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產品成貨 » 哪個企業只銷售一種產品
擴展閱讀
物流企業成本構成有哪些 2025-05-18 04:16:36
直接人工費用怎麼分配 2025-05-18 04:12:06

哪個企業只銷售一種產品

發布時間: 2022-07-12 13:16:08

Ⅰ 某企業只生產銷售一種產品,本月營業收入210000元,其他費用共計850元,營業利潤39150元。其他有關資料如

本月發出商品成本=210000-850-39150=170000
發出商品數量=1200+3000-800=3400件
發出商品加權單價=170000/3400=50
完工產品成本=170000+800*50-1200*52=147600
單位成本=147600/3000=49.2
月末在產品成本=100*24+162000-147600=16800

Ⅱ 某企業只生產銷售一種產品,年賒銷額為360萬元,該企業產品變動成本率為60%,資金成本率為15%,

選擇b方案最好。

A方案信用成本前收益=360-360*60%=144萬元

A方案信用成本:

應收賬款平均余額=360*60/360=60萬元

維持賒銷業務所需資金=60*60%=36萬元

計算機會成本=36*15%=5.4萬元

計算壞賬損失=360*3%=10.8萬元

收賬費用=1.8萬元

A方案信用成本=5.4+10.8+1.8=18萬元

A方案信用成本後收益=144-18=126萬元

B方案信用成本前收益=360-360*60%=144萬元

B方案信用成本:

應收賬款平均余額=360*45/360=45萬元

維持賒銷業務所需資金=45*60%=27萬元

計算機會成本=27*15%=4.05萬元

計算壞賬成本=360*2%=7.2萬元

收賬費用=3.2萬元

B方案信用成本=4.05+7.2+3.2=14.45萬元

B方案信用成本後收益=144-14.45=129.55萬元

從以上計算可知,在這二種方案中,B方案獲利最大,因此應選擇B方案。

(2)哪個企業只銷售一種產品擴展閱讀:

銷售收入凈額=銷售收入-銷售折讓或是銷貨龔回 。

賒銷收入就沒沒收到貨物的收入。

銷售收入包含已收貨款和沒有貨款的部分,就是說賒銷收入是銷售收入的一部分。

應收賬款是賒銷引起的,其對應的流量是賒銷額,賒銷余額是指某個時段的流量余額。

舉個例子,某健身器材廠生產了100件健身器材,賒銷了10家下游銷售公司,約定賣了就需要還清欠款。賒銷額總共是100件的總金額,某個月的賒銷余額就不固定,取決於這10家企業的銷售情況。

應收賬款是會計收付實現制下的科目。通常是年底財務報表周期的余額,就是12月31日這天的應收賬款的余暢。

賒銷+現銷=銷售收入 極端情況下,現銷是收現時間為零的應收賬款。

Ⅲ 2、某企業只生產並銷售一種產品,銷售單價為10元,單位變動成本6元,固定成本總額為30000元,預

計算結果如下:

1.保本量:30000/(10-6)=7500件

2.保本額:7500X10=75000元

3.單位貢獻毛益:10-6=4元

4.貢獻毛益率:4/10X100%=40%

5.安全邊際率:(10000-7500)/10000=25%

6.保本作業率:7500/10000X100%=75%

7.預計銷售利潤:10000X(10-6)-30000=10000元

Ⅳ 假設A公司只產銷一種產品(單位:個),本年度單位變動成本6元,變動成本總額為84000元

①銷售額=84000/40%=210000元,銷量=84000/6=14000,單價=210000/14000=15元,固定成本=210000-84000-18000=108000,利潤=銷售量*(單價-單位變動成本)-固定成本=0,盈虧平衡銷售量=固定成本/(單價-變動成本)=108000/(15-6)=12000個
②利潤=(15-6)*14000*(1+15%)-10800=36900元
拓展資料:
1、 成本
成本是商品經濟的價值范疇,是商品價值的組成部分。人們要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或達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須耗費一定的資源,其所費資源的貨幣表現及其對象化稱之為成本。並且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成本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都處於不斷地變化發展之中。
2、 成本類科目是什麼
成本類科目是反映成本費用和支出的,用於核算成本的發生和歸集情況,提供成本相關會計信息的會計科目。
3、 變動成本
變動成本指支付給各種變動生產要素的費用,如購買原材料及電力消耗費用和工人工資等。這種成本隨產量的變化而變化,常常在實際生產過程開始後才需支付。
4、 變動成本總額計算公式是什麼
①變動成本=銷售收入-銷貨成本(已售產品負擔的變動生產成本)-變動非生產成本-固定成本(包括生產的和非生產的)。變動成本指支付給各種變動生產要素的費用,如購買原材料及電力消耗費用和工人工資等。這種成本隨產量的變化而變化,常常在實際生產過程開始後才需支付。
②變動成本與固定成本一樣,變動成本與業務量之間的線性依存關系也是有條件的,即有一定的適用區間,如圖中的「相關范圍」。也就是說,超出相關范圍時,變動成本發生額可能呈非線性變動。
③根據變動成本發生的原因可將變動成本分為兩類。一類是技術性變動成本、另一類是酌量性變動成本。
5、 變動成本法計算公式
計算變動成本法盈虧的步驟:變動成本法計算盈虧的步驟:銷售收入:減:銷貨成本(已售產品負擔的變動生產成本);減:變動非生產成本;減:固定成本(包括生產的和非生產的)。

Ⅳ 某企業只銷售一種產品,銷售單價為10元,單位變動成本為6元,固定成本為1000元,該產品的保本銷售量是多少

保本銷售量為:1000/(10-6)=250

例如:

單價=(變動成本總額+固定成本總額)/銷售量=8

單位變動成本=(銷售額-固定成本-利潤)/銷售量=5

廣告前的利潤為:1000*(10-6)-2000=2000,增加後的利潤=1000*(10-6)*(1+50%)-2000-1500=2500

(5)哪個企業只銷售一種產品擴展閱讀:

在成本結構中,固定成本所佔比重越大,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對單位製造成本的影響就越大。例如:汽車及零部件行業的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的比例大約為10:90;鋼鐵、水泥、園林機械、番茄食品、糖等行業的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的比例大約在20:80;

果汁飲料的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的比例大約在52:48;而自來水行業的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的比例大約在98:2。固定資產使用率越高,周轉的越快,企業的獲利能力也就越強。

Ⅵ 假設A公司只產銷一種產品(單位:個),本年度單位變動成本6元,變動成本總額為84000元

(1)銷售額=84000/40%=210000元,銷量=84000/6=14000
單價=210000/14000=15元
固定成本=210000-84000-18000=108000
利潤=銷售量*(單價-單位變動成本)-固定成本=0
盈虧平衡銷售量=固定成本/(單價-變動成本)=108000/(15-6)=12000個
(2)利潤=(15-6)*14000*(1+15%)-10800=36900元

Ⅶ 某公司只銷售一種產品,2003年單位變動成本為15元/件,變動成本總額為63000元,共獲稅前利潤18000元,若該

答案如下:
銷量=63000/15=4200件
銷售收入=63000/30%=210000元
1,銷售單價=210000/4200=50元
2,固定成本=210000-(18000+63000)=129000元
3,2004年保本額=129000/(1-30%)=184285.71元
4,目標銷售量=[(98500+129000)/(1-30%)]/50=6500件
5,2004年計劃銷售量=4200*(1+8%)=4536件
計劃銷售額=4536*50=226800元
安全邊際額=226800-184285.71=42514.29元
拓展資料:
安全邊際是測算企業保本點的指標之一,安全邊際額是企業實際或預計銷售額超過盈虧臨界點之間的差額,即安全邊際額等於實際或預計銷售額減去盈虧臨界點銷售額(保本銷售額)。
安全邊際額用來說明企業銷售額下降到什麼程度,仍然不至於虧損的金額。
企業安全邊際額的計算,是實際銷售額大於保本銷售額(盈虧臨界點銷售額)之間的差額。
安全邊際是反映企業生產經營安全情況的指標,該指標數額越大,說明企業生產經營發生虧損的可能性很小,則企業的生產經營相對安全;
反之安全邊際數額越小,那麼企業發生虧損的可能性越大,企業的風險也就越大。
只有當價值被低估的時候才存在安全邊際或安全邊際為正,當價值與價格相當的時候安全邊際為零,而當價值被高估的時候不存在安全邊際或安全邊際為負。
價值投資者只對價值被低估特別是被嚴重低估的對象感興趣。安全邊際不保證能避免損失,但能保證獲利的機會比損失的機會更多。
對於債券或優先股而言,安全邊際代表盈利能力超過利率或者必要紅利率,或者代表企業價值超過優先索賠權的部分。
對於普通股而言,安全邊際代表計算出的內在價值高於市場價格的部分,或者特定年限預期收益或紅利超過正常利息率的部分。
也可譯作安全幅度,是指盈虧臨界點以上的銷售量,也就是現有銷售量超過盈虧臨界點銷售量的差額。
它標志著從現有銷售量或預計可達到的銷售量到盈虧臨界點,還有多大的差距。
此差距說明現有或預計可達到的銷售量再降低多少,企業才會發生損失。差距越大,則企業發生虧損的可能性就越小,企業的經營就越安全。
安全邊際率模型主要用於企業分析其經營的安全程度。

Ⅷ 三、某企業只產銷一種產品,2008年銷售量8000件,單價為240元,

2002年ebit=(p-v)q-f=(240-150)*8000-30*8000=48000
ebit表示利潤,p表示單價,v表示變動成本,q是產量,f是固定成本
2003年目標ebit=48000*(1+10%)=528000
1)單價變化
(p-150)*8000-240000=528000
p=246
2)變動成本變化
(240-v)*8000-240000=528000
v=144
3)產量變化
(240-150)*q-240000=528000
q=8533.33
4)固定成本變化
(240-150)*8000-f=528000
f=192000
拓展資料:
產品價值是由產品的功能、特性、品質、品種與式樣等所產生的價值 。它是顧客需要的中心內容,也是顧客選購產品的首要因素,因而在一般情況下,它是決定顧客購買總價值大小的關鍵和主要因素。產品價值是由顧客需要決定的。在分析產品價值時,應注意在經濟發展的不同時期,顧客對產品的需要有不同的需求,構成產品價值的要素以及各種要素的相對重要程度也會有所不同。
銷售量=銷售額÷平均銷售價格。
銷量就是指公司在一定階段_具體營銷出來的產品數量。它包含按合同書供貨方式或其他供貨方式賣出的產品數量,及其並未到合同書供貨周期提早交貨的預繳合同書總數。公式便是用數學符號表明每個量中間的一定關聯的算式。具備客觀性,合適於相似關聯的任何難題。在數理邏輯中,公式是表述命題的方式英語的語法目標,除開這一命題很有可能取決於這一公式的隨意量的值以外。
比如車銷量,通過銷售量核算,能夠分析出車輛促銷計劃完成、超額完成或未完成的原因;銷售量的升降趨勢;市場佔有率變化趨勢以及從銷售量的構成上分析銷售品種的變化、新用戶的變化、銷售地區的變化、銷售對象所屬部門或主管系統的變化等等,從而為制定促銷策略提供依據。
總價=數量×單位;
單價=總價÷數量;
數量=總價÷單價
單價一定,數量和總價成正比例關系。因為數量增加,總價也會隨之增加,就叫正比例關系。如果一個因素增加,另一個因素隨之降低,就叫反比例關系。

Ⅸ 某企業只銷售一種產品,1997年銷售量是8000件,單價為240元,單位成本為180元

增加銷量比較好實現增長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