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48億噸石油是什麼意思
擴展閱讀
雲南中化石油多少錢一升 2025-07-30 22:55:12
借卵生子的費用多少 2025-07-30 22:06:52

48億噸石油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2-06-15 11:03:40

❶ 北極的油氣資源爭端在哪裡

據俄羅斯和挪威等國的估算,北極地區的原油儲量大概為2500億桶,相當於目前被確認的世界原油儲量的1/4;北極地區天然氣的儲量估計為80萬億立方米,相當於全世界天然氣儲量的45%,北極油田的開發有可能從根本上改變世界的原油供需結構。
另外,根據2008年美國地質勘探局發布的評估報告估算,北極總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達4121億桶石油當量,其中78%是天然氣或天然氣水合物。未開發的北極碳氫化合物大都位於西西伯利亞盆地和東巴倫支海盆地,它們佔北極未開發資源的47%,其中94%是天然氣和天然氣水合物。根據美國地質勘探局的保守估計,北極擁有的世界未開發傳統石油和天然氣總量約佔世界全部未開發石油和天然氣總量的22%,其中天然氣約佔30%,石油約佔13%,天然氣水合物約佔20%。不過,北極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在歐亞和北美大陸的分配並不均衡,估計歐亞約占總資源量的63%,北美約占總資源量的36%。歐亞的資源基礎主要是天然氣和天然氣水合物,占歐亞總油氣資源的88%。
大型北極油氣田的勘探開發始於俄羅斯和美國。1962年俄羅斯探明了塔佐夫斯克油田。1967年美國探明了位於阿拉斯加州北部的普拉德霍灣油田,該油田擁有136億桶可採石油儲量,是北極地區已經開發的最主要石油項目。目前,在北極圈內,美國、加拿大、挪威等國已經發現了大約61個大型石油和天然氣田,其中15個尚未投產。
一、北極圈的爭奪
1982年通過的《聯合國海洋公約》規定,任何國家均可把其海岸線200英里以內的水域當作專屬經濟區,而海岸線350英里以外的大陸架主權也歸該國所有。但目前還沒有一個國家的大陸架遠到足夠名正言順地對北極提出主權訴求。
在北極圈內有8個國家有領土和領海:加拿大、丹麥、芬蘭、冰島、挪威、瑞典、美國和俄羅斯。按照該海洋公約,任何國家想要在北極地區認領區內某部分資源的所有權,必須要在加入公約10年之內提供證據。俄羅斯的期限是2009年,加拿大是2013年,而丹麥是2014年。
截至2010年共計159個國家加入了《公約》。美國作為世界上海洋強國之一,積極參與了有關的談判並簽署了《公約》的第十一部分執行協定和漁業種群協定,但一直未加入《公約》。
目前各國在北極的爭端,主要集中在北冰洋中部附近一塊相當大的國際公共海域,俄羅斯正在論證北極點附近的這片海床屬於俄羅斯的大陸架,但其證據還不十分充分。
2007年年底俄羅斯在北極4300米深的海底插旗,向世人表明一輪海洋爭奪戰已經拉開帷幕。
俄羅斯在北冰洋海底插上本國國旗之後,加拿大、美國、丹麥等國也迅速展開了北極之旅。
這些最近突然增加的北極行動,在公開的表態中都被說成是幾年前就已計劃好的,並且是純粹的「科學考察」,與俄羅斯插國旗無關。
對於這樣一塊「雪藏的寶地」,各國都希望成為它的主人,俄羅斯第一個動手了。
俄羅斯這次去北極,我們分析這張牌是試探性的,試探各國的態度,能源加軍事,普京期望以這兩大支柱支撐俄羅斯的復興。
美國這邊,俄羅斯的插旗行為彷彿把人們帶回到了1957年。當時蘇聯成功發射世界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美國國內一片震驚與恐慌。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湯姆·凱西迅速作出反應:「我不太清楚他們在海床上放了一面金屬旗子,一面橡膠旗子,或是一張床單,無論如何,這種做法都沒有法律地位和效果。」
加拿大外交部長麥凱表態:「這不是15世紀,你不能隨便走到一個地方,插上一面旗子,然後就說這是你的地盤了。」
2008年8月6日,滿載著美國科學家的海岸警衛隊快艇出發了,他們將測繪確定阿拉斯加北部大陸架延伸的范圍。
同一時間,加拿大總理哈珀親自帶隊,展開為期3天的北極之旅。哈珀宣布將在北極建立新的深水港和軍事訓練基地,並宣稱「北極主權的首要原則就是利用它,否則將失去它」。
丹麥科考隊動身了,他們將試圖證明北極2000多千米長的羅蒙諾索夫海嶺是丹麥王國名下的格陵蘭島的大陸架延伸部分。而俄羅斯和加拿大曾宣稱,該海嶺是自己領土的大陸架延伸。
瑞典也宣布不久將把一艘動力很強的破冰船開到北極點,停在那裡進行長期的「科學研究」。
對北極領土早在20世紀20年代就有過一輪爭奪,當時英國、俄羅斯、丹麥、挪威等國都想進入斯匹次卑爾根群島。
這些國家在1921年召開斯匹次卑爾根會議,簽訂條約,決定該地區的領土主權歸挪威,但其他簽署條約的國家有權利在這個地區進行非軍事活動,如采礦、漁業、科學調查等。中國也是締約國之一。
冷戰時期,蘇聯在北極曾建立31個冰漂浮站,進行水文、氣象調查,以及海底測量,「還有一個重要作用就是監聽美國方面的各種活動」。
對北極的爭奪,不限於北極圈內的國家,圈外國家近年在北極的活動也非常頻繁。
德國、英國的破冰船每年都去北極考察。日本沒有派出破冰船,但它的海洋調查船每年會和美國、加拿大聯合對北極進行考察。
法國、義大利、韓國都在斯匹次卑爾根群島建立了考察站。中國的首個北極科學考察站黃河站也於2004年7月在這個群島上建成。
嚴寒的北極過去只是探險者的聖地。可是近年來隨著氣候變暖、海冰退卻,北極資源開採的成本在降低。通常的說法是,全世界大約有25%的油氣資源隱藏在北極,北極因而有「第二個中東」之稱。北冰洋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西北航路,也有望成為未來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黃金通道。
爭奪「第二個中東」的新一輪激戰由此打響。2008年8月23日,俄羅斯世界海洋地質和礦產資源研究所副所長維克多·波謝洛夫宣布,對從北冰洋底提取的土壤標本的初步研究表明,北冰洋大陸架是俄羅斯領土。這一科考成果使俄羅斯更有可能在200海里經濟區之外再得到120萬平方千米的北冰洋領土,從而擁有蘊藏於此處的90億~100億噸油氣資源專屬開發權。
成立於1989年的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是中國唯一專門從事極地考察的科學研究和保障業務中心。目前中國對北極的介入比較有限,僅限於科學考察,研究的范圍也主要是氣候變化及其對環境的影響,還沒有開展過對於北極資源的具體調查。
而一些北極圈國家憑借地利之便,對北極石油的勘探與開采工作早已展開。挪威對巴倫支海的石油已進行過系統的勘探,按照它的時間表,到2025年左右就可以實現對歐洲石油的供應,「它是將北極的石油作為一種戰略儲備來供應歐洲的」。
美國阿拉斯加以北的大陸坡除了自1968年以來,出產了140億桶的原油外,同時還能夠產生大量的地熱資源。俄羅斯在巴倫支海和喀拉海的勘探也已展開多年。
還有拉普捷夫海、西西伯利亞海、東西伯利亞海等油氣資源也很豐富,但具體勘探工作還沒有開展。
二、俄羅斯邊緣海域沉積盆地的油氣潛力
如圖11-2所示,俄羅斯周邊海域的面積為620萬平方千米,水深為200~300米的大陸架面積為420萬平方千米,這些面積90%以上為油氣遠景區(為陸地遠景面積的2/3)。其中200萬平方千米面積屬北極西部(巴倫支海、喀拉海),100萬平方千米屬北極東部(拉普傑夫海、東西伯利亞海、楚科奇海),80萬平方千米屬遠東海區(白令海、鄂霍茨克海、日本海),南部海域(亞速海—黑海盆地和裏海盆地的一小部分)及加里寧格勒周圍波羅的海海域的一小部分共為10萬平方千米。俄羅斯周緣海域潛在的可采烴石油當量儲量為900億~1000億噸,北極西部港灣區占上述總量的60%~70%。天然氣預測儲量與石油相比占優勢,石油所佔比重不超過15%~20%。

圖11-2俄羅斯地理圖
瀕臨北極的西西伯利亞油氣區是世界第二大油氣富集區,又名「秋明油氣區」,為俄羅斯最大的油氣區和世界著名油氣區之一。主要在秋明州和托木斯克州,部分延伸到鄂木斯克及新西伯利亞州、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北部。油氣遠景區面積160萬平方千米。50年代後期發現。20世紀80年代初已探明的油氣田250多個,原油探明儲量48億噸,天然氣25.2萬億立方米,分別佔俄羅斯石油、天然氣探明儲量的半數以上。油田主要分布在鄂畢河中游沼澤區,主要有:薩莫特洛爾、烏斯季—巴雷克、普拉夫金斯克、馬蒙托夫、西蘇爾古特、蘇維埃、費奧多羅夫等。天然氣多分布於北極圈地區,特大型氣田有:烏連戈伊、揚堡、扎波利亞爾內、梅德韋日耶、波利亞爾內等。薩莫特洛爾和烏連戈伊是俄羅斯最大的油氣田。60年代初、中期大規模開采。1984年產原油3.78億噸,天然氣3310億立方米,分別占同年蘇聯原油和天然氣產量的61.7%和56.4%。建有多條大口徑輸油、輸氣管道通往烏拉爾、西西伯利亞、俄羅斯歐洲部分、東歐及西歐各國。
三、北極的開發難度
北極油田的儲量既然那麼大,為什麼對它的開發卻沒有什麼進展呢?
一是對北極油田的儲量並沒有一個十分准確的測定。世界石油資源權威評估機構美國地質勘探局稱,由於北極的油田是在厚厚冰層的覆蓋之下,無法進行地質探礦,因此無法做出科學的判斷,所以沒有公布儲量數據。但美國能源信息署和歐盟的一些專家則認為,北極地區即使保守地估算,原油儲量也有1000億~2000億桶。
二是北極嚴酷的氣候條件。北極地區不僅嚴寒,而且冬天在極夜的情況下一片漆黑,根本無法進行作業。還有撞上巨大冰山的危險,油田的開發成本相當高。據有關專家的推定,原油的生產成本將達到一桶30美元,與中東地區一桶3美元的成本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因此,1998年雖然計劃過從巴倫支海的油田通過具有破冰功能的油輪將原油運輸到摩爾曼斯克,但由於當時的亞洲金融危機,原油價格驟跌至一桶11美元,計劃被迫擱淺。
但是隨著原油價格的上漲,使情況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油價達到一桶70美元之後,即使伴隨著風險,生產成本高,但仍是可以產生經濟效益的。因此,芬蘭、德國、荷蘭、英國、義大利等歐盟國家和俄羅斯、挪威等已經開始推進一項被稱為ARCOP的計劃,著手解決油田開發和原油輸送問題。該項計劃是從2003年開始實施的,計劃實施之初受到過原油價格低迷的影響,但現在價格的上漲等於吹來了順風,技術上和成本核算上都使生產和輸送成為可能。在日本意識到北極油田的重要性之前,在遼闊的北冰洋上,圍繞原油開發而展開的爭奪戰已經拉開了序幕。
而高緯度地區海底油田開發技術的進步也是日新月異。成本更低、具有破冰能力的30萬噸級油輪的建造,能夠抵禦冰山撞擊的堅固的原油生產平台的建設,直接在北冰洋上將天然氣液化並用運載能力15萬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氣運輸船運輸天然氣等,這些新技術的確立都給大石油公司帶來了希望。
新技術的開發加上原油價格的持續高漲,北極油田的開發有可能從根本上改變世界的原油供需結構。向歐盟國家大舉出口石油和天然氣、對歐洲經濟具有絕對影響能力的俄羅斯,將藉助北極油田的開發進一步提高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北極,一個美麗的冰雪世界,一個擁有巨大潛力的能源世界,冰封下的「黑色寶藏」誘惑著周邊的各國,蠢蠢欲動。但是對北極的開發潛在的巨大威脅是對全球環境的影響,北極對地球氣候的調節作用是非常關鍵的,若對於進行石油開采必將產生很大破壞,因此,寶藏的取得應首先以保護環境為出發點,甚至為了保護環境而讓寶藏永存地下。

❷ 甘肅的慶陽市石油資源豐富嗎

隨著大慶油氣資源的逐漸衰竭,長慶油田已經取代了大慶,成為目前國內第一大油田。而長慶油田近1/3的原油產量出自甘肅慶陽這座城市,坐擁近50億噸油氣資源,近幾年持續發現億噸級油田,因此它被稱為中國最有希望成為下一個大慶的石油城之一。

慶陽所在的甘肅省地形復雜,被劃分為河西走廊、隴南山地、黃土高原、祁連山等六大區塊。慶陽則位於黃河中下游黃土高原溝壑區,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隴東。

曾有一句廣為流傳,“世界上唯一的一塊黃土高原在我國西北,西北典型的黃土高原在隴東。這片雄渾的大地有厚厚的土層,似乎是天生為農耕而存在。

雖然慶陽市的GDP位居甘肅省第二位,但是能拿的出手的大企業不多,發展之路過窄,如何才能抓住油氣資源帶來的紅利?

為了改變現狀,慶陽市在2015年提出了提高煉化產能的目標,把慶陽石化公司的年加工石油能力增加到600萬噸,並且計劃到2020年,使慶陽石化公司的年處理原油能力達到千萬噸級。

當前如此秉異的石油資源天賦,國內沒有其他城市可以匹敵,慶陽也將當之無愧成為我國最具潛力的石油城市。

❸ 大慶油田的鑽探深度

據介紹,在《日本現代史》里,經常能看到「如果當初找到大慶油田將如何如何」的詞句,他們為沒能在戰前找到大慶油田始終感到「遺憾」。原東京工業大學教授森川清在回憶「滿洲的石油開發」時說,之所以沒能找到大慶油田,「是因為戰前日本鑽探的深度只達到大約700-800米,鑽探技術是難以達到足夠的深度。」實際上,標志大慶油田發現的第一口油井———松基三井,恰恰是開鑽到1357-1382米之間的油層才出油的,這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這種說法。
對此,最有啟發性和權威性的還是我國地質大師黃汲清的說法,他和李四光一起是「陸相地層生油」理論的提出者,他還是大慶油田的主要發現者。他曾講:日本人在東北找了30年沒有找到油田,那是因為他們不懂得陸相地層可以生油。對此,日本地質史學者也認為,從根本上說不是鑽探設備不行,而是「探礦思想的問題」。
科學,發現了大慶;科學,同樣迅速地發展了大慶。
早在1964年,大慶就在全國率先提出了向科學進軍的口號。這個口號,當時曾是那樣地激勵著各行各業的建設者。
據介紹,一口井打到底,在800—1200米之間,通常有100多個含油的砂岩層,最厚的達20米,最薄的僅0.2米。大慶人的工作對象就在這千米之下的岩層中———那被他們形象地稱為「地宮」的地方。在那裡,整個石油開采系統是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黑箱」,開采工作如同一項「隱蔽工程」。
如何保證油井准確打入有開采價值的油層?怎樣確定不同性質的油層層性以採取相應的配套技術?在開采過程中,以怎樣隨時掌握油層的變化以改進完善工藝保持穩產?所有這一切,唯有通過可靠的數據,通過一系列反復試驗才能找到答案。這便構成了大慶科學的求實精神的客觀基礎。
———大慶油田進入開發後期高含水階段後,油田綜合含水已高達90%,儲采結構嚴重失調,成本攀升和效益下降矛盾突出,油田開發難度超過了以往任何時期。對於油田二次創業的艱難,有人形象的比喻:「油田綜合含水達到90%,就好比人被水淹到了脖子,含水95%相當於淹到了嘴,含水達到98%就要遭受滅頂之災!」
從歷史上看,一般油田的開采高峰只能維持三五年,以後產量就會遞減。但憑什麼大慶油田的產量長期保持在5000萬噸的水平線上?一項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的《高含水長期穩產注水開采技術》,硬是使大慶油田地質儲量由原來的26億噸增加到48億噸,相當於又找到了一個大慶油田。
———石油是不可再生的資源,進一步提高已開發油田的採收率非常重要。大慶油田自上個世紀70年代就開始這方面的研究和實踐,至2013年以來聚合物驅油技術已經在大慶等油田開始成功應用,大慶的科技工作者還在世界首創出一種更大幅度提高原油採收率的方法———泡沫復合驅油技術。僅大慶油田適用該技術的地質儲量就達近20億噸。專家認為,這是我國石油開采領域中為數不多的原始創新技術,這不僅是現今中國石油工業技術創新的亮點,對於世界石油開采也將是一場革命性的技術進步。

❹ 黃土高原上的五線小鎮,探明50億噸石油,會成為第二個大慶嗎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有一句話在石油工人中廣為流傳:為祖國加「油」,為民族爭「氣」,可見石油和天然氣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很重要。石油也是美國統御全球的三大戰略之一,在全世界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掌握石油資源就相當於手中握著一座「金山」,

我國意識到了石油的重要性,在石油開發和石油儲存上下了很大功夫。很多人都知道「鐵人」王進喜的故事,在那個年代我國開採石油的技術還不成熟,但大家都有滿腔熱血,想要為祖國的建設注入一份力量。

加上國家的大力支持,慶陽的石油、天然氣還有煤炭產業,這些都給慶陽當地居民帶來了就業機會,而且這幾種產業也能互通,只要多加利用,慶陽能得到很多的發展機遇,未來的發展空間還是很大的。

慶陽原本只是一個小城市,因為石油的發現,變得不那麼低調了。由50億噸石油帶來了石油和其衍生產業,能有效的刺激這個城市的經濟發展,這個城市未來的發展不可估量,很有可能成為下一個「迪拜」。

其實一個城市重不重要不能只看它的能源儲量,又或者是發展空間,它的文化底蘊和發展戰略也是很重要的。如果有很好的資源,但是不懂得利用,那麼也是一種浪費,就算國家有意扶持也還是起不到作用。

希望慶陽能夠抓住這個機會,有效地做到資源轉化,推動當地的經濟發展,相信下一個「迪拜」就是這里。

❺ 誰告訴我億噸級油田什麼概念 能有多少經濟 和石油大國年產數量對比

中國07年的數字是,一年耗掉石油3.3億噸,十億噸其實沒多少。美國人80年代開始就不採自己的石油了

❻ 中國石油儲量多少億噸

中國的石油儲量60億噸,在世界排名第八位。前七位分別是美國、俄羅斯、沙特、伊朗、伊拉克、加拿大、阿聯酋。中國石油儲藏量僅佔世界總量的2.3%,可開采年限只有20.6年,大大低於世界平均年限42.8年。
石油是一種戰略儲備物資,而戰略儲備的主要經濟作用是通過向市場釋放儲備油來減輕市場心理壓力,從而降低石油價格不斷上漲的可能,達到減輕石油供應對整體經濟沖擊的程度。對石油進口國而言,戰略儲備是對付石油供應短缺而設置的頭道防線,但其真正的作用不在於彌補損失的進口量,而在於抑制油價的上漲。

❼ 五億噸原油儲量是什麼概念

五億噸原油儲量是什麼概念?
南堡油田10億頓的儲量是什麼概念?一噸=多少桶?
一噸原油要美元!摺合人民幣一噸呀!
截至年年底,全國石油剩餘經濟可采儲量20.43億噸,天然氣剩餘經濟可采儲量億立方米。剩餘經濟可采儲量是指一國或一公司探明的已開發石油經濟可采儲量與扣除累計產量後的差值,反映出在一定的經濟、技術條件下,國家或...
那你覺得南堡油田10億什麼概念?
我國發現儲量規模10億噸大油田是一個什麼概念?
18年石油價格開始回暖,中石油業績也開始好轉並且在當年創出了階段新高,只是在第二次沖擊九元的壓力位時無果,之後一路下跌,並在今年創出了歷史新低。中石油曾被視為「亞洲最賺錢公司」的中國石油,回歸A股12年,價格跌幅80%,類似蒸發市值超7.2萬億元。要知道,美股的蘋果總市值高位時也不過是1萬億美元,疊加如今的匯率,接近7.2萬億元,也就是說,12年,中國石油整整跌沒了一個「蘋果」。貴州茅台總市值已經超過1.43萬億元,港股騰訊控股總市值是2.8萬億元,阿里巴巴3.2萬億,也就是說12年,中國石油失去的實質可以完全收購阿里巴巴、騰訊控股,外加90%以上的貴州茅台股份,是不是非常可怕。那麼中石油為何跌跌不休呢?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一、中石油上市估值太高在中石油發行的那個年代,人們太瘋狂,人們被忽悠了。不是中石油現在跌得太多,而是中石油的發行價格太高了。當然,我並不是說目前它的股價高估了。當時發行的股票少,很多銀行股都是四五十倍市盈率,估值很高,就像現在的新股,上市之後炒作得很高。需要好幾年的時間,來消化估值。二、過往股價表現不好中石油過往股價的表現,簡直是糟糕透頂。上市當天四十八元的股價即是歷史新高,14~15年牛市,上證指數從不到兩千多上漲到了我五千多點,幾乎翻了三倍,很多個股的漲幅都在五倍以上,中石油遠遠跑輸大盤。無論是牛市還是熊市,中石油的表現都一如既往地穩定。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滿倉中石油。三、夕陽產業周期股巴菲特提到的是行業因素,他在30美元/桶買入中石油,美元/桶賣出,因為石油類公司就是與石油價格有關系。這就是白馬股擇時現象,只博弈行業景氣周期;而我們看到可口可樂核心資產,巴菲特擇價購買後,始終沒有任何賣出,其能持續增值才有中長期持有的價值,這就是不同類資產不同策的意義。

❽ 1.4億噸石油是什麼概念

相當於兩個半個中國的最大油田——
大慶油田
,或者三個中國第二大油田——
長慶油田

按照目前國際油價92美元/桶的價格計算,相當於接近5000億RMB的產值。

❾ 億噸級油田是什麼概念,儲量是數億噸的意思嗎

涉及到換算,按照冀東的油質大約是7.0-7.3桶每噸10億噸也就是70億桶,以65美元/桶,40%的採收率計算大約是1820億美元。明白?不明白就再實際一點換算成2007年5月20日人民幣(1:7.66)總計13941.2億人民幣,可以買33800最低配的QQ汽車41246153輛呵呵!

❿ 地球上有多少石油

地球上到底有多少石油? 法國石油研究所估計,世界石油資源的極限數可能是一萬億噸,至少是現在探明的常規石油儲量的十倍。而可採石油儲量的極限數在二千六百億噸左右,如果包括深海(二百米以上)和南北兩極地區,可達三千億噸。其中有一千三百五十億噸埋在海底。 這是對地球石油資源的比較 新的估計。現在 世界上誰也不能 精確地回答地球 上到底有多少石油這一間題。 另據美國《油氣雜志》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一期報道,截至一九七八年底,世界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為八百七十八億噸。大致分布為:中東五百零六億噸;歐洲一百三十四億噸;拉丁美洲和北美洲一百零三億噸;非洲七十九億噸;亞洲及大洋洲五十四億噸。從國家來說,儲量超過十億噸的有十四個國家。其中有四個國家儲最超過五十億噸,它們是:沙烏地阿拉伯、蘇聯、科威特和伊朗,有三個國家集中在波斯灣地區。沙烏地阿拉伯的儲量為二百二十七億噸,居首位;科威特和伊朗的儲量分別為九十億六千八百萬噸和八十億八千萬噸,分別占第三、第四位。第二位是蘇聯,儲量為九十七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