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企業在什麼情況下會採取價格戰策略
企業價格策略是指企業為實現一定的價格目標而採取的價格政策原則。就產品市場壽命的不同階段來說,在導入期主要有: 滲透價格策略,即產品一開始進入市場就採取低價推銷的政策盡快佔領市場陣地的策略;撇油價格策略,即產品一開始進入市場就採取高價銷售政策,盡快賺取利潤的策略;滿意價格策略,即產品一開始進入市場就採取價格適中、合理,使顧客滿意的策略。
在成長期,主要有目標利潤價格策略,即把產品價格保持在獲得目標利潤 (一定的資金利潤率) 水平上的策略;在成熟期,主要有競爭價格策略,即制定出可以擊敗競爭者的價格,以便自己產品爭先賣出的策略;在衰退期主要有維持價格或驅逐價格策略。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不代表任何建議。
應答時間:2021-12-10,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B. 企業在什麼情況下會主動削價
企業在以下三種情況下採取"價格戰"策略
成本帶動
行業規模經濟會導致行業成本降低。如今的計算機和手機行業就是一個顯著的代表。由於行業已成規模,技術更新換代快,因此整個行業的成本都會下降,成本的下降自然會帶動價格的下降。
以擁有成本優勢為基礎進行價格戰。有些企業通過規模經營、建立健康的成本結構和有效的管理措施使自己在行業內部獲得較大的成本優勢,從而可以使自己持續地進行價格戰,並可以在價格上給競爭對手形成長期的壓力。
供過於求
生產能力過剩,惡性競爭意識濃烈。企業的生產成本降低、技術進步導致企業的生產能力過剩,為降低庫存收回成本,企業開始在價格上大做文章。且許多企業未能有效做好市場調查,未能調整企業經營策略,未做好打價格戰必備的長期發展戰略部署,只顧度過眼前的困境,盲目跟風降價,你降我也降,反而帶來了整個行業的惡性混戰。
市場需求疲軟,消費者消費慾望不強。企業為刺激消費,拉動需求,實行降價。
被迫應戰
更多的中小企業在市場實際運作中都是被逼參與價格戰,由於自身企業實力、價格政策、市場規范程度等等與大企業無法相比,結果往往是損失慘重,市場淪陷,企業利益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