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石油及石油蒸汽通過人體的什麼進入人體內可造成人身中毒
石油及石油蒸汽通過人體的呼吸系統進入人體的血液,可以造成人身中毒。
2. 化學品入侵人體的三個途徑包括
人體受到危險化學品損害的途徑:
1.消化道 主要是指由於口服或吞咽危險化學品,經消化道吸收進入人體內造成的毒害,也有可能造成灼傷,還有可能因接觸了有毒物質後未徹底洗凈,由於喝水或吃東西經消化道進入人體內。
2. 呼吸道 人類的生理機能決定了人類需要呼吸含氧量高、且不含污染物的空氣。但在事故救援、火災事故現場等環境的空氣中通常含有大量一氧化碳、氯化氫、氰化氫、硫化氫、氯氣、丙烯醛等有毒氣體,無法保證呼吸到充分清潔的空氣。一旦吸入含氧量低或有毒物的空氣,就會造成人體組織缺氧或毒害,導致人體損害或死亡。據有關資料表明:當空氣中一氧化碳的濃度為0.5%時,人經 20分鍾就會死亡;濃度1%時,人只吸幾口就會失去知覺,經1~2分鍾就會嚴重中毒,甚至死亡。而一般火災煙氣中,一氧化碳濃度可達4~5%,最高可達10%左右。氫氰酸氣體的毒性更大,可以使人「閃電中毒」而致死。
3. 皮膚和粘膜 皮膚主要是通過防護外界物理、化學效應來維持人體內部正常的「生態環境」,是人體最具威力的屏障。皮膚有三層:表皮、真皮、皮下組織。表皮含角質層,可以很有效地抗禦外界影響。表皮內層即真皮,含豐富的結締組織和血管、汗腺,另外還包含感受器...
人體受到危險化學品損害的途徑:
1.消化道 主要是指由於口服或吞咽危險化學品,經消化道吸收進入人體內造成的毒害,也有可能造成灼傷,還有可能因接觸了有毒物質後未徹底洗凈,由於喝水或吃東西經消化道進入人體內。
2. 呼吸道 人類的生理機能決定了人類需要呼吸含氧量高、且不含污染物的空氣。但在事故救援、火災事故現場等環境的空氣中通常含有大量一氧化碳、氯化氫、氰化氫、硫化氫、氯氣、丙烯醛等有毒氣體,無法保證呼吸到充分清潔的空氣。一旦吸入含氧量低或有毒物的空氣,就會造成人體組織缺氧或毒害,導致人體損害或死亡。據有關資料表明:當空氣中一氧化碳的濃度為0.5%時,人經 20分鍾就會死亡;濃度1%時,人只吸幾口就會失去知覺,經1~2分鍾就會嚴重中毒,甚至死亡。而一般火災煙氣中,一氧化碳濃度可達4~5%,最高可達10%左右。氫氰酸氣體的毒性更大,可以使人「閃電中毒」而致死。
3. 皮膚和粘膜 皮膚主要是通過防護外界物理、化學效應來維持人體內部正常的「生態環境」,是人體最具威力的屏障。皮膚有三層:表皮、真皮、皮下組織。表皮含角質層,可以很有效地抗禦外界影響。表皮內層即真皮,含豐富的結締組織和血管、汗腺,另外還包含感受器和皮脂腺,皮膚腺分泌含特殊成分的油脂可以潤滑皮膚,並且有防水功能,在某種程度上還可以防止細菌侵害。最內層皮膚便是皮下組織。人的皮膚因長期接觸水而引起的角質層變厚(如游泳者皮膚皺縮的手)或含水量過低引起的脫水(在冬天,手上、皮膚上會有緊綳乾燥現象)都會導致皮膚抵禦功能的下降;再就是與化學物質的接觸也會由於化學物質通過鹼性或酸性反應,或生成過敏性物質降低皮膚的抵禦功能。如果生皮膚病則更會降低皮膚的抵禦功能。雖然有些物質完全無法滲透到皮膚內,但也有一些有毒物質可以很容易地滲透皮膚進入人體內,對人體造成損害,例如:甲苯、二甲苯等溶劑,或以游離方式溶解於石油/汽油的物質,如四乙基鉛等。
3. 石油污染是怎麼造成的石油污染對人類會產生什麼危害
1978年3月16日,英國超級油輪「阿莫科·卡迪茲號」在荷蘭布列塔尼拋錨,船里22萬噸級石油傾流海洋,污染沙灘160餘千米。那麼,為何水上石油污染傷害極大呢?
石油,可提煉多種類型的然料,可作瀝青、可建香皂等日用具,它是當代日常生活至關重要的化學物質,對人們奉獻極大。可是,石油一旦泄露到地面或深海里它會給地理環境,尤其是深海產生極大污染。
海平面被石油污染,以上傷害會迅速產生。值得一提的是,它還會繼續長期性危害污染水域,比較嚴重的可持續數十年。海平面大規模的漂油,將減少表面海面太陽的接納量,進而浮游植物植物光合作用變弱、總數降低。那樣,以之為食的浮游動物總數也相對應降低,全部深海生物的多樣性被毀壞,比較嚴重危害水產業和養殖行業。此外,石油中的有害物會長期性儲留於海洋小動物身體,如人吃完這種海鮮產品,將危害人們身心健康。
由此可見,石油污染的確傷害極大。但當今一些石油輸出國因運送和存儲屢出難題,導致注入深海的石油總數大、頻次多,比如水上油氣井石油泄漏、運油船隻不幸遇難、船隻和貨輪洗艙的含油量廢水、沿海地區化工廠和輸油管線產生泄露安全事故等,都將產生大規模的深海石油污染。1991年1月產生的伊拉克戰爭,導致了迄今為止最比較嚴重的石油污染,其損害和傷害水平迄今難以估計。
4. 危險化學品對人體的毒害作用通過什麼途徑
人體受到危險化學品損害的途徑
1.消化道 主要是指由於口服或吞咽危險化學品,經消化道吸收進入人體內造成的毒害,也有可能造成灼傷,還有可能因接觸了有毒物質後未徹底洗凈,由於喝水或吃東西經消化道進入人體內。
2. 呼吸道 人類的生理機能決定了人類需要呼吸含氧量高、且不含污染物的空氣。但在事故救援、火災事故現場等環境的空氣中通常含有大量一氧化碳、氯化氫、氰化氫、硫化氫、氯氣、丙烯醛等有毒氣體,無法保證呼吸到充分清潔的空氣。一旦吸入含氧量低或有毒物的空氣,就會造成人體組織缺氧或毒害,導致人體損害或死亡。據有關資料表明:當空氣中一氧化碳的濃度為0.5%時,人經 20分鍾就會死亡;濃度1%時,人只吸幾口就會失去知覺,經1~2分鍾就會嚴重中毒,甚至死亡。而一般火災煙氣中,一氧化碳濃度可達4~5%,最高可達10%左右。氫氰酸氣體的毒性更大,可以使人「閃電中毒」而致死。
3. 皮膚和粘膜 皮膚主要是通過防護外界物理、化學效應來維持人體內部正常的「生態環境」,是人體最具威力的屏障。皮膚有三層:表皮、真皮、皮下組織。表皮含角質層,可以很有效地抗禦外界影響。表皮內層即真皮,含豐富的結締組織和血管、汗腺,另外還包含感受器和皮脂腺,皮膚腺分泌含特殊成分的油脂可以潤滑皮膚,並且有防水功能,在某種程度上還可以防止細菌侵害。最內層皮膚便是皮下組織。人的皮膚因長期接觸水而引起的角質層變厚(如游泳者皮膚皺縮的手)或含水量過低引起的脫水(在冬天,手上、皮膚上會有緊綳乾燥現象)都會導致皮膚抵禦功能的下降;再就是與化學物質的接觸也會由於化學物質通過鹼性或酸性反應,或生成過敏性物質降低皮膚的抵禦功能。如果生皮膚病則更會降低皮膚的抵禦功能。雖然有些物質完全無法滲透到皮膚內,但也有一些有毒物質可以很容易地滲透皮膚進入人體內,對人體造成損害,例如:甲苯、二甲苯等溶劑,或以游離方式溶解於石油/汽油的物質,如四乙基鉛等。
5. 石油工業會產生哪些廢氣,有哪些危害
石油工業尤其是石油煉制過程中會產生一定數量的有毒有害氣體。這些廢氣的來源有三:一是燃料燃燒,如車輛和內燃機設備的尾氣、加熱爐和鍋爐的煙氣,油田和煉油廠自備熱電廠煤粉的燃燒煙氣;二是石油天然氣開發、集輸、儲運、加工過程中,在井口揮發、放空或井噴泄漏的氣體,輸油管線、油罐泄漏氣體,煉油廠和石油化工廠生產裝置產生的不凝氣、釋放氣和反應的副產品氣體以及在廢水與其他廢棄物處理和運輸中散發的惡臭和有害氣體;三是石油天然氣企業附屬的機械廠和其他加工廠(管子站等)的氣體廢棄物(漆和塗料的揮發物等)。2001年,我國945個石油加工和煉焦企業共排放工業廢氣4205億立方米,佔全國工業廢氣總排放量的2.6%;180個石油天然氣開采企業共排放廢氣1064億立方米,佔全國工業廢氣總排放量的0.7%。但與石油天然氣工業部門的產值在全國工業總產值中所佔比例相比並不算高,例如,僅石油天然氣開採行業的產值就佔全國工業總產值的2.6%。
石油煉制裝置的加工能力通常為百萬噸級,因此廢氣排放量大,污染物成分復雜、毒性強、種類多、排放集中,危害性甚大。排放的污染物質在距生產裝置2千米處還可檢出。例如,煉油廠催化裂化裝置排出的再生煙氣含粉塵、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由於排放高度一般在100米左右,污染物擴散范圍較大。根據對勝利煉油廠催化裂化裝置下風向500米處進行測試,二氧化硫濃度為0.15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為0.079毫克/立方米,一氧化碳為0.211毫克/立方米。煉油廠添加劑生產裝置間歇排放的含氯化氫氣體,排放時在距裝置200米處空氣中氯化氫濃度為0.92毫克/立方米,附近的居民可以聞到令人不愉快的氣味。
石油燃燒時會生成一種叫苯並芘的物質,很容易被大氣中的飄塵吸附,通過呼吸進入人體,在肺泡和支氣管壁上長期滯留,可誘發癌變。還有統計表明,城市大氣中苯並芘的濃度每增加0.1微克/100立方米,則肺癌的死亡率將增加5%。在城市的工業區,苯並芘的污染水平較高,例如北京的重工業區,大氣中苯並芘的濃度最高時可達11.45微克/100立方米,市區達4.70微克/100立方米,而在林木茂密沒有工業污染的清潔區,苯並芘的濃度僅為0.24微克/100立方米。
由於石油煉制和化工行業排放的廢氣對空氣污染有一定影響,因此各企業都很注意對廢氣的處理。2001年我國石油天然氣開采和煉制行業通過燃燒工藝去除廢氣中的二氧化硫共40.4302萬噸,去除工業煙塵112.92萬噸,去除工業粉塵11.44萬噸。其中石油煉制企業的脫硫設施的脫硫能力達到2453.4噸/小時,僅次於火力發電行業。
6. 石油原油對人體有哪些危害
由於苯的揮發性大,暴露於空氣中很容易擴散。人和動物吸入或皮膚接觸大量苯進入體內,會引起急性和慢性苯中毒。有研究報告表明,引起苯中毒的部分原因是由於在體內苯生成了苯酚。
原油和油品儲存的主要方式有散裝儲存和整裝儲存,整裝儲存是指以標准桶的形式儲存,散裝儲存是指以儲油罐的形式儲存,儲油罐可分為金屬油罐和非金屬油罐,金屬油罐又可分為立式圓筒形和卧式圓筒形。
烴分類:
烴含有大量的能量。來自原油的許多產品,例如汽油、柴油和石蠟等都是利用了這一能量。烴有多種存在形式。最簡單的烴是甲烷,這是一種比空氣輕的氣體。含有5個及5個以上碳原子的長鏈都是液體。非常長的長鏈則是固體,例如蠟或焦油。
通過對烴鏈進行化學耦合,可以得到各種產品,從合成橡膠到尼龍再到特百惠家用塑料製品(Tupperware)所用的塑料都是這樣生產出來的。烴鏈幾乎無所不能。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原油
7. 生產性毒物進入人體的主要途徑有哪些
1、呼吸道:石油化工生產中的毒物,主要是從呼吸道進入人體。整個呼吸道的粘膜和肺泡都能不同程度地吸收有毒氣體、蒸氣及煙塵,但主要的部位是支氣管和肺泡,尤以肺泡為主。肺泡接觸面積大,周圍又布滿毛細血管,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有毒物質能很快地經過毛細血管進入血液循環系統,從而分布到全身。這一途徑是不經過肝臟解毒的,因而具有較大的危險性。在石油化工企業中發生的職業中毒,大多數是經呼吸道吸入體內而導致中毒的。
2、皮膚:脂溶性毒物,如苯胺、丙烯腈等,可以通過人體完整的皮膚,經毛囊空間到達皮脂腺及腺體細胞而被吸收,一小部分則通過汗腺進入人體。毒物進入人體的這一途徑也不經肝臟轉化,直接進入血液系統而散布全身,危險性也較大。
3、消化道:毒物由消化道進入人體的機會很少,多由不良衛生習慣造成誤食或由呼吸道侵入人體,一部分沾附在鼻咽部混於其分泌物中,無意被吞入。毒物進入消化道後,大多隨糞便排出,其中一部分在小腸內被吸收,經肝臟解毒轉化後被排出,只有一小部分進入血液循環系統。
(7)石油通過什麼途徑毒害人體擴展閱讀:
生產性毒物的存在形態
毒物在生產過程中以多種形式出現,同一種化學物質在不同生產過程中呈現的形式也不同。
生產性毒物在生產過程中常以氣體、蒸汽、粉塵、煙和霧的形態存在並污染空氣環境。如氯化氫、氰化氫、二氧化硫、氯氣等在常溫下呈氣態的物質是以氣體形態污染空氣的。一些沸點低的物質是以蒸汽形態污染空氣的,如噴漆作業中的苯、汽油、醋酸乙酯等。在噴灑農葯時的葯霧、噴漆時的漆霧、電鍍時的鉻酸霧、酸洗時的硫酸霧等,是以霧的形態污染空氣的。
弄清楚生產性毒物以什麼形態存在,對了解毒物進入人體的途徑,制定預防控制措施,以及採集空氣樣品,測定毒物濃度都有重要意義。
8. 石油對人體有哪些危害
石油所含的苯和甲苯等有毒化合物進入了食物鏈,從低等的藻類、到高等哺乳動物,無一能倖免。成批海鳥被困在油污中,它們的羽毛,一旦沾上油污,就可能中毒或死亡。此外油污將沾粘在其毛皮上,使其無法承受本身的重量,因而溺斃。已被油污污染的海豹,一次又一次躍出水面,試圖把皮毛上的油污甩掉,但最後終於精疲力竭,掙扎著沉入海底。海象和鯨等大型海洋動物,也面臨同樣厄運。此外潛在的損害更進一步擴展到事件發生地的生態系統中,存活下來的生物在受到沖擊後的數年中,受毒物的影響也將遺傳至數種生物的後代。
石油產品所含有的石油氣、苯和芳香烴、硫化氫都具有一定的毒性,當達到人體中毒極限,被人體所吸入後,將會導致人員中毒。①石油氣體對人的危害:石油氣體在不存在苯和硫化氫的情況下,導致人員中毒的臨界值(TLV)在300×10—6,相當於可燃下限(LFL)的2%,具體現象見表6—3。②硫化氫對人的危害:硫化氫的中毒臨界值(TLV)為10×10—6,超過此臨界值濃度的氣體對人員產生的反應見表6—4。③苯和其他芳香烴的危害:芳香烴包括苯、甲苯和二甲苯,芳香烴的中毒臨界值一般小於其他石油烴類物質的中毒臨界值,尤其是苯,其中毒臨界值為10×10—6。吸入較高濃度苯氣的人員臨床表現為血液和骨髓發生病變。④惰性氣體中有毒氣體:向儲油裝置中充加惰性氣體是防火防爆的有效手段,但在惰性氣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質,一旦被人體所吸入將會造成嚴重危害。其有害物質如下。氧化氮:一氧化氮為無色氣體,中毒臨界值為25×10—6。二氧化氮的中毒臨界值為3×10—6。二氧化硫:在惰性氣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為2×10—6~50×10—6,二氧化硫對人的眼睛、鼻、喉等器官有刺激作用,使人感到呼吸困難。一氧化碳:當燃燒不完全和燃燒緩慢時會產生200×10—6以上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為無色無味,中毒臨界值為50×10—6,其中毒機理為阻止血液吸收氧氣,引起化學性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