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雙重轉移價格定價法是什麼法
同學你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雙重轉移價格定價法是在同一個組織機構內,對供應部門和接受部門制定不同轉移價格的做法。
馬上就要2015年下半年CMA資格考試了,在這里祝大家好好考試,每個人都超常發揮,取得好成績!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您解決問題,如您滿意,請採納為最佳答案喲。
再次感謝您的提問,更多財會問題歡迎提交給高頓企業知道。
高頓祝您生活愉快!
㈡ 黃金的雙重使用價格是什麼
黃金的「雙重價格制度」
美國的新經濟政策
73年普遍浮動匯率制實行
1971年8月15日宣布停止美元兌換黃金。美元與黃金的官方平價兌換一終止,實際上等於廢除了。
黃金充當了國際貨幣,是國際貨幣制度的基礎
--貨幣以黃金錶示其價值,貨幣當局規定貨幣的法定含金量
--金幣自由流通,黃金可自由輸出輸入
--貨幣發行數量受黃金儲備數量限制,金幣與銀行券之間可無限制自由兌換
--金幣為無限法償
匯率的確定
--各國貨幣之間的匯率由他們各自的含金量比決定,黃金輸送點為匯率波動上下限
鬆散的組織
--沒有一個常設機構來規范和協調各國的行為
--沒有各國貨幣會議宣告成立金本位體系
國際收支自動調節(價格-現金流動機制)—Hume,1752, 價格-鑄幣流動機制
--國際收支逆差→黃金輸出→貨幣供應減少→物價和成本下跌→出口增加→國際收支順差→黃金流入→……
㈢ 雙重價格標准什麼意思
雙重標准
是一件事情,對待某人是錯的,而對待另一個某人又可以是對的.對待不同的人或相同的人下產生了新的認知信息時出現的雙重標准.
雙重價格標准就是兩種價格吧。
㈣ 請舉例說明一下雙重價格。
比如某種產品市場最高價為100元/件,最低價為90元/件,供應方認為其如果對外出售可以按照100元/件的價格出售,需求方認為如果從外部采購可以按照90元/件的價格購入。所以此時採用雙重價格,供應方向內部需求方供應產品時,供應方按照100元/件確認收入;需求方按照90元/件計算成本,分別計算兩個利潤中心的利潤。最後總公司再就差額10元/件做一個抵消。
㈤ 簡述貨幣演變過程
中國古代貨幣在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先後經歷了五次極為重大的演變:
1、自然貨幣向人工貨幣的演變。
2、由雜亂形狀向統一形狀的演變。
3、由地方鑄幣向中央鑄幣的演變。
4、由文書重量向通寶、元寶的演變 。
5、金屬貨幣向紙幣「交子」的演變。
中國從春秋時期進入金屬鑄幣階段到戰國時期已確立布幣,刀貨,蟻鼻錢,環錢四大貨幣體系。以後又經歷了秦、唐、漢、魏晉南北朝,直到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成立並發行第一套人民幣。
知識拓展:
紀念幣
普通紀念幣是具有特定主題,限量發行的人民幣。中國人民銀行從1984年發行第一套普通紀念幣至今,共發行了63套75枚(張)普通紀念幣,總發行量約8.5億枚(張)。面額有1角、1元、5元、10元、50元、100元不等,將中華人民共和國50多年的輝煌成就及重大歷史事件濃縮於紀念幣的方寸之間。
㈥ 雙重價格體系
其實根據字意就是不是唯一的價格~是雙向選擇~靈活變動~
雙重價格體系的建立其實是分擔了金融風險和解決了單一價格對市場的制約~
㈦ 什麼是雙重價格
其實根據字意就是不是唯一的價格~是雙向選擇~靈活變動~
雙重價格體系的建立其實是分擔了金融風險和解決了單一價格對市場的制約
㈧ 在出口營銷中如何使用雙重定價策略
比如利用搞活動促銷,原價149元,現價99元,這種策略適用於市場接受程度較低或銷路不太好的產品。雙重定價策略指企業管理當局對購買利潤中心採取以完全成本為基礎的定價方法,對銷售利潤中心則採取以市場價格為基礎的定價方法。比如利用搞活動促銷,
㈨ 中國是哪一年放開煤炭價格的
真正的煤電博弈始於1993年煤炭價格放開
按照政府當時的理念,要進行市場經濟改革,首先要有市場化的企業,而企業市場化的關鍵則在於「自負盈虧」。在這一思路指導下,煤炭企業所獲得的財政性補貼日漸減少,相反,各地政府對所屬煤炭企業的利稅標准卻越來越高。再加上計劃經濟模式下的定價機制,使得煤炭業頓時陷入全面虧損的狀態。
在當時的環境下,電力價格的彈性遠遠不如石油產品,電力價格的變動對整個國民經濟的影響也難以預計。出於種種原因的考慮,主管部門最終採取了折衷的態度,即部分放開煤炭價格,採取「價格雙軌制」的政策,從此,電煤市場就一直處於「計劃煤」與「市場煤」的雙重價格體系之下。也正是從這一年,煤電兩大產業之間的關系由「煤從屬於電」轉變為「煤電互搏」。
2001年以後,煤炭價格改成由政府協調下的企業協商,但是由於中國電力正處在改革的敏感時期,為保證電力改革的平穩過渡,國家「有形的手」依然操控著煤炭市場。
據統計,自1993年放開煤炭價格以來的13年裡,絕大部分時間段是市場煤價高於重點煤炭合同價,這期間電力部門與煤炭企業以國家重點電煤合同形式簽訂的煤炭供應量為20億噸,由於這20億噸煤是煤炭企業以低於市場煤炭的價格銷售,僅此一項,13年來煤炭企業實際少收入約328億元。在2003年的長沙煤炭訂貨會上,這一多年的「積怨」終於全面爆發。電力部門自始至終堅持「三個不能改變」--按2002年煤炭訂貨合同「價格不能改變、合同條款不能改變、訂貨基數不能改變」,而由於供應緊缺獲得發言權的煤炭企業並不買賬,致使煤電矛盾不斷升級。
盡管由於煤電的特殊性不可能完全納入市場「無形之手」的操控之中,但是就我國目前現狀,價格雙軌制非但沒有將市場與國家調控有機結合起來,反而形成了「有形之手」與「無形之手」雙手互搏的尷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