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東北石油管理局管道能用多少年
擴展閱讀
占研發費用比例怎麼算 2025-05-21 03:58:12
平和三紅柚什麼價格 2025-05-21 03:51:31
夫妻間過戶房產多少費用 2025-05-21 03:50:09

東北石油管理局管道能用多少年

發布時間: 2022-05-22 08:28:32

1. 管道保修期幾年

管道保修期應當是20年,
因為管道的使用壽命如果沒有特殊說明是20年,
因此管道的設計製造安裝檢驗應當滿足
設計壽命

在沒有特殊說明的情況下應當是20年。

2. 天燃氣管能用多少年

燃氣軟管的保質期一般為18個月,最長使用不能超過2年。

燃氣管具有安裝方便、連接可靠、耐腐蝕、不堵氣、柔軟性好、使用壽命長,可以任意彎曲而不變形、不阻氣等特點。表面軟性防護層材料具有更安全、更易清潔、美觀的特點,不銹鋼螺紋連接金屬軟管使用年限為8年。

PE燃氣管在中國的市政管材市場,塑料管道正在穩步發展,PE燃氣管、PP-R燃氣管、UPVC燃氣管都佔有一席之地,其中PE管強勁的發展勢頭最為令人矚目,其使用領域也十分的廣泛。

維護方法:

首先膠管應該一年半至兩年更換一次。更換時要選用燃氣專用的膠管,如果使用非燃氣專用膠管,或者膠管有僵硬、龜裂就會發生危險。膠管的安全長度在1.5米以內,如果膠管超長並從牆體中或窗戶玻璃中穿過,都存在安全隱患。

還有每次用完燃氣,只關閉爐具開關是不行的。據統計,只關閉灶具開關而不關閉燃氣管線上的閥門,已成為引發燃氣事故的一個主要原因。因為一旦老化的膠管或爐具承受不住壓力,就會發生燃氣泄漏。

3. 天然氣管道鐵管使用壽命是多少年

天然氣管道鐵管使用壽命如果設計圖紙上沒有明確應當是二十年。

4. 水管使用壽命多少年

1、使用壽命
一般民用建築冷、熱給水管設計壽命50年,在某些市政工程中則要求100年。塑料管材使用壽命取決於塑料材料本身,並與管道 工作溫度、工作壓力及管材壁厚密切相關。應該說,在合理的溫度范圍內,一定工作壓力下,選擇合適壁厚的交聯聚乙烯(PEX)管和無規共聚聚丙烯(PPR)管,其使用壽命都可達50年以上。在此,必須注意三個前提。根據塑料材料長期性能測試標准ISO/TR9080-1992,從理論角度所推導出的結論為:在70℃溫度范圍內,PEX、PPR管材使用壽命可確保50年。從德國標准DIN16892/3可看出,確保50年使用壽命條件下,PEX管材持續工作溫度極限為80℃,PPR管材持續工作溫度極限為70℃。
2、工作壓力、工作溫度
塑料冷、熱水管與各種傳統金屬管材有很大不同之處,在於其工作壓力與工作溫度的關聯度比較高。公稱壓力(PN)是指在20℃,50年使用壽命條件下,管材允許的工作壓力。這一概念,對於塑料管材是不適用的,並且毫無意義。例如:同為PN1.25MPa系列的PEX管材和PPR管材,其在95℃條件下,承壓(允許工作壓力的1.25-1.5倍)分別為0.66MPa、027MPa,且PEX管在此條件下預計其壽命為25年,而PPR管僅10年。在相關的冷、熱水塑料管國際標准中,都已不引用公稱壓力這一概念,而引入了使用條件分級這一概念。
PPR管又叫三型聚丙烯管,採用無規共聚聚丙烯經擠出成為管材,注塑成為管件。是歐洲90年代初開發應用的新型塑料管道產品。PPR是80年代末,採用氣相共聚工藝使5%左右PE在PP的分子鏈中隨機地均勻聚合(無規共聚)而成為新一代管道材料。它具有較好的抗沖擊性能和長期蠕變性能。
PPR管的介面採用熱熔技術,管子之間完全融合到了一起,所以一旦安裝打壓測試通過,絕不會再漏水,可靠度極高。但這並不是說PPR水管是沒有缺陷的水管,耐高溫性,耐壓性稍差些,長期工作溫度不能超過70℃;每段長度有限,且不能彎曲施工,如果管道鋪設距離長或者轉角處多,在施工中就要用到大量接頭;管材便宜但配件價格相對較高。從綜合性能上來講,PPR管是性價比較高的管材,所以成為家裝水管改造的首選材料

5. 東北石油局情況怎麼樣

東北分公司地處松遼盆地南部地區,總部機關設在吉林省長春市。主要勘探區分布在吉林省四平市、公主嶺市、長嶺縣、農安縣、乾安縣等縣區。新區勘探在內蒙古自治區通遼、開魯境內,面積2.66萬平方公里,全區總勘探面積3.5萬平方公里。
到2004年末,東北分公司(局)先後勘探開發了四五家子、八屋、孤家子、秦家屯、伏龍泉等10幾個油氣田和含油氣構造,輸氣能力達到70萬立方米/日,原油150噸/日。累計生產原油29萬噸,生產天然氣14億立方米,產銷二氧化碳24萬噸。通往一汽、長春市、吉林市、四平市、公主嶺市、長嶺縣等鄉鎮輸氣管線500多公里。為數百萬戶城鎮居民和數十家大中型國有企事業單位提供天然氣能源。占供應吉林省天然氣能源市場90%以上的份額。為振興吉林老工業基地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2004年油氣勘探取得7項重大突破性成果,圓滿完成23萬噸產量目標。按照集團公司整體部署要求,制定了企業發展和改革目標: 2005年油氣產量力爭突破23萬噸目標,從2006年開始,實現油氣產量年增10%,"十一五"油氣產量要達到30萬噸油當量,二氧化碳銷售年增1萬噸,"十一五"末達到銷售 6萬噸。企業按照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獨立核算的管理模式並於2005年正式運行,逐步向"一企一制"過渡。整合後的東北分公司(局)下設8個直屬單位,正式職工800人,高級職稱人數占總數40%以上,固定資產7.07億元,成為中石化在東北地區新的亮點。
2005年總部下達的油氣產量目標是23萬噸油當量,其中原油5.5萬噸,天然氣1.8億方,新增天然氣控制儲量10億方,新增天然氣探明儲量 10億方,天然氣預測儲量10億方,新增石油探明儲量200萬噸,新增石油控制儲量200萬噸,石油預測儲量200萬噸。完成二氧化碳銷售3.3萬噸,新建原油產能1.01萬噸,天然氣0.68億方,新鑽油氣發現井2-3口井,達到80萬/日產天然氣,150噸/日產原油的目標。
到2004年末,東北分公司勘探區塊累計完成二維地震6544平方公里,完成三維地震1243平方公里,共完鑽探評井151口,總進尺29.53 萬米。共發現10個油氣田,探明含油麵積17.7 平方公里,探明石油地質儲量1945萬噸,探明含氣面積43.9 平方公里,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 17058億立方米。

6. 石油管道

華北、中部地區原油管道

華北地區有大港油田、華北油田,都敷設有外輸原油管道,華北地區的煉化企業,有地處北京燕山的東方紅煉油廠和大港煉油廠、天津煉油廠、滄州煉油廠、石家莊煉油廠、保定煉油廠、內蒙古呼和浩特煉油廠。原油管道總長度1847.4公里。

華北地區最早修建的原油主幹線是秦皇島至北京的秦京線,為北京東方紅煉廠供應原料油。秦京線1974年4月開工,1975年6月19日投產。管道全長324.6公里,年輸油能力600萬噸。穿越河流11處,鐵路14處,公路40處,跨越河流(永定河1574米)和水渠5處。由洛陽石化設計院(中國石化洛陽石化工程公司)設計,管道三公司和江漢油田建設公司施工。

大港至周李庄輸油管線1968年建設,這條管道是大港油田惟一的一條原油外輸線。起點多次發生變化。總長210.5公里,年輸能力500萬噸。

任丘至滄州原油管道,1976年元月1日開工,4月1日投產,全長109公里,年輸油能力500萬噸,1983年經過改造,年輸油能力770萬噸。以華北油田為源頭的原油管道,還有任滄復線;任滄新線,任京線(任丘至北京)、滄臨線(滄州至臨邑),河石線(河間至石家莊)、任保線(任丘至保定)、阿賽線(阿爾善至賽汗塔拉)。

中部地區油田,分布在湖北和河南兩省境內,有江漢油田、河南油田和中原油田,主要煉油企業有湖北荊門煉油廠和河南洛陽煉油廠。原油管道總長度1347.5公里。

江漢原油管道有潛荊線(潛江至荊門),1970年建成,全長90公里,年輸能力170萬噸。

河南原油管道有魏荊線(魏崗至荊門)和魏荊復線。

中原原油管道有濮臨線(濮陽至臨邑)、中洛線(濮陽至洛陽)及中洛復線。

另外,港口至煉廠原油管道總長度859.3公里。

東北地區原油管道

東北地區是原油生產的主要基地,有大慶油田、遼河油田和吉林油田,原油產量大約佔全國總產量的53.5%,原油管道達3399.6公里。

大慶油田從1966年起,年產量達到1066.89萬噸以後,探明的石油資源並未全面開發。1970年7月,周恩來總理和李先念副總理,同餘秋里、康世恩商議,決定提前動用大慶油田的後備資源,並決定集中資金修建大慶原油的外輸管道。1970年8月3日,東北管道建設領導小組開會正式籌備,命名為東北「八三工程」。

東北「八三工程」的起步,是從搶建大慶至撫順的慶撫線開始的,這條管道從黑龍江肇源縣茂興穿越嫩江後,向南經吉林省的松源、農安、長春、公主嶺、梨樹、四平,進入遼寧省的昌圖,經鐵嶺,終至煉廠較為集中的工業城市撫順。末站設在撫順康樂屯,以支線向撫順石油一廠、二廠、三廠供油。慶撫線全長596.8公里,其中直徑720毫米的管線558.6公里,1970年9月開工,1971年8月試運行,10月31日正式輸油。工程總投資2.93億元,年輸油能力2000萬噸。建設長距離、大口徑、輸送「三高」原油的管道,這在中國是第一次。

慶撫線建成以後,指揮部正式組建了勘察設計研究所(以後與管道局設計院合並為管道勘察設計研究院),施工隊伍也全部調入,正式編為管道工程一處、二處、、三處(以後更名為管道一、二、三公司)。此後的續建工程在形成了專業隊伍的情況下,改變了人民戰爭式的做法,1972年開工建設了鐵嶺至秦皇島管道,1973年10月開工建設了大慶至鐵嶺復線,1974年10年開工建設了鐵嶺至大連的管道。在此期間還建成了撫順至鞍山煉廠、石油二廠至遼寧電廠、丹東至朝鮮新義州、盤錦至錦西石油五廠等短距離管道。到1975年9月,5年中建設輸油管道8條,共2471公里,其中主要干線2181公里,形成了以鐵嶺站為樞紐,聯接大慶至撫順、大慶至秦皇島和大慶至大連的3條輸油大動脈,東北管網逐步形成。

東北「八三工程」,為中國管道建設探索出了符合中國國情的組織建設和管理模式,奠定了中國原油管道勘察設計、工程建設和運行管理中各項規范的基礎。

華東地區原油管網

華東地區主要油田為山東勝利油田,是繼大慶油田之後建成的第二大油田。勝利油田投入開發後,陸續建成了東營至辛店(1965年),臨邑至濟南(1972年)兩條管道,直接向齊魯和濟南的兩個煉廠輸油。1974年,東營至黃島管道建成後,原油開始從黃島油港下海轉運;1975年後,開工修建了山東至儀征、東營至臨邑的管道,開成了華東管道網,原油又可從工江儀征油港水路轉運。1978年建成河北滄州至臨邑、1979年建成河南濮陽至臨邑的管道,華東油田和中原油田的部分原油,也進入了華東原油管網。長江北岸的儀征輸油站(油庫)成為華東地區最大的原油轉運基地,除供應南京煉油廠用油外,通過儀征油港轉運長江沿岸各煉油廠。華東地區原油管道總長度2718.2公里。

華東原油管網是從修建臨邑至南京的魯寧線時開始籌劃的,後只修建至江蘇儀征,仍稱魯寧線;魯寧管道的建設,地跨山東、安徽、江蘇3省。這條管道建設中,指揮部提出了「管道為業,四海為家,艱苦為榮,野戰為樂」的響亮口號。魯寧線1975年10月20日正式開工。1978年7月建設投產,全長652.58公里,年輸能力2000萬噸,由管道勘察設計院設計,管道一、二、三公司施工。

東營至辛店(東辛線),1965年元月開工,12月完工投產。全長79.36公里,設計年輸油能力540萬噸,支線7.5公里。

臨邑至濟南(臨濟線),1973年建成投產,全長67.3公里,年輸油能力110萬噸,穿越大型河流3處(黃河、徒駭河、小清河),黃河穿越採用頂管方式施工。

臨邑復線,1991年建成投產。全長69.5公里,年輸油能力150萬噸。復線穿越大小河流41處,干線公路7處,鐵路3處,黃河穿越採用沖砂沉降法施工,臨齊線、臨濟復線由勝利油田設計院設計,勝利油田建設公司施工。

東營至黃島(東黃線),1973年建設,1974年7日投產,原長248.93公里,由勝利油田設計院設計,勝利油田建設公司施工。管道局接管後,1984年對全線進行了技術改造。管線全長245.32公里,年輸油能力1000萬噸。1986年7月,東黃復線建成後,東黃線隨即掃線停輸。1998年8月23日恢復輸油(東黃線輸勝利油,東黃復線改輸進口油),改造和恢復工程,由原管道勘察設計院設計,管道四公司和勝利輸油公司所屬管道安裝公司施工。

東黃復線,1985年開工,1986年7月17日投產。全長248.52公里,設計壓力6.5兆帕,年輸油能力2000萬噸。這是中國建設的第一條自動化輸油管道,由管道勘察設計院設計,自動化部分與國外公司聯合設計,管道二、三公司施工。

陸上成品油管道

中國最早的長距離的成品油管道是1973年開工修建的格接成品油管道,起自青海省格爾木市,終於西藏自治區拉薩市。1977年10月全部工程基本均完工。管道全長1080公里,年輸送能力25萬噸。

格拉成品油管道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組織修建,由總後勤部青藏兵站部輸油管線團進行格拉線穿越長江源頭楚瑪爾河、沱沱河、通天河等108處河流,翻越昆侖山、唐古拉山等9座大山。有900多公里管道處於海拔4000米以上(最高處5200多米)的嚴寒地區,有560公里鋪設在常年凍土地帶。凍土層厚度從幾米到上百米,有冰椎、冰丘、爆炸克水鼓丘,還有厚層地下水,熱融滑塌等特殊不良地質現象。難題多,施工難度非常大。格拉線是國內首次採用的順序輸送工藝,順序輸送汽油、柴油、航空煤油和燈用煤油4個品種5種型號的油品。為青藏公路沿線加油站和拉薩供油,軍地兩用。

格拉線通油之後,不僅有利於邊防戰備,也為世界屋脊的西藏注入了生機,創造了經濟繁榮。可以說石油流向哪裡,哪裡的經濟生活就發生質的變化,從而確立了「石油經濟」的西藏的特殊地位。

距離較長的成品油管道還有1995年建成的撫順石化至營口鮁魚圈管道,全長246公里;1999年建成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和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的管道,全長185公里;2000年10月22日開工建設的蘭州至成都至重慶的管道,全長1200多公里,目前正在建設中。

西北地區輸氣管道

靖邊至北京的陝京線,是國家的重點工程,也是早期西氣東輸的骨幹工程,為目前國內建設水平最高的輸氣管道。

靖邊至北京的陝京線,是國內第一條長距離、大口徑和高度自動化的輸氣管道。1996年3月開工,1997年9月10日建成,全長918.42公里,設計壓力6.4兆帕,年輸氣能力不加壓13.2億立方米。投產後二期加壓站(榆林壓氣站)於1999年11月10日建成,年輸氣能力達到22億立方米。三期加壓(黃河西及應縣加壓站)於2000年11月15日建成,年輸氣能力達到33億立方米。

陝京干線起自陝西省靖邊縣長慶氣田天然氣凈化廠首站,終於北京石景山區衙門口北京末站,途經陝西、山西、河北、北京3省一市22個縣,並穿過3條地震帶,翻越呂梁山、恆山、太行山3座山脈,穿越無定河、禿尾河、窟野河、黃河、永定河5條大河。全線穿越河流230處、鐵路21處,大型公路131處。為了適應調峰需要,2000年1月6日建成大張坨地下貯氣庫和118.5公里配套管線工程,調峰能力為500萬立方米/日,年有效調峰量6億立方米。

陝京線各項工程採用了國際公認的先進標准。陝京線由管道設計院與國外公司合作設計,管道一、二、三公司,大慶、長慶、四川油建公司參加施工。

鄯烏線(鄯善至烏魯木齊),1995年9月26日開工,1996年9月30日完工,1997年3月10日正式供氣。全長301.6公里。穿越河流6處、鐵路6處、公路79處。

鄯烏線是國內自動化程度較高的輸氣管道。首次採用環氧粉末噴塗防腐。國內首次採用同溝敷設有通信光纜,長度310.78公里。

鄯烏線也是陸上首次按照國際慣例組織施工的大型項目。引入了監理制(監理范圍:從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施工、試運、驗收及投運一年的全過程監理)和第三方質量監督制。工程採用了總承包方式,又稱「交鑰匙工程」,也是國際工程市場通用的做法。

新疆塔里木油田,有油藏也有氣藏。氣藏儲藏豐富,開發遠景大,1996年累計探明天然氣儲量305.23億立方米,1996年開始敷設輸氣管道。20世紀末,探明天然氣儲量已達5000多億立方米。已建輸氣管道有塔輪線、輪庫線,西氣東輸至上海的干線也從這里為起點。

塔中至輪南(塔輪線)。1995年7月1日開工,1996年8月16日竣工,全長302.15公里,塔輪線也是中國第一條沙漠氣線,與塔輪輸油管線和通信光纜同溝敷設。

其他地區輸氣管道

河南濮陽至滄州(中滄線)。1985年4月1日開工,1986年4月28日完工,8月7日向滄州化肥廠供氣。全長361.89公里,設計壓力5.1兆帕,年輸氣能力6億立方米。管道穿越鐵路4處、公路38處、河流92處。首站裝有引進的半人馬座T4500型燃氣輪機及兩台離心式壓縮機和配套的附屬設備,是國內輸氣管道第一次採用壓氣設備。1999年19月20日更換新管,10月22日恢復運行。管道技術公司封堵作業處進行作業,原管道勘察設計院設計,管道二、三公司施工。

西北地區原油管道

西北地區是50年代初全國石油勘探的重點地區。1958年在甘肅蘭州建成了中國第一座引進的現代化煉油廠——蘭州煉油廠。1958年12月建成的克拉瑪依至獨山子原油管道,標志了中國長輸管道建設史的起點。西北地區原油管道總長.7公里。

花格線起於青海省西州境內的花土溝油砂山(油田集中處理),終於青海省格爾木市南郊,向格爾木煉油廠供油。1987年9月開工,1990年9月21日正式投產輸油,全長435.6公里,設計壓力6.27兆帕,年輸油能力100萬噸。由管道勘察設計院設計,管道一、三公司施工。1977年分兩期進行改擴建,輸油能力達到200萬噸。花格線採用的明線載波遠程式控制制自動化系統,在國內尚屬首次。花格線也是在高原地區敷設的第一條原油管道,管線最高點大烏斯山,海拔高度342米。

輪庫線(輪南至庫爾勒)是塔里木油田的第一條原油外輸管道,原油輪至庫爾勒後裝火車處運,1991年7月2日開工,1992年7月1日竣工投產。全長191.79公里,年輸能力100萬噸至300萬噸,管道勘察設計院設計,管道二公司施工。在設計施工中採用了多項新技術。例如,運用衛星遙感和衛星定位技術,優化了線路走向;自動化控制使用漢語進行操作,互動式圖象、圖形、語言綜合傳輸對生產單體進行監視管理;利用太陽能和風力發電,作為陰極保護電源等等。

塔輪線(塔中至輪南)是我國的第一條流動性沙漠管線,75%處於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中。1995年7月1日開工,1996年8月16日竣工投產,年輸油能力100至600萬噸。塔輪線全線302.15公里,同溝敷設有輸氣管道和通信光纜。

庫爾勒至鄯善(庫鄯線),這條管道是國內首次採用高壓力、大站距方案,首次採用鋼級為X65的鋼管。1996年6月開工,1997年6月30日竣工投產。全長475公里,設計壓力8兆帕,設計年輸能力,一期500萬噸,二期1000萬噸,全線採用先進的管道自動化(PAS)系統,管道穿越河流、溝渠、鐵路公路33處,開都河寬736.4米,定向鑽穿越,原管道勘察設計院與義大利斯南普及堤公司聯合設計,管道一、二、三公司,管道電信公司,四川油建,中原油建,洛陽公司等單位共同施工。

馬惠寧線(馬嶺至惠安堡至中寧)全長164公里,年輸油能力350萬噸,1978年8月開工,1979年6月投產。跨越河流、洪溝44處,穿越河流34處,鐵路2處,公路41處,管道勘察設計院設計,管道三公司施工。

7. 市政工程排水管道工程一般設計使用年限是多少

根據《城鎮給水排水技術規范》GB5078-2012第6.1.2的規定,城鎮給排水設施中主要構築物的主體結構和地下干管,其結構設計使用年限不應低於50年;安全等級不應低於二級。

構築物和管道結構的設計、施工及管理應符合下列要求:

1、結構設計應計入在正常建造、正常運行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各種工況的組合荷載、地震作用(位於地震區)和環境影響(溫、濕度變化,周圍介質影響等);並正確建立計算模型,進行相應的承載力和變形、開裂控制等計算。

2、結構施工應按照相應的國家現行施工及質量驗收標准執行。

3、應制定並執行相應的養護操作規程。

(7)東北石油管理局管道能用多少年擴展閱讀:

近年來, 我國政府加大對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 市政工程管網建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同時,各種排水管道品種不斷豐富,產量不斷增加,質量不斷提高。 在國外, 塑料排水管代替傳統材料管道已成大勢。

未來十年排污管道市場需求量巨大, 《國家化學建材產業 「十五」計劃和 2010年發展規劃綱要》指出:

2010 年我國埋地排水管道中,塑料管的使用量要達到30%, 「十五」期間我國城市排水管網平均每年新增管道長度超過 1 萬公里, 每年新增塑料排水管道 3000 公里以上。

根據建設部 《關於發布化學建材技術與產品的公告》 精神, 應用於排水的新型管材主要是塑料管材,其主要品種包括:

聚氯乙烯管 (PVC-U) 、聚氯乙烯芯層發泡管 (PVC-U)、聚氯乙烯雙壁波紋管 (PVC-U) 、玻璃鋼夾砂管 (RPMP)、塑料螺旋纏繞管 HDPE、 PVC、聚氯乙烯徑向加筋管 (PVC-U) 等。

8. 1990年前設計的管道的使用年限是多少

1990年前設計的管道的使用年限應當根據設計文件,
一般情況下如果不考慮疲勞循環,
使用壽命主要取決於腐蝕環境和設計腐蝕餘量,
如果有疲勞循環那麼壽命取決於疲勞壽命,
另外需要按照TSG D7005-2018確定安全狀態等級和壽命。

9. 天燃氣管能用多少年

兩年。

燃氣軟管的保質期一般為18個月,最長使用不能超過2年,燃氣軟管長度不應超過2米,如果超過2米就需進行整改,且中間不能有接頭。膠管兩端必須安裝管卡,膠管不能穿越牆體。同時燃氣軟管的保質期一般為18個月,最長使用不能超過2年。

另外,使用燃氣軟管一段時間後一定要經常檢查膠管是否發生龜裂、老化,以及是否被老鼠咬破。

(9)東北石油管理局管道能用多少年擴展閱讀

燃氣使用注意事項

一、使用燃氣後,務必同時關閉灶具開關和燃氣管道閥門;


二、經常檢查膠管連接處是否用卡子固定及膠管是否老化、開裂;


三、長時間使用燃氣必須通風換氣;


四、發現異味,立即敞開門窗,並及時撥打燃氣公司電話報漏;


五、一定要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燃氣具,嚴禁使用紅外線灶具;


六、請仔細閱讀燃氣購氣發票背面的燃氣安全宣傳內容。

10. 燃氣管道的設計使用年限不應小於多少年

不應小於30年。

根據GB 50494-2009 《城鎮燃氣技術規范》:

1、燃氣管道的設計使用年限不應小於30年(鋼質管道在腐蝕控制良好的條件下,壽命可超過30年;聚乙烯管道使用壽命一般可達40—50年);

2、暗埋的用戶燃氣管道的設計壽命不應小於50年(同建築的設計壽命)。

3、達到設計實現年限後,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確定繼續使用、進行改造或更換,繼續使用應制定相應的安全保證措施。

(10)東北石油管理局管道能用多少年擴展閱讀:

1、使用人工煤氣的快速熱水器、容積式熱水器和採暖熱水爐的判廢年限應為6年;

2、使用液化石油氣和天然氣的快速熱水器、容積式熱水器和採暖熱水爐的判廢年限應為8年;

3、燃氣灶具的判廢年限應為8年;

4、燃具的判廢年限有明示的,應以企業產品明示為准,但不應低於以上的規定年限;

5、以上規定以外的其他燃具的判廢年限應為10年。

6、燃氣熱水器等燃具,檢修後仍發生如下故障之一時,即使沒有達到判廢年限,也應予以判廢:

(1)燃燒工況嚴重惡化,檢修後煙氣中CO含量達不到標准規定;

(2)燃燒勢、熱交換器嚴重燒損或火焰外溢;

(3)檢修後仍漏水、漏電或絕緣擊穿漏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