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酒店是怎麼采購菜的
一般是多種方式結合一起采購,首先,大宗肉類,豬肉、雞肉等由菜販子每天按固定數量送貨上門,這類菜的價格也是比較穩定的,第2類就是素菜,這類菜保鮮是很重要的,所以也是很麻煩的,有菜販子固定送的,但是有時會受天氣等原因影響,菜販子也不一定有,或者價格太貴,酒店自己會派車到農貿市場采購,這指的是大型的農貿批發市場,不是街道菜市場,第3類是香料、名貴材料(蟲草鮑魚等),也是派車到農貿批發市場買,還有酒類跟煙飲料這些,都是由經銷商或者代理商配送;不管是送菜的小菜販,還是農貿市場的批發行,酒店的采購一般都要吃回扣,也會安排自己的親戚去進貨作為自己的采購源,如果你要找相關的采購人,你可以到大型的農貿批發市場,要早,7點到9點最好,那時候一般酒店的車都在批發市場邊停著,你就可以知道是哪個酒店在外采購,也可以等到酒店采購員
㈡ 食堂菜譜價格表格
餐飲成本控制是作為餐飲負責人最為關心的核心問題,在現代餐飲市場競爭激烈的環境下,餐飲早已進入微利時代,稍有不慎就會造成虧損,這促使餐飲職業經理人不僅要懂得經營策劃及日常管理,更要懂得利用財務數據對本部門的經營狀況進行分析,甚至還要讓手下的管理人員對成本數據產生一定的敏感度,經常將同期成本拿出來對比,找出成本增減原因,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將成本控制到最低限度。
一套用表格控制餐飲成本的管理辦法,細致而且實用,下面介紹幾張比較關鍵的表格。
附表1:《廚房部成本明細表》(Excel表格)
此表是根據本酒店廚房的實際操作情況填寫的一張明細表。
1、分類:
自購菜--指酒店內部采購用現金購進原料的總金額。
供貨菜--指供貨商按申購單所供原料的總金額,是按月結算的(包括肉類、禽蛋類、魚類、特菜類等)
干貨調料--指干制泡發類的原料、各種調料及凍品類的原料總金額。
食用油--指色拉油、花生油、芝麻油等的總金額。
燃料--柴油或液化氣等的總金額。
其它--指廚房部使用的洗潔精等一次耗品的總金額。
2、根據原料的種類不同,每種原料都採用競標形式從4-5名供貨商中選出出價最低的兩個,由供貨商報價,酒店調價組核定後統一執行,兩個供貨商隔日一輪,交替供貨。選用兩名供貨商有個好處:一般來講供貨商都是在競標時報價很低,中標後很快就會提出漲價,而我們選的是兩個異地供貨商,彼此不認識,如果其中一方提出漲價而另一方沒提,那就不予理睬,如果雙方都提了,調價組會先做市場調查,根據價格波動的情況分種類定期調整。
3、此表由廚師長填寫,每日下班前,廚師長將當日的出庫單審核後分類型匯總填寫好,第二天一早交部門經理參照銷售收入進行分析。
目的:通過這張表可了解當日廚房各種成本消耗情況,可即時控制,並可了解月成本總額,將此表與《餐廳銷售動態統計表》中的廚房收入情況相對照,可計算出菜餚成本率是否在掌控之中。我們酒店的菜餚成本率按規定應控制在46-47%之間,如果低於45%,毛利過高,肯定會得罪客人,如果超過50%,則毛利太低,肯定是其中某項成本超支,需要一一排查,例如,有一次成本率偏高,經排查後菜金、食用油、洗潔精等支出均正常,那就只剩下干貨調料一項,經過調查,原來當天接了一單宴席,有位剛來的師傅是用高檔調料(比如李錦記的復合醬料、雞汁等)製作宴席菜的,而宴席本身利潤比較薄(一般都是打七幾折),使用高檔調料必然要增加成本,從這件事後,廚房中規定:製作宴席菜品,任何人都不允許使用粵菜調料,而應以當地家常口味的調料如豆瓣醬、鹽、味精等為主。另外,廚房中對用油量也會有個平均數加以控制,散客和宴席也是有區別的,宴席中的1000元收入使用色拉油10斤左右屬於正常,散客則可以多一些。
附表2:《餐飲部月成本明細對照表》:
附表2是部門運作與酒店財務相結合的成本匯總,也可反映銷售收入情況。
1、月總收入是根據《銷售日報表》與《銷售動態統計表》而得來的,由吧台記賬員填寫。
2、《月成本明細對照表》由財務人員填寫後交給餐飲部負責人進行分析。
3、各種費用根據各檔口出庫單、外欠賬結算單等分類填寫完整。
4、占費用比例指占總費用比例,占收入比例指占總收入比例。
目的:通過各種費用的增減情況,可與上個月相比較,比如3月、4月的收入相當,而辦公費和洗潔精成本有增加,那就要追查出原因,如果有主觀因素,就要在下個月加以改進。
㈢ 每天菜市場的蔬菜是如何定價的
每天菜市場的蔬菜是根據進貨渠道、進價、還有蔬菜的質量、緊俏程度等方面綜合定價。
一般來說,各種蔬菜價通常都是當天在批發市場上形成的,這個批發市場就是一個自由交易市場。通常商販們會半夜凌晨就前往批發市場去進貨,而我們還是睡夢中,可見他們賺的多是辛苦錢。
蔬菜價格影響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點:
1、季節性因素:蔬菜價格在每年進入9、10月份開始上漲,主要是天氣轉涼,蔬菜生長性下降,但部分秋季產蔬菜不受影響,如大白菜、青菜等;進入冬季,蔬菜價格繼續上漲,價格持續到第二年的。
3、4月份開始回落,主要是因為南方蔬菜和部分北方溫室大棚蔬菜逐漸上市,價格逐漸回落,到6、7月份蔬菜價格會跌到較低位置,不過,部分葉菜類蔬菜價格在夏季受高溫及暴雨的影響較大,價格有時會有一個較大幅度的上漲。
同時,進入夏季,高溫和暴雨如果頻發,蔬菜的生產、倉儲和運輸受到較大的影響,部分地區蔬菜價格短時間內上漲速度會較快。
2、蔬菜種植成本的增加:種子、化肥、基礎設施、人工等 。
3、蔬菜倉儲及運輸費用的增加:冷凍、倉儲、油價等。
4、產地與銷區距離加大:城市化的進程導致主產區與主銷區距離加大,倉儲及運輸費用增加。
5、氣候因素:頻發的極端氣候對蔬菜生產、倉儲、運輸都會造成較大的影響。
6、零售:傳統的地攤銷售轉變為蔬菜零售市場集中管理,導致零售攤點數量減少,進入門檻相對較高,商販成本上升,價格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7、需求變化: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對高品質菜的需求量增多, 在蔬菜包裝等環節費用增加,價格上升。
㈣ 影響蔬菜配送公司采購價格的因素都有哪些
1.季節氣候因素。蔬菜食材屬於農產品類,不同的季節對蔬菜的價格有很大影響。在應季,蔬菜產量較大,因此價格就會比較便宜。相反,在反季節,由於生產成本較大,因此蔬菜的價格就會比平時高很多。此外氣候因素對生鮮蔬菜的采購價格也有很大影響。例如產地發生重大自然災害導致蔬菜減產,自然會給蔬菜價格帶來較大波動。
2.供需因素。當整體市場對某一種生鮮蔬菜的需求很大,而在供應上卻無法滿足,蔬菜價格就會上漲。若是供大於求,整體市場價格就會比較低,蔬菜配送采購成本對應的也會減少。
3.產地運輸因素。如果靠近生鮮蔬菜的原產地,那麼在運輸成本和損耗上就會比較低,在采購價格上有較大的優勢。但是一般情況下,很多蔬菜配送公司很少有能滿足需求的生鮮食材原材料產地,因此就需要往外部進行采購。越是距離遠的采購,由於冷鏈運輸和交通成本的增加,采購費用會不可避免的上漲。
4.生產與倉儲因素。當涉及到蔬菜種植生產有關的環節出現成本上漲時,價格自然也會有波動。例如人力成本,種子成本,管理成本,倉儲成本,機械作物燃料成本等都會影響到蔬菜最終的市場價格
㈤ 高端蔬菜品種有哪些
蔬菜是我們每天都會吃到的食物,市場上蔬菜也是多種多樣,生活中出現的最貴蔬菜主要有山葵、冰菜、菜心至尊、山胡蘿卜、五色韭菜、松露、洋薊、蘇芡、蒓菜、抱子甘藍十種,各自雖然價格昂貴,但是富含的營養物質都是比較高的。
1、山葵
蒓菜常用來煲湯,可以增加湯品的鮮度,它是一種水生蔬菜,只有嫩梢部分可以食用,味道並沒有什麼特殊之處,但因為蒓菜含有人體所需微量元素較多,在市場的最新價格為60~380元每斤,是一種珍貴的蔬菜之一。
10、抱子甘藍
抱子甘藍就是一顆藤上面長滿了迷你的小包菜,非常可愛,一個手心都可以抓一把,雖然它的個頭很小,價格卻不便宜,因為其種植難度較高,對土壤還有水分都有較高要求,這也導致了它價格貴的原因,通常在市場是賣到13~60元每斤左右。
㈥ 飯店怎樣計算菜的價格
研發出一道新菜品,那麼應該如何定價呢?高了,市場難接受,低了毛利率難保證。怎麼做才能保證毛利率的同時又讓客人覺得可以接受?
一切都有規律和公式,下面就和華餐網一起學習一下吧。
最近,HC君有幸去一家新店去試菜。菜品都不錯,於是大家開始問,你這道菜打算怎麼定價,怎麼賣啊?廚師長很糾結地說,這個價格還沒具體定,大家認為賣多少比較合適?
現場有他們家的熟客,開玩笑說二三十的話我一定天天來。事實上,這道菜主食材是一道蒸雞,為了口感和宣傳采購的是養殖180天的雞,二三十肯定是不可能的。但是他們的定位又是大眾的平價餐廳,太貴估計顧客也難以接受。
所以這就涉及到菜品定價的成本以及顧客的心理接受價位的問題。
餐飲業的菜品價格不是憑空估計或者拍腦袋定出來的,菜價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經營效果。高了,顧客覺得是故弄玄虛,低了自己又覺得不值得了。一般來講,有以下幾種定價方法:
定價的基本方法(毛利定價法)
1. 在定價時以毛利來確定。
菜品定價一般是根據餐飲店內部要求的毛利率,這個毛利率來自經營者的目標和經營中統計的平均水平。然後利用下列公式,依照菜品成本計算出來。一般餐飲店的毛利率在50%左右(低的在40%,高的達60%以上)。
菜品價格=成本÷(1 - 毛利率)
菜品的成本為:可變成本(食材、調料、水費、電費、燃料費)和固定成本(工資+商店房租+生活費+員工住宿費)
例如:一份菜成本是12元,取定毛利率為40% ,則菜品價格=12元÷(1-40%)=20元,其中毛利是20-12=8元,或20×40%=8元。
用毛利定價法有順算和倒算兩種操作法。還是用火鍋店的實例來說明:
順算:
一家火鍋店的土豆售價是5元/份。土豆進價每斤1.50元,估計每份菜調料價為0.5元,燃料費為0.2元,合計成本為1.50+0.5+0.2==2.20元。
若規定毛利率為50%,則這一斤土豆的售價為2.20÷(1-50%)=4.40元,(若收了底鍋費,即調料費,那麼還應將調料費減去)但事實上5元一份的土豆只有3兩重,原材成本為1.50×0.3=0.45元/份,加上調料和燃料費的內部計價僅為4.40×0.3=1.32元/份,現在定價為5元/份,明顯是高了,達到(5-1.32)÷5=73.60%。
由此可見,火鍋店的蔬菜毛利是很高的。
倒算:
即先確定毛利率為50%,若定一份帶魚價為10元,則客人只能吃5元的東西(包括菜、調料和燃燒費),若調料和燃燒費共計為0.7元,則客人只吃到4.3元的帶魚。
假如帶魚市場價是15元/斤,則顧客只能吃到0.3斤都不到,那麼這個0.3斤帶魚裝盤後顯得太少,就應該加量,所以有可能暈菜類會出現一些品種的毛利不足50%的情況,這是正常的。由此可見,火鍋店的葷菜毛利並不是很高。
所以對整個店來說,只能考察綜合毛利。
2. 要充分了解當地同行的毛利情況。
需注意的是只有同品種、同檔次的店才有可比性。若無可比的,在參考其他類同店情況後,自己的定價也不要相差過大。
系數定價法
這種定價法要了解同地區、同檔次、同類型的餐廳菜品價格和成本。
菜品價格=成本×定價系數
定價系數=菜品價格÷成本
比如:某菜品售價38元,經計算它的成本為15元,那麼定價系數是2.5。
有了定價系數,其它的同類菜品均可以相應定出。
附加定價常數法
就是在系數定價法基礎上加上附加定價常數,這個常數是根據菜品的銷售份數來獲得的。
菜品價格=原材料成本×定價系數+附加定價常數
附加定價常數是生產和銷售每份菜品所發生的固定費用(如能源、工資、租金)。
附加定價常數=(能源+工資+租金)÷當期銷售份數
例如:某店一個月銷售菜品份數為30000份,當月的能源費50000元、工資25000元,租金75000元。那麼附加定價常數是(50000+75000+25000)÷30000=5元
幾個菜品定價策略
偏差感覺無整數
就餐的客人是奔著實惠來的,所以定價上就要看起來好像顯得比較低。比如推出一道菜,起初定價在30元,結果不好賣,後來改成32元,反而一天能賣到30多份。
原來的道理是這樣:32和30當然是32大,但給顧客的感覺卻不是這么絕對,30元給顧客的信息是:這個菜30多塊錢,不便宜;而32元給客人的信息則是:這個菜價格適中,還不到35元。所以有的店的菜價一般沒有整數。
再說說尾數7,這也是一個比較好的價格策略,比如47元,會給顧客45、46元的感覺,而如果加1元為48,就好象貴出好多,就好象50比49貴好多一樣。」
高低價格分散列
另外,在菜譜排列中,要將高低價格分散開,不要將58元的列一起,38元的列一起,如果顧客無法接受58元的價格,則排在一塊的無論什麼菜都不會認真去看。應將特色菜列在菜單的中間,這樣點擊率會高一些。
薄利多銷
對於小餐館來說,價格是最能影響客人心理的因素。如果食客發現你的價格和大酒店差不了多少,他就會覺得不值,恐怕領教過一次就不會再來了。
出於上述食客的消費心理,餐館在制定價格的策略時,不妨也玩一下菜單上的數字游戲。比如,鄰近檔次相近的餐館某款常點的菜式定價是20元,你可以定18元;一些稍高檔的菜式,如果人家是30元,你就定28元。
盡管表面看來,你的單項菜式的毛利率低了,但你吸引的客人也多了,從而帶動了其他菜式的消費,增加了營業額,綜合毛利的總額可能就低不了多少,當營業額達到了一定高度時,總毛利甚至會增加,基本精神應該是薄利多銷。又或者你在其他方面盡量節約開支,降低成本,力保菜單上的數字游戲有玩轉的空間。
總之,菜品定價是一門學問、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定好價格的,定高了,銷量上不去,低了,不能賺錢、白忙活。只有掌握了顧客的消費心理,恰到好處的定價才能贏得不錯人氣和提升營業額。
㈦ 怎麼知道菜價
幾種方法:
第一就是到現場,一家一家的跑,一家一家的看,一家一家的記錄。
第二種就比較簡單了,下載一個買菜或者外賣的app(比如叮咚或者美團)。上面的價格就是附件菜場或者超市的。但是建議如果沒有派送費在上面的話,那麼每一件菜品可以減去5%作為實際的價格。有單獨的派送費就不用了。
㈧ 什麼蔬菜比較貴
比較貴的蔬菜就是難種的蔬菜、產量低的蔬菜,大蒜頭是比較貴的一種蔬菜、魔芋也是相當的貴,最貴的還是干貨貴,但干貨雖貴但不掙錢。
㈨ 我想做蔬菜批發,請問什麼渠道進的蔬菜最便宜啊
現在的蔬菜批發基本上分為兩種,第一種是上蔬菜批發市場,第二種是從蔬菜批發市場,拿完貨在城市的農貿市場搞批發,
不知道你說的是哪一種?
嗯,我也做過幾年線上線下的蔬菜批發市場的工作,我可以答應給你講解一下
第一種是基本上都是從農戶手裡收購的蔬菜,那真的就是最初的成本價,然後對對縫在蔬菜批發市場往外批,他們只基本上就是一種到兩種的蔬菜,每天差不多幾萬斤左右,
第二種的話,就是從這群搞蔬菜批發的大發,你手裡拿貨,然後你就需要應有盡有,種類齊全的去拿,最後在自己的農貿市場往外批發零售都可以
㈩ 為什麼現在菜價那麼貴
近期蔬菜價格反常跳漲主要是受降雨、低溫影響。今秋降雨比常年明顯偏多,尤其是9月下旬以後,北方大范圍連續降雨,且降溫迅速。受大范圍、長時間連續降雨影響,遼寧、內蒙古、山東、河北、山西、陝西等北方蔬菜產區多地出現菜田受淹現象,蔬菜採收困難,收購成本大幅增加。10月份以來,鮮嫩蔬菜上市量明顯下降,部分品種10月份均價大幅上漲,總體菜價也呈現跳漲。
部分地區新冠肺炎疫情反彈,出於防控需要,鮮活農產品上市、調運的效率有所降低,間接推高了「菜籃子」產品的價格。此外,前段時間大范圍的寒潮天氣給蔬菜生產和道路交通運輸帶來影響。上路的運菜車少了、跑得慢了,市場上的菜自然就少了、價格也就起來了。
因此,前期「菜籃子」產品價格快速上漲,實際上是「節日效應」和突發狀況疊加造成的,並不是我們的「菜籃子」供應出了問題。從這個角度看,處置好突發狀況,解決菜價漲得快、幅度大,只是個時間問題。
針對這一情況,近期有關部門連續採取措施,優化防控工作,加強市場調度,做好物流保障。加上2020年初以來,我們在戰疫保供方面積累了應對經驗,響應速度提高。一系列措施落實下去,一些重點地區的「菜籃子」產品價格正在回落。比如,據北京新發地市場的數據顯示,1月19日的蔬菜加權平均價為4.21元/公斤,比1月10日最高峰的5.01元/公斤明顯下降。
「菜籃子」產品價格能在短期內回歸,說明我們採取的措施是積極有效的,而根本原因還在於田頭、圈舍、魚塘里不缺「菜」。
據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今年冬春蔬菜整體供給能力穩中有升,近期全國平均每周蔬菜收獲產量穩定在1400萬噸左右,同比持平略增;生豬生產持續加快恢復,預計今年1-2月份生豬出欄比上年同期增長25%左右;禽肉、禽蛋、牛奶產量也有明顯增長,牛羊肉生產穩中有增。
所以,供給有保障,菜價即便漲,也是一時的、限於個別品種的,整體上不會漲到普通老百姓「吃不起」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