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產品成貨 » 景碩養生茶是哪裡出的產品
擴展閱讀
西蘭花一畝成本多少 2024-05-05 11:55:34
會議用翻譯工具哪個好 2024-05-05 11:39:35
自己的權力資源是什麼 2024-05-05 11:26:58

景碩養生茶是哪裡出的產品

發布時間: 2022-11-08 11:17:25

『壹』 健康的茶葉有哪些

綠茶:是我國品種最多、產地最廣的茶類,系茶樹新芽經殺青,揉捻後直接烘乾而成(發酵度為零) 。綠茶外形緊湊,色澤青綠而有光澤,湯色清亮葉色發綠,滋味清香甘爽,收斂性強,具有較強的提神、醒腦、抗衰、消炎、殺菌功效。西湖龍井、黃山毛峰、廬山雲霧、洞庭碧螺春,以及四川蒙山的蒙頂茶,均為我國綠茶中的珍品。

黃茶:系茶樹嫩芽經殺青、揉捻、悶堆、烘乾等工序製作而成(發酵度為10-20%) 。黃茶外形肥碩,顏色黃亮並披有少許銀白色細毫。湯色橙黃明亮,滋味鮮醇、經久耐泡。主要產於洞庭君山,安徽大別山區的茶白牡丹,白毫銀針,安吉白榮,四川蒙山,廣東韶關等地。

白茶:屬於輕微發醇茶,因其成品茶多為芽尖。滿披白毫,如銀似雪而得名。其製作工藝分為凋萎和乾燥兩道工序(發酵度為20-30%),其對茶樹品質要求極高,僅在福建、台灣及雲南等省的丘陵山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的紅、黃壤山地,素為我國茶中珍品。白茶外形勻細,色銀白、湯色清亮,葉浮湯中,外綠內白,形如花蕾初放賞心悅目。滋味鮮爽。

青茶 半發酵的茶(發酵度為30-60%) 鐵觀音,文山包種茶,凍頂烏龍茶

紅茶: 系一定的茶樹新芽。採摘後,經凋萎、揉捻、發酵(發酵度為80-90%)、乾燥等特定工藝程序製作而成。紅茶的外形烏黑而光潤。顏色紅亮而濃厚,滋味醇厚,收斂性不強,性質溫和。好的紅茶還帶有一種似蜜似糖的氣味。主要產區在安徽祁門、石台、江西修水、武寧,福建政和、四川宜賓及雲南省各地。

黑茶:黑茶即烏龍茶,其鮮葉採摘標准為一芽五至六葉。葉粗梗長。製作時用高濕殺青(一般為「蒸」)、揉捻、堆積發酵(發酵度為100%),然後再乾燥而成或者是先製作成綠茶後,再經蒸制,堆積並壓製成型。黑茶顏色烏黑或黑褐色、湯色橙紅明亮,滋味醇濃,主產品為廣西、雲南、台灣、湖南等地。此茶深受西藏、青海、新疆牧民喜愛。

值得一提的是,還有一類茶是花茶,為紅、綠茶類加茉莉、桂花等香花窨制而成。

以季節分類:

1、春茶: 是指當年3月下旬到5月中旬之前採制的茶葉。春季溫度適中,雨量充份,再加上茶樹經過了半年冬季的修養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碩, 色澤翠綠,葉質柔軟,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特別是氨基酸。不但使春茶滋味鮮活且香氣宜人富有保健作用。

2、夏茶: 是指5月初至7月初採制的茶葉夏季天氣炎熱,茶樹新的梢芽葉生長迅速,使得能溶解茶湯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對減少,特別是氨基酸等的 減少使得茶湯滋味、香氣多不如春茶強烈,由於帶苦澀味的花青素、咖啡因、茶多酚含量比春茶多,不但使紫色芽葉增加色澤不一,而且 滋味較為苦澀。

3、秋季茶: 就是8月中旬以後採制的茶葉。秋季氣候條件介於春夏之間,茶樹經春夏二季生長、新梢芽內含物質相對,減少葉片大小不一,葉底發脆 ,葉色發黃,滋味和香氣顯得比較平和。

4、冬茶: 大約在10月下旬開始採制。冬茶是在秋茶采完後,氣候逐漸轉冷後生長的。因冬茶新梢芽生長緩慢,內含物質逐漸增加,所以滋味醇厚 ,香氣濃烈。 除以上按茶色,四季劃分外還可以其生長環境來分 一、平地茶: 茶芽葉較小,葉底堅薄,葉張平展,葉色黃綠欠光潤。加工後的茶葉條索較細瘦,骨身輕,香氣低,滋味淡。

5、高山茶: 由於環境適合茶樹喜溫、喜濕、耐陰的習性。故有高山出好茶的說法。隨著海拔高度的不同,造成了高山環境的獨特特點,從氣溫、降雨 量、濕度、土壤到山上生長的樹木,這些環境對茶樹以及茶芽的生長都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因此高山茶與平地茶相比,高山茶芽葉肥 碩,顏色綠,茸毛多。加工後之茶葉,條索緊結,肥碩。白毫顯露,香氣濃郁且耐沖泡。

『貳』 中國一共有多少種茶舉出產地和名稱。好的我加分。

中國產茶歷史悠久,茶的品種很多。

根據茶葉的製法和品質可以略分為紅茶、綠茶、烏龍茶、花茶和緊壓茶(茶磚)五大類。

紅茶:經過完全發酵的茶,成品細致,其特點是:紅湯紅葉;沖泡後湯色紅艷鮮亮,清澈見底,香味芬芳濃純。主要品種有:祁紅(安徽祁門)、滇紅(雲南風慶)、閩紅(福建福安)、宜紅(湖北 宜昌)、寧紅(江西修水)、湖紅(湖南安化)、越紅(浙江.紹興)等, 以祁紅、滇江、宜紅質量最佳。

綠茶:是未經發酵的茶,採用高溫殺青而保持原有的綠色。主要品種有:龍井(浙江.杭州)、大方、碧羅春.....等。

烏龍茶:也稱青茶,屬半發酵茶。成品茶外型粗壯鬆散、成紫褐色,兼有綠茶的鮮濃和紅茶的甘醇。主要品種有:武夷岩茶、安溪鐵觀音、台灣烏龍。

花茶:是將香花放在茶壞中製成。高級花茶香氣芬芳、滋味濃厚、湯色清澈。主要品種有:茉莉花茶、桂花茶、玫瑰花茶、柚花茶等。花茶主要產地有:福州、蘇州、南昌、杭州等。

緊壓茶(茶磚):是用黑茶、曬青和紅茶的副茶為原料,經蒸茶、裝模壓製成形茶葉除上述五類外,還有白茶、黑茶、黃茶、袋泡茶等。

按色澤分
按色澤(或製作工藝)分類可分為:綠茶、黃茶、白茶、青茶、紅茶、黑茶。
綠茶為不發酵的茶(發酵度為零),黃茶為微發酵的茶(發酵度為10-20%),白茶為輕度發酵的茶(發酵度為20~30%),青茶為半發酵的茶(發酵度為30~60%),紅茶為全發酵的茶(發酵度為80~90%),黑茶為後發酵的茶(發酵度為100%)。
按季節分
按季節分類分為春茶、夏茶、秋茶和冬茶。
春茶是指當年3月下旬到5月中旬之前採制的茶葉。春季溫度適中,雨量充沛,再加上茶樹經過了半年冬季的休養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碩,色澤翠綠,葉質柔軟,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特別是氨基酸。不但使春茶滋味鮮活且捍氣宜人富有保健作用。
夏茶是指5月初至7月初採制的茶葉。夏季天氣炎熱,茶樹新梢芽葉生長迅速,使得能溶解茶湯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對養活特別是氨基酸等的養活使得茶湯滋味、香氣多不春茶強烈,由於帶苦澀味的花青素、咖啡因、茶多酚含量比春茶多,不但使紫色芽葉色澤增加,而且滋味較為苦澀。
秋茶就是8月中旬以後採制的茶葉。秋季氣候條件介於春夏之間,茶樹經春夏季生長、新梢芽內含物質相對養活葉片大小不一,葉底發脆,葉色發黃,滋味和香氣顯得比較平和。
冬茶大約在10月下旬開始採制。冬季是在秋茶采完後,氣候逐漸轉冷後生長的。因冬小麥茶新梢芽生長緩慢,內含物質逐漸增加,所以滋味醇厚,得出氣濃烈。
按生長環境分
按其生長環境來分類分為平地茶和高山茶。
平地茶芽葉較小,葉底堅薄,葉面平展,葉色黃綠欠光潤。加工後的茶葉條索較細瘦,骨身輕,香氣低,滋味淡。
高山茶由於環境適合茶樹喜溫、喜濕、耐陰的習性,幫有高出好茶的說法。隨著海拔高度的不同,造成了高山環境的獨特特點,從氣溫、降雨量、濕度、土壤到山上生長的樹木,這些環境對茶樹以及茶芽的生長都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因此高山茶與平地茶相比,高山茶芽葉肥碩,顏色綠,茸毛多。加工後之歐共體 葉,條索緊結,肥碩,白毫顯露,捍氣濃郁且耐沖泡。
總的來說,通用的分類方法是將中國茶葉分為基本茶類和再加工茶類。基本茶類分為6類,即綠茶、黃茶、黑茶、白茶、青茶、紅茶。以這些基本茶類作原料進行再加工以後的產品統稱再加工茶類,主要有花茶、緊壓茶、萃取茶、果味茶、葯用保健茶和含茶飲料等。

一 西湖龍井

「西湖之泉,以虎跑為最,兩山之茶,以龍井為佳。」(明高濂《四時幽賞錄》)「龍井茶,虎跑水」,這是聞名中外的旅遊勝地杭州西湖的雙絕。宋代詩人蘇東坡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從來佳茗似佳人」的詩句。前一句是詠西湖之美,後一句是詠茶葉之美。西湖龍井茶就產在杭州西湖的群山之中,歷史悠久。
清代,康熙皇帝在杭州創設「行官」,把龍井茶列為「貢茶」。另據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到龍井獅峰山下胡公廟品飲龍井茶,飲後贊不絕口,興之所至,將廟前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如今仍生機盎然,供遊人觀賞。
西湖龍井茶集中產地獅峰山、梅家塢、翁家山、雲棲、虎跑、靈隱等地,處處林木茂密、翠竹婆娑,一片片茶園就處在雲霧繚繞、濃蔭籠罩之中。這里具有得天獨厚的生態條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溫度16℃,年降水量1500毫米左右,尤其春茶季節,細雨蒙蒙,溪澗常流。土壤深厚,多為沙質壤土。龍井茶區的茶樹品種,芽葉柔嫩而細小,富含氨基酸與多種維生素。優越的自然條件和優良品種,為龍井茶優良品質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先天條件。
龍井茶的採制技術相當考究。採摘有三大特點:一是早,二是嫩,三是勤。歷來龍井茶採摘以早為貴,茶農常說:「早采三天是個寶,遲采三天變成草」。高級龍井茶向來就強調要早采,通常以清明前採制的龍井茶品質最佳,稱明前茶,穀雨前採制的品質尚好,稱雨前茶。另外龍井茶的採摘十分強調細嫩和完整。只採一個嫩芽的稱「蓮心」;采一芽一葉,葉似旗,芽似槍,稱「旗槍」;采一芽二葉初展的,葉形卷如雀舌,稱「雀舌」。通常製造1公斤特級龍井茶,需要採摘7—8萬個細嫩芽葉,其採摘標準是完整的一芽一葉,芽長於葉,芽葉全長約1·5厘米,長期以來,形成的及時分批採摘制度已經代代相傳,習慣於按標准采大留小,一般春茶前期天天采或隔天采,中後期各幾天必采一次,因此全年茶葉生產季節中要採摘30批左右,採摘次數之多是龍井茶特有的。
採回的鮮葉需在室內進行薄攤,厚度為3厘米左右,中下級原料可稍厚。經8—10小時攤放後,葉子失去一部分水分,減重15—20%,鮮葉含水量達70%左右為適度。目的是散發青草氣,增進茶香,減少苦澀味,增加氨基酸含量,提高鮮爽度。還可以使炒制的龍井茶外形光潔,色澤翠綠,不結團塊,提高茶葉品質。
經過攤放的鮮葉需要進行篩分,分成大、中、小三檔,分別進行炒制。這樣不同檔次的原料,採用不同鍋溫、不同手勢來炒制,才能恰到好處。
高級龍井茶全憑手在一口光滑的特製鐵鍋中,不多變換手法炒制而成。炒制手勢有抖、搭、搨 、捺 、甩、抓、推、扣、壓、磨等,號稱「十大手法」。炒制是根據鮮葉大小、老嫩程度和鍋中茶坯的成型程度,不斷變化手法,非常巧妙。只有掌握了熟練技藝的人,才能炒出色、香、味、形俱佳的龍井茶。而且因全用手工在熱鍋中操作,勞動強度甚大。難怪當年乾隆皇帝在杭州觀看了龍井茶炒制後,也為花費勞力之大和技藝功夫之深而感嘆不已。
龍井茶的炒制分青鍋、回潮和輝鍋三道工序。
青鍋:即殺青和初步造型的過程,當鍋溫達120℃左右時,塗抹少許油脂使鍋面更光滑,投入約100克經攤放過的葉子,開始以抓、抖手勢為主,散發一定的水分後,逐漸改用搭、壓、抖、甩等手式進行初步造型,壓力由輕而重,達到理直成條、壓扁成型的目的,炒至七、八成干時即起鍋,歷時約12—15分鍾。
起鍋後進行薄攤回潮:攤涼後經篩分,篩底篩麵茶分別進行輝鍋,攤涼回潮時間一般為40—60分鍾。
輝鍋:目的是進一步整形和炒干,通常四鍋青鍋葉合為一鍋 ,葉量約250克。鍋溫60—70℃,需要炒制20—25分鍾,鍋溫掌握低、高、低過程。手勢壓力逐步加重,主要採用抓、扣、磨、壓、推等手法。起要領是手不離茶,茶不離鍋。炒至茸毛脫落,扁平光滑,茶香透出,折之即斷,含水量達5—6%為適度,即可起鍋,攤涼後簸去黃片,篩去茶末即成。
炒制好的龍井茶極易受潮變質,必須及時用紙包成0·5公斤一包,放入底層鋪有塊狀石灰(未吸潮風化的石灰)的缸中加蓋密封收藏。貯藏得法,約經15-30天後,龍井茶的香氣更加清香馥郁,滋味更加鮮醇爽口。保持乾燥的龍井茶貯藏一年後仍能保持色綠、香高、味醇的品質。
西湖山區的龍井茶,由於產地生態條件和炒制技術的差別,歷史上向有「獅」、「龍」、「雲」、「虎」四個品類之別,獅字型大小為龍井村獅子峰一帶所產,龍字型大小為龍井、翁家山一帶所產,雲字型大小為雲棲、梅家塢一帶所產,虎字型大小為虎跑、四眼井一帶所產。後來,根據生產的發展和品種風格的實際差異性,調整分為「獅峰龍井」、「梅塢龍井」、「西湖龍井」三個品類。「獅峰龍井」香氣高銳而持久,滋味鮮醇,色澤略黃,素稱「糙米色」。「梅塢龍井」外形挺秀、扁平光滑,色澤翠綠。「西湖龍井」葉質肥嫩,但香味不及獅峰、梅塢所產。三個品類中以「獅峰龍井」品質最佳。
高級龍井茶的色澤翠綠,外形扁平光滑,形似「碗釘」,湯色碧綠明亮,香馥如蘭,滋味甘醇鮮爽,向有「色綠、香郁、味醇、形美」四絕佳名之譽。
品嘗高級龍井茶時,多用玻璃茶杯,,85℃左右的開水進行沖泡。沖泡後芽葉一旗一槍,簇立杯中交錯相映,芽葉直立,上下沉浮,栩栩如生,宛如青蘭初綻,翠竹爭艷。品飲欣賞,齒頰留芳,沁人肺腑。龍井茶的特點是香郁味醇,非濃烈之感,宜細品慢啜,非下功夫不能領略其香味特點。清代茶人陸次之曾贊曰:「龍井茶,真者甘香而不洌,啜之淡然,似乎無味,飲過之後,覺有一種太和之氣,彌淪於齒頰之間,此無味之味,乃至味也。為益於人不淺,故能療疾,其貴如珍,不可多得。」

二 黃山毛峰

「天下名山,必產靈草,江南地暖,故獨宜茶。……若歙之松蘿,吳之虎丘,錢塘之龍井,香氣濃郁,並可雁行,與岕頡頑。往郭次甫亟稱黃山……」(明·許次紓《茶疏》)。又據《徽州府志》記載:「黃山產茶始於宋之嘉佑,興於明之隆慶。」由此可知,黃山產茶歷史悠久,黃山茶在明朝中葉就很有名了。
清代江澄雲《素壺便錄》記述:「黃山有雲霧茶,產高山絕頂,煙雲盪漾,霧露滋培,其柯有歷百年者,氣息恬雅,芳香撲鼻,絕無俗味,當為茶品中第一。又有一種翠雨茶,亦產黃山,托根幽壑,色較綠,味較濃,香氣比雲霧稍減,亦軼出松蘿一頭。」另有《黃山志》載:「蓮花庵旁就石隙養茶,多清香,冷韻襲人齒齶,謂之黃山雲霧。……雲霧茶,山僧就石隙微土間養之,微香冷韻,遠勝匡廬。」據考證,黃山雲霧即為黃山毛峰的前身。
黃山毛峰是清代光緒年間謝裕泰茶莊所創制(《徽州商會資料》)。該茶莊創始人謝靜和,歙縣漕溪人,以茶為業,不僅經營茶莊,而且精通茶葉採制技術。1875年後,為迎合市場需求,每年清明時節,在黃山湯口、充州等地,登高山名園,采肥嫩芽尖,精細炒焙,標名「黃山毛峰」,運銷東北、華北一帶。到抗戰前,高級黃山毛峰年產量已達百擔以上。
黃山為我國東部的最高山峰,素以蒼勁多姿之奇松,嶙峋維妙之怪石,變幻莫測之雲海,色清甘美之溫泉聞名於世。明代徐霞客給予黃山很高評價,寫到:「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把黃山推為我國名山之首。黃山風景區境內海拔700—800米的桃花峰、紫雲峰、雲谷寺、松谷庵、吊橋庵、慈光閣一帶為特級黃山毛峰的主產地。風景區外周的湯口、崗村、楊村、芳村也是黃山毛峰的重要產區,歷史上曾稱之為黃山「四大名家」。現在黃山毛峰的生產已擴展到黃山山脈南北麓的黃山市徽州區、黃山區、歙縣、黔縣等地。這里山高谷深,峰巒疊翠,溪澗遍布,森林茂密。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溫度15—16℃,年平均降水量1800—2000毫米。土壤屬山地黃壤,土層深厚,質地疏鬆,透水性好,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和鱗鉀肥,呈酸性(PH4·5—5·5),適宜茶樹生長。優越的生態環境,為黃山毛峰自然品質風格的形成創造了極其良好的條件。
黃山毛峰採摘細嫩,特級黃山毛峰的採摘標准為一芽一葉初展,1—3級黃山毛峰的採摘標准分別為一芽一葉、一芽二葉初展;一芽一、二葉;一芽二、三葉初展。特級黃山毛峰開采於清明前後,1—3級黃山毛峰在穀雨前後採制。鮮葉進廠後先進行揀剔,剔除凍傷葉和病蟲危害葉,揀出不符合標准要求的葉、梗和茶果,以保證芽葉質量勻凈。然後將不同嫩度的鮮葉分開攤放,散失部分水分。為了保質保鮮,要求上午采,下午制;下午采,當夜制。
黃山毛峰的製造分殺青、揉捻、烘焙三道工序。
殺青:用直徑50厘米左右的桶鍋,鍋溫要先高後低,即150—130℃左右。每鍋投葉量,特級200—250克,一級以下可增加到500—700克。鮮葉下鍋後,聞有炒芝麻聲響即為溫度適中。單手翻炒,手勢要輕,翻炒要快(每分鍾50—60次),揚得要高(葉子離開灶面20厘米左右),撒得要開,撈得要凈。殺青程度要求適當偏老,即芽葉質地柔軟,表面失去光澤,青氣消失,茶香顯露即可。
揉捻:特級和一級原料,在殺青達到適度時,繼續在鍋內抓帶幾下,起到輕揉和理條的作用。二、三級原料殺青起鍋後,及時散失熱氣,輕揉1—2分鍾,使之稍捲曲成條即可。揉捻時速度宜慢,壓力宜輕,邊揉邊抖,以保持芽葉完整,白豪顯露,色澤綠潤。
烘焙:分初烘和足烘。初烘時每隻殺青鍋配四隻烘籠,火溫先高後低,第一隻烘籠燒明炭火,烘頂溫度90℃以上,以後三隻溫度依次下降到80℃、70℃、60℃左右。邊烘邊翻,順序移動烘頂。初烘結束時,茶葉含水率約為15%左右。初烘過程翻葉要勤,攤葉要勻,操作要輕,火溫要穩。初烘結束後,茶葉放在簸箕中攤涼30分鍾,以促進葉內水分重新分布均勻。待初烘葉有8—10烘時,並為一烘,進行足烘。足烘溫度60℃左右,文火慢烘,至足干。揀剔去雜後,再復火一次,促進茶香透發,趁熱裝入鐵桶,封口貯存。
黃山毛峰分特級及1—3級。特級黃山毛峰有分上、中、下三等,1—3級各分兩個等。
特級黃山毛峰堪稱我國毛峰之極品,其形似雀舌,勻齊壯實,峰顯毫露,色如象牙,魚葉金黃;清香高長,湯色清澈,滋味鮮濃、醇厚、甘甜,葉底嫩黃,肥壯成朵。其中「金黃片」和「象牙色」是特級黃山毛峰外形與其他毛峰不同的兩大明顯特徵。

三 洞庭碧螺春

洞庭碧螺春是我國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艷、香濃、味醇「四絕」聞名中外。碧螺春始於何時,名稱由來,說法頗多。據清代《野史大觀》(卷一)載:「洞庭東山碧螺峰石壁,產野茶數株,土人稱曰:『嚇煞人香』。康熙已卯……撫臣宋葷購此茶以進……,上以其名不雅馴,題之曰碧螺春。自地方有司,歲必采辦進奉矣。」又據相傳,明朝期間,宰相王鰲,是東後山陸巷人,「碧螺春」名稱系他所題。又據《隨見錄》:「洞庭山有茶,微似岕而細,味甚甘香,俗稱『嚇殺人』,產碧螺峰者尤佳,名『碧螺春』」。若以此為實,則碧螺春茶應是始於明朝,在乾隆下江南之前就已名聲顯赫了。也有人認為:碧螺春是因形狀捲曲如螺,色澤碧綠,采於早春而得名。不管碧螺春的名稱由來如何,該茶歷史悠久,早為貢茶是毫無疑義的了。
碧螺春產於江蘇吳縣太湖洞庭山,洞庭分東、西兩山,洞庭東山是宛如一個巨舟伸進太湖的半島,洞庭西山是一個屹立在湖中的島嶼。兩山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5·5—16·5℃,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太湖水面,水氣升騰,霧氣悠悠,空氣濕潤,土壤呈微酸性。加之質地疏鬆,極宜於茶樹生長。
洞庭碧螺春產區是我國著名的茶、果間作區。茶樹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錯種植,一行行青翠欲滴的茶蓬,像一道道綠色的屏風,一片片濃蔭如傘的果樹,蔽覆霜雪,掩映秋陽。茶數、果樹枝椏相連,根脈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陶冶著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質。正如明代《茶解》中所說:「茶園不宜雜以惡木,唯桂、梅、辛夷、玉蘭、玫瑰、蒼松、翠竹之類與之間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陽」。
碧螺春採制技藝高超,採摘有三大特點:一是摘得早,二是採得嫩,三是揀得凈。每年春分前後開采,穀雨前後結束,以春分至清明採制的明前茶品質最為名貴。通常采一芽一葉初展,芽長1·6—2·0厘米的原料,葉形卷如雀舌,稱之「雀舌」,炒制500克高級碧螺春約需采6·8—7·4萬顆芽頭,歷史上曾有500可干茶達到9萬棵左右芽頭,可見茶葉之幼嫩,採摘功夫之深非同一般。細嫩的芽葉,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和茶多酚。優越的環境,加之優質的鮮葉原料,為碧螺春品質的形成提供了物質基礎。
採回的芽葉必須及時進行精心揀剔,剔去魚葉和不符標準的芽葉,保持芽葉勻整一致。通常揀剔一公斤芽葉,需費工2—4小時。其實,芽葉揀剔過程也是鮮葉攤放過程,可促使內含物輕度氧化,有利於品質的形成。一般5—9時采,9—15時揀剔,15時——晚上炒制,做到當天採摘,當天炒制,不炒隔夜茶。
碧螺春炒制的特點是:手不離茶,揉中帶炒,炒中有揉,炒揉結合,連續操作,起鍋即成。主要工序為:殺青、揉捻、搓團顯豪、烘乾。
殺青:在平鍋或斜鍋內進行,當鍋溫190—200℃,投葉500克左右,以抖為主,雙手翻炒,做到撈凈、抖散、殺勻、殺透、無紅梗紅葉、無煙焦葉,歷時3—5分鍾。
揉捻:鍋溫70—75℃,採用抖、炒、揉三種方法交替進行,邊抖,邊炒,邊揉,隨著茶葉水分的減少,條索逐漸形成。炒時手握茶葉松緊應適度。太松不利緊條,太緊茶汁溢出,易在鍋面上結「鍋巴」,產生煙焦味,時茶葉色澤發黑,茶條斷碎,茸毛脆落。當茶葉干度達六、七成干,時間約10分鍾左右,繼續降低鍋溫轉入搓團顯毫過程。歷時12—15分鍾左右。
搓團顯毫:是形成形狀捲曲似螺、茸毫滿披的關鍵過程。鍋溫50—60℃,邊炒邊用雙手用力地將全部茶葉揉搓成數個小團,不時抖散,反復多次,搓至條形捲曲,茸毫顯露,達八成干左右時,進入烘乾過程。歷時13—15分鍾。
烘乾:採用輕搓、輕炒手法,達到固定形狀,繼續顯毫,蒸發水分的目的。當九成干左右時,起鍋將茶葉攤放在桑皮紙上,連紙放在鍋上文火烘至足干。鍋溫約30—40℃,足干葉含水量7%左右,歷時6—8分鍾。全程約40分鍾左右。
碧螺春的品質優異,據清末震鈞(1857—1918年)所著《茶說》中道:「茶以碧蘿(螺)春為上,不易得,則蘇之天池,次則龍井;岕茶稍粗……次六安之青者」。可見,碧螺春在歷史上就曾為冠。其品質特點是:條索纖細、捲曲成螺,滿身披毫,銀白隱翠,香氣濃郁,滋味鮮醇甘厚,湯色碧綠清澈,葉底嫩綠明亮。有「一嫩(芽葉)三鮮」(色、香、味)之稱。當地茶農對碧螺春描述為:「銅絲條,螺旋形,渾身毛,花香果味,鮮爽生津。」
品嘗高級碧螺春頗有情趣。品飲時,採用無色透明的玻璃杯,先沖開水後下茶。或用70—80的開水沖泡。當碧螺春投入杯中,茶即沉底,瞬時間「白雲翻滾,雪花飛舞」,清香襲人。茶在杯中,觀其形,可欣賞到猶如雪浪噴珠,春染杯底,綠滿晶宮的三種奇觀。飲其味,頭酌色淡、幽香、鮮雅;二酌翠綠、芬芳、味醇;三酌碧清、香郁、回甘,真是其貴如珍,宛如高級工藝品,不可多得。
碧螺春茶區每到採茶季節,春意盎然,滿山蒼翠,茶香百里。真是「入山無處不飛翠,碧螺春香百里醉」。

四 太平猴魁

尖茶是安徽省的特產,產於太平、涇縣、寧國一帶。除普通尖茶外,還有太平魁尖、涇縣特尖,近年寧國又創尖茶新產品——黃花雲尖。各類尖茶採制技術和茶葉外形較為相似,而內質卻各具風格。太平猴魁為尖茶之極品,久享盛名。
太平縣(現為黃山市黃山區)產茶歷史可追溯到明朝以前。清末南京太平春、江南春、葉長春等茶莊,紛紛在太平產區設茶號收購加工尖茶,遠銷南京等地。江南春茶莊從尖茶中揀出幼嫩芽葉作為優質尖茶應市,一舉成功。後來猴坑茶農王老二(王魁成)在鳳凰尖茶園,選肥壯幼嫩的芽葉,精工細製成王老二魁尖,現稱「魁尖」。由於猴坑所產魁尖風格獨特,質量超群,使其他產地魁尖難以「魚目混珠」,特冠以猴坑地名,叫「猴魁」。1912年在南京南洋勸業場和農商部展出,榮獲優等獎。1915年又在美國舉辦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膺一等金質獎章和獎狀。從此,太平猴魁蜚聲中外。
太平猴魁產於黃山市黃山區太平湖畔的猴坑一帶,境內最高峰鳳凰尖海拔750米,為黃山山脈北麓余脈。這里依山瀕水,林茂景秀,湖光山色,交融映輝。茶園多分布在25—40度的山坡上,具有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猴坑的紅椿塢、黃桶塢、黃梅塔、九龍崗、獅形頭;猴崗的鳳凰尖、板山培、新樁棵、胡家壟;顏家的四方塊、青龍山、黃檀樹等地塊所產的鮮葉,制茶質量最優。這里年平均溫度14—15℃,年平均 降水量1650一2000毫米,土壤大多為千枚岩、花崗岩風化而成的烏沙土,pH值在4.5—6.5之間,土層深厚肥沃,通氣透水性好,茶樹生長良好,芽肥葉壯,持嫩性強。當地茶樹品種90%以上為柿大茶。這個品種分枝稀、節間短、葉片大、色澤綠、茸毛多,是適制猴魁的良種資源。
太平猴魁的鮮葉採摘特別講究。穀雨前後,當20%芽梢長到一芽三葉初展時,即可開園。其後3—4天采一批,採到立夏便停采,立夏後改制尖茶。採摘標准為一芽三葉初展,並嚴格做到「四揀」:一揀山,揀高山、陰山、雲霧籠罩的茶山;二揀叢,揀樹勢茂盛的柿大茶品種的茶叢;三揀枝,揀粗壯、挺直的嫩枝;四揀尖,採回的鮮葉要進行「揀尖」,即折下一芽帶二葉的「尖頭」,作為制猴魁的原料。「尖頭」要求芽葉肥壯,勻齊整枝,老嫩適度,葉緣背卷,且芽尖和葉尖長度相齊,以保證成茶能形成「二葉抱一芽」的外形。「揀尖」時,芽葉過大、過小、瘦弱、彎曲、色淡、紫芽、對夾葉、病蟲葉不要(即「八不要」)。「揀尖」時,剔除的芽葉、單片,均制「魁片」。一般上午采、中午揀,當天制完。
太平猴魁採摘要在晴天進行,雨天一般不採。「揀尖」過程,也是鮮葉攤放過程。短時間攤放,實際上是一種輕度萎凋,使少量失水,便於殺青,同時也有利於內含物的轉化,對猴魁香氣、滋味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作用。
太平猴魁製造分殺青、毛烘、足供、復焙四道工序。
殺青:用直徑70厘米的桶鍋,鍋壁要光滑清潔。以木炭為燃料,確保鍋溫穩定。鍋溫110℃左右,每鍋投葉量75—100克。翻炒要求「帶得輕、撈得凈、抖得開」,歷時2—3分鍾。殺青結束前,要適當理條。殺青葉要求毫尖完整,梗葉相連,自然挺直,葉面舒展。
毛烘:按一口殺青鍋配四隻烘籠,火溫依次為100℃點90℃、80℃、70℃。殺青葉攤在烘頂上後,要輕輕拍打烘頂,使葉子攤勻平伏。適當失水後翻到第二烘,先將芽葉攤勻,最後用手輕輕按壓茶葉,使葉片平伏抱芽,外形挺直,需邊烘邊捺。第三烘溫度略降。仍要邊烘邊捺。當翻到第四烘時,葉質已經乾脆不能再捺。至六、七成干時,下烘攤涼。
足烘:投葉量250克左右,火溫70℃左右,要用錦制軟墊邊烘邊捺,固定茶葉外形。經過5一6次翻烘、約九成干,下烘攤放。
復焙:又叫打老火,投葉量約1900克。火溫60℃左右,邊烘邊翻。切忌捺壓。足干後趁熱裝筒,筒內墊箬葉,以提高猴魁香氣,故有「茶是草、箬是寶之說。待茶冷卻後,加蓋焊封。
太平猴魁產地僅限於猴坑一帶,產量不多,其他地區所產統稱魁尖;製法與猴魁基本相同,外形與猴魁相似,甚至可以達到「以假亂真」,但品質風格卻「高下分明」,不堪攀比。過去按品質分等級確定名稱「猴魁」為上品,「魁尖」次之,再依次為貢尖、天尖、地尖、人尖、和尖、元尖、亨尖等。現在按品質劃分,「猴魁」為極品,分1—3等,「魁尖」次之,也分1—3等,稱上魁、中魁、次魁。
太平猴魁的外形是兩葉芽,平扁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隱伏,有「猴魁兩頭尖,不散不翹不卷邊」之稱。葉色蒼綠勻潤,葉脈綠中隱紅,俗稱「紅絲線」。花香高爽,滋味甘醇,香味有獨特的「猴韻」,湯色清綠明凈,葉底嫩綠勻亮,芽葉成朵肥壯 。品飲時能領略到「頭泡香高、二泡味濃、三泡四泡幽香猶存」。

五 六安瓜片

「唐、宋史志,皆雲壽州產茶,蓋以其時盛唐、霍山隸壽州、隸安豐軍也。今土人雲:壽州向亦產茶,名雲霧者最佳,可以消融積滯,滌除沉菏……」(清道光《壽州志》)。盛唐縣為今六安縣,可見六安茶是唐代以來就為人所知的名茶之—。
六安瓜片的歷史淵源,史料尚無考證,多年來許多茶葉工作者尋根溯源,略有所獲。較為可信的傳說有兩。一是說,1905年前後,六安茶行一評茶師,從收購的綠大茶中揀取嫩葉,剔除梗枝,作為新產品應市,獲得成功。消息不脛而走,金寨麻埠的茶行,聞風而動,僱用茶工,如法採制,並起名「蜂翅」(意為蜂翅)。此舉又啟發了當地一家茶行,在齊頭山的後沖,把採回的鮮葉剔除梗芽,並將嫩葉、老葉分開炒制,結果成茶的色、香、味、形均使「峰翅」相形見絀。於是附近茶農競相學習,紛紛仿製。這種片狀茶葉形似葵花子,遂稱「瓜子片」。以後即叫成了「瓜片」。
二是說,麻埠附近的祝家樓財主,與袁世凱是親戚。祝家常以土產孝敬。袁飲茶成癖,茶葉自是不可缺少的禮物。但其時當地所產的大茶、菊花茶、毛尖等,均不能使袁滿意。1905年前後,祝家為取悅於袁,不惜工本,在後沖僱用當地有經驗的茶工,專揀春茶的第1—2片嫩葉,用小帚精心炒制,炭火烘焙,所制新茶形質俱佳,獲得袁的贊賞。當地茶行也懸高價收買,以促茶農仿製。新茶登市後,蜚聲遐邇,連峰翅亦遜色多矣。峰翅品質雖優於大茶,但其採制技術均與大茶相同。而瓜片卻脫穎而出,色、香、味、形別具一格,故日益博得飲品者的喜嗜,逐漸發展為全國名茶。
時過境遷,虛實難辨。但上述兩種傳說有三點則是一致的,其一:六安瓜片問世於1905年前後;其二:六安瓜片的產地在金寨縣麻埠齊頭山附近的後沖,麻埠已隨響洪甸水庫的建成而掩沒消失。但過去這里曾是六安瓜片的主要集散地;其三:六安瓜片採制技術是在大茶的基礎上,汲取蘭花茶、毛尖製造技術之精華,逐漸創製成功的。目前在制茶工具及技術方面,仍有許多與大

『叄』 勐庫戎氏有哪些茶產品,價格分別是多少

1、茶魂:勐庫戎氏茶魂,得戎氏「本味制茶法」真髓,三代茶人制茶技藝傳承,百年經驗體悟集於一身。2、100%:凝煉勐庫大葉種十全特質,精選茶區優質鮮葉入料,傳承戎氏百年制茶技藝,傾注百倍心血成就百分百好茶,無可挑剔的不只是原料工藝,更有真情。3、一品全:融匯茶中八味,貫通拼配之絕,苦、澀、甘、甜、柔、滑、和、順,每品不一而足,千回百轉,勐庫茶山茗采個中玄妙,飲者自知。4、大雪山:采自世界茶樹起源地中心——勐庫大雪山原始森林,精養於天地之間,以茶種始祖的野生古樹鮮葉入料,承自然之稟賦,造化之奇珍,香氣清新、湯色晶透、口感雄渾,耐沖泡;天道饋禮,盛饗於精神,彰顯於境界,品味原生。5、喬木王:2006年「雲茶杯」金獎,踐行勐庫產區普洱茶豪放、厚重、飽滿、霸氣之風骨,猶存高遠意境,罡正雄魁,問世之初被尊為王者,榮耀奠基。6、母樹茶:以冰島大茶區鮮葉為主料,匠運精湛技法拼配而成,因品質優異錦添冰島美名,茶條肥壯油潤,香氣高昂,湯色瑩亮,滋味醇厚,回甘持久,一溯大葉種茶之源。7、忙肺古樹:永德忙肺茶山古樹純料精製而成,忙肺之於永德恰似冰島之於雙江,均屬國家級優良品類,質體肥壯茶條顯毫,色香味俱佳,名副其實的永德茶區代表性茶品。8、大葉青餅:2011年「雲茶杯」銅獎,以勐庫茶區喬木古樹大葉種茶箐為原料,輔以獨一無二的本味制茶法悉心灌注,條索肥厚,芽尖豐腴多毫,氣正味濃,實乃佳作。9、勐庫春尖:十一載,每逢春時如約而至,歷久彌新的性價比口碑典範。勐庫春尖作為老字型大小產品,以優秀品質和實在價格獲得廣大消費者的忠堅信賴和一貫好評,見證勐庫戎氏一路前行,也是倍受茶客青睞的「長青樹」。10、問鼎冰島:冰島老寨,勐庫大葉種茶始祖。原料選自戎氏自有冰島茶園基地,百年以上古樹鮮葉,於勐庫戎氏獨創技藝雕琢而成。味韻高長,蜜香顯著,回甘生津快而持久,唇齒奢享。11、名山:重巒靄障,渺遠之境,數點茶山。有茗之良品隱於此,極少珍稀樹種,匿跡塵外,鮮為人知。其形碩、其體實、其質豐、其氣清、其味遠、其髓真。溢詞以表,未盡之美,不世出。今天道酬勤者,萬里跋涉始得造化饋贈。既入方外化境,因果緣法際會,良品重現。觀之,肌盈表潤豐澤秀美;嗅之,格質清明余韻端方;沖泡,水波激盪如墨雲浮沉翻騰;品之,如剎那光風霽月朗朗晴空。天地靈秀取之有竭,戎氏優中選精,錦呈極珍。12、頭采:原料遴選自極少數古茶山的極少大葉種古樹,開年第一撥春芽。清明前無雨,早春茶苗斂藏一冬抵達品質巔峰,生發的頭撥茶芽極為有限,謂春以貴,因其蘊承萬物,「頭采」乃春之精粹,貴中首珍。13、藤條王:原料遴選自極少數古茶山的極少大葉種古樹,茶中罕見的珍稀藤條品類,椏杈修挺,蔓系疏暢通達,每枝僅供養極少鮮葉,恣意汲取自然精華,孕於天,成於地,化於培哺之備至,只為抵達茶品之巔峰。

這個是之前的報價,今天的報價還沒有出,你可以關注他們微信了解。

『肆』 花茶排名前十

1,張一元

始於1900年,2008年張一元茉莉花茶窨制技藝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北京張一元茶葉有限責任公司一直秉承「誠信為本」的古訓,以「金般品質、百年承諾」為經營理念。1994年在福建重新建立了自己的生產基地——閩東張一元茶葉有限公司。張一元茉莉花茶選用上等原料並採用獨特的加工工藝,以其「湯清、味濃,入口芳香,回味無窮」的特色,深得國內外茶客的歡迎,使得張一元蜚聲海內外。

張一元已經成功實現產、供、銷、研一體化目標,在福建、浙江、安徽、雲南、四川等省建立了30個生產基地,生產加工綠、紅、白、青(烏龍茶)、黃、黑、花茶等茶類,經營茶葉花色品種逾300多種。為做精、做專、做強、做名、做大張一元品牌,張一元茶葉有限責任公司不斷延伸茶產業鏈先後開設了茶樓、茶館,涉及休閑、娛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擁有連鎖經營店120多家。2008年,張一元又在天津設立了分公司並開設多家分店,標志著張一元已將經營觸角延伸到外阜,同時堅定了張一元茶葉有限責任公司將中國茶做強做大的決心。

北京張一元茶葉有限責任公司的前身張一元茶莊是京城知名的茶莊,始建於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已有百餘年的歷史。店名取自「一元復始,萬象更新」之意,寓意茶莊「開業大吉,不斷發展創新」。1991年張一元商標正式注冊,1999年公司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國家批准轉制為北京張一元茶葉有限責任公司。

2,吳裕泰

北京吳裕泰茶業股份有限公司

創立於1887年,茉莉花茶窨制技藝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專業銷售茶葉、茶製品以及茶具等茶衍生產品的公司

吳裕泰創立於1887年。1887年(光緒十三年),吳裕泰茶棧正式懸匾開張,至今已有一百餘年的歷史。當時吳裕泰茶棧以倉儲、運輸、批售為主。北京吳裕泰茶業公司成立於1997年,2005年8月改制為北京吳裕泰茶業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是銷售茶葉、茶製品以及茶具等茶衍生產品的專業公司。

公司現有190餘家連鎖店,一個現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一個茶文化陳列館,一個茶藝表演隊和兩個茶館,一個國際茶文化創意產學研平台,連鎖店目前分布於北京、天津以及華北的大中城市。

公司通過了ISO1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ISO14001:2004環境管理體系、OHSMS28001:2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和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同時,公司通過了食品質量安全認證(QS),確保公司的產品質量符合國家標准。

吳裕泰倡導以「顧客為本」的理念,堅持誠信經營倡導人性化服務,把顧客視作朋友、親人,從環境、產品到服務流程都注重顧客的感受,並努力打造一個體驗式與互動式的營銷購物環境,讓顧客在消費的同時感受吳裕泰服務人員的熱情與關懷。最大限度地滿足顧客的需要。在服務中,我們的員工自始至終都要表現出嚴謹、務實、專業、自信的工作精神,以及熱情、誠信、親和的待人之道。這是百年吳裕泰的秉承,也是茶文化的精髓。

吳裕泰創立了茶文化創意產學研平台,將所屬傳統行業與文化創意產業相結合,並在業內提出以」茶文化創意產業帶動企業發展,推動行業進步,促進產業升級」的公共服務性平台,推動茶業企業創新文化發展的良好局面。茶文化創意產學研平台的建立,是吳裕泰開創了一條「以文化創意產業合作為基礎,以打造獨具魅力的新品牌為目標,以創意形象管理為切入點,構建具有創意產業集聚效應的新空間為路徑」的發展之路。

3,碧潭飄雪

四川省峨眉山竹葉青茶業有限公司

成立於1998年,茉莉花茶知名品牌,集茶園栽培管理、生產、加工、研發、茶文化觀光旅遊及進出口貿易為一體的名優茶生產企業

碧潭飄雪是一種花茶,產於四川峨眉山。採花時間在晴日午後,挑雪白晶瑩、含苞待放的花蕾,趕在開放前擇花,使茶葉趁鮮搶香,再以手工精心窨制。 花,色麗形美,才敢展露在茶客面前。 看那葉似鵲嘴,形如秀柳,湯呈青綠,清澈得葉片可數。水面點點白雪,色彩有對比,淡雅適度,此茶不僅淳香可口,更有觀賞價值。

碧潭飄雪茶得名:書畫名家黃純堯教授飲此茶即賦詩:「天生麗質明前芽,清香入骨窨制花,葉形湯色皆佳品,異軍突起徐公茶。」 此茶叫何名,青年畫家鄧岱昆藏頭詩即是:「碧嶺拾毛尖,潭底汲清泉,飄飄何所似,雪梅散人間。」

4,春倫茗茶

福建春倫集團有限公司

創辦於1985年,專注於福州茉莉花茶的研究、開發、保護和傳承,集種、產、銷、研、工、貿一體化的現代化綜合性集團

福建春倫茶業集團有限公司原名「中國·福州春倫茶業有限公司」成立於1985年。集團位處於閩江沿岸城門經濟開發區,目前春倫集團已經發展成為擁有3.8萬多平方米的現代化廠房,專業的自動化、潔凈化茶葉生產線、優質服務的銷售網路,產品從原來的單一化走向系列化、多元化,主要生產各種「春倫」牌福州茉莉花茶、綠茶、鐵觀音、大紅袍、紅茶、白茶、速溶茶、茶飲料、保健茶以及高、中檔禮品茶及茶食品等,年生產量約360多萬公斤,年銷售量在330萬公斤以上。在福州地區設有800畝的生態旅遊觀光生態園、春倫茉莉花茶文化創意產業園、福州茉莉花茶科普示範基地和7000畝的春倫茉莉花生態種植基地,在閩東、閩北、閩南等高山地區建立了42000多畝的綠色茶園基地。全國范圍內擁有200多家直營店與春倫名茶茶館。

福建春倫集團自創立以來,堅持以「信譽為靈魂,質量是生命,以人為本,科技為先」的核心價值觀,專注於福州茉莉花茶的研究、開發、保護和傳承,傾心打造茉莉花茶行業出色品牌。為不斷完善質量管理體系,集團建立了可追溯質量體系,設立了院士工作站,與中國農業大學、福建農林大學、國家杭州茶葉研究所等多家科研單位建立合作聯系,並積極開展閩台農業交流合作,與台灣地區合作聯合推進、共同建設山地有機茶可溯源制度;為了完善生態原料基地,集團建立了高山生態綠色茶園和茉莉花基地,採用科學管理和生產技術,每道工序採用數字化管理和無塵化生產。

企業秉承「以誠為本,以質取勝,以客為尊,茶行天下」的經營理念,以傳承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千年工藝,弘揚福州茉莉花茶民俗文化為己任蓬勃發展。「春倫」牌系列產品銷往西北、東南、西南、華東、北京、天津、上海、香港、澳門、台灣等全國各地,並出口至美國、俄羅斯、東南亞、日本等國家和地區。

在過去的那些年,百年品牌,科學發展,「春倫」將福州茉莉花茶千年窨制工藝與現代化生產相融合,堅持「生態農業、科技農業、快樂農業」的整體建設,不斷擴大茶園和花園基地規模建設,積極帶領更多的茶農花農一起致富,努力生產質量更好,香韻更加自然的福州茉莉花茶,為多姿多彩的福建茶葉增添茉莉花香,讓歷史悠久的福州茉莉花茶煥發新的生機;同時將千年工藝,弘揚海外,把福州茉莉花茶有容乃大與閩茶緊密創新結合,讓閩茶重放異彩,飄香世界。

回首過去,展望未來,「春倫」將以復興福州茉莉花茶產業為己任,讓福州茉莉花茶文化走向世界「為使命、開拓進取,努力創新,為中國茶及茶文化走向世界做出更大的貢獻。

5,中莉Chismine

福建省福州茶廠

源於1925年,以福州何同泰字型大小為代表的茶行發展而來,專業從事茶業種植/加工/銷售的企業

福建省福州茶廠源於1925年以福州「何同泰」字型大小為代表的百餘家私營茶行公私合營而成。

精湛的制茶加工技藝成就了福州茶廠茉莉花茶產品獨特的品質風格。所生產的茉莉花茶深受國內外消費者喜愛與贊譽,內銷全國各地並曾外銷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福建省福州茶廠現位於鼓山福興投資區內,是隸屬福州市經信委的全國有企業,近年來為福州茉莉花茶取得福州-世界茉莉花茶發源地、福州茉莉花茶-世界名茶、福州茉莉花與茶文化系統榮獲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等榮譽項目提供了大量的歷史文化依據。

6,藝福堂EFUTON

杭州藝福堂茶業有限公司

互聯網茶葉頗具影響力品牌,集生產、銷售、科研為一體,經營各類名優茗茶、花草養生茶及現代創新茶產品的互聯網+茶業的新型企業

杭州藝福堂茶業有限公司是誕生於風景秀麗的「中國茶都」——杭州,是互聯網電商領域中一家集生產、銷售、科研為一體、經營各種名優茗茶、花草養生茶及現代創新茶產品的互聯網+茶業的新型企業。

藝福堂首創「互聯網+茶業」的電商模式,銷售平台遍及各類垂直電商平台,擁有1400萬購買客戶(含藝福堂旗下子品牌),成立10年,持續領跑各電商平台茶葉類目。

藝福堂開創互聯網+茶業模式(簡稱「藝福堂模式」),在傳統的茶葉流通上去繁就簡,通過互聯網平台,一步到位,茶農的茶只要經過藝福堂就可以直接到達消費者手中,茶葉品質可控性大大提高,利益鏈和成本的減少也直接惠及茶農及消費者。未來我們將發展成為「客戶+現代農業」更加簡單、互通的模式。

公司現有員工300多人,平均年齡25歲,其中產品研發團隊多為茶學、葯學的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生。同時,公司與眾多高校簽訂了產學研校企戰略合作,結合高校與企業的各自優勢,建立產學研合作關系,形成專業、產業相互促進,實現產學研共贏的格局。

藝福堂茶業集團,堅持高品質、高安全、高標准,不斷升級核心技術,旗下擁有實實在在做好茶—藝福堂、為茶設計美物—雅集、專業調配組合型花茶—以美、定製您的早餐—五穀聚、國茶經典—茶都、戰略合作國際品牌—德國TEEKANNE六大品牌,涉及各種名優茗茶,花草茶、花果茶,組方茶飲品、穀物飲品,泡茶器具等茶生活產品。共同建立了以茶為核心的健康產業生態圈,多方位服務顧客的生活,讓消費者在藝福堂一站式享受產品與服務。

為滿足公司發展需求,公司於2015年在杭州桐廬經濟開發區成立浙江藝福堂茶業有限公司,斥資1億元建立集研發、生產、倉儲、物流智能一體化的現代化中央智慧工廠。該項目位於白雲源東路788號,用地26.7畝土地,新建建築面積28700平方米(其中廠房16250平方米)以及水電設施等用於項目生產、研發、電子商務銷售(含倉儲物流配套)。建立代用茶自動化生產線,優化物流發貨系統實現自動稱重和自動分揀包裹;引入雲版ERP和金蝶系統對接平台交口,建立公司客戶消費資料庫,打通互聯網+茶葉銷售的前段與後端,在市場大數據的背景下,實現工廠智能化訂式生產,指導公司的資源配置和優化資源分布,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的品質,同時在市場需求數據的指導下,開發更加適合消費者的新產品。

藝福堂茶生活體驗館坐落於西湖龍井萬擔茶鄉——龍塢茶鎮,依託「中國茶都」的地理優勢和中國茶鎮的優勢, 打造集「茶產業、茶工廠、茶文化、茶生活」於一體的綜合性茶體驗空間,將互聯網基因引入線下體驗,助力茶生活的美好。

公司在全國茶葉主產區有6大合作基地,其中西湖龍井茶合作基地1500餘畝、鐵觀音基地1400餘畝,各類綠茶基地10000餘畝,代用茶基地10000餘畝。所有茶葉做到基地化生產,並建立了約10000立方米的大型保鮮庫,保障源頭可控,茶葉新鮮。

7,八馬BAMA

八馬茶業股份有限公司

始於1736年,高端茗茶連鎖專賣品牌,集基地種植、新品研發、生產加工和產品銷售於一體的全茶類企業,賽珍珠鐵觀音系列頗具盛名

八馬茶業是中國高端茗茶連鎖專賣品牌,公司董事長王文禮為「非遺」安溪鐵觀音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公司以弘揚中國茶文化,「讓天下人享受茶的健康與快樂」為使命,為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體驗。截止2019年12月31日,全國連鎖門店超1700家(含簽約及裝修中店面)。

八馬先祖王士讓,於清乾隆元年(1736)春與諸友會文,見荒園間有棵奇異茶樹,遂移植於書房後園悉心培植,並初創搖青、炒青、包揉等茶技,自萬千中選出極品一二,精製成茶。1742年,王奉詔進京,將此極品茶獻內廷。乾隆飲之,大贊其味香色美,形沉似鐵,美如觀音,並賜其名「鐵觀音」,列為貢茶,自此其美名傳揚民間。

憑著對先祖的敬意及對茶事的執著,八馬先輩於民國年間創立了聲名顯赫的老字型大小「信記」茶行,立志將鐵觀音乃至中國茶推向全世界。王氏家族感恩聖上的皇恩聖眷,代代專注事茶,並堅持傳承家族秘制手工制茶工序,只為保留當年乾隆贊嘆的原味茶香。

跨越四個世紀,昔日的皇室貢茶已蛻變為擁有超1700家門店的中國高端茗茶連鎖專賣品牌,八馬茶業正在邁向全茶類全渠道發展的道路,矢志百年匠心做國茶,讓天下人享受茶的健康與快樂!

8,蝴蝶牌

福建茶葉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

始於1950年,國內知名茉莉花茶品牌,中糧集團成員企業,主打經營烏龍茶、茉莉花茶、白茶、紅茶、綠茶、黑茶等茶類產品

福建茶葉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是中糧集團成員企業中國茶葉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較大的實業專業公司,公司成立1950年2月。

福茶公司是福建省頗大的茶葉專業公司。福建茶葉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以出口特種茶為主,經營的主要茶類產品有烏龍茶、茉莉花茶、白茶、紅茶、綠茶和黑茶等,是中國茶葉行業中經營茶類產品品種多、齊全的專業公司。目前業務已覆蓋全球各個區域,公司有「蝴蝶牌」商標。

公司通過六十年的發展,擁有雄厚的技術力量及一支人才隊伍。公司現有員工800 餘人,擁有茶葉、國際貿易、外語等各個專業人才。公司倡導建立以人為本的企業,努力營造寬松和諧的企業氛圍,打造以品牌、人才為中心的核心競爭力。

9,天福茗茶

漳州天福茶業有限公司

創建於1993年,主要經營傳統中式茶產品,集茶葉加工、銷售、科研、文化、旅遊為一體的全方位茶業品牌

天福系由世界茶王李瑞河先生於1993年在中國大陸創辦的茶專業公司。天福茗茶,在大陸精耕十數寒暑,已成為集茶葉加工、銷售、科研、文化、 旅遊為一體的全方位茶業品牌。

在營銷模式上,公司採取多品牌策略,品牌包括[天福]、[天福天心]、 [安可李] 、[天曦] 、[放牛斑] ,以占據中國傳統中式茶產品市場的各個細分市場。[天福]品牌力求為消費者提供度身而設的購物體驗,在消費者中享有較高的品牌知名度;[天福天心]和[安可李]主要透過大型綜合超市銷售產品;[天曦]透過電子商務平台銷售商品,以期提供更多消費者購買便利;[放牛斑]主要針對年輕族群,提供即時茶飲商品。

在商品組合策略上,公司主要經營傳統中式茶產品,整合了中國的茶葉資源,開發出多達一千八百多種的天福系列產品,主要產品包括烏龍茶、綠茶、紅茶、普洱茶、花茶、白茶等包裝茶、袋泡茶,以及茶食品、茶具、茶藝用品、香道等系列。

10,Lipton立頓

聯合利華(中國)投資有限公司

始於1890年英國,1992年進入中國,享有「世界紅茶之王」的美譽,以其明亮的黃色向世界傳遞它光明、活力和自然美好的樂趣

誕生於1890年的立頓,擁有純正英國血統,深受消費者喜愛。百年制茶工藝,風靡多個國家。奉行「從茶園到茶杯」的品牌理念,歷經層層考驗,每一個茶包都是我們對你的承諾,只為你品嘗時的口口回甘。

立頓茶葉品牌。它既代表茶葉的專家,又象徵一種國際的、時尚的、都市化的生活。立頓的品牌的創始人是1850年出生在蘇格蘭格拉斯哥一個貧窮家庭的湯姆斯·立頓。一百多年來,立頓始終保持著歷代相傳的優良品質和芳香美味。

作為聯合利華的品牌,立頓在中國大中城市中佔有相當大的市場份額。其以高檔消費場所為突破口,充分利用各種宣傳方式,如在電影電視片中出現、在各種時尚雜志的文章中出現、在網路小說中出現等等,以潛移默化的方式把立頓品牌深埋在消費者心中。經過長期的品牌經營,如今,喝立頓茶已成為高級白領的象徵。雖然立頓在歐洲市場有強大的廣告宣傳,但在中國市場一直採取低調處理的方式,較注重終端網路建設,少投放硬性媒體廣告。就產品而言,立頓茶多為紅茶、奶茶,以歐洲風格為主,較少涉足中國傳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