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波特曼的戰略時鍾的介紹
這個戰略性時鍾是基於Cliff Boman的工作而得名的(見C. Bowman和D.Faulkner 於1996年的文章「競爭性和合作性戰略」)。波曼戰略時鍾是另外一種可以恰當分析出公司在所有競爭者中所處地位的工具。
❷ 宏觀經濟學名詞解釋
四、名詞解釋
1.需求規律是指商品價格提高,對該商品的需求量減少,反之,商品價格下降,則對該商品的需求量增加,這種需求數量和商品價格成反向變化的關系稱需求規律或需求定理。
2.供給規律是指商品價格提高,對該商品的供給量增加,反之,商品價格下降,則對該商品的供給量減少,這種供給數量和商品價格呈同向變化的關系稱供給規律或供給定理。
3.均衡價格是指一種商品需求價格和供給價格相等,同時需求量和供給量相等的價格,是由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的交點決定的。
4.需求價格彈性是指需求量相對價格變化作出的反應程度,即某商品價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時所引起的對該商品需求量增加或減少的百分比。
5.需求收入彈性是指需求量相對收入變化作出的反應程度,即消費者收入增加或減少百分之一所引起對該商品需求量的增加或減少的百分比。
6.需求的交叉彈性是指相關的兩種商品中,一種商品需求量相對另一種商品價格變化作出的反應程度,即商品A價格下降或上升百分之一時,引起對商品B需求量的增加或減少的百分比。
7.供給價格彈性是指供給量相對價格變化作出的反應程度,即某種商品價格上升或下降百分之一時,對該商品供給量增加或減少的百分比。
8.蛛網理論是用彈性理論考察價格波動對下一周期生產的影響及由此產生的均衡變動,是一種動態分析。按照這種理論繪制出來的供求曲線圖,形狀近似蛛網,故名為「蛛網理論」。
四、名詞解釋
1. 生產要素:生產中使用的各種資源。這些資源可分為勞動、資本、土地與企業家才能。
2. 總產量(TP):一定的生產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產量。
3. 平均產量(AP):單位生產要素提供的產量。
4. 邊際產量(MP):增加一個單位可變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產量。
5. 機會成本:是指生產者為了生產一定數量的產品所放棄的使用相同的生產要素在其他生產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6. 經濟利潤:也稱超額利潤,是指廠商總收益和總成本的差額。
7. 正常利潤:企業家才能的價格,也是企業家才能這種生產要素所得到的收入。它包括在成本之中。
8. 短期成本:是指廠商在短期內進行生產經營的開支。
9. 長期成本:在長期中,一切投入都是可變的,這些開支就是長期成本。
10.邊際成本:指每增加一單位產品生產所增加的總成本。
11.等產量曲線:是指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條件下,生產一定產量的兩種生產要素投入量的各種不同組合所形成的曲線。
12.等成本線:是指在生產要素的價格和廠商的成本既定的條件下,廠商可以購買的兩種生產要素組合所形成的曲線。
13.邊際技術替代率:是指在保持產量不變的條件下,增加一個單位的某種要素投入量時所減少的另一種要素的投入數量。
14.生產擴展線:每一條等成本曲線和等產量曲線的切點所形成的曲線叫做生產擴展線。
15.規模報酬:是指所有生產要素的變化與所引起的產量變化之間的關系,屬於長期的生產理論。
四、名詞解釋
1.總效用是指消費者在一定時間內,消費一種或幾種商品所獲得的效用總和。
2.邊際效用是指消費者在一定時間內增加單位商品所引起的總效用的增加量。
3.無差異曲線是用來表示給消費者帶來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滿足和諧的兩種商品不同數量的組合。
4.預算線:也稱消費者可能線,它是在消費者收入和商品價格既定的條件下,消費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購買到的各種商品的數量組合。
5.替代效應是指當消費者購買兩種商品時,由於一種商品價格下降,一種商品價格不變,消費者會多購買價格便宜的商品,少買價格高的商品。
6.收入效應是指當消費者購買兩種商品時,由於一種商品名義價格下降,可使現有貨幣收入購買力增強,可以購買更多的商品達到更高的效應水平。替代效應
7.價格消費曲線:我們把由於商品價格變化所引起的最佳購買的均衡點的連線,叫價格——消費曲線。
8.收入——消費曲線:我們把由於收入變化所引起的最佳購買的均衡點的連線,叫收入——消費曲線。
四、名詞解釋
1. 要素的邊際生產力是指廠商每增加一單位生產要素投入所增加的生產力。
2. 邊際產品價值(VMP):生產要素的邊際產品MP和產品價格P的乘積。用公式表示:VMP=MP·P
3. 經濟租金是准租金的一種特殊形式。是指素質較差的生產要素,在長期內由於需要增加而獲得的一種超額收入。
4. 洛倫茲曲線是美國統計學家洛倫茲提出的,是用以反映國民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一種曲線。
5. 吉尼系數是義大利統計學家基尼根據洛倫茲曲線提出的一個衡量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標。
6. 勞動的供給曲線是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某一特定時期內勞動者在各種可能的工資率下願意而且能夠提供的勞動時間。一般來說,它是一條向後彎曲的供給曲線。
四、名詞解釋
1.不完全信息:也叫非對稱信息,是指市場上買賣雙方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對稱的,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些,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些。
2.逆向選擇:是指在買賣雙方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差的商品總是將好的商品驅逐出市場。
3.外部經濟:是指某個家庭或廠商的一項經濟活動給其他家庭或廠商無償地帶來好處,顯然,這項經濟活動的私人利益小於社會利益。
4.外部不經濟:是指某個家庭或廠商的一項經濟活動給其他家庭或廠商無法補償的危害,顯然,這項經濟活動的私人利益大於社會利益。
5.科斯定理:是一種產權理論,是解決經濟活動外部性的重要理論和全新思路。其原理內容是指在市場交換中,若交易費用為零,那麼產權對資源配置的效率就沒有影響。
6.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競爭性和非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場機制實現有效配置的產品。
四、名詞解釋
1.消費函數以C表示消費水平,Y表示國民收入,則在兩部門經濟中,消費與收入之間的關系可以用函數形式為:C = C(Y)
這一函數被稱為消費函數。一般說來,消費水平的高低會隨著收入大小的變動而變動,收入越大,消費就越高;但是,隨著人們收入的增加,消費數量的增加趕不上收入的增加。
2.平均消費傾向是指消費在收入中所佔的比重,即每單位收入的消費數量,用公式表示為:
它說明了家庭既定收入在消費和儲蓄之間分配的狀況。
3.邊際消費傾向是指家庭在增加的收入中消費所佔的比重,用公式表示為:
其中,△Y表示家庭收入的增加量,而△C則是增加的收入中消費的增加量。邊際消費傾向說明了收入變動量在消費變動和儲蓄變動之間分配的情況。一般地說,邊際消費傾向總是大於0而小於1的,即0<MPC<1。
4.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邊際消費傾向隨著收入的增加而呈現遞減的趨勢被稱為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
5.消費曲線是表示家庭消費數量與收入之間關系的一條曲線。隨著收入的增加,消費逐漸增加,因而消費曲線是一條向右上方傾斜的曲線。同時,由於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的作用,隨著收入的增加,消費增加的速度越來越慢,因而消費曲線隨著收入的增加越來越趨向於平緩。
6.線性消費函數在分析短期消費與收入之間關系時,尤其是在不考慮邊際消費傾向作用的條件下,消費函數可以由線性消費函數表示為:C = a + bY
其中,a,b為常數。在式中,a被稱為自主性消費,它不受收入變動的影響;bY是由收入引致的消費,它隨著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線性消費函數表明,隨著收入的增加,消費按固定不變的一個比例b增加,此時,消費曲線是一條向右上方傾斜的直線。
7.儲蓄函數由於儲蓄是收入中扣除消費之後的余額,因而儲蓄函數可以由消費函數得到。假定S表示儲蓄,於是儲蓄與收入之間的函數關系可以表示為:
S = Y – C(Y)= S(Y)
8.平均儲蓄傾向表示收入中儲蓄所佔的比重,即
平均儲蓄傾向也可正可負。一般來說,在收入偏低時,平均儲蓄傾向可以為負值;隨著收入增加,平均儲蓄傾向遞增,其數值轉變為正值,但總小於1。
9.邊際儲蓄傾向表示增加的收入中儲蓄增加所佔的比重,即
邊際儲蓄傾向一般為正數值,但小於1,即0<MPS<1,不過,隨著收入增加,邊際儲蓄傾向呈遞增的趨勢。
10.儲蓄曲線是表示儲蓄與收入之間的關系的曲線。隨著收入的增加,家庭部門的儲蓄增加,即儲蓄曲線向右上方傾斜。同時,隨著收入的增加,儲蓄增加的速度更快,因而儲蓄曲線越來越陡峭。
11.線性儲蓄函數利用線性的消費函數形式,儲蓄函數也可以簡單地表示為線性形式,即:S = Y – C = – a +(1 – b)Y
其中,(– a)就是自主儲蓄,它不受收入的影響,(1 – b)Y是由收入引致的儲蓄,而(1 – b)是邊際儲蓄傾向。
12.投資乘數指由投資變動引起的收入改變數與投資支出改變數與政府購買支出的改變數之間的比率。其數值等於邊際儲蓄傾向的倒數。
四、名詞解釋
1.總需求曲線表示在一系列價格總水平下經濟社會的均衡的總支出水平,即總需求曲線表示經濟中的均衡的總支出量隨著價格總水平變動而變動的軌跡。總需求曲線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
2.總需求函數是表示價格總水平與均衡總支出關系的函數。以Y表示使得經濟處於均衡的總支出AE的水平,P表示價格總水平,則總需求函數AD可以表示為:Y = AD(P)
3.總供給曲線表示一系列價格總水平下經濟提供的產出量,即總供給曲線表示經濟中廠商願意並且能夠供給的總產出量隨價格變動而變動的軌跡。總供給曲線是一條向左上方傾斜的曲線。
4.總供給函數是表示價格總水平與均衡總產出關系的函數。以Y表示經濟中的總產出,P表示價格總水平,則總供給函數AS可以表示為:Y = AS(P)
5.總需求與總供給的均衡當總供給與總需求相等時,經濟處於均衡狀態。在均衡點處,決定總需求的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以及決定總供給的勞動市場同時處於均衡。此時,由產品和貨幣市場均衡決定的總需求恰好使得勞動市場均衡決定的就業量所生產出來的產品完全實現變化。
四、名詞解釋
1.通貨膨脹一般指產品和勞務價格水平的普遍持續上升。
2.失業率是指失業人數占就業人數與失業人數之和的百分比。
3.摩擦性失業是指勞動者正常流動過程中產生的失業。
4.結構性失業是指由於經濟結構的變化,勞動力的供給和需求在職業、技能、產業、地區分布等方面的不協調所引起的失業。
5.周期性失業是指因勞動力中需求不足所引起的失業。
6.溫和的、奔騰的和超級通貨膨脹
按照價格上漲幅度加以區分,通貨膨脹有溫和的通貨膨脹、奔騰的通貨膨脹和超級通貨膨脹三種類型。溫和的通貨膨脹,年物價上漲率在10%以內;奔騰的通貨膨脹其物價上漲率則是兩位數;而超級通貨膨脹的通貨膨脹率要在3位數以上。
7.滯脹是指通貨膨脹率上升時失業率也上升。
8.未預料到的和預料到的通貨膨脹
按照人們對價格變動預料的程度劃分,通貨膨脹又分為未預料到的通貨膨脹和預料到的通貨膨脹兩種類型。未預料到的通貨膨脹往往由某些突然的原因所引起,人們對價格上漲的幅度不能預知或不完全預知。預料到的通貨膨脹是由於已知的原因所引起,並且通貨膨脹的幅度為人們所預知。
9.通貨膨脹的收入分配效應
通貨膨脹會導致收入和財富的不同階層之間的再分配,這就是通貨膨脹的收入分配效應。其效慶的大小取決於通貨膨脹的類型。
10.通貨膨脹的產量和就業效應
由通貨膨脹所造成的不同商品的相對價格變動,會對產量和就業產生一定的影響,這就是通貨膨脹的產量和就業效應。其效應的大小取決於通貨膨脹的類型。
11.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
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又稱超額需求的通貨膨脹,是指總需求超過總供給而引起的一般價格總水平的持續而顯著的上升。這種類型的通貨膨脹形成的原因在於總需求過度增長,總供給不足,即「太多的貨幣追逐較少的產品」,或者說「對商品和勞務的需求超過按現行價格所提供的供給」。
12.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
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又稱供給型通貨膨脹,是指由廠商生產成本增加而引起的一般價格總水平的上漲。
13.工資推進的通貨膨脹
工資推進通貨膨脹是工資過度上漲所造成的成本增加而推動的價格總水平上漲。工資上漲使得生產成本增長。在既定的價格水平下,廠商願意並且能夠供給的數量減少,從而使得總供給曲線向左上方移動,造成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
14.利潤推進的通貨膨脹
利潤推進的通貨膨脹是廠商為了謀求更大的利潤導致的一般價格總水平的上漲。具有市場支配力的壟斷和寡頭廠商為了獲得更高的利潤而提高產品的價格,結果導致價格總水平上漲。
15.進口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
如果一個國家生產所需要的一種重要原材料主要依賴於進口,那麼進口商品的價格上升就會造成廠商生產成本的增加,導致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
16.通貨膨脹慣性
無論是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還是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在拉動需求或推進成本之後,最終會使得價格總水平停止上漲。然而,在實際中,一旦形成就會持續一段時間。除非受到其他的沖擊,通貨膨脹傾向於持續保持相同的水平,這種現象被稱為通貨膨脹慣性。
17.預期是指人們對未來經濟變數作出的一種估計。預期往往根據過去的經驗和對未來知識的了解而形成。
18.價格調整曲線
價格調整曲線又稱菲得普斯曲線,它表示工資增長率和失業率之間存在著交替關系。價格調整曲線是紐西蘭經濟學家菲利普斯提出來的,因而被經濟學家們稱為菲利普斯曲線。由於一個國家的貨幣工資增長率基本上與通貨膨脹率具有相同的變動方向,因而菲利普斯曲線被改造為通貨膨脹率與失業之間的關系。並用來研究通貨膨脹問題,說明價格調整過程,故又名價格調整曲線。
19.收入政策
對付成本推進的通貨膨脹往往使用收入政策。收適政策目的在於通過控制價格、貨幣工資和其他收入的增長,抑制通貨膨脹。收入政策的主要手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價格和工資管制;收入指數化;以稅收為基礎的收入政策。
20.收入指數化
所謂指數化就是以條文規定的形式把工資和某種物價指數聯系起來,當物價上升時,工資也隨之上升。指數化可以是被百分之百的指數化,也可以是部分指數化。百分之百指數化是指工資按物價上升的比例增長。部分指數化是指工資上漲按物價上升一定比例上漲。收入指數化政策往往被用來減少通貨膨脹所產生的對收入分配的影響。
四、名詞解釋
1.財政政策是指政府為了實現宏觀經濟政策目標而對政府支出、稅收和借債水平所進行的選擇,或對政府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水平所作出的決策。財政政策是國家干預經濟活動的重要手段之一。
2.財政制度的自動穩定器
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的各種制度規定本身可以對經濟產生穩定作用。這種自動穩定作用通常稱為財政制度的自動穩定器。
3.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
相機抉擇的財政政策又稱為能動的財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據經濟運行的狀況逆經濟風向採取的變動財政收入水平的政策。具體地說,當經濟處於繁榮狀態時,政府應採取緊縮性的財政政策;相反,當處於經濟蕭條狀態時,政府則應採取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以此方式對經濟交替地進行微調,以便實現宏觀經濟政策目標。
4.政策滯後
所謂政策滯後是對經濟運行採取的政策發揮作用的時間對這一運行狀態的滯後。產生政策滯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對經濟形勢的判斷需要時間;研究和制定對策需要時間;政策實施需要時間;政策發揮作用又需要時間。
5.擠出效應
擠出效應是指增加政府投資對私人投資產生的擠占效應。從而導致增加政府投資所增加的國民收入可能因為私人投資減少而被全部或部分地抵消。
6.政府購買支出乘數:是指國民收入變化量與引起這種變化量的最初政府購買支出變化量的倍數關系,或者說是國民收入變化量與促成這種變化量的最初政府購買支出變化量的比例。
7.轉移支付乘數:國民收入變化量與引起這種變化量的轉移支付變動量之間的倍數關系,或者說國民收入變化量與促成這種變數的政府轉移支付變化量之間的比例。
8.稅收乘數:是指國民收入變動量與引起這種變動的稅收變動量之間的倍數關系。
9.財政赤字:又稱預算赤字,是一國財政年度支出超過年度收入的差額。
四、名詞解釋
1.中央銀行
中央銀行是國家的貨幣權力當局,是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的最高主管機構。中央銀行的經營目的不是為了賺取利潤,而是為了公共利益,特別是要保證完成法律規定的任務。中央銀行主要具有三個職能:發行銀行、銀行的銀行和國家的銀行。
2.商業銀行
商業銀行是面向工商廠商及個人經營存貸款業務的金融組織,其主要目的是通過存貸款利息差額,賺取最大的利潤。
3.法定準備率
西方銀行制度中規定,商業銀行應將其吸收的存款總額按一定比例以現金的方式保留起來,以作為儲戶提取存款的准備金。准備金占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准備率,即
由於准備率通常依法規定,因此被稱為法定準備率。
4.再貼現
商業銀行為了取得現金,可以將自身持有的債券向中央銀行貼現,這就是再貼現。
5.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和財政都是政府為實現宏觀經濟政策目標而採用的政策工具,貨幣政策的目的在於通過控制貨幣供給,影響利率,從而影響投資,並最終影響國民收入。
6.公開市場業務
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公開買賣政府債券以影響貨幣供給量的貨幣政策手段。
7.存款創造乘數
一般地,如果法定準備率為rd,而銀行系統中最初存款數量的改變數為△D,那麼銀行系統中存款改變數最多可以達到△D / rd,即銀行系統中存款的改變數為原有存款量的
1 / rd倍。1 / rd就是存款創造乘數。由於法定準備率rd小於1,因而銀行系統存款創造乘數大於1。
8.費雪方程:用公式表示為 ,在其他條件不變時,貨幣數量與貨幣流通速度呈反向變化;價格與貨幣數量、貨幣流通速度同方向變化,與勞務數量方向變化。
9.現金余額方程: ,表明流通中的貨幣數量與交易動機貨幣需求率同向變化,國民收入和價格(貨幣需求數量)同向變化。
10.基礎貨幣:是指流通於銀行體系之外的通貨總和,即公眾、廠商與銀行的現金總額和商業銀行在中央銀行的存款准備金之和。
11.貨幣乘數:又稱貨幣創造乘數,一般是指由基礎貨幣創造的貨幣供給為基礎貨幣的倍數。
四、名詞解釋
1.絕對優勢原理一國生產某種商品所花成本絕對的低於別國,稱為具有絕對優勢。只要具有絕對優勢,就應該專一化生產該商品。
2.相對優勢原理如果一國與他國在生產不同商品上的相對成本不同,仍然可以生產其相對成本較低的商品以換取相對成本較高的商品,從而得到比較利益。
3.進口替代戰略用本國產品來代替進口品,即通過限制工業製成品的進口來促進本國工業化的戰略。
4.發展出口戰略把對外貿易的重點放在出口產品上,盡可能擴大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的份額。
5.綜合發展戰略把進口替代和出口替代結合起來的一種發展戰略。
6.經常項目國際間經常發生的商品和服務輸入和輸出的項目,是國際收支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項目。
7.資本項目國際間的資本輸入與輸出。
8.平衡項目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發生差額思考平衡項目來彌補,包括三項,即錯誤與遺漏、官方儲備資產的變動和分配的特別提款權。
9.順差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的收入大於支出的情況。
10.逆差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的收入小於支出的情況。
11.匯率使用一種貨幣表示的另一種貨幣的價格,即本國貨幣與外國貨幣的交換比率。
12.固定匯率制是指把各國貨幣的兌換比率穩定在一定幅度之內的一種制度。
13.浮動匯率制是指一國政府對匯率不予固定,聽任外匯市場上本國貨幣的兌換比率浮動的一種制度。
❸ 企業營銷中的定價策略研究
才10分就要論文啊?起碼100分啊!算了,看你沒多少分給你個吧:
消費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它研究消費者在消費活動中的心理現象和行為規律。消費心理學是一門新興學科,它的目的是研究人們在生活消費過程中,在日常購買行為中的心理活動規律及個性心理特徵.消費心理學是消費經濟學的組成部分。研究消費心理,對於消費者,可提高消費效益;對於經營者,可提高經營效益。
消費心理是影響消費者實施消費行為的眾多因素之一,而不是全部。
不是所有的消費心理都能轉化為消費行為的;
也不是所有的消費行為都是由消費心理引發的。
產生什麼慾望,是個人問題,可以用消費心理學的方法研究;如為什麼或怎樣產生對異性的需求;
滿足慾望的6W(何時、何地、何手段等)2H(何代價等)如何選擇,則是消費行為學問題,要用以文化人類學為基礎的「消費行為學」來研究。如,是通過搶婚、還是上帝安排、還是父母之命、還是自由戀愛來滿足對異性的需求;
「消費行為學」認為,影響消費者的消費行為的因素有:
文化因素(文化、亞文化、社會階層);
社會因素(相關群體、家庭、角色與地位);
個人因素(年齡、生命周期段、職業、經濟環境、生活方式、個性、自我概念);
心理因素(動機、認知、學習、信念、態度)。
消費心理僅僅是影響消費者實施消費行為的一部分因素,而不是全部。
二者的分別,不是可有可無的;
差之毫釐,失之千里。營銷史上的多數企業的勝敗得失,促銷活動方案或策劃者本人的優劣判斷,往往都是以二者的區別為起點的。
端正促銷目的:消費行為VS消費心理
應該是定價策略吧
以下是我在網上找的 比自己說的好 就引用了 還有案例
定價策略是指企業根據市場中不同變化因素對商品價格的影響程度採用不同的定價方法,制定出適合市場變化的商品價格,進而實現定價目標的企業營銷戰術。
(一)新產品定價策略
新產品的定價是營銷策略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它關繫到新產品能否順利地進入市場,能否站穩腳跟,能否獲得較大的經濟效益。目前,國內外關於新產品的定價策略,主要有三種,即取脂定價策略、滲透定價策略和滿意定價策略。
1、取脂價策略
取脂定價策略,又稱撇油定價策略,是指企業在產品壽命周期的投入期或成長期,利用消費者的求新、求奇心理,抓住激烈競爭尚未出現的有利時機,有目的地將價格定得很高,以便在短期內獲取盡可能多的利潤,盡快地收回投資的一種定價策略。其名稱來自從鮮奶中撇取乳脂,含有提取精華之意。
案例1:
柯達如何走進日本
柯達公司生產的彩色膠片在70年代初突然宣布降價,立刻吸引了眾多的消費者,擠垮了其它國家的同行企業,柯達公司甚至壟斷了彩色膠片市場的90%。到了80年代中期,日本膠片市場被富士所壟斷,富士膠片壓倒了柯達膠片。對此,柯達公司進行了細心的研究,發現日本人對商品普遍存在重質而不重價的傾向,於是制定高價政策打響牌子,保護名譽,進而實施與富士競爭的策略。他們在日本發展了貿易合資企業,專門以高出富士l/2的價格推銷柯達膠片。經過5年的努力和競爭,柯達終於被日本人接受,走進了日本市場,並成為與富士平起平坐的企業,銷售額也直線上升。
2、滲透定價策略
滲透定價策略,又稱薄利多銷策略,是指企業在產品上市初期,利用消費者求廉的消費心理,有意將價格定得很低,使新產品以物美價廉的形象,吸引顧客,佔領市場,以謀取遠期的穩定利潤。
3、滿意價格策略
滿意價格策略,又稱平價銷售策略,是介於取脂定價和滲透定價之間的一種定價策略。由於取脂定價法定價過高,對消費者不利,既容易引起競爭,又可能遇到消費者拒絕,具有一定風險;滲透定價法定價過低,對消費者有利,對企業最初收入不利,資金的回收期也較長,若企業實力不強,將很難承受。而滿意價格策略採取適中價格,基本上能夠做到供求雙方都比較滿意。
(二)差別定價策略
所謂差別定價,也叫價格歧視,就是企業按照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反映成本費用的比例差異的價格銷售某種產品或勞務。差別定價有四種形式:
1、顧客差別定價
即企業按照不同的價格把同一種產品或勞務賣給不同的顧客。例如,某汽車經銷商按照價目標價格把某種型號汽車賣給顧客A,同時按照較低價格把同一種型號汽車賣給顧客B。這種價格歧視表明,顧客的需求強度和商品知識有所不同。
2、產品形式差別定價
即企業對不同型號或形式的產品分別制定不同的價格,但是,不同型號或型式產品的價格之間的差額和成本費用之間的差額並不成比例。
3、產品部位差別定價
即企業對於處在不同位置的產品或服務分別制定不同的價格,即使這些產品或服務的成本費用沒有任何差異。
例如劇院,雖然不同座位的成本費用都一樣,但是不同座位的票價有所不同,這是因為人們對劇院的不同座位的偏好有所不同。
4、銷售時間差別定價
即企業對於不同季節、不同時期甚至不同鍾點的產品或服務也分別制定不同的價格。
案例1:
蒙瑪公司在義大利以無積壓商品而聞名,其秘訣之一就是對時裝分多段定價。它規定新時裝上市,以3天為一輪,凡一套時裝以定價賣出,每隔一輪按原價削10%,以此類推,那麼到10輪(一個月)之後,蒙瑪公司的時裝價就削到了只剩35%左右的成本價了。這時的時裝,蒙瑪公司就以成本價售出。因為時裝上市還僅一個月,價格已跌到1/3,誰還不來買?所以一賣即空。蒙瑪公司最後結算,賺�繞淥�弊骯�徑啵�置揮謝�醯乃鶚А9�諞燦脅簧倮嗨品獨�:賈菀患倚驢�諾納痰輳�頁鋈占凵壇〉惱信疲�緣昴誄鍪鄣氖弊凹鄹衩咳盞菁醯�鋇較�輟4蘇幸懷觶�磐ト羰小?
案例2:
哈爾濱市洗衣機商場規定,商場的商品從早上9點開始,每一小時降價10%。特別在午休時間及晚上下班時間商品降價幅度較大,吸引了大量上班族消費者,在未延長商場營業時間的情況下,帶來了銷售額大幅度增加的好效果。
(三)心理定價策略
心理營銷定價策略是針對消費者的不同消費心理,制定相應的商品價格,以滿足不同類型消費者的需求的策略。心理營銷定價策略一般包括尾數定價、整數定價、習慣定價、聲望定價、招徠定價和最小單位定價等具體形式。
1、尾數定價策略
尾數定價又稱零頭定價,是指企業針對的是消費者的求廉心理,在商品定價時有意定一個與整數有一定差額的價格。這是一種具有強烈刺激作用的心理定價策略。
案例:
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價格尾數的微小差別,能夠明顯影響消費者的購買行為。一般認為,伍元以下的商品,末位數為9最受歡迎;五元以上的商品末位數為95效果最佳;百元以上的商品,末位數為98、99最為暢銷。尾數定價法會給消費者一種經過精確計算的、最低價格的心理感覺;有時也可以給消費者一種是原價打了折扣,商品便宜的感覺;同時,顧客在等候找零期間,也可能會發現和選購其他商品。
如某品牌的54cm彩電標價998元,給人以便宜的感覺。認為只要幾百元就能買一台彩電,其實它比1000元只少了2元。尾數定價策略還給人一種定價精確、值得信賴的感覺。
尾數定價法在歐美及我國常以奇數為尾數,如0.99,9.95等,這主要是因為消費者對奇數有好感,容易產生一種價格低廉,價格向下的概念。但由於8與發諧音,在定價中8的採用率也較高。
2、整數定價策略
整數定價與尾數定價相反,是針對的是消費者的求名,求方便心理,將商品價格有意定為整數,由於同類型產品,生產者眾多,花色品種各異,在許多交易中,消費者往往只能將價格作為判別產品質量、性能的指示器。同時,在眾多尾數定價的商品中,整數能給人一種方便、簡潔的印象。
3、習慣性定價策略
某些商品需要經常、重復地購買,因此這類商品的價格在消費者心理上已經定格,成為一種習慣性的價格。
許多商品尤其是家庭生活日常用品,在市場上已經形成了一個習慣價格。 消費者已經習慣於消費這種商品時,只願付出這么大的代價,如買一塊肥皂、一瓶洗滌靈等 。對這些商品的定價,一般應依照習慣確定,不要隨便改變價格,以免引起顧客的反感。善於遵循這一習慣確定產品價格者往往得益匪淺。
4、聲望定價策略
這是整數定價策略的進一步發展。消費者一般都有求名望的心理,根據這種心理行為,企業將有聲望的商品制訂比市場同類商品價高的價格,即為聲望性定價策略。它能有效地消除購買心理障礙,使顧客對商品或零售商形成信任感和安全感,顧客也從中得到榮譽感。
案例:
微軟公司的Windows98(中文版)進入中國市場時,一開始就定價1998元人民幣,便是一種典型的聲望定價。另外,用於正式場合的西裝、禮服、領帶等商品,且服務對象為企業總裁、著名律師、外交官等職業的消費者,則都應該採用聲望定價,否則,這些消費者就不會去購買。
聲望定價往往採用整數定價方式,其高昂的價格能使顧客產生一分價格一分?quot;的感覺,從而在購買過程中得到精神的享受,達到良好效果。
案例:
如金利來領帶,一上市就以優質、高價定位,對有質量問題的金利來領帶他們決不上市銷售,更不會降價處理。給消費者這樣的信息,即金利來領帶絕不會有質量問題,低價銷售的金利來絕非真正的金利來產品。從而極好地維護了金利來的形象和地位。
如德國的賓士轎車,售價二十萬馬克;瑞士萊克司手錶,價格為五位數;巴黎里約時裝中心的服裝,一般售價二千法郎;我國的一些國產精品也多採用這種定價方式。當然,採用這種定價法必須慎重,一般商店、一般商品若濫用此法,弄不好便會失去市場。
5、招徠定價策略
招徠定價又稱特價商品定價,是一種有意將少數商品降價以招徠吸引顧客的定價方式。商品的價格定的低於市價,一般都能引起消費者的注意,這是適合消費者求廉心理的。
案例1:
北京地鐵有家每日商場,每逢節假日都要舉辦一元拍賣活動,所有拍賣商品均以1元起價,報價每次增加5元,直至最後定奪。但這種由每日商場舉辦的拍賣活動由於基價定得過低,最後的成交價就比市場價低得多,因此會給人們產生一種賣得越多,賠得越多的感覺。豈不知,該商場用的是招徠定價術,它以低廉的拍賣品活躍商場氣氛,增大客流量,帶動了整個商場的銷售額上升,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應用此術所選的降價商品,必須是顧客都需要、而且市場價為人們所熟知的才行。
案例2:
日本創意葯房在將一瓶 200元的補葯以80元超低價出售時,每天都有大批人潮湧進店中搶購補葯,按說如此下去肯定賠本,但財務賬目顯示出盈餘逐月驟增,其原因就在於沒有人來店裡只買一種葯。人們看到補葯便宜,就會聯想到其他葯也一定便宜,促成了盲目的購買行動。
採用招徠定價策略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降價的商品應是消費者常用的,最好是適合於每一個家庭應用的物品,否則沒有吸引力。
(2)實行招徠定價的商品,經營的品種要多,以便使顧客有較多的選購機會。
(3)降價商品的降低幅度要大,一般應接近成本或者低於成本。只有這樣,才能引起消費者的注意和興趣,才能激起消費者的購買動機。
(4)降價品的數量要適當,太多商店虧損太大,太少容易引起消費者的反感。
(5)降價品應與因傷殘而削價的商品明顯區別開來。
6、最小單位定價策略
最小定價策略是指企業把同種商品按不同的數量包裝,以最小包裝單位量制定基數價格,銷售時,參考最小包裝單位的基數價格與所購數量收取款項。一般情況下,包裝越小,實際的單位數量商品的價格越高,包裝越大,實際的單位數量商品的價格越低。
案例:
對於質量較高的茶葉,就可以採用這種定價方法,如果某種茶葉定價為每500克150元,消費者就會覺得價格太高而放棄購買。如果縮小定價單位,採用每50克為15元的定價方法,消費者就會覺得可以買來試一試。如果再將這種茶葉以125克來進行包裝與定價,則消費者就會嫌麻煩而不願意去換算出每500克應該是多少錢,從而也就無從比較這種茶葉的定價究竟是偏高還是偏低。
最小單位定價策略的優點比較明顯:
一是能滿足消費者在不同場合下的不同需要,如便於攜帶的小包裝食品,小包裝飲料等;
二是利用了消費者的心理錯覺,因為小包裝的價格容易使消費者誤以為廉,而實際生活中消費者很難也不願意換算出實際重量單位或數量單位商品的價格。
(四)折扣定價策略
折扣營銷定價策略是通過減少一部分價格以爭取顧客的策略,在現實生活中應用十分廣泛,用折讓手法定價就是用降低定價或打折扣等方式來爭取顧客購貨的一種售貨方式。
案例1:
日本東京銀座美佳西服店為了銷售商品採用了一種折扣銷售方法,頗獲成功。具體方法是這樣:先發一公告,介紹某商品品質性能等一般情況,再宣布打折扣的銷售天數及具體日期,最後說明打折方法:第一天打九折,第二天打八折,第三、四天打七折,第五、六天打六折,以此類推,到第十五、十六天打一折,這個銷售方法的實踐結果是,第一、二天顧客不多,來者多半是來探聽虛實和看熱鬧的。第三、四天人漸漸多起來,第五、六天打六折時,顧客象洪水般地擁向櫃台爭購。以後連日爆滿,沒到一折售貨日期,商品早已售缺。這是一則成功的折扣定價策略。妙在准確地抓住顧客購買心理,有效地運用折扣售貨方法銷售。人們當然希望買質量好又便宜的貨,最好能買到二折、一折價格出售的貨,但是有誰能保證到你想買時還有貨呢?於是出現了頭幾天顧客猶豫,中間幾天搶購,最後幾天買不著者惋惜的情景。
案例2:
沃爾瑪能夠迅速發展,除了正確的戰略定位以外,也得益於其首創的折價銷售策略。每家沃爾瑪商店都帖有天天廉價的大標語。同一種商品在沃爾瑪比其他商店要便宜。沃爾瑪提倡的是低成本、低費用結構、低價格的經營思想,主張把更多的利益讓給消費者,為顧客節省每一美元是他們的目標。沃爾瑪的利潤通常在30%左右,而其他零售商如凱馬特的利潤率都在45%左右。公司每星期六早上舉行經理人員會議,如果有分店報告某商品在其他商店比沃爾瑪低,可立即決定降。低廉的價格、可靠的質量是沃爾瑪的一大競爭優勢,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顧客。
1、數量折扣策略
數量折扣策略就是根據代理商、中間商或顧客購買貨物的數量多少,分別給予不同折扣的一種定價方法。數量越大,折扣越多。其實質是將銷售費用節約額的一部分,以價格折扣方式分配給買方。目的是鼓勵和吸引顧客長期、大量或集中向本企業購買商品。數量折扣可以分為累計數量折扣和非累計數量折扣兩種形式。
(1)累計數量折扣
累計數量折扣是指代理商、中間商或顧客在規定的時間內,當購買總量累計達到折扣標准時,給予一定的折扣。累計數量折扣定價法可以鼓勵購買者經常購買本企業的產品,成為企業可信賴的長期客戶;企業可據此掌握產品的銷售規律,預測市場需求,合理安排生產;經銷商也可保證貨源。
運用累計數量折扣定價法時,應注意購買者為爭取較高折扣率在短期內大批進貨對企業生產的影響。
(2)非累計數量折扣
非累計數量折扣是一種只按每次購買產品的數量而不按累計的折扣定價方法。其目的是鼓勵客戶大量購買,節約銷售中的勞動耗費。
累計數量折扣和非累計數量折扣兩種方式,可單獨使用,也可結合使用。
2、現金折扣策略
現金折扣策略,又稱付款期限折扣策略,是在信用購貨的特定條件下發展起來的一種優惠策略,即對按約定日期付款的顧客給予不同的折扣優待。現金折扣實質上是一種變相降價賒銷,鼓勵提早付款的辦法。如付款期限一個月,立即付現折扣5%,10天內付現折扣3%,20天內付現折扣2%,最後十天內付款無折扣。有些零售企業往往利用這種折扣,節約開支,擴大經營,賣方可據此及時回收資金,擴大商品經營。
3、交易折扣策略
交易折扣策略是企業根據各類中間商在市場營銷中擔負的不同功能所給予的不同折扣,又稱商業折扣或功能折扣。企業採取策略的目的是為了擴大生產,爭取更多的利潤,或為了佔領更廣泛的市場,利用中間商努力推銷產品。交易折扣的多少,隨行業與產品的不同而不同;相同的行業與產品,又要看中間商所承擔的商業責任的多少而定。如果中間商提供運輸、促銷、資金融通等功能,對其折扣就較多;否則,折扣將隨功能的減少而減少。一般而言,給予批發商的折扣較大,給予零售商的折扣較少。
4、季節性折扣策略
季節性折扣策略是指生產季節性商品的公司企業,對銷售淡季來采購的買主所給予的一種折扣優待。季節性折扣的目的是鼓勵購買者提早進貨或淡季采購,以減輕企業倉儲壓力。合理安排生產,做到淡季不淡,充分發揮生產能力。季節性折扣實質上是季節差價的一種具體應用。
5、推廣讓價策略
推廣讓價是生產企業對中間商積極開展促銷活動所給予的一種補助或降價優惠,又稱推廣津貼。中間商分布廣,影響面大,熟悉當地市場狀況,因此企業常常藉助他們開展各種促銷活動,如刊登地方性廣告,布置專門櫥窗等。對中間商的促銷費用,生產企業一般以發放津貼或降價供貨作為補償。
6、運費讓價策略
運費讓價是生產企業為了擴大產品的銷售范圍,對遠方市場的顧客讓價以彌補其部分或全部運費。企業對遠方市場,一般都採用運費讓價策略。
(五)地區定價策略
一般地說,一個企業的產品,不僅賣給當地顧客,而且同時賣給外地顧客,而賣給外地顧客,把產品從產地運到顧客所在地,需要花一些裝運費。所謂地區性定價策略,就是企業要決定:對於賣給不同地區(包括當地和外地不同地區)顧客的某種產品,是分別制定不同的價格,還是制定相同的價格。也就是說,企業要決定是否制定地區差價。地區性定價的形式有:
1、FOB原產地定價
FOB原產地定價,就是顧客(雙方)按照廠價購買某種產品,企業(賣方)只負責將這種產品運到產地某種運輸工具(如卡車、火車、船舶、飛機等)上交貨。交貨後,從產地到目的地的一切風險和費用概由顧客承擔。如果按產地某種運輸工具上交貨定價,那麼每一個顧客都各自負擔從產地到目的地的運費,這是很合理的。但是,這樣定價對企業也有不利之處,即遠地的顧客就可能不願購買這個企業的產品,而購買其附近企業的產品。
2、統一交貨定價
這種形式和前者正好相反。所謂統一交貨定價,就是企業對於賣給不同地區顧客的某種產品,都按照相同的廠價加相同的運費(按平均運費計算)定價,也就是說,對全國不同地區的顧客,不論遠近,都實行一個價。因此,這種定價又叫郵資定價(目前我國郵資也採取統一交貨定價,如平信郵資都是0.5元,而不論收發信人距離遠近)。
案例:
本世紀初,日本人盛行穿布襪子,石橋便專門生產經銷布襪子。當時由於大小、布料和顏色的不同,襪子的品種多達100多種,價格也是一式一價,買賣很不方便。有一次,石橋乘電車時,發現無論遠近,車費一律都是0.05日元。由此他產生靈感,如果襪子都以同樣的價格出售,必定能大開銷路。然而,當他試行這種方法時,同行全都嘲笑他。認為如果價格一樣,大家便會買大號襪子,小號的則會滯銷,那麼石橋必賠本無疑。但石橋胸有成竹,力排眾議,仍然堅持統一定價。由於統一定價方便了買賣雙方,深受顧客歡迎,布襪子的銷量達到空前的數額。
3、分區定價
這種形式介於前兩者之間。所謂分區定價,就是企業把全國(或某些地區)分為若干價格區,對於賣給不同價格區顧客的某種產品,分別制定不同的地區價格。距離企業遠的價格區,價格定得較高;距離企業近的價格區,價格定得較低。在各個價格區范圍內實行一個價。企業採用分區定價也有問題:
(1)在同一價格區內,有些顧客距離企業較近,有些顧客距離企業較遠,前者就不合算;
(2)處在兩個相鄰價格區界兩邊的顧客,他們相距不遠,但是要按高低不同的價格購買同一種產品。
4、基點定價
即企業選定某些城市作為重點,然後按一定的廠價加上從基點城市到顧客所在地的運費來定價(不管產品實際上是哪個城市起運的)。有些公司為了提高靈活性,選定許多個基點城市,按照顧客最近的基點計算運費。
5、運費免收定價
有些企業因為急於和某些地區做生意,負擔全部或部分實際運費。這些賣主認為,如果生意擴大,其平均成本就會降低,因此足以抵償這些費用開支。採取運費免收定價,可以使企業加深市場滲透,並且能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上站得住腳。
(六)分檔定價策略
所謂分檔定價,系指拉開檔次定價。這里需要重點說明兩種情況:一種是對價值相差不大或同一型號但質量稍有不同的商品,有意識地專門制定不同的價格。
案例:
某服裝店對某型號女裝制定三種價格:260元、340元、410元,在消費者心目中形成低、中、高三個檔次,人們在購買時就會根據自己的消費水平選擇不同檔次的服裝。如果一味地定成一個價格,效果就不好了。一般情況下,如果相鄰兩種型號的商品價格相差大、買主多半會買便宜的;如果價格相差較小,買主傾向於買好的
❹ 企業戰略管理里的戰略鍾名詞解釋
戰略鍾模型 (SCM)是由克利夫·鮑曼(Cliff Bowman)提出的,"戰略鍾"是分析企業競爭戰略選擇的一種工具,這種模型為企業的管理人員和咨詢顧問提供了思考競爭戰略和取得競爭優勢的方法。
❺ 戰略鍾名詞解釋
"戰略鍾"是分析企業競爭戰略選擇的一種工具,這種模型為企業的管理人員和咨詢顧問提供了思考競爭戰略和取得競爭優勢的方法。
❻ 門票價格為什麼採用差別價格策略
差別定價可以滿足顧客的不同需要,能夠為企業謀取更多的利潤,因此,在實踐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但是,實行差別定價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否則,不僅達不到差別定價的目的,甚至會產生相反的效果。
種類
1.顧客細分定價策略
顧客細分定價策略,是指企業按照不同的價格把同一產品或勞務賣給不同的顧客。
2.產品式樣定價策略
產品式樣定價策略,是指企業對不同花色、品種、式樣的產品制定不同的價格,但這個價格相對於它們各自的成本是不成比例的。
3.地點定價策略
地點定價策略,是指企業對於處於不同地點的同一商品收取不同的價格,即使在不同地點提供的商品成本是相同的。
4.時間定價策略
時間定價策略,是指企業對於不同季節、不同時期甚至不同鍾點的產品或服務分別制定不同的價格。
❼ 什麼是分級定價策略
什麼是分級定價策略
編輯
從而使顧客感到產品的貨真價實、按質論價。[2]例如,服裝廠可以把自己的產品按大、中、小號分級定價,也可以按大眾型、折衷型、時髦型劃分定價。這種明顯的等級,便於滿足不同的消費需要,還能減化企業的計劃、訂貨、會計、庫存、推銷工作,關鍵是分級要符合目標市場的需要,,級差不能過大或過小,否則都起不到應有的效果。
分級定價策略的實例
編輯
比如,公共物品是勞務物品和服務,要進行投入產出分析,考慮邊際收益和邊際成本。但是,考慮到公共物品的公共性質,在定價時,可將公共物品的定價分成幾個價格檔次,級差不能過大,也不能過小。
例如,某地區的市民會館將社區公共服務物品進行分類,按照不同的社區公共服務物品的性質,採用不同的定價策略,將已經開發的41個公共服務項目分為4類:
第一類:全額補貼——求助熱線、服務查詢、法律咨詢、健康咨詢、社保咨詢、心理咨詢、戶外健身、體育比賽、棋牌、圖書閱覽、歌詠會、拳操、晚會共13項。
第二類:差額補貼——半自理、非自理老人居家護理,自理老人托老服務、下崗職工社區護理培訓、生活用品調劑共4項。
第三類:持平——家政服務、出診、醫療站、社工培訓、評彈、圖書租借、有聲讀物共7項。
第四類:微利——自理老人院舍服務、托兒服務、鍾點工服務、餐飲服務、小賣部、家電修理、管道裝配、鑰匙開鎖、鋼琴教育、藝術教育、文化教育、電腦培訓、職業培訓、生育咨詢、健身房、影視、舞會共17項,並據此分類定價的准則,制定
❽ 三國志戰略版賬號怎麼估價
一般想要估計,不可能盲目估。因為價格是不斷變化的。只是一個區間問題。
所以需要買賣賬號的軟體來估。可以下載幾個交易號軟體。然後把號放上去價格放上去。就可以免費估了
這游戲除了立繪先手拿到了別人的版權,做的不錯外。
其他可以說一無是處。本質上依然擺脫不了是一個集卡游戲。雖然有各種各樣的所謂新玩法但是依然還是沒有任何創新感。做不到滿天廣告打的那種什麼需要策略什麼外交。只要誰的盟夠肝人數夠多大佬夠紅,你策略個乃,人家外交也不鳥你。
比現實還要現實
而且還有各種各樣的垃圾保底,鎖卡,不到6%的招募率。游戲商為了圈錢,無所不用其極(求錢令就是一個例子)。就問你惡不惡心。
這個游戲最大敗筆就在於策劃和營銷團隊。都是tm想錢想瘋了的。還好意思來買水軍洗地?建議大家不要玩。
抽幾萬,陣容戰法都可能籌不齊。幾十萬才勉強可以當大佬。但是後面武將新出的又要沖錢才行。
特別在周年慶期間,上線的求賢系統嚴重誘導消費。9個賽季(一個賽季基本3.5個月左右)白嫖的可能第一次都求賢換不了。夠惡心的。吃相真難看。
另外再多補充一點。這個游戲也要很肝才行。這個很肝,要肝到什麼程度?開荒起碼要16個小時以上來搶地。特別是後面賽季,更加離譜,人家是把金幣當銅,遷城來各種飛,來打地。兩天不到你身邊可能就沒地了(本人在s9高整區)。開荒的成敗關乎到後面的體驗。然後就是定鬧鍾凌晨或者半夜起來攻城。或者24h無條件要盯著微信群放地給別人遷城。再然後還有各種各樣的任務要求(戰功值,翻地數等等)。這不是游戲已經是工作了。你能接受就來。
另外這個游戲巨搞心態,你以為這個游戲獨行俠可以為所欲為?單人獨行俠不組團是很難玩下去的。明說了。
繼續更新中
❾ 2.戰略鍾和波特的三大基本競爭戰略相比主要的 差異是什麼
波特三種競爭戰略 1、總成本領先戰略 成本領先要求堅決地建立起高效規模的生產設施。在經驗的基礎上全力以赴降低成本。抓緊成本與管理費用的控制。以及最大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