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市場均衡價格是如何決定,畫圖並說明
均衡價值形成機制:
如果把需求曲線D與供給曲線S繪制當市場價格為P1時,市場供給量大於市場需求量,出現商品競賣。急於將積壓商品脫手的生產者將降低商品價格,使市場價格趨於下降。當市場價格為P2時,市場供給量小於市場需求量,出現商品競買。急於購買到商品的消費者將提高商品價格,使市場價格趨於上升。以上商品價格的變動直至市場價格達到P0為止。此時市場上買賣雙方的力量處於均勢狀態,商品價格在此狀態下已沒有任何向上或向下變化的可能。這就是市場經濟決定商品價格的基本機制。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決定均衡價格的是供給與需求,均衡價格是在市場供求雙方的競爭過程中自發形成的。
2. 消費者均衡是怎樣實現的(畫圖)
生產者均衡是研究生產者如何選擇最優的生產要素組合,從而實現既定成本條件下的最大產量,或者實現既定產量條件下的最小成本. (2分)在圖中,有一條等成本線AB和三條等產量曲線Q1、Q2和Q3.唯一的等成本線AB與與其中一條等產量曲線Q2相切於E點,該點即生產的均衡點,勞動投入量和資本投入量分別為OL1和OK1.任何更高的產量,如Q3,在既定成本條件下都是無法實現的.任何更低的產量,如Q1,在既定成本條件下都是低效率的.價格既定
由於物品價格既定,消費者就要考慮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於各種物品的購買與消費上,以獲得最大效用。由於收入固定,物品價格相對不變,消費者用有限的收入能夠購買的商品所帶來的最大的滿足程度也是可以計量的。因為滿足程度可以比較,所以對於商品的不同購買量組合所帶來的總效用可以進行主觀上的分析評價。
均衡位置無差異曲線代表的是消費者對不同商品組合的主觀態度,而預算線約束則顯示了消費者有支付能力的商品消費的客觀條件,將兩者放在一起,就能決定消費者的最後選擇。把無差異曲線與預算線合在一個圖上,那麼,預算線必定與無差異曲線中的一條切於一點,在這個切點上就實現了消費者均衡。如圖1所示:
為什麼只有在這個切點時才能實現消費者均衡呢,在比它離原點遠的無差異曲線所代表的效用大於,但預算線AB同它既不相交又不相切,這說明達到I3效用水平的X商品與Y商品的數量組合在收入與價格既定的條件下是無法實現的。而在比它離原點近的無差異曲線I1,雖然AB線同它有兩個交點C和D,說明在C和D點上所購買的X商品與Y商品的數量也是收入與價格既定的條件下最大的組合。C和D時X商品與Y商品的組合並不能達到最大的效用。
無差異曲線(Indifference curve)是一條表示線上所有各點兩種物品不同數量組合給消費者帶來的滿足程度相同的線。IC={(y1,y2)~(x1,x2)}。是用來表示消費者偏好相同的兩種商品的所有組合。或者說它是表示能夠給消費者帶來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滿足程度的兩種商品的所有組合的。
消費可能性曲線(Consumption Possibility Line, CPL)又稱預算約束線、預算線或價格線,是指在消費者的收入和商品價格既定的條件下,消費者所能購買到的兩種商品數量的最大組合。消費可能性曲線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直線,直線上的每一點都表示,若把既定的收入全部花費掉,所能購買到的兩種商品最大數量的各種可能的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