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阿克塞石油小鎮傳說
說到一些未解之謎其實也還是比較多的,各個地方都有,其實一般的也都還是比較好解決的,也都會有一些科學依據了,但是最近小編看到的一則故事就非常的讓人匪夷所思了,那就是這個阿克塞石油小鎮傳說,話說這個阿克塞石油小鎮一夜失蹤了,那麼這個說法到底對不對呢?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看看!
1、阿克塞石油小鎮一夜失蹤了嗎
阿克塞石油小鎮並沒有一夜失蹤啊,只是這個地方已經沒有人住了而已,大家都搬出這個地方了,核心原因就是這個地方的石油資源枯竭了,繼續在這里呆著無法生存下去了,所以大家都選擇了離開,並不是說有什麼神秘的力量讓這個阿克塞石油小鎮一夜失蹤的。
2、阿克塞石油小鎮簡介
石油小鎮位於在甘肅省酒泉市阿克賽哈薩克族自治縣內,以前因為石油資源豐富,所以漸漸有許多人在這里定居,這曾經也是繁華富裕的城鎮。石油小鎮里有它的行政機構、幼兒園、學校、醫院、工廠、教堂、街道、小巷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人們安居樂業,其樂融融。
後來石油資源逐漸枯竭,這里的人漸漸地搬離了這里,尋找新的家園,直至最後一個人離開,這里最終也變成了一座空城。現在,還能在這片廢墟中清晰地看到人們曾經生活過的痕跡。
石油小鎮被廢棄之後,人們稱它為博羅轉井,導航搜博羅轉井鎮這個名字可以找到這個地方。現在被當地人圈地劃片,進入要收費10-20元門票。
3、阿克塞石油小鎮傳說
石油小鎮就是【西風烈】【九層妖塔】的外景拍攝地---阿克塞石油小鎮。很多人覺著這是一個虛構的場景或是人造的臨時場地,但它卻是真實存在的。人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1983年石油小鎮被襲擊事件,讓小鎮在一夜之間毀滅。(不準拍攝軍事設施)
【九層妖塔】的劇情是根據1983年石油小鎮被襲擊事件改編的,被襲擊的第二天小鎮的繁華消失成為一片廢墟。電影中的小鎮給人無限的遐想,石油小鎮是為了實現現代工業藍圖而建,偏偏遇到了最古老的文明的獵殺,建立在荒漠之中的小鎮一夜之間變成鬼城。
這樣的巨變我們無法用驚心動魄來形容,影片中依舊聳立的雕塑寂靜無聲,感覺不再是豐碑而是墓碑。石頭雕塑可以不滅,但雕塑所代表的精神已不再有任何回響。在這里站久了不免讓人發慌發憷。小鎮被襲擊事件當年被封鎖,很少有人知道,但經過我們的考研證實小城當時是存在的,確確實實是有人居住過的,幼兒園、學校、醫院、政府機構等城鎮基礎設施一應俱全。
回想劇情石油小鎮建立在人家的祖墳上,被毀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而影片里著力渲染的七八十年代工業熱火朝天的氛圍變成如今死寂的鬼城,隱隱透出警示,相信工業文明一定帶來美好未來的當時思想設想中含著過度自信的盲目無知異常可怕。這種盲目為古老文明的無知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成為今天我們將一探究竟的石油小鎮。
這是中國最神秘的古老小鎮,他沒有名稱,只有一個地級市的代碼404,人們只知道1983年石油小鎮被襲擊事件,對這個小鎮其它資料一概不知,無所不知的度娘也查不到任何信息;公開的地圖、導航都沒有404這個地方。我們找不到它,是因為它有太多的秘密:這里曾經是中國工業的起點,建造了中國第一個軍用核反應堆,曾經是中國造原子彈的地方,而現在他就是一片疑惑的廢墟、一個神秘的鬼城。
翻閱歷史資料,探究曾經的小鎮文化,石油小鎮曾經是非常繁榮的,它在荒漠戈壁與世隔絕,但它有自己的行政機構,醫院,幼兒園,學校,更有意思的是當時的404連醋廠都有。在茫茫無際的荒漠,這里的人能夠吃上自己釀造的醋,冰棍,很讓人不可思議。直到近年解開神秘面紗的404石油小鎮,才慢慢的讓人知道,欲了解他。
冷湖位於青海與新疆和甘肅的交界地區,地處柴達木盆地西北邊緣,是中國重要礦區之一。然而隨著石油資源的枯竭,冷湖油田陷入開發低谷,曾經擁有數萬人的石油小鎮現在卻成為了一片廢墟。(不準拍攝軍事設施)
2014年8月蒼狼穿越車隊和內蒙古電視台相關導演,歷史學者路過冷湖鎮,當時帶隊的我心裡真的很發憷,幾百公里荒無人煙,寸草不生,沒有任何生命跡象的冷湖鎮只有一個過路人吃飯的小飯館,再就是銅牆鐵壁的監獄,駐扎的武警部隊,武警檢查站,派出所。當時我跟同行者說---這個監獄肯定是重刑犯監獄,就是越獄,也就是死路一條。從冷湖鎮出來往西,柴達木盆地的熱讓人難受,幾百公里的行程手機沒有信號,只見了五輛車。路途停車休息間切了一個隨車帶的西瓜時也沒有看見一丁點的生命跡象,沒有蒼蠅,沒有小鳥,沒有小草,只看見遠處的海市蜃樓和雅丹地貌。
探險,玩越野,玩穿越近十年,冷湖鎮是讓我在這么多年無法釋懷的一個地方,他難以想像的荒涼好比美國大片,西部牛仔中出現的好多鏡頭。
在青海省北部阿爾金山南麓的戈壁灘上,冷湖四號公墓有著400多座墳墓,以及和人民英雄紀念碑一樣高聳的紀念碑--為發展柴達木石油工業而光榮犧牲的同志永垂不朽。這里安葬著在青海油田勘探開發過程中,先後因公和因病去世的油田領導和職工家屬。每年清明,冷湖工行委都會組織公祭,讓冷湖柴達木精神流傳下去。
冷湖原本是無人區,1955年,地質隊在柴達木盆地北緣發現了一個淡水湖,湖水很涼,於是就稱其所在地為冷湖。接下來,成千上萬的石油工人懷揣我為祖國獻石油的理想與抱負,從祖國的四面八方來到冷湖這個中國第四大油田。1954年發現石油後開始建設,1959年青海石油管理局遷至冷湖,1959年設立冷湖市,1964年降格為鎮,1992年升級為行政委員會(縣級)。
然而20世紀60年代後,隨著國家石油發展戰略東移和油田原油產量逐年遞減,冷湖油田陷入開發低谷。90年代開始,石油作業區移至西距冷湖300公里的茫崖。而青海石油管理局機關及近3萬名職工家屬,從遠離後勤支持和社會依託的海拔2600多米高原整體搬遷至250公里外的甘肅省敦煌市七里鎮。
過去冷湖的經濟以礦業為支柱,其中尤以石油開采為重要,另外還有芒硝、食鹽、氯化鉀和氯化鋰等。這個曾有數萬人的石油小鎮,如今卻到處是沙埋下的斷壁殘垣,看不到當年生機勃勃的景象,嗅不出當年生活工作的氣息。
在石油開采鼎盛的時候,冷湖最繁華期這里有十幾萬人,分散在老基地、水源、四號基地和五號基地以及標志性油井地中四井。冷湖行政委員會五號基地生活區,現在已經成為一片廢墟。
現在的冷湖鎮不到一萬人,分為油田的和做生意的兩類。最熱鬧的地方就是長途客運站,每天從冷湖到敦煌、德令哈、茫崖都有班車。冷湖變成給了一個過路的地方,客運站旁邊的小館子生意最好。生意同樣好的還有蔬菜肉類水果批發店,每隔兩三天,敦煌來的大車就會拉來飲用水和各類生鮮物資,甚至有活魚。
目前,冷湖四號基地尚有一些地方單位和一個石油留守處,而冷湖老基地和五號基地已成廢墟。冷湖行政委員會五號基地一處建於五十年代的劇場,被拆成一片廢墟。
冷湖行政委員會老基地,這個拱門內曾經是石油工人生活工作的地方,以前這里四季都是風和烈日,女士們會把墨鏡和口罩作為流行時尚,男人們要看到女人的真面目並非易事。小鎮人酒量很好,絕少的娛樂唯有對酒當歌。
時過境遷了。
『貳』 1983年什麼怪物襲擊石油小鎮
在電影《九層妖塔》中是古墓中的紅毛犼。
紅毛犼這個怪獸寶寶在電影《九層妖塔》里的設定是九層妖塔第一重門打開後放出的低等神獸是協同鬼族人作戰的陸軍尖兵。
紅毛犼是一種兇猛的怪物紅犼為古屍化身硬如鐵喜歡在地下挖洞是一種極具攻擊性的草原猛獸但是現實生活中並不存在這種生物只是天下霸唱杜撰出來的靈感來自於傳說中的野獸「犼」。
電影中石油小鎮原型:
石油小鎮位於在甘肅省酒泉市阿克賽哈薩克族自治縣內,因為石油資源豐富,所以漸漸有許多人在這里定居,這曾經也是繁華富裕的城鎮。石油小鎮里有它的行政機構、幼兒園、學校、醫院、工廠、教堂、街道、小巷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人們安居樂業,其樂融融。
後來石油資源逐漸枯竭,這里的人漸漸地搬離了這里,尋找新的家園,直至最後一個人離開,這里最終也變成了一座空城。現在,還能在這片廢墟中清晰地看到人們曾經生活過的痕跡。
『叄』 九層妖塔的取景地,曾經的石油重鎮,如今卻淪為『鬼城』
世界上有許多未知處人們不曾了解,離開安逸的生活出去冒險是許多人的夢想。好奇是人的本性,遇到未知都想去一探究竟,緊張刺激可以給人帶來極大的滿足。在茶餘飯後聊到這些怪異的地方也是最容易找到話題的。
現如今緊張刺激,又有防範措施的項目很多,比如游樂園,密室逃脫,這些對於普通人來說容易接受。極限運動愛好者們則喜歡特別危險的項目,徒手攀岩,高空跳傘,蹦極等等,這些都是平常人想都不敢想的。
現在為大家推薦一個安全,又能滿足好奇心的網紅小鎮——博羅轉井鎮。博羅轉井鎮位於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海拔2800多米,在新疆、甘肅、青海交界處的沖積平原上。
博羅轉井鎮因為電影《九層妖塔》在此處取景,一躍成為網紅小鎮,名叫「石油小鎮」。小鎮上有許多傳說,《九層妖塔》主要的打鬥戲也在這里,吸引了許多遊客過來冒險。
在新中國成立後,有人無意間發現了這里有石油,原來這里是一塊大油田。全國各地的商人們發現了商機,帶來了許多工人過來開採石油。許多工人把家屬都帶來這里,小鎮就在這片荒蕪的土地上被建造起來。小鎮一時繁榮起來,基礎設施齊全。但好景不長,在90年代許多人出現了 健康 問題。經過調查發現這里放射性物質太多,嚴重超過人類居住標准。一時人人自危,當地政府決定全鎮都搬遷到環境適宜的紅柳灣鎮,這里就被遺棄了,原本繁榮的小鎮變成了一座空城。
時間過得很快,因為電影的拍攝需要,影視人員經過 探索 在這里發現了這座小鎮,這里十分滿足電影的拍攝需求。導演帶來整個劇組在這拍攝電影,因為《九層妖塔》電影的上映成功,小鎮突然吸引許多探險愛好者,沉寂數年的小鎮一時間有了生氣。當探險者們走在小鎮道路上,時間都好似倒退到了幾十年前。破敗的牆磚,不在字跡鮮艷的標語,褪色的壁畫,封閉的監獄彷彿都在訴說曾經的景象。
『肆』 《九層妖塔》在哪拍的
電影《九層妖塔》的拍攝地,在博羅轉井鎮,也叫石油小鎮,是阿克塞以前的老縣城,80年代建成使用,隨著發展,二十多年前全縣遷移至幾十公里外的新縣城,這里就被廢棄,人去樓空、斷壁殘垣,後來成了影視拍攝基地。
石油小鎮位於在甘肅省酒泉市阿克賽哈薩克族自治縣內,因為石油資源豐富,所以漸漸有許多人在這里定居,這曾經也是繁華富裕的城鎮。
《甘肅大辭典》上說到,博羅轉井鎮,1999年前為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人民政府駐地。在阿爾金山北麓,博羅轉井溝西岸。
「博羅」蒙古語意為青灰色,「轉井」為 「傳警」的諧音。「傳警」, 即烽火台,1987年置鎮。鎮區呈「井」字形,面積1.2平方公里。
石油小鎮里有它的行政機構、幼兒園、學校、醫院、工廠、教堂、街道、小巷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人們安居樂業,其樂融融。
後來石油資源逐漸枯竭,這里的人漸漸地搬離了這里,尋找新的家園,直至最後一個人離開,這里最終也變成了一座空城。現在,還能在這片廢墟中清晰地看到人們曾經生活過的痕跡。
石油小鎮被廢棄之後,後來被電影《九妖塔》用作拍攝景點,這里也就順勢轉為影視城,人們稱它為「博羅轉井」,導航搜「博羅轉井鎮」這個名字可以找到這個地方。現在被當地人圈地劃片,進入要收費10-20元門票。
(4)石油小鎮為什麼變成空城擴展閱讀
1998年縣城正式由博羅轉井鎮遷至紅柳灣鎮。阿克塞博羅轉井鎮廢棄後,被做為是《九層妖塔》外景地。
博羅轉井影視基地是3A級景區,位於甘肅阿克塞縣。
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簡稱阿克塞縣)隸屬於甘肅省酒泉市,地處甘肅、青海、新疆三省(區)交匯處。
原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位於海拔2800米的博羅轉井溝,處在阿爾金山的沖擊扇地區,居住在縣城的人們,除了少數人以正常職業維持生計外,游牧為當地人的主要生存方式。
1995年1月,國務院批准同意阿克塞縣政府駐地由博羅轉井鎮遷至紅柳灣鎮。
1998年縣城正式由博羅轉井鎮遷至紅柳灣鎮。
『伍』 藏在青海荒漠的小鎮,鼎盛時被譽小香港,如今變「鬼城」遊客暴漲
在大西北荒漠里,曾經一度很熱鬧,當石油被開采出來的時候,無數人趕赴荒漠里,一座座石油小鎮得以拔地而起。寸草不生的土地上,也建起了歌舞廳、加油站、餐廳和超市,然而,當資源枯竭後,人們逐漸離去,就在戈壁上留下了一座座「鬼城」。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位於青海、新疆和甘肅交界地區的冷湖鎮。第一次知道這個地方,源於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他在關於「冷湖油田的建設」章節里用了不少筆墨描寫了柴達木探區的所見。
上世紀50年代,冷湖本是無人區,後因發現石油而建立了冷湖油田,新中國第一口油就誕生於此。柴達木石油職工在艱苦的條件下奮戰,兢兢業業挖石油,熱火朝天搞建設,將沙漠之城打造成了鼎盛時期的「小香港」。
盡管如今它變成空城,對於我這種廢墟旅行愛好者來說,卻充滿了想像力,眼前似乎浮現出過去生產生活的場景。
當穿過阿克塞哈薩克自治縣,翻越當金山,前往冷湖鎮所在的青海茫崖時,突然有種時空更迭的感覺。沿途如白雪覆蓋的鹽鹼地與戈壁荒原變換,沿305省道行駛直到看見「冷湖石油基地舊址」的路牌,冷湖老基地就到了。
下公路後放眼望去,到處斷壁殘垣,於戈壁腹地顯得更加荒蕪,彷彿經歷了一場空前劫難,更像是廢棄的古城。行走在廢墟中,「冷湖油礦」四個大字尤為醒目,以前這里是冷湖五號油礦的國營貿易公司,破敗招牌下寬闊的廣場,隱約透露出當年的熱鬧。
四處轉轉,幾乎所有的房子都被揭了頂,卸掉了窗戶,大多隻剩下一面露出磚頭的殘牆。在廢墟偶爾拾到當年的煤油燈、棉鞋等老物件,或許當年某個工程師正提著它,在一絲不苟檢查生產進度。
冷湖四號地區還有一片特殊的區域,它是被圍牆圍起來的公墓,這里長眠著自青海油田開發以來,因公或因病去世的油田領導及職工親屬。公墓內高12米的紀念碑與碑後400多個墓碑巍然挺立,背襯著綿延的祁連山,都朝著東方家鄉的方向。
這些墓碑並不華麗,有的只是土包加一塊石碑,有的乾脆只是無名碑。站在其中,越發覺得冷湖老基地如同一座巨大豐碑,靜靜守候孤寂的土地。它記載著曾經的光輝歲月,也向每一個到此的遊客訴說著昔日的繁華。
如今讓冷湖鎮重新返回人們視野的,是坐落在鎮子西部約80公里的俄博梁雅丹群,綿延的山樑上聚集著或如龜背,或者圓丘等神奇景觀,由於荒蕪乾旱、少有人煙、地貌與火星地貌特徵類似,也被稱為「地球上最不像地球的地方」之一。到了夜晚,璀璨星體在天空閃爍,與神奇地貌形成妙不可言的盛況。
從冷湖鎮前往俄博梁雅丹群的途中,我在一家小面館歇腳,老闆娘熱情地給我講述冷湖鎮過去的景象。那時冬天零下20多度,夏天太陽直勾勾曬著,艱苦的很。以前在這里生活和工作,總覺得荒涼,這次回來,才真正能夠理解家鄉蒼茫的美。
她不止一次地說,相信冷湖遺址、俄博梁雅丹群等景觀,一定會吸引更多遊客前來。而我的想法,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