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找有用的行情資料,學習更多百科知識
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油輪怎麼載石油
擴展閱讀
雲南中化石油多少錢一升 2025-07-30 22:55:12
借卵生子的費用多少 2025-07-30 22:06:52

油輪怎麼載石油

發布時間: 2023-06-27 15:52:53

Ⅰ 石油是怎麼運輸的

有幾種運輸石油的方式。一種是通過鐵路,這種運輸量比較大,穩定可靠;一種是通過油罐車運輸,這種運量較小,一般適合加油站的輸送;還有是海路運輸,這種運輸量相當大,而且優勢明顯,成本最低;現在推廣最多的就是管道運輸了,是現在和未來的發展趨勢。還有一種就是航空運輸,不過這種成本太高,一般都是特殊情況下採用。

Ⅱ 我國石油運輸的主要途徑是什麼

從中東運來的是靠海洋運輸,從俄羅斯運來的是管道運輸。鐵路運輸是沒有的。

Ⅲ 伊朗的原油怎麼海運進來

目前從伊朗運石油去中國只有通過油輪海上運輸,從波斯灣出來後進去印孫斗度洋-馬六甲海峽-南中國海-中國。中東石油儲量最大,生產量和出口量最大。東亞地區的日本和我國是中東石油主要的進口國,目前進口石亂凱漏油油輪都要經過馬六甲海峽。為了緩解馬六甲海峽運輸繁忙狀況,泰國計劃建設克拉運河。這個運河嘩爛建設對我國從中東進口石油有利,可以縮短我國從中東運輸石油的航程,降低運輸成本。我國支持這一計劃。此外我國還從俄羅斯、中亞地區通過管道進口油氣。

Ⅳ 石油運輸方式

石油運輸方式:

1、陸上運輸:主要採取管道運輸。因為管道運輸時效性好、可以不受白天黑夜和天氣的限制。但是靈活性差。

2、海上運輸:通過海運,採用大型油輪等等的運輸方式,海運運費低、但是運量大、時間較長。

(4)油輪怎麼載石油擴展閱讀:

管道運輸主要優點可大概概括為:

(1)運量大。

一條輸油管線可以源源不斷地完成輸送任務。根據其管徑的大小不同,其每年的運輸量可達數百萬噸到幾千萬噸,甚至超過億噸。

(2)佔地少。

運輸管道通常埋於地下,其佔用的土地很少;運輸系統的建設實踐證明,運輸管道埋藏於地下的部分佔管道總長度的95%以上,因而對於土地的永久性佔用很少,分別僅為公路的3%,鐵路的10%左右,在交通運輸規劃系統中,優先考慮管道運輸方案,對於節約土地資源,意義重大。

(3)管道運輸建設周期短、費用低。

國內外交通運輸系統建設的大量實踐證明,管道運輸系統的建設周期與相同運量的鐵路建設周期相比,一般來說要短1/3以上。

Ⅳ 一般裝油的船能裝多少噸柴油

按載重噸位大小可分為:

小型油船(0.6萬載重噸以下,以運載輕質油為主)。

中型油船(0.6~3.5載重噸萬噸,以運載成品油為主)。

大型油船(3.5~16載重噸萬噸,以運載原油為主,偶爾載運重油)。

巨型、超級油船(16萬載重噸及以上VLCC、30萬載重噸及以上ULCC,專用載運原油)。

油船,是指運載石油及石油產品(如柴油、汽油和重油等)的「船舶」。其結構特點是:

①用油泵通過管路裝卸貨物,故甲板上沒有起貨設備和大的貨艙口,但設有入孔艙口。

②由於石油易於揮發、燃燒和爆炸,故對防火安全要求嚴格,國際海事組織1978年議定書規定,載重量2萬t以上的新造油船,須有惰性氣體防爆設施,機艙須設在尾部。

③貨油艙用多道縱艙壁和多道橫艙壁分隔,以減小自由液面對穩性的影響。

④船體長深比大,彎曲力矩大,故多採用縱骨架式結構,以增加縱向強度。

⑤運輸常為單方向的,回程空放時為保持一定的吃水,須裝載大量壓載水,故現代大型油船須設有專用壓載水艙,或用油艙裝壓載水,壓載以前須將油艙洗凈,因此油船必須設有原油洗艙設備。

Ⅵ 中阿石油怎麼運輸油

除了海運外,陸運也是主要方式之一,比如在敘利亞戰場上,美國當年控制下的油田,就是通過卡車一車車往外運輸石油,但這種運輸方式效率低下,一次只能運輸有限的石油,另外一種運輸方式就是鐵路運輸,它跟公路相比,運載量顯著提升,但受限制於軌道,那麼為什麼沒有空運呢?也就是用飛機來運輸石油,雖然空運具有速度快的優點,但它的運載量其實也非常有限,且單次運輸的成本比較昂貴,一般只適合運輸價格比較昂貴的貨物,用它來運油,顯然是不合適的,更何況石油還是流體,會直接影響到飛機的飛行安全。

除了這幾種方式外,其實還存在管道運輸,也就是用輸油管來遠距離輸送石油,它的原理非常簡單,就是在產油地與煉油廠之間鋪設一根管道,讓石油順著管道直接流向煉油廠,採用這種輸油方式存在諸多優勢,首先是運輸量比較大,能夠做到24小時不間斷輸送,其次是成本低廉,畢竟鋪設管道遠比鋪設鐵路或者公路便宜需求,另外,維護起來也比較簡單,只要確保管道不漏油,它就能夠一直被使用下去。


圖為輸油管道

中國除了從波斯灣沿岸國家手中進口石油外,也從中亞國家手中進口石油,為了能夠繞開馬六甲海峽,中國也打算修建一條從巴基斯坦境內進入國內的輸油管道,一旦這一計劃變成現實,那麼其他國家想要利用石油來限制中國發展的陰謀,將徹底走向破滅,除了輸油管道外,輸氣管道也是非常關鍵的工程,畢竟中國西氣東輸戰略已經執行了多年時間。

值得一提的是,輸油管道如果距離過長,就需要在中間設置加壓段,通過泵機來提升管道內的壓力,否則壓力將無法支持石油輸送到指定位置,中國提出建設跨國輸油管道,將能夠有效改變此前進口石油依賴海運的局面,對於提升石油安全具有重大價值意

Ⅶ 世界油氣運輸通道

世界石油的主要消費國是西方和泛太平洋的工業化國家,而產油區主要集中在中東、裏海、南美和西非這幾個欠發達的地區,這種格局必然導致石油貿易的國際化。國際石油貿易涉及的地區范圍廣泛,它由數十萬千米的管道、數百個口岸、數千艘油輪和龐大的航線網構成海陸聯運系統。石油運輸可以採取海運、陸運、空運、聯運、管道運輸等多種形式。由於主要的石油進口國和主要的石油出口國之間遠隔重洋,而且進口數量龐大,所以,目前石油運輸主要是海上船運。海上船運具有運量大、運費低、不受道路和鐵路限制等優點。而天然氣則由於其多以氣態的形式存在,因而天然氣的運輸比石油更復雜,它還涉及氣態天然氣液化的問題。

海上航線 目前,海上運輸線主要有:波斯灣—好望角—西歐、北美航線,波斯灣—龍目海峽—望加錫海峽(馬六甲海峽、新加坡海峽)—日本線,波斯灣—蘇伊士運河—地中海—西歐、北美線等。隨著國際石油貿易的蓬勃發展,各大運輸通道發揮的作用和重要性都大大提高了。作為這些航線的起點或是中繼站的海峽與運河,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更成為保障石油航運順暢無阻的「咽喉」。

海上運輸線

(1)曼德海峽。

曼德海峽位於阿拉伯半島西南端與非洲大陸之間,周邊國家有吉布地、厄利垂亞和葉門,該海峽呈西北—東南走向,連接紅海南端與阿拉伯海亞丁灣,被世人稱為連接歐、亞、非三大洲的「水上走廊」。曼德海峽長18千米,寬25~32千米,在入口處有幾個小島,其中較大的是丕林島,面積為13平方千米。目前石油日通過量為320萬~330萬桶。石油出口主要目的地是歐洲、美國和亞洲。

(2)霍爾木茲海峽。

霍爾木茲海峽位於伊朗和阿拉伯半島之間,連接波斯灣和阿曼灣,東西長約150千米,南北寬64~97千米。目前石油日通過量為1300萬桶。石油出口主要目的地是歐洲、北美、東南亞和大洋洲。

霍爾木茲海峽是波斯灣的出口,川流不息的巨型油輪通過該海峽後,分三條航道將石油源源不斷地送到消費國家和地區:一條經波斯灣—好望角—北大西洋,到歐洲國家;一條經波斯灣—蘇伊士運河—地中海,也到歐洲國家;另一條經波斯灣—馬六甲海峽—太平洋,到日本、北美和大洋洲國家。因此,霍爾木茲海峽可謂西方國家的石油「大動脈」。在波斯語中,「霍爾木茲」意為「光明之神」,一旦它被封鎖或受到影響,西方世界將陷入黑暗之中。

(3)博斯普魯斯海峽。

博斯普魯斯海峽又稱伊斯坦布爾海峽,它北連黑海,南通馬爾馬拉海和地中海,把土耳其分隔成亞洲和歐洲兩部分。海峽全長30.4千米,最寬處為3.4千米,最窄處708米,最深處為120米,最淺處只有27.5米。目前石油日通過量為200萬桶,幾乎全部為南向運輸,主要是原油,外加每日數十萬桶的成品油。石油運輸主要目的地是西歐和南歐。

博斯普魯斯海峽是溝通歐亞兩洲的交通要道,也是黑海沿岸國家出外海的第一道關口,地理位置尤具戰略意義。

該海峽雖然最狹窄之處僅有708米,但卻是世界上最為繁忙的海峽之一,每年大約有5萬艘船隻通過,包括5500艘左右的油輪,從而使其成為世界上最難航行的「咽喉」水道。海灣石油的眾多出口線路中,有許多是向西經過黑海和博斯普魯斯海峽到達地中海和世界石油市場上的。

(4)巴拿馬運河/穿越巴拿馬的石油管線。

巴拿馬運河位於美洲巴拿馬共和國的中部,連接位於太平洋的巴拿馬城和位於加勒比海的科隆市(巴拿馬港),是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重要航運要道。巴拿馬運河全長81.3千米,水深13~15米不等,河寬150~304米,整個運河的水位高出兩大洋26米,設有6座船閘。目前石油日通過量為61.3萬桶。石油運輸主要目的地是北美。

2002年,在所有通過巴拿馬運河的船載物資總量(以噸位統計)中,石油和成品油的運輸量最大,佔16%。油輪中有64%的船隻是南向行使,通過運河從大西洋進入太平洋,且以運輸成品油為主。

(5)蘇伊士運河/薩米德石油管線。

蘇伊士運河位於埃及境內,扼歐、亞、非三洲交通要道,溝通紅海與地中海,將大西洋、地中海與印度洋聯結起來。運河全長175千米,河面平均寬度為135米,深度為22.5米。蘇伊士運河/薩米德(Sumed)石油管線目前石油日通過量為380萬桶,其中薩米德管線的日輸量(石油全部來自沙烏地阿拉伯)為250萬桶,剩餘130萬桶通過運河運輸。石油出口目的地絕大部分運往歐洲,也有一小部分運往美國。

蘇伊士運河大大縮短了東西方航程。與繞道非洲好望角相比,從歐洲大西洋沿岸各國到印度洋縮短5500~8009千米;從地中海各國到印度洋縮短8000~10000千米;對黑海沿岸來說,則縮短了12000千米,它是一條在國際航運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水道。如果蘇伊士運河和薩米德管線因故遭封鎖而中斷石油運輸,那所有的油輪不得不繞道好望角,這將導致運輸時間和成本大大增加。

(6)馬六甲海峽。

馬六甲海峽是連接印度洋和南中國海及太平洋的一條狹窄水道,全長約1080千米,是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重要海運通道,號稱「東方直布羅陀」。海峽的東南出口處就是新加坡。目前石油日通過量為1030萬桶。石油出口目的地包括中國、日本、韓國和其他環太平洋國家。

(7)俄羅斯油氣出口管線/港口。

俄羅斯石油儲量居世界第六位,石油產量和出口量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居世界第二位;天然氣儲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俄羅斯的油氣出口港主要是位於黑海的新羅西斯克港和位於波羅的海的普里莫爾斯克港(列寧格勒州北部、芬蘭灣沿岸)。油氣出口管線主要經過烏克蘭、白俄羅斯、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等東歐國家。2002年,俄羅斯石油日出口量超過450萬桶;天然氣年出口量超過67000億立方英尺(合1896億立方米)。油氣出口目的地包括東歐、荷蘭、義大利、德國、法國以及其他西歐國家。

管道運輸 採用管道運輸石油具有運量大、安全、方便和運費低等優點,因而成為各國油田與油港、煉油廠之間的紐帶,在石油進出口貿易中,也是與油輪相輔的運輸方式。世界油氣管道發展有兩個特點,一是形成了遠距離、大口徑的管道系統,二是管道分布廣,但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歐和原蘇聯地區,那裡的天然氣管道星羅棋布並已實現了國際聯網。例如,天然氣干線密度在美國為185米/平方千米,在荷蘭為265米/平方千米,法國48米/平方千米。美國在天然氣管輸基礎設施的規模和復雜性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截至1999年末,美國有天然氣長輸管道40825公里,100餘個州際天然氣管輸公司,管網遍及本土48個州。此外,美國與加拿大和墨西哥還分別有6條和4條國際供氣管道。

西歐天然氣供應最初是區域性的,但從荷蘭發現格寧根氣田後,西歐開始了天然氣管網系統的建設。東歐也在積極擴建其輸氣管道。就參與國的數量而言,歐洲的天然氣市場是全世界最復雜的天然氣管網,天然氣用戶有兩億。

近幾年,隨著天然氣需求的增長,輸氣管道的建設穩定增長。歐洲對情節燃料需求的增長,正推動著由原蘇聯地區、北非以及北海外輸天然氣管道建設項目的實施。歐洲目前在建和計劃建設的項目中,有起自北海和阿爾及利亞的Zeepipe II管線、「歐洲管線」、霍爾滕管線以及歐洲—馬格裡布管線。在東歐輸氣、配氣管線的修復與新建計劃正在進行。北非輸氣管線長度的增長與歐洲天然氣擴建項目密切相關。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正在開始建設歐洲—馬格裡布管道系統在其本國的系統。在亞太地區,天然氣和管道建設發展前景巨大。由俄羅斯遠東地區向韓國和日本輸送天然氣項目正成為遠東地區最大的管道項目。

就世界各國(地區)的管道建設與發展來看,有如下特點:

第一,油氣管道建設與經濟和資源的關系密切。世界油氣運輸,特別是天然氣運輸業最發達的北美、西歐和原蘇聯地區,前兩者是全球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後者是世界天然氣蘊藏量最大的地區。他們都有強烈的油氣消費慾望。

第二,油氣消費量是管道建設的主要推動力量。北美、西歐、原蘇聯地區和中東地區是天然氣和石油管道最發達的地區,同時前三者也是世界天然氣最大的消費區。

第三,油氣產區遠離消費區是油氣管道發展的前提。從世界儲量分布分析,這種產、需區域嚴重分隔的現象將不斷推動油氣管道的發展。

液化天然氣船運 液化天然氣是將氣態的天然氣進行液化處理,以便於運輸,這種運輸主要是指海上船運。亞太地區是液化天然氣貿易量最大的地區,其次是歐洲。出口液化天然氣的國家主要有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阿爾及利亞、卡達、汶萊等國。其中亞太地區除馬來西亞有少量液化天然氣向歐洲出口到西班牙外,印度尼西亞、汶萊等國的液化天然氣全部出口到日本、韓國和中國台灣。另外,中東地區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達和阿曼等國的液化天然氣除少量出口到歐美地區外,很大數量的液化天然氣出口到日、韓兩國。中國可以從印度尼西亞等國進口液化天然氣,確保中國能源供應的多元化。從以上液化天然氣的進出口國別來看,與石油進出口方向基本一致,因此,其運輸特點也基本一致。要保證國家油氣供應必須兼顧所有這些運輸渠道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