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價格行情 » 燒錄件怎麼核算價格
擴展閱讀
二手車按年數怎麼算價格 2025-08-08 04:45:19
近期世界石油多少錢一桶 2025-08-08 04:35:40

燒錄件怎麼核算價格

發布時間: 2023-10-17 11:41:07

❶ 注塑加工費如何計算

1、一般耗用取得系數是多少? 耗用系數分兩種情況: 一,可以加水口料,2%-5% 二,不可以加水口料,單模水口重量/(單模水口+成品)+2%至5% 備注:水口料可否退回加工主,否則水口料要折價,還要參考訂單數量 2、不同的設備、噸位、穴數、時間不同,公式分別是什麼? 一,不同噸位價位; 例150噸-800至1000元/天 120噸-600至800/天,具體情況還要看操作工人數(一台機幾人做) 二,每天(24小時)啤模數; 一般以20至22小時計(可能機,模故障) 20(小時)*60(分)*60(秒)/單模周期(秒)=每天啤塑模數 每啤單價=每天加工費/每天啤塑模數,每穴單價=每啤單價/穴數 第2可能比較復雜,若是不好具體說的話,那麼給個范圍,或者給我一個樣例,比如用什麼設備在什麼情況下,加工費用是多少? 例,150噸注塑機每天加工費1000元,每模啤塑周期20秒出8穴 20(小時)*60(分)*60(秒)/20單模周期(秒)=3600(每天啤塑模數) 1000元/3600=0.28元/模 0.28元/8穴=0.035穴 3、不同的注塑機的費用? 一般機器的耗損怎麼計算? 注塑機耗損一般以8年計 例150噸每台13萬 13萬/8年/12個月=0.1354萬/月 塑膠件的成本與很多因素有關系,但主要與以下幾點組成: 1。原料成本------此成本較為好計算,問一原料供應商多少錢1公斤,將產品的重量乘以的3%的損耗再乘以原料價,即可得到原料成本; 2. 機台激掘成本--------此點問一下塑膠廠,不同注塑機的每小時的加工費用是多少?假設1台100噸的注塑機每小時的加工費用為60元/小時,那麼每分鍾的加工費用為1元;此時要計算 塑膠件的注塑周期是多少時間,模具的開模穴數是多少?假設你要估價的塑膠件的射出周 期為30秒,那麼1分鍾可以射出60秒除以30等於二,表示1分鍾可以射出二模的產品,另外假設模具為一出二穴,那麼塑膠件的機台加工費用為1元除以1分鍾內的出模數再除以模具 的穴數,得到最終的機台加工成本即1元除以2模再除以2穴,最後等到於0.25元/個 3. 二次加費用 二次加工費用包括噴漆/絲印/電鍍等,這些都可以問各自的加工工廠. 4. 包裝費用 根據塑膠件的大小體積就可以得出包裝的紙箱/包裝袋等費用; 5.運輸成本 根據送貨地點及一次可以裝多少貨的貨櫃車費用來除以總的裝車數量即可得到每pc的運輸 成本; 6. 其它費用; 因為以上的成本不包括間接人員及其相關人員的費用,所以還要根據每個廠的不同情況加上一些費用; 7. 利潤 以上6項的總和乘以10-30%的利潤,即可得到一個塑膠件的最終成本,利潤方面要根據每 個備鉛頌工廠的情況與訂單大小來訂; 塑膠模具報價的計算公式 快速模具價格計演算法! 模具價格計算 1.經驗計演算法 模具價格=材料費+設計費+加工費與利潤+增值稅+試模費+包裝運輸費 各項比例通常為: 材料費:材料及標准件占模具總費用的15%-30%; 加工費與利潤:30%-50%; 設計費:模具總費用的10%-15%; 試模:大中型模具可控制在3%以內,小型精密模具控制在5%以內; 包裝運輸費:可按實際計算或按3%計; 增值稅:17% 2.材料系數法 根據模具尺寸和材料價格可計算出模具材料費. 模具價格=(6~10)*材料費 鍛模,塑料模=6*材料費 壓鑄模=10*材料費 注塑成型加工費核算 以下是我自己總結出的注塑件加工價格核算(主要是長三角地區): 注塑件費用=材料費+加工費+包裝費+運輸費 說明: 1. 材料費=【(1+材料損耗)*產品重量*批量+調機損耗材料重量+正常報廢率*產品重量*批量】*材料單價/批量 其中材料損耗一般為3%-5%;調機損仿鄭耗材料重量和正常報廢產品重量一般產品為5000g---15000g 2.加工費=(調機時間/批量+成型時間/模具穴數)*注塑機工繳費 其中據我了解目前上海地區注塑機工繳費按注塑機噸位區分為(國產設備) 設備噸位 (T ) 工繳費 ( 元/小時) 設備噸位 (T ) 工繳費 ( 元/小時) 80 35-45 200 110-160 100 45- 60 250 150-200 120 65-85 300 180-220 150 80-110 350 200-250 180 95-140 400 250-350 注塑件價格計算,塑料件報價 注塑成形具體是這樣的: 產品單價 = 材料價格 + 加工費用 材料費用=(實際重量+損耗)*材料單價 加工費用=成形周期*單價(秒)÷穴數(也就是每件的價格) 如果特別要求包裝,還要加上包裝的費用。 基本上為此三大類。 材料價格比較簡單:PP 或ABS 直接用價格 x 產品重量,顏色件就按原料價格就可以了,而黑色件可根據具體的回料或產品要求來計算。 加工費用就跟模具穴數和成型周期以及產品重量有關; 機器根據噸位計算,可計算至每秒多少錢,但假設模具穴數多,重量重,成型周期短,則加工費低,單價低。 以 一個PP 製品 30g 計算 用 1*1 1*2 1*4 來分別計算 產品為全新料顏色件 周期假設60秒 120噸機器 800元 / 22H /60min = 0.6元/分鍾 1*1 材料 30 *0.013元/g =0.26元 加工費 0.6元 產品單價 0.9元 1* 2 材料 30 *0.013元/g =0.26元 加工費 0.6元/2 =0.3元 產品單價 0.56元 1* 4 材料 30 *0.013元/g =0.26元 加工費 0.6元/4=0.15元產品單價 0.4元 遇到特別重或是特別輕的產品 也可以用這樣的計算方式 比如有某產品克重 1g 就可以用每模用的產品費用 + 每模加工費 / 模穴數 =產品單價 我一般計算產品單價 PP 黑色 0.016 -0.016元/g 顏色價 0.018 -0.02元/g ABS 黑色0.018-0.020元/g 顏色件 0.022-0.025元/g 然後用上面的計算方法去檢驗一遍准沒錯; 方法很簡單, 1, 材料費: 按注塑件重量乘以對應的塑料原料的單價,除非有特殊要求,一般不考慮水口的重量, 所謂的特殊要求是指不能添加任何水口料,比如高透明塑膠件及特殊工作條件要求的工程塑膠件. 2,注塑機加工費: 根據地區的不同,一般按照注塑機的鎖模力大小(常說的或注塑量的大小來確定每單台注塑機的加工費,其中鎖模力來確定加工費的較常見,這是因為鎖模力大小確定了注塑機的購買價格及使用注塑機所產生的成本(如耗電量),在深圳地區從80噸~200噸,每個工作班(12小時)的加工費大約是 200元~700元,有些小的工廠可能會偏低一點,有的大的工廠可能會高一點. 3,計算實例: 計算注塑件的價格時,首先自己一定要知道每一啤的加工時間,比如說你的每件產品是一模出兩件,每啤的注塑時間是40秒,材料是ABS, 每件的重量是40克, 使用120噸的注塑機, 而120噸的注塑機每工作班(12小時) 的加工費是350元, ABS原料的價格是: 10000元/噸, 則計算如下: 材料費: 40X0.01=0.4元 加工費: 每小時的啤數=60X60/40=90 每小時的加工費=350/12=29.2元 則每啤的加工費=29.2/90=0.325元 因是一出二件,所以每件的加工費=0.325/2=0.163元, 所以總的價格為: 0.4+0.163=0.563元 注塑機加工價格: 100T 40元/小時 150T 50元/小時 220T 80元/小時 450T 135元/小時 520T 145元/小時 800T 170元/小時

❷ 機加件的加工費計算方法

是外協?還是自己核算工時?

如果是外協,到批量的價格是原料的2倍左右,如果是試制階段,是原料的5倍左右!

自己核算,一般做的都不會很好,日本企業可能會好點。

詳細計算方法:

1)首先你可以對關鍵或復雜零件要求對方提供初步的工藝安排,詳細到每個工序,每個工序的耗時。

2)根據每個工序需要的設備每小時費用可以算出加工成本。 具體設備成本你也可以問供應商要,比如說,普通立加每小時在¥60~80之間(含稅) 銑床、普車等普通設備一般為¥30。

3)在按照比例加上包裝運輸、管理費用、工裝刀具、利潤就是價格了。

當然,價格一定程度上會和該零件的年采購量和難易程度有很大關系。

單件和批量會差很多價格,這也是很容易理解的。

粗略估演算法:

1)對於大件,體積較大,重量較重。

難度一般的: 加工費用大概與整個零件原材料成本之比為1:1,這個比與采購量成反比;

難度較大的: 加工費用大概與整個零件原材料成本之比為1.2~1.5:1,這個比與采購量成反比;

2)對於中小件

難度一般的: 加工費用大概與整個零件原材料成本之比為2~3:1,這個比與采購量成反比;

難度較大的: 加工費用大概與整個零件原材料成本之比為5~10:1,這個比與采購量成反比;

由於機械加工存在很大的工藝靈活性,也就是一個零件可以有很多種工藝安排,那麼成本當然是不一樣的,

但是供應商有時會報價時給你說一種復雜工藝提高價格,而實際生產時會採用其他簡單工藝,所以采購員自身

對圖紙的閱讀和對零件加工方面的知識的多少就決定你對成本的把握,所以機械零件采購需要比較全面的機械加工知識。

機加工費用構成,一般按照工時給的!

如果你要加工一個工件,首先是對方的材料費用;然後是為了購買工件的一些差旅費用(一般沒有);

最主要的是你要加工的工件所需要的加工工時,一般車工10-20元/小時,鉗工要少一點大概10-15/小時;其餘不在例舉;

如果沒有現成的工具(如刀具、模具),所購買的費用也是需要你承擔一部分的或全部;最後加起來就是你要付的加工費用!

材料費、機器折舊、人工費、管理費、稅 等基本的是要的。或者是材料費、加工費和稅,還有業務費用,運輸費用,做預算需要多市場有一個很透徹的了解,不在其中摸爬滾打幾年會完全摸不到頭緒,就連我的老師也常常會感慨!一點不留心都不行啊!

工藝的問題了應該包括材料費、加工費(採用何種加工價錢就不一樣了)、設備折舊費、工人工資、管理費、稅等。主要是先確定工藝,即加工方法,然後根據工藝來計算工時,由工時來確定單個零件的基本加工費用,再加上其他的費用。工藝是個很復雜的學問啊 一個零件採用不同的工藝,價格有差異的 附,各個工種加工工時基本價 其實各種工種的工時價格並沒有固定的,會根據工件的難易,設備的大小,性能的不同而不同,當然關鍵的有看你的量是多少了,不過一般來說它都有一個基本價,在基本價之間浮動.

1.車基本價:20-40 具體的有根據實際情況而定,象小件,很簡單的工時就小於20元;有時甚至只有10元例如一些大的皮帶輪,加工餘量大,老闆只賺鑄鐵粉的錢就夠了;有時如果工件大的話,一般市面上沒法加工的就可以高點,兩三倍,別人也沒辦法. 2.磨基本價:25-45

3.銑基本價:25-45 4.鑽基本價:15-35

5.刨基本價:15-35

6.線割基本價:3-4/900平方毫米 7.電火花基本價:10-40,單件一般按50/件(小於1個小時)

8.NC基本價:比普通的貴它個2-4倍 9.雕刻:一般都是單件的.50-500/件。

❸ 電子行業的成本核算方法

電子行業的成本核算與其他行業的一樣,沒有大區別

核算方法

1.正確劃分各種費用支出的界限,如收益支出與資本支出、營業外支出的界限,產品生產成本與期間費用的界限,本期產品成本和下期產品成本的界限,不同產品成本的界限,在產品和產成品成本的界限等。

2、認真執行成本開支的有關法規規定,按成本開支范圍處理費用的列支。

3.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礎工作,包括:建立和健全成本核算的原始憑證和記錄、合理的憑證傳遞流程;制定工時、材料的消耗定額,加強定額管理;建立材料物資的計量、驗收、領發、盤存制度;制訂內部結算價格和內部結算制度。

4.根據企業的生產特點和管理要求,選擇適當的成本計算方法,確定成本計算對象、費用的歸集與計入產品成本的程序、成本計算期、產品成本在產成品與在產品之間的劃分方法等。方法有品種法、分批法和分步法,此外還有分類法、定額法等多種。

(3)燒錄件怎麼核算價格擴展閱讀:

成本核算的方法

1.設立材料明細帳,按主材,輔材分類

2.確定工時單耗(可以是計劃工時,也可是實際工時)

3.按生產計劃(或作業單)投料

4.匯總直接費用,(動力費,製造費,直接人工費),並按工時分攤費用.

5.按完工產品品種數量結轉完工成本(在產品材料核算可以分步投料或全額投料或約當比例,生產周期短的在產品可以不分攤費用,待完工時時在分攤費用)

6.期初在產+本期投產-本期完工=本期在產(生產成本借方余額)

❹ 機械製造成本怎麼核算

可以從幾個方面來考慮
1.原材料費用包括(外購零件 ,采購材料下料自製零件),前提是要做好基礎工作。
2.加工費 (全部工序外發加工費,部分工序外發加工)
3.共同費用的分攤(工資 折舊 機物料)等,可以用工時法分攤,如實在不好分可以用產值法。
4.其他費用均攤。
做好生產核算成本基礎工作比如
1.每個零件或按圖號的原料成本核算,從下料開始算,要分攤損耗,像鋼板,鋼管等
2.外發加工費的核算,核算到每個零件,
3.共同費用的分攤,工資等就是按這個零件加工的小時分攤。前提是當月各零件或按圖號工時單要齊全和正確,
上面就是成本核算需要提供的資料,這些就是要做好的基礎工作。這要專門的成本會計核算,光靠主辦會計核算是來不及做的。當然產量很少的話就比較好計算的。
還有材料損耗的分攤
你們要設定一個合理的損耗率,比如說實際的領料再加核定的損耗率開領料單,鋼板圓料按方的計算,再加合理的損耗率,鋼管下料長度再加上損耗長度等等,具體的損耗率要根據實際做個調查研究商量確定,先試試,看看是不是合理,不合理再調整,不過這個合理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
如果公司有多種原材料和配件,生產的型號尺寸都不一樣,按每個產品名稱哪或是按圖號來計算成本,從采購進來的原材料到零件,都要寫上材質號,從 生產單號到每一張領料單都要寫上產品名稱或圖號和生產批次,就是每個生產步驟都能看出生產哪個產品和那個批次的產品,包括外發加工件。按技術部門的工序步驟設計成本核算單,比如說用什麼材質的哪個規格的哪幾種原材料下料,都要知道的一清二楚,需要哪幾道工序外發加工以及加工成本等等,
所以說基礎工作非常重要,這一步做不好,就無法進行真確的成本核算,有些基礎的數據要統計來提供,比如說產值等,主要的成本核算應該是成本會計來核算,具體要看各企業工作安排。
成本會計核算要靠各有關部門基礎工作配合,比如說,生產各產品或零件工時統計,外加工各種零件價格數量等要外協部門做好統計,發給成本會計,光靠成本會計一人無論如何也是不行的。
用Excel做成本是完全可以的,不過要多搞幾個明細表,(材料 ,工時,加工費,工資費用等)最後才是一張真正成本核算表,根據實際情況設置吧。摸索出規律慢慢地就熟練了。

❺ 如何核算成本

一、移動加權平均法:
移動加權平均法下庫存商品的成本價格根據每次收入類單據自動加權平均;其計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數量和金額與各次收入前的數量和金額為基礎,計算出移動加權平均單價。其計算公式如下:
移動加權平均單價= 本次收入前結存商品金額+本次收入商品金額本次收入前結存商品數量+本次收入商品數量
移動加權平均法計算出來的商品成本比較均衡和准確,但計算起來的工作量大,一般適用於經營品種不多、或者前後購進商品的單價相差幅度較大的商品流通類企業;

以下以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
例1:貨品A,期初結存數量10,加權價10,金額為100,發生業務如下:
銷售11;
采購10,采購價格11;
成本計算過程如下:
銷售時,成本金額為11*10=110;銷售後結存數量:-1;加權價:10;結存金額:-10;
采購後,結存單價位:(-10+10*11)/(-1+10)=11.111111

二、個別指定法:
個別指定法又叫個別計價法,是指定每一件或每一批商品的實際進價,計算該件或該批商品銷售成本的一種方法。採用個別指定法計算商品成本,每一件或每一批商品按照批號來分別計算,計算出來的的商品成本最為准確,主要適用於能分清進貨件別獲批次的庫存商品的企業,比如醫葯銷售企業、食品銷售企業。

個別指定法的業務流程:
1、進倉類單據上面指定該批貨品的批號,該單據上的進倉價格就是該批貨品的成本價;
2、出倉類單據必須選擇貨品對應的批號,出倉成本就是該批貨品的成本;
3、對應的報表可查看「報表」菜單下的「批次報表」;

注意:
1、個別指定法的貨品每批的成本是按照進倉單確定的,它不會自動加權平均計算,所以查看個別指定法的貨品資料的加權價是沒有意義的;
2、個別指定法的貨品在做單據的時候必須有批號;
3、存貨調價、組裝拆卸、庫存變動三種單據不支持個別指定法貨品;
4、個別指定法貨品不支持零庫存出庫;

三、全月一次平均法:
全月一次平均法主要適用於生產企業的產成品、半成品的成本核算。原材料的成本核算,用戶可以自己選擇,比如移動加權平均法
由於各企業費用分攤所採用的方法不盡相同,因此,用戶可以手工進行計算,然後再將計算結果輸入到各個產品入庫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