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產品成貨 » 喜之郎產品經銷商毛利有多少
擴展閱讀
東莞衛浴產品設計多少錢 2025-07-27 01:30:06
26克產品多少錢 2025-07-27 00:59:18
db石油是什麼 2025-07-27 00:48:07

喜之郎產品經銷商毛利有多少

發布時間: 2022-08-05 08:21:00

⑴ 化妝品專櫃的毛利潤一般是多少拜託各位了 3Q

Cosmetic Sale 化妝品銷售時被忽略的渠道作價原則 價格是企業最敏感的話題,也最讓人頭疼。價格同時也是企業最保密的一個話題,無論哪家企業,都把作價體系和價格視為高度機密。在市場營銷中,價格就是SHOW HAND紙牌游戲中最後的一張蓋倒著的牌。 在多年的銷售實踐中,我發現價格、作價方式、渠道模式、產品分銷廣度、品牌之間存在著一種內在的聯系和規律,而這篇文章研究的焦點將集中在渠道和零售終端之間。 在研究了大多數品類產品的渠道作價體系之後,大體上表現為三種作價方式: 一、零售價倒扣作價法 顧名思義,倒扣作價法是從零售價格倒扣而成的作價方法。它包含了3個關鍵的價格位置:零售價格、供給零售終端的價格(或者稱之為批發價格)和製造商供給經銷商的價格(或者稱之為廠價、出廠價格)。 化妝品企業和某些以百貨商店為主要零售渠道的家電企業通常會採用零售價倒扣作價法。我們以化妝品為例,100元零售金額的商品,它通常供給零售終端的價格大約會在75元左右,製造商供給經銷商的價格大約會在65元左右。(這種價格體系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受到品牌強弱和分銷廣度的影響。)在上訴的假設中: 出廠價格的扣率=(100-65)÷100×100%=35% 批發價格的扣率=(100-75)÷100×100%=25% 在通常的銷售「行話」中,我們稱批發價扣率為75扣,廠價扣率為65扣。 在通常的零售價倒扣作價法中,商店的零售利潤率總是會略高於經銷商的批發利潤率。實際上它反映了零售商和經銷商不同的贏利方式。以化妝品為例,假設某家商店有10個品牌,它們的毛利率都是25%,那麼它的毛利就等於這些品牌的銷售總和×25%,而假設某家經銷商有2個品牌的批發毛利都是10%,他們共分銷了20家商店,那麼它的毛利就等於這2個品牌在20家店的銷售總和×10%。 我們知道投資回報率=資金周轉次數×毛利率,不管是零售商還是經銷商,他們的贏利水平都可以通過這個公式去理解,而從總體來說,在一個完全市場經濟的環境中,投資回報率不會有太過於巨大的差別,因為資本總會在這些投資項目中進行選擇,從總體上來講,哪怕暫時有暴利行業出現,也會有資本迅速地進入參與競爭,從而導致這個行業趨向社會平均的投資回報率(或者在一個資本可以容忍的差別之中)。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時常說市場已經進入一個微利時代的原因。 既然投資回報率在總體上會傾向於在同一水平線上,那麼資金周轉次數和毛利率就會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反比關系,換句話說,你很難同時讓你的資金周轉次數和毛利率同時上升,因為這是資本的必然選擇。 在零售價格倒扣作價法,不難看出零售價格是假設恆定的。同樣通過對這些產品分銷和品牌的一些觀察研究,我們會發現採用這種作價法的產品大多分銷網點比較少(甚至不少僅僅局限於中高檔百貨商店),並且大多都重視品牌形象。這些因素又有相輔相成的關系,注重品牌形象,所以溢價的可能性就存在。而分銷網點比較少,就需要追求更高的零售和批發利潤率(通過和後面兩種作價方式的比較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零售價倒扣作價法的利潤率是最高的)。上面我說過,這是資本的必然選擇,這是一隻看不見的手——資本會在一個自由經濟的環境下取得在GDP增長水平、銀行貸款利率和通貨膨脹系數等因素之間的回報率均衡。 二、批發價倒扣作價法 批發價倒扣作價法一般適用於在賣場和超市操作的產品。 假設一個供給超市,批發價格是10元的產品,它的零售價格是11.5元,它的廠價是9元。那麼我們可以說, 它的零售價格的加價率=(11.5—10)÷10×100%=15%,我們說它是批發價順加了15個點。 它的廠價扣率就是(10-9)÷10×100%=10%,我們說它是批發價格倒扣10個點。 一般而言,大多數供應給賣場和超市的快速消費品採用批發價倒扣作價法。它也有3個重要的價格位置,但是和第一種作價方式所不同的是它的作價基準是批發價格,也就是在理論上供給賣場和超市的價格。但是,它的零售價格的順加方式和第一種作價法有著很大的差別。這種方式也說明了此類產品的分銷渠道的特性。快速消費品的主流渠道是採用順加毛利方式作價的現代零售渠道,和傳統百貨商店的倒扣方式是有區別的。 而正如我們所觀察到的,超市產品通常比百貨商店的產品在各個門店的價格差異要大,而且毛利率也通常要低(分銷范圍越廣通常越低,但是超市自營產品通常較高)。這一方面說明了分銷的廣泛性勢必影響到價格的穩定性並且降低了商品的高毛利,另一方面也說明了超市產品的同質化程度比百貨商店來得嚴重,也說明了品牌溢價的能力在快速消費品領域要比化妝品、高檔家用電器等高附加價值的產品領域要低。 通常許多產品還會以批發價格倒扣幾個點的形式供給大型超市,這證明了兩個觀點,一是任何暢銷產品的利潤都會趨向於0,二是在現代零售渠道中,零售商的要價能力正越變越強,毫無疑問,銷售量決定了要價能力。不少製造商現在都把銷售渠道劃成了經銷商渠道和K/A渠道——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現代零售渠道。並且,現代零售渠道的供價正在逼近甚至低於經銷商的供價。即使從表面上看他們的供價還是高於經銷商,但是大量的價格外補貼已經彌補了這些差距。以寶潔為例,它們供給經銷商和K/A的價格就是一樣的。這種情況的產生,說明了分銷對價格體系是起著決定性作用的,而分銷的結果——銷量,正是對價格體系討價還價的最重要籌碼。 對於此類產品——在賣場和超市分銷的產品,我們可以預見到,在未來,隨著現代零售渠道的主導地位的確立,經銷商的作用將越變越小甚至在局部消失。因為K/A的要價能力已經不允許和製造商之間還存在一個利潤的剝奪者——經銷商。同樣,對於製造商而言,K/A將是它們未來的「經銷商」——我們通常稱之為直供客戶。而競爭的加劇和K/A要價能力的提高,這個渠道的批發價倒扣利潤率空間越來越少也是必然的趨勢。 三、廠價順加毛利作價法 這種作價方式普遍存在於大流通產品中。所謂的大流通產品是指分銷最為廣泛的產品。這些產品通常無法使用製造商或者經銷商的人員完全點對點地針對零售終端做銷售和服務工作,它還需要藉助批發商的力量進行分銷,我們有時候把這種分銷稱為自然分銷。 在上面兩種作價方法中,我們不難看出,分銷范圍越廣的產品,利潤率就越低。從投資回報率的角度講,我們要獲得一個比較穩定的投資回報率,那麼,利潤率越低就意味著對資金周轉次數的要求增高。通過對大流通產品的觀察我們不難發現,大流通產品分銷范圍廣泛,大多採取現款結算形式或者賬期極短,並且,周轉時間最短,周轉次數最多。 假設一個產品的出廠價格為1元,批發價格為10.1元,那麼,我們就說它加價了0.1元。而在實際操作中,大多數大流通產品以箱作為計量單位,假設這個產品為30元一箱,那麼它的批發價就是33元,我們說它加價了3元。 在經濟學中,有一個著名的市場需求曲線,它反映了一種商品的需求量如何隨著該物品的價格變動而變動。在現實中的大流通產品操作中,我們經常可以運用到這條曲線。市場通常對這類商品的價格非常敏感,他們已經不大需要百分比來估算這種敏感性,用的是元甚至角來計算。 在這類產品中,出廠價格也時常會產生變化,比如某些飲料就會有淡季和旺季價格,這也是為了用價格來增加產品的銷量,根據需求定理,價格的下降通常會引起需求量增加。 但是在這種作價方式中,我們很難列出零售價格的平均值。在作價體系中,通常作價的基準線離零售價格越遠,就說明了分銷的越發廣泛,但同時也說明了對零售終端的控制力的降低,同樣,零售價格的控制力也相應降低。尤其是通過批發渠道銷售的產品,批發層級不同,零售終端的形式不同,他們可能被分銷在夫妻老婆店、超市或者是便利店——他們的價格也就不盡相同。因為每種零售業態都有著符合他們投資回報率的加價方式。 渠道作價體系究竟說明了什麼 我們研究渠道作價體系的目的主要是探究產品的分銷特性、分銷數量、渠道各層級利潤率之間的關系,這種關系有助於我們理解和制定一個產品在各個時期的分銷策略。 以化妝品為例,通過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專櫃產品在進入賣場、超市甚至更為廣泛的分銷領域,必須以降低零售毛利率和批發毛利率作為代價,這也是渠道各個層級相互要價的必然結果。前身是專櫃產品的化妝品,在進入流通渠道之後,常常會出現「價格亂」的現象,但那大多是假象,事實是渠道各個層級之間的力量在迫使它成為一種類似於快速消費品的產品,但是,如果它不具備快速消費品那種存貨(或者在貿易中使用的流動資金)周轉的速度,看不見的手依然會把它的毛利率適當地調高,以期獲得正常的投資回報。 再以寶潔為例,盡管它還是以賣場超市作為主要渠道,但是,它驚人的銷量早已使之具備了大流通產品的特性,而事實上渠道也正在迫使寶潔採取等同於廠價順加毛利的作價方式。我經常聽到商家抱怨寶潔的毛利低,做1000萬生意只有多少利潤之類的話。但是這類話大多是經不住分析的,經過測算大多寶潔客戶的年資金周轉次數能達到20次,也就是說,每次只要有1%以上毛利率,他們就能維持20%以上的正常貿易的年投資回報率。而一個普通的超市產品,它的資金周轉次數每年大約在4次左右,它要想獲得等同於經營寶潔的投資回報率,就要有5%的利潤率。這種分析也說明了暢銷產品為什麼毛利低的道理。 渠道作價體系的分析,也說明了深度分銷為什麼大多遭遇失敗的原因,在大流通產品中,大多是以存貨周轉的次數獲得正常的投資回報率而並非是高毛利。深度分銷大大加大了人員成本,而這個時候你如果不能繼續增加存貨周轉次數(通常很難),就不得不提高毛利率,而提高毛利率,又使得價格上升,需求量下降。所以,生意存在的方式自有它必然的經濟學道理,不按照規律地人為創造,是不可取的。 渠道作價體現也說明了品牌溢價能力只能存在於高端市場,因為價格對品牌本身具有殺傷能力,分銷同樣對品牌也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因為分銷與價格之間存在著聯系。尤其對於中國市場這點非常重要,「無處不在」的可口可樂在深度分銷領域的舉步維艱也無疑是受到了價格以及受其關聯的分銷成本的影響。 渠道作價體系是罕有人研究的領域,我以此拋磚小文與眾位同道與專家一起探討,並希望能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總結出渠道作價體系之中的數學模型,並且能把「品牌」在渠道各個層級中的溢價能力用數字來進行測量,我想這必將對中國渠道、分銷的研究產生積極的影響。

⑵ 各知名品牌飲料 中間利潤

我大學畢業之後一直從事飲料行業,廠家招商,區域銷售主管都做過,就自己所知回答你的幾個問題,希望有更多的高人指點評斷:(以下數據時按照尚未打開銷路的新產品,廠家實力一般而言,我想這個也是樓主目前面臨的問題;以果汁、茶類、功能飲料三大類產品均衡計算)

1.飲料行業廠家的最合適的利潤應該是多少(按照中等的利潤計算)
毛利(就是去除工廠成本,渠道營銷費用預算15%)大概就是20-30%
這個費用是隨著工廠的整體產量增長浮動的,主要就是大宗采購原材料,整合物流成本等等產生的。

2.獨家經銷代理商最合適的利潤應該是多少(按照中等的利潤計算)
新產品上市最合適的利潤應該在20%以上,這個是以直做終端的測算,暢銷產品的經銷商毛利幾乎是在10%以內的

3.二批商最合適的利潤應該是多少(按照中等的利潤計算)
二批商做終端的利潤應該在10%以上

4.終端商最合適的利潤應該是多少(按照中等的利潤計算)
各類終端的飲料利率是不一樣的,這里以典型的市區士多店為例,合理的新產品利潤(整合搭贈之類的市場費用)應該在35%以上為佳,因為零售店的綜合毛利是30%

額外再給你點建議,
1.新產品在沒有任何主力產品帶動的情況下,陌生的區域開發客戶還是以直做終端為主,也就是上市初期的目標經銷商是品牌產品的分銷商,他們有一定區域的客戶絕對掌控力,也有成長的慾望,比較容易切入,後續合作也會避免很多麻煩
2.初期不要鋪的太開,那樣經銷商會怕終端退貨,自身的期望值要放低,王老吉在全國做開經歷了6年,在一個市場從推出到成功也正常需要2-3年,這個概念你要不斷的灌輸給你的boss
3.市場活動不宜直接做搭贈給到各級客戶,這樣你的價格體系很快受損,沒有合理的利潤支撐是難以持續培養新品的渠道和終端售點數的,建議採用錯開品項,或者使用紙巾、筆實用/具備變現能力的贈品,模糊價格

有機會多交流,我目前任中國達能飲料某銷售區域主管

⑶ 商品毛利率計算,怎麼算

1、商品毛利率=(銷售價-進貨價)/銷售價x100%

進貨價為2元,毛利為20%,那麼銷售價2.5

2、銷售毛利率=[(銷售收入-銷貨成本)]÷銷售收入]×100%

如果銷貨成本=3000,毛利率是30%,那銷售收入4285.71

(3)喜之郎產品經銷商毛利有多少擴展閱讀:

毛利率大小通常取決於以下因素:

市場競爭

所謂物以稀為貴,如果市場上沒有這類產品,或這類產品很少,或這類產品相比市場上的同類產品,其質量、功能價值要佔有優勢,那麼產品的價格自然是採用高價策略,反之如果是經營大路產品或夕陽產業,市場比較飽和,那麼只能是取得隨大流的銷售價格,取得平均的銷售毛利。

企業營銷

是為了擴大市場佔有率還是有其他別的原因考慮,如是為了擴大市場佔有率,則可能採取先以較低價格打開市場,待市場占穩後再根據市場認同度重新調整定價策略。

如果是為了盡快地收回投資,企業可能以較高的價格打入市場,再進行逐漸滲透之策,市場對成熟產品通常是實行價高量小,價小量大的回報方式,如何在價格與銷量之間進行平衡,以求得利潤最大化,是企業進行營銷策劃所必須面對,而不能迴避的一個重要問題。

研發成本

現代經濟的一個特點是產品更新換代很快,如能更快更好地開發出具有新興功能的新產品,而產品在功能、使用價值及價格上存在優勢,誰就能佔領市場的最高點,企業的研發投入量大,通常其取得的發明創造成就多,受到專利保護所取得的利益就多,新興產品在成本、功效上就有極大的優勢,其產品毛利也大。

品牌效應

如企業有知名度,比方說其產品具有馳名商標或地方知名品牌商標,其產品質量得到市場的認可,那麼這類產品的毛利通常也會比較高,反之對於雜牌商品,就算其質量很好。

由於沒有知名度,其產品毛利率通常不如具有較高品牌價值的產品毛利率高,當然也不能一概而論,有些知名品牌產品毛利屬於中等水準,主要是靠較高的銷售數量來賺取利潤,而有些雜牌商品由於不支出廣告投入費用,主要靠櫃台以及人力拓展,由於其價格中廣告成本不大,其毛利率反而很高。

固定成本

主要指固定資產上的投入,如機器設備、廠房、廠租的投入,這些構成固定製造費用,從某種角度來說,也反映了企業的進入門檻高低,企業為收回此巨額投資成本,也會提高其產品的毛利,反之如果企業投入的機器設備不多,或大多採取代工的形式組裝加工,或委託加工,其銷售利潤要讓一部分給協力廠商,其產品毛利也可能只是平均化的;

技術成本

如企業生產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產品,特別是發明專利和技術專利,而該專利產品無論在產品質量、產品功能方面比市場上原有同類產品均存有優勢,具有成本上的優勢,具有競爭上的排他性,自然具有加價能力,此時產品的毛利通常也比較高;

技術工藝

用人的技術要求,人工成本的大小,產品生產工藝復雜,技術含量高,所用技工檔次等級較高,其產品的毛利也自然會高,反之對於工藝簡單,沒什麼技術含量,大都實行普工操作的大路產品,當然不可能有多高的毛利。

周轉率

因為應收賬款會佔用資金成本,而老闆通常會把這個資金成本打進銷售價格里去的,即是說如果是現銷,錢貨兩清的交易,其成交價格相對要低得多。

但凡是賒銷,其成交價格相對現銷來說要高一點,而銷售價格高一點,則意味著毛利大一點,而銷售價格低一點,則意味著毛利小一點,如果說某企業應收賬款的周轉率較小,而毛利又不大,則是一個很不正常的情況,應對其成本或進銷價格進行實質性審查。

生命周期

一般來說,一種全新功能的新產品剛投放市場的前期毛利比較高,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市場的擴大,競爭對手的加入,做的人越來越多,企業必然降價促銷,同時伴隨原材料及人工價格的走高,其銷售毛利也會逐漸下降,這在保健品行業或高科技行業比較明顯。

產品部件

是由企業自已解決還是委外加工,一般來說自行生產其毛利要高一點,主要零部件採取委外加工方式生產的企業,其利潤要分一部分給協力廠家,此時企業的毛利相對要低一點。

上述關於毛利率的分析僅就一般情況而言,實際上也有例外的時候。

對於毛利率的分布,通常是高科技行業的毛利率比普通產業的毛利率高,新興產業的毛利率比傳統產業、夕陽產業的毛利率高,相對於同類產品,新開發的產品毛利率比原有老產品的毛利率高。

⑷ 經銷商的毛利率應該是順加還是倒扣

順加法,以20個點算,成本100定價120,容易計算,但是現實中七七八八的各種隱形成本,你買支筆,請人吃個飯都要開支,算下來實際就沒多少利潤,如果需要售後,你又要一筆支出。導致服務不那麼好做。倒扣100/0.8=125元。比順加更有利潤空間。如果一個區域的市場就那麼大,同行都採用順加法前期很容易出貨導致市場容易飽和,大家都越來越感覺受傷。如果同行都採用倒扣,一樣是那麼大的市場,但是單件利潤充足,可以抵消隱形成本。如果整個市場是一千萬規模,同行的都採用倒扣,那麼除了表面的整個市場多出50萬的利潤之外,還有多賺出的利潤空間如果用來分配收入,無論老闆和員工都有更多的錢去消費。整個市場更有活力

⑸ 便利店純利潤一般有多少

綜合的費用:人工,房屋,房租,水費,電費,維修費,物料費用,產品損耗,促銷,外部服務費,稅費,雜費,辦公用品,刷卡手續費,加盟抽成。

便利店的主打商品應在速凍食品、飲料及日常用品上,這些商品不求多、全,而應求精,即選擇暢銷的、質量高的、價格又適中的產品上架。

在便利店中應避免出現整扎銷售或者大包裝的產品,既然便利店的定位是為應急的需求,量販包裝的商品是不屬於便利店的銷售范圍,便利店銷售商品的選擇不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5)喜之郎產品經銷商毛利有多少擴展閱讀:

傳統型:傳統型便利店通常位於居民住宅區、學校以及客流量大的繁華地區,營業面積在50~150平方米不等,營業時間為15~24小時。

經營服務輻射半徑500米左右,經營品種多為食品、飲料,以即時消費、小容量、應急性為主,80%的顧客是目的性購買(如7-Eleven、Circle K)盛行於亞洲的日本,中國台灣。

⑹ 每天業績3500,我做生意我的產品有利潤高的產品毛利60%低的產品毛利20%但平均毛利率是38%,

7.5x80=600
以前冰茶占每天銷售額約600/3500=17.4%,以前賣冰茶提高平均毛利(50.6%-38%)x17.4%=2.16%

11.5x90=1035
現在冰茶占每天銷售額約10353900=26.5%,現在賣冰茶降低平均毛利
(35.6%-38%)x26.5%=6.36%

⑺ 該超市要求產品20個點毛利,5個倒扣點 最終利潤是多少,請舉個例子!謝謝

1、20%x33元(零售價)=6.6元,這個是超市要求的毛利。

2、倒扣點,若是扣利潤就是6.6元x5%=0.33元,若是零售價就是33元x5%=1.65元,這個演算法是倒扣點。供貨價和廠家利潤可以參考本步驟2。

所以,最終利潤還是取決於賣出多少產品,再乘以零售價,接下再按步驟1、2計算即可。

(7)喜之郎產品經銷商毛利有多少擴展閱讀:

影響毛利變動的因素

一、外部因素:市場供求變動而導致的銷售數量和銷售價格的升降以及購買價格的升降。

二、影響毛利變動的內部因素包括:

1、開拓市場的意識和能力。

2、成本管理水平(包括存貨管理水平)。

3、產品構成決策。

4、企業戰略要求。

⑻ 經銷商純利潤怎麼算比如我進貨折扣是2.9折,出貨折扣是3.6折,那我我的毛利率是多少

(3.6-2.9)÷3.6=毛利率。純利的話用毛利減去各種成本。

⑼ 日用品加工廠毛利率一般是多少

一般洗護用品的毛利率可以達到70%以上,,因為一般洗護用品的生產工藝並不復雜,原材料和生產成本都不高,所以毛利率是相當可觀的.但銷售成本(費用)都比較高,主要是:廣告費用,促銷費用,折扣返利及營銷費用等.凈利潤一般也就在10%-20%.
而且品牌還是雜牌,廠家到終端。每個環節都不一樣。拿品牌為例,出廠到終端,利潤一般在50%-100%其中,中間需要經過三四個環節,每個環節佔10%-30%。你看你是做哪一個環節的,廠家生產出產品到經銷商,經銷商毛利30%發給分銷商。分銷商10%-20%給批發部,批發10%-20%給終端。終端10-20%給消費者。這只是個大概,具體數字因產品實際操作而定。如果你不是做廠家的話,你可以向廠家要其他地方的銷售報表。和實地考察市場佔有率等。

⑽ 喜之郎的企業簡介

創立於1993年的喜之郎,以40萬元起家,進入果凍產業,以其專業的果凍布丁企業形象和凌厲的廣告攻勢,成為行業領導者。從1998年開始,喜之郎便逐漸壟斷市場,在高峰時期,喜之郎曾佔有70%的市場份額。截止2013年其生產規模和銷售量均已躍居全球第一,年銷售額已達68億元以上。擁有「喜之郎」,「水晶之戀」,「CICI」,「美能多」,「美少年」等果凍布丁行業的知名品牌。廣東喜之郎集團有限公司的主導產品是以海藻提取物為主要原料的果凍、布丁休閑食品。這是一種半固態膠體食品,經常食用可以改善腸胃功能,有益健康。本公司產品自問世以來,由於口味甜美、包裝精良且品種豐富、加之有效的營銷戰略以及大量的廣告投入,使各品牌的產品一直受到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和銷售可戶的高度評價,產品市場佔有率年年上升, 「喜之郎」 聰明、健康、向上的品牌形象更是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廣東喜之郎集團有限公司總部設在中國深圳,現有管理、營銷、開發、生產員工數千人,喜之郎集團在大陸、香港20多個省、市、自治區設立40多個分公司、辦事處,建立了遍布全國的健全的銷售網路,產品也開始遠銷歐洲、北美以及東南亞等海外市場。其位於廣東陽江市的喜之郎工業園佔地面積3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7萬7千平方米,是一座現代化的花園式工業區,亦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現代化果凍布丁產品加工基地。從全球各地選擇最好的原料,引進國際先進的技術和設備,配合現代化的管理方式,不斷研製出令消費者滿意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