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價格行情 » 茶葉怎麼把價格炒起來
擴展閱讀
醉拳1成本多少 2025-08-08 02:55:23
如何在腳底生成鑽石方塊 2025-08-08 02:53:02

茶葉怎麼把價格炒起來

發布時間: 2022-07-01 11:07:25

A. 茶葉怎樣炒才能達到色、香、形、能賣個好價錢

炒茶分生鍋、二青鍋、熟鍋,三鍋相連,序貫操作。炒茶鍋用普通板鍋,砌成三鍋相連的炒茶灶,鍋呈25-30度傾斜。炒茶掃把用毛竹紮成,長1米左右,竹枝一端直徑約10厘米。
炒茶方法茶農概括為三句話:「第一鍋滿鍋旋,第二鍋帶把勁,第三鍋鑽把子。」生鍋主要起殺青作用,鍋溫180-200℃,投葉量0.25-0.5公斤,葉量多少視鍋溫和操作技術水平而定。炒法是用炒茶帚在鍋中旋轉炒拌,葉子跟著旋轉翻動,均勻受熱失水,要轉得快,用力勻,結合抖散茶葉,時間約1-2分鍾。待葉質柔軟,葉色暗綠,即可掃入第二鍋內。二青鍋主要起繼續殺青和初步揉條的作用,鍋溫比生鍋略低。因茶與鍋壁的摩擦力比較大,用力應比生鍋大,所以要「帶把勁」,使葉子隨著炒茶掃帚在鍋內旋轉,開始搓捲成條,同時要結合抖散茶團,透發熱氣。當葉片皺縮成條,茶汁粘著葉面,有粘手感,即可掃入熟鍋。熟鍋主要起進一步做細茶條的作用,鍋溫比二青鍋更低,約130-150℃。此時葉子已經比較柔軟,用炒茶掃帚旋炒幾下,葉子即鑽到把內竹枝內,有利於做條,稍稍抖動,葉子則又散落到鍋里。這樣反復操作,使葉子吞吐於竹帚內外,把殺青失水和搓揉成條巧妙地結合起來。這與炒青綠茶先殺青後揉捻的制茶技術顯然不同,既可以利用濕熱條件下葉子較柔軟,可塑性好的機會,促進粗老葉成條,又可以克服冷揉進斷梗、碎片、露筋等弊病。炒至條索緊細,發出茶香,約三四成干,即可出鍋

B. 究竟是誰將茶葉「炒上天」

將茶葉“炒上天”的到底是誰?那就要看茶葉的最終獲益者是誰了,經過調查,其實就是茶葉商家講茶葉炒上了天,這樣的炒茶葉無非就是為了更多的利潤收益,而這樣的做法無非違背了道德的底線,一些子虛烏有的東西從他們嘴裡出來就變成了貨真價實的東西,將黑的說成了白的,利益心的熏陶已經讓這些商家的良心被極大的蒙蔽了,他們的眼裡只有金錢的存在了。

炒茶事件

現如今是茶葉上市的季節,而如今的茶葉已經被商家炒上了天,什麼“特效茶”“金融茶”“一茶可以買輛寶馬”“一茶可以買套房”等等之類的浮誇的宣傳已經鋪天蓋地了,這樣的宣傳無非就是將茶葉的價格炒上去,而商家那些低價的茶葉就可以賣出高價,從而賺取高額的利潤了。茶葉本身是養生的東西,其他的作用無非就是送送禮而已,但是現在的情況,茶葉已經演變成了一種投資的物品,它好像無所不能的樣子,其實也就養生的效果而已。

C. 天價茶葉是怎樣被炒出來的

讓大茶肆小編來幫你分析分析:
2萬元的明前龍井,6萬元的大紅袍,10萬元的雲南普洱,這樣的價格已經不是正常商品的價格了,高得離譜了!」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常務副會長王慶接受《生命時報》記者采訪時不無感慨地說。王慶表示,雖然在中國茶葉市場上,高檔茶葉所佔份額不大,但價格也不能如此離譜,否則會擾亂整個茶葉市場的價格。調查中記者發現,關於天價茶最常見的有以下四種說辭:
明前獅峰龍井最值錢。調查中,售價在4000元以上的明前龍井幾乎都說自己的產地在獅峰。事實真的如此嗎?中國農科院茶葉研究所副所長江用文向記者解釋,龍井茶原產地在杭州西湖區,其核心產區包括獅峰山、龍井和梅家塢。該產區共有茶園2萬多畝,按照每畝茶園產10公斤上品明前茶估算,每年的總產量最多隻有200噸,怎麼可能供應到幾乎每個茶葉店呢?「『獅峰龍井茶最好』不可否認,但整個西湖產區的龍井品質都非常好,差別不大。」
此外,即便明前龍井產量非常有限,不少商家在銷售時依然會說「要多少有多少」,這也是不可信的。北京吳裕泰茶葉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接受采訪時表示,吳裕泰每年銷售頂級明前龍井一共不到200斤,平均在兩周之內就會售完。可想而知,那些「要多少有多少」的明前龍井品質很難保證。
兩葉一芯茶最好。凡要高價的龍井,賣家必有一個共同說法:「這是今年第一茬茶,且採的是龍井的茶蕊――兩葉一芯。通常是今天采了,明天在其側面就會發出新芽,但其味道就會差一些,因此一年中第一次採摘的茶味道最好,因此最貴。」江用文表示,龍井茶採摘的確有嚴格要求。特級龍井茶要求「一芽一葉初展」,且芽長於葉,長度在2厘米左右。而商家所說的「兩葉一芯」其實是「一芽兩葉開展」。用該原料製作的龍井茶只能屬於二級茶,與特級茶之間相差好幾個等級,價錢也差不少。
母樹周圍7公里才算「正岩大紅袍」。每當記者走進各種大紅袍專賣店,總能聽到「我們家的茶是武夷山正岩茶,只有在6棵母樹方圓7公里內產的茶葉才算正岩茶,其餘都是外岩茶」的說法。對此,江用文表示,大紅袍屬於武夷岩茶中的一種。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2002年制訂了《武夷岩茶國家標准》,將武夷岩茶劃分為兩個產區:武夷岩茶名岩產區和武夷岩茶丹岩產區。「現在武夷岩茶已經沒有什麼正岩、外岩之分,而且武夷岩茶的種類很多,除了著名的大紅袍,還盛產白雞冠、鐵羅漢、水金龜、水仙等其他烏龍茶名品。今天,大紅袍名樅已在武夷山市大面積種植。『正岩大紅袍』只是商家用產地來抬高價格的一種說法而已。」
說到大紅袍的產量,許多人都會聯想到那6棵珍貴的母樹。據王慶介紹,武夷山大紅袍茶6株母樹生長於天心岩九龍窠的高岩峭壁之上,一年僅產茶1公斤,價格必然不菲,但目前已經禁止採摘了。現在通過無性繁殖技術,大紅袍茶園已經達到4萬畝。大紅袍已不是稀有資源,價格也能為尋常百姓接受。
普洱茶年頭越長越好。「普洱茶屬於生茶發酵,因此存放時間越長越好。10年普洱不能算老,20年普洱味道剛好。」不少普洱茶經營者如是說。「普洱茶一直屬於中低檔茶葉,直到最近幾年被炒得很熱,才躋身高檔茶行列。」江用文介紹,由於普洱茶屬於後發酵茶,在存放時有個自然發酵過程,這才有了存放越久越值錢的條件。但實際上,生茶發酵對環境的要求是很高的,要在一定的溫濕度下才能發酵,茶的味道才能好。如果是在北方比較乾燥的環境下,發酵的效果就會受影響。因此,僅通過存放時間這一個指標是不能決定普洱茶質量的。而且,茶葉發酵也有一個度的問題,發酵過度也不行。目前普洱茶的品質與自然發酵時間之間的關系尚未研究清楚。多數專家認為,自然發酵10到20年的茶最好,時間再長茶葉質量和味道也就沒有保證了。
茶葉到底該賣多少錢
「中國的高檔名茶由於地域性強,產量有限,價格比普通茶葉貴一些是正常的,但也應有限度。」王慶說。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拿西湖龍井舉例,剛採的新鮮茶葉收購價格是每斤250到280元,4斤鮮葉加工1斤毛茶,也就是說1斤龍井的成本價是1000元左右。加上流通環節必不可少的成本增加,最好的明前西湖龍井的市場售價應在5000―6000元/斤之間。照此計算,王慶認為,大紅袍的零售價格在500―3000元之間算正常,超過就屬虛高了。

D. 茶葉價格炒作的根本原理

茶葉作為一種商品在市場中流通,價格自然受到市場規律影響。但是,茶葉又是一種特殊的消費品,泉州又是一個特殊的市場,影響茶葉價格的因素也變得「富有泉州地方特色」。記者在市場調查中發現,影響泉州茶葉市場價格的因素主要有幾個方面。
1.消費心理:影響級數
和很多地區、很多商品不同的是,消費心理是泉州的茶葉價格的最主要影響因素,業內人士分析,茶葉市場中不乏一些價格和價值差別比較大的經營活動,如200元的茶葉可以賣到500元,500元的茶葉可以賣到1000元,基本上都是受顧客消費心理影響的結果。國家級評茶師魏桂林先生分析,目前茶葉市場上有70%-80%的零銷商並非真正懂得茶葉,而顧客中,又有近70%的人不是真正懂得茶葉。於是,茶葉消費活動就有了「瞎蒙」的空間。
但是,並非真正懂得茶葉的顧客卻相信自己的感覺,反映在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方面,這些人的消費行為容易受情感和直覺的因素影響。他們在選擇購買茶葉的時候,也會半知半解地辨別茶葉的外形、色澤、香氣和口感,只要直覺告訴他們商品是好的,可以滿足其個人口感,就會產生積極的情感,迅速作出購買決定,並實施購買行為。至於茶葉的內在質量到底好不好、價格是否偏高、是否會適合大眾口感等問題卻很少考慮。正是由於太過於相信自己的感覺,當直覺告訴他某一泡茶葉不好的時候,他就會產生一種否定的情感而拒絕購買,雖然這一泡茶葉有可能就是真正的好茶。魏桂林先生認為,約有80%的茶葉店在銷售活動中是根據顧客消費心理來定價的,而且一些消費者好面子,認為價格越貴的茶葉質量越好,造成茶價虛高。
2.茶葉質量:影響級數
茶葉價格與其品質密切相關。影響茶葉品質的因素有品種、產地、土質、茶葉形狀、受污染程度等。但有時這些因素的影響單從外表很難看出來。再加上茶的品種繁多,總共算起來有上千個品種,有時就連茶商也很難鑒別。所以,有時看起來「差不多」,實際上品質差很多,價格當然也就差很多了。
魏桂林先生提醒,市場上有很多品種的茶良莠不齊,品質不一,而要選擇優質的茶葉,可以通過察看茶葉、嗅聞茶香、品嘗茶味等方式辨別,優質鐵觀音「葉體沉重如鐵,形美如觀音,多呈螺旋形」。據了解,品質不好的茶葉泡三遍後便無香味。根據茶葉質量估計,茶葉的大眾價格應該在每500克200-400元左右,好茶葉也不過在每500克800元左右,這是市場能接受的范圍。那種高檔的名茶數量是極少的,而且要求極為嚴格,即使是「茶中極品」,從專業角度看,也不過在數千元左右。據魏桂林先生介紹,自己經銷的茶葉走的是中高檔路線,但是最貴的茶葉每500克才2500元,真正每斤幾千元甚至上萬元的茶葉是極少見的。
3.供求關系:影響級數
供求關系是影響任何一種商品市場定價的主要因素,茶葉也不例外。根據微觀經濟學原理,當某一商品出現供大於求時,其價格下跌,反之則上揚。同時價格反過來又會影響供求,即當價格上漲時,供應會增加而需求減少,反之就會出現需求上升而供給減少,因此價格和供求互為影響。
高品質的茶葉根本不需要再到交易市場中流通,據了解,目前從安溪茶葉市場交易的茶葉主要都是一些中低檔產品,市場供應量比較大,價格也普遍不會很高,每500克100-300元左右。但是,高品質的新茶很講究採摘時間,且受生長環境和制茶工藝等影響,採摘的量不多,供不應求。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一些較具規模的經營者,為了爭取到高檔茶,往往是提早駐進茶農家中,「好煙好酒侍候茶農」。據了解,今年五一節期間,很多茶商為了得到好茶,連續五六天才睡十幾個小時。正是因為高檔茶,尤其是「茶中極品」數量極少,消費者競爭厲害,茶葉價格自然就會攀升,「買貴賣貴」。物以稀為貴,但是真正的大眾茶卻是每500克200-400元左右,安溪茶葉市場工作人員透露,每500克800元左右的茶葉質量已經相當不錯了,那些價格每500克1000元以上的茶葉很大一部分有炒作的嫌疑。
4.品牌附加值:影響級數
茶葉經營者的理想是在實現社會效益的同時合法且道德地賺取最大商業利益,不同的經營者給同一種茶葉確定不同的價格,要想比其他經銷店賺取更大的商業利益,方法很多,其中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一般講,從安溪茶葉市場中淘得的同一種茶葉,具有相同質量相同製作工藝,經營者要想掙得更多的利潤,就需要提高品牌附加值,要有比同行更高的知名度與美譽度。魏桂林先生認為,目前茶葉市場價格在一定程度有虛高現象,但是,顧客的消費心理正在逐漸理性化,品牌附加值對茶葉價格的影響將更為明顯。

E. 普洱茶近年是怎樣炒作的

多年在雲南從事普洱茶采購的茶商黃皓告訴記者,普洱茶市場上最多隻有兩成的流通貨,剩下的貨全部囤積在倉庫里,就是靠這兩成流通貨,層層「注水」層層「吹」,將價格不斷推高。

「把訂金交給生產企業,茶商就能成為單一品牌的『壟斷經銷商』,無論企業年產多少茶,都是經銷商的貨,什麼時候提貨,什麼時候外銷,甚至生產多少茶,都必須聽經銷商的。」

「2006年我投入860萬元,壟斷了一個著名品牌的茶葉。然後就開始利用原來的銷售渠道發展二級經銷商,二級經銷商自己發展三級經銷商,我真正放入市場流通的貨不過年產量的20%左右,然後就不斷通過『雪災』『地震』『泥石流』等消息,傳遞給下級經銷商和市場『普洱茶缺貨』的信息,一來二去,經銷商自己也會留住一部分茶葉,這樣一來,市場上的普洱茶就真的成了緊俏資源。」

F. 普洱茶是怎麼炒起來的

說起普洱茶更早在台灣地區引起的熱潮,上世紀80年代,許多台灣玩家有「驚為天物」之感。台灣人有著家族傳承的品茶嗜好,1966年出生的台灣人石昆牧,稱自己從1973年就開始喝鬥牛烏龍,1983年喝普洱茶,1986年開始研究。祖籍福建的台灣茶商李作良(化名)說,正是台灣人有品茶傳統,「才能把普洱茶玩起來」。早先,部分做古董生意的商人接觸到香港古董店老闆,他們盛行喝高品級的普洱茶,台灣人便學了去。「緊接著在知識階層——藝術界、醫學界、宗教界等風行了起來」。這種風行的背景是,「台灣人懂真正的好茶」,台灣綠茶、烏龍茶比較清麗淡雅,普洱茶則圓潤醇厚,有著歷史的幽香,醫學界又證明了它極高的保健價值。

台灣人「玩」普洱,引申出了藝術、佛學、哲學等各種附加價值。比如飲普洱茶應該配怎樣的音樂,在怎樣的環境中,有怎樣精緻的講究。普洱茶的年份、名號、口感等,也各有說法。台灣的熱捧,使得原本藏在香港的老茶,基本都流向了台灣。因此早期有句話說,普洱茶是「生於雲南、藏於香港、發揚於台灣」。

石昆牧說,現在玩家們把普洱茶分為古董茶、印級茶、早期七子餅、90年代茶餅和新茶餅五類。大陸市場的加入,自然抬高了極品普洱茶的價碼。前三類在市場上價值比較高,比如現在最古老的福元昌圓茶,產於光緒年間,「易武車順號」成立於清朝光緒年間,這些極品茶1999年在台灣大約每餅1萬元人民幣,現在在大陸,不足300克的一餅茶,已經炒到了十幾萬元、二十萬元的「天價」。印級茶一般有著幾十年的歷史,現在市場上大約三五萬元一餅,早期七子餅則是兩三萬元的行情。石昆牧說,普洱茶的增值標志,是它的外包裝和內飛,有了這樣的名號,便有了玩家的行情。

高等級的普洱茶一般在炒家的圈子裡流通,很少人捨得真的喝掉,要麼永久收藏,要麼等待增值。由於普洱茶的文化尚在建立中,不斷有專家跳出來發言;而進入到國際玩家級別的物品,正有出現「普洱品鑒權威」的需要。於是,普洱茶的文化進入到了「諸子百家」時期,專家們各說各話,希望成為大家。

雲南農業大學教授周紅傑並不認可過分的文化炒作,「現在市場上,以香港、台灣為主流的普洱茶已經成為看包裝、講年代、視陳舊、比名氣、尋來源的玄學體系了。最大的悲哀是雲南的茶人不懂雲南茶葉,而追隨外來『名人』,使普洱茶失去了本來面目,進入了神秘的文化行業」。

G. 誰講講當年普洱茶炒作的過程,簡潔點

揭密普洱茶炒作內幕:3招讓5千元茶葉叫價2萬 揭密普洱茶炒茶內幕 莊家三招致5千元普洱竟叫價達2萬 「存錢不如存普洱,買店就買茶葉店!」2007年,已持續升溫一段時間的「普洱熱」到了幾近瘋狂的地步。一邊是普洱傳說中的諸多神奇功效吸引了老百姓的熱捧,一邊是普洱不斷飆升的身價引發了投資人的興趣。據統計,目前已有上千萬人在炒普洱。普洱市場是否炒得過熱,這種熱度還能持續多久?它是否真有收藏價值和神奇健身益體功效?本報今日起推出系列報道,透析普洱神話。 透析普洱神話之瘋狂普洱 存錢不如存普洱 千萬大軍瘋炒普洱 茶價飆升 一天一價半個月漲兩千 廣東茶葉出口連續3年滑坡,但普洱茶卻一枝獨秀。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顧問、華南農業大學教授丁俊之提供的相關統計顯示,廣東茶葉出口在2003年達到2.4萬噸,但2004年~2006年連續3年出現大幅下降的局面,2006年茶葉出口僅為1.1萬噸,與2003年比,下降超過一半。 但是,另一方面,2006年全年,廣東出口普洱茶量價齊升,出口量達到3479噸,比2005年增長24.3%,出口均價高達4750美元1噸,比2005年大幅上漲48.3%。丁俊之稱:「近年普洱茶市場火爆異常,這股風潮已由廣東刮向海外。」 近年來,普洱價格瘋狂飆升,已經到了「一天一個價」的程度。走在芳村茶葉市場,時常可以聽到一些「圈內人」這樣的對話:「今天那隻××有沒有貨,賣幾多錢?」「又升了100元,但已經沒貨啦!」行內人告訴記者,現在不僅是大廠茶價飆升,就連小品牌也一致看漲。 從記者4月份在茶葉市場搜查到的一線情報來看,今年的普洱行情確實很火爆:「下關甲級便沱」農歷春節後僅為100多元/公斤,4月初已經升至300餘元/公斤,4月中則叫價高達380元/公斤;「黎明7540生茶(501批次)」農歷春節後入貨價為5000餘元/件(84片/件),4月中旬被追捧至8000~9000元/件;「勐海7572熟茶(502批次)」去年11月底出貨價為6000元/件(84片/件),現在已經飆升至2萬多元/件;「中茶8991」3月中旬炒單價為2400元/件(42片/件),3月下旬市場見貨時已經升至4500元/件,4月上旬叫價再度飆升至4800元/件。 全民熱炒 普洱茶市日日人流如鯽 近年來,普洱茶不僅被茶商當成「發財之源」,就連根本不懂茶的人也「跟風」大量買進普洱茶收藏。丁俊之如是說:「一些人眼裡,普洱茶已經不再是一種茶品那麼簡單,很多人把它當成越放越值錢的『古董』,認為收藏普洱好過存錢入銀行收利息,甚至好過炒股。據了解,在廣東珠三角地區有數十萬噸普洱茶被收藏。」 而記者在一份《廣州市荔灣區普洱茶文化協會會員名冊》上看到,協會會員有不少是政府辦、人事局、建設局等單位的公務員。據行內人保守估計,現在熱炒普洱茶的人多達千萬,遍布各行各業,上至高官富人,下至平民老百姓。 最近,記者多次在芳村茶葉市場蹲點觀察,發現從上午8時半開市始一直到晚上8時閉市,全天門庭若市人流如鯽,而且日日如是,其中很多人都是做普洱茶交易的。因工作關系,許多「炒茶人」都是在下午4~5時到達芳村茶葉市場,每天的這個時候,市場里可謂車滿為患,想找一個停車位都很難。一些「熟門熟路」的炒茶人每次都會將車開到茶具銷售區旁邊的一條小巷裡停泊。令記者大開眼界的是,停車場里名車多不勝數,賓士,寶馬,別克數量都不少。而車牌號更是五花八門,粵B、粵E、粵F、粵H、粵S、粵T、粵X、粵Y的都有。甚至還有車牌號是贛字頭、渝字頭的。記者還在現場看到有公檢法專用車。 哄搶原料 茶商麻袋裝現金樹下等新茶 面對瘋漲的普洱茶,茶商們的搶「新」行動也更為瘋狂:收茶的人是用麻袋裝著現金,睡在茶農家裡,等待著樹上的春芽。 茶菁瘋漲3倍仍搶崩頭 4月,正是收春茶的季節,全國各地的茶商蜂擁到雲南搶貨,而雲南本地各大茶廠也派人到茶山爭搶茶菁(做茶的原料)。一大早,五六個採茶人同時爬上一棵茶樹採摘,收茶人在樹下或坐或站,焦急地等待春芽被摘下來。 在這個「瘋狂」的搶菁季節里,買茶的人甚至比賣的人多,進山的土路從早到晚都是煙塵滾滾的。茶藝樂園(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國璋剛從雲南回來,對此深有感觸。他告訴記者:「收茶的人是用麻袋裝著現金,睡在茶農家裡,搶收春芽的。」雲南物產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建輝補充道:「很多時候是那邊進賬,這邊立馬刷卡的——買茶的人甚至比賣的人多,晚來了一步,即使一個月前交了訂金也會被人搶走原料。我在老班璋茶區就親眼看到有人為此大打出手。」 據了解,今春茶菁價格是比去年漲了200%~300%。「去年賣100元/公斤的毛茶今年4月中就賣到300元/公斤。老班璋(滋味最好的古樹茶)甚至賣到1800元/公斤,而景邁、易武的古樹茶也同樣漲到450元/公斤」。勐庫喬木茶賣200元/公斤,無量山喬木茶賣到250~260元/公斤。吳建輝向記者一一列舉今年茶價飆的情況。據了解,售價最便宜的台地茶也從去年的10多元/公斤上升到現在的50~60元/公斤。 迫於無奈舊料制新茶 「太貴了,拿不下手」,老茶商楊老闆抱怨,他這季並沒有入大廠的新貨,而自己做的品牌茶因茶菁價高收得少而產量小。馬來西亞茶商李先生原本想做幾十噸貨的(自己挑選茶菁,找茶廠貼牌制茶),結果因為一是茶菁太貴,二是好茶菁早被別人高價搶完的原因,所以只做了3噸貨。陳國璋的做法似乎更無奈:「我今天新制的『茶藝樂園』茶用的全部都是去年的料,今年的茶菁一分錢也沒有收」,他更自嘲道:「有人想方設法造假騙年份,而我們竟然將去年的料壓製成今年的茶,沒辦法,今年的茶菁實在太貴了。」 雲南物產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建輝向記者吐苦水:「原料價以每年20%~30%的幅度增長是正常的,但高於2~3倍就不正常了。茶菁價漲,對茶農來說是好事,但卻苦了茶商人。苦的不僅是成本高,更重要的是不知如何為新制的普洱茶定價。」 大財團入市沖擊市場 普洱茶炒熱了,茶商高興了,但原料價漲幅大,出乎許多茶商意料。吳建輝分析說:「今年雨水不足,不僅春茶上市時間比去年晚了約20天,且產量減少了。」而《國際名茶專刊》總經理馮子民認為,過度採摘也是造成減產的原因。 此外,廣東茶葉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燕平也表示:「做煙草、葯材、房地產等高消費品的行外人,去年起紛紛涉足普洱茶行業,這些都是大財團,他們的進入對普洱造成了沖擊和影響。還有些政府部門,他們喜歡玩茶,口袋有錢,拿起茶菁根本不與茶農講價,甚至叫高價。如茶農開價75元/公斤,他們就以80元/公斤全收。這樣一來,茶農也變得聰明了,根本不會給收茶人議價的空間,這樣對我們這些真正做茶的人來說哪裡吃得消?!」 廣州茶市普洱佔了三成多 2006年,茶業經營密度(含買進賣出)為67億元,其中普洱約佔1/3;就在六七年前,廣州地區的茶葉經營密度為10多億元,而當時普洱茶所佔比例很少。廣州不是產茶地,但是全國主要的經營茶葉和消費茶葉地。廣東的茶葉經營地區為廣州,近兩年,逐漸加入了潮州、梅州等地,但仍以廣州為主。 2003年至今,芳村茶葉市場每年經營茶葉店鋪遞增率為10%~15%;營業額每年遞增約20%左右。而關於普洱茶的收藏與飲用比例:若將2003年至今的時間劃分為3份,則前1/3時間為「飲大於藏」;中間1/3時間為「藏大於飲」;後1/3時間為「既藏又飲」。 (數據提供:廣東茶文化促進會、南方茶葉市場有限公司負責人) 普洱暴利「泡」出千萬富翁 「普洱茶成了神話,普洱茶成了鈔票印刷機!」雲南省茶業協會會長鄒家駒在博客裡面的這句話,道出現在茶葉市場排山倒海的「普洱熱」。廣州,作為全國規模最廣、匯聚商家最多、交易量最大的茶葉集散地,普洱更是炒得熱翻天,芳村一帶茶葉市場99%的商戶轉而經營普洱茶,造就出不少百萬、千萬富翁。 超九成茶商鋪轉營普洱 廣州芳村大道西一帶先後建成南方茶葉市場、廣東芳村茶葉城、山村茶葉城、承鴻茶世界等近10個茶葉、茶具以及茶工藝品銷售市場,經營戶近4000家,年交易額超30億元,成為全國乃至全球規模最大、輻射面最廣、商戶最集中的大型茶葉集散基地。 「一段時間沒來茶葉市場,普洱茶的牌子這么多?」看著五花八門的品牌名,記者充滿疑問。「現在的普洱茶牌子成千上萬,加上品系型號、批次等更是多得無法計算。」與記者相熟的朋友感嘆說,「炒茶人」一般是有餘錢的人群,很大部分是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對「外人」比較警惕,既是保護身份,又是防範同質化競爭。 據了解,由於普洱茶日益受歡迎,茶葉市場眾多經營者轉做普洱茶生意,連專營烏龍茶的茶店也兼營,普洱茶店(茶行)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據統計,芳村茶葉市場99%的商戶已轉而經營普洱茶。「2002年,普洱茶只佔芳村茶葉市場15%,而現在幾乎是『無店不普洱』」,中國茶葉流通協會顧問、華南農業大學教授丁俊之說。 「千萬富翁」比比皆是 現在,芳村茶葉市場已經成為廣州「富人區」,其中「普洱熱」貢獻最大。「在芳村茶葉市場賣茶葉的,3年前幾乎全部騎自行車,現在一輛輛寶馬車停在檔口。」丁俊之說:「這些可作茶商致富的印證。」 丁俊之告訴記者,。10年前,一個普洱茶餅只要6元,現在100元都買不到,「從產區雲南,到銷區香港、台灣、珠三角等地,經營普洱茶致富的數不勝數,昔日廉價茶品普洱茶,如今一躍成為茶商和收藏者眼裡的搖錢樹。」 丁俊之舉例說:「5年前,芳村茶葉市場賣茶的鄭姓檔主一家5口,還是擠在1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2003年普洱茶市旺起來後,他就發了,2005年買下市區170多平方米的房子,一次性付款140多萬元。」 「在這里做了10年以上的老商戶,90%以上是百萬富翁,預計千萬富翁也有50%。」一位茶界老行尊如此形容。 月租不貴頂手費卻走高 而且,「普洱熱」讓荔灣石圍塘、山村等地的茶鋪,成為茶界的「香餑餑」。南方茶葉市場一鋪難求,周邊茶葉市場鋪位價普遍看漲。雖然茶葉市場鋪面租金不算昂貴,但求租「轉手費」高得驚人,尤其是「老字型大小場館」。例如:南方茶葉市場、廣東芳村茶葉城。記者調查發現,與廣東茶葉城相鄰的錦桂茶市場,一個面積為18平方米的商鋪,月租金只是2000餘元,但頂手費高達7.5萬元。 在南方茶葉市場做了10年生意的豐哥,也證實鋪面租金不貴,1995年月租金30多元/平方米,現在70~80元/平方米。但是,記者聽到「場外人」明仔抱怨說,「南方茶葉市場的鋪位難求,上個月與人談好一個60平方米的鋪位頂手費60萬元,誰知他悄悄以80萬元轉給別人。如果他跟我商量,也許我願意出100萬元。」 假拍:賣家付費買家舉牌抬價 「拍賣、評選『茶王』,是普洱茶能夠迅速增值的一種有效方式。跑拍賣市場多年,記者親身看到普洱茶在不斷創造「價格神話」:2004年2月,由魯迅及其夫人許廣平共同珍藏的「百年清宮普洱茶磚」在廣州拍賣,3克普洱茶拍出1.2萬元;2005年10月,張國立捐贈給雲南希望工程的一筒普洱茶拍得160萬元;2006年11月,在「2006 中國(廣州)國際茶業博覽會」上,進行慈善義拍的編號為888的「長征英雄紀念茶」拍出了120萬元高價;2007年4月10日,在第八屆中國普洱茶節拍賣會上,有百位名人親筆簽名的紀念茶「百星捧茗」以28萬元高價拍出…… 「所謂拍賣,有『真拍』和『假拍』兩種方式。『假拍』不存在真的買賣。只要賣家和拍賣行談好交易條件即可,通常是賣家付給拍賣行一定手續費,『買家』應和舉牌應價,而無需真的付錢——普洱茶市場剛剛在內地興起的時候,一些廠家用這種操作賺得了名聲」,東江茶香居酒樓負責人宋鑫林向記者講述了他了解的情況。 「真拍也有玄妙。手裡有貨的是實力雄厚的大廠家,貨品供不應求,對經銷商有相當的控制力。廠家賣普洱茶,靠的是走量,一般來說利潤並不高,到了經銷商手中,價格成倍攀升,所以經銷商都求著大廠家。廠家要舉辦拍賣會,事先跟經銷商通風,讓大家都來捧場,分別以高價購得拍賣的好茶」,宋鑫林如是說,「這樣經銷商出讓了一部分利益,廠家賺得個面子,大家都得利!」 炒作:古道開光「聖茶」身價倍增 去年10月,由70餘名專家、學者、媒體記者組成的「2006茶馬古道國際文化之旅」踏上征程。歷時40餘天的茶馬古道國際文化之旅從景洪出發,途經中國的昆明、大理、香格里拉、鹽井、芒康、八宿、林芝、拉薩、日喀,到達尼泊爾,再回到中國的那曲、西寧、四川、昭通,然後回到昆明,行程12000多公里。 旅程中,在藍毗尼的「中華寺」,當地高僧還為隨行的普洱茶舉行了開光儀式。據悉,開光聖茶還在香港進行慈善拍賣,拍賣所得捐贈給慈善機構。 近年來,普洱茶價格飆升,還要「歸功」於這樣的公關炒作,正是這種炒作一步一步把普洱茶的價格推向高峰。廣東公正拍賣有限公司總經理譚練認為,適當炒作能讓廣大群眾對普洱茶有更多的認識。 福建省茶葉學會會長馮廷佺稱:「適當的宣傳炒作、操作是一種市場推廣行為,屬於正常的經濟規律,能促進茶產業發展」。馮廷佺向記者舉例:「上世紀80年代紅極一時的福建鐵觀音、烏龍也是供不應求,天價頻現。在1984年到1985年期間,鐵觀音就曾在日本拍出了25萬元/500克的高價。現在,好的鐵觀音也要賣到5000元~10000元/500克。所以,普洱茶出現的熱捧現象、價格飆升現象是正常的經濟規律。」 而廣東省文化學會茶文化研究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黃建璋贊同適當「炒作」的同時,也提出價格與品質相適應的要求:「適當的宣傳炒作可以讓大眾對普洱茶有更多認識,但同時應該注意的是茶的價值不能與茶的品質相背離。」 小股民入市凶多吉少 團體玩貨:茶商作中介內部互買賣 聰明的小市民「炒」茶也有自己的一套,就是結成小團體合作入貨,共擔風險。記者所結識的兩個「圈內人」良哥和強記就是這樣一種合作夥伴。他們還特意在廣州市郊租了一個通爽的倉庫來存放普洱茶。 良哥和強記這樣合作夥伴關系屬於「小團體」式,有些「小團式」人數多達10多人。再擴大一點,還有「大團體」。就是像會員制這樣的機構,小的有20~30人,大的有數百人甚至上千人,這些人多數玩的是同一牌子的貨,可以相互交流分析市場走勢,也可以內部轉讓貨品。 但是,據記者一月來的暗訪,了解到更多的炒茶「大團體」是隱性的,眾人互不見面,實質操作權在茶商手中。出貨入貨由茶商作中介聯系、協調,這樣茶商除了可以先掙第一重利潤外,還可以再掙貨物「中轉費」。 明知茶商吃了「中轉費」,為何炒茶人仍樂於被吃?這是因為炒茶人都知道,貨物只有流通才能營利,他們看中的是「營銷鏈」。「營銷鏈」越大,貨品越容易流通,炒作、運轉起來更加得心應手。「我們都只是為了掙點快錢,『營銷鏈』大,出手快,省心」,炒茶人源哥說出了自己的心裡話。 散戶跟風:買錯壞茶一年虧了兩萬 目前的普洱茶品牌有成千上萬個,加上品系型號、批次等更多得無法計算。「行外人」想入市不太容易,但就算入得了市想賺大錢就更不容易了,往往會「陪了夫人又折兵」。 華仔的經歷就是一個例子。2005年初,在朋友的介紹慫恿下入資茶市。由於華仔對茶葉一竅不通,所以聽從了朋友的推薦,入了一種叫「××青」的普洱茶。華仔說:「當時,我看到朋友及其一幫朋友都說這種茶好,而且說這種茶有強健的『營銷鏈』,可隨時以市價進行回收」。於是華仔滿懷信心擲4萬余元入了10件貨(84片/件,約為40多元一片茶)。然而,事實上,華仔入的是一種壞茶,味苦氣霉,是典型的溫倉茶,實際價值為4~5元/片。 據華仔介紹,2006年底,茶市經過一輪低潮後全面復甦。大市有好價錢,而華仔入的這批「××青」普洱茶的叫價也上升到80餘元/片。於是華仔想出手這批茶,挪出資金來入其他品牌茶。但當華仔欲通過原經銷商出貨時,經銷商卻不兌現承諾,不回收茶葉。逼於無奈,華仔找其他茶行幫忙出貨,這時候他才知道這批茶是壞茶。最終華仔是連欺帶騙其他不懂行的人,終以20元/片的價錢轉手了這批茶——但華仔最終還是虧了2萬多元。 與華仔同時期入市的芬姐同樣因誤信熟人言,入了壞茶。更為可憐的是,芬姐入的壞茶壓倉3年,至今仍未出手。 據了解,芬姐入的是一種叫「××磚」的普洱茶,2005年初,她以4萬多元入了18件貨,入貨價為18元/片(144片/件)。當芬姐知道該批茶為壞茶(只值3元/片),想轉手的時候,卻始終沒有「水魚」接手。結果這批茶一直壓倉至今。講起這段經歷,芬姐還不忘告誡我這個「後輩」:「千萬別相信所謂『熟人』言,一定要自己懂行、覺得好才進貨。」 普洱詞典 投資存茶要點 一是原料中不能拼入烘青、炒青茶和其他工藝加工的綠茶和紅茶。乾燥過程中出現高溫,改變了茶葉中多酚類化合物的特性,結束了茶葉在某種意義上的生命,越存放越苦。 二是關注原料中的農殘含量。要考慮到幾十年後茶葉市場准入標准可能提高,普洱老茶雖然市值高,但一旦農殘含量過高,存了也白存。 如果您是普洱愛好者,有過收藏普洱的特殊經歷;或者是「炒茶人」,知道很多普洱市場運作中不為人知的故事,歡迎您撥通我們的熱線電話或發電子郵件給我們報料。 普洱茶被認為是「能喝的古董」,越存越值錢,可老茶畢竟只是少數,但市面上為什麼有那麼多高價陳茶呢?時報記者采訪了業內專家,揭開不法商人做舊普洱的內幕,並教給市民分辨、識別真假普洱茶的知識,請繼續關注。

H. 天價茶葉是如何炒出來的

2.9萬元一公斤的「牛欄坑肉桂」茶,其實是茶商將1000元一公斤的普通肉桂茶「包裝」而成;普通茶葉只要貼上「大師茶」「山場茶」的標簽就身價倍增……調查發現,近年來,福建武夷岩茶價格不斷攀升,一些茶商製造各種噱頭炒作,動輒賣出一公斤數萬元乃至二十多萬元的「天價」。

天價牛肉」真的與眾不同嗎?武夷星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何一心、武夷山市茶業同業公會會長劉國英等人告訴記者,其實真正產自牛欄坑的茶葉很少,而且與臨近山場的茶葉品質差別並不大。

多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夷岩茶製作技藝傳承人稱,牛欄坑是武夷岩茶的核心產區「三坑兩澗」之一,只是一個山場,「三坑兩澗」的地貌、土壤、氣候等條件大體接近,不同山場出產的茶葉品質差異不大,差別更多緣於不同的制茶師傅、制茶工藝、火候等,「牛欄坑肉桂」並不像一些茶商宣傳的那麼獨特。

I. 經濟學:茶葉價格炒作的根本原理是什麼

茶葉炒作原因有很多,不能說哪個是根本原因吧
1、人們對茶葉不了解,不能分辨茶葉的好壞;因此商家把舊茶當成新茶用,消費者往往不能分辨得出;這是信息不通暢導致的
2、價格高,利潤就多;因此商家願意把茶葉炒作成一種高端的消費品,吸引有錢的買者,以賺取更多的利潤
3、消費者的需求;茶葉是三大飲品之一,消費的人很多;商家將其炒作一番,使得送茶葉也變得高大上,切合了消費者的需要

J. 一餅茶葉可以買一輛寶馬,為何茶葉的價格可以炒到此的高

有很多愛喝茶的人都會購買一些茶葉,他們表示茶葉給自己帶來的口感非常的重要。在最新的網路平台當中爆料出,一餅茶葉可以買一輛寶馬了。很多的網友都覺得茶葉的價格真的是非常的昂貴,這也是因為很多的人們對茶葉進行了炒作。然後將茶葉的價格炒加到這么高的價格,這也讓很多的網友感覺到非常的不可思議。

不要惡意的去炒價茶葉

希望相關的負責人都能夠很好地看待茶葉的價格,盡量不要將有些茶葉炒價到非常昂貴的價錢。這樣的話也是會不利於茶葉有更好的售賣,人們也都是希望自己能夠買到稱心如意的茶葉。畢竟茶葉也是經過了很多道的加工,如果說人們惡意的去炒價一些茶葉的話,那麼也會有不好的表現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