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貴州織金八步有什麼土特產
織金縣八步鎮特產:玉米,油菜,水稻,綠肥,食用肉牛
織金縣八步鎮為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下轄的一個鎮,位於織金縣城北部,東與黔西縣隔河相望,南與官寨鄉、綺陌鄉毗鄰,西與板橋鄉、以那鎮接壤,北與茶店鄉相連,鎮中心距縣城24公里,距國家風景名勝區織金洞11公里,距拉開西部大開發序幕的標志性工程洪家渡水電站13公里,距離省會貴陽177公里,離貴畢高速公路40公里,是全國重點建設的100個、全省重點建設的36個小城鎮之一。
所轄村:八步村,沙沖村,田壩村,院牆村,水塘村,山腳村,桶井村,土鍋村,營盤村,阿作村,新化村,瓜種村,支都村,溝邊村,水東村,榮源村,新利村,坪上村,同心村,馬坎村,利民村,碧雲碧星居委會
資源:農業主要玉米,水稻,小麥,經濟作物以油菜,烤煙,綠肥為主,工業以煤碳產業為主
2. 天貓優品體驗店年收入能有多少
天貓優品體驗店年收入500-600萬。天貓優品體驗店是天貓品牌在城鎮地區唯一的線下新零售渠道,是農村淘寶戰略升級後的落地項目。以電子商務平台為基礎,通過搭建區縣—鄉鎮—農村三級服務網路,發揮電子商務優勢,突破物流、信息流的瓶頸。
經過2年的沉澱升級,天貓優品體驗店的部分服務已超越一二線城市。目前天貓優品的門店已覆蓋到全國大部分縣域,更高標準的服務得到快速普惠。今年,天貓優品平台和各大品牌建立深度合作,根據縣域用戶的需求打造出數十款定製爆款、專供機型,打出了產品的差異性,極大的豐富了優品的專供貨品。並在線下開辟了500+個AIot智能產品場景體驗專區。
3. 福州打通科技服務「三農」最後一公里,這最後一公里具體是指什麼
我們探討農產品如何能穿透最後一公里,不如改變更准確的方法「生鮮電商最後一公里」。首先要修改問題的方法也是為了後面的理解。否則,農產品暫時容易變得新鮮和混亂。我們必須明確這是下游終端,即零售端用戶的體驗問題。這與上游生產團的距離有點遠,即使想提及上游生產團,也有「質量」兩個字。上游生產優質農產品(新鮮產品),經過中端流通,走向下游終端。對於打通「生鮮電商最後一公里」的模式,目前有兩次嘗試,最引人注目:社區團購和前倉。
為了前面的倉庫費用問題,現在有一個叫「共享前面的倉庫」的提法。也就是說,多個公司、多個類別共享一個配送倉庫,共享一個配送團隊。這種方式值得一試,當然,除了「社區共同購買」和「前倉」外,在小區內放置自動售貨機,賣蔬菜和水果,也在嘗試打通「生鮮電商最後一公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聽到誰說誰做得好。可能還在「損失」道路上疾馳。
4. 國內農特產品批發零售哪個網站更靠譜些
國內比較靠譜的綠色農產品交易批發網如下:
1、商城類網站,如阿里巴巴吧,第一支付直接支付寶比較有保證,第二阿里巴巴主要的批發平台、京東的農業板塊。
2、農產品大宗交易類網站,如,超綜農產品批發網等。
3、超綜農產品批發網我去了解過,上面的農產品都是符合國家綠色農產品標準的
5. 農副產品運營如何做
1、農產品+可視農業
「可視農業」主要是指依靠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雷達技術及現代視頻技術將農作物或牲畜生長過程的模式、手段和方法呈現在公眾面前,讓消費者放心購買優質產品的一種模式。
秒懂農產品電商五種模式及農產品網上銷售10大營銷方式分享
「可視農業」還有一大功能,就是可靠的期貨訂單效應,眾多的「可視農業」消費者或投資者,通過利用網路平台進行遠程觀察並下達訂單,他們在任何地方通過可視平台都能觀察到自己訂的蔬菜、水果和豬牛羊等畜產的生產、管理全過程。
2、農產品+微商
其實,就是農特微商。通過微信朋友圈發布自家的農產品信息,該信息包含:種植、成長、採摘等信息。把農產品的生長情況拍成圖片發布到微信里,讓用戶第一時間了解農產品的情況。
農產品+微商需要我們考慮幾個問題:
1)品牌打造:要打造一個人格化的品牌,通過品牌來溢價;
2)應鏈打造:配送與物流、冷鏈。這是農特微商的重點。
3)展示真實的自己:微信朋友圈賣的不是產品是人,是用戶我們的喜歡與認可。
3、農產品+電商的營銷模式
就是電商、互聯網平台對農產品進行展示及推廣,讓更多人了解、知曉,並方便用戶在線下單及購買。
農產品+電商要注意兩個問題:
1)農產品本身就是不是標品,但把農產品做成禮品或干貨的確是一條路子;
2)品牌改造的問題 藉助電商對農產品的重新定位,打造符合新時代消費者需要的工業品。
4、「農產品+餐飲」營銷模式
把餐飲店、餐飲體驗當做渠道或者平台,之後把農產品的體驗、農產品消費、農產品互動嫁接在餐飲店裡,從而破解農產品銷售與推廣困局。
採用「農產品+餐飲」營銷模式要思考幾個點:1)要不要自己做餐飲體驗店;2農產品的優、特上下功夫;3)吃、玩、學如何平衡。
5、「農產品+網路直播」營銷模式
去年最火的是網路直播,如范冰冰、趙麗穎等明星也紛紛參與網路直播,並獲得百萬的打賞。
網路直播的好處:
1、親眼所見,提高購買信心;
2、參與互動,獲得滿足感;
3、新奇時髦 很多人都是沖著沒有玩過的東西而來的。
6、「農產品+眾籌」營銷模式
即通過眾籌平台來賣農產品,已經成為新農人常用的手段。其中,農產品+眾籌可以解決農產品的滯銷及農產品傳播等問題。
7、「農產品+社群」營銷模式
社群是什麼概念?就是有相同標簽、相同興趣、相同愛好、相同需求屬性的人自發或者有組織的群體組織。
在農產品方面比如:櫻桃愛好者、素食愛好者、減肥愛好者、蘋果愛好者等等對某一款農產品或者具有相同屬性的人對農產品的相同需求的人組成的群體,他們會對農產品的需求相同。
6. 織金的特產是什麼
1、織金發粑
織金發粑是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的特色美食。織金發粑聞名遐邇,產於織金縣縣城「九對頭」(地名);糯米精製,發酵而成,蒸熟即可享用;白如雲朵,軟如海棉,入口甘甜清香,回味無窮。
2、織金農家土製煙熏臘肉
貴州織金的臘肉、香腸和血豆腐系列臘味食品系清代兵部尚書總督太子少保丁寶楨家鄉對皇宮的貢品。食之肥瘦相宜不膩,味美異香爽口,是享譽全國的地方特產之一。臘肉忠於傳統,用料考究,加工精細,質量上乘。
3、血豆腐
貴州織金的特產血豆腐等系列臘味食品系清代兵部尚書總督太子少保丁寶楨家鄉對皇宮的貢品。每年臘月間,食之肥瘦相宜不膩,味美異香爽口,是享譽全國的地方特產之一。
4、織金宮保雞
宮保雞流傳已有100多年歷史,它的創始人丁寶楨為貴州平遠(今織金縣)人。丁富於創造精神,清咸豐三年(公元一八五三年)考中進士,官至山東巡撫和四川總督。因在西南邊陲抵禦外敵有功,被朝廷授予太子少保銜。按清朝的習慣稱呼,太子少保也稱作"宮保",所以時人皆稱為了宮保。
5、織金竹蓀
織金竹蓀,貴州省織金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織金縣是清香型紅托竹蓀的原產地,素有「中國竹蓀之鄉」的美稱。織金竹蓀對氣候土壤條件的這些嚴格要求,是由於原產地冬無嚴寒、夏無酷署、霧雨多濕的貴州高原氣候養成的。
7. 農產品如何賣的好
在當下的經濟體制下,農業企業只有對農業經營模式進行不斷創新,有效地挖掘與整合企業的內外部資源。才能創造更大的顧客價值,才能帶來可持續性的盈利,才能為其他相關利益者帶來更大的效益。農企農商必須要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進行自我否定、自我肯定、自我挖掘、自我碰撞,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賺取極致收益。
小編總結了十種營銷模式,在農產品銷售中行之有效。
1、農產品+餐飲
把餐飲體驗當做渠道或者平台,把農產品的體驗、消費、互動嫁接在餐飲店裡,從而破解農產品銷售與推廣困局。採用此模式要思考幾個點:1)要不要自己做餐飲體驗店;2)農產品的優、特上下功夫;3)吃、玩、學如何平衡。
2、農產品+網路直播
網路直播的好處是1)親眼所見,提高購買信心;2)參與互動,獲得滿足感;3)新奇時髦;4)解決信任問題。
3、農產品+微商
通過雙微(微博、微信)發農產品信息。需要考慮幾個問題:1)品牌打造;2)供應鏈打造;3)展示真實的自己。
4、農產品+電商
通過互聯網平台進行農產品展示和推廣。注意幾個問題:1)農產片的標准化;2)品牌改造。
5、農產品+眾籌
通過眾籌平台來賣農產品,已經成為新農人常用的手段。並可解決農產品滯銷及推廣傳播等問題。
6、農產品+可視化
依靠物聯網、雲計算及現代視頻技術將農產品的生長過程呈現在公眾面前,讓消費者放心購買。此模式最大功能:可靠的期貨訂單效應。
7、農產品+社群
在農產品消費方面有相同標簽、興趣、愛好、需求屬性的人群組織,比如:櫻桃愛好者、素食愛好者、減肥愛好者、蘋果愛好者等定位目標客戶進行營銷。
8、農產品+認種認養
需要注意的問題:1)牽頭人的關鍵,為認養成員做好服務與監督;2)確保透明,要讓大家相互知曉,不能欺詐。
9、農產品+網紅直播+電商平台
此模式的營銷步驟:1)策劃營銷活動,並邀請網紅參加。2)網紅在線直播自己對農產品的體驗感覺。3)在大型的電商平台同步開始產品銷售。
10、農產品+直銷店
直銷店解決產地到餐桌的問題,並減少中間渠道,降低產品單價,提高農產品與用戶的互動。該模式是需要政府或者農業龍頭企業牽頭。
未來,農產品營銷將會結合互聯網、物聯網、市場需求衍生出更多的新玩法、新模式。無論什麼模式,能幫助農民解決農產品銷售的模式都值得推薦。
8. 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有多少個鄉鎮,分別是什麼
截至2019年,織金縣轄16個鎮(貓場鎮、桂果鎮、牛場鎮、化起鎮、以那鎮、三塘鎮、阿弓鎮、珠藏鎮、龍場鎮、中寨鎮、馬場鎮、板橋鎮、白泥鎮、少普鎮、熊家場鎮、黑土鎮),3個鄉(實興鄉、納雍鄉、上坪寨鄉),7個民族鄉(自強苗族鄉、大平苗族彝族鄉、官寨苗族鄉、茶店布依族苗族彝族鄉、雞場苗族彝族布依族鄉、金龍苗族彝族布依族鄉、後寨苗族鄉)。具體介紹以下幾個鄉鎮:
1、貓場鎮
貓場鎮位於織金東南面。貓場鎮地處黔中腹地經濟發達區的邊緣,素有織金「東大門」和「小貴陽」之稱,是織金東部最大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同時也是聞名全省的「竹蓀之鄉」和「全國最大的皂角精加工基地」。
2、牛場鎮
織金縣牛場鎮是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下轄的一個鎮,位於織金縣東部,地理位置東經106度00分,北緯26度37分,東鄰馬場鎮,南接貓場鎮、實興鄉、西連桂果鎮、三甲街道辦事處,北界化起鎮。鎮人民政府駐地牛場集鎮距織金縣城47公里,距省城貴陽110公里。
3、阿弓鎮
阿弓鎮為貴州省畢節市織金縣下轄的一個鎮,地處東經105.31,北緯26.29,距織金縣城西南面54公里。
4、納雍鄉
納雍鄉位於織金縣東北部,轄區總面積5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2703畝,林地面積25248,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鄉,村莊距縣城32公里,距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織金洞14公里,與黔西縣隔湖相望。
5、雞場苗族彝族布依族鄉
織金縣雞場苗族彝族布依族鄉位於織金縣西部的邊遠山區,距縣城54公里,總面積105.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470米,東與三塘鎮、南與阿弓鎮、西與六枝特區、北與納雍縣張家灣鎮相接。因境內盛產核桃,雞場素有「中國核桃之鄉」的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