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產品成貨 » 好產品和商業模式哪個更好

好產品和商業模式哪個更好

發布時間: 2022-07-26 10:16:58

㈠ 現在的企業大多數重視產品的研發還是重視商業模式的創新

不好意思,你想法有瑕疵,現在大多數企業最重產品研發、商業戰略。商業模式就是個鳥。不同行業有不同的比重。

就拿小米來說,重研發,重商業戰略。你說的商業模式早已定型。

拿騰訊來將,相比技術研發與商業戰略,商業戰略更強一些,對騰訊爸爸來說,產品從別人家(游戲開發公司)獲得,騰訊來運營。例如CF*DNF等游戲。你說的商業模式早就定型了。

你說的商業模式在大多企業發展之前已經定型,或在發展中會改變,發達時已經健全。

你說的技術研發(可以理解為產品質量、新產品……)想發展大的都有搞技術研發,發展強大的還在搞技術研發。

㈡ 商業模式與產品定位的區別

一、商業模式:

商業模式指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的部門之間、乃至與顧客之間、與渠道之間都存在各種各樣的交易關系和連結方式稱之為商業模式。

商業模式,是管理學的重要研究對象之一,MBA、EMBA等主流商業管理課程均對「商業模式」給予了不同程度的關注。在分析商業模式過程中,主要關注一類企業在市場中與用戶、供應商、其他合作夥伴的關系,尤其是彼此間的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

二、產品定位:

在談產品定位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品牌定位。所謂品牌定位就是指企業的產品及其品牌,基於顧客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尋找其獨特的個性和良好的形象,從而凝固於消費者心目中,占據一個有價值的位置。品牌定位是針對產品品牌的,其核心是要打造品牌價值。品牌定位的載體是產品,其承諾最終通過產品兌現,因此必然已經包含產品定位於其中。


產品定位是在產品設計之初或在產品市場推廣的過程中,通過廣告宣傳或其他營銷手段使得本產品在消費者心中確立一個具體的形象的過程,簡而言之就是給消費者選擇產品時製造一個決策捷徑。

對產品定位的計劃和實施以市場定位為基礎,受市場定位指導,但比市場定位更深入人心。具體地說,就是要在目標客戶的心目中為產品創造一定的特色,賦予一定的形象,以適應顧客一定的需要和偏好。

在當前市場中,有很多的人對產品定位與市場定位不加區別,認為兩者是同一個概念,其實兩者還是有一定區別的,具體說來,目標市場定位(簡稱市場定位),是指企業對目標消費者或目標消費者市場的選擇;而產品定位,是指企業對應什麼樣的產品來滿足目標消費者或目標消費市場的需求。從理論上講,應該先進行市場定位,然後才進行產品定位。產品定位是對目標市場的選擇與企業產品結合的過程,也即是將市場定位企業化、產品化的工作。

㈢ 什麼商業模式好呢好像有好多模式。

轉載以下資料供參考

任何一個商業模式都是一個由客戶價值、企業資源和能力、盈利方式構成的三維立體模式。
由哈佛大學教授約翰遜(Mark Johnson),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和SAP公司的CEO孔翰寧(Henning Kagermann)共同撰寫的《商業模式創新白皮書》把這三個要素概括為:
「客戶價值主張」,指在一個既定價格上企業向其客戶或消費者提供服務或產品時所需要完成的任務。
「資源和生產過程」,即支持客戶價值主張和盈利模式的具體經營模式。
「盈利公式」,即企業用以為股東實現經濟價值的過程。
長期從事商業模式研究和咨詢的公司認為,成功的商業模式具有三個特徵:
第一,成功的商業模式要能提供獨特價值。有時候這個獨特的價值可能是新的思想;而更多的時候,它往往是產品和服務獨特性的組合。這種組合要麼可以向客戶提供額外的價值;要麼使得客戶能用更低的價格獲得同樣的利益,或者用同樣的價格獲得更多的利益。
第二,商業模式是難以模仿的。企業通過確立自己的與眾不同,如對客戶的悉心照顧、無與倫比的實施能力等,來提高行業的進入門檻,從而保證利潤來源不受侵犯。比如,直銷模式(僅憑「直銷」一點,還不能稱其為一個商業模式),人人都知道其如何運作,也都知道戴爾公司是直銷的標桿,但很難復制戴爾的模式,原因在於「直銷」的背後,是一整套完整的、極難復制的資源和生產流程。
第三,成功的商業模式是腳踏實地的。企業要做到量入為出、收支平衡。這個看似不言而喻的道理,要想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做到,卻並不容易。現實當中的很多企業,不管是傳統企業還是新型企業,對於自己的錢從何處賺來,為什麼客戶看中自己企業的產品和服務,乃至有多少客戶實際上不能為企業帶來利潤、反而在侵蝕企業的收入等關鍵問題,都不甚了解。

傳統商業模式

店鋪模式
一般地說,服務業的商業模式要比製造業和零售業的商業模式更復雜。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商業模式就是「店鋪模式(Shopkeeper Model)」,具體點說,就是在具有潛在消費者群的地方開設店鋪並展示其產品或服務。
一個商業模式,是對一個組織如何行使其功能的描述,是對其主要活動的提綱挈領的概括。它定義了公司的客戶、產品和服務。它還提供了有關公司如何組織以及創收和盈利的信息。商業模式與(公司)戰略一起,主導了公司的主要決策。商業模式還描述了公司的產品、服務、客戶市場以及業務流程。
大多數的商業模式都要依賴於技術。互聯網上的創業者們發明了許多全新的商業模式,這些商業模式完全依賴於現有的和新興的技術。利用技術,企業們可以以最小的代價,接觸到更多的消費者。
「餌與鉤」模式
隨著時代的進步,商業模式也變得越來越精巧。「餌與鉤(Bait and Hook)」模式——也稱為「剃刀與刀片」(Razor and Blades)模式,或是「搭售」(Tied Procts)模式——出現在二十世紀早期年代。在這種模式里,基本產品的出售價格極低,通常處於虧損狀態;而與之相關的消耗品或是服務的價格則十分昂貴。比如說,剃須刀(餌)和刀片(鉤),手機(餌)和通話時間(鉤),列印機(餌)和墨盒(鉤),相機(餌)和照片(鉤),等等。這個模式還有一個很有趣的變形:軟體開發者們免費發放他們的文本閱讀器,但是對其文本編輯器的定價卻高達幾百美金。
其他模式
在50年代,新的商業模式是由麥當勞(McDonald』s)和豐田汽車(Toyota)創造的;60年代的創新者則是沃爾瑪(Wal-Mart)和混合式超市(Hypermarkets,指超市和倉儲式銷售合二為一的超級商場);到了70年代,新的商業模式則出現在FedEx快遞和Toys R US玩具商店的經營里;80年代是Blockbuster,Home Depot,Intel和Dell;90年代則是西南航空(Southwest Airlines),Netflix,eBay,Amazon和星巴克咖啡(Starbucks)。而沒有經過深思熟慮的商業模式則是許多dot -com的一個嚴重問題。
每一次商業模式的革新都能給公司帶來一定時間內的競爭優勢。但是隨著時間的改變,公司必須不斷地重新思考它的商業設計。隨著(消費者的)價值取向從一個工業轉移到另一個工業,公司必須不斷改變它們的商業模式。一個公司的成敗與否最終取決於它的商業設計是否符合了消費者的優先需求。
有一些學者和專家曾嘗試過對商業模式進行系統的分類。最早進行這一嘗試的人里有Timmers和Rappa。

現代互聯網商業模式
1、網購誠信度越來越低 以個人姓名信產部注冊、公安部體系真實身份認證的獨立網站,加上沒有授權不能上架,第三方保險公司三倍雙方信譽賠付擔保,扼殺惡意差評等;
2、電子商務大量燒錢 世界所有網站都大量燒錢,那是因為他們都是在為自己做推廣,為了搶奪用戶,最終羊毛出在羊身上;智能商城是每個人自己推廣自己的商城,同時也沒有大量的管理服務費用,產權式的網站備案讓每個參與的人都得到實惠和尊重;
3、幾家獨大的現象 智能商城是每個人自己推廣自己的商城,總部1年之內不開通網站,即使開通也不做會員注冊和產品交易,只推廣銷售量大、流量高的產品和網站,並免費為所有企業和產品全球做推廣;
4、極少人會電子商務 現有電子商務都是有一定門檻的,任何一個企業和個人都需要有專業的技術人員管理和維護;智能商城是一個只要知道自己名字就可以經營一個世界級電子商城,在其公司研發生產的開機即登陸了自己的商城的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上,購買和注冊就變得如此簡單了,同時只需要告訴她熟悉的人自己名字的網站就可以推廣經營了;
5、出現大量的偷稅漏稅 電子商務也是偷稅漏稅的平台,銷售8000多億,但實際稅收某公司才不到10億,上百億的稅收就流失了;智能商城通過交易的同時自動扣除稅率到稅務局,或者提供相關交易明細給稅務局,確保國家稅收;
6、互聯網沒有核心技術 我國的互聯網發展看似快速,但卻沒有核心技術做基礎,遲早會被其它相關強大的大鱷吞噬;智能商城擁有的幾項核心技術和理念,才能真正的讓全球看到我們國家互聯網的發展和實力;
7、商家產品大多都有費用 許多成型的平台都收取上架費或保證金,要麼打壓產品價格,讓商家苦不堪言;智能商城採用永久商城免費使用和產品永久免費上傳等扶商計劃,並同時免費為商家建立企業網站,實實在在的做到對每個企業的徹底孵化,真正意義上的榮及變興,博大胸懷和格局;

㈣ 如果讓你創業,你會選擇什麼樣的商業模式為什麼

現在流行的商業模式主要有:互聯網+、輕資產、平台資源整合等商業模式。
創業的時候,好的商業模式應該是在新興遞增的行業市場中,並且智能化、自動化程度高,技術門檻高,對外的銷售的商品和服務,消費者群體要廣。
看商業模式首先要看的是行業市場!不同的行業,行業的細分領域,面對的消費者群體不同,消費額度不同,市場總值也就不同!新興市場的總值每年逐步遞增,這樣的企業就相當於乘風而飛。
拓展資料:
一、商業模式,是管理學的重要研究對象之一, MBA、EMBA等主流商業管理課程均對「商業模式」給予了不同程度的關注。在分析商業模式過程中,主要關注一類企業在市場中與用戶、供應商、其他合作夥伴(即營銷的任務環境的各主體)的關系,尤其是彼此間的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
商業模式: 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的部門之間、乃至與顧客之間、與渠道之間都存在各種各樣的交易關系和連結方式稱之為商業模式。
商業模式是創業者創意,商業創意來自於機會的豐富和邏輯化,並有可能最終演變為商業模式。其形成的邏輯是:機會是經由創造性資源組合傳遞更明確的市場需求的可能性(schumpeter,1934; Kirzner,1973),是未明確的市場需求或者未被利用的資源或者能力。盡管它第一次出現在50年代,但直到90年代才開始被廣泛使用和傳播,已經成為掛在創業者和風險投資者嘴邊的一個名詞。
二、有一個好的Business Model,成功就有了一半的保證。商業模式就是公司通過什麼途徑或方式來賺錢。簡言之,飲料公司通過賣飲料來賺錢;快遞公司通過送快遞來賺錢;網路公司通過點擊率來賺錢;通信公司通過收話費賺錢;超市通過平台和倉儲來賺錢等等。只要有賺錢的地兒,就有商業模式存在。
隨著市場需求日益清晰以及資源日益得到准確界定,機會將超脫其基本形式,逐漸演變成為創意(商業概念),包括如何滿足市場需求或者如何配置資源等核心計劃。
隨著商業概念的自身提升,它變得更加復雜,包括產品/服務概念,市場概念,供應鏈/營銷/運作概念(cardozo,1996),進而這個准確並差異化的創意(商業概念)逐漸成熟最終演變為完善的商業模式,從而形成一個將市場需求與資源結合起來的系統。
三、商業模式是一種包含了一系列要素及其關系的概念性工具,用以闡明某個特定實體的商業邏輯。它描述了公司所能為客戶提供的價值以及公司的內部結構、合作夥伴網路和關系資本(Relationship Capital)等用以實現(創造、推銷和交付)這一價值並產生可持續盈利收入的要素。
在文獻中使用商業模式這一名詞的時候,往往模糊了兩種不同的含義:一類作者簡單地用它來指公司如何從事商業的具體方法和途徑,另一類作者則更強調模型方面的意義。這兩者實質上是有所不同的:前者泛指一個公司從事商業的方式,而後者指的是這種方式的概念化。後一觀點的支持者們提出了一些由要素及其之間關系構成的參考模型(ReferenceModel),用以描述公司的商業模式。


㈤ 互聯網公司那種商業模式最好

互聯網行業經歷了這些年來各路人馬的嘗試之後,已經基本上摸索出了所謂互聯網思維下的商業模式套路。在產品積累到足夠的用戶後,這些現成的商業模式都可以拿來為我所用。初步歸納一下,可能會有24種模式商業模式。當然,更多聰明絕頂的企業,還在不斷開拓新的商業模式。

一、實物商品的商業模式

如果你的產品,是某種物品,受眾可以直接持有和使用你這個物品,也就是通常意義上的商品/貨物,那麼你的商業模式就很簡單,基本上就是四個套路:

1、自己生產、自己銷售:自己直接生產、直接銷售給用戶

2、外包生產、自己銷售:把生產環節外包出去,自己負責直接銷售給用戶

3、只生產、不銷售:自己負責生產,交給分銷商銷售

4、只銷售、不生產:自己作為分銷商,或者提供銷售商品的交易市場

亞馬遜、京東等電子商務網站,就是前面的第4種商業模式。

如果你的產品不是某種物品,受眾們不能直接持有和使用,那麼你怎麼賺錢呢?下面看看所謂互聯網思維下的商業模式。

二、廣告

自從谷歌開始在搜索結果旁邊放廣告以來,廣告已經成了互聯網行業默認的首選變現方式。實際上,廣告本來是平面媒體的主要商業模式,現在互聯網行業已經徹底搶走了廣告領域的風頭。

5、展示廣告:展示廣告一般形式是文字、banner圖片、通欄橫幅、文本鏈接、彈窗等,通常是按展示的位置和時間收費,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包月廣告或包天、包周廣告。這是目標最常見的模式。

6、廣告聯盟:廣告聯盟相對於是互聯網形式的廣告代理商,廣告主在廣告聯盟上發布廣告,廣告聯盟再把廣告推送到各個網站或App里去。網路聯盟、Google AdSense是最大的兩個廣告聯盟。基本上網站流量還沒有到一定程度時,都會選擇跟廣告聯盟合作,只有做到一定流量後,才會跟確定的廣告主直接建立合作關系。廣告聯盟一般是按廣告的點擊次數收費。

7、電商廣告:最常見的就是阿里媽媽了,京東、亞馬遜、當當都有自己的電商廣告,凡客當年也是靠這個突然竄紅的。這些廣告一般是按銷售額提成付費。很多導購網站,就是完全靠這種收入的,特別是海淘導購網站,會接入各個海外購物網站的廣告,傭金還挺不錯。

8、軟文:軟文是指把廣告內容和文章內容完美結合在一起,讓用戶在閱讀文章時,既得到了他想需要的內容,也了解了廣告的內容。很多媒體網站或者微博、微信大號,都是靠軟文賺錢的。

9、虛擬產品換廣告效果:你還可以為用戶提供虛擬產品,但是代價是用戶必須接受一定的廣告,比如看完段廣告、注冊某個網站的用戶、下載某個App。

10、用戶行為數據:通過分析用戶在你的網站或app上操作方式,可以分析用戶的習慣和心理,從而有利於在產品設計和商業規劃上做出正確的決策。很多企業都需要這樣的用戶使用習慣的數據,所以可以賣這樣的數據。淘寶數據魔法就提供這樣的服務,比如告訴你什麼地方、什麼商品、什麼風格、什麼尺碼最受用戶歡迎。

三、交易平台模式

11、實物交易平台:用戶在你的平台上進行商品交易,通過你的平台支付,你從中收取傭金。天貓就是最大的實物交易平台,天貓的傭金是其主要的收入來源。

12、服務交易平台:用戶在你的平台上提供和接受服務,通過你的平台支付,你從中收取傭金。威客平台豬八戒就是這樣收取傭金的。Uber的盈利模式也是收取司機車費的傭金。

13、沉澱資金模式:用戶在你的平台上留存有資金,你可以用這些沉澱的資金賺取投資收益回報。傳統零售業用賬期壓供應商的貨款,就是為了用沉澱資金賺錢。現在這個套路也用到互聯網行業了,據說京東就是靠這個沉澱自己賺錢的。很多互聯網金融企業、O2O企業,也是寄希望於這個模式。

四、直接向用戶收費

除了廣告,另外一大類商業模式就是直接向用戶收費。當然。如果前期就收費,很可能會嚇跑用戶。所以,需要藉助一些巧妙的做法。

14、定期付費模式:這種商業模式類似於手機話費的月套餐,定期付錢獲得一定期限內的服務。相對於一次性付費直接買軟體,定期付費的單筆付費金額比較小,所以用戶付費的門檻相對較低。比如QQ會員,就是按月/按年付費的模式,現在的價格差不多是每個月10Q幣。

15、按需付費:按需付費是用戶實際購買服務時,才需要支付相應的費用。比如,在愛奇藝里看到想看的某一部電影,花5塊錢,只看這一部,這是按需付費。如果買了愛奇藝的VIP用戶,在一段時間內所有會員免費的電影都可以看,這就是定期付費模式。再比如,我要在道客巴巴找到個我最需要的文檔,下載要5塊錢(怎麼都是5塊錢),我用微信支付後就可以下載這個文件了。

16、列印機模式:列印機的商業模式是指,先以很便宜的價格賣給消費者一個基礎性設備,比如列印機,用戶要使用這個設備,就必須以相對較高的價格繼續購買其他配件,比如耗材。剃須刀也是採用類似的商業模式,刀架的價格近乎於白送,然後通過賣刀片賺錢。再比如,家用游戲機也是,索尼和任天堂以低於成本的價格賣游戲機,然後用很高的價格賣游戲光碟。因為日本列印機公司愛普生首先採用這種商業模式,所以我把他叫做列印機模式。

五、免費增值模式

免費增值商業模式就是讓一部分用戶免費使用產品,而另外一部分用戶購買增值服務,通過付費增資服務賺回成本和利潤。不過通常一般採取免費增值模式的產品,可能只有0.5-1%的免費用戶會轉化為付費用戶。

17、限定次數免費使用:這種模式是在一定次數之內,用戶可以免費使用,超出這個次數的就需要付費了。

18、限定人數免費使用:這種模式是指用戶數量在一定人數之內,就是免費的,如果用戶數量超出這個限定額,就要收費了。比如很多企業郵箱服務,如果你的公司注冊了某個域名,打算用這個域名做你的企業郵箱;企業郵箱服務商可以要求,5個以內郵箱地址免費,超過5個郵箱地址就要購買他們的服務。

19、限定免費用戶可使用的功能:免費用戶只能使用少數幾種功能,如果想使用所有功能,就得付費。比如我現在用的Evernote,這幾天也老是提醒我用不用升級,升級之後,每個月可以上傳更大的附件,也可以給自己的筆記加上密碼。這2個功能我都想要,但是還沒有想好是不是值得花錢開通。

20、應用內購買:應用的下載和按照使用是免費的,但是在使用的過程中,可以為特定的功能付費。最常見的就是游戲了,購買虛擬裝備或者道具之類的。再比如在微信內購買付費的標簽。

21、試用期免費:讓用戶在最初一定的期限內可以免費使用,超過試用期之後就要付費了。比如我現在的Office,天天提醒我,免費版試用期還有XX天就要到期了,讓我抓緊激活。激活就是要買正版的激活碼了,我現在正發愁在哪裡去找激活碼呢。

22、核心功能免費,其他功能收費:Appstore里的App,有不少都是這種模式,一個產品分為免費版和收費版。免費版里基本功能都有了,但是要獲得更多的功能,就要收費。比如照片處理應用,免費版有幾個基本的濾鏡效果,差不多夠用,但是如果要更炫更酷的濾鏡,就要下載付費版。

23、核心功能免費,同時導流到其他付費服務:比如微信,微信聊天是免費的,但是微信內置了很多其他服務,游戲、支付、京東、滴滴打車,這些服務都有可能是收費的。

24、組織活動:通過免費服務聚齊人氣,然後組織各種下線活動,這些活動可以獲得廣告或贊助,或者在活動中銷售商品或服務。比如,很多媒體,通過組織線下行業峰會賺錢。還有的地方社區會組織線下展銷會、推薦會,比如裝修展銷會、婚紗攝影秀等,銷售商品或服務。

所以,既然互聯網有這么多商業模式可以選擇的,創業者完全不用太關注這個問題。努力做好產品,努力黏住更多的用戶,用戶數量達到一定程度了,選擇一個合適的商業模式,就可以賺錢。

㈥ 在撰寫商業計劃書過程中,產品技術與商業模式有何關聯

產品的特有技術往往是商業模式的內核,一個看似簡單的商業模式,為什麼其他人在照搬的情況下卻沒有首創者效果好,其根源就在於模式下隱藏的技術支持的作用。比如共享單車,模式簡單,看了都會操作,但是實際運營過程中,支持模式成立的基礎,就是後面的大數據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