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產品成貨 » 電泳產品變型系數該是多少
擴展閱讀
小工具是什麼成本 2025-07-29 11:29:24
農村集體資產什麼是資源 2025-07-29 10:52:05
如何低成本快速崛起 2025-07-29 10:31:29

電泳產品變型系數該是多少

發布時間: 2022-06-19 18:44:29

㈠ PBT和POM的膨脹系數和收縮率分別是多少周圍溫度變化後環狀部品尺寸的變形量怎麼計算

pom好像變形的尺寸是600微米

㈡ 電泳烘烤出來產品變形怎麼辦

摘要 80%是材料,後是溫度,

㈢ 變形系數變形系數的符號怎麼表示

標注符號直線度(-)——是限制實際直線對理想直線直與不直的一項指標。平面度——符號為一平行四邊形,是限制實際平面對理想平面變動量的一項指標。它是針對平面發生不平而提出的要求。圓度(○)——是限制實際圓對理想圓變動量的一項指標。它是對具有圓柱面(包括圓錐面、球面)的零件,在一正截面(與軸線垂直的面)內的圓形輪廓要求。圓柱度(/○/)——是限制實際圓柱面對理想圓柱面變動量的一項指標。它控制了圓柱體橫截面和軸截面內的各項形狀誤差,如圓度、素線直線度、軸線直線度等。圓柱度是圓柱體各項形狀誤差的綜合指標。線輪廓度(⌒)——是限制實際曲線對理想曲線變動量的一項指標。它是對非圓曲線的形狀精度要求。面輪廓度——符號是用一短線將線輪廓度的符號下面封閉,是限制實際曲面對理想曲面變動量的一項指標。它是對曲面的形狀精度要求。定向公差——關聯實際要素對基準在方向上允許的變動全量。定向公差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傾斜度。平行度(‖)——用來控制零件上被測要素(平面或直線)相對於基準要素(平面或直線)的方向偏離0°的要求,即要求被測要素對基準等距。垂直度(⊥)——用來控制零件上被測要素(平面或直線)相對於基準要素(平面或直線)的方向偏離90°的要求,即要求被測要素對基準成90°。傾斜度(∠)——用來控制零件上被測要素(平面或直線)相對於基準要素(平面或直線)的方向偏離某一給定角度(0°~90°)的程度,即要求被測要素對基準成一定角度(除90°外)。定位公差——關聯實際要素對基準在位置上允許的變動全量。定位公差包括同軸度、對稱度和位置度。同軸度(◎)——用來控制理論上應該同軸的被測軸線與基準軸線的不同軸程度。對稱度——符號是中間一橫長的三條橫線,一般用來控制理論上要求共面的被測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線或軸線)與基準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線或軸線)的不重合程度。位置度——符號是帶互相垂直的兩直線的圓,用來控制被測實際要素相對於其理想位置的變動量,其理想位置由基準和理論正確尺寸確定。跳動公差——關聯實際要素繞基準軸線回轉一周或連續回轉時所允許的最大跳動量。跳動公差包括圓跳動和全跳動。圓跳動——符號為一帶箭頭的斜線,圓跳動是被測實際要素繞基準軸線作無軸向移動、回轉一周中,由位置固定的指示器在給定方向上測得的最大與最小讀數之差。全跳動——符號為兩帶箭頭的斜線,全跳動是被測實際要素繞基準軸線作無軸向移動的連續回轉,同時指示器沿理想素線連續移動,由指示器在給定方向上測得的最大與最小讀數之差1.主參數在圖樣上的表達方法內容表達方法控制方法形狀一組視圖形狀公差大小線性尺寸線性尺寸公差方西線性尺寸及角度線性尺寸公差、角度公差、定向公差位置線性尺寸線性尺寸公差、定位公差2.形狀與位置公差的分類形狀公差:直線度、平面度、圓度、圓柱度??——形狀????線輪廓度、面輪廓度??——輪廓位置公差:平行度、垂直度、傾斜度??——定向位置度、同軸度、對稱度??——定位圓跳動、全跳動????——跳動3.標注中的規定1)是否標注基準:形狀公差,一般無標注基準;而位置公差,一般都有。2)指引線(含基準代號連線)是否與尺寸線相連:當被測要素為圓柱或圓錐的軸線時,指引線與尺寸線相連;否則一般不相連。3)如果允許一次標注多個被測要素時,帶箭頭的指引線必須必須都從框格同一端引出。4)圓錐的圓柱度注法必須使指引線與軸線垂直。5)在標注中,如果需要,可以在框格的上面或下面加註文字說明,比如可以對公差檢測的儀器或標准進行要求,或者對公差的范圍進行解釋性說明。6)當螺紋軸線為被測要素或基準要素時,如果框格下方無任何說明,則指的是螺紋中徑;如果有字母「MD」,則是螺紋大徑;如果是「LD」,則是螺紋小徑。7)如僅要求要素某一部份的公差值或作為基準時,則用粗點劃線表示其范圍,粗點劃線離開要素一定距離,並對范圍加註尺寸。8)為不致引起誤解,基準字母中不用E、F、I、J、M、L、O、P、R等字母。4.公差帶形狀說明:1)直線度:寬度為t的兩平行直線之間的區域。——給定平面內寬度為t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域。——給定方向上直徑為Фt的圓柱面內區域。??——給定區域內2)平面度:寬度為t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域。3)圓度:在同一正截面上,半徑差為t的兩同心圓之間的區域。4)圓柱度:半徑差為t的兩同軸圓柱面之間的區域。5)線輪廓度(無基準要求):包絡一系列直徑為公差值t的圓的兩包絡線之間的區域,諸圓的圓心位於具有理論正確幾何形狀的線上。線輪廓度(有基準要求):公差帶與基準具有理論正確位置(由線性尺寸控制),且包絡一系列直徑公差值t的圓的兩包絡線之間的區域,諸圓的圓心位於具有理論正確幾何形狀的線上。6)面輪廓度(無基準要求):包絡一系列直徑為公差值t的球的兩包絡面之間的區域,諸球的球心位於具有理論正確幾何形狀的面上。面輪廓度(有基準要求):公差帶與基準具有理論正確位置(由線性尺寸控制),且包絡一系列直徑公差值t的球的兩包絡面之間的區域,諸球的球心位於具有理論正確幾何形狀的線上。7)平行度(基準和被測要素都是直線):距離為公差值t,且平行於基準線,並位於給定方向上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域。當t前加Ф時,公差帶為一圓柱面。平行度(基準為軸線或平面,被測要素為平面或軸線):平行於基準,寬度為t的兩個平行平面之間的區域。8)垂直度(基準和被測要素都是直線):距離為公差值t,且垂直於基準線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域。垂直度(基準為平面,被測要素為軸線):垂直於基準,距離為t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域。當t前加Ф時,公差帶為一圓柱面。垂直度(基準為軸線,被測要素為平面):垂直於基準,寬度為t的兩個平行平面之間的區域。9)傾斜度(基準和被測要素都是直線):距離為公差值t,且與基準線成一給定角度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域。傾斜度(基準為平面或直線,被測要素為軸線或平面):與基準成一定給定角度,寬度為t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域。當t前加Ф時,公差帶為一圓柱面。10)位置度(相對於兩平面或三平面,點的位置度公差帶):以公差值t為直徑的圓內(或球內)區域。位置度(相對於直線或平面,線的位置度公差帶):距離為公差值t,且以線的理想位置為中心線對稱配置的兩平行直線之間的區域。11)同軸度(基準與被測要素均為軸線):與基準同軸,直徑為公差值t的圓柱面內區域。12)對稱度(基準為軸線或平面,被測要素為兩平面):距離為公差值t,且相對基準的中心平面對稱配置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域。13)圓跳動公差是被測要素繞基準軸線旋轉一周過程中,相對於某一固定點允許的最大變動量t。圓跳動誤差可能包括圓度、同軸度、垂直度或平面度誤差,這些誤差的總值不能超過給定的圓跳動公差。徑向圓跳動(基準為軸線,被測要素為圓柱面):任一垂直於基準且半徑差為t的兩個同心圓。端面圓跳動(基準為軸線,被測要素為平面):在與基準同軸的任一半徑位置的測量圓柱面上距離為t的兩圓之間的區域。斜向圓跳動(基準為軸線,被測要素為錐面):在與基準同軸的任一測量圓錐面上,距離為t的兩圓之間的區域。除另有規定,其測量方向(即標注箭頭方向)與被測面垂直。14)徑向全跳動(基準為軸線,被測要素為圓柱面):半徑差為公差值t,且與基準同軸的兩圓柱面之間的區域。端面全跳動(基準為軸線,被測要素為平面):距離為公差值t,且與基準垂直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域。5.形位公差帶的四參數:公差帶大小、形狀、方向、位置形狀公差(直線度、平面度、圓度、圓柱度)只要求確定公差帶大小、形狀,其方向、位置不予控制。定向公差(平行度、垂直度、傾斜度)只要求確定公差帶大小、形狀和方向,其位置將不予控制。定位公差要求確定公差帶大小、形狀、方向和位置。6.最小條件原則:基準實際要素對基準的最大距離為最小。7.基準的體現方法:模擬法、直接法、分析法和目標法。模擬法:通常是採用具有足夠精確形狀的表面來體現基準平面、基準軸線和基準點。基準實際要素與模擬基準接觸時,應形成「穩定接觸」。一般在加工和檢驗時用得較多。直接法:當基準實際要素具有足夠的形狀精度時,可直接作基準。應用較少。分析法:對基準實際表面進行測量,經過計算或者圖解求出符合最小條件的理想平面,以此作為基準平面。目標法:由基準目標建立基準時,基準「點目標」可用球端支承體現;基準「線目標」可用刃口狀支承或由圓棒素線來體現;基準「面目標」根據圖樣上規定的形狀,用具有相應形狀的平面支承來體現。8.在圖樣上標注以基準框格中基準字母代號的先後順序來表示設計所規定的基準順序。9.理論正確尺寸符號,是一些尺寸上帶有方框的尺寸,是不附帶公差的理論上的正確尺寸,它是用來確定被測要素的理想形狀、理想方向和理想位置的尺寸,是形位公差中引入的一種新的符號。10.局部實際尺寸:存在測量誤差和形狀公差11.作用尺寸:由於形狀誤差的存在,這相當於使軸的有效尺寸增大或孔的有效尺寸減小,對此就需要考慮對實際孔軸的配合性質或裝配狀態起作用的局部實際尺寸和形狀誤差兩者的綜合效應。這類綜合效應可用假想與實際孔體外相接的最大理想圓柱或與實際軸體外相接的最小理想圓柱來表示,該理想圓柱的直徑稱為作用尺寸。根據這種作用尺寸的大小,就能正確判斷不同零件上實際孔軸之間的配合性質或裝配狀態。由於位置誤差的存在,這相當於使軸的有效尺寸減小或孔的有效尺寸增大,對此就需要考慮對相鄰要素之間的最小壁厚或最大距離起作用的局部實際尺寸和位置誤差兩者的綜合效應。這類綜合效應可用假想與實際孔體內相接的最小理想圓柱或與實際軸體內相接的最大理想圓柱來表示,該理想圓柱的直徑稱為作用尺寸。根據這種作用尺寸的大小,就能正確判斷同一零件上相鄰要素之間的最小壁厚或最大距離。12.狀態的表述1)最大實體狀態(MMC):是指實際要素在給定長度上,處處位於尺寸極限之內並具有實體最大時的狀態。2)最小實體狀態(LMC):是指實際要素在給定長度上,處處位於尺寸極限之內並具有實體最小時的狀態。3)最大實體實效狀態(MMVC):是指在給定長度上,實際要素處於最大實體狀態且其中心要素的形狀或位置誤差等於給出公差值時的綜合極限狀態。4)最大實體實效狀態(LMVC):是指在給定長度上,實際要素處於最小實體狀態且其中心要素的位置誤差等於給出公差值時的綜合極限狀態。5)極限作用狀態(LFC):是指在給定長度上,實際要素處於最大實體狀態,且其輪廓要素和中心要素的各項形位誤差都等於給出公差值(包括單獨注出公差和未注公差)時的綜合極限狀態。13.各狀態要求的范圍1)MMC和LMC僅對尺寸進行了要求,而對形位誤差不作考慮。2)MMVC則對尺寸和形狀或尺寸和位置進行了要求。3)LMVC則對尺寸和位置進行了要求。4)LFC則涉及了實際要素上的全部形位公差。14.各狀態之間的相互關系MMVS=MMS+t○M15.各狀態的適用范圍1)MMC和LMC僅適用於單一要素。2)MMVC和LFC均可適用於單一要素和關聯要素。3)LMVC主要適用於關聯要素。16.邊界和邊界尺寸1)邊界是指設計給定的具有理想形狀的極限包容面。邊界的尺寸指極限包容面的直徑或寬度,稱為邊界尺寸(BS)。2)最大實體邊界或最大實體實效邊界可用綜合量規(亦稱功能量規或位置量規)、透明輪廓樣板(與投影儀一起使用)或其他檢測裝置來體現。最小實體邊界或最小實體實效邊界可通過使用通用量儀,極限量規止規等控制最小壁厚或最大距離加以間接體現,如果形狀誤差可以忽略不計的話。17.獨立原則獨立原則是圖樣上公差標注的基本原則,未標注公差總是遵守獨立原則的。獨立原則適用於零件上的一切要素。獨立公差原則:公差原則按GB/T424918.相關要求包容要求、最大實體要求、最小實體要求和可逆要求,統稱為相關要求。相關要求是指尺寸公差與形位公差相互有關的公差要求。19.包容要求包容要求是指實際要素應遵守其最大實體邊界,其局部實際尺寸應不超過最小實體尺寸。包容要求僅適用於圓柱面或兩平行平面這類的單一要素。採用包容要求時,應在線性尺寸的極限偏差或公差代號之後加註符號○E。20.最大實體要求所謂最大實體要求,是指被測實際要素應遵守其最大實體實效邊界。最大實體要求適用於中心要素(軸線或中心平面),它考慮尺寸公差和有關形位公差的相互關系。標注○M時,即可在加註在公差值後,也可加註在基準字母代號後。圖樣上給出的形位公差,是在達到最大實體要求時的形位公差,而在最小實體要求時,其公差=形位公差+極限偏差。也就是說,在最大實體要求時,不僅要滿足局部實際尺寸公差(即一般所說的上下偏差),也要滿足最大實體實效狀態,還要使被測要素在最大實體要求和最小實體要求兩種情況下,分別滿足公差要求(最大時的公差為標注公差,最小時的公差=形位公差+極限偏差)。如果對形位公差值的最大值有要求,則在最小實體要求時的公差,就不等於形位公差+極限偏差,而是等於給出值。如果沒有最大實體要求,則只需滿足局部實際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即可(兩者是相互對立的)。21.最小實體要求最小實體要求適用於中心要素(軸線或中心平面),它考慮尺寸公差和有關形位公差的相互關系。當在公差值後加註符號○L時,這表示圖樣上單獨注出的這項形位公差值是在被測要素處於最小實體狀態下給出的,並與局部實際尺寸有關。這也就是說,當局部實際尺寸向最大實體尺寸偏離時,形位公差值也將相應的變化(增大)。22.不同零件間的配合通常取決於相配要素的局部實際尺寸和形位誤差的體外綜合效應;同一零件上相鄰要素間的臨界距離通常取決於它們的局部實際尺寸和形位誤差的體內綜合效應。23.在應用了最大或最小實體要求時,對於標注了○M、○L的那項形位公差,是一種公差數值可以變化的動態公差。也就是說,圖樣給出的形位公差值不是像傳統公差概念那樣的固定數值,而是與局部實際尺寸有關,可以水局部實際尺寸變化的動態公差。24.可逆要求所謂可逆要求,是指在不影響零件功能的前提下,當被測軸線或中心平面的形位誤差值小於給出的形位公差值時,允許相應的尺寸公差增大。它通常與最大實體要求或最小實體要求一起應用。

㈣ 鋼材受熱變形系數如何計算

鋼材受熱變形系數的計算,線性測量在t1溫度的長度 L1,在t2溫度的長度 L2
變形系數=(L2-L1)/L1/(t2-t1)

㈤ 軸向變形系數是什麼,簡化後的系數是什麼

變形系數
變形系數是岩體的殘余變形與總變形的比值,包含一般指壓下、寬展、延伸系數。
中文名
變形系數
外文名
coefficient of deformation
釋文
岩體的殘余變形與總變形的比值
Λhl
切削層長度lc與切屑長度lch之比
包含
一般指壓下、寬展、延伸系數
快速
導航
軋鋼領域
切削領域
實踐表明,在金屬切削加工中,刀具切下的切屑厚度(hch)通常都要大於工件上切削層的厚度hD,而切屑長度lch,卻小於切削層長度lc,根據這一事實來衡量切削變形程度,就得出了切削變形系數Λh的概念;切屑厚度hch與切削層厚度hD 之比,稱為厚度變形系數Λha;而切削層長度lc與切屑長度lch之比,稱為長度變形系數Λhl。 [1]
由於工件上切削層變成切屑後寬度的變化很小,根據體積不變原理,顯然Λha=Λhl。
變形系數Λh是大於1的數,在原蘇聯的教科書中,概念相同,但叫做「收縮系數」,而在英美則以hD/hch=lch/lc=γc表示,稱為「切削比」。可知切削比即變形系數的倒數。
變形系數Λh直觀地反映了切削變形程度,並且比較容易測量:lc是試件對應於切屑長度lch的切削層長度;lch可在試驗時用電器保險絲量出。顯見,Λh值越大;表示切屑越厚越短,標志著切削變形越大。這個方法很簡便,但也很粗略,有時不能反映剪切變形的真實情況;因而有必要研究衡量變形程度的其他方法。

㈥ 變形系數的定義

承受內水壓力洞室,岩體沿經向產生一個單位長度變形時所需施加的壓力

㈦ 檢測m蛋白為什麼選血清蛋白區帶電泳

M蛋白的檢測與鑒定

一、M蛋白的基礎知識
M蛋白是漿細胞或B 淋巴細胞單克隆大量增殖時所產生的一種異常免疫球蛋白,其氨基酸組成及排列順序十分均一,空間構象、電泳特徵也完全相同,本質為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輕鏈、重鏈等)。由於它產生於單一克隆(monoclone),又常出現於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巨球蛋白血症(macroglobulinemia)、惡性淋巴瘤(malignantlym phoma) 病人的血或尿中,故稱M 蛋白。這些M 蛋白大多無抗體活性,所以又稱為副蛋白(paraprotein)。
M 蛋白血症可分為惡性與意義不明的兩大類。惡性M 蛋白血症多見於多發性骨髓瘤(包括輕鏈病)、巨球蛋白血症、重鏈病、7SIg M 病(Solomen -Konkel 病)、半分子病及不完全骨髓瘤蛋白病(C 端基因缺陷) 等。意義不明的M 蛋白血症(monoclonal gammopathy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 ,M G US) 又分為兩種,一種是與其他惡性腫瘤(如惡性淋巴瘤) 伴發者,另一種即所謂良性M 蛋白血症。
M 蛋白的檢測方法主要有瓊脂或瓊脂糖電泳、免疫電泳、免疫固定電泳、選擇免疫電泳等。
二、M蛋白的鑒定
1.多發性骨髓瘤與巨球蛋白血症時的M 蛋白檢測和鑒定
(1)血清總蛋白定量。90% 的患者血清總蛋白含量升高(70% 的患者>100g/L),約10%的患者正常或甚至偏低(如輕鏈病時)。
(2)血清蛋白醋纖膜或瓊脂糖電泳。M 蛋白在電泳時出現典型的單株峰(亦稱M區帶),特點是區帶窄而濃,掃描時呈現尖高峰,在γ區高比寬≥2,在β區≥1。此M區帶可因Ig的不同而出現在在γ~α2的任何區域。M蛋白增殖的另一特點是其他各區

帶明顯減少,顯示圖像較簡單。有時有的患者血中M蛋白並不高,這是由突變細胞的Ig分泌能力決定的。這種病人的血清在電泳時M峰可不明顯,易被其他蛋白掩蓋,需採用稀釋血清成應用其他敏感方法如免疫固定電泳來檢測。
(3)血清Ig定量。一般M蛋白所屬Ig含量均顯著增高,其他類Ig則正常或顯著減低。
(4)免疫電泳。
① 正常人血清免疫電泳結果:可分辨出20 多種蛋白成分。在陽極端有船形很濃的沉澱線為白蛋白。通常Ig組分靠陰極端,最靠近加樣孔者為Ig M,依次為IgA、IgG,三者成平滑的連續沉澱線。
② 多發骨髓瘤:多發性骨髓瘤分IgG、IgA、Ig M、IgI)和IgE5 種,IgG 和IgA 又分亞類,所有Ig的輕鏈又分兩個型。因此,免疫電泳時變形沉澱線的位置隨各分子的電泳區帶不同而異,從慢γ~β2區皆可出現。IgG 1 多出現在慢γ區,IgG 4 在β~α
2
區。M 蛋白與相應的抗重鏈血清、抗輕鏈血清形成遷移范圍十分局限的濃密的沉澱弧。由於此種病人血清中Ig 含量甚高,免疫擴散時可出現抗原絕對過剩而不出現沉澱線,此時需稀釋血清重做,往往可獲得滿意結果。③ 巨球蛋白血症:由於IgM 分子大量增殖所致。在免疫電泳時,常常出現以下特徵:一是沉澱線明顯變形。正常情況下,IgM形成短小沉澱線,不易看到變形。當IgM大量出現時,則會使整個IgM沉澱線變形。二是抗原孔周圍和電泳縱軸出現團塊狀沉澱。三是電泳時IgM組分無遷移,這多是Ig M分子聚合,電泳不移動所致。
(5)尿本-周蛋白檢測。
① 定性檢測: 用熱沉澱法和磺基水楊酸法。

② 免疫電泳法:用待檢尿濃縮後進行免疫電泳,大多數多發性骨髓瘤病人和輕鏈病患者,僅出現一條緻密的弓形彎曲的沉澱線。本法60%~80%的骨髓瘤病人和幾乎全部輕鏈病病人可檢出尿本周蛋白。
③ 輕鏈白蛋白-戊二醛交聯免疫電泳法:多發性骨髓瘤、華氏巨球蛋白血症及輕鏈病可呈陽性,正常人陰性。本法尿本周蛋白檢出率為100%,假陽性4%,尿中含有200μg/ml 時即可出現陽性結果。
2.重鏈病時M 蛋白檢測與鑒定
與多發性骨髓瘤相同,免疫電泳時由於重鏈分子較Ig 分子小,故遷移率快,電泳位置較靠陽極側(β~α)。但重鏈病一般需選擇免疫電泳證實。
3.7SIg M 病時M 蛋白的檢測與鑒定
一般Ig M 為五聚體,沉降系數為19S ,而7S IgM患者的IgM為單體,沉降系數為7S 。證明7S IgM 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在測定Ig M 總量後,將被測血清1~2 ml 過Sepharose 6B柱,再根據洗脫峰圖用面積儀測出7S Ig M占總IgM的百分比,與Ig M總量換算即得7S IgM的絕對值。另一方法即為植物血凝素(PHA)選擇電泳。此法原理是五聚體Ig M可與PHA 結合形成沉澱,而單體IgM不與PHA結合。在瓊脂膠中加入PHA,後進行電泳,五聚體IgM 被P H A 所阻留,而7S Ig M 繼續向陽極泳動,並可與隨後加至抗體槽中的Ig M 抗血清反應,形成單一沉澱弧。

㈧ 橡膠的拉伸永久變形系數怎麼算呢

橡膠製品的永久變形量=(24.5-20)/20 *100%=22.4%,但永久變形量,是一般橡膠實驗室檢測測試的是拉力機檢測間距5cm的永久變形量,不是20CM的數據(國家標准有規定)!

㈨ 請問H13的熱處理後硬度及變形系數

H13是美國的牌號,國產的牌號為4cr5mosiv.
其線膨脹系數是
溫度 線膨脹系數
20-200 10.9
20-300 11.4
20-400 12.2
20-500 12.8
20-600 13.3
20-700 13.6

熱處理後的硬度為
回火溫度 硬度(hrc)
200 55
300 53
400 52
500 55
600 50
700 30

㈩ 電泳塗裝後薄壁工件會變形嗎

薄壁板電泳過程中受循環攪拌及工件運動可能變形,另如存在應力高溫烘烤時也可能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