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農產品電子商務工作怎麼樣
中國目前全國涉農電子商務平台已超3萬家,其中農產品電子商務平台已達3000家。然而,農產品電商虧本運營卻是行業現狀。其中,菜管家運營4年來總計投資3500萬元,到目前仍是虧本運營;武漢家事易短短兩年半時間電子菜箱覆蓋了1200多個社區,累計投入6000多萬元,雖然每日成交量不小,但基本上都是虧本支撐...... 什麼原因?
由於我本人與各農產品電商的高層有過不同程度的深入交流,從行業視角來看,分析大概有如下幾個重要因素。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歡迎拍磚
一、傳統的B2C思維
這是很大的一個誤區,很多電商平台認為一個線上B2C平台,通過導流量,客戶就會到線上購物了,其實錯了!農產品電商千萬別以傳統的B2C的思維去搞,那樣去搞絕對死路一條。顧客買的不僅僅是產品,是健康生活,因此農產品電商需要讓消費者從商品背後的故事、種植基地、採摘體驗、物流體驗、可追溯、供應鏈可視化等維度全程展現,所以傳統B2C的思維是致命的傷。
二、目標人群定義偏離、營銷策略走彎路
農產品電商如何產生流量是大家都關注的問題,需求上講,這個市場還屬於培育期,而且目標人群多半是都市女性白領為主,有追求健康生活+互聯網購物的需求,以及時間成本太高的高富帥。你非要定義成屌絲的人群,滿足那些「二兩瘦肉+兩顆白菜+三根蒜苗」的需求,你註定就是兩個詞:累死、虧死。
很多農產品電商滿地撒廣告,向男人、老太太人群推,那絕對是跑偏了!所以,如何實現目標客戶的精準營銷,是個大農產品電商思考的的問題。
下一個農產品、生鮮電商的爆點是90後一代成家後的家庭主婦,因此農產品電商必須重視這一類人群。
三、會「電」不會「商」
基地整合+營銷+流量+交易+供應鏈服務+口碑營銷,這個閉環是農產品缺一不可玩法。當前不少農產品電商存在重大的經營管理誤區,認為中心在「營銷+流量+交易」三項,僅僅於重視「電」而不忽視了「商」;其實真正要實現盈利,關鍵在商。2013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現場,格力董明珠說:「我今天告訴大家,營銷做得再好,如果我們背離了你的支撐點 ——技術和質量,以及誠信,你的營銷就是一個忽悠,你就是一個騙子」。同理,農產品電商後端服務的角色沒有做好,前端的營銷、流量都是噱頭,當然最終肯定是虧了。
四、傷不起的客單價與物流成本
客單價是農產品電商致命的傷,行業數據:如果客單價低於200元,那將是致命的傷,因為物流成本和損耗將虧出血本。就目前農產品、生鮮電商的經營情況來說,每單40元的物流成本+損耗是必然的,因此如果客單價起不來,物流成本降不下來,盈利那隻能是一種幻想。就連順豐優選做高檔的進口食品和應季商品,在選擇品類上都會從客單價上來定位的。
五、缺乏一體化的采購基地整合
忽視對基地的整合是當前農產品電商面臨的問題,很多農產品電商僅僅是以定向采購方式與基地合作,談不上打造什麼戰略協同的供求關系。至於是否以市場導向來指導基地有計劃的種植產品,這個國內還僅僅是一種遠景。
看看人家國際品牌星巴克,人家不僅僅實現基地的整合,需求的協同,星巴克的供應鏈再回溯到咖啡豆的種植以及降水、風力、土壤等一系列的管理。
國內的農產品電商的老總已經明白采購基地的整合了,這個的商業價值不僅僅是質量的保證,更是品牌化、集約化采購和需求協同的重要方式,當然是降低成本、降低浪費,獲得利潤工作的重要手段。
再舉一個重慶的例子,重慶有一家生鮮電商,他們對基地的整合方式特別值得借鑒,他們最先做的不是B2C,而是做B2B,集團型采購帶動了基地的整合,再衍生出來做B2C的服務和O2O的體驗,這樣一來具有絕對的采購力量,成本自然降低下來,快速打通與基地的供求信息,實現了相對高效的協同。目前正在推進O2O的新的購物體驗。這樣的玩法是值得大家思考借鑒的。
六、客戶體驗是雙刃劍,一次不愉快的購物體驗,會丟掉一大群客戶
千萬別把消費者當傻子,將一個客戶不滿意的訂單置之不理,這是最大的失誤。吃貨這個東西最容易帶來的就是口碑傳播,如果出現不滿意的,將傷害你的一大群客戶。記得有一個農產品電商老總給我說:無論什麼原因,導致客戶拒收的,如果價值不是高得離譜的話,能夠送客戶就送客戶,留下的是一個口碑與客戶感動。何況有的商品即使退貨回來也無法二次銷售。
未來的農產品電商一定要培養忠實的吃貨粉絲群,這是粉絲經濟發展的商業價值,拴住一個人就可能拴住一家人,更有可能拴住一群人。
還有一個農產品電商的案例,他把目標人群定位在IT互聯網圈,這些人是典型的網購人群,屬於小白領,而且消費能力不低,但比較宅,通過滲透IT互聯網的圈子去做電商,以良好的口碑快速佔領這個領域的客戶。
前幾天本人和順豐優選李東起總裁在央視采訪現場聊天,李總坦言:農產品、生鮮電商,一旦與顧客建立了良好的購物體驗,這將會迎來持續的消費力,而且會影響身邊的群體。
七、必須面對本地化問題
電商的趨勢正在往社區遷徙,趨勢是線上社區+線下社區,而且商業模式的變化發酵迅速,本地化O2O已成為必然趨勢,據悉現在60-70%的消費發生在3公里之內。所以農產品電商如何線上打造吃貨的圈子,線下打造體驗的圈子,成為本地化融合的重要策略。
『貳』 多多買菜服務站站長需要什麼費用執照是需要哪類型的
摘要 配送單價有0.35元/單的,也有0.65元-0.8元/單的,所負責的區域不同配送單價不一樣。
『叄』 京東賣農產品押金要交多少錢
需繳納2萬到5萬應收貨款及質量保證金。
做京東農村電商的京東幫。根據當地市場情況,需繳納2萬到5萬應收貨款及質量保證金。京東幫服務店依託廠家授權的安裝網路及社會化維修站資源的本地化優勢。
『肆』 建立一個農產品交易平台要多少錢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9-29
『伍』 農村電商站長工作流程
農村電商站長工作流程:
1、擁有自己的電子商務網站,這樣才算是電商站長,可以選擇shop123電商系統,或者選擇其他的,ecshop等等,我這里絕對shop123比較好。你可以自己對比下;
2、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商品去經營
3、開始規劃推廣營銷策略,我們可以向阿里巴巴學習,農村刷牆,這個最可行了。再有就是小字報,還有電視廣告投放等等
4、全網推廣自己的網站。自己也是網路商人之一了。
祝你好運,望採納
『陸』 去農村搞電商賣農產品,需要投資多少錢呢
有一位粉絲給我留言,他開網店賣葡萄。3斤葡萄順豐空運到廣東需要72元,20斤葡萄賣給雲南需要225元。別說先賺錢,新開的商場客單價這么高,生存都是一件難事。
我認為除了親朋好友和鐵桿消費者以外,我會買他的葡萄,如果是你,能拿出72元去買3斤葡萄嗎?(威廉莎士比亞、哈姆雷特、家人)但是我們開網店賣農產品是為了賺錢。費用這么高,競爭這么激烈,我們的利潤點到底在哪裡?
除非是高級水果,否則農產品本身沒有多少盈利能力。我今年賣藍莓,一斤藍莓的利潤也是2元。其他普通農產品,如土豆、蔬菜,更低,只能掙1美元,真好。
幸好認識了東北的一個大哥,他的購物中心做得很好。經營東北土產,有人參、木耳等。但是你永遠想不到他賺錢的產品是什麼,是不顯眼的東北大麵包。而且主要銷往南方。南方的東北人很難吃這些東西,所以東北麵包成了他賺錢的核武器。
幾乎所有好的購物中心都不能只有一個產品。給顧客的選擇性太小,最終結果是他們不選擇。當然,商品要注意架子上的搭配,盡量選擇同類品種。如果你賣海鮮賣淡水魚,說明這不太合適。
『柒』 中國惠農網交易平台收費是一年多少錢
1 現在是2988會員費,保證金另算 2 8月3日訊繼年內先後兩次較大幅度降低交易手續費和市場監管費後,證監會昨日下午宣布,將再度大幅降低交易手續費和市場監管費,以兌現此前許下的再度降費承諾。調整後的收費標准。本次降費中,滬、深證交所、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和四家期貨交易所將再度聯手,調整後的收費標准將從9月1日起實施,預計調整後全年證券、期貨市場合計可減輕投資者交易成本155億元。據證監會有關負責人介紹,按照監管部門不斷降低市場交易成本、提高市場效率、減輕投資者負擔的總體要求,滬深證券交易所A股交易經手費將按成交金額的0.0696‰雙向收取,降幅為20%;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上海分公司A股交易過戶費將按成交面額的0.3‰雙向收取,降幅為20%;4家期貨交易所分品種交易手續費降幅從6.25%到50%不等,其中上海期貨交易所、鄭州商品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期貨交易手續費整體降幅分別為26%、17%、15.5%,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股指期貨交易手續費將按成交金額的0.025‰收取,降幅為28.57%.另外,該負責人還明確表示,在總結前兩次降費效果的基礎上,監管部門將進一步加強指導與監管,確保讓投資者直接得到降費的好處
3 中國惠農網主要產品包括:手機惠農APP、真源碼、縣域農業產業帶、惠農優選等。平台率先推出農產品電子商務的B2B2C模式,切實有效解決農產品因信息不對稱而導致的難賣、賤賣等問題,為用戶提供農業電子商務服務、農產品質量安全防偽溯源服務、三農信息服務和縣域農業產業項目綜合服務。
中國惠農網順應「互聯網+」時代發展趨勢,旨在「用科技推動農業產業升級」,實現「讓農民更富裕,讓居民更健康」的願景,不斷進取,銳意創新,推進農業電商健康可持續發展,探索「互聯網+現代農業」新途徑、新模式,促進互聯網發展與農業融合發展。
『捌』 年2020年農產品扶貧電商要交稅嗎
需要,「一戶一店一碼」電商扶貧模式,通過對貧困戶進行「手機微店」培訓並配備基礎智能終端,推動貧困戶網銷自產農產品及農產品加工品,並分享產業增值。根據新政要求,(特指上行,以下同)的10%對貧困戶網銷農產品進行補貼,單戶最高不超過0.5萬元。對輔導100戶以上建檔立卡貧困戶開設網店、提供配套服務並運營半年以上的農產品電商平台,按200元/戶補助運營企業,最高不超過10萬元﹔該運營企業推動平台內貧困戶年電商交易額超過50萬元的,按交易額的5%予以疊加獎勵,最高不超過50萬元。對推動建檔立卡貧困戶年電商交易額達到5萬元以上的農林專業合作社、家庭農林場、農村電商服務站(轉化為小微企業),按交易額5%予以獎勵,最高不超過10萬元。
『玖』 開發一個農產品電商類的APP多少錢
根據你需求,頁面模塊大概要有產品列表,品種篩選,充值,我的訂單,購物車,物流配送查詢,在線支付。1萬5+左右,不是源生的哦
『拾』 我是農民,我想通過電商,賣我們的農產品
最近幾年農產品可謂電商領域最大的熱門。一方面說農產品電商是最後一片藍海,另一方面媒體廣泛報道,全國3000家農產品電商平台,無一盈利。
那真實情況如何呢?作為一線農村電商的創業者,淺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我是堅持看好農產品電商未來的發展,但是過程相對艱難。
電商發展到今天,說哪個行業不受電商影響,基本上是不可能。圖書、3C數碼、大家電、服裝、化妝品電商滲透率幾乎超過50%,而農產品電商滲透率不足5%,從這個角度看,農產品電商市場規模還有很大潛力。
造成目前農產品電商雷聲大雨點小的現狀,我覺得還有幾個問題需要解決。
大眾消費意識
在網上購買圖書,服裝,化妝品,可能大家已經習慣。但是一說購買生鮮肉類、禽蛋、蔬菜、水果類生鮮還是很多人感到比較驚訝和不可接受。
第一反應就是這玩意,也能發快遞?不壞嗎?新鮮嗎?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除了水果等即食農產品。肉類,蛋類,蔬菜購買群體普遍年齡偏大,對互聯網購物還是尚待進一步普及。
產品標准程度
目前中國農產品銷售流通環節,凈菜佔比較低,即便城市商超,人們還是習慣挑挑揀揀,自己手工選擇生鮮農產品。
這種購物習慣就不利於生鮮農產品電商的發展。隨著人民收入水平和消費觀念的改變,凈菜、水果切盤在生鮮農產品流通中,佔比會越來越重。
只有產品標准化了,才有利於電商化銷售。
產品包裝技術
隨著這幾年電商的普及,生鮮農產品的包裝技術也有了很大的改進,以前覺得不能通過快遞運輸的產品,也有了相應的包裝,比如山東煙台的大櫻桃、廣東茂名的荔枝、陽澄湖的大閘蟹都有了針對性、個性化的產品包裝。
2016年開始,蛋糕、雪糕、冰淇淋等電商看起來更誇張的產品也有商家做的風生水起!
我覺得未來還會有很多現在看起來,不適合快遞運輸的農產品,隨著包裝技術的發展會被電商化。
冷鏈物流發展
大部分的生鮮農產品,保質期短,容易腐爛,而目前電商商戶用的保鮮方式還比較原始,就是泡沫箱加冰塊兒,其實即便這樣,也會對產品造成一定的損傷。
歐美國家冷鏈物流占農產品流通環節的30~40%,而中國不足1%。隨著普通快遞的競爭飽和,會有快遞公司開發針對農產品的冷鏈物流,比如順豐的冷運、江浙滬地區比較發達的黑貓宅急便。
如果冷鏈物流能觸達的地區增多,那就解決了農產品電商中最頭疼的問題。會大大促進農產品電商的發展,當然,這個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問題。
我覺得農產品生鮮電商的爆發還需要假以時日,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