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增值稅銷項稅額怎麼計算
1.增值稅納稅人銷售貨物和應交稅勞務,按照銷售額和適用稅率計算並向購買方收取的增值稅稅額,此謂銷項稅額。
2.銷項稅額的計算方法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含稅的銷項稅額計算和不含稅的銷項稅額計算。
3.計算公式:
銷項稅額=(含稅)銷售額/(1+稅率)×稅率
銷項稅額=(不含稅)銷售額×稅率
【例題·計算題】
某企業庫存產成品銷售業務:
(1)銷售給甲公司某商品50000件,每件售價為18元,另外收取運費5850元。
(2)銷售給乙公司同類商品15000件,每件售價為20.5元,交給A運輸公司運輸,代墊運輸費用680元,運費發票已轉交給乙公司。
【解析】
(1)銷項稅=[50000×18+5850÷(1+17%)]×17%=153850(元)
(2)銷項稅=15000×20.50×17%=52275(元)
擴展文件;《銷項稅額計算公式會計資料大全》
② 增值稅含稅價格怎麼算
含稅銷售額=不含稅銷售額+不含稅銷售額*17%,而不是你所說的含稅銷售額=不含稅銷售額*17%+含稅銷售額。
因為含稅銷售額=不含稅銷售額+不含稅銷售額*17%又含稅銷售額=不含稅銷售額*(1+17%),所以 不含稅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17%)。
含稅不含稅一般是說含不含增值稅。
增值稅是價外稅,其他稅基本上是價內稅。
但日常生活中買東西是含稅價,也就是從價格上不能直接看出增值稅是多少。因此,要先用價格÷(1+增值稅稅率)算出不含稅價格,再用不含稅價格×稅率算出具體稅費。
(2)如何計算增值稅額銷售價格擴展閱讀:
在實際業務操作中,報價一般多為含稅價,因為這就好像是默認的潛規則一樣。至於把含稅價再分離為不含稅價和稅金,多半為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和企業會計在對收入入賬時應該處理的事情。過程也比較簡單。三者的關系如下所示:
含稅價=不含稅價*(1+適用稅率)
銷項稅額=不含稅價*適用稅率
含稅價=不含稅價+銷項稅額
增值稅是價外稅,所以報價時會出現含稅價與不含稅價。比如:報含稅價11700元,支付金額也是11700元,其實價格是10000元[11700/(1+17%)],稅款是1700元。報不含稅價11700元,那在支付款項時,還需要支付17%的增值稅1989元,合計支付金額為13689元。
③ 增值稅計算中的銷售額怎麼計算謝謝!
計算增值稅銷項稅額時需要知道銷售額是多少,那麼如何確定銷售額呢?小編來告訴大家。
今天我們要講的一種方法就是按差額確定銷售額。
1.金融商品轉讓的銷售額
金融商品轉讓的銷售額=賣出價-買入價
如果相抵後出現負差,可以結轉下期與下期轉讓金融商品銷售額相抵,但如果下一年仍然出現負差的,不得轉入下一個會計年度。簡單來說,就是各期正負差相抵只存在於當年,出現負差時本期不用交稅。
還有幾個小問題需要大家注意一下:
金融商品的買入價可以按照加權平均法或者移動加權平均法進行計算;
一旦選擇某種方法後36個月內不得變更;
金融商品的轉讓不能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
例題
甲公司是一家經營金融業務的公司,屬於一般納稅人,2017年第四季度轉讓債券賣出價為100000元,含增值稅價格,該債券是2016年9月購入的,買入價為60000元,則轉讓債券的銷售額是多少?銷項稅額又是多少?
銷售額=100000-60000=40000元
銷項稅額=40000/(1+6%)*6%=2264.15元
2.經紀代理服務的銷售額
銷售額=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向委託方收取並代為支付的政府性基金或者行政事業性收費
3.融資租賃的銷售額
銷售額=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支付的借款利益-發行債券利益-車輛購置稅
4.融資性售後回租業務
融資性售後回租的銷售額=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支付的借款利息-發行債券利息
今天先給大家分享這幾種差額計稅的計算方法,還有一些不常見的我們下次繼續吧!
④ 增值稅發票開票價格怎麼計算
增值稅專用發票的金額計算公式為:按商品不含稅單價*銷售數量;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稅額計算公式為:按商品不含稅銷售額*稅率;稅與不含稅價格的轉換公式有兩種情況:1)銷售方為一般納稅人:不含稅價=發票總額/稅率;稅額=不含稅價*稅率;2)銷售方為小規模納稅人:不含稅價=發票總額/稅率;稅額=不含稅價*稅率。
因為計算增值稅的金額應該是不含稅的,所以增值稅的應交稅金=不含稅金額×稅率。一般說金額沒有特別強調,就是不含增值稅的金額。原金額是包含增值稅的,所以計算增值稅時,應該換算為不含稅金額。換算方法就是:不含稅金額=原金額÷(1+17%)。現在增值稅稅率由17%變成了16%,所以要換算為含稅金額,就是:含稅金額=不含稅金額×(1+16%)。屬於新的含稅的結算金額=原金額÷(1+17%)×(1+16%)。
增值稅專用發票應按下列要求開具:
1、項目齊全,與實際交易相符;
2、字跡清楚,不得壓線、錯格;
3、發票聯和抵扣聯加蓋發票專用章;
4、按照增值稅納稅義務的發生時間開具。
不符合上列要求的增值稅專用發票,購買方有權拒收。
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
1、向消費者個人銷售貨物、提供應稅勞務或者發生應稅行為的;
2、銷售貨物、提供應稅勞務或者發生應稅行為適用增值稅免稅規定的,法律、法規及國家稅務總局另有規定的除外;
3、部分適用增值稅簡易徵收政策規定的:
(1)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單采血漿站銷售非臨床用人體血液選擇簡易計稅的。
(2)納稅人銷售舊貨,按簡易辦法依3%徵收率減按2%徵收增值稅的。
(3)納稅人銷售自己使用過的固定資產,適用按簡易辦法依3%徵收率減按2%徵收增值稅政策的。
納稅人銷售自己使用過的固定資產,適用簡易辦法依照3%徵收率減按2%徵收增值稅政策的,可以放棄減稅,按照簡易辦法依照3%徵收率繳納增值稅,並可以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
⑤ 增值稅怎麼算
增值稅,顧名思義是指商品在流程中的增值額的稅費,那麼增值稅怎麼算?增值稅17個點怎麼算的?增值稅的計算,需要了解生產成本和銷售額,下文就來為大家詳細講解一下增值稅怎麼算。
增值稅怎麼算
增值稅從計稅原理上說,增值稅是對商品生產、流通、勞務服務中多個環節的新增價值或商品的附加值徵收的一種流轉稅。
增值稅怎麼算?比如,某企業生產1台電視,材料成本是2000元,銷售3000元,增值3000-2000=1000元,增值稅就是對這1000元征稅。假如增值稅稅率17%,則增值稅=1000×17%=170元。
當期應納稅額=當期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
⑥ 增值稅銷售額如何確定
納稅人有價格明顯偏低並無正當理由或者有視同銷售貨物行為而無銷售額者,按下列順序確定銷售額:
按納稅人最近時期同類貨物的平均銷售價格確定;按其他納稅人最近時期同類貨物的平均銷售價格確定;按組成計稅價格確定。組成計稅價格=成本×(1+成本利潤率)÷(1-消費稅稅率)。
「成本」分為兩種情況:銷售自產貨物的為實際生產成本;銷售外購貨物的為實際采購成本。
「成本利潤率」根據規定統一為10%,但屬於從價定率徵收消費稅的貨物,其組成計稅價格公式中的成本利潤率為《消費稅若干具體問題的規定》中規定的成本利潤率。
(6)如何計算增值稅額銷售價格擴展閱讀
舉例:
某公司當月銷售商品10萬件,每件不含稅售價50元,另外,將本公司商品1000件發放給公司員工作為福利。這樣,在會計報表上,主營業務收入(銷售額)為100000×50=5000000元。
而根據增值稅暫行條例的規定,用於職工福利的商品視同銷售,則應稅銷售額=5000000+1000×50=5050000元,如果該商品的增值稅率為17%,且該公司為一般納稅人的話,則當月的銷項稅額為5050000×17%=858500元。
指納稅人在連續不超過12個月的經營期內累計應征增值稅銷售額。比如企業從2月份開始經營,就是指從2月份至次年的1月份這段經營期內累計應征增值稅銷售額。
⑦ 關於銷售的增值稅如何計算
關於銷售的增值稅按以下計算:
銷售額等於含稅銷售額除以(1+稅率)。因增值稅屬於價外稅,納稅人向購買方銷售貨物或應稅勞務所收取的價款中不包含增值稅稅款,價款和增值稅稅款在增值稅專用發票上也是分別註明的。
但在經濟業務活動中,有的一般納稅人,如商品零售企業,將貨物或應稅勞務直接銷售給消費者、小規模納稅人,則只能開具普通發票,而不能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另外,小規模納稅人發生銷售貨物或應稅勞務,除通過稅務所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外,也只能開具普通發票,將銷售貨物或應稅勞務的價款和增值稅稅款合並定價並合並收取。這樣,在計算應納增值稅稅額時,應將含增值稅的銷售額換算成不含增值稅的銷售額。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第十五條 納稅人按人民幣以外的貨幣結算銷售額的,其銷售額的人民幣摺合率可以選擇銷售額發生的當天或者當月1日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納稅人應在事先確定採用何種摺合率,確定後1年內不得變更。
第十六條 納稅人有條例第七條所稱價格明顯偏低並無正當理由或者有本細則第四條所列視同銷售貨物行為而無銷售額者,按下列順序確定銷售額:
(一)按納稅人最近時期同類貨物的平均銷售價格確定。
(二)按其他納稅人最近時期同類貨物的平均銷售價格確定。
(三)按組成計稅價格確定。組成計稅價格的公式為:
組成計稅價格=成本乘(1+成本利潤率)
屬於應征消費稅的貨物,其組成計稅價格中應加計消費稅額。
公式中的成本是指:銷售自產貨物的為實際生產成本,銷售外購貨物的為實際采購成本。公式中的成本利潤率由國家稅務總局確定。
第十四條 一般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採用銷售額和銷項稅額合並定價方法的,按下列公式計算銷售額:
銷售額=含稅銷售額除(1+稅率)
⑧ 增值稅如何計算
一般納稅人:應納稅額=銷售額-進項稅;銷售稅額=銷售額x稅率;組成計稅價格=成本x(1+成本利潤率);組成計稅價格=成本x(1+成本利潤率)/(1-消費稅稅率)
小規模納稅人:應征稅額=銷售額x徵收率。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徵收率)
⑨ 銷售環節繳納增值稅該怎麼計算
小規模納稅人,應納增值稅額=含稅銷售收入;一般納稅人增值稅銷項稅額=含稅銷售收入/(一+適用稅率)*適用稅率,應納增值稅=當期銷項稅額-進項稅額+進項稅轉出-上期留抵稅額,如果大於零,則為當地應納稅額,如果小於零,則為期末留抵稅額,如果等於零,則應納稅額為零。
法律分析
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與小規模納稅人的一個主要區別就在於計稅方法的不同,一般納稅人享有稅款抵扣權,而小規模納稅人沒有稅款抵扣權。所以本條規定小規模納稅人實行簡易辦法計算增值稅,計稅方法為銷售額乘以徵收率,並不得抵扣進項稅額。理解小規模納稅人的計稅方法,首先是銷售額的確定。根據新條例第六條的規定,銷售額為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向購買方收取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但是不包括收取的銷項稅額,這同樣適用於小規模納稅人。由於小規模納稅人不得使用增值稅專用發票,其向購買者收取的銷售額是含稅的,於是,在計算其應納稅額時就需要先推導出一個不含稅的銷售額。小規模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的價格明顯偏低並無正當理由的,由主管稅務機關核定其銷售額。其次是徵收率。徵收率是按照與一般納稅人增值稅稅負大體相當原則設計的征稅比率。使用徵收率這種特殊辦法徵收增值稅,既有利於增值稅制度的推行,又有利於簡化徵收,加強征管。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 第十一條 小規模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應稅勞務,實行按照銷售額和徵收率計算應納稅額的簡易辦法,並不得抵扣進項稅額。應納稅額計算公式:應納稅額=銷售額×徵收率,小規模納稅人的標准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