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超市商品的價格是怎麼定的
商品的定價 分兩種模式哦。
一種是廠家或者代理商供貨的商品,一般廠家或者代理商都會給出一個建議價格,這樣你在同一個地區甚至是全國看到的價格 基本都是一樣的。
另一種是透明度不高的商品,一般都是超市自主采購的,這種商品一般都是超市自行定價。
可以這樣說,透明度越高的商品,它的價格是越平均,越統一的。
至於你所說的特價跟平時價格一樣, 我只能告訴你, 這是一種營銷策略。
❷ 為什麼大超市裡東西的價錢都是精確到幾分
第一,精確到幾角幾分,可以讓消費者感到比較便宜。5.99、5.95元和6元相比少不了多少,但消費者會覺得便宜一些,這個產品只要五塊多,而不是六塊。大部分消費者往往記不住整數後面的數字,回憶起價格時,通常是五塊幾或六塊幾。試想一下,如果商家定價了6.01或6.05,消費者是不是會覺得貴很多?大超市的一個很大吸引力就是產品便宜,這樣定價可以吸引更多的顧客。
那大超市定價能精確到分,而為什麼小超市、便利店沒有?小超市、便利店不會這樣做主要是兩個原因,一是成本高,找零不方便,幾分零錢對於消費者來說,幾乎沒有合理的用途,反而硬攜帶非常不便,大超市因為貨物品種多,人們去購買一般會買很多東西金額大,結算時找零成本較低,另外進入互聯網時代,很多是用銀行卡、支付寶或微信支付的,並不存在找零的困境;二是收益小,小超市、便利店一般售價會比大超市高10%左右,主要靠便捷性來滿足附近居民的需要,即便是便宜這幾分錢也沒辦法比大超市競爭。
第二,定價精細化,可以提高商家的權威。消費者在購物時,會有一個心理預期,不管什麼層次的消費者,都講究一個物有所值,而一個比較精準的定價給他們的心理感覺就是商場的的定價是經過慎重考慮做出的選擇。
第三,滿足消費者佔便宜的心理。5.95元和6元相比,前者感覺就更精細,商家沒有多賺消費者五分錢的意圖。其實很多顧客不在乎這幾分一兩毛錢,但這樣定價能滿足他們佔小便宜的心理。有些大超市在找零時會抹零一兩毛,或者給一些超值的糖果作為替代品找零,也是出於這方面的考慮。
第四,能模糊消費者比價。我們去逛超市就知道,很多產品的規格都不是整數的,比如一包糖是458克的,一袋餅干是508克的,然後再加上一個不整數的價格5.8或五點九,這樣消費者想要對比同類產品的價格哪個更便宜就很困難,有助於商家獲得更高的利潤。
❸ 超市商品如何定價
超市商品定價通常有如下五種方法:
1.參照定價法
由於超市最主要的特點是薄利多銷,因此,同樣兩個超市,誰的價位偏低,顧客就選擇誰。在商品定價之前,對於銷售量大、周轉速度快的一些日常用品,經營者應在進行市場調查的基礎上,參照競爭對手的定價,盡量等於或小於該種商品的平均市場價格,在消費者心目中樹立物美價廉的形象。
2.毛利率法
要薄利多銷,經營者可以控制一個較低的毛利率,但並非各種商品均按相同的低毛利率加成出售。可以對所經營的商品劃分類別,不同類別的商品按不同的毛利率加成,最終其綜合毛利率較低。例如30%的商品品種按進價出售,20%的品種在進價上加成5%出售,30%左右在進價上加成15%出售,20%品種在進價上加成20%出售,其綜合毛利率為30%×0+20%×5%+30%×15%+ 20%×20%=9.5%,還是較低的。這種定價策略的優點在於前兩類適用於消費者使用量大、購買頻率高、受歡迎的商品,按進價或低於進價出售,用於吸引顧客,樹立企業形象,而後兩類則為企業帶來利潤。
3.折扣定價法
給顧客予以折扣是促銷常用的方法,該方法在超市經營中也被廣泛應用,其主要形式有一次折扣即在一定時間對所有商品價格下浮一定比例。如店慶、節假日等,這種方法可以使企業抓住銷售旺季,樹立企業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形象,階段性地將超市的經營推向高潮。累計折扣即超市根據顧客購買商品的金額常年推出的訂價方法,目的在於穩定那些經常光顧超市的顧客,使之在該超市連續購買,起到穩定顧客的作用。具體操作方法可以是發票計折扣、優惠卡累計折扣等。限時折扣是指在商品保質期到來之前給予折扣的方法,此外還有季節折扣、限量性折扣、新產品上市折扣、買一送一等。值得一提的是在採用折扣策略時,要考慮消費者的心理因素。一般降價幅度要較大,品種要精選,要有媒體宣傳和廣告配合。
4.特賣商品定價法
指該商品的跌價幅度特別大,它對顧客有很強的吸引力。特賣商品是超市的企業形象商品,是價格促銷的重要方法。企業最好能每周甚至每天推出部分特賣商品,以極低的價格吸引顧客,從而帶動超市的整體銷售,其目的是以特賣商品的低利潤甚至虧本帶來其他商品的銷售利潤。顧客雲集,既渲染了氣氛,也為企業擴大了影響。
5.銷售贈品定價法
對於利潤較高的產品品種,可以採用銷售贈品的定價方法,即顧客購買了此種商品,無償贈送可用於季節削價、限時定價或特賣定價的商品,由此刺激高利潤商品的銷售。
以上提及的超市的定價策略是商家經常採用的,隨著超市的增多,新的定價策略也會層出不窮。經營者一定要不斷總結經驗,充分發揮價格這把金鑰匙的作用,使超市的經營穩中提升。
❹ 生鮮超市蔬菜定價原則
有三種不同時間段的定價方式:第一種是早市和晚市,早市的時間段是8-10點,晚市是19-20點;第二種分為早市、午市、晚市,早市8-10點,午市12-14點,晚市17-20點;第三種是早市分為兩次一個是8點,還有一個10點,午市在15點,晚市在17點,相信按照這個時間定價,比較符合要求的。
❺ 開個小超市,產品如何定價
一、可以參考大超市、參考競爭對手、或者根據需求價格彈性理論、價格分割、價格非整數法以及價格分層法來定價。
二、定價的方法:
1.參考大超市:可以去大超市用手機記下大超市裡你要了解的商品的價格,用手機錄屏會更快一些。看您目前的進度,應該是還沒有正式進貨吧?通過這波調查也可以對自己店內的商品進行一個粗略的規劃,了解超市都主打哪些商品,思考差異點在哪裡。如果還沒有買收銀系統,給您支個小妙招,用千帆掌櫃收銀系統的手機版本,在超市邊掃描邊邊錄入商品價格,回去之後,商品條碼、名稱和價格你都有了,可以在系統內直接修改價格,篩選您打算賣的商品即可。指的注意的是,大超市和小超市定位不同,價格也會略有不同,一般社區超市的價格會略高於大超市的價格。
2.參考競爭對手:小超市的對手主要是你隔壁商店的或者離你很近的小超市,怎麼了解他們的價格呢,一般同行之間認識的,又不好意思進人家店看人家價格啊,多找幾個對方不認識的親戚或朋友去吧,不用全部都記下人家的商品.
3.其他類的價格
1)食品類一般雜牌的百分之30的毛利就可以,名牌類的參考大小超市起先了解到的價格。
2)其他類別的就不具體說了跟食品類差不多,都是以大小超市的價格作為參考。
3)重點說說百貨類的定價,百貨類價格大家的區別較大,因為百貨類的單個的品種生產廠家都較多,價格無從比較。如,一個毛巾,批發市場里就有同款式的就有十幾個廠家在生產,而且百貨類基本沒有名牌和雜牌的區別,有的只是外觀上質量上的區別,所以一個毛巾你賣6塊能賣,賣7塊能賣,賣9塊也是能賣的,那就得掌握一個度了,比如,百貨類一般毛利都是百分之80左右,比如你進4.5元的一般賣到7.5元到9元都可以。定價時遵循一個原則,就是便宜的更便宜,貴的更貴。以毛巾為例,毛巾肯定有質量上的區別,批發的時候上百個品種供你選擇,比如你進了2.5的,2.8的,3.5的,6的,8元的這幾種,賣多錢呢,2.5的賣3.5,2.8的賣4.5,這是便宜的更便宜,3.5的賣7,3.8的可以賣8.5或9,這是貴的更貴。這么做呢,主要是用低價格的吸引住重實惠的顧客以促進成交,用高價格的吸引住重質量不怎麼在乎價格的顧客以提高利潤,這是因為顧客的消費心理。
三、四個定價技巧
1、依據需求價格彈性定價
簡單來說,就是根據市場需求進行價格的變動,當某商品的需求屬於富有彈性時,例如可口可樂,可以通過降低價格來提升銷量,薄利多銷;對於需求缺乏彈性的商品,例如一些日用品,可以抬高價格來獲取更多的利潤。
2、依據價格分割定價
這個是一種定價心理策略,最終的一個結果讓顧客「感覺實惠」,茶葉每公斤10元報成每50克0.5元,大米每噸1000元報成每公斤1元等等。巴黎地鐵的廣告是:「只需付30法郎,就有200萬旅客能看到您的廣告。」這就是分割定價的魅力所在。
3、價格非整數法和弧形數字法
非整數法是一種極能激發消費者購買慾望的價格,這種策略的出發點是認為消費者在心理上總是存在零頭價格比整數價格低的感覺,此種定價在市面上是較為常見的。另外,弧形數字法,帶有弧形線條的數字,如6、8、10顧客更願意接受;而不帶有弧形線條的數字,如1、4、7等相比較而言受歡迎程度就低很多。
4、分級法
定價時要考慮消費者的購買能力。低檔商品適合低收入者的需要,價格要偏低,這部分人較多,商品要多進一些。高檔貨適合收入比較高的人群,定價高,進貨數量少。有些在市場上罕見的商品,定價不封頂,因為對有些人來說,只要是他喜歡的,價格再高他也會購買的。
❻ 水果超市應該怎麼樣定價
對於水果超市定價問題,具體如下:
參考其他經銷點水果價格;
根據季節,合理調整水果定價;
根據科學計算制定價格,如淡季水果價格在進價的50%左右,旺季在20%至30%之間。
❼ 新手開超市怎麼定價
在之前需要去別的超市市調一下,所謂的市調就是看一下人家大概有多少個sku~和你是一樣的,每個sku的定價大概多少,同一牌子的不同味道查差多少錢左右,根據附近超市的定價再多個幾塊錢到十塊以下就好了
❽ 超市蔬菜定價公式
超市蔬菜定價公式:售價=進價*(1+定價毛利率)
蔬菜定價思路總的來說有一定的規律可循,也不失靈活性,體現最為明顯的則是不同角色的商品有不同的定價加價率。所以,定價前,首先要對需要定價的商品進行分類,確定出DM商品、民生商品及B、C類商品,再按照DM-民生-B、C類商品的順序進行定價。
DM海報商品的定價不用多做介紹。民生商品是一年四季每個分類必賣的商品,此類商品價格敏感度較高,一般情況下其售價不能高於周邊市場,歸屬於門店樹立價格形象的商品分類。蔬菜類的民生商品加價毛利率在15%-25%之間。B類商品為毛利型商品,銷售量僅次於民生商品的商品,其定價毛利率為25%-35%。C類結構型商品,需求量較小,定價毛利率較高,一般設定為35%以上。B、C類商品的確定和地區消費習慣有較大關系,會存在地區差異,需要門店自行梳理。
定價可根據以下公式進行計算,定價毛利率=(售價-進價)/售價,售價=進價/(1-定價毛利率)。有些門店採用的計算公式是售價=進價*(1+定價毛利率),這樣測算得出的定價,反推定價毛利率會低於前面公式反推的定價毛利率。
當然,定價思路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模板定價,通過定價公式計算得出的售價後,還要參考市調來調整售價。假設某商品進價1.5元,定價毛利20%,測算出來的定價為1.875,周邊競爭對手同商品的定價為1.8元,我們則可以定為1.68元,低於競爭對手且高於采購進價,保證價格形象。
同質量同規格的同種商品,如果按照市調修正完的價格已經低於我們的進價,虧錢賣的情況下才能低於競爭對手的售價,則需要核實采購端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