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當供給、需求同時變化,均衡價格數量有何變動
需求變動對均衡價格的影響:當需求增加時,會引起均衡價格上升,均衡產量增加,當需求減少時,會引起均衡價格下降,均衡產量減少。也就是說,需求變動引起均衡價格與均衡產量同方向變動。
供給變動對均衡價格的影響:當供給增加時,會引起均衡價格下降,均衡產量增加,當供給減少時,會引起均衡價格上升,均衡產量減少。也就是說,供給變動引起均衡價格反方向變動,均衡產量同方向變動。
拓展資料:
供給的意義為供給方生產商品提供出售給需求方,需求的意義是需求方購買商品的貨幣多少。
供給包括生產過程與銷售過程,生產過程對應生產供給量,銷售過程銷售供給量。
需求體現為需求曲線,需求曲線上某一點價格與數量之積是點需求,所有點需求的集合是線需求。
市場供求與價格的關系,銷售供給量與需求決定價格,價格影響生產供給量。
市場供求是決定市場價格的直接因素,市場價格與需求正相關,與銷售供給量負相關。
市場價格的數學公式模型為:P=m/Q,P價格,m需求,Q銷售供給量。
市場價格的圖像模型為:斜向下的需求曲線與垂直的供給量線,兩條線交點是市場價格。
根據以上兩個模型,市場價格變化有以下情況:
1.供給量線不變,需求曲線上移(相當於需求增加)
此時市場價格會上漲。dP/P=dm/m>0
2.供給量線不變,需求曲線下移(相當於需求減少)
此時市場價格會下跌。dP/P=dm/m<0
3.需求曲線不變,供給量線右移(相當於供給量增加)
此時市場價格會下跌。dP/P=-dQ/Q<0
4.需求曲線不變,供給量線左移(相當於供給量減少)
此時市場價格會上漲。dP/P=-dQ/Q>0
5.需求曲線右上移(相當於需求增加),供給量線左移(相當於供給量減少)
此時市場價格會上漲。dP/P=dm/m-dQ/Q>0
6.需求曲線左下移(相當於需求減少),供給量線右移(相當於供給量增加)
此時市場價格會下跌。dP/P=dm/m-dQ/Q<0
7.需求曲線左下移(相當於需求減少),供給量線左移(相當於供給量減少)
當dP/P=dm/m-dQ/Q>0時,市場價格上漲;
當dP/P=dm/m-dQ/Q=0時,市場價格不變;
當dP/P=dm/m-dQ/Q<0時,市場價格下跌。
8.需求曲線右上移(相當於需求增加),供給量線右移(相當於供給量增加)
當dP/P=dm/m-dQ/Q>0時,市場價格上漲;
當dP/P=dm/m-dQ/Q=0時,市場價格不變;
當dP/P=dm/m-dQ/Q<0時,市場價格下跌。
『貳』 供給和需求同時變動對均衡價格和均衡產量的影響,畫圖並說明
一共有4種情況:
1、需求增加,供給減少:均衡數量不確定增減,均衡價格增加
2、需求減少,供給增加:均衡數量不確定增減,均衡價格減少
3、需求增加,供給增加:均衡數量增加,均衡價格不確定增減
4、需求減少,供給減少:均衡數量減少,均衡價格不確定增減。
結論:
1、如果需求與供給反方向變動,均衡價格總是按照需求變動的方向變動,但均衡數量不確定
2、如果需求與供給同方向變動,均衡數量變動方向與供需變動方向相同,而均衡價格增減隨供需變化量的程度而定。
擴展:
市場供求與價格的關系,首先是市場價值或生產價格決定價格,市場價值或生產價格是價格形成與運動的內在基礎和實體,是市場價格波動的中心,價格調節著市場供求關系,而市場供求關系反作用於價格,成為支配或影響市場價格形成與運動的基本因素。因此,它們相互影響、相互制約。
供參考。
『叄』 當需求和供給同時發生變化怎樣分析
考慮一下具體怎麼變化,變化程度如何,分別對價格和數量產生什麼影響
『肆』 圖示分析供給和需求同時變化引起的供求均衡變動
首先,必須明確供給和需求的變動是指曲線的移動而不是沿著曲線變動~那麼有幾種均衡的可能性
1.供給增加,需求增加: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同時右移動(如圖)此時,均衡的產出增加,但是價格變化是不確定的~
2.供給增加,需求減少:供給曲線右移,需求曲線向左移,此時均衡價格降低,但是產量不確定
3供給減少,需求增加:供給曲線左移,需求曲線右移,此時均衡價格提高,但是產量變化不確定
4供給減少,需求減少:供給和需求曲線都左移,此時均衡產量下降,但是價格變化不確定
『伍』 畫圖說明供求變動對均衡價格的影響 必須要圖!!不要文字!
1、需求變動對均衡價格的影響:當需求增加時,會引起均衡價格上升,均衡產量增加;當需求減少時,會引起均衡價格下降,均衡產量減少。也就是說需求變動引起均衡價格與均衡產量同方向變動。
(5)供給需求都下降怎麼分析均衡價格擴展閱讀:
供求變動注意事項:
1、需求曲線:需求曲線是根據需求表中商品可能的價格一相映的需求量,二者的組合在坐標平面中描繪出來的一條曲線,通常用字母D或d標注。
2、需求表:反映該商品各種可能的價格水平與這些價格所對應需求量之間的數表。
3、需求函數: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需求函數反映了需求量與商品價格之間的對應關系,用P表示某種商品的價格,Q表示消費者對該商品的需求量。
『陸』 當需求和供給曲線同時變動時,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怎麼變化
1、供給增加,需求減少:價格降低,數量不確定。
2、供給增加,需求增加:價格不確定,數量增加。
3、供給減少,需求減少:價格不確定,數量減少。
4、供給減少,需求增加:價格增加,數量不確定。
(6)供給需求都下降怎麼分析均衡價格擴展閱讀
市場價值或生產價格決定價格,價格決定供求;反過來,供求影響價格,並通過調節不同生產條件下的生產,影響市場價值的形成與決定。因而市場價值或生產價格、價格與市場供求關系形成一種辯證關系。
市場供求與價格的關系,市場價值或生產價格決定價格,市場價值或生產價格是價格形成與運動的內在基礎和實體,是市場價格波動的中心,價格調節著市場供求關系,而市場供求關系反作用於價格,成為支配或影響市場價格形成與運動的基本因素。它們相互影響、相互制約。
『柒』 需求減少,供給減少,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怎麼變化 需求減少,供給增加,均衡價格和均衡數量怎麼變化
需求供給都減少,均衡數量增加,均衡價格取決於供給變動量是否大於需求變動量;需求減少,供給增加,均衡價格減少,均衡數量取決於供給變動量是否大於需求變動量。
『捌』 需求和供給對均衡的影響
供給不變,需求增加——均衡價格上升和均衡數量增加;
供給不變,需求減少——均衡價格下降和均衡數量減少
1、需求增加供給不變:均衡價格上升、均衡數量增加
2、需求減少供給不變:均衡價格下降、均衡數量減少
3、需求不變供給增加:均衡價格下降、均衡數量增加
4、需求不變供給減少:均衡價格上升、均衡數量減少
5、需求和供給同時增加:均衡價格不確定、均衡數量增加
6、需求和供給同時減少:均衡價格不確定、均衡數量減少
7、需求減少和供給同時增加:均衡價格下降、均衡數量不確定
8、需求增加和供給同時減少:均衡價格上升、均衡數量不確定
拓展資料:
市場價格
市場供求是決定市場價格的直接因素,市場價格與需求正相關,與銷售供給量負相關。
市場價格的數學公式模型為:P=m/Q,P價格,m需求,Q銷售供給量。
市場價格的圖像模型為:斜向下的需求曲線與垂直的供給量線,兩條線交點是市場價格。
根據以上兩個模型,市場價格變化有以下情況:
1.供給量線不變,需求曲線上移(相當於需求增加)
此時市場價格會上漲。dP/P=dm/m>0
2.供給量線不變,需求曲線下移(相當於需求減少)
此時市場價格會下跌。dP/P=dm/m<0
3.需求曲線不變,供給量線右移(相當於供給量增加)
此時市場價格會下跌。dP/P=-dQ/Q<0
4.需求曲線不變,供給量線左移(相當於供給量減少)
此時市場價格會上漲。dP/P=-dQ/Q>0
5.需求曲線右上移(相當於需求增加),供給量線左移(相當於供給量減少)
此時市場價格會上漲。dP/P=dm/m-dQ/Q>0
6.需求曲線左下移(相當於需求減少),供給量線右移(相當於供給量增加)
此時市場價格會下跌。dP/P=dm/m-dQ/Q<0
7.需求曲線左下移(相當於需求減少),供給量線左移(相當於供給量減少)
當dP/P=dm/m-dQ/Q>0時,市場價格上漲;
當dP/P=dm/m-dQ/Q=0時,市場價格不變;
當dP/P=dm/m-dQ/Q<0時,市場價格下跌。
8.需求曲線右上移(相當於需求增加),供給量線右移(相當於供給量增加)
當dP/P=dm/m-dQ/Q>0時,市場價格上漲;
當dP/P=dm/m-dQ/Q=0時,市場價格不變;
當dP/P=dm/m-dQ/Q<0時,市場價格下跌
『玖』 舉例說明供給和需求同時變動對市場均衡的影響
需求的變動隨時都在對均衡產生影響 他讓其中的邊際效應發生根本的變化 而供給變動只能在特定的時候 才會可能產生 影響
一,市場均衡是供給與需求平衡的市場狀態。在影響需求和供給的其他因素都給定不變的條件下,市場均衡由需求曲線與供給曲線的交點所決定。此時商品價格達到這樣一種水平,使得消費者願意購買的數量等於生產者願意供給的數量。在這種狀態下,買者與賣者都不再希望改變當時的價格與買賣的數量。市場處於均衡狀態時的價格稱為均衡價格,與均衡價格相對應的成交數量稱為均衡交易量(或均衡產量、均衡銷量)。
二,均衡是經濟學家從物理學中借鑒並發展出來的一個概念。在經濟學中,均衡最直接的含義被看成是"力量的平衡",或者用來表示沒有內在"變革傾向"的一種狀態。所以,均衡最一般的意義是指經濟體系中一個特定的經濟單位或者經濟變數在一系列經濟力量的相互制約下所達到的一種相對靜止並保持不變的狀態。與物體的運動一樣,經濟體系中一個特定經濟單位也同樣受到來自不同方向的各種經濟力量的制約。
三,當作用於這一經濟單位的各種力量相互抵消時,表明有關各方的願望得到了充分協調,從而經濟單位失去了進一步變動的動力,處於一種穩定的狀態。在這里,均衡不僅僅表現為一種特定狀態,同時也給出了經濟單位運動的傾向性結果。因此,經濟學研究往往通過尋找趨於靜止的均衡狀態,以揭示經濟事物或經濟變數實現均衡的條件以及相應的變化規律。
四,市場供求均衡是均衡分析的一個重要事例。在單一 商品或者服務的市場上,需求和供給是決定市場價格的兩種相互對立的經濟力量,買者希望價格降低,而賣著希望得到更高的價格。如果前者的力量大於後者,那麼價格就具有下降趨勢;相反,如果後者大於前者,則價格就趨於上升。因此,供求力量的相互作用使得一個市場處於均衡狀態,市場價格就趨於不變。
五,均衡是以決定系統的外在因素保持不變為條件的。如果系統的外在因素發生改變,那麼原有均衡勢必也會發生改變,系統會在新的條件下重新達到均衡。例如,消費者的需求發生變動,原有的市場均衡狀態就會被打破,市場將會藉助市場價格的波動,開始尋求新的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