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產品成貨 » 買恆大理財產品的人虧了多少錢
擴展閱讀
怎麼折鑽石用一張紙 2025-05-15 08:41:38

買恆大理財產品的人虧了多少錢

發布時間: 2022-07-21 21:18:55

1. 買了恆大金服的理財會打水漂嗎

有可能會有虧損,現在恆大公司已經處於負債較多。
恆大的危機不止這一次,從商海往事中可以看到許家印為了融資,陪著香港富豪劉鑾雄硬生生地打了三個月的麻將,獲得了劉鑾雄的好感,拿下了融資。這個世界沒用不想多賺的人,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恆大地產的瘋狂圈地,加大杠桿。恆大地產猛虎下山之勢的操作恰恰時成就了他當年的首富。政策的收緊,經濟的萎靡,疫情的影響下。恆大最大的產業何去何從呢,無米下鍋,卻要負擔下銀行的巨額貸款利息,地產的建築成本,還要新能源汽車的研發生產(還沒有量產呀。哭哭)以及人員支持。

2. 有知道恆大理財的事情嗎

恆大理財如下:

原本9月20號是恆大的季度還息日,前腳恆大通知兩家銀行不還利息了,讓人感慨,這年頭欠債的「脾氣更硬」,後腳被爆恆大遭遇產品兌付風波,也就是說之前買過恆大理財產品的人,別說收益,可能連本金都拿不回來了。

內部員工更是爆料,之所以會買恆大的理財產品,是因為之前公司給各部門的每個員工都下達了「指標」,但是沒等來收益,卻等來了高管提前套現離場,而普通員工以及不知內幕的普通購買投資者,雖然許家印在董事會上表示,會確保所有到期產品盡快兌付,但是到底能不能、什麼時候能,都要花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如果說一個月之前,恆大的情況尚且能夠讓大眾保持基本的信心之外,那麼最近這幾次的事件爆發,負債越滾越大,從恆大股票來看,恆大汽車下跌超過了12%,中國恆大下跌超過10%,恐怕資本市場對恆大的自信心還剩多少,恐怕只有數字不會騙人。

簡介:

恆大集團是集地產、金融、健康、旅遊及體育為一體的世界500強企業集團,總資產達萬億,年銷售規模超4000億,員工8萬多人,解決就業130多萬人,在全國180多個城市擁有地產項目500多個,已成為全球第一房企。

3. 如果理財產品虧本了,最多能損失多少

我有相關的經驗經歷,希望能對你產生幫助,以下是我的解答: 一、據我所知道的,在銀行買理財產品,最多本金有虧70%的,一般是大額信託產品(起點300W以上,年化收益10%以上),或與股票指數掛鉤的產品,高收益意謂著高風險。

普通銀行理財產品,年化收益6%以下的(主要投資於銀行間拆借,國債投資),還沒見過虧本的,有少數未達到預期收益。 相關補充: 銀行理財虧損能虧損多少? 說到理財,銀行是必不可少的投資對象,那銀行的投資風險是怎樣的呢?會造成本金的損失嗎?
一、銀行理財產品相關制度進行了改革

資管新規明確規定,資管產品需要實行凈值化管理,金融機構不得再對投資者進行保本保收益的承諾。打破剛性兌付可能意味著普通投資者不能如以前「閉著眼睛買」了,未來銀行理財將會跟公募基金一樣存在波動。

打破剛兌、凈值型管理等原則,意味著以後保本保收益的銀行理財產品將不復存在,實際收益無論高低都要在扣除管理費後折算成凈值支付給客戶,這樣以來客戶的收益有可能更高,但也有一定概率更低。因此如今在銀行購買理財產品是需要投資者自己承受不保本獲利或者虧損的,不再由銀行進行擔保。

二、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如何

銀行的理財產品劃分為五個風險等級,按照風險等級由低到高是R1-R5,其中R1、R2等級屬於中低風險,R3、R4屬於中高風險等級,R5屬於高風險等級。

1、中低風險等級

中低低風險的理財產品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貨幣基金了。很多時候,這些貨幣基金主要是投資銀行的存款,或者國債、央行票據等等一系列高安全系數的產品,因此,它的價值波動較小,不容易受到市場波動影響,所以本金損失的概率也非常小,能夠為投資者帶來較為穩定的收益。它的收益率通常都會比存款高,可以達到2%-4%。

雖然本金損失概率小,但是,有些特殊情況發生時,還是會導致一定的虧損:比如投資的債券發生違約不能償付,或者大量用戶同時贖回,基金在短期內需要大量兌付現金,從而拋售債券,像這樣的極端情況發生時,還是會有風險的。

2、中高風險等級

中風險的理財,有很多是混合基金。一般來說,它是由基金經理選擇的股票和債券等資產進行投資管理。這種類型的基金,收益率預期可以達到15%或以上,但是其本金損失風險比貨幣基金要高。

混合型基金的風險包括有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管理風險等等,它受市場波動的影響相對較大。於此同時,基金經理的個人能力和操作,以及持倉個股和債券等資產的表現也都深深影響這種理財的風險性。

3、高風險等級

高風險的理財中,股票基金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它主要投資於股票市場,佔比通常超過八成。因此受到市場動盪影響很大。雖然其預期收益率普遍大於其他基金,但是它的風險系數也是最高的。

總結來說,現在的銀行投資理財已經打破了剛性兌付,因此都會有本金受到虧損的風險,但是中低風險的理財投資一般情況下都不會產生本金的虧損。

4. 恆大負債2萬億,如果公司破產,巨額債務會由誰買單

最終倒霉的是債權人,恆大的債務是各個子公司欠下的,根據破產法和公司法的規定,公司破產後個人並不會承擔連帶責任,公司承擔的是有限責任。這意味著把公司資產賣了以後分給債權人,他們能分到多少就是多少,不足部分也就煙消雲散了,許老闆沒有義務對債務承擔個人責任。

當然,我不擔心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因為監管部門不會就這么算了,恆大經營中是否存在問題,查一下便知,對於可能准備扔爛攤子跑路的人更是要一查到底,只能說這么多了,相信懂得人明白我的意思,因此始終認為恆大到不了破產的程度,最多也就是重整。

5. 恆大投資足球130億虧損73億,總的來說恆大真的虧了嗎

恆大,響徹的不光是中華足壇,甚至在社會風氣范圍內,都有了一準的名譽。她倆的中轉操作,業已被視為業界標桿,直到一到轉向期,恆大差點兒會被各色人等緊握來說事兒,目的唯有一個,抬價。2013年,恆大先是次奪取亞冠冠軍時,發來密電的不外乎關於機構,還有拜仁主席魯梅尼格和皇馬主席弗洛倫蒂諾,兩家謠風名門的認同,讓許家印倍兒有面子。那時候的許家印,在足球的加持下,說笑有鴻儒,往來無全員。JACK馬看球時激動的笑影和舞弄的小手兒,成了眾多人的神情包。

從正規傳媒和恆大年報上,俺們汲取了如斯的數目字,截至去年9月,恆大的總投入,大抵在130億橫豎,其間虧損73億。一個相比之下的數字是,許家印的民用財富,據2020年10月的胡潤百富榜顯示,他的身家達成了2350億,相等,有一塊錢的許老闆,花了缺席6分錢。值嗎?早些年,許家印說了一句話,同比在央視撂下1年廣告,斥資文化宮,劃算得多。浩繁人,理解許家印而外房地產,還有礦泉水,還有糧油,再有汽車……即使由此那支直接在虧錢的游藝場。我這個人要強,該我做的事我會做好,沒做好是一回事,但搞好了將要有體現。許家印在首先次跳槽的時分,諸如此類說。從這一點上說,恆大+足球,許家印耳聞目睹是辦好了。沒有人想舍棄畫報社其一載體,但在村野拐點的背景下,多說無益。

6. 恆大歲歲福年金保險,過了猶豫期,銀行理財經理告知本金要損失百分之三十,恆大人壽靠譜么

保險還是可以的,不過年金險對於90%的人是不建議購買的。收益太低是主要原因!當然如果你已經購置了足夠的保障性保險,而且又是高凈值人群,並且還有閑錢的話還是可以的!

7. 恆大財富總經理承認自己提前兌付,未兌產品總額達 400 億,這意味著什麼

自恆大財富理財產品套現風暴爆發以來,各地恆大財富投資者紛紛與恆大集團協商,要求收回理財產品本金。事件一直在發酵,恆大財富總經理承認自己提前兌現,優秀產品總額達到400億,這顯然意味著很多後來進入理財的人都成了資本收獲的韭菜,這讓人深感同情。
一般來說,大多數房地產公司都會對房地產的發展做出最准確的判斷,以確保房地產公司內部員工更充分地參與工作。然而,一些房地產公司的判斷並不準確。恆大集團在一線城市擁有大量土地,但不能在第一時間出售房屋。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恆大集團沒有多少營運資金。唯一的解決辦法是恆大集團通過適當的方式銷售房地產。
恆大集團目前的債務危機確實非常嚴重,合作夥伴也在鼓勵恆大集團。在這種情況下,恆大集團的行為傷害了投資者的心,大家都感到很冷。無論恆大能否安全度過債務危機,恆大的做法顯然存在問題,這將直接失去投資者的信任。我覺得恆大需要給你一個解釋,至少給你一個合理的套現方案!
恆大目前的債務已降。盡管恆大的負債率仍處於較高水平,但恆大也在積極出售其核心資產,以保持恆大的債務。與此同時,恆大集團自身的基本面並未改變。我相信只要有足夠的時間,恆大可以放慢腳步。我也相信恆大可以合理地解決其債務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