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價格與供給、價格與需求的關系
需求定律: 價格上升, 需求下降。價格下降,需求增加。
供給定律: 價格上升, 供給增加。 價格下降, 供給減少。
假設現在的情況處在供求曲線的均衡點。
然後是三者的關系。
價格改變。 但是價格不是無緣無故就改變的。
一般是是外界因素影響了供給和需求, 造成了價格的改變。
邏輯鏈條是: 外部因素 --> 供給或者需求改變 --> 價格改變。(曲線的移動)
而價格會影響需求或者供給量(沿著曲線移動)
1. 隨著市場上交易不斷增多,人們發現交易量和價格有著密切的關系,交易量對價格的影響可以用供求均衡理論來說明,價格對交易量的影響可以用彈性理論說明。
先來看供求均衡理論,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商品的交易量稱作需求量,商品的價格與需求量是反向關系,價格下降時,需求量會上升,價格上漲時,需求量會減少,商品的需求量和價格的變化關系用圖形表示就是需求曲線。
2.從生產者的角度來看,商品的交易量稱作供給量,商品的價格和供給量是正向關系,當商品的價格下降時,供給量會下降,商品的價格上漲時,供給量會增加。這樣的變化關系用圖形表示就是供給曲線。
3.市場上商品的價格是供給和需求兩大力量共同作用形成的,當市場上商品的需求量和供給量相等時,商品的價格趨於穩定,此時的價格稱為均衡價格,在圖形上就是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相交的點,稱為均衡點。
4.當市場上某種商品的需求量大於供給量時,該商品的價格就會上漲,均衡點會沿著需求線由下往左上方移動,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供不應求的情況。
當市場上某種商品的供給量大於需求量時,該商品的價格就會下降,均衡點會沿著需求曲線向右下方移動,這也是我們常說的供過於求。
『貳』 如果需求與供給同時變動,價格如何變動
一共有4種情況:
1、需求增加,供給減少:均衡數量不確定增減,均衡價格增加
2、需求減少,供給增加:均衡數量不確定增減,均衡價格減少
3、需求增加,供給增加:均衡數量增加,均衡價格不確定增減
4、需求減少,供給減少:均衡數量減少,均衡價格不確定增減。
結論:
1、如果需求與供給反方碧頃向變動,均衡價格總是按照需求變動的方向變動,但均衡數量不確定
2、如果需求與供給同方向變動,均衡數量變動方向與供需變動方向相同,而均衡價格增減隨供需變化量的程度而定。
擴展:
市場供求與價格的穗判關系,首先是市場價值或生產價格決定價格,猜慧改市場價值或生產價格是價格形成與運動的內在基礎和實體,是市場價格波動的中心,價格調節著市場供求關系,而市場供求關系反作用於價格,成為支配或影響市場價格形成與運動的基本因素。因此,它們相互影響、相互制約。
供參考。
『叄』 價格與供求的關系
價格與供求是雙向制約的關系,供求決定商品的價格:當供大於求的時候,商品價格會下跌;供不應求的時候,商品價格會上漲。另外價格也會制約供求:價格上漲,高於價值時,生產者將擴大生產,增加供給,同時,需求量將減小;價格下降,低於價值時,生產者將縮小生產,減小供給,同時,需求量將增大。
現實世界中,價格高的時候必然對應少供給量,價格低的時候必然對應多供給量。價格高,必然引起供給量增加,這樣一般會導致價格下降,但只要價格下降幅度不是很大,依然會增加供給量。當供給量增加過多時,會導致價格變得很低,此時供給量會減少,如果供給量減少幅度不是很多,價格一般不會上升很大,供給量依然會繼續減少,價格會繼續上升。供給量與價格相互影響,導致不同時期價格與供給量不同。
市場供求關系種類
1.供不應求。是指一定時間內,市場上生產部門生產出的商品,也就是提供給人們消費的商品總額,小於(落後)人們在這段時間內滿足物質資料生活所需要產品的總額。在這種情況下,需求大於供給,這時候市場就成了賣方市場,賣方處於有利的地位。
2.供大於求。說的是一定時間內,市場上生產部門生產出的商品,也就是提供給人們消費的商品總額,大於(超出)人們在這段時間內滿足物質資料生活所需要產品的總額。這使得供給大於需求,這時候市場成了買方市場,買方處於主動地位。
3.供求均衡。是指在一定時間內,商品的供給與人們的需求達到了理想的對等狀態,即供給剛好滿足需求。這種平衡只是種趨勢,只能是相對的平衡,這需要在嚴格的假定條件下才能實現。在這種情況下,買方和賣方處於對等關系,雙方的關系是相對和諧、穩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