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產品成貨 » 高鐵核心產品有多少
擴展閱讀
相框跟擺台哪個價格高 2025-07-29 20:17:27

高鐵核心產品有多少

發布時間: 2022-06-28 16:06:26

1. 朝鐵有幾個核心專利

摘要 您好,網路平台合作律師為您服務!已收到您的問題,請稍等!

2. 高鐵相比普通列車有哪些核心部件的提升

高鐵比起普通的火車,肯定有很多核心技術的提升,比方說高鐵裡面的運行控制系統這一點就和普通的火車不一樣,我國的高鐵現在使用的是德國高鐵的技術,比起一般的普通火車,它是採用像地鐵一樣的數字化方式控制,而一般的火車則是以司機本人控制為主,還有高鐵的運行速度高,所以它的轉向架設計也要比普通火車先進的多,這樣就避免火車高速運行發生脫軌,還有制動技術方面,高鐵也比一般的火車要求更高,很多也是為了降低能耗,所以高鐵的剎車系統還有能源回收的功能。

轉向架高鐵和普通火車也是不一樣的,因為高鐵的運行速度非常快,目前高鐵最快可以開到時速350公里,而普通的火車一般也就100多公里左右,所以高鐵的轉向離心力不是一般火車可以比的,如果轉向架不夠強的話,很容易就會造成列車脫軌的現象,因此高鐵的轉向架設計也要比普通的火車先進很多,最後一點就是高鐵的制動技術要求也要比普通火車更先進,因為高鐵高速運行的情況下,如果制動技術不夠格,同樣也是非常危險的。

3. 高速鐵路的核心技術有哪些和普通鐵路有哪些不同

對鐵軌的要求肯定比普通鐵路要高得多,但因為當時的歷史原因,我國大部分干線鐵路鐵軌在修建的時候就是按照軍用標准修建的,有先天優勢,一下子就可以省下幾百億的投資——這也是高鐵項目上馬的一個重要原因。2, 運行控制系統,這個是保證運行安全的核心,目前中國高鐵使用的應當是德國技術——它與普通火車的以司機為主的控制系統完全不同,是類似於地鐵系統的全數字化控制,控制中心起核心作用,司機僅作為斷網或故障時的輔助控制員。3, 轉向架,因為運行速度極高,轉向時離心力也比普通火車要大很多,要避免脫軌,轉向架需要全新的設計。4, 牽引電機,高鐵是全電力牽引的,在長距離運行過程中,一方面要穩定輸出強大的功率,但出於經濟性和現實情況考慮,能耗必須降下來,對電網的負擔也不能太大,於是,變壓器和節能技術就變得很關鍵——與現今大部分混合動力汽車一樣,高鐵在剎車時都能將剎車動能轉化為電能回收,與傳統火車相比,相當節省能源。5, 制動技術,高鐵以如此高速運行,對於剎車系統的要求自然很高,而且為了降低能耗,剎車系統還需要一套能源回收系統。

4. 中國高鐵的裝備有多少是國產的

中國以前都是綠皮火車 高鐵似乎一夜間遍布神州大地 速度之快令人驚嘆 但中國高鐵技術都是買來的 從龐巴迪新干線西門子數家企業買來的 能狗買的人家都給了 最最核心的東西人家是不會理睬的 再多錢人也不賣 這么說 中國大概掌握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技術 按照國家標准國產百分之60以上零部件就叫實現國產化了

5. 它是高鐵最核心的部件!也把握著新能源行業的命脈!

大家好,我是電動車公社的社長。
說到高鐵,相信大家的第一印象,都是又快、又穩、又安全,坐實了世界第一的名號。
從北京去上海,1200公里自駕要十幾個小時,但高鐵卻只要4個半小時。
如果考一考大家,高鐵的核心部件是什麼,相信很多人都想像不到。
既不是能讓列車達到350km/h極速、功率上萬千瓦的電機組,也不是能夠源源不斷提供電力的高鐵輸電線路網,而是只有我們指甲大小的IGBT晶元!
簡單來說,高鐵的加速快慢、最高時速多少、電耗高低、能不能瞬間起跑、能不能舒適行駛、能不能穩定停車,都要看這塊小小的IGBT。
然而,自從1988年第一代IGBT晶元誕生以來,其製造的核心技術就一直牢牢掌握在英飛凌、三菱等海外巨頭手裡。即使是國家級別的高鐵列車組,也不得不斥巨資對外采購。
就拿08年來說,隨著「基建狂魔」迅速把高鐵鋪設到全國每一個角落,一趟8節車廂的列車就需要152個晶元,成本高達200萬元。
每年10萬個晶元的需求,四捨五入就是13個億!
就拿日本三菱來說,單是壟斷了中國高鐵的肥單,就已經賺得盆滿缽滿,甚至戰略性地放棄了2500伏的低壓市場。反正有中國養著,有恃無恐。
那麼,這個小小的零件,到底是什麼來頭?
這個高鐵同款的核心部件,又會對新能源行業產生怎樣的影響?
今天,社長就來和大家簡單聊一聊IGBT的事情。
01.IGBT,是什麼來頭?
IGBT,學名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是一種復合全控型電壓驅動式功率半導體器件。
是不是有點聽不懂了?沒關系,聽社長給大家解釋:
我們知道,金屬導電性能比較好,屬於導體;陶瓷、塑料導電性能不好,屬於絕緣體。
導電性能介於二者之間的材料,就是半導體了。
如果能夠人為地控制半導體的導電性能,就能在日常生活中發揮想像不到的作用!
咱們今天的主角IGBT,就是這樣一種導電性可控的半導體。
簡單來說,IGBT就是一個控制電路非通即斷的開關。
它導通的時候,可以承受幾十到幾百安培的電流;
它關斷的時候,可以承受幾百至幾千伏特的電壓。
而IGBT最大的特點,就是在這個級別的電流和電壓下,一秒鍾可以開關近萬次(10kHz)!
只要通過脈寬調制,就能輕松地把輸入的電流變成人們所需頻率的交流電!
這個電,就可以用來驅動高鐵的交流電機了。並且,還能通過改變交流電的頻率來改變電機的轉速,從而達到為高鐵變速的目的。是不是很神奇?
IGBT,就是這樣一種負責能源轉換與傳輸的核心器件,因此也被稱為電力電子裝置的「CPU」。
所以,IGBT被列入位居「十二五」期間國家16個重大技術突破專項中的第二位,也就不足為奇了。
02.對一台新能源車來說,IGBT能有多重要?
和高鐵一樣,IGBT也一樣是新能源車上除了電池之外,最核心的零部件。
這一點,從成本上就能看出來:
除了動力電池之外,一台新能源車製造成本第二高的零部件,就是IGBT。
作為電機驅動系統的核心,IGBT的成本,要佔到整車製造成本的將近10%!
就更不用說,直流充電樁30%的原材料成本,都要交給IGBT這個燒錢大戶了。
IGBT能夠把電池輸出的大功率直流電逆變成交流電,提供給交流電機,並通過變頻、變壓改變交流電機的轉速,從而精準地改變車輛行駛的速度和加速能力。
在用交流充電樁充電的時候,也同樣需要IGBT轉變成直流電,並把電壓提高到電池組的電壓,才能給電池組充電。這也影響了新能源車的充電效率和充電速度。
直流充電樁也一樣,只不過把變電的過程放到了充電樁里。
這還沒完。
不僅電機驅動要用到IGBT,新能源車的發電機和空調部分,也需要IGBT協同工作。
原理嘛,和電機驅動系統差不多,只不過從大功率逆變變成了小功率逆變,電流會更小一些。
所以,IGBT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功率、效率、能耗等等這些新能源車最直觀的性能表現,成本這么高也就可以理解了。
在2016年,全球的電動車(含商用車)銷量約200萬輛,采購IGBT的成本就要差不多9億美元,平均下來一台車要花掉450美元,是電動車里除電池外最昂貴的部件。
例如特斯拉Model X,在極致控製成本的思路下,採用了英飛凌提供的132個IGBT單管來進行控制,其中前電機36個,後電機96個,總成本是650美元。
如果使用更加完善的IGBT模塊,成本可能會突破到1500美元……
而全球車企市值第一的豐田,早在上世紀90年代開發混合動力車型的時候,就認定電控的核心——IGBT,必須要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按照社長豐田章男的說法就是:「IGBT具有與發動機同等的重要性」。
所以,豐田理所當然地成為了當時全球唯一一家自研自產IGBT的車企,還拉上了自己的好基友、御用供應商電裝,大家有錢一起賺。
早在2014年,豐田中央研究所就和電裝合作,開發出了世界頂尖的新型IGBT晶元。
但這還不夠:豐田銷量全球第一,產能不足怎麼辦?
於是乎,豐田藉助電裝之手,投資德國汽車半導體巨頭、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車規級IGBT供應商英飛凌。
這樣一綁定(綁架),就再也不用擔心供應安全問題了。
這也從側面驗證了,IGBT對於一家車企來說,到底有多重要。
03 . IGBT的未來
目前,在世界范圍內,IGBT已經發展到了7.5代。
電動車公社為大家整理了一下歷代IGBT的發展路線:
1-5代的性能比起上一代都有著較大幅度的提升,但從第六代開始,說是慢慢「擠牙膏」也不為過,20年間的技術並沒有太多突飛猛進的增長。
這是因為材料的限制。
IGBT使用的硅(Si)基功率器件驅動系統,已經逼近、甚至觸及了材料本身的天花板。
想要進一步突破,必須要有一種新型材料。
這時,性能更強的SiC(碳化硅),出現了。
SiC器件不僅提高了2.5倍的工作頻率和10倍的阻斷電壓、降低了大約80%的工作損耗,還把工作結溫從175℃提升到了600℃,功率密度也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說人話,就是能讓新能源車獲得更長的續航和更快的充電速度。
盡管SiC的成本比普通Si價格貴6倍,但依然憑借強大的性能,獲得了眾多廠商的青睞。
特斯拉Model 3,就是第一台吃螃蟹的新能源車。
用上SiC以後,腰不酸了腿也不痛了,僅用75kWh的電池包就能跑出664km續航的優異成績。
V3超充僅需15分鍾就能補充250公里續航,同樣離不開SiC對升壓充電的支持。
可以負責任地說,SiC就是電控系統未來的趨勢和絕對的核心。
但SiC也不是沒有缺點。
SiC的技術門檻很高,所以產能有限。高昂的成本,也使得只有高端產品才能使用它。
截止到目前,也還在IGBT到SiC的過渡期。
只有技術進步、成本降低以後,才能大規模普及和應用。
04.國內的現狀
IGBT在中國的地位,可以說和石油旗鼓相當。
根據著名投行摩根士丹利的預計, 2020年國內的IGBT市場將達到192億元人民幣的規模,佔全世界市場份額的35.6%。其中27%的份額、大約51億元的市場當屬新能源汽車,堪稱用芯大戶。
但國內的技術水平卻依然落後,只能貢獻不到20%的產能,IGBT晶元依然嚴重依賴進口。
這時候,是比亞迪率先站了出來。
早在2003年比亞迪還沒開始造車的時候,就已經開始著手布局IGBT,2005年研發團隊都搭建完畢了。那會別說電動車了,量產的混動車都只有豐田一家。
這里還有個有意思的小插曲。
當時和半導體行業還八竿子打不著的比亞迪,看中了寧波中緯的6英寸半導體生產線專利。
趁著寧波中緯資不抵債、宣布破產的機會,比亞迪僅用了當年投資額的1/10、也就是1.7億元,趁火打劫般地進行了收購。
按說,無論是從戰略布局的角度,還是從經濟的角度,這筆交易都堪稱教科書級別。
人們卻並不買賬,業界更是罵聲一片。體現在股價上,分分鍾就是暴跌30%。
但好在有了人才、又有了產線,潛心鑽研後的比亞迪,成功通過了國家級的科技成果鑒定,實現了IGBT晶元從0到1的巨大突破,打破了國際巨頭的技術壟斷。
後面的故事,你們也知道了。2018年底,比亞迪發布了全面自主研發的「IGBT4.0」技術,也向世界宣告自己和豐田一樣,擁有了世界一流的完整IGBT產業鏈。
這一等,就是將近20年。
至於下一代半導體材料SiC,比亞迪也斥巨資投入生產研發,目前已經在比亞迪唐EV上部分應用,來提高唐EV的充電效率。而且據說,在即將發布的比亞迪漢上,也會全面應用SiC。關注比亞迪漢的小夥伴們,可以好好期待一下漢的續航表現和快充功率了。
除了比亞迪,國內其他的半導體企業也沒閑著。
今年年初,全球IGBT市場份額前十的中國企業——嘉興斯達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主板敲鍾上了市。再加上國有控股的株洲中車時代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全球IGBT市場份額Top15中,已經擠進了兩家中國企業。
其他企業,也在奮起直追,努力抹平和世界一流廠商之間的差距。
社長也相信,未來的Top15里,一定會涌現更多優秀的中國企業。
寫 在 最 後
1956年7月13日,中國生產的第一台自主汽車解放正式下線。舉國歡騰的同時,也宣告著國內汽車工業新的篇章正式拉開序幕。
在那個屬於燃油車的時代,國內的汽車工業卻一直被變速箱掣肘,沒有發展起來。
變速箱和IGBT一樣,都是核心零部件,核心技術也都是掌握在別人手裡。
想要?對不起,拿錢來買。利潤,自然也要三七分成。
你三,人家七。
在對方眼裡,這就是跪著掙錢,生意嘛,不寒磣。
時間撥轉到近幾年,汽車行業進入了電氣化時代。
隨著國家一句「彎道超車」的口號,國內各類企業開始加緊對三電系統進行自主研發。
除了自持三電和IGBT的比亞迪以外,
電池巨頭寧德時代,站起來了;
赴美上市的蔚來,走出去了;
後面還有小鵬、理想、以及一大批供應商企業,在小步快跑地追趕著……
慢慢地,人們發現,在政策和技術這一文一武的支持下,?就是能站著,還能站著把錢掙了。
腰桿子挺直了,說話也就硬氣了。
我很期待,國內的新能源車憑借自己的硬實力,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成為行業佼佼者的那一天。
我們一直在致力於做一家良心且客觀公正的新能源汽車媒體,也在盡力寫出對大家有用的新聞和評論內容,如果覺得我們的東西有點意思,記得關注我們~
前段時間,我們根據銷量和熱度榜
剛做了11款熱門車的真實續航測試
當我們把這11款車的電全部跑光
結果讓人大跌眼鏡!
關注電動車公社微信公眾號
回復「續航」,就可以看到啦!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6. 中國高鐵上需要哪些塑料件

尼龍工程塑料

尼龍可以有效解決機車抖動、噪音大的問題,並能確保軸距穩定,減少維修次數。優良的抗振性,對保障高速鐵路機車的平穩運行至關重要。

與金屬部件比,尼龍部件具有質輕、防銹、抗振、抗沖擊、長期熱穩定性和絕緣性好等特點,而且流動性高、加工性能優異、設計靈活性大,易於實現部件一體化,減少了部件數和組裝工序,提高了安裝效率,易維修。

尼龍在鐵路軌道中的應用

隨著高速鐵路以及城市軌道交通的快速崛起,

材料改性與加工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

塑料材料在高鐵列車生產領域中

具有巨大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