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價格行情 » 雲南滇馬和德寶矮馬哪個價格高
擴展閱讀
京油果什麼價格 2025-08-03 04:39:23
1個燒麥的成本是多少 2025-08-03 04:23:32
自己在哪裡找產品貨源 2025-08-03 04:21:04

雲南滇馬和德寶矮馬哪個價格高

發布時間: 2022-05-17 08:45:51

⑴ 德保矮馬

德保矮馬純的現在很少了,大都改良的,如果你在德保本地還好價格便宜,也可買賣,我家養的矮馬有改良的一般肩高在100-120之間。想買矮馬請關注網路矮馬吧關注實圖實價買賣

⑵ 廣西德保矮馬多少錢一匹

比較好的5000多!

⑶ 廣西德保矮馬多少錢一頭

今年馬年,矮馬分半血和純血,價格不同,一般4200-8500都能買到好品種的矮馬。

⑷ 小矮馬多少錢一匹

小矮馬價格5000-6000元一匹,根據每一批馬的情況,價格會有所不同。

矮馬指成年體高在106厘米以下的馬,英文中稱之為pony(與專指大馬的horse相對應)。因其小巧玲瓏、天資聰穎、性情溫順而深受人們的喜愛。可用於觀賞、娛樂、實驗和勞役,也是小朋友和老年人很好的「朋友」。因為數量稀少,更顯得尤為珍貴,可以說是馬中之寶。

目前世界上最著名的是英國的設特蘭矮馬和中國的德保矮馬。其實中國也有著豐富的矮馬資源,中國矮馬與設特蘭矮馬是公認世界矮馬的兩大源流。

中國小矮馬品種:

中國矮馬,分布面積廣,歷史悠久。按產地劃分,我國主要的矮馬品種有:廣西德保矮馬,四川安寧果下馬,貴州矮馬,雲南馬關矮馬,陝西寧強矮馬。

我國矮馬在自然狀態下保種,沒有進行專門的矮化育種,體型在1米左右,其中最著名的是廣西百色德保矮馬,因其數量較多,約有二千匹左右,身高在86cm到106cm之間,是公認中國矮馬的主力軍,另外,雲南、貴州、四川、陝西的矮馬,身高大多在1米以上,低於1米的十分罕見。

江蘇沛縣的漢宮矮馬是漢代皇宮里的產物,因其保留著純正的漢代果下馬的遠古基因,身高僅有60cm到90cm之間,是中國矮馬中的佼佼者,但是,所存數量極少,瀕危滅絕,價格不菲,山東濟寧有專業的華宇矮馬保種基地,中國矮馬的品質和數量都在不斷向好的方向發展。

只要是我國國產矮馬,統一稱為中國矮馬,中國矮馬,有共同的特性,具有耐粗飼,耐渴耐勞,適應性強,易調教,繁殖率高,抗病力強,善跋山涉水等優點。但是中國矮馬的毛色單一,多數為騮毛,少數有栗、青、黑、白和兔褐毛。

中國矮馬由於是長期閉鎖繁育形成的,保持了較為純凈的原始的基因庫,科研價值極高。

⑸ 德保矮馬的用途

役用:在農村用途廣泛,挽、馱、騎乘均可。
展示:德保矮馬是世界上最矮的一種馬,在動物園或公園可展示、觀賞,或用作和遊客拍照留念等。全國已有許多公園引進了德保矮馬。如今,德保矮馬已在北京、山東、山西、福建、南寧等地動物園落戶,並受到中外遊客的喜愛。
馬戲:兒童演員用矮馬表演將更有吸引力。
娛樂:開辦大型或小型的矮馬娛樂場,騎乘矮馬或馬車,為度假、雙休日的廣大群眾服務。

⑹ 德保矮馬如何馴養,目前市場價多少一匹如果個人作為寵物飼養是否適宜謝謝!

大哥~這怎是個腦筋急轉彎啊....這邊的馬和其他的地方都一樣的,因為地方以前比較貧困,馬兒長期沒有好的草料吃也沒有人願意拿好馬和這么矮的馬雜交才長得矮的-.-,沒什麼養殖技巧,讓它到山上自己吃是對矮馬最好的養殖方法唄

⑺ 德保矮馬的簡介

【名稱】德保矮馬
【產地】廣西省百色地區德保縣
德保矮馬主要產於廣西德保、靖西等縣。這種馬除了德保外,在廣西的隆林、西林、田林、凌雲、樂業等地也有出產。為了培植發展這種南方良種馬,國家在西林縣創辦了金沙種畜場和畜牧研究所,進行選種、改良和繁殖的研究工作。
【高度】
德保矮馬是我國稀有的良種馬,也是世界最矮的馬之一。
德保矮馬
其高度在106厘米以下,最矮的僅有85厘米,比世界著名的英國逐馬還要矮。

⑻ 小矮馬產自什麼地方

小矮馬有三種,分別產自廣西百色、英國、阿根廷。

德保矮馬除了屬於名副其實的pony以外,身上還有一重身份——優良馬種,同時它也是兩大小矮馬的源流之一(原始基因)。成年的德保矮馬身高一般在一米左右,比較嬌小的個體也有長到八十多厘米的情況。它們雖然長得矮,但是奔跑速度和耐力還是比較強的,所以也是可以騎乘的。

德保矮馬的培育年代非常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當時這種馬在我們國家並不叫小矮馬、矮種馬或是迷你馬,而是被稱為果下馬。要知道果樹一般都是比較低的,可以在果樹下面奔跑的馬可想而知身高幾何。

英國產的設特蘭矮馬,其最初的時候產自於英國設特蘭群島。設特蘭矮馬的身高比之我們國家產的德保矮馬來說還要更矮一些,其成年後的身高只有八十厘米左右,比較極端的個體甚至只有七十厘米的身高。

法拉貝拉矮馬出自於阿根廷的法拉貝拉牧場,同時它們也是世界上體型最小的小矮馬。

其成年以後的身高只有三十八厘米左右,體重甚至連二十斤都不到。不要說與一些大中型犬相比,即便是跟一些小型犬類站在一起體型上也沒有絲毫優勢。而這種馬不具備任何馱載能力的同時,奔跑速度也比較差。

矮種馬(學名:Equus ferus caballus,英語:Pony),又稱小馬,一種小型馬的總稱,某些有特別外形,在特定地區被培育出來的小型馬品種。跟一般馬相比,矮種馬的鬃毛、尾巴與全身皮毛通常較厚,腿較粗短、骨骼較粗。

古代中國所稱的果下馬,就是一種矮種馬。

根據官方定義,肩高(馬肩隆至地面)147公分以下的馬,都可以被歸類為矮種馬。肩高於147公分的,就稱為一般馬。

果下馬是古代中國一種特殊的馬,身材短小,成年只有三尺高(約一米),是一種矮種馬。這種馬便於登山。

「果下馬」的名稱指的是騎乘者可騎著這種馬在果樹下自由穿行;《資治通鑒》載:「漢廄有果下馬,高三尺,以駕輦」;清代《滇海虞衡志》亦記載當時的雲南地區有著為數不多的果下馬,主要供兒童騎乘。

這種馬在扶余與辰韓也有出產,是韓民族的土種馬。在濟州島也有。有很多關於高句麗君主、英雄的傳說都跟果下馬種有關。相傳當年朱蒙逃離夫余國時,就是騎著果下馬翻山越嶺。

147年至167年,中國從朝鮮引進果下馬,是為中國飼養矮馬的開端。

1274年,耽羅成為元朝的直轄地,蒙古人看中此地,用來牧馬,直到1294年才歸還。蒙古人就在這里讓蒙古馬與果下馬配種。現在果下馬主要分布在濟州島,在韓國唯一獎勵養馬與食馬肉的地方。朝鮮時代,這里的果下馬有20000匹。

在果下馬的後代「德保矮馬」分布在廣西德保和靖西市。中國農科院研究員王鐵權博士等人於1981年證實德保矮馬即是果下馬的後裔。

此外,在江蘇徐州沛縣有更純正的古代果下馬後裔,現在身高仍然只有60到80厘米,保存著更加純正的漢代果下馬的基因;當地人稱之為「漢宮矮馬」、「陞官發財馬」、「吉祥馬」、「漢宮馬」,也有直接稱為「果下馬」的。

目前中國矮馬大部分是以地區命名,廣西德保縣的就叫「德保矮馬」,四川安寧鎮的就叫,「安寧果下馬」,江蘇沛縣的就叫「漢宮矮馬」,陝西寧強縣的就叫「寧強矮馬」。

⑼ 請問一匹矮馬多少錢啊想養一匹。還有矮馬負重多少

矮馬品種有德保矮馬 漢宮矮馬,價格一般在6000元左右一匹。

⑽ 矮馬的中國品種

中國矮馬,分布面積廣,歷史悠久。按產地劃分,我國主要的矮馬品種有:廣西德保矮馬,四川安寧果下馬,貴州矮馬,雲南馬關矮馬,陝西寧強矮馬。我國矮馬在自然狀態下保種,沒有進行專門的矮化育種,體型在1米左右,其中最著名的是廣西百色德保矮馬,因其數量較多,約有二千匹左右,身高在86cm到106cm之間,是公認中國矮馬的主力軍,另外,雲南、貴州、四川、陝西的矮馬,身高大多在1米以上,低於1米的十分罕見,江蘇沛縣的漢宮矮馬是漢代皇宮里的產物,因其保留著純正的漢代果下馬的遠古基因,身高僅有60cm到90cm之間,是中國矮馬中的佼佼者,但是,所存數量極少,瀕危滅絕,價格不菲,山東濟寧有專業的華宇矮馬保種基地,中國矮馬的品質和數量都在不斷向好的方向發展。只要是我國國產矮馬,統一稱為中國矮馬,中國矮馬,有共同的特性,具有耐粗飼,耐渴耐勞,適應性強,易調教,繁殖率高,抗病力強,善跋山涉水等優點。但是中國矮馬的毛色單一,多數為騮毛,少數有栗、青、黑、白和兔褐毛。中國矮馬由於是長期閉鎖繁育形成的,保持了較為純凈的原始的基因庫,科研價值極高。 約2100年前,中國已有「果下馬」(馬體小可行果樹下故名)。該馬殘骸發現於滿城中山王墓出土的文物中。原記有該馬高三尺,在漢代度量中,一尺等於23厘米,所以此馬的體高應為69厘米,比今天國外「米尼馬」還低1厘米。據考證,最小的米尼馬始於中國。1981年,中國農科院畜牧所王鐵權研究員,在馬種資源普查中,於廣西靖西縣,發現體高92.5厘米的成年矮母馬。從個體到群體,在雲、貴、川、陝、蘇等地也發現類似的矮馬,在江蘇的沛縣發現了身高僅有60cm的漢代果下馬「漢宮矮馬」但是所存數量較少。這種埋沒2000餘年的古代矮馬的發現,引起國內外媒體的注意,人民畫報曾經用26種語言對外介紹,日本雜志認為這是世界馬種重要發現之一。一時掀起「矮馬熱」。國內20個城市辦矮馬游樂場,供兒童騎馬。科學研究找出馬的特質,作了矮馬矮化育種實驗。
中國於1987年成立了矮馬登記會(現名中國馬業協會矮馬登記會),掛靠中國馬業協會及農科院畜牧所。
果下馬,是具有2000年歷史的古馬。原分布在雲、貴、川、廣西、陝西、江蘇沛縣等地。果下馬的保種點只有多處,即廣西德保,總數在千匹左右,在江蘇沛縣也有一處漢宮矮馬保種基地。中國矮馬最大的特點是耐力強。體重80公斤的人,騎上果下馬也可以走路。另外,英國設特蘭矮馬體型有侏儒表現,而果下馬體小,體型比例正常。果下馬優美的體形,極佳的耐力表現獲得了全世界的賞識。在果下馬被發現之後,德、日等國矮馬界要求引種,邀請參加世界馬匹展覽會。當時由於中國疫情不公開,政府重視保護,不準外流,我們失去了機遇。果下馬的保種工作乃在繼續。 《嶺外代答》中果下馬
《嶺南代答》 禽獸門·二〇九果下馬
果下馬,土產小駟也,以出德慶之瀧水者為最。高不逾三尺,駿者有兩脊骨,故又號雙脊馬。健而善行,又能卒苦,瀧水人多孳牧。歲七月十五日,則盡出其所蓄,會江上馳騁角逐,買者悉來聚觀。會畢,即議價交易。它日則難得矣。湖南邵陽、營道等處,亦出一種低馬,短項如豬,駑鈍,不及瀧水,兼亦稀有雙脊者。
《顏氏家訓》中果下馬
《顏氏家訓·涉務篇》中說:「梁世士大夫,皆尚襃衣博帶,大冠高履,出則車輿,入則扶侍,郊郭之內,無乘馬者。周弘正為宣城王所愛,給一果下馬,常服御之,舉朝以為放達。至乃尚書郎乘馬,則糺劾之。及侯景之亂,膚脆骨柔,不堪行步,體羸氣弱,不耐寒暑,坐死倉猝者,往往而然。建康令王復性既儒雅,未嘗乘騎,見馬嘶歕陸梁,莫不震懾,乃謂人曰:『正是虎,何故名為馬乎?』其風俗至此。」
譯文:
梁朝的士大夫,都崇尚著寬衣,系闊腰帶,戴大帽子,穿高跟木屐,出門就以車代步,進門就又人侍侯,城裡城外,見不著騎馬的士大夫 。宣城王很喜歡周弘正,送給他們一匹果下馬,他常常騎著這匹馬。朝廷上下都認為他放縱豁曠達,不拘禮俗。如果尚書郎騎馬,就會遭到彈 劾。到了候景之亂的時候,士大夫一個個細皮嫩肉,不能承受步行的辛苦,體質虛弱,又不能耐受寒冷或酷熱。暴病而死的人,往往是由於這 個原因。健康令王夏,性情溫文爾雅,從未騎過馬,看見馬嘶鳴跳躍,就驚慌害怕,他對人說道:「這是老虎,為什麼叫馬呢?」 (《中國古代史》,)……與外邦交流最為密切的是兩漢時期和唐朝時期。兩漢時期,朝鮮半島南部的三韓多次派人入漢,其中辰韓引進中國的先進文化,「嫁娶以禮」,語言、稱謂與秦相似,因此也稱秦韓朝鮮的果下馬(很矮)、檀弓輸入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