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石油股票為什麼一直下跌 知乎
中石油股票下跌的原因:
1、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導致市場氣氛出現拐點。
2.估值過高。
3. 絕大部分為散戶持倉。
4.業績沒有持續性。
一、2007年美國次貸危機的爆發,導致市場氣氛出現拐點。
次貸危機是指由美國次級房屋信貸行業違約劇增、信用緊縮問題而於2007年夏季開始引發的國際金融市場上的震盪、恐慌和危機。在截至2009年6月的兩年時間里,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連續17次提息,將聯邦基金利率從1%提升到5.25%。利率大幅攀升加重了購房者的還貸負擔。而且,自從2005年第二季度以來,美國住房市場開始大幅降溫。隨著住房價格下跌,購房者難以將房屋出售或者通過抵押獲得融資。受此影響,很多次級抵押貸款市場的借款人無法按期償還借款,次級抵押貸款市場危機開始顯現並呈愈演愈烈之勢。
二、估值過高
2007年的每股收益當時機構預計為0.75-0.80元,08的每股收益大概0.9元左右,對應的開盤價48.6元,2008年動態市盈率過50倍,但以中石油那麼巨型的公司,每年增長15%都很了不起啦,所以當時的市盈率嚴重偏高導致股價下跌。
三、絕大部分為散戶持倉
當時48.6元機構的持流通股不超過1%,絕大部分為散戶持倉,籌碼完全分散。
四、業績沒有持續性
中國石油業績是起伏不定的,比如2013和2014年,每年凈利潤都超過1000億元,而2015年下滑了66.73%,2016年更是下滑了77.84%,即便是2017年大幅增長188.52%,凈利潤也只有2014年時的20%左右。也只有2006年的17%,所以股價不斷下跌。
股票下跌形容股票大幅度下降,主力資金退出市場。股票下跌可以有很多原因,整個行業板塊的下跌,整個股票市場的下跌,公司盈利業績等的不理想,公司負面的事件消息等等,這些會直接或間接地導致股票的。由股市分析助手炒股策略工廠指出,股市巨震將成本周大盤的主旋律。
『貳』 中石油和許多銀行股上市後跌跌不休,從不反彈,誰給股民一個交代
中國石油A股自從上市以來一直下跌的原因要從6個方面觀察:1. 中石油H股在香港上市發行價1塊錢,最高價16元。巴菲特一元申購,14元賣出。所有香港的中石油投資者該賺了多少錢?你想一想,這個被賺的錢是從哪裡來的?2 .中石油在美國上市所募集的資金還沒有給美國投資者分紅的錢多,你說,這個被分紅的錢又是從哪裡來的?3,。 中國石油每年高價買俄羅斯的原油,那麼巨額虧損的這個錢,又如何去挖誰的肉去補這個大窟窿4,中石油的各級大小貪官們貪污的錢從哪裡來?還不是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5,中石油上市A股已開始定位就是來化緣的,不是用來投資產生收益的。6,中國石油A股,除了極個別當初中簽,當天賣出的有點收益以外,可以說沒有人在二級市場上買票賺過錢。因此,買中石油的股民,有兩種人,一是有錢又有愛國情懷,就是為國捐款純粹為國捐款的,另一種人就是天生對投資一竅不通,還想從買中石油A股賺錢的十足大傻。因此,要理解中石油A股必須從政治經濟學角度,而不是從市場角度,否則你永遠百思不得其解!
沒有人給你一個交代,股市從來不相信眼淚,也不會眷顧虧損的投資者。中石油與銀行股下跌是有區別的。中石油主要是定價過高,開盤價16元,當天漲到48元,後來就一路狂跌了。主要是有人把中石油的股價定位太高,早已經透支了其未來的成長性,自從中石油一開盤就有泡沫了,再加上中石油連年虧損,還要國家補貼它,這樣的股票別指望會漲。
我有一兄弟叫張雪中,他是做修理復印機生意的,他把平時積蓄都投進中石油,他在中石油股價跌到11-13元區間買的,本來是想,中石油跌破了16元發行價,肯定是炒底的機會了,沒想到現在中石油只跌到4.09元了。一句話,這個股票不值 這個價,你一定要買泡沫,虧死了能怪誰呢?
許多銀行股上市後跌跌不休,主要還是盤子太大,外面的資金撬動不起來。再加上銀行有這么多房貸,杠桿拉得過長,萬一房價跌了怎麼辦?還有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國企、民企等都欠著銀行大量的貸款,市場對銀行股的未來是有顧慮的,所以銀行股既使破凈,都了沒有願意買。
投資股票投資的是一種預期,中石油和銀行股價都是缺少未來想像力。
中國最知名的股票之一就是中石油,頂著亞洲最賺錢發公司光環上市,可 是上市以後股價一路最低,成為段子手的天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滿倉中石油,確實持有中石油股票,有多愁就會有多醜,
中石油上市之際正是基金發動大行情最亢奮之際,中石油一大約16價格發售,最高達到48元左右接著就是一路下跌,跌到了4.2元,不到 歷史 高點的十分之一,這樣的超級熊股,給市場帶來的傷害是無以言說的,
股價之所以暴跌,一方面是當時市場太瘋狂,另一方面是中石油盈利能力大跌,亞洲最賺錢的公司已經是盪然無存,中國石油披露一季報,2020年一季度營業收入5090.98億元,同比下降14.4%;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162.30億元,中石油虧損既有油價下跌的因素,實際上也有央企體制僵化因素。
銀行股價不漲與中石油不同,銀行一直盈利能力驚人,一季報銀行業績依然增長,但是銀行股價下跌與股市不漲異曲同工,那就是支持實體經濟功能被強化,股市支持實體經濟是IPO 和再融資節奏和規模市場投資者不認可,銀行支持實體經濟是LPR下行帶來的凈息差收窄。
股市也好銀行也好支持實體經濟本身沒有錯,關鍵在於力度掌握問題,股市需要投融資平衡,銀行需要維持合理利潤增長,可是在沒有全面降息下,LPR利率已經下行了幾十個基點。
去年8月20日新機制下的LPR報價由央行委託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其中1年期LPR利率為4.25%,5年期LPR利率為4.85%。比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4.35%降低了10bp,比五年期打貸款基準利率4.90%降低5bp。最新1年期LPR為3.85%,5年期以上LPR為4.65%。算下來一年期LPR利率已經下行了40個基點,5年期利率下行了20個基點,利率下行,等於是銀行凈息差收窄,銀行利潤白花花的損失。
自從LPR改革以來,銀行股價基本上就是處於單邊下跌態勢,沒有好的表現,隨著疫情沖擊,LPR利率下行壓力增加,銀行資產下滑壓力加大,銀行股價表現更差一點,畢竟未來銀行業績增長有可能是負數。在政策壓制下,銀行想像空間太少了。
金融與實體經濟是相互依賴關系,但是利益如何平衡是一個難題。未來銀行股價走勢大概率依然維持一直較為疲軟的震盪,走牛基礎尚不具備。
股票的漲跌,也是由供需關系決定的。當需要買的明顯多於賣的,那麼會上漲,反之亦然。中石油和許多銀行股,由於發行的數量太過巨大。所以不容易造成買的明顯多於賣的情況。價格也就不太容易強烈的上漲。還有一點,中國股市沒有嚴謹的分紅系統。也就是說,股票如果價格不能上漲,股民往往沒有其它收益。這造成股民一般不會去長期持有一隻股票,尤其是跌跌不休的股票。這兩點,造成此類股票往往不容易上漲。
沒有人會給股民交代!能給交代的恰恰只有股民自己。
不怕自揭短處,我2007年進入A股之後買入的第一隻股票,就是601857中國石油,均價32.195,之後一直持有到2009年7月,均價14.90賣出,算上期間的分紅,大約虧損55%!現在股價更低,只有4.25了!教訓非常慘痛!有段時間我也一直在反思自己。
1、相對於很多同齡人,我進入股市時間比較晚,2006-2007年那波牛市,周邊很多同事和親友都在買股票,也有不少人的確賺錢了,正是在周邊人的影響之下,2007年國慶節之後開了戶,當時我也沒有從事行業研究的工作,與上市公司基本上也沒有接觸,只是大家都說股票能賺錢,所以就開戶了,買股,至於買中石油的理由,大家都知道的,就是媒體上忽悠的那些。
3、2009年的時候,我才真正開始反思,自己在對股票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就拿了10萬塊去投資,不僅忽視了券商在對我進行投資者風險教育時候說的話,也沒有發自內心的去尊重投資這件事情,如果一件有事情,自己對專業一竅不通還能做好,那除了運氣之外任何合理的解釋。
4、後來,等我慢慢接觸這行業之後,才明白,其實絕大多數風險,都是提前接受過警示的,包括現在有些上市公司造假導致股價暴跌的,也並非無跡可尋,只是有些人抱著「富貴險中求」的目的,火中取粟,自然是大概率會大敗虧輸了。
5、尤其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家其實慢慢會發現,相較於更加殘酷的 社會 現實,股市其實是一個還算公平的地方,在這里越是淡泊、越是穩健的人反而越容易取得投資的成功,而那些不腳踏實地,幻想快速致富的人,大多會稱為別人成功路上的墊腳石,鐮刀下的鮮韭菜!
所以,買中石油虧錢,要交代是沒有道理的。
為什麼要給股民個交代呢?買股票虧錢了,就要找人要有個交代,那你賺錢的時候你把錢分給別人嗎?
比如以前有的買房的人,買完房以後房價掉了就不幹了,然後就去鬧事,要求進行補償,那麼請問當你買房以後房價漲了,你賺了錢,你會分給房地產公司或者分給房產中介嗎?
只許自己賺,不許自己賠這種心理很顯然是不正常的。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這10個字不是一個空洞的口號。這是需要股民真正的理解的。
股市的風險無處不在,但是這些風險都需要股民自己來承擔。只要上市公司沒有弄虛作假,只要上市公司沒有做違法的事情,那麼無論你買中石油還是買銀行股,最終虧錢了,都是你自己的選擇,與上市公司沒有關系,與管理層更沒有關系。
說到底股民還是缺少風險意識。不少股民沒有意識到股市是一個高風險的投資場所。世界上任何股市都不是一個穩賺不賠的地方。
股市能做的,只是能給你提供一個公平交易的環境。最終是虧是賺,是投資者自己來負責的。
說這些話看似有點冷血。但這是個事實。你怪銀行股不漲,那麼你完全可以去買其他一些股票,因為這個市場並不是所有股票都不上漲。
買中石油虧錢,實際主要是因為你不懂得中石油這個行業已經處於夕陽的行業時期。新能源替代是未來的大趨勢。你沒有了解行業趨勢而虧錢,你能怪誰?只能怪自己不好好學習投資。
我們把虧損的責任攬到自己身上。去責怪各種外界因素,那麼我們永遠在市場上就掙不到錢,因為世上沒有救世主,只能自己救自己。
這個交代用的非常有問題。我也是股民,也會為股價下跌,甚至長期不回本而憤慨,但股票投資就是這樣,請認賭服輸。
股票投資和債務投資不同如果買的是債券,發行公司不能做到還本付息的話,那該公司必須作出交待,債權人甚至可以申請公司破產要求其還錢。
股票投資買的是股權,你買了股票就是公司的所有人之一了。你自己的東西不漲,要誰給你交待呢?
你可以在股東大會上要求管理層給你交待,但人家拿出業績報告告訴你銀行每年經營都有賺錢,你還說啥呢?
另外,中石油和銀行每年都分紅,股票投資本來就是要分紅的。是你自己選擇了要賺差價、要做投機,被套住後還要怪別人,這是什麼邏輯。
漲的時候有想過給別人交待嗎如果股票上漲,你賣了賺錢後你會想過為你接盤人的感受嗎?
既然選擇投資股票就要做好長期虧損的准備,一切只能怪你的選股策略有問題。在買股時,你有看過每年幾百頁的財務報告嗎?有沒有了解過公司的運營模式、做過行業分析?
如果都沒,那就是賭一把而已,賭輸了只是運氣不好,沒人有義務給你交待。
以上答復語言有些過激,但話糙理不糙。
你這個問題簡直有些不知所為,跌了,虧錢了就要給你交代?你是沒見過那麼多業績造假,退市的公司讓無數股民血本無歸,損失慘重,最後也沒有得到任何賠付,相比較這些,虧錢在股市中簡直算是太正常的事情。
如果你非想要一個交代,那麼我覺得只能是你自己。每一個入市的股民都應該知道炒股是有風險的尤其是我們中國的股市,更是長期保持在一賺二平七虧的常態,如果虧錢需要交代,你賺錢是不是也要分點給別人。
至於你說的中石油,從上市以後一直跌跌不休,這只股確實可以說是無數股民的噩夢,當時上市的時候,中石油是中國最賺錢的企業,市場給予了極大的高估,所謂買入中石油吃和不用愁。
然後事實卻是讓無數人大跌眼鏡,難以置信,從上市的最高點到現在的連續新低,跌幅已經高達95%以上,真可謂是上市即為巔峰,估計高點持有中石油股票的人,別說這輩子,下輩子也別想解套了。
A股十年了還繼續停留在3000點下方,就是沒有流動性的藍籌拖累指數,就是A股的罪魁禍首!
上證指數確實在過去10年指數點位未漲,而且實際未漲的時間不止10年,達12.75年的時間。這也就是說如果有投資者在12.75年前買入上證指數(如果有這樣的產品的話),那麼到現在經過12.75年,收益是零,如果這個投資者在2007年的 歷史 最高點買進,到現在差不多12年時間,跌幅依然有51.77%,現在的資產不到當時的一半。
由於上證指數編制中都是中石油、中冶、中國建築等等大權重,編排的都是沒有流動性的大藍籌存在不合理性,我們使用編制合理的滬深300作為觀察對象。但是結論沒有本質差異。10年雖有收益,但是收益較小還跑不贏銀行存款。
所以,小陸 財經 也強烈要求,重新編排A股指數,把拿著跌跌不休沒有流動大藍籌剔除出去,增加點具有成長性的 科技 股,這樣才能反應出A股指數對股市的指示作用,否則A股在過30年還繼續停留在3000點下方!
供大於求,新股發行常態化造成的惡果。
『叄』 中石油市值12年蒸發8萬億!網友:我怎麼感覺不到油價在跌
最近中國石油股份的股價可用一個「跌」字形容。
先是中國石油股份A股,踏入2020年即跌至5元心理關口;2月24日,中國石油股份H股更一度下跌超4%,低見3.24港元,創2008年來新低,更被瑞銀調低其目標股價至4.5港元,維持「買入」評級。
而中石油市值也跌破萬億,徘徊在9700億元,較2007年的最高市值8.89萬億元,蒸發近8萬億元。有市場分析指,這不夠13年的時間,中石油跌去了阿里+騰訊+網路+網易市值的總和。
而2020年中石油的股價表現、市值和利率都不會太亮眼(H股A股一樣),這對持有中石油股票的股民,無疑是個要接受的現實,然而中石油的股價早就低處未算低了,2007年中石油收於30.96元,2008年收於10.17元,2019年跌破6元,2020年剛一個月,又破了5元關口,屢次刷新「地板價」。
對外界漫天蓋地「縮水8萬億」的報道來說,中石油確實有點冤,多年來油價的漲多跌少,讓老司機們聽到「三桶油」就對等「打家劫舍」。其實中石油本質上是「非盈利組織」,社會效益擺在第一位,而油價升跌主要受國際原油市場的影響。別忘了,我國是石油輸入國。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肆』 中國石油今天的股價為什麼這么跌
中國石油今天的股價為什麼這么跌
~~~~~~~~~~~~~~~~~~~~~~~~~~~
為什麼不為什麼!!
難道這票是從今天開始下跌嘛!!
這次下跌也只是高管跑路帶來的餘波!!
請看圖!日線圖!
『伍』 寧德時代市值超越中國石油:一個時代落幕的開始
2007年11月5日,中國石油(SH:601857)在A股風光上市,首日開盤價被瘋狂的投資者推高到48.60元,市值峰值達到80456.02億元。彼時的中國石油董事長蔣潔敏,在接受央視采訪的時候表示:
2015年,這位基本滿意的董事長犯受賄、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等罪名,被判處有期徒刑16年。
五年之後的2020年尾,中國石油總市值跌落至7597億元,只剩下2007年那個瘋狂早晨的十分之一不到。不知道這位基本滿意的董事長在看到這個數字時,會作何感想。
另一端,一個來自福建的民營企業。2020年的最後一天,寧德時代(SZ:300750)的市值定格在了8179億元,比中國石油高出582億元。
在此之前十幾天,董事長曾毓群在一次行業活動中告訴同行,
作為對比,2020年中國動力電池產能不過100GWh左右。
也就是說,在曾毓群的預測下, 中國未來5年的時間內,鋰電池將會面對一場十倍級的產能擴張,寧德時代在其中占據的市場份額超過40%。 而支撐這些擴張產能的,正是快速增長的新能源 汽車 市場。
曾經貴為A股 歷史 上市值最高企業的中國石油,仍然是每個人開車出行的必然選擇,2.2萬座加油站遍布全國。但已經遠遠地離開了資本市場的舞台中心,不再是那個人人追捧的「亞洲最賺錢公司」;
90%老百姓都不知道做什麼的寧德時代,卻和新能源 汽車 一起,成為了這個時代資本眼中最美的大紅花。
也許大多數人還沒有適應「寧德時代=中國石油」這個等式。但兩者的命運,真實地在2020出現了令人瞠目的匯合。我們也是時候討論下,未來這個等式是否會變成: 「寧德時代>中國石油」。
討論寧德時代與中國石油的關系,就繞不開資本市場里成長與價值的區別。
注重成長的投資者認為,企業市值的提升,投資者利潤的來源,主要來自於企業在上市後不斷成長,企業規模擴大,搶占市場空間,營業收入與利潤增加。
在這個過程中,小企業成長為大型企業,投資者獲得的是更大市場空間帶來的利潤,是尋求更大市場的 「增量思維」 ;
而價值型的投資者則認為,企業市值是價格,企業的盈利能力是價值。價格圍繞價格上下波動,投資者需要在企業價格低於價值的時候買入——這時市場往往處於不景氣的狀態,然後在市場恢復景氣、企業價格高於價值的時候賣出,獲得利潤。
這種投資類型的投資更看重存量價值, 偏向於「存量思維」。價值型投資者在觀察上市公司時,往往更看重市盈率是否足夠低——也就是說,股票的售價是否夠便宜。
從價值的角度看,寧德時代的價格確實相比價值出現了非常大的偏離:一年的時間,股價從100元左右上漲到350元以上。但從財務數據方面去觀察,其2020年前三季度的營業收入、歸屬凈利潤和扣非凈利潤甚至都是負增長。
觀察製造業企業最重要的財務指標之一是毛利率,甚至2020年前三季度其毛利率已經下降至27.41%,相比2015-2018年40%左右的數字落差明顯。
在這種情況下出現大幅度的股價上漲,怎麼看都是「不合理」,更像是概念股的炒作,或是各路公募、私募基金抱團取暖的結果。
中國石油的情況看起來更糟。雖然按照2020年收盤價格計算,市凈率已經跌至0.63,但雄厚的資產規模卻並沒有產生與之相匹配的利潤。
幾年的時間里,國際原油價格跌跌不休,中國石油的業績隨波逐流。
東方財富Choice提供的財務數據顯示,2011年到2016年之間,中國石油的扣非凈利潤同比增速為由-3.78%下降至-85.68%,扣非凈利數額從1379億元直線下滑,一度只剩26.34億元。
到2017、2018兩年其利潤表現經過了暫時的反彈,但從2019年開始卻再次陷入了利潤下滑的漩渦里。這兩年的時間里,中國石油的股價也只是沒跌而已。
成長股的投資者,以成長的思維投資寧德時代,並不在乎它收入、利潤的負增長和毛利率的下滑;
而看到中國石油的財務數據,包括價值型投資者在內的絕大多數投資者都提不起興趣,做不出來「價值低於價格」這樣的判斷。
機構投資者往往更看重價值,大宗交易是觀察機構投資者動作的路徑之一。從公開的大宗交易的數據看,中國石油並未獲得機構投資者的抄底買入。
2017年至今,可查的資料中,只有兩次機構專用席位買入中國石油,分別是2020年12月17日機構席位以3.73元的高折價買入8.23億元,2017年6月14日,某機構專用席位以7.66元的價格,買入了315.67萬元。
對於一個萬億級市值的大企業來說,這樣的交易數字異常寒酸。
2018年10月至今,中國石油股價從8.5元左右一路下滑至現在的4元出頭,腰斬有餘。 而同一時期,大盤的漲幅接近30%。
重倉中國石油,意味著基本和這幾年的結構性牛市無緣了。
難看的財務數據,是投資者放棄中國石油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而寧德時代的財務數據也遠談不上完美。在2020年的前三個財報季,很多數據看起來甚至是讓人望而卻步。
對於成長型企業來說,最重要的參考指標便是營業總收入的同比增長,這會直接展示企業業務的拓展情況。
2015-2019年,寧德時代的營收同比增長分別為557.93%、160.90%、34.40%、48.08%、54.63%,對於依賴投資拉動、邊際成本較高的製造業來說,這已經是非常好看的增長數據。
但在2020年前三季度,寧德時代的營收同比增速則變成了-9.53%、-7.08%、-4.06%,下滑明顯。有投資者依此判斷寧德時代的成長性被高估了。
整個上半年,受疫情的影響,寧德時代出現了部分產能閑置甚至是停產的情況,甚至有些工廠都出現了停工。
實際上不僅是寧德時代,整個上半年我國動力電池行業都面對著同樣的困難:
相比之下,寧德時代上半年動力電池系統銷售收入同比下降20.21%,情況好很多。
整體來看,2020年1-11月份,中國動力電池的裝車量累計50.7GWh,同比累計下降3.5%。但 受益於新能源 汽車 的快速發展,幾乎所有的研究機構、投資機構都沒有因此看淡後市。
到下半年,新能源 汽車 市場恢復快速增長,寧德時代很快全面恢復生產,進入滿產滿銷的狀態。
數據顯示,目前寧德時代還有多個在建項目尚未達產,產能基本維持在2019年的53Gwh。 在產能受限的情況下,想要獲得收入的更快增長,就必須打開產能天花板。
2月底,寧德時代斥資100億元部署、規劃產能45Gwh的寧德鋰電新能源車里灣基地項目開工,計劃在2021年底達產;
7月,寧德時代宣布定增197億元,高瓴、本田、瑞信、國泰君安、摩根大通等知名機構參與認購,這些資本將全部投入到總計52Gwh的產能擴張中。
未來兩年,隨著車里灣、江蘇時代等這些新項目的竣工達產,寧德時代的總產能將提升至大約160Gwh。
也就是說,2020-2022年間,隨著寧德時代在建產能的陸續完工與投產,其營業收入將隨之出現翻倍增長,而 這種增長在新項目開工之前,完全無法在財務數據中體現出來。
目前寧德時代超過200倍的動態市盈率,是以2019年產能作為基礎計算出來的,不能反映160Gwh左右產能達產後的總利潤規模。
未來具有確定性的需求,與產能隨之擴張的情況下,投資者選擇直接用2021年甚至是2022年的產能計算利潤,也具有足夠的合理性。這最終導致目前寧德時代看起來被「高估」了。
毛利率的持續下降,也是寧德時代為人所詬病的一個「黑點」。
寧德時代毛利率的下滑其實已經持續很久。自2016年開始,從43.70%、36.29%、32.79%、29.06%下滑到2020年三季報的27.41%,只看趨勢的話無疑很難看。
有分析人士認為, 毛利率的下滑,是行業競爭變得更加激烈的體現。 國產廠商擴產之外,日韓廠商也獲准進入中國市場,這將進一步拉低寧德時代的毛利率水平。
相比之下,我們能夠看到,中國石油同樣作為一家高市場佔有率、行業內基本沒有競爭對手——甚至是有政策支持來提升盈利能力的能源企業,毛利率常年維持在20%-25%左右,2020年三季度降至了18.40%。
那麼 同樣作為能源型的製造業企業,寧德時代的毛利率如果長期維持在35%以上甚至是40%以上,顯然並不合理。
如果寧德時代2017年左右的毛利率水平持續下去,隨著產能的不斷擴張,將會形成暴利局面,吸引大量資本進入,迅速拉低產品價格與毛利率。
讓毛利率回歸能源企業、製造業企業的常態,對於寧德時代來說,不僅符合產業規律,同樣也可以「勸退」一部分潛在的競爭對手, 這是製造業很重要的一種壁壘,我們可以稱之為「低價壁壘」。
對於中國石油來說,雖然能夠依靠政策與市場寡佔地位,獲得相對較高的毛利率,但並不意味著就可以就此「坐著數錢」了。
作為央企,中國石油必須履行更嚴格的 社會 責任,在周期波動的情況下不裁員、少降薪,甚至在很多廠區,仍然要履行很重的 社會 責任,投入社區管理等等。
這些都是中國石油身上的「出血點」,讓其在毛利率與凈利率之間產生巨大的差額,這對於關懷企業職工與履行 社會 責任來說都是有益的,對於投資者來說卻並非如此。
作為典型的民營企業,寧德時代顯然不會像中國石油一樣承擔各類 社會 成本,因此對於投資者(也就是股東)來說更加「友好」。
寧德時代股價表現(2019年1月-2021年1月)
更重要的是, 寧德時代的鋰電池產品,代表著 汽車 行業的未來。 在碳中和的預期之下,新能源 汽車 對於傳統燃油車的取代,已經幾乎成為了板上釘釘的確定性事件。可以預期的是,未來幾年、幾十年,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購新能源車取代傳統的燃油車。
能源的替代可能是出於政策推動,但出行場景的智能化,則更多是來源於消費者需求的引發。 傳統燃油車由於電路系統、智能設計的局限,無法適配大量智能設備,而新能源車在這方面的優勢非常明顯。
電池作為所有新能源車最重要的零配件之一,成本佔到了整車的40%。 站在機構投資者的視角,像新能源車這樣確定性極強的賽道,是沒有理由不去參與的, 這必然會引發「超配」,從而進一步推高估值。
被取代的燃油車,由中國石油提供動力;發展中的新能源 汽車 ,由寧德時代提供能源動力的載體。兩者之間的對比,在未來仍然將會被不斷提及。
但大概率的,我們將會看到市值越來越高的寧德時代,萬億也不會是終點。而留給中國石油的,更多是對那8萬億市值的回憶與感慨。
註:文中K線圖均來源於東方財富。
『陸』 中石油為什麼從45元跌到5元
因為中石油2007年上市時超級牛市以及虛高的定價,而且還因為中石油極其不穩定的業績而導致中石油從之前的45元跌倒現今的5元。
1.超級牛市與虛高定價 中石油上市之時,是中國股市歷史上最大的牛市。當時,中石油還以亞洲最賺錢的名義上市,頓時引來了股東們的狂歡。 A股股東本身長線投資較少,大多有賭徒心理,另外有媒體表示,收購中石油是對子孫後代的投資(畢竟這么有利可圖,看好),所以股價在開盤當天直接飆升。中石油A股發行價為16.7元,與此前H股發行價1.28港元相比,明顯偏高(直接上漲10倍),虛高發行價讓不少投資者認為中石油是超優秀的股票,進一步刺激了投資者的神經。這兩點使中石油成為歷史上第一隻破萬億美元的大股,為隨後的下跌做好了准備。
2.業績極不穩定 如果中石油像茅台一樣保持業績穩定,中石油的股價可能會下跌,但不會跌得這么慘。但現實中,中石油的業績真像過山車,一時上下,表現極不穩定。這在股市中並不是一個好現象。畢竟它的性能不是連續穩定的。上市之時,中石油的年凈利潤高達1000億元,但近年來,中石油的利潤還不到上市時的一半(中石油2015年至2018年的年利潤為如下:356億、79億、227億和525億)。要知道,中石油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技術進步,煉油成本降低,用戶數量增加(私家車越來越多),石油進口成本並沒有太大變化。理論上利潤應該會穩中有升,但實際上,中石油業績頑固不增反降,進一步推動了中石油股價的下跌。
拓展資料:
1.2007年11月5日,中國石油打著「亞洲最賺錢公司」的旗號登陸A股市場,開盤價48.60元,創歷史新高48.62元,收盤43.96元。 當日成交額為699.9億元,約占滬市成交額的一半,打破了單日最大成交額的紀錄; 總市值超過11000億美元,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只有蘋果、亞馬遜和微軟超過萬億美元,這些都是科技型公司)。
2.一轉眼,中石油已經上市12年了,但掛著無數光環的中石油上市,卻讓10歲的投資人留下了永久的傷痛。 「問你能有多少擔心,就像中石油的一個滿倉庫。」 或許這就是很多48元買入中石油的投資者的心理寫照。 中石油為何在短短12年下跌了80%以上? (其實嚴格來說,一年應該跌了80%。2008年10月27日,中石油股價已經跌破10元,在接下來的11年裡其實是比較穩定的)。
『柒』 中石油再創歷史新低!上市12年市值蒸發7.2萬億 百萬股民黯然離場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滿倉中石油」!這是中國股民的真實寫照。今日,中石油再創 歷史 新低了!
8月15日,中石油開盤報6.06元,盤中快速下挫,創下六年新低6.03元。上市12年來,市值蒸發7.2萬億,超過百萬股民選擇黯然離場。
中石油堪稱是龍頭股,2007年,中國石油上市首日,股價一度暴漲至48.62元,市值高達8.2萬億,成為世界上第一隻破萬億美元市值的公司,成為「市值一哥」,然而12年過去了,中石油卻跌下神壇,市值蒸發7.2萬億,相當於跌掉1個蘋果、2.5個騰訊、6個茅台的市值總額。
中石油剛進入資本市場的時候,也是備受矚目的巨星,當時大家對於中石油股價能夠帶來的財富收益深信不疑。而在上市初期,中石油卻是不負眾望,上市開盤價達到發行價的3倍,當時持有中石油股價的股民著實大賺了一筆,然而,輝煌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很快中石油股價開始走低了,僅高光了三個月,股價就「腰斬」了,由於轉變太大,很多股民都高位入場「被套」了。
那麼為何中石油的股價會持續下跌呢?有人認為,中石油之所以下跌,和當時上市時太高的定價有關系,可能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當時中石油的定價超出了合理的價值定位,因此出現暴跌,似乎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中石油還擁有182萬戶股民,而到了2019年第一季度末,中石油還剩有53.33萬戶,已超過百萬股民選擇黯然離場。
中石油股價下跌,最大的受害者無疑是股民了,或許,未來中石油的市值能夠重回巔峰,而這一天到底何時會來,沒人知道。
『捌』 中國石油上半年凈虧損299.8億元,這意味著什麼
中國石油發布了今年上半年的財務報表,從財務數據來看,上半年中國石油凈虧損達近三百億元。受疫情影響,全球石油市場整體情況不太樂觀,中石油股價目前己累計蒸發2500億元。專家分析,受國際油價及全球經濟放緩的影響,石油市場的價格仍將持續走低或持平,這意味著中石油的虧損仍將繼續。
一.因受新冠病毒的疫情影響,全球經濟放緩,對石油的銷售帶來嚴重影響。目前中國的疫情已得到基本控制,整體形勢看好,企業復工復產其人民生活已趨於正常化,但國外的疫情仍然非常嚴重,感染病毒的人數一直在持續增加,給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帶來災難性的影響,並導致全球化的貿易基本停滯。基於以上情況,疫情的發展必將對石油的銷售帶來嚴重的影響,從全球的石油企業來看,基本上都處於虧損狀態,所以中石化的虧損也屬正常。
那麼中石油什麼時候可以扭虧為盈呢?個人預測應在明年年中這個時間,因為疫苗應在年底或明年初開始投入市場,全球疫情得到控制後,石油銷售將會大幅上漲。
『玖』 中石油為什麼從45元跌到5元
中石油從45元跌到5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⑴超級牛市以及虛高的定價;⑵極其不穩定的業績。
1.第一個原因是因為超級牛市以及虛高的定價,中石油上市的時點,是我國股市有史以來最大的牛市之時,且當時中石油還頂著亞洲最賺錢的稱號上市,一下子吸引人了股民的狂歡,A股的股民本身長期投資的較少,大部分帶有賭徒的心理,再加上媒體宣傳說買入中石油就是為子孫們投資(畢竟這么賺錢,被看好),所以開盤日股價直接飆升。中國石油在A股發行價為16.7元人民幣,與此前在H股發行價1.28港元相比,明顯偏高(直接提升了10倍),虛高的發行價更讓不少股民認為中石油是超優股才會定價這么高,所以進一步刺激了股民的神經。這兩點促使了中石油成為歷史上第一隻破萬億美元的大股,也為後來下跌做好了准備。
2.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極其不穩定的業績,如果中石油如同茅台一樣,保持著穩定的業績水平,那麼中石油的股票或許會下跌,但不至於跌得這么慘,不過現實中中石油的業績確如同過山車一樣,一會上一會下,表現的極其不穩定,這在股市上並不是一個好現象,畢竟它的業績沒有連續性及穩定性。上市時中石油的年凈利潤高達千億元,但是最近這幾年中石油的利潤還沒上市時的一半(2015年-2018年中石油的年利潤如下356億、79億、227億、525億),要知道經過十餘年的發展,中石油技術提升,煉化成本降低,而用戶數量增多(私家車越來越多),且石油進口成本並沒有多少變化,理論上利潤應該節節攀升才對,但現實里中石油的表現就是這么倔強,不增反降,這也進一步促使了中石油的股價下降。
拓展資料:
A股以散戶為主。目前A股超過70%的投資客戶都是以散戶為主,這些散戶缺乏自己的投資體系,沒有技術,基本上都是盲目跟漲殺跌。對這些散戶來說,他們根本不在乎中石油的股價是多少,他們只在乎的是中石油會不會出現波動,只要出現波動,他們能夠跟漲殺跌就有錢賺。對於散戶來說,中石油從30塊錢漲到33塊錢跟從4.5元漲到4.95元其實沒有什麼區別。表面看30塊錢漲到33塊錢,股價上漲了3塊錢,而從4.5元漲到4.95元,股價只上漲了0.45元,但這對於投資客來說其實沒有什麼意義,對於投資客來說,他們更關注的是上漲的比例,中石油股價從30塊錢漲到33塊錢和從4.5元漲到4.95元,對於散戶來說他們能夠賺的錢是一樣的,都是上漲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