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的溶解度用什麼指標表示

石油的溶解度用什麼指標表示

發布時間: 2023-05-31 05:46:09

Ⅰ 石油氣的主要成分 石油氣主要物理性質是什麼

1、主要成分:液化石油氣是從石油的開采、裂解、煉制等生產過程中得到的副產品。液化石油氣是碳氫化合物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包括:丙烷(C3H8)、丙烯(C3H6)、丁烷(C4H10)、丁烯(C4H8)和丁二稀(C4H6),同時還含有少量的甲烷(CH4)、乙烷(C2H6)、戊烷(C5H12)及硫化氫(H2S)等成分。從不同生產過程中得到液化石油氣,其組成有所差異。

2、在常壓條件下,液化石油氣C3、C4成分的沸點都低於常溫,容易汽化為氣體,由於C5以上成分的沸點較高,在C3、C4等汽化之後蘆御仍以液態殘留在容器之中,因攔差此稱為殘液。我國民用液化石油氣殘液含量較高。

3、主要物理性質:相對密度:液化石油氣是混合物,其相對密度隨組成的變化而變化。一般認為,液化石油氣氣體的相對密度為空氣相對密度的1.2~2.0倍;液態相對密度大約0.51。

4、液態體積膨脹系數:液態液化石油氣的體積膨脹系數大約是同溫度下水的體積膨脹系數的10-16倍。因此,在給容器充裝液化石油氣時,液相不得充滿,而要留一定的空隙,以供受熱體積膨脹時佔用。

5、溶解度:溶解度指液化石油氣的含水率。其特點是溫度升高溶解度增大。由於液化石油氣在水中具有一定的溶解度,因而在儲罐、鋼瓶等液化石油氣容器的底部經常沉積著一定的水,需要定期排放。

6、濃度爆炸極限、最小點火能量、燃燒熱值:液化石油氣是碳氫化合物的混合物,其濃度爆炸極限、最小點火能量及燃燒熱值隨組分的變化而發生一定的變化。但是,一般認為液化石油氣在空氣中體積濃度爆炸極限約為1.5%~9.5%,最小點火能量低於0.3毫焦耳,燃燒熱值為92092~12139千焦/立方米。

7、電阻率:液化石油氣的電阻率約為1011~1014歐*厘米。據測簡嘩皮定,液化石油氣從容器、設備、管道中噴出時產生的靜電位可達9000伏。

Ⅱ 石油百科:油品常見指標有哪些

餾程,辛烷值,閃點,開口閃點,飽和蒸氣壓,閉口閃點,燃點,十六烷值,硫含量,鹼值、色度、殘炭、灰分、熱值、總沉澱物、機械雜質、不溶物、水分離性等
北京得利特最常賣的應該是A1010運動粘度測定儀、開口閃點測定儀、油液污染度測定儀(也叫顆粒度測定儀)、酸值測定儀、凝點傾點測定儀、閉口閃點測定儀,其次還有抗乳化測定儀、泡沫特性測定儀、密度測定儀、界面張力測定儀。銅片腐蝕測定儀、冰點測定儀、瀝青自動抽提儀

Ⅲ 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溶解度表示方法:
1、固體及少量液體物質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溫度下,某固體物質在100克溶劑里(通常為水)達到飽和狀態時所能溶解的質量(在一定溫度下,100克溶劑里溶解某物質的最大量),晌搏用字母S表示,其單位是「g/100g水(g)」。在毀喚未註明的情況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質在水裡的溶解度。
2.氣體的溶解度通常指的是該氣體(其壓強為1標准大氣壓)在一定溫度時溶解在1體積溶劑里的體積數。也常用「g/100g溶劑」作單位(自然也可用體積)。
3.特別注意:溶解度的宴余祥單位是克(或者是克/100克溶劑)而不是沒有單位。

Ⅳ 石油瀝青的主要技術性質有哪些,分別用什麼指標來表示

指標有:針入度,氣候分區,軟化點,溶解度,密度,質量變化,殘留針入度比,殘留延度,動力粘度等。
1黏性
黏性是表示瀝青抵抗變形或阻滯塑性流動的能力。
2塑性
塑性是指瀝青受到外力作用時,產生變形而不破壞,當外力撤消,能保持所獲得的變形的能力。
3溫度敏感性
溫度敏感性是指瀝青的黏性和塑性隨溫度變化而改變的程度。瀝青沒有固定的熔點,當溫度升高時,瀝青塑性增大,黏性減小,由固體或半固體逐漸軟化,變成黏性液體;當溫度降低時,瀝青的黏性增大,塑性減小,由黏流態變為固態。
瀝青軟化點是反映瀝青溫度敏感性的重要指標,它表示瀝青由故態變為黏流態的溫度,此溫度愈高,說明溫度敏感性愈小,既環境溫度較高時才會發生這種狀態轉變。
4大氣穩定性
大氣穩定性是指石油瀝青在溫度、陽光、空氣和水的長期綜合作用下,保持性能穩定的能力。

Ⅳ 石油的物理性質

石油的化學成分將決定它的物理性質和經濟價值,而石油沒有固定的成分,因此也就沒有固定的物理常數。但通過對分布廣泛的石油大量相關資料的分析整理,還是能歸納出反映石油總特徵的物理性質或相關物理性質的變化范圍。了解這些性質對認識石油、進行石油地質研究和評價石油品質及經濟價值是很有用的。

( 一) 顏色

在透射光下石油顏色可以呈淡黃、褐黃、深褐、淡紅、棕、黑綠及黑等顏色。原油顏色的深淺主要取決於膠質、瀝青質的含量,其含量愈高,則顏色愈深。

( 二) 密度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學

石油密度一般介於 0. 75 ~ 0. 98 之間。通常把密度大於 0. 90 的稱為重質石油,小於0. 90 的稱為輕質石油。世界各國的原油大多為輕質石油,重質石油居次要地位。石油密度最大的可達 1. 00 以上,這種石油用一般方法難於開采。

石油的密度主要取決於化學組成。就烴類而言,密度隨碳數增加而增大。碳數相同的烴類,烷烴密度小些,環烷烴居中,芳烴密度較大。

密度是單位體積物質的質量,一般用 g/ml 或 g/cm3表示。密度與物質本身的成分和體積變化相關。液體石油的體積,在常壓下隨溫度升高而增大。溫度每增加1 ℉,單位體積所增加的體積數稱為膨脹系數。它不是一個固定的常數,而是隨密度減小而增大 ( 表 1 - 4) 。壓力對石油的體積也有影響,隨壓力增大體積將因被壓縮而減小。壓力每增加 101325Pa,單位體積被壓縮的體積數稱為壓縮系數。壓縮系數也不是一個常數。

顯然,溫度和壓力是影響石油體積的兩個主要因素。考慮原油是氣、液、固三相物質的混合物,以液態烴為主體的石油中含有不同數量的溶解氣態烴、固態烴及非烴。實際上,在地下油氣藏中,溫度和壓力不僅影響石油的體積,同時還影響到石油本身的物質組成,從而影響其質量。一方面,溫度的增加有使溶解氣逸出液態石油的趨勢; 另一方面,壓力的增加,將使原油中溶解氣量增加。在地下油氣藏中,溫度、壓力同時增加,而壓力增加使溶解氣增加的效應遠大於溫度增加使溶解氣逸出的效應; 與此同時,溶解氣量增加引起體積增加的效應遠遠超過隨壓力增加而使體積減小的效應。因此出現壓力增加體積不是縮小而是增大,直至達到飽和壓力為止 ( 圖 1 -5) 。

表 1 -4 不同密度石油的膨脹系數

圖 1 -5 在有氣頂氣條件下石油體積隨壓力增大而變化的情況( 轉引自 A. I. Levorsen,1954)

由此可見,地下石油的密度不僅與溫度、壓力有關,還與溶解氣量有關,且後者才是影響石油密度的本質因素。溶解氣量增加則密度降低。地表與地下溫度、壓力條件不同,不僅影響石油體積,更主要的是由於溶解氣量的差異,導致石油物質組成的差異,實質上是改變了石油的質量。地下石油含有較多的溶解氣,這是地下石油密度比地表石油密度低的根本原因。

( 三) 黏度

黏度是反映流體流動難易程度的一個物理參數。黏度值實質上是反映流體流動時分子之間相對運動所引起內摩擦力的大小。黏度大則流動性差,反之則流動性好。石油黏度是制定石油開發方案、油井動態分析及石油儲運都必須考慮的重要參數。黏度分為動力黏度、運動黏度和相對黏度。

動力黏度又稱絕對黏度。在國際計量單位SI制中,單位為帕斯卡·秒(Pa·s)。其定義為:流體通過長度(L)為1m,橫截面積(F)為1m2,滲透率(K)為1μm2的介質,當壓差(ΔP)為1Pa,流量(Q)為1m3/s時,流體的黏度(η)為1Pa·s。其表達式為: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學

1Pa·s相當於C.G.S制10P,1mPa·s=10-3Pa·s。在101325Pa,20℃時,水的動力黏度為1mP·s。不同溫度下的動力黏度用ηt表示。

動力黏度/密度,稱為運動黏度。其單位為m2/s,稱二次方米每秒。不同溫度下的運動黏度用νt表示。

相對黏度又稱恩氏黏度,是在恩氏黏度計中200mL原油與20℃時同體積的蒸餾水流出時間之比。常用Et表示。根據實驗室測定的Et值,可以通過查換算表獲得運動黏度,並計算出動力黏度。

石油地質學上通常所用的黏度多指動力黏度。石油黏度大小主要取決於其化學組成,如果小分子的烷烴、環烷烴含量高,黏度就低;而如果石蠟、膠質、瀝青質含量高,黏度就高。

石油黏度隨溫度升高、溶解氣量增加而降低。因此,地下石油的黏度常低於地表。在地下1500~1700m處,石油的黏度通常僅為地表的一半。如我國克拉瑪依的原油,在地下溫度為50℃時,η50=19.2mPa·s,在地表20℃時,η20=64.11mPa·s。

(四)溶解性

石油能溶於多種有機溶劑。如氯仿、四氯化碳、苯、醚等。石油是多種有機化合物的混合物,實際上各種化合物都可以看做有機溶劑,換言之,各成分之間具有互溶性。其中輕質組分對重質組分的溶解作用可能更明顯些,也更容易理解。有可能這種溶解作用正是重質組分得以實現運移的有效途徑。

石油在水中的溶解度一般很低,通常隨分子量的增加很快變小,但隨不同烴類化學性質的差異而有很大的差別。其中芳烴的溶解度最大,可達數百到上千微克/克;環烷烴次之,一般為(14~150)微克/克;烷烴最低,僅幾個到幾十微克/克。在碳數相同時,一般芳烴的溶解度大於鏈烷。如己烷、環己烷和苯分別為9.5mg/L、60mg/L和1750mg/L,差別是非常明顯的。苯和甲苯是溶解度最大的液態烴。

當壓力不變時,烴在水中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變大,芳烴更明顯,但其隨含鹽度和壓力的增大而變小(McAuliffe,1979)。當水中飽和CO2和烴氣時,石油的溶解度將明顯增加。

(五)凝固和液化

石油的凝固和液化溫度沒有固定的數值。在凝固和液化之間可以出現中間狀態。富含瀝青的石油在溫度降低時無明顯凝固現象。石油的凝固點與黏度和重質石蠟的含量有關,尤其與後者關系密切。富石蠟的石油在溫度下降到結蠟點時,即伴隨石蠟晶出而出現凝固現象;高黏度原油一般富含石蠟,10℃左右便會變成黏糊狀或固體狀;石油凝固點的高低與含蠟量及烷烴碳原子數具有正相關性。凝固點高的原油容易使井底及油管結蠟,這給採油增加困難。輕質石油凝固點很低,所以一般低凝固點的石油為優質石油。

(六)蒸發與揮發

蒸發和揮發都是指在常溫常壓下液體表面汽化的現象。二者可視為同義詞。蒸發側重於氣化現象本身,而揮發則是側重於表述這種現象的動態過程和結果。石油蒸發時輕組分優先逸出;而通常石油的揮發性即指其輕組分以氣體形式離開石油散發掉的現象和事實;其結果使石油的密度增大。

(七)熒光性

石油在紫外光照射下可產生熒光的特性稱為熒光性。石油中只有不飽和烴及其衍生物具有熒光性。這是因為它們能吸收紫外光中波長較短、能量較高的光子,隨後放出波長較長、能量較低的光子,產生熒光。飽和烴不發熒光。熒光性可能與存在雙鍵有關。

熒光色隨不飽和烴及含雙鍵的非烴濃度和分子量增加而加深。芳烴呈天藍色,膠質為黃色,瀝青質為褐色。利用石油具有熒光性,可以用紫外燈鑒定岩石中微量石油和瀝青類物質的存在。在有機溶劑中只要含有10-5瀝青類物質即可被發現。

(八)旋光性

大多數石油都具有旋光性,即石油能使偏振光的振動面旋轉一定角度的性能。石油的旋光角一般是幾分之一度到幾度之間。絕大多數石油的旋光角是使偏振面向右旋移而成,僅有少數為左旋。石油的旋光性主要是與組成石油的化合物結構上存在不對稱碳原子(又稱手征碳原子或手征中心)有關。而通常存在手征碳原子的甾、萜類化合物是典型的生物成因標志化合物。因此旋光性可以作為石油有機成因的重要證據之一。

(九)導電性

石油及其產品具有極高的電阻率,石油的電阻率為109~1016Ω·m,與高礦化度的油田水(電阻率為0.02~0.1Ω·m)和沉積岩(1~104Ω·m)相比,可視為無限大。石油及其產品都是非導體。

(十)熱值

石油作為重要的能源,其主要經濟價值就在於它的熱能。石油的熱值因石油的品質差別而有所差異,密度在0.7~0.8kg/L的原油為44.5~47MJ/kg;密度為0.8~0.9kg/L的原油為43~44.5MJ/kg;密度為0.9~0.95kg/L的原油為42~43MJ/kg。與煤比較(煤的熱值為22~32MJ/kg),大約1.5t煤的熱值才相當於1t石油的熱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