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石油礦藏 » 石油溶於什麼家庭常用溶劑
擴展閱讀
產品發布會度假村哪裡好 2025-07-13 12:33:21
油為什麼叫石油 2025-07-13 12:33:20

石油溶於什麼家庭常用溶劑

發布時間: 2023-03-01 07:26:42

1. 你好,石油類溶劑有哪些成本低的,溶於瀝青的

石油溶劑是指對某些物質起溶解、稀釋、洗滌和抽提等作用的輕質石油產品。它們一般有6種,70號、90號、120號、180號、190號和200號溶劑油。①70號溶劑油沸程60~70℃ 。主要成分為飽和烴。日用化學工業部門用於抽提香料物質中的香精,油脂工業部門用於抽取油料中的油脂。②90號溶劑油,又稱石油醚。沸程60~90℃。主要用作工業溶劑和化學試劑。也用於抽提葯物的有效組分,提取煙葉中煙鹼,及抽取動植物中的油脂。③120號溶劑油,又稱橡膠溶劑油 。沸程80~120℃。用於輪胎 、 膠鞋生產過程中溶解膠料和配製膠漿等,也可用作特殊快乾油漆和顏料的稀釋劑 。 ④ 180 號溶劑油,又稱航空洗滌油。沸程40~180℃ 。其精製程度較深 。用於洗滌航空發動機的機械零部件及精密儀器儀表 。 ⑤190號溶劑油,又稱工業汽油。沸程40~190℃。主要用於清洗各種機械零件,用作農葯和醫葯工業的溶劑,及用作噴燈和打火機的燃料等。⑥200號溶劑油 ,俗稱松香水 。用作油漆的稀釋劑。
石油溶劑也可以理解為用蒸餾或熱裂石油的方法得到的溶劑。蒸餾得到的主要是烷烴類化合物,但含有部分芳香族化合物,熱裂得到的是芳香族含量高的溶劑。石油醚溶劑是通常指低沸點的石油餾分,只含1—5%的芳烴。石油醚一般分三個餾分,40—60℃,60—80℃和80—100℃,它們的比重為0.645—0.676。漆用溶劑汽油或稱白油或松香水,一般含15—18%的芳烴,沸點范圍為150—190℃,揮發較慢,可以溶解大部分天然樹脂,以及含油量高的醇酸樹脂,但對合成樹脂一般溶解力較差。白油除用作溶劑外,也用於清洗溶劑。高芳烴含量的石油溶劑,芳烴含量可高達80—93%,主要是各種三甲苯的混合物,沸點在100—210℃間,它有很高的溶解力,有淡的不難聞的氣味。

2. 石油是什麼

對於石油的具體描述,主要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石油大家可以理解為是乾酪根轉化來的,而乾酪根又幾乎全部來自細菌,浮游植物,浮游動物,高等植物。

第二、目前有機成因說占據學術以及各國石油公司絕對主流。(包括無機成因說發源國俄國。1.1876年門捷列夫大佬提出碳化物說 2.1889年3月俄國學者索克諾夫發表宇宙說 3.前蘇聯學者庫得梁采夫提出岩漿說 4.1971年切克留卡提出高溫生成說 5.1966,1971年葉蘭斯基提出蛇紋石化生說)

第三、有機成因說之所以被各國學術界廣泛接受和認可並用於指導實踐,有以下幾大事實:

1.世界上已經發現的油氣田99.9%都分布於沉積岩中,無論是海相還是陸相盆地中都發現了油氣田;而與沉積岩無關的地盾和巨大結晶基岩凸起發育區尚無油氣發現。(想了想,還是有岩漿岩中發現石油的例子,就在准噶ga爾盆地裡面,可是,可是,岩漿岩形成的儲層確是被高度風化後的產物,嚴格來講他已經大半步邁進了沉積岩的懷抱)

2.從前寒武紀到第四紀更新世地層都有石油發現(這意味著什麼呢,不懂就去翻翻地質年代表哈,算了聽說多圖吸引人我給你們找個好圖,算了我不賣關子了 這意味著地球上開始出現沉積岩的同時就生成了石油呀~)

3.光譜分析證明,中、新生代石油灰分以氧化鐵為主(<70% 那個說O都消失了的你出來)古生代石油的灰分主要為氧化鎳和氧化鈷(<60%-80%)。將此數據與岩石圈元素含量對比,會發現釩鎳銅鈷這些元素的含量大約是岩石圈平均含量的2000,1000,50,30倍(想起來沒?對!生物富集作用!真棒)。將石油灰分與煤灰分對比,各元素含量基本吻合,而煤是有機成因的已經被世界公認無可辯駁,石油與煤行業相關術語也是通用的,豈不是就證明了有機成因理論?

3. 用什麼可以溶解石油焦

找了半天,你看看吧

石油的溶解性 石油不溶於水,但可溶於有機溶劑,如苯、香精、醚、三氯甲烷、硫化碳、四氯化碳等,也能局部溶解於酒精之中。原油又能溶解氣體烴和固體烴化物以及脂膏-樹脂、硫和碘
春節臨近,年糕又成為市面上極受歡迎的傳統食品。最近,浙江麗水市青田縣工商部門根據群眾舉報,對鶴城鎮平演村一家違法年糕加工點進行突擊檢查,發現他們將國家明令禁止的硼砂、焦亞硫酸鈉作為添加劑來加工年糕。<<< 新聞背景:為保障春節期間食品消費安全,國家質檢總局17日公布了9家嚴重違法生產加工食品企業(場點、窩點)「黑名單」。這些「黑名單」企業生產的產品包括...
苯、香精、醚、三氯甲烷、硫化碳、四氯化碳 採用直接灰化法處理石油焦樣品,灰化後用硼酸鋰熔融,稀硝酸溶解定溶後用ICP-AES法測定鐵、硅、鈦的含量,相對標准偏差小於2.5%,加標回收率為95%~104%,結果另人滿意.
關鍵詞:ICP-AES;石油焦;鐵;硅;鈦

4. 石油是怎麼形成的

關於石油的形成有生物沉積變油和石化油兩種學說:

一、生物沉積變油:認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經過漫長的演化形成,屬於生物沉積變油,不可再生;

二、石化油:認為石油是由地殼內本身的碳生成,與生物無關,可再生。這個理論認為在地殼內已經有許多碳,有些碳自然地以碳氫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碳氫化合物比岩石空隙中的水輕,因此沿岩石縫隙向上滲透。石油中的生物標志物是由居住在岩石中的、喜熱的微生物導致的。

目前,第一種說法較廣為接受。

(4)石油溶於什麼家庭常用溶劑擴展閱讀:

石油是由碳氫化合物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氣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質液體。它成分主要有:油質(這是其主要成分)、膠質(一種粘性的半固體物質)、瀝青質(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體物質)、碳質。

石油主要被用作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在2012年組成世界上最重要的二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劑、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被稱為「工業的血液」。

5. 石油的物理性質

石油的化學成分將決定它的物理性質和經濟價值,而石油沒有固定的成分,因此也就沒有固定的物理常數。但通過對分布廣泛的石油大量相關數據資料的分析整理,能歸納出反映石油總體特徵的物理性質或相關物理性質的變化范圍。了解這些性質對認識石油、進行石油地質研究和評價石油品質及經濟價值是有益的。

( 一) 顏色

在透射光下石油的顏色可以呈淡黃、褐黃、深褐、淡紅、棕色、黑綠色及黑色等。原油顏色的深淺主要取決於膠質、瀝青質的含量,其含量愈高,則顏色愈深。

( 二) 相對密度和密度

石油的相對密度,在我國和前蘇聯是指在105Pa 下,20℃ 石油與 4℃ 純水的密度比值,用 d204表示。歐美各國則是用 105Pa 下,60℉ ( 15. 55℃ ) 石油與 4℃ 純水的密度之比,通常稱之為 API 度。在國際石油貿易中常以 API 度為單位。API 度與 60℉石油相對密度的關系可用下式換算: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學

石油的相對密度一般介於0.75~0.98之間。通常把相對密度大於0.9的稱為重質石油,小於0.9的稱為輕質石油。世界各國的原油大多為輕質石油;重質石油居次要地位。相對密度最大的可達1.0以上,這種石油用一般方法難以開采。

石油的相對密度主要取決於化學組成。就烴類而言,相對密度隨碳數增加而增大,碳數相同的烴類,烷烴相對密度小些,環烷烴居中,芳烴相對密度較大。與膠質、瀝青質相比,烴類較之為小。

密度是單位體積物質的質量。密度單位一般用g/cm3。石油的密度與其本身的成分和體積變化相關。液體石油的體積,在常壓下隨溫度升高而增大。溫度每增加1℉,單位體積所增加的體積數稱為膨脹系數。它不是一個固定的常數,而是隨相對密度的減小而增大(表2-5)。壓力對石油的體積也有影響,隨壓力增大體積將因被壓縮而減小。壓力每增加105Pa,單位體積被壓縮的體積數稱為壓縮系數。壓縮系數也不是一個常數。

表2-5 不同相對密度的石油的膨脹系數

顯然,溫度和壓力是影響石油體積的兩個主要因素。原油是氣、液、固三相物質的混合物,以液態烴為主體的石油中含有不同數量的溶解氣態烴、固態烴及非烴。實際上,在地下油氣藏中,溫度和壓力不僅影響石油的體積,而且還影響到石油本身的物質組成,從而影響其質量。一方面,溫度的增加有使溶解氣逸出液態石油的趨勢; 另一方面,壓力的增加,將使原油中溶解氣量增加。在地下油氣藏中,溫、壓同時增加時,壓力增加使溶解氣增加的效應遠大於溫度增加使溶解氣逸出的效應; 與此同時,溶解氣量增加引起體積增加的效應,遠遠超過隨壓力增加而使體積減小的效應。因此出現壓力增加時石油體積不是縮小而是增大,直至達到飽和壓力為止 ( 圖 2 -12) 。

圖 2 -12 在有氣頂條件下,石油體積隨壓力增大而變化情況( 據 A. I. Levorsen,1954)①1psi = 6894. 8Pa。

由此可見,地下石油的密度不僅與溫度壓力有關,還與溶解氣量有關,且後者才是影響石油密度的本質因素。溶解氣量增加則密度降低。地表和地下溫、壓條件不同,不僅影響到石油的體積,而且使其中的溶解氣量有差異,導致石油物質組成的差異,實質上是改變了石油的質量。地下石油含有較多的溶解氣,是地下石油密度較地表石油密度低的根本原因。

(三)黏度

黏度是反映流體流動難易程度的一個物理參數。黏度值實質上是反映流體流動時分子之間相對運動所引起內摩擦力的大小。黏度大則流動性差,反之則流動性好。石油黏度是制定石油開發方案、油井動態分析及石油儲運時都必須考慮的重要參數。黏度分為動力黏度、運動黏度和相對黏度。

動力黏度又稱絕對黏度。在國際計量單位SI制中,單位為帕斯卡·秒(Pa·s)。其定義為:流體通過長度(L)為1m,橫截面積(F)為1m2,滲透率(k)為1m2的介質,當壓差(Δp)為1Pa,流量(Q)為1m3/s時,流體的黏度(μ)為1Pa·s。其表達式為: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學

1Pa·s相當於C·G·S制的10P(泊),1mPa·s=10-3Pa·s=1cP(厘泊)。在105Pa,20℃時,水的動力黏度為1mP·s。不同溫度下的動力黏度用ηt表示。

動力黏度/密度,稱為運動黏度。其單位為m2/s,稱二次方米每秒。不同溫度下的運動黏度用Vt表示。

相對黏度又稱恩氏黏度,是在恩氏黏度計中200mL原油與20℃時同體積的蒸餾水流出時間之比。常用Et表示。根據實驗室測定的Et值,可以通過查換算表獲得運動黏度,並計算出動力黏度。

石油地質學上通常所說的黏度多指動力黏度。石油黏度大小主要取決於其化學組成,小分子的烷烴、環烷烴含量高,黏度就低;而石蠟、膠質、瀝青質含量高,黏度就高。

石油黏度隨溫度升高、溶解氣量增加而降低。因此,地下石油的黏度常低於地表。在地下1500~1700m處,石油的黏度通常僅為地表的一半。如我國克拉瑪依的原油,在地下溫度為50℃時,η50=19.2mP·s,在地表為20℃時,η20=64.11mP·s。

(四)溶解性

石油能溶於多種有機溶劑,如氯仿、四氯化碳、苯、醚等。石油是多種有機化合物的混合物,實際上各種化合物都可以看作是有機溶劑,也就是說,各成分之間具有互溶性。其中輕質組分對重質組分的溶解作用可能更明顯些,也更容易理解。有可能這種溶解作用正是重質組分得以實現運移的有效途徑。

石油在水中的溶解度一般很低,通常隨分子量的增加很快變小,但隨不同烴類化學性質的差異而有很大的差別。其中芳烴的溶解度最大,可達(數百到上千)×10-6;環烷烴次之,一般為(14~50)×10-6;烷烴最低,僅(幾個到幾十個)×10-6。在碳數相同時,一般芳香烴的溶解度大於鏈烷,如己烷、環己烷和苯分別為9.5、60和1750mg/L,差別是非常明顯的。苯和甲苯是溶解度最大的液態烴。

當壓力不變時,烴在水中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變大。芳香烴更明顯。但隨含鹽度和壓力的增大而變小。當水中飽和CO2和烴氣時,石油的溶解度將明顯增加。

(五)熒光性

石油在紫外光照射下可產生發熒光的特性稱為熒光性。石油中只有不飽和烴及其衍生物具有熒光性。這是因為它們能吸收紫外光中波長較短、能量較高的光子,隨後放出波長較長而能量較低的光子,產生熒光。飽和烴不發熒光。熒光性可能與存在雙鍵有關。

熒光色隨不飽和烴及含雙鍵的非烴濃度和分子量增加而加深。芳烴呈天藍色,膠質為黃色,瀝青質為褐色。利用石油具有的熒光性,可以用紫外燈鑒定岩石中微量石油和瀝青類物質的存在。在有機溶劑中只要含有10-5瀝青類物質即可被發現。

(六)旋光性

大多數石油都具有旋光性,即石油能使偏振光的振動面旋轉一定角度的性能。石油的旋光角一般是幾分之一度到幾度之間。絕大多數石油的旋光角是使偏振面向右旋移而成,僅有少數為左旋。石油的旋光性主要與組成石油的化合物結構上存在不對稱的甾、萜類生物成因標志化合物有關。因此旋光性可以作為石油有機成因的重要證據之一。

6. 什麼溶劑可以溶解石油瀝青

晚上好,瀝青樹脂在石油和煤炭工藝都差不多主要成分是一些稠環烴的蒽、菲、芘以及少量古馬隆或者SBS做增粘助劑,甲苯、二甲苯和甲基萘等芳香烴均是它們的良溶劑常溫浸泡即可稀釋溶解,你也可以用鹵代烴比如二氯甲烷和四氯化碳和芳烴按照等比混合來加速溶解速率。溶解後怎麼用看你的研究課題大綱了一般都是物理塗膜判定下強度和分子量之類吧?