓好我鎮各項農業農村工作,使我鎮農業和農村工作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一、抓好春季備耕工作

確保農業生產正常進行。針對去年冬末今春少雨的天氣,我鎮未雨綢繆,年初向XX鎮買水30萬立方,分別抽調到林瀝、心埔、子營、石龍等4個村的蓄水塘,切實保證我鎮春耕生產用水。此外,我鎮還對農用物資市場進行整頓,杜絕買賣假農用物資現象發生,確保種子、化肥等農用物資的正常供應。從而切實保障各項春耕工作的順利進行,全鎮共完成水稻播種面積1043畝,蔬菜播種面積5260畝,甜玉米播種面積3150畝,其它播種面積320畝。

二、加強林業、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改善農業生態環境。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是農業和農村經濟賴以生存發展的基礎,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持農業可持續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根本保證。今年上半年,我鎮重點抓好林業、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林業方面:

1、認真抓好森林防火工作。落實森林防火責任,成立森林防火指揮部和防火隊伍;大力宣傳森林防火知識,提高群眾的防火意識;實行森林火情舉報獎勵制度,調動群眾防火積極性,形成全民監控的良好局面;同時籌資建成一條長13公里的森林防火帶,確保我鎮上半年無重大森林火災事故發生。

2、積極開展植樹造林活動。我鎮在經濟困難的情況下,積極籌集資金,投入到瀝鎮公路泮瀝段綠化建設和森林防火帶的建設中,進一步綠化、美化林瀝,較好地完成了植樹造成林任務。

水利方面:

1、多方籌集資金,投入87萬元資金加固馮村堤圍東室段,全長0.76公里,共砌4.537萬土方,2895石方;

2、抓好各水利工程的防汛工作,成立「三防」領導機構,制訂防汛搶險崗位責任制,建立一支約1500人的防汛搶險隊伍,確保防汛責任、防汛人員、防汛器材三落實。

3、抓好各水利工程的管理,確保農業生產用水。

三、抓好畜牧防疫工作,確保畜牧業健康發展

面對突如其來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我鎮迅速成立防治高致病禽流感防領導小組,加強對全鎮防疫工作的領導;通過多種形式宣傳禽流感防治知識,提高群眾的防疫意識;同時,我鎮派出得力幹部協助獸醫站開展全鎮禽只的普查、防疫工作,切實做到防疫人員、防疫經費、防疫物資三到位,確保我鎮禽只100%注射疫苗,同時積極協助各相關職能部門做好各項防疫措施,從而使我鎮取得了防治高致性禽流感工作的勝利,無一例禽流感病例發生。

在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預防工作的同時,切實抓好動物春季防疫工作。我鎮召開動物春防動員會議,向各村委會主任和有關單位領導傳達上級文件精神,層層落實春防責任,全鎮共簽訂責任書119份;鎮政府拔付防疫經費34000元,確保各種防疫設施到位,全鎮牲畜90%以上注射疫苗,雞、鴨、鵝100%注射疫苗,確保我鎮無動物疫病發生。

四、設立農殘檢測站,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

為保障人民的身體健康,推動我鎮無公害蔬菜的生產,我鎮專門設立蔬菜農葯殘留檢測站,成立「蔬菜農葯殘留檢測小組」,加大蔬菜的安全監督力度,制止農葯殘留超標的蔬菜上市,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系數,確保我鎮無一例食用農葯殘留超標的蔬菜中毒事件發生。

五、推行會計委派制,進一步規范農村財務管理。

根據我鎮農村財務管理的實際,我鎮全面推行會計委派制,主要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1、成立林瀝鎮推行「會計委派制,組帳村管」工作領導小組,並設立農村財務會計審計站,專項負責農村財務審計工作,全面負責會計的選拔培訓、業務指導等工作;

2、健全農村票據管理制度、會計員職責、出納員職責和理財小組許可權等一系列配套制度;

3、加大監督,做好村組財務公開。要求各村委會聘任會計每季度按統一格式標准在各村委會、村小組村務公開欄上公布各村組的財務狀況,進一步提高農村財務的透明度,推動農村財務管理走上規范化軌道,促進村組集體經濟的發展。

六、搞好三峽移民房屋修繕工作。

為妥善處理三峽移民房屋修繕問題,保證三峽移民房屋修繕工作順利進行,我鎮成立林瀝鎮三峽移民房屋修繕領導小組,抽調得力幹部開展工作。鎮領導和鎮府幹部,加班加點,耐心細致地做好三峽移民思想工作,消除移民疑慮,圓滿完成上級交付的移民房屋修繕協議書簽訂工作和施工隊進場准備工作。此外,我鎮每天派2名工作人員對施工過程進行跟蹤,及時了解、反饋移民房屋修繕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確保下情上達,問題得到及時反饋和解決,做好移民房屋修繕工作。

總的來說,我鎮上半年農業農村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困難:

1、農業產業化程度不夠高,基地規模不夠大;

2、農產品的銷售、加工方面較薄弱;

3、農產品的科技含量較低等,這些都是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必須採取有效措施來加以解決的。

下半年工作計劃:

一、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繼續抓好「三高」農業和特色農業的發展,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加快農業產業化經營進程。

二、搞好冬修水利工作,重點抓好堤圍除險加固、灌溉渠道的修整和排灌站的修復等水利工程。

三、繼續抓好動物防疫工作,促進畜牧業健康發展。

四、繼續抓好農村集體財務管理工作,規范農村集體財務管理制度。

五、協助上級部門做好移民房屋修繕工作,確保順利解決移民房屋修繕問題。

上半年農業農村工作總結2

根據《關於開展第xx個世界無煙日宣傳活動及做好控煙重點工作的通知》(臨衛發〔20xx〕52號)要求,我局大力開展控煙工作,現將20xx年上半年控煙工作總結如下:

今年來我局大力開展控煙工作,積極宣傳吸煙的危害,在有關公共場所開展干預工作,有效提高了廣大幹部群眾對煙草危害健康知識的知曉率和對控煙工作的認同度。我局通過以下措施進行控煙工作:

一、領導重視,完善工作部署

成立XX區農業農村局控煙領導小組,負責本單位控煙工作的組織領導;設立控煙巡查員與控煙監督員。

二、加強宣傳,控煙效果良好

我局要求各科室(單位)在各自科室(單位)內通過宣傳欄等方式加強宣傳。主要圍繞戒煙方法,吸煙對自己和他人造成的身體危害,進行全面的宣傳教育工作,提高幹部職工的控煙知識。我局按照部署,積極響應,並在各科室及會議室張貼禁煙標志,開展禁煙工作。

三、加強協調,聯合控煙機制初步建立。

我局加強與宣傳部門的溝通和聯系,通過發放控煙手冊等手段加強大眾傳媒的宣傳,使全局幹部職工及其家屬對吸煙危害健康有了一定認識。

經過努力,我局全體工作人員進一步明確了控煙的意義,為創造良好的無煙環境,培養機關辦公人員好的健康習慣,促進全體幹部職工的身心健康做出了一定的成績。下半年,我局將繼續作好控煙工作,努力創建文明單位、無吸煙單位。

上半年農業農村工作總結3

一、上半年工作總結

半年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xx縣直相關部門的精心指導下,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把農業農村工作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認真貫徹落實黨在農村的一系列方針政策,以基地生產為主線,以項目建設為重點,以農民增收為核心,農業農村工作特色鮮明,亮點頻現。

基地建設取得初步成效。南嶽廟鄉黨委、政府把農業基地建設做為提高農業產業化程度的著力點,做為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途徑來抓。能過積極發動、政策扶持、市場引導、特色招商,目前產業基地建設來勢喜人,已建成了五個初具規模的農業產業化基地。

一是油茶村生產基地。在爭取到縣委、縣政府和林業局的大力支持下,該鄉著力發動引導群眾。今年初,鄉里組織花沖、沙子坪、寨建、武邵等四個村黨員組長和部分群眾代表到xx縣參觀學習油茶村基地建設,老百姓種植油茶積極性非常高。目前油茶種植面積達1600多畝,居全縣之首。

二是核桃生產基地。積極開展農業特色招商,引進外鄉老闆劉益投資100餘萬元在林家、木塘興建兩個核桃生產基地,面積達150餘畝。

三是魚苗生產基地。盤活現有魚塘生產條件,積極對外招商,引進外地老闆投資80餘萬元建成了南田村30餘畝的高標准魚苗生產基地。

四是林家村茄子生產基地。由於去年茄子豐收,價格好,農民收益高,今年老百姓種植熱情高漲,茄子種植面積可達150餘畝。

五是金銀花生產基地。結合縣里「北葯南擴」的歷史機遇,積極發動宣傳,多次組織南清、三板橋、老屋場、金星、許家、沙子坪等村的村組幹部、老百姓到小沙江、周旺等地參觀學習,目前該鄉老百姓種植金銀花的願望非常強,已整理土地並且准備種植的面積至少達1000畝以上。

農業生產條件進一步改善。在沙子坪、武邵、蓄魚塘、桃沖等四村投資40萬元的基本糧田建設已完工,等待縣里驗收;以鄉機關、林家等村為中心的'可解決五千人飲水的自來水工程已立項,並做好了前期准備工作,下半年可著手實施動工;投資150餘萬元的基本農田建設項目已申報省里,並已立項,今年冬季有望動工;投資55萬元的小山塘清淤項目已獲縣里批准,今年下半年要在蓄魚塘、武邵、洪底等三個村清淤300口小山塘;木塘生態觀光園的基礎條件進一步改善,投資20餘萬元,新建一口休閑垂釣魚塘和一條通往山頂的休閑大道,投資50餘萬元從外地購買紅桎木、丹桂等多種名貴樹種,木塘生態觀光園已初具規模。

動物防疫常抓不懈。鄉黨委政府不定期對免疫情況進行督查,對工作不到位、免疫低、打假針、失效針等坑農害農行為實行從重從快查處,形成了自上而下抓防疫工作的經常性機制,保證了防疫質量,今年春防共免疫生豬1.82萬頭,牛0.213萬頭,羊0.218萬只,家禽雞9.6萬羽,鴨5.3萬羽,鵝1.1萬羽,經市、縣、鄉三級抽檢全部合格,圓滿完成了春防任務。

林業工作重點突出。一是嚴格按照政策要求穩定退耕還林面積,完成了補植補栽任務,落實退耕還林補助。二是搞好森林防火工作,鄉里集中行政幹部、林業站、派出所、護林員等力量、集中6天時間,對全鄉所有野外用火進行教育和處理,起到了震懾作用,有效遏制了森林火警的發生。三是林改工作深入開展,按照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要求,成立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領導組,廣泛宣傳、層層簽訂責任狀。目前26個村基礎資料已全部完成,外來勘界繪圖已完成9個村,內業工作已完成4個村。

防汛工作扎實開展。全力抓好防汛抗災工作,完善防汛制度,不定期開展山塘水庫防汛大排查,完成7個有水庫村和木塘村地質災害易發區的防洪抗災演練。

農經工作成效明顯。上半年,主要做好四項工作:一是積極發展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目前已成立沙子坪村油茶生產和老屋場村紅薯粉絲加工生產兩個專業合作社。二是認真開展一事一議工作。做好全鄉9個村材料申報工作。三是村級財務管理進一步完善,全鄉26個村100%實行村賬鄉管。四是搞好村務公開工作,落實惠農政策,保證家電下鄉365戶7萬余元、汽車下鄉4戶1.6萬元、農機購置補貼17台近5萬元等支農、惠農政策全部落實到位。惠農減負工作取得成效,全鄉沒有發生一起涉農不友好事件。

二、下半年工作要點

(一)繼續抓好基地建設。下半年要著重抓好金銀花種植工作,要加強技術培訓,提高種植水平;要促進土地流轉,鼓勵大戶種植。

(二)積極做好項目的協調銜接工作。今年下半年要爭取實施花沖、塘現、南清、南田、南嶽廟、許家、三板橋等7個村基本農田建設,使全鄉基礎設施進一步改善;積極協調爭取白馬壠和三泥沖兩座水庫除險加固項目的立項工作;要促成鄉機關、林家等村自來水工程開工。

(三)著重抓好林改工作。要採取各種措施,加快進度,確保按時按質完成林改任務。

(四)認真抓好動物防疫工作。要突出以秋防工作為重點,同時要注重平時補免工作,確保全鄉不發生大的疫情,繼續開展從嚴打擊瘦肉精的活動。

(五)繼續推進農業工作上台階。搞好統防統治工作,完成統防統治面積3000畝,做好水稻的田間服務,為糧農當好參謀,抓好冬季油茶生產工作,辦好示範點。

(六)抓好其他工作。抓好一事一議、減負、村級財務審計和村分管工作;繼續抓好防汛工作,認真落實防汛責任制;做好農機具推廣工作,成立農機隊,服務老百姓。

上半年農業農村工作總結4

XX鄉黨委、政府對我鄉農業和農村改革工作高度重視,成立了我鄉的農業和農村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由鄉長葉茂松任組長,分管大農業的副鄉長為副組長,下設辦公室,成員包括農、林、水、蓄牧、辦公室等工作人員,20xx年上半年的具體工作如下:

一、工作方面

(一)在三農土地確權方面:我鄉按照上面要求,實現承包權、所有權、經營權三權分離。

(二)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方面:進一步加強我鄉供、給、側的結構調整,對落後的、銷售價格不高的經果林產品進行優勝劣汰,發展新的和調優新品種260多畝。

(三)在我鄉松合、塗家、木楠、申溝村四個村加大大櫻桃的栽種和加大管護力度。

(四)在基礎設施方面加大全鄉村、組的道路建設,包括生產便道和聯戶路的建設,加大產業環線—九雙環線的建設,以旅帶農進一步增加村民的收入。

二、存在主要問題

(一)在經果林管護方面要進一步加強專家的指導和培訓。

(二)進一步加大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主要是組路、生產便道、聯戶路的建設。

(三)在我鄉境內工程建設收尾工程的資金缺口解決。

三、解決辦法

鄉黨委政府積極主動爭取上級相關部門的支持以便解決工程建設和工程資金缺口問題。

四、下半年的工作打算和主要措施

在下半年的工作中,鄉黨委政府以發展經濟為中心加大經果林的發展和管護,在平時加強技術培訓和指導,加大我鄉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以旅帶農增加村民的收入,進一步加強我鄉供、給、側的結構調整,對落後的、銷售價格不高的經果林產品進行優勝劣汰,全面完成土地確權工作,把我鄉的農村經濟發展推向一個新的台階。

上半年農業農村工作總結5

按照區委辦、區政府辦《關於印發<區20xx年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目標任務及考核辦法>的通知》文件精神,區供銷社緊緊圍繞供銷社農村流通服務職能,加快構建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做好農產品營銷和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努力形成區供銷社系統「新供銷、新服務、新形象」的工作亮點。現將20XX年上半年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農民增收工作

截止20XX年6月底,供銷社系統收購農副產品34079萬元,農業產品銷售49800萬元,供銷社幫助農民人均增收金額280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4%。

二、農業投入工作

20XX年,區供銷社系統爭取中央、省級和市財政資金25萬元,其中,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普及縣項目和市城區生活垃圾分類回收項目50萬元。

三、農業重點項目

上半年,我區完成了全國供銷總社「新網工程」—區20000噸果蔬冷鏈配送體系建設項目建設,國家農業綜合開發新型合作項目--1100生態特早茶基地建設項目全面完成。

四、農業經營服務

全區供銷系統上半年完成經營服務總額3.06億元,完成任務4.95億元的61.2%,新建、改造農產品直營店完成2個,完成任務2個的100%,新建莊稼醫院完成4個,完成任務6個的66.7%,新建社區綜合服務社完成4個,完成任務8個的50%。

五、「三農」日常工作

上半年,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文章(省供銷社供銷合作網)2篇,完成目標任務200%,在市委農工辦《農村工作》、《日報》、「三農網」沒有發表文章。按時完成市區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交辦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