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產品成貨 » 轉基因產品是哪個公司的
擴展閱讀
物流企業成本構成有哪些 2025-05-18 04:16:36
直接人工費用怎麼分配 2025-05-18 04:12:06

轉基因產品是哪個公司的

發布時間: 2022-07-15 12:19:14

1. 中國知名轉基因食品有哪些(只要名單)

1、轉基因大豆:滾圓形,黃色或黃褐色。

2、部分水稻及大米:在國內取得轉基因大米合法種植權的地區是湖北,細長的很亮的米有可能為轉基因大米。

3、轉基因玉米:甜脆、飽滿、體形優美、頭尾顆粒差不多,俗稱甜玉米。

4、轉基因玉米油:在超市購買玉米油時,可以查看標簽分辨是否為轉基因玉米油。

5、菜籽及菜籽油:轉基因菜籽出油率高。

6、白菜及辣椒等:福山、大包頭,這是國家目前已經確認含有轉基因的白菜品種。

(1)轉基因產品是哪個公司的擴展閱讀

轉基因食品的類型:

1、增產型:

農作物增產與其生長分化、肥料、抗逆、抗蟲害等因素密切相關,故可轉移或修飾相關的基因達到增產效果。 

2、控熟型:

通過轉移或修飾與控製成熟期有關的基因可以使轉基因生物成熟期延遲或提前,以適應市場需求。最典型的例子是延熟速度慢,不易腐爛,好貯存。

3、新品種型 

通過不同品種間的基因重組可形成新品種,由其獲得的轉基因食品可能在品質、口味和色香方面具有新的特點。


2. 轉基因大豆是哪個公司發明的

如果沒有猜錯的話,轉基因大豆應該是孟山都公司發明的,這家公司在全球范圍推廣轉基因主糧,妄圖控制全世界的糧食產業鏈。

3. 中國已經批准上市的轉基因產品有哪些

轉基因食物帶來的安全性問題是人們所關心的。目前以歐洲為主的許多發達國家正在對這個問題進行著激烈的辯論。這場爭論在中國消費者中也造成了一定影響,而且隨著技術的發展以及產品投放市場,人們將會更加關注。 所謂轉基因食品,就是利用生物技術,將某些生物的基因轉移到其他物種中去,改造生物的遺傳物質,使其在性狀、營養品質、消費品質等方面向人類所需要的目標轉變,以轉基因生物為直接食品或為原料加工生產的食品就是轉基因食品。 上世紀80年代初,美國最早對轉基因生物進研究。首例轉基因生物(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gmo) 於1983年問世,轉基因作物(1986)批准進行田間試驗,延熟保鮮番茄(1993)(calgene公司生產)在美國批准上市,來闖了轉基因植物商業應用的先例。因此賣給消費者的第一種轉基因食物是西紅柿。 美國是轉基因食品最多的國家,60%以上的加工食品含有轉基因成分,90%以上的大豆、50%以上的玉米、小麥是轉基因的。在 國,轉基因食品還比較罕見,到目前為止,經農業部生物工程安全委員會准許商業化的轉基因作物僅有6個,其中有3個涉及食品,即兩種西紅柿、一種甜椒。但是,隨著 國加入wto的推進和全球一體化的到來,食用轉基因食品將成為不可迴避的事實。 那麼,當越來越多的轉基因食品呈現在 們面前時,首當其沖的問題就是:轉基因食品敢吃嗎?消費者能接受嗎?人們食用轉基因食品後,有副作用嗎?持懷疑態度的理由是:害蟲都不敢輕易下口的轉基因作物,一旦變成糧食和農副產品,讓 們一日三餐皆不離,是不是連同那些抗蟲基因也消化了呢?愈來愈耐貯藏的西紅柿會引起人體的變異嗎?由此,在英國曾發生由抗蟲土豆引起的環保組織狂摔超市中的基因食品、各種媒體紛紛聲討轉基因食品的事件。美國、加拿大兩國的消費者雖然大多數已接受了轉基因食品,但仍有27%的消費者認為食用轉基因食品可能會對健康造成危害。 在此情況下,轉基因技術(包括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問題,很快引起人們的極大關注,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制定了對轉基因生物的管理法規和辦法,負責對其安全性進行評價和監控,其內容主要集中在環境安全性和食用安全性兩方面。 國正在起草的命名為《中國生物安全國家框架》的法規,規定了本著對全人類和子孫後代長遠利益負責的態度,從生物安全性問題的廣泛性、潛在性、長期性、嚴重性上做好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同時要求對進口的轉基因食品進行嚴格的安全檢測,真正確保消費者的利益。曾參與英國多利羊的克隆工作,十幾年來一直從事基因工程方面研究的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羅雲波教授認為,從本質上講,轉基因生物和常規育成的品種是一樣的,兩者都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對某些性狀進行修飾,或增加新性狀,或消除原有不利性狀。雖然,目前的科學水平還不能完全精確地預測一個外源基因在新的遺傳背景中產生什麼樣的相互作用,但從理論上講,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對長期食用轉基因食品是否有副作用的問題,羅教授認為是不會的,一是因為轉基因食品上市之前是經過大量試驗和許多部門嚴格檢驗的;二是轉基因食品在體內不積累。總之,轉基因食品的前景是樂觀的。 至於消費者能不能接受轉基因食品,國際消費者聯合會主席陳黃穗介紹,為保護消費者,國際消聯向聯合國食品委員會建議:轉基因食品應有標識,讓消費者明明白白地知道食品是否含有轉基因,由他們自己決定是否選擇這類食品。

4.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第一種轉基因食品首先進入哪國市場

最先進入美國市場。據我所知至少在1992年FDA就出了轉基因產品相關管理法案。

美國一直是轉基因技術最領先者,同時也是全世界對轉基因最開放的國家,他們甚至不要求進行標注,把轉基因和非轉完全一視同仁地對待管理。

5. 中糧集團為什麼會有轉基因食品

對於中糧食品轉基因問題 我們公司開會討論時提到很多次.
轉基因的確比非轉基因差一點 因為轉基因後天基因技術培育注重高選.高產 屬於基因變異類型 價格上比如說中糧的油 非轉基因比轉基因一桶貴7元左右(公司指導零售價.不包括超市) 說句實話如果較真不吃轉基因的東西很難 現在就很少有非轉基因的東西 就算米 油不吃 別的日常食用品都是轉基因的怎麼避免? 這是大環境問題 不是簡單某家企業就能改變的

6. A股哪些股票涉及轉基因

轉基因動物上市公司:

1. 光明乳業(600597.sh),公司自2005年起就從事有轉基因食品基礎研究工作,並建設有奶牛遺傳基因改良與高產技術推廣中心。

2. 羅牛山(000735.sz),公司建立有羅牛山博士後科研工作站,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海南瘦肉豬新配套研究開發、「樂牛牌」系列配合飼料添加劑研究、SPT豬技術研究開發系統工程、轉基因工程技術研究、農產品電子商務系統研究。

3. ST華龍(600242.sh),公司擁有蚝的三貝體等名優品種的轉基因技術。

4. 友好集團(600778.sh),公司與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共同投資組建上海申友生物公司(公司持股56.67%),在基因診斷、葯物基因組學、模式動物研究方面具有強大的優勢,公司在胚胎的克隆及轉基因、動物轉基因領域具有一定優勢。

5. 天康生物(002100.sz),公司嘗試通過胚胎生物工程技術從事新疆良種牛胚胎移植業務,子公司烏魯木齊天康畜牧專門從事種豬繁育業務。

轉基因種子上市公司:

1. 豐樂種業(000713.sz),公司持股65%的中科豐樂生物技術主要業務為抗蟲轉基因水稻。

2. 登海種業(002041.sz),公司參與了國家863項目「轉基因技術培育優質玉米自交系及雜交種」,公司募資投入的「生物工程技術育種中心項目」將採用轉基因技術對玉米進行研究育種工作。

3. 萬向德農(600371.sh),公司擁有馬鈴薯轉基因技術儲備。

4. 隆平高科(000998.sz),公司是全國最大的雜交水稻種子供應基地,超級雜交水稻三期規劃將還有轉基因技術。

5. 錢江生化(600796.sh),公司與浙江大學共同組建的浙大錢江生化與中國水稻研究所合作專注於「轉基因雜交水稻技術」產業化

7. 轉基因食品是哪個國家最早研究的

轉基因食品在21世紀的發展前景

近年來,轉基因食品以其獨特的品質和特性,深受人們的關注,有人為農業科學取得的技術進步而欣喜若狂,稱之為「新世紀的食糧」,同時,也有人擔憂其安全性而敬而遠之。轉基因技術給人類帶來的究竟是福還是禍,主動權恐怕不是家握在我們自己手中。

轉基因作物引發新的綠色革命

轉基因作物又稱轉基因改製作物,是指運用基因技術,克服傳統嫁接及雜交技術的不確定性,通過定向進化方式培養而成的農作物。轉基因技術可根據人們的需要,賦予農作物新的特性。例如可以使農作物自己釋放出殺蟲劑,可以使農作物在旱地或鹽鹼地上生長,或者生產出營養更為豐富的食品。科學家還利用轉基因技術,開發能夠生產防病的疫苗和食品的農作物。

如果說人們將雜交農作物的誕生、化肥的大量使用促進農產品產量大幅提高,作為第一次綠色革命的標志。那麼現在,基因工程應用於農業領域,使第二次綠色革命近在咫尺。

基因技術的突破使科學家們得以用傳統育種專家難以想像的方式改良農作物,其優點是顯而易見的。第一,可降低生產成本。一個品種的基因加入另一種基因,會使該品種的特性發生變化,具備原品種所不具備的因子,從而增強了抗病、抗雜草或抗蟲害能力,由此可減少農葯和除草劑的用量,降低種植成本。第二,可提高作物單位面積產量。一種作物的基因改良後,更容易適應環境,能更有效抵禦各種災害的襲擊,並使產量更高。第三,轉基因技術可以使開發農作物的時間大為縮短。利用傳統的育種方法,需要七、八年時間才能培育一個新的品種,而基因工程技術培育出一種全新的農作物品種,時間可縮短一半。因此,有專家認為,不出多少年,轉基因技術將改變世界農業版圖。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材料,1997年全世界轉基因作物的播種面積約為1100萬公頃,1998年上升到近3000萬公頃,1999年底,估計將達4000萬公頃,平均增幅超過lO0%。

美國是轉基因技術採用最多的國家。自20世紀90年代初將基因改制技術實際投入農業生產領域以來,目前美國農產品的年產量中55%的大豆、45%棉花和40%的玉米已逐步轉化為通過基因改制方式生產。目前,大約有20多種轉基因農作物的種子已經獲准在美國播種,包括玉米、大豆、油菜、土豆、和棉花。據估計,從1999年到2004年,美國基因工程農產品和食品的市場規模將從40億美元擴大到200億美元,到2019年將達到750億美元。有專家預計:21世紀初,很可能美國的每一種食品中都含有一定量基因工程的成分。其它還有阿根廷、加拿大也是轉基因農業生產發展迅速的國家。

我國的轉基因研究也有較大的發展,並且在基因葯物、轉基因作物、農作物基因圖與新品種等方面具有相對比較優勢。但真正進入商業化生產的則較少,就農作物而言,目前只有抗蟲棉、矮牽牛花、抗病毒甜椒、抗病毒蕃茄。

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受到質疑

隨著基因工程的發展和進步,轉基因作物的增多和基因食品的大量上市,一些負面影響也開始顯現。人們都在進行深入思考,基因移植、改性工作可以進行到什麼程度?安全性如何?同時也不斷有人提出責難和懷疑。

1999年5月英國的權威科學雜志(自然)刊登了美國康奈爾大學副教授約翰·羅西的一篇論文,引起世人的震驚。論文說,研究人員把抗蟲害轉基因玉米——BT基因玉米的花粉撒在苦苣菜葉上,然後讓蝴蝶幼蟲啃食這些菜葉。四天之後,有44%的幼蟲死亡,活著的幼蟲身體較小,而且無精打采。而另一組幼蟲啃食撒有普通玉米花粉的菜葉,則未有出現死亡率高或發育不良的現象。論文據此推斷,BT轉基因玉米花粉含有毒素。

BT轉基因玉米是為玉米抗病蟲害能力而培育的,其培育方法是向玉米種子中植入一種可以有效殺傷危害玉米害蟲的基因。一些科學家認為,植入BT基因使玉米能夠產生殺傷害蟲的物質,從而具有抗蟲害能力,但也因此而具有了毒性。這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利的影響。

那麼,人們懷疑,轉基因農作物和以此為原料製造的轉基因食品對人體是否也有危害,比如,具有抗蟲害、自動除雜草的轉基因作物其作用機理與傳統農葯有無不同,會不會將有毒性的物質「傳送」給消費者的有機體系?還有,某種轉基因食品可以抵禦細菌入侵,那麼是否會使我們體內外的細菌產生變異而對所有的抗菌素產生免疫力?目前,這些問題尚無法作出明確的解釋。並且,英國的研究人員近來在實驗室中證實:小白鼠在食用轉基因土豆10天後,其腎、脾和消化道都出現了損傷。這就更加深了人們的恐懼心理。

目前,美歐的一些消費者團體和綠色和平組織掀起了相當規模的抵制運動,反對轉基因農作物的種植和基因食品的銷售。法國不少食品超市為迎合顧客的胃口,堅持拒售含有轉基因成分的食品。世界上兩大食品公司——雀巢公司和聯合利華公司聲稱不介入轉基因農產品的生產。

各國政府也對此高度重視。美國國家科學院已經就轉基因食品安全性問題展開調查。歐盟國家曾在盧森堡舉行環境部長會議,會上達成一致意見是:在新法規制定出來之前,暫停轉基因農作物的種植和流通。大豆生產大國巴西不久前宣布,在查清轉基因農作物對環境產生影響之前,暫時停止生產轉基因大豆。

發展趨勢不可阻擋

應該看到,從世界范圍看,轉基因食品並不是隨意推向市場的。我國對生物工程的研究和開發,是在保護人民健康和資源環境的基礎上進行的。對轉基因產品管理和監控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1993年原國家科委發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辦法),1996年農業部又發布了《農業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實施辦法》,農業部每年受理兩批基因工程體的安全評價,目前已受理了193項,批准進入商業化生產的僅有6項。在這種管理體系下,經過安全評價和檢測的轉基因產品,是安全的。

由於發展較早,美國、加拿大對轉基因食品採取一種較為寬容的政策,他們採取的是備案制。在經過評價後,被視為安全的工程體和產品就不再受監控了。

從長遠看,利用基因工程改良農作物已勢在必行。這首先是由於全球人口的壓力不斷增大。專家們估計,今後40年內,全球人口將比目前增加50%。為此,糧食產量必須增加75%才能解決世界人口吃飯問題。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可耕地的萎縮,更加深了綠色革命的迫切性。另外,人口老齡化對醫療系統的壓力也不斷增加,開發有助於增強人體健康的食品十分必要。

轉基因作物和食品的安全性,關鍵還看是否有一整套國際標准和相關規則。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有正確地引導轉基因農產品的開發和運用,規范檢測手段,才能確保轉基因農產品的食用安全和生態環境的安全。

據報道,聯合國糧農組織、經合組織、世界衛生組織正在成立有關專家工作小組,准備對轉基因食品的開發、生產及銷售確定相關規則,計劃於2000年7月以前拿出具體方案。

順民心則得天下。據悉,目前一些歐美企業正在積極調整開發轉基因農產品戰略。他們從消費者利益出發,從盲目增加產量轉向注重轉基因農產品的務實性和高附加價值。如杜邦公司計劃在2002年以前開發抑制骨質增生的大豆,2005年開發出亞油酸含量高的防癌大豆,並計劃利用生命工程技術提高玉米等農產品的附加值,為人類造福,為企業增加效益。

轉基因作為一項新興的生物技術,無論哪個國家都不會在轉基因食品領域退縮。隨著國際規則的制定和完善,轉基因食品定會以嶄新的姿態出現在21世紀的田野上。
是否可以解決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